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观与净土 第5集《》(念佛篇)

小说:禅观与净土 作者:妙音0 更新时间:2024-10-24 16:31:3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戊三、自他不二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五面。我们看戊三,自他不二。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生命是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什么变化呢?就是说,我们过去是一个有漏的因果,往生后转成一种无漏清净的因果。这两个是不同跑道,一个是随顺娑婆世界的轮回的,一个是随顺清净涅槃的。所以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虽然我们没有断惑证真,但是事实上,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其实是不同方向的因果。

  首先从果报来看。极乐世界,当我们在莲花化生以后,这个果报体,经论上说明,它是有两种功德:一种是安乐的功德,一个是解脱的功德。什么叫安乐呢?你在极乐世界投胎以后,“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一点在娑婆世界你是做不到的,凡是有漏的业力一定是苦乐掺杂。我们可以看得到,所有的人类,没有一个人一生当中永远快乐,没有这回事,一定是乐极生悲,快乐到极限,他一定要堕落三恶道。极乐世界没有乐极生悲这四个字,没有这回事情,“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它那个快乐是无止境的。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果报体是无漏。

  第二点,它的解脱的功德。极乐世界的人民在享受快乐的时候,他的不可思议在哪里呢?“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我们娑婆世界的快乐,你六根接触,一定会放逸,你把持不住的。你要么就是不去碰这个快乐,有福报但不去享。算你聪明!你一旦去碰快乐,那对不起,你一定堕落,你一定起烦恼,一定造罪业。所以,娑婆世界的快乐会激发我们的烦恼,但是极乐世界的快乐却能够产生不退转,这件事情不可思议。在凡夫生命的内涵当中,快乐跟解脱你只能选一个,正如蕅益大师说的,你不可能“腰缠十万贯”,又要“骑鹤下扬州”,人生没有快乐跟解脱让你全包的,没有这回事情。你想了生死,对不起,你就得过平淡的生活;你要享受人生,你来生就要付出代价。没有例外,除非你是圣人。所以,在娑婆世界,快乐跟解脱是冲突的。极乐世界的不可思议,就是说,这个人明明在享受快乐,但是他的道业又不断增上。那怎么解释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极乐世界的果报不是有漏的业力所感的。

  这个地方是说明,因为它是弥陀的本愿功德创造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极乐世界为什么既快乐又解脱。它不是业感的生命,它是弥陀的本愿创造以后,我们本身的因地也是用清净的愿力去招感弥陀的愿力,是以愿感愿,所以两个都是清净。只有这样子才能够创造这么一个常乐我净的果报体出来,它既快乐又寂静。那么这个地方就有一个重点要出来了,所有的净土宗人都要知道,极乐世界不是业感缘起,它是愿力的创造。

  极乐世界不是由业力创造的,不管你造多大的善业,你曾经布施、持戒,造大的善业,都不能招感极乐世界,除非你发愿。这样子的话有个问题了,那么我过去造了业,怎么办呢?这些业搁哪去呢?所以每一个净土宗的人,在临命终之前,最大的功课就来了——你怎么处理你过去的业力。你怎么处理?你这个业力极乐世界用不到,所以祖师就提出了四个字:带业往生。你必须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是可以携带式的。你必须让你的业力全部进入睡眠状态,就是说,我没有本事把你消灭,但是我起码让你沉淀。在往生之前,没有一个人让业力可以活动。你只要生死业力在活动,你基本上就不太可能往生了。因为生死业力跟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是抵触的,一个往东,一个往西的,它不随顺弥陀本愿的,它不随顺极乐世界功德。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除了我们不断地去发起清净的愿力以外,你要想办法降低生死业力。

  你说,欸,我造了很多善业。对不起,极乐世界连善业都不行!你这个有漏善业,以有所得心造了善业,这个善业是有漏果报。所以,净土宗有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是指晚年了,年轻人还是多做点好事。你看《印光法师文钞》,一个人到了晚年,叫你少管闲事,你好事不如无事。到了晚年,这是关键时刻,尽管你造好事的机会多了去了,但是你要往生极乐世界,就必须把所有的攀缘心停下来。所以,作为一个净土宗的人,他必须要成功地把业力沉淀,这就是一个成败关键了。

  那么怎么样把业力沉淀呢?两个方法:

  第一个叫助行,忏悔业障。我建议所有净土宗的人,在临终之前好好地拜忏一年,把过去生、今生因为一念的糊涂所造的杀盗淫妄的罪业,彻底地忏干净,能够见好相最好,至少断相续心。如果你觉得一年对你有困难,你可以分成三个月、三个月、三个月,分成三段,一百天、一百天、一百天。你拜八十八佛也好,拜大悲忏也好。你最好在死亡到来之前有一年的拜忏机会,让你的重大罪业慢慢地调伏下来。拜忏,这个很重要。我们如果没有拜忏,可能今生、前生有一些强大的业力在临终会产生障碍。“愿我临终无障碍”,你就必须要事先做好准备。这个叫作助行。

  我们谈谈正行。我们拜忏把业沉淀下来以后,你要做的第二件事情,不要去激发业力。这个业力已经在睡眠状态了,你不能把它激发起来,不能让它变成活动。什么东西会激发业力呢?主宰,生命的主宰,一种有所得心。人生本来就是因缘所生法,我们昨天说过,人生本来就是一种业力的释放,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你该快乐它就会给你快乐,你该痛苦它就有痛苦。但是业力的释放,诸位!我们知道什么叫业力的释放呢?叫“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生的生跟灭,只有过程而没有结果。

  但不幸的是,我们在面对因缘的时候,我们的有所得心希望这个因缘有个结果。这个是我们人生最大的盲点,我们希望它能变成一个我们心中期待的结果。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少妇,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当要跳的时候,佛印禅师一看赶紧过去把她拉住。佛印禅师说:“你怎么回事呢?”她说:“师父啊!我没法活下去了。”“这怎么回事呢?”她说:“我本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但是后来我小儿子生病了。生病后,因为我一时的疏忽就死掉了。死掉以后,我先生就怪我了,就跟我离婚,所以我家什么都没有了,先生也没有了,儿子都没有了,所以这个日子我没法活了。”

  佛印禅师是高人,他没有教她说怎么去对治,他只问她一句话,他说:“你结婚多久了?”她说:“我结婚三年了。”“那你三年前是怎么回事呢?”她说:“我三年前过的日子还行,我就是一个还没结婚的少女。”那佛印禅师说:“你现在生命就是回到三年前的没有结婚的因缘嘛!你三年前活得还不错,那你为什么现在那么痛苦呢?”因为她面对这三年因缘释放的时候,她的心“仁者心动”。她跟她的家人结了三年的因缘,这是一个现实,但是我们一般人不愿意面对现实。我们一般人面对因果,最可怕就是不愿意认命,我们心中对因缘有一种过度的期待,我们希望因缘跟着我们心中期待的结果去走。

  诸位!我再讲一次,人生不是你说了算。人生如果可以主宰,那佛陀就不要我们离开轮回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人生充满了变化,怎么变你是不能控制的。人生只有到了涅槃、成佛以后,你说了算,因为成佛以后,常乐我净,这个清净的快乐带有这个“我自在力”。世间上只有一个人是自在的,就是佛陀。九界众生说了都不算,因为都带有微细的业力,尤其是凡夫的业更重。所以,我们在业力的掌控之下,最好是不要想去主宰,因为主宰对你是一点好处都没有,而你的过失极重。

  我们合理地推论,这个少妇三年的因缘,本来她跟她的先生、跟她的子女过去生就结了三年的因缘,这是一个事实。它的种子就这么多,它的能量就这么多。但是,因缘释放完了的时候她不甘心,她想主宰这个因缘,她希望这个因缘能够照她心中的规划走。我们合理地推论,这个少妇会继续轮回下去,因为“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

  在唯识学提出一个问题,天亲菩萨说,本来因果是生灭的,是片段的,我们造业的时候是一段一段造,得果报也是一段一段的因缘,人生本来就是很多水泡的结合。天亲菩萨说,为什么前面水泡破了以后,我们会马上有一个水泡出来?为什么阿罗汉的生命结束以后,他的水泡结束,他后面的水泡不会启动,他能够落入无生?因缘是片段的,是谁把它串起来?这个很关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因为你有所得心,就使令因果把它串起来。

  就是说,本来你造了业就已经犯了第一个错误了,你不应该给阿赖耶识造那么多业种子,但这个错误还可以原谅。不可原谅的是,你造了业以后你又想要掌控业果。这件事情不可原谅,因为你会让业力无穷无尽地相续下去。这就是为什么你死了以后马上又出现一个水泡,因为你自己不想结束。人生就是你自己不想结束,你的那种有所得心永远在追求一个你想要的结果,所以轮回就永远不会结束,因为你的心也不想结束。

  所以诸位!我们现在的现实是这样,我们现在的阿赖耶识有很多的业力,但是临命终的时候你不能让业力活动,你的心就开始要 stop,你的心要开始停止了!你必须要做“今生是收尾”的打算,你必须要知道,你今生是生命的最后一生了。如果你的心不想收尾,你的业力是不会收尾的。

  很多人的心态不对,这就是为什么他念佛念这么久,还是没办法往生。因为你没有成功让业力沉淀,所以你不能达到带业往生的标准。业力,从一种强大的牵引力要转成一种寂静的可带式的业力,前提是你自己的心对未来的果报要放弃主宰。好,我的生命到此为止了,你自己的心喊停。你自己的心真的想要停止,那个业力才会停止。就是,我不想再主宰,后面的因缘,不管对我是快乐是痛苦,反正我不要了。你的生命就有变化了。

  所以我们看到,善导大师的皈依也好,蕅益大师的正念真如也好,其实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放弃主宰。因为你不放弃主宰,阿弥陀佛拿你一点法子都没有。我们必须要让自己的业力沉淀。你要走出过去的业力,你才有办法面对弥陀的光明。这个房子你都走不出去,你可别怪太阳照不到你。你自己喜欢窝在房子里面,你不能够说阿弥陀佛光明不照你,不能这样讲。

  所以你看善导大师是什么概念,善导大师是怎么告诉我们放弃主宰。他说,你业障深重,求出无门;弥陀大愿,必定救拔。所以他是用怖畏心,反正你业障深重,你再轮回下去对你也没好处。所以善导大师的意思,就是让你“不敢主宰”。就是说,你有本事,你再主宰,你再轮回下去,试试看!所以善导大师的思想是让你不敢主宰。反正你看透了,轮回,你付出代价太多,快乐太少。我再这样轮回下去,对我也一点好处都没有,我赶紧撤,到极乐世界去了。这种思想也不错,叫作不敢主宰。

  蕅益大师的思想是:没有必要主宰!他告诉你:“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本来没有生死。所以,这个人生是如梦如幻的,你本来就没有,你只是在虚妄的因缘里面“自心取自心”。你自己打妄想,变现一个业力的果报,自己去打妄想、去受用。所以蕅益大师的思想是没必要主宰,因为它本来就是假的。

  不管你是不敢主宰也好,不管你是没必要主宰也好,反正效果是一样,就是不能主宰。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两位祖师的善巧不同,但是结果都一样,就是让你断除来生相续的主宰。

  这一点对净土宗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你成败的关键。也就是说,你没有处理好你的生死业力,你根本没有资格谈往生。你业力都没有沉淀,你怎么往生呢?阿弥陀佛没有来之前你就被业带走了,你怎么往生呢?连助念都来不及。

  我们必须要处理好我们的过去。一个人不能走出过去,根本没有资格谈开创未来。你哪有什么未来呢?你必须走出过去的业力,才有资格开创未来的净土。

  那么怎么走出过去呢?你自己想结束。这很重要!你的内心不想结束轮回,你对来生还有所期待,还想要去主宰它,那对不起,那你就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因为你自己去招惹业力的,那你就不要怪业力对你无情,就这样子。

  所以诸位!我们过去造了很多业力,现在都有弥补的机会。但是你现在只有一次机会,只有一次机会,就是别再去刺激它了,赶快把对来生的爱取、主宰放弃。你可以用痛苦的果报来激发自己,说,我再轮回下去也没好处了,没准还到三恶道去,划不来,我赶紧到净土去得了!你用怖畏心放弃主宰也可以。你也可以告诉自己,人生本来就是在做梦,再做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一生一生的都是没有真实性。所以,你不管是不敢主宰还是没必要主宰,总而言之就是放弃主宰。

  你一放弃主宰以后,“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你的愿力就产生作用了。你本来是由业力主导的人生,转成由愿力主导的人生,你的净土的功德就出现了。这个道理就是这样,我们看善导大师的概念,蕅益大师的思想,都是这种想法。当然,蕅益大师的东西讲得更彻底,它把人生从一种业果的思考提升到真如的思考。那么从真如的角度来看人生会看得更透彻,从真如的角度提起佛号,当然操作起来更自在。

  那我们今天来谈一谈,从一种不敢主宰人生而提起佛号,到没有必要去主宰人生而提起佛号,这种自他不二的思想是怎么回事。我们以下引用《弥陀要解》三段的开示来跟大家说明。

  (一)心性本具

  先看第一个,心性本具。

  我们把这段《弥陀要解》的文简单地解释一下。

  首先,蕅益大师解释这个阿弥陀佛的名号,无量光、无量寿是怎么来的:“皆本众生建立。”阿弥陀佛为什么安立名号呢?因为他要把名号当作桥梁。他知道四十八愿的功德如此广大,众生很难去悟入,所以它作为一个桥梁引导我们的身心世界,透过名号的引导而进入弥陀的广大功德海。所以,名号是为了救拔众生来安立的,不是站在佛陀自受用的角度,这是为了利他的角度。

  那么,作为佛号,它怎么就能够去启动弥陀的功德呢?这个地方有个很重要的观念,叫“生佛平等”。因为我们众生的心跟佛陀的心,把因缘的水泡拨开,是平等。我虽然业障深重,我的水泡比较丑陋,但是你把水泡拨开的时候,我所呈现的是寂静的水。阿弥陀佛的水泡比较光明庄严,但是这也是后来才有的,因缘所生法,这只是一种清净的因缘所招感的功德。如果弥陀的光明的水泡也拨开来,它的水质跟我的水质是一样的,心都是平等的。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能够透过名号来传递功德,因为我们跟佛陀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就是我们的心性跟佛陀的心性是平等的。这就是为什么让持名者能够转换弥陀的无量光、无量寿,变成我们的无量光、无量寿。所以,感应道交是建立在一种清净心,“能念所念性空寂”。也就是因为性空寂,所以“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们往下看。因为无量光的缘故,所以启动了我们自性本具的广大的空间无碍。我们到了极乐世界,能够遨游十方诸佛国土,供养他方十方诸佛,见了阿弥陀佛就见十方诸佛,乃至于能够到十方世界广度众生。所以,你到了极乐世界,开显心性里面空间无障碍的这一块。

  第二个,由无量寿义,使令我们开展心性本具的时间无障碍。我们往生以后就是“一生补处”,决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

  我们往生,诸位!我们往生没有经过死亡,你知道吧?我们是什么时候往生,你记得吧?“是人临命终时”,这就往生了。你一经过死亡,你就不太会往生了,中阴身往生很少。所以,如果你今生能够往生的话,你现在是这个心态,到了极乐世界还是这个心态,因为他的心态没有经过死亡的中断。如果你往生的话,就是你这个明了的心去了,它没有经过死亡,所以从此以后它就无量寿。

  那么蕅益大师到底想要说什么事情呢?看他的总结。

  这句话太重要了,净土宗的人啊!离开我们一念的清净心,我们不可能启动弥陀的功德;离开弥陀的功德,我们也不能开显我们自性清净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蕅益大师的理观的念佛跟善导大师偏重事修的念佛,最大的差别点就在这里,这句话。善导大师的概念,是把我们的心形容成“业障深重,求出无门”,所以,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我们的心是干不出好事来,你的心“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按照善导大师的思想,我们的心只能做一件事,就是好好地顺从本愿,其他你啥都别想。所以,在善导大师的规划里面,心力不可思议强调得少,他偏重在佛力不可思议。

  但是蕅益大师的思想就不是这样,他认为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也不可思议,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蕅益大师认为,净土宗是两种信仰。谁说是一种信仰?你要先信自,再信他。信“我虽业障深重,茍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是名信自”。就是说,我现在的颠倒妄想落入攀缘,那是一时的糊涂,但是我的本质没有失掉,我一念清净本具的功德没有失掉。所以,我只要回心转意,回光返照,我随时都可以把我的自性功德力显现出来。

  当然,蕅益大师所谓的能念的心不可思议,可不是你现在打妄想的心。你要靠现在这种打妄想的心,那刚好适合善导大师的说法——“业障深重,求出无门”。他这种心是经过调伏了,调伏以后的心。就是说,你如果对人生想要主宰,想要攀缘,那刚好适合善导大师的概念,那就诃责你,你这个人“业障深重,求出无门”。但如果你回光返照的时候,你会发觉,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离开了我一念心性,我就不可能启动名号功德;离开名号功德,就没有人可以加持我一念心性。自他不二。

  举一个例子。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个夫人福报很大,她领着一群婢女一起共修。有一天发现有个婢女懈怠,几天都不来参加共修,夫人就把这个婢女叫过来,就诃责了一下:“你这么懈怠,你这个往生怎么能够成就呢?”这婢女被夫人诃责以后,就起惭愧心了,就精进地修行。结果没多久,这个婢女竟然在房间里面自己念佛坐化往生,还异香满室。其他的婢女就跟夫人说:“欸,这个婢女念佛往生了。”夫人还不太相信,就跑到佛堂说:“某某人,你要真往生,请你今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给我个消息。”

  当然,一个人发了愿以后,她就容易跟对方感应道交。结果到晚上的时候,这个婢女果然来了。来的时候先跟夫人作礼,说:“感谢您老人家这几年的教导,我真往生了。”夫人说:“那你可不可以带我去极乐世界走走呢?”这个婢女就带着夫人到了一个半圆形的桥,桥下面很多莲花,每一朵莲花都挂着名字。当然有的莲花很大、很光明,有的莲花很小,黯淡。她还指出:“哦,夫人这是你的莲花,还挂上了你的名字。”夫人看到这个莲花景象以后回来,在隔年的生日那一天,她就预知时至了,因为净业成就了。她早上洗完澡,就拿香,向阿弥陀佛一问讯,香一插上去,坐着往生了。

  现在我们要说一件事情,她能够生前把莲花给念出来,这件事情不可思议。诸位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念很多佛号,绝大部分的佛号都没办法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没有放下娑婆世界,你的心态没有准备好。一个人能够在平常就把莲花念出来,那是什么境界?净业成就!当然,她能把莲花念出来,就是她的心力不可思议。就是说,我们自性本来有这种功德,只是你现在被妄想遮住了。但是妄想一放下以后,你的心性本来就是具足无量的功德,阿弥陀佛又有一种强大的增上力激发你,能念所念两个产生感应道交,所以念念创造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个就是蕅益大师强调的能念的心不可思议。

  诸位,我问你,如果你用念佛机整天念佛,一直念下去,你觉得它会往生吗?会不会往生?不会。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心。为什么念佛机不能往生呢?如果不强调心力不可思议,我们只强调佛力不可思议,那应该念佛机也可以往生。它不能往生,就是它没有一个明了性。没有明了性它怎么往生呢?所以你可以看得出来,感应道交其实是两种力量的结合。就是说,你本身要有一个明了的心,要有一个所念的佛。但是这个心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是离相、必须是无住的。虽然你本身不能够把妄想断掉,但是你对妄想是放下的,你不能去碰妄想,这样就可以了。可没有人要你念到业尽情空,但是起码你是不随妄转。你只要把妄想放下,你每一句佛号都能够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

  我想我们要有一个观念,“放下”这两个字,你最好好好想一想。我们之所以放不下,就是我们想要掌控。掌控的结果,变成业障深重。其实我们放下,我们得到了更多。就是说,你去执着一个妄想,执着一个生命,最后弄得你伤痕累累。我们要做一件事情,你最好把这个道理好好地疏通一下,就是你为什么这样做。你的心性本来就具足极乐世界的功德,但是你一天到晚跟妄想纠结不清,弄得你自己变得业障深重。你只要把你的自性功德力启动起来,把妄想放下……就是说,你这个主人本来很有力量,但是这个主人睡着了,变成盗贼做主,盗贼就把你带到轮回去了。你现在要做的一件事情,赶快把你的主人翁唤醒,就像禅宗说的,主人翁啊,你要醒一醒!

  其实,我们自己是有能力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的,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弄得自己没有能力呢?因为你自己多事。本来无一物,你自己要去惹尘埃。我们妄想本来也没错,它本来就是人生记忆中一个美好的回忆。但是你抓到这个回忆,你希望人生这个回忆有第二集、第三集,你想要相续下去,你要透过这种回忆去创造未来的回忆,结果你就把人生给搞砸了,是这样子的。

  你试试看,你从现在开始把妄想放下,由你的真如本性做主,你会发觉你活得更好。如今放下,何等自在!我们以前离家出走,好像觉得说做乞丐很好。其实回家更好!对呀,你爸爸是大富长者,你一天到晚做乞丐。你说,我做乞丐有时候得到好东西,有时候得到不好东西。关键是你是一个乞丐,你不得自在!作为一个乞丐,你再怎么快乐,你的饮食,你要吃什么东西是别人给你的。你在轮回里面,你再怎么快乐,你不得自在,你永远受业力的束缚,业力让你高兴你一定会高兴,业力让你痛苦你就非得痛苦。所以,轮回尽管有快乐,但是你不得自在!作为一个乞丐,你的饮食不是你自己赚来的,是别人施舍给你的!

  所以蕅益大师讲一句话:“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因为你必须要安住在一念的清净的理性,把妄想放下,弥陀的庄严才真正显现出来。就是说,其实你本来就具足往生的能力,后来是你一天到晚跟妄想纠结不清,就把那个业力给启动了,就把你弄得很被动了。你现在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好,就是,过去的妄想不管再怎么美好,试着把它放下,你不要再主导人生了。你看你主导的人生,生生世世你都想主导它,到现在你一点好处都没有。你试着把妄想放下,由你的真如本性来主导,顺其自然,你会发觉,阿弥陀佛的光明跟你的心就感应道交了。

  所以,这句话意思是,离开了一念的清净心,你不可能启动弥陀名号;离开弥陀名号,你也不能加持一念清净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所以蕅益大师的净土概念是二力,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地方值得我们去体会。

  (二)随缘显现

  我们看第二个,随缘显现。

  前面的一段开示,蕅益大师强调我们能念的心不可思议,只是因为我们攀缘妄想,把这个功能给丧失了。所以,我们放下妄想,所谓的“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你把妄想放下,你的自性功德力就显现出来了。前面强调心力不可思议,那么这一段强调佛力不可思议,我们也不能够否定佛陀的加持力。

  我们看。蕅益大师说,前面所说的住处庄严……极乐世界, 《阿弥陀经》先讲依报,住处、生处。住处是什么呢?宝树、楼阁。什么是生处呢?就是七宝池、八功德水的莲花,受生的地方。前面所说的依报的庄严,就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大行的称性功德之所成就,就是阿弥陀佛把极乐世界的功德创造出来了。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个,阿弥陀佛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他把他的大愿的善根、把大行的福德,放在一句佛号。

  所有往生的人都必须要具足多善根、多福德,而这多善根、多福德是怎么来的呢?就在佛号当中。所以,我们一念心接触佛号的时候就能够转他成自,念念成就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宝树、楼阁。这些都是现成的,不是你现在去修来的,我们只是把已经成就的东西直接转过来,叫作已成就。所以结论是,以阿弥陀佛的种种庄严来做一种增上的加持力,来带起自心本具的自性功德,所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自他不二,“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段开示到底想说什么呢?强调佛陀的加持力不可思议。这个地方讲得很重要,就是说,虽然你的自性功德里面本身有往生的能力,但是你得念佛,你不念佛还是不行,因为因缘很重要。

  诸位!这个地方我们要强调一个观念:站在往生的角度,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可取代!你说,欸,我很想往生,但是我从小念观世音菩萨念习惯了,我可不可以一辈子都念观世音菩萨?可不可以?有人问印光大师说,我念观世音菩萨,但是我求生净土。印光大师说,弥陀的佛号是顺从本愿的,是直截了当跟佛陀本愿相沟通的。你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但观世音菩萨的本愿不同,所以你要怎么样?要透过回向。但是回向,你有时候打妄想,所以就扣很多所得税。

  就是说,你念佛号是直截了当,你念观世音菩萨要经过转换。因为你念观世音菩萨启动观世音菩萨的本愿,但是观世音菩萨他可没说临终来接引你,是吧?所以他这个法跟阿弥陀佛本身是不相应的。那怎么办呢?不相应也有方法,透过回向。但是这个回向问题就严重了,我们这个回向很难操作。这个回转、导向,从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把它回向到极乐世界,回转、导向,这么一回向就打折扣了。

  那怎么办呢?印光大师的大智慧,说,那这样子好了,你一定要念观世音菩萨,那你就每一次念观世音菩萨,收尾的地方念十句佛号收尾。你看《印光法师文钞》是这么说的。这个很重要!我想,这个十句佛号是什么意思呢?奠定你对佛号的定位。就是说,虽然我对佛号念得少,但是起码它是我的本尊。诸位!每一尊佛跟你的因缘的浅深,是你决定的,你怎么看待他,他就扮演什么角色,这个很重要!就是说,你不把他当一回事,那因缘就淡了。因缘不能单方面的,阿弥陀佛想救拔你,你一天到晚都不念阿弥陀佛,你心中只有观世音菩萨,那你这样子,你是跟谁感应道交呢?所以怎么办呢?你观世音菩萨念完以后,欸,念佛号收尾,那就不一样了。作为收尾,你心中就有阿弥陀佛的存在,这是心中有佛,这样子就方便佛陀来救你了,关键在这儿!

  所以诸位!我再讲一次,如果你要消业障,你只是想消业障,那每一个佛菩萨的功德都相等,你念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阿弥陀佛没有太大差别,如果你是想消业障。但是如果你要临终往生西方,那对不起,那各有各的因缘,阿弥陀佛的佛号不可取代!你不可以一辈子都不念佛号,不可以!你跟阿弥陀佛没有结缘,你怎么跟他感应道交呢?

  所以伟大的印光大师说,你持可不可以?可以,最后念十句佛号。你念观世音菩萨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后面十句佛号收尾。你每一个法门最后都是十句佛号收尾,你的因缘就不一样了,叫“会归佛号”。这个就是强调,你要假借弥陀的因缘,这功德才会显现的,这件事你可别忘了。所以,能念的心不可思议,你可也别忘了所念的佛不可思议。没有弥陀本愿的发愿,你虽然有往生的能力,你也显现不出来。

  (三)一念具足

  我们看第三的总结。这总结就把“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在临命终的时候一念具足。就是,这个人到底往生是什么相貌,这段文你看懂以后,你就知道这个人为什么往生了。就是“带业往生”这四个字是怎么理解,这一段的《弥陀要解》开示,把一个临终人(虽然业障深重)他是怎么往生的,讲得很清楚。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做了一个问答,说,极乐世界离我们如此的遥远,有十万亿佛土,那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我们的阿赖耶识有这么多的生死业力,那怎么就能够往生呢?这带业往生是怎么个带法呢?看蕅益大师的解释。

  他说,十万亿佛土这个距离不是问题,因为你只要不攀缘,一个人念头不动,它就没有所谓时空的问题。一念心性本来就无量光、无量寿,关键是你的心态要准备好,你一定要回光返照,不能向外攀缘,你不能去攀缘妄想、攀缘外境。你只要心是往内收的,那么这个心性本来就没有问题。你只要回光返照,就能把自性功德力开显出来。这是第一个,心力不可思议。

  第二个,你这个时候肯定提起佛号吧,那佛力——本愿的摄受也不可思议。

  所以关键不是距离的问题,关键是你的心力准备好没有,佛力准备好没有;你的心是不是回光返照、安住真如,你的心是不是念念地提起佛号。

  当你的心这两件事都做到,心力法力结合,结果就是“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就像镜子显出影像一样,层数宛然,没有远近,一照俱了,没有先后。就是当下的一念,没有所谓的空间、时间的差别。

  所以往生的人的感应,你就知道你的心态是什么,就像镜子。镜子的特色是什么?它无住。你看镜子,很多影像跑来跑去,但是镜子不会想要去抓那个影像。我们的心就像强力胶,看到什么东西想要黏上去了。其实为什么不能往生?因为你自己的生命,你一天到晚想要攀缘,想要去主导它。所以,你把心放掉,就像镜子一样,你知道就好,妄想来,知道来,走知道走。像镜子一样,影像来来去去,你心里面不迷、不取、不动,然后提起佛号,这个时候往生是很自然的情况。

  比方说,极乐世界的依报国土,“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也是在你的能念的心、所念的佛当中显现;正报的佛也是显现;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也是在你一念的寂静的心跟佛号当中自然显现。“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你的心如果像平静的大海,你的心如果像镜子一样,你提起佛号,每一句佛号都是感应道交。所以,问题不在于距离是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关键是你的心态准备好没有,关键在这儿!

  诸位!我们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么用功,临命终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这个很重要。因为你临命终的时候,你过去的事,特殊的事情会出现。这个影像出来的时候,本来不是很清楚,但是你就想要去攀缘,想要去追根究底,去了解一下,结果一进去以后你就再也出不来了。临命终的时候,碰到过去的影像,千万不能处理,只能够做一件事情——放下。你要去处理影像,所有的人,心一进入过去的回忆,没有一个出来过。你出不来!

  我再讲一次,临终的时候打妄想,绝对不能处理妄想,不能去处理它,你没办法处理了。因为在临终出现的妄想都不是一般的妄想,都是你非常熟悉的境界在临终才会出来。因为这个妄想的背后(其实妄想是假的)都有业力呀。诸位!你可别只看到妄想,妄想一进去,你就触动了业力的开关。我告诉大家,临终的时候起妄想,你把它放下,什么事都没有。你就别管它,就像镜子一样。所以,往生的人,不是说他不打妄想,其实他打的妄想跟一般人打的妄想一样多。

  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失败呢?因为你想要去处理这个妄想。你想处理,结果你就完了,你再也走不出来了。看到妄想,闪过去就好了,因为你不是它的对手。我跟你保证,你绝对不是它的对手。你不能够说,前面有个地雷,你一定要去碰它。你说没事,我穿上防弹衣。你何必呢!对不对?你闪过去就好,你干嘛一定要穿个防弹衣去碰触地雷呢?

  所以,临命终的时候我们能够往生,就是心如止水,心如镜子,只有这种人会往生。“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我再讲一次,他正念分明不是他没有妄想,而是他不随妄转,是这个意思。谁没有妄想?他又没有成就念佛三昧,怎能没有妄想呢?但是他有高明的方法,他知道怎么处理妄想:我不处理就是最好的处理。把妄想放下,你的心就像镜子一样,阿弥陀佛的光明就出现了。“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出现;“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出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也出现。

  你放下妄想,你得到你所有的极乐世界的东西。你不放下妄想,你什么都没有。就这样。人生就是你的选择,你最好想清楚。所以往生就是这样往生的,就在放下妄想的当下提起佛号而往生的,没有一个人是跟妄想纠结不清往生的,没有这回事情。

  那么这个地方说明什么事呢?往生可以带业,但是不能带妄想,这是佛陀的最低标准。你可以有业障,你曾经做过错事,这个 no problem,没问题。但是你要攀缘妄想,那对不起,这个不可以!这是往生的底限。我们只能够带业往生,不能带妄想往生。你说,欸,我跟妄想攀缘一下,反正我业障也不重。你只要攀缘妄想,你就不能往生了。就这样子的。所以,佛陀对于业力,他可以容许你过去的业力,但是他不能够容许你现行的妄想。你一攀缘它,你就触动业力。就是你不能触动业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禅观与净土,禅观与净土最新章节,禅观与净土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