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受到伤害,最容易产生的情感,就是怨恨。这种情感来得很快。女人希望她的前夫与他的新妻子倒霉;男人希望背叛了他的朋友被解雇……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怨恨都是一种郁积着的邪恶,它窒息着快乐,危害着健康,它对怨恨者的伤害比被怨恨者更大。

  仇恨会使人丧失理智,犯下大错

  仇恨就是埋在我们心中的火种,如果不设法将其熄灭,必然会烧伤自己。有时候,即便自己已经灼烧成灰,对方却依然毫发无伤。仇恨常常左右人们的理智,使人们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因此有人说,一个被仇恨左右的人一定是不成熟的人。因为聪明的人一定会懂得在选择、判断时,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采取理智的做法。

  三国时,曹操历经艰险,在平定了青州黄巾军后,实力增加,声势大震,有了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于是他派人去接自己的父亲曹嵩。曹嵩带着一家老小40余人途经徐州时,徐州太守陶谦出于一片好心,同时也想借此机会结纳曹操,便亲自迎接曹嵩一家,并大设宴席热情招待,连续两日。一般来说,事情办到这种地步就比较到位了,但陶谦还嫌不够,他还要派500士卒护送曹嵩一家。这样一来,好心却办了坏事。护送的这批人原本是黄巾余党,他们只是勉强归顺了陶谦,而陶谦并未给他们任何好处。如今他们看见曹家装载财宝的车辆无数,便起了歹心,半夜杀了曹嵩一家,抢光了所有财产跑掉了。曹操听说之后,咬牙切齿道:“陶谦放纵士兵杀死我父亲,此仇不共戴天!我要尽起大军,血洗徐州。”

  随后,曹操亲统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徐州,所到之处无论男女老少,鸡犬不留。吓得陶谦几欲自裁,谢罪曹公,以救黎民于水火。然而,事情却突然发生了骤变,吕布率兵攻破了兖州,占领了濮阳。怎么办?这边父仇未报,那边又起战事!如果曹操此时被复仇的想法所左右,那么,他一定看不出事情的发展趋势,也察觉不出情况的危急。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是一个十分冷静沉着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正因如此,他立刻分析出了情况的严重性——“兖州失去了,就等于断了我们的归路,不可不早做打算。”于是,曹操便放弃了复仇的计划,拔寨退兵,去收复兖州了。

  同是三国枭雄,反观刘备,只因义弟关羽死于东吴之手,便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一意孤行,杀向东吴。最终仇未得报,又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七百里连营,自感无颜再见蜀中众臣,郁郁死于白帝城,从此西蜀一蹶不振。

  曹操与刘备谁的仇更大?显然是曹操,曹操死了一家老小40余人,而刘备只死了义弟关羽一人。但曹操显然要比刘备冷静得多,他面对骤变的局势,思维、判断没有受到复仇心态的任何影响,所以他才能够摆脱这次危机,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和势力。

  由此可见,理易清,仇则易乱。我们做人,若说尽去七情,洗净六欲,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放宽情怀,尽量避免为情绪所控制则并不是什么难事。

  我们淡忘仇恨,同时也是解放了自己,与其因为愤恨而耗尽自己一生的精力,时时记着那些伤害你的人和事,被回忆和仇恨所折磨,还不如淡忘它们,把自己的心灵从禁锢中解脱出来。遇事但凡有这个念头在,你的人生势必会少为烦恼所牵绊,你的心灵自然会智慧、轻松许多。

  如果你心胸狭隘,就难以承担重任

  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心胸狭隘,些许小事也会记恨良久,一句无心之言也会令其大动肝火,即我们口中常说的小肚鸡肠。可想而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人缘,更别说成就一番大业。

  一如三国时的张昭,虽在孙策死前曾被委以大任,但终因自己气量狭隘而未能得以拜相。

  一次,孙权大宴群臣,让诸葛恪为大家敬酒。诸葛恪依命向大臣们一一敬酒。斟到张昭时,张昭已醉推辞不喝,而诸葛恪依然再劝,张昭不悦道:“这哪里是尊敬老人!”孙权故意给诸葛恪出难题,说:“看你能不能让张公理屈词穷把酒饮下,不然这杯酒就你喝了。”

  于是,诸葛恪对张昭说:“过去师尚父九十岁,还能披坚执锐,领兵作战,不言自己已老。现在,带兵打仗,请您在后,而喝酒吃饭,请您在前,这怎么能说是不敬老呢?”张昭无言以对,只得把酒喝下,但从此就记恨上了诸葛恪。

  有一天,孙权和诸葛恪、张昭等大臣在殿中议事,忽然一群鸟飞到殿前,这些鸟头部均为白色。孙权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就问诸葛恪:“你知道这鸟叫什么名字吗?”诸葛恪不假思索地回答:“这种鸟叫白头翁。”诸臣中张昭年纪最大,又是一头白发,他以为诸葛恪是在借机取笑自己,就对孙权说:“陛下,诸葛恪在骗人!从来没有听说过叫白头翁的鸟。如果真有白头翁,那是不是应该有白头母呢?”

  诸葛恪立刻反驳道:“鹦母这种鸟,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吗?如果依老将军的话,那一定还有鹦父了,请问老将军能打到这种鸟吗?”张昭顿时无言以对。

  因为气量狭小,张昭很难与人搞好关系。甘宁自降吴以后,急于立功,于是请求征黄祖、取刘表,并自请任先锋。孙权觉得可行,准备实施。张昭却不同意,甘宁很不高兴,反唇相讥道:“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屠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孙权看到这种情形,赶紧劝道:“兴霸,今年兴讨,决意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孙权虽然为二人解了围,但明显站到了甘宁一边。

  从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实际上,东吴众将不服张昭。后来,孙权果然令甘宁为先锋征黄祖,并大获全胜。

  张昭之所以不能为相,还由于他的自大。张昭虽为东吴重臣,其实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但他却目中无人。东吴有大才者,首推周瑜,次为鲁肃,而他竟不把鲁肃放在眼里,他说:“鲁肃虽然薄才,可不够谦逊,年纪太轻处世经验不足,难堪大用。”

  不仅如此,张昭的胆量也不够壮。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数十万大军南下,企图夺取江东,众武将欲战,而以张昭为首的文官却欲降。幸亏周瑜、鲁肃坚持,才在赤壁大败曹操。

  除了直言忠谏外,张昭在其他方面恐怕没什么才能,而且因为气量小,不能够处理好与同僚的关系,所以若是任他为相,东吴上下必会君臣离心,四分五裂,所以他到最后也未能拜相。

  像张昭一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们当然不能如此,也不必和这种人斗气,应以大度之心避免与其发生冲突,当然,若是他对你的人生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那就巧妙地与之周旋,用策略来对付他。总之,我们切不可因气量狭小而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拖垮了成功,同时,对于那些令“听者有意”的事情,也应三思后行,尽量少做。

  宽恕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宽恕自己

  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人即使是出于好意也会伤害他人。朋友背叛你、父母责骂你、爱人离开你……总之,每个人都会受到伤害。

  也许昨天,也许很久以前,有人伤害了你,你不能忘记。你本不应受到这种伤害,于是你把它深深地埋在心里等待报复。不过现在你应该明白,这样做是毫无益处的,不肯放过别人就是不宽恕自己。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女人,她们的脸因为怨恨而产生皱纹,因为悔恨而变了形,表情僵硬。不管怎样美容,对她们容貌的改进,也及不上让她心里充满了宽容、温柔和爱所能改进的一半。

  怨恨的心理,甚至会毁了你对食物的享受。圣人说:“怀着爱心吃菜,也会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要是你的仇人知道你对他的怨恨使你精疲力竭,使你疲倦而紧张不安,使你的外表受到伤害,使你健康受损,甚至可能使你短命的时候,他们不是会拍手称快吗?

  即使你不能爱你的仇人,至少也要爱你自己。要使仇人不能控制你的快乐、你的健康和你的外表。就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热得烧伤你自己。”

  你也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你的仇人,可是为了你自己的健康和快乐,你至少要忘记他们,这样做实在是很聪明的事。

  曾任纽约州长的威廉·盖诺被一份内幕小报攻击得体无完肤之后,又被一个疯子打了一枪几乎送命。他躺在医院为他的生命挣扎的时候,他说:“每天晚上我都原谅所有的事情和每一个人。”这样做是不是太理想了呢?是不是太轻松、太好了呢?如果是的话,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位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也就是“悲观论”的作者叔本华的理论。他认为生气就是一种毫无价值而又痛苦的冒险,当他走过的时候好像全身都散发着痛苦,可是在他绝望的深处,叔本华叫道:“如果可能的话,不应该对任何人有怨恨的心理。”

  托尔斯泰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国王想励精图治,如果有三件事可以解决,则国家立刻可以富强。第一,如何预知最重要的时间。第二,如何确知最重要的人物。第三,如何辨明最紧要的任务。于是群臣献计献策,却始终不能让国王满意。

  国王只好去问一位极为高明的隐士,隐士正在垦地,国王问这三个问题,恳求隐士给予指点。但隐士并没有回答他。隐士挖土累了,国王就帮他继续干。天快黑时,远处忽然跑来一个受伤的人。于是国王与隐士把这个受伤的人先救下来,裹好了伤口,抬到隐士家里。翌日醒来,这位伤者看了看国王说:“我是你的敌人,昨天知道你来访问隐士,我准备在你回程时截击,可是被你的卫士发现了,他们追捕我,我受了伤逃过来,却正遇到你。感谢你的救助,也感谢你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不想做你的敌人了,我要做你的朋友,不知你愿不愿意?”国王听了微笑着说:“我当然愿意。”

  国王再去见隐士,还是恳求他解答那三个问题。隐士说:“我已经回答你了。”国王说:“你回答了我什么?”隐士说:“你如不怜悯我的劳累,因帮我挖地而耽搁了时间,你昨天回程时,就被他杀死了。你如不怜恤他的创伤并且为他包扎,他不会这样容易地臣服你。所以你所问的最重要的时间是‘现在’,只有现在才可以把握。你所说的最重要人物是你‘左右的人’,因为你立刻可以影响他。而世界上最重要的是‘爱’,没有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学着宽恕吧!遇事记恨别人的人,往往不能从被伤害的阴影中平安归来,痛苦总是如影随形,受伤害的反而是自己。因此,你一定要尽己所能地宽恕别人,这样做也正是在宽恕自己。

  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赢得多少人

  心中世界是宽是阔,完全取决于心的大小。倘若你心胸狭隘,相应地,你的世界也就很狭小;倘若你心胸宽阔,那么就能包容一切。正所谓大千世界尽于我心,如果我们能将心的容积扩大到无穷无尽,那么我们所拥有的世界也会无限宽广。即所谓“心的格局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我们的心就像一个容器,你的容器有多大,能承载多少,将决定你能做多少事,成就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的心只有一个杯子大小,那么最多只能容下一杯子水。换言之,若是我们将心中的杯子变成一个水池,是不是就能容下更多的水?再变成一条河流,变成一片海洋……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人,只要有一种看透一切的格局,就能做到豁达大度;把一切都看作“没什么”,才能在慌乱时,从容自如;忧愁时,增添几许欢乐;艰难时,顽强拼搏;得意时,言行如常;胜利时,不醉不昏。只有如此放得开的人,才是豁达大度之人。

  麦金利任美国总统时,任命某人为税务主任,但为许多政客所反对,他们派遣代表进谒总统,要求总统说出派那个人为税务主任的理由。为首的是一位国会议员,他身材矮小,脾气暴躁,说话粗声恶气,开口就给总统一顿难堪的讥骂。如果换成别人,也许早已气得暴跳如雷,但是麦金利却视若无睹,不吭一声,任凭他骂得声嘶力竭,然后才用极温和的口气说:“你现在怒气应该可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力这样责骂我的,但是,现在我仍愿详细解释给你听。”

  这几句话把那位议员说得羞惭万分,但是总统不等他道歉,便和颜悦色地说:“其实我也不能怪你。因为我想任何不明就里的人,都会大怒若狂。”接着他把任命理由解释清楚了。

  不等麦金利总统解释完,那位议员已被他的大度折服。他懊悔不该用这样恶劣的态度责备一位和善的总统,他满脑子都在想自己的错。因此,当他回去报告抗议的经过时,他只摇摇头说:“我记不清总统的解释,但有一点可以报告,那就是——总统并没有错。”

  无疑,在这次交锋中,麦金利占了上风。为什么他能占上风?就是因为他的宽宏大量。做人首先是要有一颗博大的心,这颗心的格局要大。心的格局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不是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吗?这句话被许多人看成是自己做人的准则,麦金利就是其中之一。

  同样是一颗心,有的人心中能容下一座山或是一片海,有的人心中却只能装下一己私利、一己悲欢。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有大心量之人,方能够铸造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方能够成就大气候!若是你的心还不够大,那么就用你的经历与勇气去把它撑大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自愈力,自愈力最新章节,自愈力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