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375章 讨厌陈晓旭

小说: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更新时间:2025-01-21 23:33:43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克里登的快乐没有维持多久。

  因为他很快就发现,这篇《饥饿游戏》的居然是一个中国人写的。

  随信附带的材料里,有作者对自己的介绍:

  江弦,男,已婚,中国人,职业作家,性格开朗,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集体荣誉意识,踏实肯干,虚心好学,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what?”

  克里登懵了。

  他又把《饥饿游戏》的稿子揪过来,看着其字里行间完全地地道道的美国味儿。

  你特么告诉我这是一个中国人写出来的?!

  在科幻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英语的科幻作家,像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这些国家,在世界科幻界占压倒性优势。

  然而这个江弦,不是美国人,也不是这些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而是根红苗正的中国人。

  这就让克里登感到一阵不可思议。

  能在直播这个东西上拓展出那么多的想象,中国的直播行业得有多先进啊?

  克里登惊叹一阵,随后决定推荐这本入围这次科幻的征文比赛。

  虽然在以前50-60年代,大部分科幻迷都认为只有宇宙飞船、外星人和太空歌剧才称得上是科幻。

  但是到了现在,80年代的科幻边界已经彻底放开,没有严格意义上对科幻二字的束缚,今年的科幻界大奖雨果奖甚至颁给了一本写精灵的。

  虽然《饥饿游戏》融入了一些反乌托邦和后启示录的风格。

  在科幻方面看起来不是那么硬核,没有战争、肌肉和星舰元素。

  但它的确能被划分进科幻的类别中去。

  威廉.莫里斯并不想放弃江弦的生意。

  在美国,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有对经纪人的需要。

  所以威廉.莫里斯坚信能够签下江弦的合同。

  刚在纽约和李安签约的马歇尔临危受命,从纽约又匆忙赶往爱荷华市拜访江弦。

  “我不需要什么经纪人,也能打理好我自己的事情。”

  江弦一点也不客气:“经纪人就是一帮吸血鬼,别再来找我了,你们公司的任何人都别来,我还忙着给米高梅写剧本。”

  “不好意思,先生。”

  马歇尔没想到江弦态度这么坚决,但还是试着问道:“您说要写剧本,难道是米高梅买下了《漂流者》的版权?”

  江弦摇摇头。

  “并不是,是别的。”

  “别的?”

  马歇尔回想了一下,马上回忆起,米高梅最近公布,他们要翻拍string的两部。

  马歇尔再仔细一想。

  string是一名中国作家。

  江弦是一名中国作家。

  “.”

  马歇尔看着眼前的江弦,脑海中忽然产生出一个非常大胆的猜想。

  但如果真是那样.

  太吓人了!

  马歇尔深吸一口气。

  这意味着一个中国作家有着足足三篇在美国畅销,而且是以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统治了美国文坛!

  “先生,在走之前还是有最后一些话想说。”

  马歇尔不死心道:“据我所知您是参加了‘国际写作计划’来到美国,在‘写作计划’结束以后,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国家,但您在美国的、稿酬、版税.这些都需要有人来替您打理,而我们威廉.莫里斯就是替客户做这种事情的,我们的业务能力一定是世界一流,这是我的名片,希望您再考虑考虑。”

  “.”

  江弦没有说话,接过马歇尔的名片看了一眼,在马歇尔即将出门前,他喊住他。

  “马歇尔,能不能帮我找几个会写剧本的人?”

  马歇尔回过头来。

  “什么?先生?”

  “我准备找个人合写剧本,但是我在美国又不认识什么编剧。”

  听了江弦的话,马歇尔很快变得激动:“先生,我认识很多攻读电影的人才,我可以帮你介绍,我保证有人会让你满意。”

  江弦虽然很讨厌经纪人,不过马歇尔最后那番话说服了他,离开美国以后,他的确需要有人帮他打理美国的事情,花一点佣金给威廉.莫里斯能解决他很多的麻烦事情。

  难怪会有经纪人这个行当。

  江弦不得不感叹,这真是存在即合理。

  马歇尔又坐下来,和江弦聊了下剧本的事情,很快发现事情真如他猜测的一样。

  江弦就是string!

  “老天,你的所有作品都摆在我的床头。”马歇尔一脸兴奋道。

  江弦严肃道:“马歇尔,有一点我要说明,我还不想公开我的两个笔名,你懂我意思么?”

  “哦,当然。”

  马歇尔认真的说,“客户的隐私就是我们的隐私,我们会尽最大可能保护客户的秘密。”

  “我们还是谈刚才的事情吧。”江弦说,“我需要几个非常有才华的编剧人才来和我合作完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月亮与六便士》的剧本。”

  “编剧人才.”

  马歇尔想了想,“之前我在纽约接触过一个纽约大学的学生,他的学生片很有名气,很多电影人都称赞过,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让他把他写过的一些剧本拿给你看看。

  哦对了,和你一样也是一名中国人,叫李安。”

  江弦看一眼马歇尔。

  “他也是你的客户?”

  “是的。”

  “.”

  江弦顿时非常想更换一名经纪人。

  不过马歇尔的提议又让他很感兴趣。

  李安。

  相比于其他寂寂无名的编剧,如果是李安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起出现在电影编剧一栏上,那以后再看这些电影,也不会显得太掉份儿。

  “马歇尔,他的剧本就不用拿给我看了,你去问问这个李安,看他是否愿意接下这个活儿。”

  马歇尔点头,赶紧和李安联系。

  李安正和妻子谈论着让她搬来纽约的事情,两个人正争执,他接到马歇尔的电话。

  李安现在主要做的就是发展剧本的工作,手里写过很多剧本,光是自己写的,找美国编剧润饰的剧本就有好几个,别人的剧本,请他以导演身份改写的,也有几个,还有自己的构想,找美国作家写的。

  他的剧本很多人吹捧。

  甚至好莱坞很多公司的人也夸奖过。

  但就是没人付费。

  美国太卷了。

  据说平均一个本子从初稿到开拍要缠斗五年,那还是指千万分之一顺利拍成的剧本。

  电影这一行,形势比人强。

  李安临近毕业,正是最迷茫的时刻,他的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工作,像是剧务、剪接或制作。

  但他的一个老师讲过,如果你想当上导演,想做出点成绩来,那你必须持续的写剧本,那些选择打工的人很难再往导演方面发展。

  但他也听说过一个学长,当时因学生片红极一时,人又高又帅、口才又好,片子艺术性强,但至今仍无机会拍片。

  他又觉得前路迷茫,又很怕自己像闽南语歌《烧肉粽》歌词里所唱的:“自悲自叹歹命人,父母本来真疼惜,让我读过几年书,毕业之后头路无,暂时来卖烧肉粽”

  自怨自艾,久而久之竟不知不觉地就叫卖了一辈子的“来呷烧肉粽”。

  这时候,马歇尔的这一通电话,真犹如仙乐在耳,让李安幸福到一阵眩晕。

  “李安,你听到我的话了么?”

  电话中传来马歇尔失真的声音,李安回过头来,刚刚一个晃神的功夫,之前的迷茫和纠结不断浮现在脑海,让他心绪难以自持。

  “马歇尔,我在听,我听见了!”

  “这件事你一定要重视起来,string凭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月亮和六便士》在美国名声大噪,但他不熟悉美国,没有太多人脉,这才有了你的机会。

  李,这样一个已经成名的作家和你合作创作剧本的机会千载难逢,你一定要好好把握住。

  如果这个电影真的成名,那你将来在美国一定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这件事不仅是对你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意义,更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李安听着马歇尔的话,幸福的两眼都忍不住含起热泪,“我知道了,马歇尔,谢谢你,我一定会好好写的。”

  马歇尔在电话里笑了起来。

  “李,你没什么要谢我的,如果要谢,你真正要谢的人是string才对,没有他,你也不会得到这次机会。”

  string。

  听着这个名字,李安感到一阵幸福和美好。

  虽然素未谋面,但这个人在他心目中和上帝也没太大区别。

  这个人倾听到了他的呼喊,然后指引着他走出眼前的困境。

  这是恩人呐!

  “马歇尔,你和string两个人我都要好好感谢!”李安语无伦次道,“你们对我的帮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接下来就把精力全都放在剧本上吧,李。”

  马歇尔叮嘱说,“好好把握这次机会,这是对我和string最大的回报。”

  “一定、一定。”

  挂断电话,李安一脸幸福的坐在沙发上,浮想联翩,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月亮与六便士》这两部电影大爆,到电影人对他感兴趣,到他走向好莱坞,成为世界级大导。

  嗯,到时候一定会有记者来采访自己,他一定要娓娓道来,将当年这段往事分享出去。

  “某种意义上讲,string成就了我。”

  “没有他,我不会那么顺利的踏上电影这条道路。”

  人在美国,江弦也没有放松对国内的关注。

  比较便利的是,爱荷华大学的图书馆就有《人民X报》。

  不过时间比较远,最新的日期还是八月二十六日,倒是香港《明报》时间更近,嗯,港币价格又跌了。

  江弦捧着《人民X报》看了会新闻,都是什么“安徽几个农民炸鱼毒死多少多少鱼苗”“上海破获多少多少地下客店”.

  他看的正乏味。

  忽然看到一条“香港电视《霍元甲》再掀功夫热潮”

  由香港丽的电视出品,徐小明执导的《霍元甲》,已经被引入中国大陆,并在央视播出了。

  “这部港剧《霍元甲》宛如一缕春风,迅速拂过了内地的大江南北,引起巨大轰动,引发了收视热潮”

  又过了没几天,江弦收着大冯从天津寄来的信件。

  大冯都快乐疯了。

  他说自己现在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听着人们口中哼唱“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仿佛整个天津都被《霍元甲》这电视剧席卷了。

  冯骥才说自己这个原著的半位作者,脸上也跟着沾光了,在信里一个劲儿的感叹,自己这些年写了那么多本,现在看来,名气加起来也比不过这半本《霍元甲》。

  总而言之,不管是《霍元甲》这部几年前在香港热播的电视剧,还是江弦作词填写的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一剧一歌,在国内都彻底的火了。

  原本国内由《少林寺》带动起来的功夫潮就够热烈了。

  “离家出走去少林寺,结果被父母抓回家来”的案例比比皆是。

  也有成功的,像是有个叫王宝强的小孩,看了《少林寺》以后,点燃了心里熊熊的武术梦想之火,怀里揣着几个馒头就上少林寺拜师了。

  如今《霍元甲》在国内这么一播,国内的功夫热又“火上浇油”,变得更加热烈。

  要知道国内这几年如今正在积极加强对武术运动的重视。

  连那位老人都亲笔写下四个字:

  “太极拳好!”

  江弦这一部电影一部剧,算是点燃人民群众的“尚武”热潮的两大勺热油。

  这叫啥?这就叫上策下力!

  江弦出的还是大力!

  他一琢磨。

  说他是中国武术的“执牛耳者”也不过分啊!

  “江珂被选去拍《红楼梦》了!”饶月梅兴高采烈的跟江弦他们分享。

  高兴地不行,也欣慰的不行。

  养了那么多年都快养废了的小号,一下子支棱起来了,都去拍《红楼梦》了。

  “这孩子真有出息。”

  茹志鹃听了以后说,“那可是《红楼梦》啊!”

  “对啊,那可是《红楼梦》啊!”

  “这可真是给祖上争光啊!”

  王安忆和朱母也加入讨论。

  客厅里顿时一阵喧嚣。

  “妈,我看看江珂的信。”

  江弦拿过江珂的来信看了一眼。

  信里她先是说了自己进入《红楼梦》演员培训的事情,先是说自己如何被导演看中,然后又分享在培训班的日常,说自己特讨厌有个叫陈晓旭的,那姐们嘴损,特气人。

  讲完这些,江珂又说自己如何如何记挂在美国的他们,如何如何思念她哥,最后感叹,也不知道美利坚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要是她亲爱的哥哥能带回给她看看就好了。

  这明里暗里提醒江弦记得给她带礼物,看的江弦也是哭笑不得。

  “江珂写什么了?”朱琳抱着肚子凑过来。

  “你看看吧。”江弦把信给她。

  朱琳接过信件,刚拿着没看几眼,突然拧着眉头,神情痛苦。

  “咝。”

  “哎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