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周之初跑到家时,正看见那两人离开,老爹在后面恭敬的拱手送离。
“这就是你家小子?”绸缎中年人看到跑回来的少年问。
“是的,我儿来见过税使大人。”
周之初看了看老爹,知道并非自己所想,他暗暗松开拳头,对着绸缎中年人说道:“之初见过税使大人。”
税使大人本来已经挪开了眼神,但听到少年的话,他略感诧异,“之初?”
周老汉连忙答道:“我儿名叫周之初。”
“不错的名字,谁起的?”
“这是我儿本来的名字。”
“哦?”税使大人正眼看了看周之初,不知为何总感觉有些怪怪的,这小子目光平视,完全没有下等愚民的畏怯。
“听说,你不记得以前的事?”
“不记得了。”
税使大人摇摇头,似在惋惜,又转头对周老汉说道:“有了儿子,日子就有了盼头,周大你有福了。”
“谢税使大人吉言,只是我儿初来,身体还有恙,这税能不能......”
“添丁加税,添丁加税,朝廷的规矩岂能乱来。”税使大人立即变了脸,不耐的挥挥袖子,转身向山下走去。
挎刀的家丁不屑的看了看周家父子,仰首跟在税使大人身后亦步亦趋的下了山。
大夏的税收种类不少,但农人主要是田税和人头税,在开国之初并不重,十五税一的田税加上一个铜钱的人头税,农人的日子过得很殷实,但数百年来,战事连年,十五税一变成十二税一,再变十税一,直到现在的五税一。
前山村人最初有几百人,人头税自此就没变过,现在人口凋零,几百人的人头税就只能由这现在百人不到的老幼妇孺平摊,只要满十三岁就必须交,女子减半。
周之初的到来意味着周家每年田税加人头税要多交近十两银钱。
要知道,周老汉每年卖柴,除开交税也仅能不饿死,十两银钱无疑是天方夜谭。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所有的税都必须折成米粮才能交税。
“爹,那我们家岂不是要交一千斤粮食。”
“是每人一千斤,田税五百斤,就是五石,一石米一两银钱,加上人头税每人五两,每人每年十两银钱,买十石粮食,一千斤,我和你一起要交两千斤粮食,唉......”
二十多年前,也就是周老爹参加的那场大战,大夏输了,十万人死在边境,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勤粮草不济,自此大夏朝廷就给北方边境下达了政令,所有钱税都必须折成米粮。
田税是按人丁划拨的,每人按五亩算,女子减半,你想多开几亩荒地也行,税收跟着加,可朝廷并不知道,北境多数地方是山区,并非产粮地,前山村地处山沟,四周遍布山石,能开荒种粮的地少之又少,加上五税一是按丰产算,每亩交粮一百斤,每人每年就要交五百斤(五石)田税,不管年景好坏,田税都要足量缴纳,否则就要坐牢或直接发配为奴。
可其实就算是丰年,一亩良田产量也不过四百余斤而已,说是五税一实际四税一、三税一,年景不好就是全交都不够。
产不出粮那只能买,可每到纳粮交税的时候,米商乘机抬价,原本在江南一石粮只需铜钱一、二百,甚至几十铜钱都能买到,可到了北境,却需要一两银子一石,弄得崎山周边的村民皆是苦不堪言。
为了交税,北境卖女儿的比比皆是,因为女孩没有劳力做不得重活,却还要交一半的税。
周之初这才知道为何老爹的妹妹会被卖掉,又为何张铁匠会说自己的女儿是赔钱货。
本以为前山村是世外桃源,却没想到依旧是人间沧桑。
“爹,我们家有田地吗?”
周老爹指着屋后一片小菜园,“那里就是。”
少年估计那块地也就一亩左右。
“原本还有三亩,顾不过来荒了。”
“为什么?”
“种田还不如砍柴,一捆柴十文、二十文,一月卖十捆,能卖一、二两银子呢。”
“不能多卖些吗?”
“傻孩子,砍柴自家也要用,一月能余下十捆就不错了,而且城里卖柴的也不只我一家,多了也卖不动。”
看到少年不说话了,周老爹又说:“不过我儿来了就好了,等缓过来再开几亩荒地,日子就好了。”
“那今年的税何时交?”
“今年的税秋收时交过了,你不用担心。”
此刻已深秋,眼见就要入冬,秋收早过了。
少年心中略放松了些,至少今年不用为税发愁了,他又问之前两人为何而来。
周老爹告诉他,之前来的其实不是税使,而是税吏,挎刀的家丁也不是家丁,而是税丁,真正的税使大人不是周老爹能见到的。
他们不知从何处知道周老爹收了个儿子,就来确认,还交代了些明年纳税的事宜。
“不过这也不是坏事,”周老爹吧嗒着烟锅,说道:“税吏大人说了,只要交税,就算是在前山村落户了。”
对江湖人物周老爹或许还会反抗,可面对朝廷这样的无所不在的庞然大物,周老爹根本就没想过反抗,甚至这样的念头都不会有一点点。
不只是周老爹,就是所有的草民都没想到反抗,只要有口饭吃,哪怕是蜷缩在这个世界最低贱,最肮脏的角落,他们都知足了。
周之初解下发簪,用力的握在手中,他本以为自己足够强大,可今天才知道那点力气还不足以形成真正的力量,他需要更加强大,更加特别的力量。
那天夜里,周之初坐在院中,看着满天繁星,手握着法器,回想着脑海中多出来的那些知识,那是一部功法,修行功法。
功法没有名字,脑海中的知识也并不像一本书,反倒像一座山,此山云雾缭绕险峻异常,显露部分就有千仞之高,藏在云雾中的更不知高到何处。
此刻,周之初就站在山脚下。
修行似攀山,登仙如临渊。
这是周之初最先看到的十个字,它刻在山脚的石碑上。
周之初不太懂,但能感觉到这几个字散发出的孤独、寂寞和危险。
什么是修行?碑文似在劝解,又似在鼓励,更像在告知。
凡尘多忧,那就将凡尘超越,
世人多念,那就将俗念斩尽。
什么是登仙?周之初连想都不敢想。
少年欲登山,看见山脚有一小径,黑石铺就,随山势绵延向上,不知尽处。
深吸一口气,周之初迈步登上黑石小径。然后就再也走不动了。
他盯着脚下黑石,那上面有光影,仿佛夜幕下的繁星。
这些星光闪耀变幻,充满神秘韵律,少年看得出了神。
晨光初露,周老爹起床发现儿子坐在院中一动不动,身上已满是寒霜。
“儿子,快快醒来,怎么在院中睡着了,要着凉的。”
周之初睁开双眼,看到老爹担忧的目光,微微一笑,说道:“爹不用担心,我身体结实,一些晨霜还奈何不了我。”
周老爹想着昨日是不是说多了话,儿子这是起心事了,一晚上在院中就睡着了,还说没事。
就着凉水,少年洗漱完毕,和老爹吃早饭,早饭就是周之初昏睡醒来吃的那种粥,是米糠加上碾碎的玉米碎末煮成的,闻着有点香,但很难下咽,不过周之初从来都是饿的,所以也无所谓。
呼噜呼噜,几下功夫,周之初就喝完了粥,正要放下碗,周老爹忽然将自己剩的半碗粥倒在他碗里。
“我饱了,你多吃点。”
周老爹放下碗,抹了嘴,抽出烟锅就着炉火吧嗒吧嗒的抽了起来。
少年看着碗里的粥,不知想什么。
“吃吧,吃饱了才长得壮,才有力气好干活。”
“爹,今天我跟你上山,我有力气,我会干活。”
周老爹笑了,脸上的皱纹更多了。
“好。”
少年也笑了,痛快的将粥喝完了。
收拾好,周之初就跟着老爹上了山。
周老爹带着儿子慢慢走在山间小道上,两人默默无语,两旁林间有鸟鸣,此起披伏。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周老爹心中畅快,哼起了歌。
“爹,你唱的是什么?”少年问,这是他一直想问的。
“歌名就叫采薇,是爹二十年前在军伍中学来的,还是大将军教的呢。”
“是大将军写的吗?”
“不是,大将军说,是几千年前传下来的,好像叫什么秦什么庸写的,名字挺难记的,大将军挺喜欢,军中的将士也喜欢。”
周之初突然想到古迹中的壁画,“秦弑庸?”
周老爹一怔,“好像是这个名字,你知道。”
“古迹中,王善为曾说过三千年前先秦开国君主叫秦弑庸,爹忘了?”
“哦,还真没记住,人老了,记性就不好了,没想到还是个皇帝。”
少年想起了那些壁画,一个开国君主,能征战,能镇妖,还能写歌,还与仙人有交往,真是个奇人。
“你喜欢吗?我教你。”
周之初在听过月月哼唱后,早已记得了,但他还是笑着说:“好。”
林中慢慢传来一老一少的歌声:“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老爹的歌声如苍老暮鼓,少年的歌声如清脆晨钟。
来到一片朝阳的密林,老爹交代:“我来砍伐,你来捆扎,我们老少今日分工,多砍些柴。”
少年点头应了。
人老了,话就多了,老爹不光教少年唱《采薇》,还教他如何砍柴。
什么样树枝干枯些,什么样的树枝砍起来省力些,什么样树枝砍下来不伤树的根本,还有如何捆扎才不会散架,捆扎多少才也有讲究......
太阳落山前,老少两人果然砍得比往日多些,少年没有叫老爹背柴,而是独自背着比人还高的柴捆和老爹一起下山。
两人在夕阳的照映下,漫步回到了家,一日时光就这样过去了。
夜幕降临,周之初躺在床上,他闭上眼睛,重新来到那座修行的山,他依然站在第一块黑石上,那上面如夜幕下的繁星时刻变幻,演绎神秘的未知。
“这就是你家小子?”绸缎中年人看到跑回来的少年问。
“是的,我儿来见过税使大人。”
周之初看了看老爹,知道并非自己所想,他暗暗松开拳头,对着绸缎中年人说道:“之初见过税使大人。”
税使大人本来已经挪开了眼神,但听到少年的话,他略感诧异,“之初?”
周老汉连忙答道:“我儿名叫周之初。”
“不错的名字,谁起的?”
“这是我儿本来的名字。”
“哦?”税使大人正眼看了看周之初,不知为何总感觉有些怪怪的,这小子目光平视,完全没有下等愚民的畏怯。
“听说,你不记得以前的事?”
“不记得了。”
税使大人摇摇头,似在惋惜,又转头对周老汉说道:“有了儿子,日子就有了盼头,周大你有福了。”
“谢税使大人吉言,只是我儿初来,身体还有恙,这税能不能......”
“添丁加税,添丁加税,朝廷的规矩岂能乱来。”税使大人立即变了脸,不耐的挥挥袖子,转身向山下走去。
挎刀的家丁不屑的看了看周家父子,仰首跟在税使大人身后亦步亦趋的下了山。
大夏的税收种类不少,但农人主要是田税和人头税,在开国之初并不重,十五税一的田税加上一个铜钱的人头税,农人的日子过得很殷实,但数百年来,战事连年,十五税一变成十二税一,再变十税一,直到现在的五税一。
前山村人最初有几百人,人头税自此就没变过,现在人口凋零,几百人的人头税就只能由这现在百人不到的老幼妇孺平摊,只要满十三岁就必须交,女子减半。
周之初的到来意味着周家每年田税加人头税要多交近十两银钱。
要知道,周老汉每年卖柴,除开交税也仅能不饿死,十两银钱无疑是天方夜谭。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所有的税都必须折成米粮才能交税。
“爹,那我们家岂不是要交一千斤粮食。”
“是每人一千斤,田税五百斤,就是五石,一石米一两银钱,加上人头税每人五两,每人每年十两银钱,买十石粮食,一千斤,我和你一起要交两千斤粮食,唉......”
二十多年前,也就是周老爹参加的那场大战,大夏输了,十万人死在边境,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勤粮草不济,自此大夏朝廷就给北方边境下达了政令,所有钱税都必须折成米粮。
田税是按人丁划拨的,每人按五亩算,女子减半,你想多开几亩荒地也行,税收跟着加,可朝廷并不知道,北境多数地方是山区,并非产粮地,前山村地处山沟,四周遍布山石,能开荒种粮的地少之又少,加上五税一是按丰产算,每亩交粮一百斤,每人每年就要交五百斤(五石)田税,不管年景好坏,田税都要足量缴纳,否则就要坐牢或直接发配为奴。
可其实就算是丰年,一亩良田产量也不过四百余斤而已,说是五税一实际四税一、三税一,年景不好就是全交都不够。
产不出粮那只能买,可每到纳粮交税的时候,米商乘机抬价,原本在江南一石粮只需铜钱一、二百,甚至几十铜钱都能买到,可到了北境,却需要一两银子一石,弄得崎山周边的村民皆是苦不堪言。
为了交税,北境卖女儿的比比皆是,因为女孩没有劳力做不得重活,却还要交一半的税。
周之初这才知道为何老爹的妹妹会被卖掉,又为何张铁匠会说自己的女儿是赔钱货。
本以为前山村是世外桃源,却没想到依旧是人间沧桑。
“爹,我们家有田地吗?”
周老爹指着屋后一片小菜园,“那里就是。”
少年估计那块地也就一亩左右。
“原本还有三亩,顾不过来荒了。”
“为什么?”
“种田还不如砍柴,一捆柴十文、二十文,一月卖十捆,能卖一、二两银子呢。”
“不能多卖些吗?”
“傻孩子,砍柴自家也要用,一月能余下十捆就不错了,而且城里卖柴的也不只我一家,多了也卖不动。”
看到少年不说话了,周老爹又说:“不过我儿来了就好了,等缓过来再开几亩荒地,日子就好了。”
“那今年的税何时交?”
“今年的税秋收时交过了,你不用担心。”
此刻已深秋,眼见就要入冬,秋收早过了。
少年心中略放松了些,至少今年不用为税发愁了,他又问之前两人为何而来。
周老爹告诉他,之前来的其实不是税使,而是税吏,挎刀的家丁也不是家丁,而是税丁,真正的税使大人不是周老爹能见到的。
他们不知从何处知道周老爹收了个儿子,就来确认,还交代了些明年纳税的事宜。
“不过这也不是坏事,”周老爹吧嗒着烟锅,说道:“税吏大人说了,只要交税,就算是在前山村落户了。”
对江湖人物周老爹或许还会反抗,可面对朝廷这样的无所不在的庞然大物,周老爹根本就没想过反抗,甚至这样的念头都不会有一点点。
不只是周老爹,就是所有的草民都没想到反抗,只要有口饭吃,哪怕是蜷缩在这个世界最低贱,最肮脏的角落,他们都知足了。
周之初解下发簪,用力的握在手中,他本以为自己足够强大,可今天才知道那点力气还不足以形成真正的力量,他需要更加强大,更加特别的力量。
那天夜里,周之初坐在院中,看着满天繁星,手握着法器,回想着脑海中多出来的那些知识,那是一部功法,修行功法。
功法没有名字,脑海中的知识也并不像一本书,反倒像一座山,此山云雾缭绕险峻异常,显露部分就有千仞之高,藏在云雾中的更不知高到何处。
此刻,周之初就站在山脚下。
修行似攀山,登仙如临渊。
这是周之初最先看到的十个字,它刻在山脚的石碑上。
周之初不太懂,但能感觉到这几个字散发出的孤独、寂寞和危险。
什么是修行?碑文似在劝解,又似在鼓励,更像在告知。
凡尘多忧,那就将凡尘超越,
世人多念,那就将俗念斩尽。
什么是登仙?周之初连想都不敢想。
少年欲登山,看见山脚有一小径,黑石铺就,随山势绵延向上,不知尽处。
深吸一口气,周之初迈步登上黑石小径。然后就再也走不动了。
他盯着脚下黑石,那上面有光影,仿佛夜幕下的繁星。
这些星光闪耀变幻,充满神秘韵律,少年看得出了神。
晨光初露,周老爹起床发现儿子坐在院中一动不动,身上已满是寒霜。
“儿子,快快醒来,怎么在院中睡着了,要着凉的。”
周之初睁开双眼,看到老爹担忧的目光,微微一笑,说道:“爹不用担心,我身体结实,一些晨霜还奈何不了我。”
周老爹想着昨日是不是说多了话,儿子这是起心事了,一晚上在院中就睡着了,还说没事。
就着凉水,少年洗漱完毕,和老爹吃早饭,早饭就是周之初昏睡醒来吃的那种粥,是米糠加上碾碎的玉米碎末煮成的,闻着有点香,但很难下咽,不过周之初从来都是饿的,所以也无所谓。
呼噜呼噜,几下功夫,周之初就喝完了粥,正要放下碗,周老爹忽然将自己剩的半碗粥倒在他碗里。
“我饱了,你多吃点。”
周老爹放下碗,抹了嘴,抽出烟锅就着炉火吧嗒吧嗒的抽了起来。
少年看着碗里的粥,不知想什么。
“吃吧,吃饱了才长得壮,才有力气好干活。”
“爹,今天我跟你上山,我有力气,我会干活。”
周老爹笑了,脸上的皱纹更多了。
“好。”
少年也笑了,痛快的将粥喝完了。
收拾好,周之初就跟着老爹上了山。
周老爹带着儿子慢慢走在山间小道上,两人默默无语,两旁林间有鸟鸣,此起披伏。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周老爹心中畅快,哼起了歌。
“爹,你唱的是什么?”少年问,这是他一直想问的。
“歌名就叫采薇,是爹二十年前在军伍中学来的,还是大将军教的呢。”
“是大将军写的吗?”
“不是,大将军说,是几千年前传下来的,好像叫什么秦什么庸写的,名字挺难记的,大将军挺喜欢,军中的将士也喜欢。”
周之初突然想到古迹中的壁画,“秦弑庸?”
周老爹一怔,“好像是这个名字,你知道。”
“古迹中,王善为曾说过三千年前先秦开国君主叫秦弑庸,爹忘了?”
“哦,还真没记住,人老了,记性就不好了,没想到还是个皇帝。”
少年想起了那些壁画,一个开国君主,能征战,能镇妖,还能写歌,还与仙人有交往,真是个奇人。
“你喜欢吗?我教你。”
周之初在听过月月哼唱后,早已记得了,但他还是笑着说:“好。”
林中慢慢传来一老一少的歌声:“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老爹的歌声如苍老暮鼓,少年的歌声如清脆晨钟。
来到一片朝阳的密林,老爹交代:“我来砍伐,你来捆扎,我们老少今日分工,多砍些柴。”
少年点头应了。
人老了,话就多了,老爹不光教少年唱《采薇》,还教他如何砍柴。
什么样树枝干枯些,什么样的树枝砍起来省力些,什么样树枝砍下来不伤树的根本,还有如何捆扎才不会散架,捆扎多少才也有讲究......
太阳落山前,老少两人果然砍得比往日多些,少年没有叫老爹背柴,而是独自背着比人还高的柴捆和老爹一起下山。
两人在夕阳的照映下,漫步回到了家,一日时光就这样过去了。
夜幕降临,周之初躺在床上,他闭上眼睛,重新来到那座修行的山,他依然站在第一块黑石上,那上面如夜幕下的繁星时刻变幻,演绎神秘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