身份不明,不留姓名。
只有一句,摆平罗艺,引可汗饮马渭水。
按理说不合常理,不靠谱,但颉利可汗却信了,至少心动了。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首领,颉利可汗的抱负很远大,从来不只是在草原上称王称霸。
若有机会,南下中原,夺取那花花世界,成就霸业,效仿昔日拓跋氏。
可惜一直没有机会,每次南征只是抢掠,顶多占领了一些边陲城池,而且会遭遇激烈抵抗和反击。
尤其是李世民、李靖、罗艺这些将领,一直是突厥人的强大对手,屡次阻止了他们南征的脚步。
现如今李靖在家赋闲,李世民忙着处理朝政,北边唯有一个罗艺。
倘若罗艺当真被摆平,契丹人想要南下几乎是一马平川,无所阻难。
毫无疑问,即便确定此人身份,颉利仍旧心动了。
其实有些会后,协作做简单的基础便是共同利益。
至于身份,又何必太较真呢?
李唐初立,那些前隋宗室,那些反王们的子女,与李唐敌对的人多了去了,不想暴露身份者也大有人在。
故而颉利没有继续逼问,反问请人将来人带去休息。
与此同时,突厥的斥候已经出发了,前去打探各种消息。
只有罗艺彻底让开南下之路,或者确认其余大唐朝廷闹翻时,他才会相信此人所言,才会有所动作。
如果没有,或者谈知道别的什么消息,那人大概会被砍成肉渣,直接扔在草原上喂狼,即便此人是爱将执失思力介绍。
至于会不会是唐王朝的苦肉计?会不会是李世民的诱敌之计?
理论上有可能,但颉利早就将其排除在外。
刚刚发生玄武门之变,长安尚且一片纷乱,李世民哪有心思顾忌突厥?
同样是突然登基,坐上可汗之人,同时都是一代君王,自问对这些问题还是颇有心得。
却说大模大样,连名字都不愿意透露,拜会过颉利可汗之人离开了。
被突厥人请入了一座营帐,过一段时间,也许会被奉为座上宾,也许会成为阶下囚。
突厥兵卒没什么好脸色,但此人一点也不介意,一点也不担心,他很有把握,一路上甚至还笑容满面。
可是在路上,当他看到一个妇人时,脸色顿时有些变了。
那是一个中年妇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年级约在三四十许。
但此人清楚地知道,妇人的年岁远比看起来也大的多,只是保养得宜罢了。
因为他知道妇人的身份——昔日的大隋萧皇后。
杨广虽然死在了江都,但萧皇后安然无恙。
在宇文化及弑君的危急时刻,带着小孙儿杨政道逃出了江都。
窦建德得到消息,立即派人前去迎接萧皇后,本以为奇货可居,却没想到突厥也派人前来。
毕竟隋文帝昔年曾相助过启民可汗,义成公主又是突厥**,岂能看着堂嫂流落飘零?
自那时候起,萧皇后便带着小孙儿流落到了草原,一待就是多年。
然而他们的行踪时刻受到许多人的关注,除了因为她是昔日隋朝**,身边带着前隋皇室唯一后人外。
更要紧的是——传国玉玺。
那块刻着“天命所授,既寿永昌的”的传国玉玺。
江都宫变之时被他带走,一直带到了突厥。
虽然说到底只是一块石头,但传国玉玺在中原王朝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干系重大。
李渊登基建立唐朝,却没有传国玉玺,难免少了些许东西,连带着合法性都受到一定影响。
李世民对此更是深以为憾,现如今还倒罢了。
但早原本的历史上,登基为帝之后,对传国玉玺深以为憾,私下里刻了不少印玺聊以**。
但假的终究只是假的,如何能荆山玉、和氏璧,真正的传国玉玺相比呢?
惦记,那是必然的。
然而如今这块宝贝,属于萧皇后。
此人紧紧盯着萧皇后,目光有些沉重,也许心里想到的便是传国玉玺吧!
不过,也可能是感慨……
尤其是当一个八九岁的孩童骑着小马赶来,远远地便呼喊祖母时,此人心里顿时咯噔一下,目光越发幽深起来。
萧皇后远远地也看到了此人,只是匆匆一瞥并未看清楚,听闻孙儿归来,也便没有再留意。
于是乎,两人就这么擦肩而过……
……
幽州大营,罗艺眉头紧皱。
案几上是几封圣旨。
没错,圣旨接二连三从长安送来。
圣旨最后的用印和署名都是今上李渊,但随着长安的消息传来,他很清楚得这些圣旨并非一人发出。
第一份是李渊下达的调兵圣旨,让他这个幽州总管率部支援齐王李元吉,对抗突厥人,并且率部驻守泾州。
这个在情理之中。
太子李建成早就来信暗示过,齐王出征,需要他协助。
驻守泾州也不是什么奇怪是,作为北方重要将领,震慑突厥是分内之事,他一直做得很好,威名赫赫。
就在他准备打点行装,准备启程的时候。
长安传来了玄武门之变的消息,虽然对外的说辞都是李建成与李元吉谋反被诛杀。
但只要是明白人便不会相信,尤其是李建成昔日的亲信,对此更是多有质疑,用脚后跟想想就能猜出个大概。
更何况有人故意散播消息,让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很快传播了大唐的各个角落。
各地的世家大族,读书学子都知晓此事,都知晓李世民在玄武门对自己的兄弟动手,干出了无比残忍血腥之事。
罗艺对此震惊无比。
接下来开始是无尽的担忧与惶恐,毕竟他是李建成的亲信,多少年来一直与秦王府不和睦,过去多有得罪李世民。
过去还好,井水不犯河水,自己并不害怕他。
可是如今,李世民做了皇帝,天知道会怎么对付自己。
罗艺当真很担心,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为此不免惶惶不安,至于李渊的第一道圣旨,更是不知该如何处置,是否需要照常执行?
就在此时,他收到了李世民的第二份圣旨——开府仪同三司。
与此同时,一个不速之客也登门了。
只有一句,摆平罗艺,引可汗饮马渭水。
按理说不合常理,不靠谱,但颉利可汗却信了,至少心动了。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首领,颉利可汗的抱负很远大,从来不只是在草原上称王称霸。
若有机会,南下中原,夺取那花花世界,成就霸业,效仿昔日拓跋氏。
可惜一直没有机会,每次南征只是抢掠,顶多占领了一些边陲城池,而且会遭遇激烈抵抗和反击。
尤其是李世民、李靖、罗艺这些将领,一直是突厥人的强大对手,屡次阻止了他们南征的脚步。
现如今李靖在家赋闲,李世民忙着处理朝政,北边唯有一个罗艺。
倘若罗艺当真被摆平,契丹人想要南下几乎是一马平川,无所阻难。
毫无疑问,即便确定此人身份,颉利仍旧心动了。
其实有些会后,协作做简单的基础便是共同利益。
至于身份,又何必太较真呢?
李唐初立,那些前隋宗室,那些反王们的子女,与李唐敌对的人多了去了,不想暴露身份者也大有人在。
故而颉利没有继续逼问,反问请人将来人带去休息。
与此同时,突厥的斥候已经出发了,前去打探各种消息。
只有罗艺彻底让开南下之路,或者确认其余大唐朝廷闹翻时,他才会相信此人所言,才会有所动作。
如果没有,或者谈知道别的什么消息,那人大概会被砍成肉渣,直接扔在草原上喂狼,即便此人是爱将执失思力介绍。
至于会不会是唐王朝的苦肉计?会不会是李世民的诱敌之计?
理论上有可能,但颉利早就将其排除在外。
刚刚发生玄武门之变,长安尚且一片纷乱,李世民哪有心思顾忌突厥?
同样是突然登基,坐上可汗之人,同时都是一代君王,自问对这些问题还是颇有心得。
却说大模大样,连名字都不愿意透露,拜会过颉利可汗之人离开了。
被突厥人请入了一座营帐,过一段时间,也许会被奉为座上宾,也许会成为阶下囚。
突厥兵卒没什么好脸色,但此人一点也不介意,一点也不担心,他很有把握,一路上甚至还笑容满面。
可是在路上,当他看到一个妇人时,脸色顿时有些变了。
那是一个中年妇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年级约在三四十许。
但此人清楚地知道,妇人的年岁远比看起来也大的多,只是保养得宜罢了。
因为他知道妇人的身份——昔日的大隋萧皇后。
杨广虽然死在了江都,但萧皇后安然无恙。
在宇文化及弑君的危急时刻,带着小孙儿杨政道逃出了江都。
窦建德得到消息,立即派人前去迎接萧皇后,本以为奇货可居,却没想到突厥也派人前来。
毕竟隋文帝昔年曾相助过启民可汗,义成公主又是突厥**,岂能看着堂嫂流落飘零?
自那时候起,萧皇后便带着小孙儿流落到了草原,一待就是多年。
然而他们的行踪时刻受到许多人的关注,除了因为她是昔日隋朝**,身边带着前隋皇室唯一后人外。
更要紧的是——传国玉玺。
那块刻着“天命所授,既寿永昌的”的传国玉玺。
江都宫变之时被他带走,一直带到了突厥。
虽然说到底只是一块石头,但传国玉玺在中原王朝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干系重大。
李渊登基建立唐朝,却没有传国玉玺,难免少了些许东西,连带着合法性都受到一定影响。
李世民对此更是深以为憾,现如今还倒罢了。
但早原本的历史上,登基为帝之后,对传国玉玺深以为憾,私下里刻了不少印玺聊以**。
但假的终究只是假的,如何能荆山玉、和氏璧,真正的传国玉玺相比呢?
惦记,那是必然的。
然而如今这块宝贝,属于萧皇后。
此人紧紧盯着萧皇后,目光有些沉重,也许心里想到的便是传国玉玺吧!
不过,也可能是感慨……
尤其是当一个八九岁的孩童骑着小马赶来,远远地便呼喊祖母时,此人心里顿时咯噔一下,目光越发幽深起来。
萧皇后远远地也看到了此人,只是匆匆一瞥并未看清楚,听闻孙儿归来,也便没有再留意。
于是乎,两人就这么擦肩而过……
……
幽州大营,罗艺眉头紧皱。
案几上是几封圣旨。
没错,圣旨接二连三从长安送来。
圣旨最后的用印和署名都是今上李渊,但随着长安的消息传来,他很清楚得这些圣旨并非一人发出。
第一份是李渊下达的调兵圣旨,让他这个幽州总管率部支援齐王李元吉,对抗突厥人,并且率部驻守泾州。
这个在情理之中。
太子李建成早就来信暗示过,齐王出征,需要他协助。
驻守泾州也不是什么奇怪是,作为北方重要将领,震慑突厥是分内之事,他一直做得很好,威名赫赫。
就在他准备打点行装,准备启程的时候。
长安传来了玄武门之变的消息,虽然对外的说辞都是李建成与李元吉谋反被诛杀。
但只要是明白人便不会相信,尤其是李建成昔日的亲信,对此更是多有质疑,用脚后跟想想就能猜出个大概。
更何况有人故意散播消息,让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很快传播了大唐的各个角落。
各地的世家大族,读书学子都知晓此事,都知晓李世民在玄武门对自己的兄弟动手,干出了无比残忍血腥之事。
罗艺对此震惊无比。
接下来开始是无尽的担忧与惶恐,毕竟他是李建成的亲信,多少年来一直与秦王府不和睦,过去多有得罪李世民。
过去还好,井水不犯河水,自己并不害怕他。
可是如今,李世民做了皇帝,天知道会怎么对付自己。
罗艺当真很担心,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为此不免惶惶不安,至于李渊的第一道圣旨,更是不知该如何处置,是否需要照常执行?
就在此时,他收到了李世民的第二份圣旨——开府仪同三司。
与此同时,一个不速之客也登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