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欧洲与中国,在人文历史的演进脉络以及社会结构的构建模式上,皆有着千差万别。
故此罗列出一些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供大家知悉。
各位读者倘若心有疑惑,尽可留下宝贵的留言,我定会竭尽所能予以回应解答,即便遇到我知识盲区的问题,我也会用心去深入探寻。
实则我曾潜心研读众多有关中世纪的典籍著作,故而对于那个时期的风土民情与历史渊源,尚算有几分心得与体会。
在后续的进程中,我可能还会依据实际情况逐步做出适宜的调适与优化。
一、中世纪概况时间范围与分期
欧洲中世纪一般是指从公元 5世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这大约一千年的时间。
这期间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早期中世纪(5 - 10世纪)
这个时期的欧洲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进入了一个动荡混乱的阶段。
日耳曼部落纷纷在原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王国,如法兰克王国、西哥特王国等。
由于战争频繁,贸易和文化交流受到严重破坏,经济也以农业为主,而且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例如,法兰克王国的墨洛温王朝时期,政治上虽然有了一定的统治秩序,但国家内部的权力争斗不断。
同时,基督教在这个时期逐渐传播开来,开始在欧洲社会扎根,成为凝聚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
②盛期中世纪(11 - 13世纪)
这是中世纪欧洲比较繁荣的阶段。
农业技术得到了改进,像三圃制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粮食产量。
随着经济的复苏,人口增长,城市也开始兴起。
手工业和商业变得发达起来,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商业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米兰等。
这些城市通过地中海贸易,与东方地区进行着丝绸、香料等奢侈品的交易。
在文化方面,大学在这个时期诞生,如博洛尼亚大学(1088年)、巴黎大学(12世纪中叶)。
学术氛围浓厚,学者们对神学、哲学、法律等众多学科进行研究。
哥特式建筑也在这个时期兴起,其高耸的尖塔和华丽的彩色玻璃成为当时建筑的典型代表,像巴黎圣母院就是哥特式建筑的杰作。
③晚期中世纪(14 - 15世纪)
这一时期欧洲面临着诸多危机。
黑死病在 14世纪中叶的大爆发,夺走了欧洲大约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
这场瘟疫导致劳动力短缺,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社会秩序也陷入混乱。
同时,封建制度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
英法百年战争(1337 - 1453)等一系列战争使得封建贵族的力量被削弱。
而在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的思潮已经在意大利等地悄然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典文化,对中世纪的传统观念产生质疑。
二、政治体制-封建制度
①封建等级结构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体系。
最顶端是国王,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贵族(公爵、伯爵等),大贵族再将土地分封给小贵族(男爵、骑士等)。
这些贵族们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
例如,一个公爵领地里有众多的男爵和骑士,他们要向公爵宣誓效忠,为公爵提供军事服务。
而公爵则要向国王宣誓效忠,在国王需要的时候,率领自己领地的军队为国王作战。
②庄园经济与领主权力庄园是中世纪封建经济的基本单位。
庄园里有农田、牧场、森林等,还有农民居住的村落。
农民(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要为领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承担各种劳役。
领主在庄园内拥有司法权,他们可以审判庄园内的民事和刑事案件。
比如,一个农奴如果与其他农奴发生土地纠纷,就由领主在庄园法庭进行审判。
而且领主还可以对农奴进行征税,用于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军事开支。
三、宗教-基督教的主导地位
①教会的组织架构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教会有着严密的组织。
教皇位于教会权力的顶端,他对各地的教会事务拥有最高权力。
教皇之下是大主教、主教等神职人员,他们分别管理着不同地区的教会事务。
例如,在法国,有兰斯大主教等重要职位,这些大主教负责管理其辖区内的众多教区。
教区的神父则负责日常的宗教仪式、信徒的洗礼、婚礼和葬礼等事务。
②教会的影响力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思想上,教会的教义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教会宣扬的天堂、地狱等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一生都受到宗教思想的约束。
在经济上,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许多修道院都是当地的大地主,他们通过收取地租、什一税(信徒要将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等方式积累财富。
同时,教会还控制着教育,当时的大学很多都是由教会创办和管理的,神职人员是主要的知识分子群体。
四、文化与学术
①文学与艺术在文学方面,中世纪有英雄史诗、骑士文学等。英雄史诗如《贝奥武夫》,讲述了英雄贝奥武夫与怪物战斗的故事,反映了日耳曼民族的英勇精神。
骑士文学则主要描绘骑士的冒险、爱情和忠诚等品质,像《罗兰之歌》就是一部著名的骑士史诗。
②在艺术领域,除了前面提到的哥特式建筑外,绘画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
教堂里的壁画和彩色玻璃画都是为了宣扬宗教教义。这些绘画往往色彩鲜艳,人物形象比较刻板,主要是为了让不识字的信徒能够理解圣经故事。
学术研究中世纪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神学领域,但也涉及哲学、法学等学科。
经院哲学是当时的主流哲学思想,学者们试图通过理性的方法来解释宗教教义。
例如,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神学大全》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方法来论证基督教教义,对中世纪的神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法学方面,罗马法的研究也在中世纪得到复兴,为后来欧洲法律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社会生活
①农民与市民的生活农民(农奴)的生活非常艰苦。他们每天都要在田间劳作,从日出到日落。
除了耕种领主的土地外,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块份地。他们的居住条件简陋,一般是茅草屋,饮食也比较简单,主要是面包、蔬菜和少量的肉类。
市民则主要生活在城市里。他们从事手工业或者商业活动。手工业者有自己的行会,如铁匠行会、裁缝行会等,这些行会规定了行业的标准、学徒制度等。
市民的生活相对农民来说更加多样化,他们可以在城市的市场上购买各种商品,也有机会接受一定的教育。
婚姻与家庭中世纪的婚姻往往是一种家族之间的联姻,特别是在贵族阶层。
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财产和地位。婚礼一般是在教堂举行,由神父主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农民家庭中,家庭成员共同劳动,孩子从小就要帮助父母干活。
在贵族家庭中,长子通常会继承家族的大部分财产和爵位,其他子女则要寻找其他的出路,比如进入教会或者与其他贵族联姻。
六、爵位划分
①首先,能被称为皇帝的,一般是要跟正统文明——罗马,扯上关系。
比如沙皇其实是“凯撒”(Caesar)的音译变体,在中世纪欧洲的认知体系里,罗马帝国的正统地位深入人心。
拜占庭帝国作为东罗马帝国,传承着罗马的部分衣钵,而在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东正教教会提出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理念,俄罗斯沙皇便借此宣称自己继承了罗马皇帝的正统地位,其统治权力在理论上具有至高无上且神圣不可侵犯的色彩,在爵位层级中高于普通国王。
除了俄罗斯沙皇这种与罗马正统建立联系而获得皇帝尊号的情况外,欧洲还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神圣罗马帝国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其实际统治形式较为松散,但其皇帝称号在名义上依然被视作继承罗马帝国权威的象征,统治范围涵盖众多德意志邦国等领地。
在理论架构上是整个帝国的最高主宰,拥有超越一般君主的地位与威望,象征着对广大地域与多元民族的统辖权,体现出当时欧洲以罗马传统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复杂政治理念和权力秩序观念体系。
又如奥匈帝国的皇帝称号,也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缘与政治文化背景下形成,与罗马帝国的历史渊源及欧洲传统的爵位等级观念相互交织影响,反映出欧洲中世纪及近代早期政治格局中,对于最高统治权位的界定与传承,始终绕不开罗马这一正统文明所设定的框架与标准。
各个试图称帝的政权都在努力从罗马的历史、文化与政治遗产中寻找依据,以确立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彰显其在众多王国、公国等政治实体中的特殊与至高地位。
②关于中世纪的爵位,仔细探究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
简而言之,公侯伯子男这样的等级是中国逐渐发展形成的概念,在中世纪的欧洲并没有十分明确的上下级从属关系。
例如中国春秋时期,有鲁国公,也有秦国子。然而他们都是独立的封君,属于大贵族,彼此之间不存在严格的上下级概念。可到了战国末期却逐渐纷纷称王了。
中世纪的欧洲情形也大致相仿。伯爵通常就是大贵族,很多公国、王国未必比伯国面积大,甚至还有独立的子国存在,同样拥有不小的领地。
乃至到了近代,欧洲才开始相互攀比,你称国王,那我便称皇帝。
所以,总结来看,往往能被称为伯爵的,就已经是很高等的贵族了。
七、欧洲的一夫一妻制度
①起源与发展:一夫一妻制最早可追溯至古埃及,在欧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欧洲,再到近代和现代,欧洲在法律上都规定了严格的一夫一妻制。
如公元前 3-4世纪建立“一夫一妻制”的雅典,《梭伦法典》中对夫妻关系就进行了规定,早在公元前 2世纪,罗马共和国就已经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度”的“神圣婚姻”。
②宗教影响:基督教在欧洲一夫一妻制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通过法律等形式对“一夫一妻制度”进行了规范。
基督教教义强调婚姻的神圣性和不可解体性,认为夫妻应当相互忠诚,这使得一夫一妻制在欧洲社会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遵循。
③社会与经济因素:私有制的发展是欧洲一夫一妻制确立的重要基础。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里,男子掌握经济大权,为了确保家族财产能够准确地由自己的亲生子女继承,要求妻子必须严格保持贞操和对丈夫绝对服从,从而推动了一夫一妻制的形成和巩固。
④特点与影响:欧洲的一夫一妻制强调婚姻的稳定性和夫妻双方的忠诚义务。
即便贵为罗马皇帝或欧洲国王,也必须遵守一夫一妻制度,帝王基本没有妻妾成群的现象。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促进了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秩序化,也为现代婚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百年战争的起源
①爱德华三世和腓力六世的矛盾主要源于法国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去世,没有留下男性子嗣,卡佩王朝绝嗣。
法国贵族拥立查理四世的堂兄、瓦卢瓦伯爵腓力继承法国王位,是为腓力六世。
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妹妹,所以爱德华三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
但按照法国法律,女性无法继承王位,其子爱德华三世也因此无法继承。
最初爱德华三世为了保有在法国的领土而向腓力六世表示臣服,但1337年,爱德华三世提出了对法国王位的要求。
这里读者会有点混乱,爱德华三世主要是因为其外公是腓力四世是法国国王,以此来说自己是有继承权,但实际上,腓力四世死后,到腓力六世已经经历过4位国王了。腓力六世是前代国王的男性堂亲,确实是更有继承权。
而且法兰西王位不允许女性继承这是普世皆知的,即便要从腓力四世的后代里找,爱德华三世也有许多堂姐呢。
②1337年5月24日,法国国王腓力宣布,“因英王爱德华不断反抗和背叛法国王室”,剥夺其对吉耶纳的权利。
腓力尤其谴责了爱德华对“巫师”阿图瓦的罗贝尔的庇护行为。这段声明通常被看作英法百年战争的起点。
③来自法国阿图瓦的罗贝尔。他名声不佳,拥有法国王室血统,是腓力六世的姻亲。
1330年,罗贝尔试图通过假造文书占有阿图瓦,那本是他姨母所继承的封地,但他的骗局最终被揭穿了。
两年后,罗贝尔的姨母死了,据推测是他施行巫术毒死了姨母,罗贝尔因涉嫌杀害姨母被判处死刑。他“被逐出了法国国境”。
1336年,罗贝尔来到英格兰。尽管法王腓力曾威胁说,他会与任何收留罗贝尔的人为敌,但他仍受到爱德华的热烈欢迎,并受封为里士满伯爵,拥有3座城堡和丰厚的年金。
九、中世纪的欧币
中世纪货币最初起源于纯银铸造的(里弗或镑),它等于240个银便士,后来确定下来的是,12便士等于1先令或苏,20先令或苏等于1镑或1里弗。弗罗林、达克特、法郎、里弗、埃居、马克以及英镑,在理论上都多少等同于最初的镑。
尽管不久后,它们的重量和含金量便都发生了变化。最接近标准的是,13世纪中由佛罗伦萨(弗罗林)和威尼斯(达克特)铸造的含3.5克黄金的硬币。与硬币名称相联系的“金”字,如金法郎、金埃居或金羊毛,都标志着真正的硬币。
上述货币所代表的钱的数量只是理论上的。鉴于看到了问题的这种复杂性,竭力建议非专业读者别对此感到担忧,因为硬币和货币的名称除了购买力之外,可谓毫无意义。
因为等值始终在变,就像造币中的金银含量始终在不断变化那样(也就是为什么中世纪的银行家可以获得收益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有甚者,记录中的货币,虽与真实的货币名称相同,但价值不同。
十、佛兰德斯的介绍
①862年,佛兰德斯地区的鲍德温一世・铁臂与西法兰克国王查理二世・秃头的女儿结婚并被任命为佛兰德斯伯爵。
从这时起,佛兰德斯伯爵对于其领地中位于斯凯尔特河以西的部分(这是佛兰德斯领地中最重要的部分)成为法国国王的封臣,开始了与法国的封建主从关系。
佛兰德斯是欧洲的布料生产基地,依赖从英格兰进口的羊毛。佛兰德斯伯爵路易·德·内维尔坚决保持对腓力(法王)的忠诚,而由佛兰德斯人范阿特维尔德·范·阿特维尔德及其枪兵团结成的军事同盟则坚决的支持爱德华(英王)。
②佛兰德斯伯爵与佛兰德斯枪兵团的矛盾就极为复杂了。简单来说,最直接的矛盾是,佛兰德斯伯爵出于自身的政治利益考量,倾向于支持其名义上的宗主腓力六世。然而,当地的市民和商人由于与英国的经济联系紧密,更希望佛兰德斯在英法之间保持中立或者倾向于英国。
③佛兰德斯伯爵领的范围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在早期,佛兰德斯伯爵领大致包括了现今比利时弗拉芒大区的西半部分,还涵盖了法国北部的一小部分土地。比如法国北方重镇里尔,以及著名的敦刻尔克曾在其范围内,面积差不多接近一万平方公里。
1340年在其发展的极盛期,领土几乎囊括了整个比利时与东北法兰西。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其领土逐渐缩小。中古盛期以后,佛兰德斯伯爵领相继划分出了海诺伯国、阿图瓦公国等地。
佛兰德斯伯爵是法兰西十二大贵族之一,总体来说是西欧低地西南部、北海沿岸的一个重要政治实体。
十一、法兰西十二大贵族
①法兰西十二大贵族由六位宗教贵族与六位世俗贵族构成。
②宗教贵族方面:
兰斯大主教地位显赫,在国王加冕时承担关键职责,居十二大贵族首位;
拉昂主教于加冕仪式手持圣油瓶;
朗格勒主教拿权杖;
博韦主教捧戒指;
沙隆主教持腰带;
努瓦永主教也掌管腰带相关环节。
③世俗贵族中:
诺曼底公爵曾在名义上对法国国王效忠,在加冕仪式里高举首席方旗;
吉耶纳公爵(阿基坦公爵),爱德华三世曾获此爵位,于加冕时高举次席方旗;
勃艮第公爵的地位逐渐在世俗贵族中凸显,在加冕时刻负责为国王佩戴王冠与腰带;
佛兰德斯伯爵的领地在 9世纪成为法兰克王国伯爵领地,其在仪式上持有国王之剑;
香槟伯爵这一法国中世纪贵族封号对应区域大致在香槟-阿登大区,在加冕中高举王室旗帜;
图卢兹伯爵作为法国中世纪贵族封衔,在国王加冕之际持有马刺。
十二、香槟地区的介绍
①历史背景
香槟地区在加洛林王朝时代曾有贵族被任命为香槟公爵,但在公元 750年左右公爵头衔消失。
之后出现莫城伯国和特鲁瓦伯国,两个伯国在公元 956年被佛蒙达伯爵合并,随后又分离。
公元 1102年,特鲁瓦伯爵雨果一世正式称香槟伯爵。
香槟伯爵在 13世纪早期和纳瓦尔女王联姻而获得纳瓦尔王国,但随后因绝嗣,纳瓦尔王国和香槟伯爵领都被合并入法国王室。
②经济状况
农业:香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种植着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物资,也为商业贸易提供了部分商品来源。
商业:香槟伯爵领内城市如特鲁瓦、兰斯等是重要的商业中心。特鲁瓦是当时著名的毛纺织业中心,生产的呢绒制品质量高,远销欧洲各地;
兰斯则以其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闻名,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商业集市,吸引来自欧洲各地的商人,促进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
③商业贸易
香槟集市的衰落:12-13世纪时香槟集市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集市贸易中心,但进入 14世纪,其开始衰落,到 14世纪中期已成为地方性的集市。
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控制了香槟伯爵领地,强行推行国王的财政措施,香槟伯爵再不能从集市贸易上征得更多的税收,商人也因国王的重税而感到无利可图。
同时,从意大利到北欧的海上商路已经开通,取代了翻越阿尔卑斯山的陆路商运。
此外,1302-1320年佛兰德斯法国发生战争,1337年又爆发了英法百年战争,这些都破坏了香槟的安宁,使集市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并且,随着商业与银行、信贷的发展,商人在佛兰德斯或布吕赫的银号中进行钱财往来要比在集市上方便得多,而且随着生产与商业的发展,商品逐渐规格化标准化,商人可以无需在成交前到集市上检视货物,富有的商人逐渐派出自己的代理人去经商,自己不必亲临集市。
区域贸易地位变化:尽管香槟集市衰落,但香槟伯爵领仍处于西欧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其作为贸易中转地的地理优势依然存在,只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相较于 12-13世纪有所下降,更多地侧重于地区性的商业往来。
故此罗列出一些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供大家知悉。
各位读者倘若心有疑惑,尽可留下宝贵的留言,我定会竭尽所能予以回应解答,即便遇到我知识盲区的问题,我也会用心去深入探寻。
实则我曾潜心研读众多有关中世纪的典籍著作,故而对于那个时期的风土民情与历史渊源,尚算有几分心得与体会。
在后续的进程中,我可能还会依据实际情况逐步做出适宜的调适与优化。
一、中世纪概况时间范围与分期
欧洲中世纪一般是指从公元 5世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这大约一千年的时间。
这期间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早期中世纪(5 - 10世纪)
这个时期的欧洲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进入了一个动荡混乱的阶段。
日耳曼部落纷纷在原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王国,如法兰克王国、西哥特王国等。
由于战争频繁,贸易和文化交流受到严重破坏,经济也以农业为主,而且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例如,法兰克王国的墨洛温王朝时期,政治上虽然有了一定的统治秩序,但国家内部的权力争斗不断。
同时,基督教在这个时期逐渐传播开来,开始在欧洲社会扎根,成为凝聚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
②盛期中世纪(11 - 13世纪)
这是中世纪欧洲比较繁荣的阶段。
农业技术得到了改进,像三圃制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粮食产量。
随着经济的复苏,人口增长,城市也开始兴起。
手工业和商业变得发达起来,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商业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米兰等。
这些城市通过地中海贸易,与东方地区进行着丝绸、香料等奢侈品的交易。
在文化方面,大学在这个时期诞生,如博洛尼亚大学(1088年)、巴黎大学(12世纪中叶)。
学术氛围浓厚,学者们对神学、哲学、法律等众多学科进行研究。
哥特式建筑也在这个时期兴起,其高耸的尖塔和华丽的彩色玻璃成为当时建筑的典型代表,像巴黎圣母院就是哥特式建筑的杰作。
③晚期中世纪(14 - 15世纪)
这一时期欧洲面临着诸多危机。
黑死病在 14世纪中叶的大爆发,夺走了欧洲大约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
这场瘟疫导致劳动力短缺,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社会秩序也陷入混乱。
同时,封建制度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
英法百年战争(1337 - 1453)等一系列战争使得封建贵族的力量被削弱。
而在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的思潮已经在意大利等地悄然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典文化,对中世纪的传统观念产生质疑。
二、政治体制-封建制度
①封建等级结构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体系。
最顶端是国王,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贵族(公爵、伯爵等),大贵族再将土地分封给小贵族(男爵、骑士等)。
这些贵族们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
例如,一个公爵领地里有众多的男爵和骑士,他们要向公爵宣誓效忠,为公爵提供军事服务。
而公爵则要向国王宣誓效忠,在国王需要的时候,率领自己领地的军队为国王作战。
②庄园经济与领主权力庄园是中世纪封建经济的基本单位。
庄园里有农田、牧场、森林等,还有农民居住的村落。
农民(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要为领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承担各种劳役。
领主在庄园内拥有司法权,他们可以审判庄园内的民事和刑事案件。
比如,一个农奴如果与其他农奴发生土地纠纷,就由领主在庄园法庭进行审判。
而且领主还可以对农奴进行征税,用于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军事开支。
三、宗教-基督教的主导地位
①教会的组织架构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教会有着严密的组织。
教皇位于教会权力的顶端,他对各地的教会事务拥有最高权力。
教皇之下是大主教、主教等神职人员,他们分别管理着不同地区的教会事务。
例如,在法国,有兰斯大主教等重要职位,这些大主教负责管理其辖区内的众多教区。
教区的神父则负责日常的宗教仪式、信徒的洗礼、婚礼和葬礼等事务。
②教会的影响力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思想上,教会的教义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教会宣扬的天堂、地狱等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一生都受到宗教思想的约束。
在经济上,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许多修道院都是当地的大地主,他们通过收取地租、什一税(信徒要将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等方式积累财富。
同时,教会还控制着教育,当时的大学很多都是由教会创办和管理的,神职人员是主要的知识分子群体。
四、文化与学术
①文学与艺术在文学方面,中世纪有英雄史诗、骑士文学等。英雄史诗如《贝奥武夫》,讲述了英雄贝奥武夫与怪物战斗的故事,反映了日耳曼民族的英勇精神。
骑士文学则主要描绘骑士的冒险、爱情和忠诚等品质,像《罗兰之歌》就是一部著名的骑士史诗。
②在艺术领域,除了前面提到的哥特式建筑外,绘画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
教堂里的壁画和彩色玻璃画都是为了宣扬宗教教义。这些绘画往往色彩鲜艳,人物形象比较刻板,主要是为了让不识字的信徒能够理解圣经故事。
学术研究中世纪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神学领域,但也涉及哲学、法学等学科。
经院哲学是当时的主流哲学思想,学者们试图通过理性的方法来解释宗教教义。
例如,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神学大全》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方法来论证基督教教义,对中世纪的神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法学方面,罗马法的研究也在中世纪得到复兴,为后来欧洲法律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社会生活
①农民与市民的生活农民(农奴)的生活非常艰苦。他们每天都要在田间劳作,从日出到日落。
除了耕种领主的土地外,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块份地。他们的居住条件简陋,一般是茅草屋,饮食也比较简单,主要是面包、蔬菜和少量的肉类。
市民则主要生活在城市里。他们从事手工业或者商业活动。手工业者有自己的行会,如铁匠行会、裁缝行会等,这些行会规定了行业的标准、学徒制度等。
市民的生活相对农民来说更加多样化,他们可以在城市的市场上购买各种商品,也有机会接受一定的教育。
婚姻与家庭中世纪的婚姻往往是一种家族之间的联姻,特别是在贵族阶层。
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财产和地位。婚礼一般是在教堂举行,由神父主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农民家庭中,家庭成员共同劳动,孩子从小就要帮助父母干活。
在贵族家庭中,长子通常会继承家族的大部分财产和爵位,其他子女则要寻找其他的出路,比如进入教会或者与其他贵族联姻。
六、爵位划分
①首先,能被称为皇帝的,一般是要跟正统文明——罗马,扯上关系。
比如沙皇其实是“凯撒”(Caesar)的音译变体,在中世纪欧洲的认知体系里,罗马帝国的正统地位深入人心。
拜占庭帝国作为东罗马帝国,传承着罗马的部分衣钵,而在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东正教教会提出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理念,俄罗斯沙皇便借此宣称自己继承了罗马皇帝的正统地位,其统治权力在理论上具有至高无上且神圣不可侵犯的色彩,在爵位层级中高于普通国王。
除了俄罗斯沙皇这种与罗马正统建立联系而获得皇帝尊号的情况外,欧洲还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神圣罗马帝国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其实际统治形式较为松散,但其皇帝称号在名义上依然被视作继承罗马帝国权威的象征,统治范围涵盖众多德意志邦国等领地。
在理论架构上是整个帝国的最高主宰,拥有超越一般君主的地位与威望,象征着对广大地域与多元民族的统辖权,体现出当时欧洲以罗马传统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复杂政治理念和权力秩序观念体系。
又如奥匈帝国的皇帝称号,也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缘与政治文化背景下形成,与罗马帝国的历史渊源及欧洲传统的爵位等级观念相互交织影响,反映出欧洲中世纪及近代早期政治格局中,对于最高统治权位的界定与传承,始终绕不开罗马这一正统文明所设定的框架与标准。
各个试图称帝的政权都在努力从罗马的历史、文化与政治遗产中寻找依据,以确立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彰显其在众多王国、公国等政治实体中的特殊与至高地位。
②关于中世纪的爵位,仔细探究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
简而言之,公侯伯子男这样的等级是中国逐渐发展形成的概念,在中世纪的欧洲并没有十分明确的上下级从属关系。
例如中国春秋时期,有鲁国公,也有秦国子。然而他们都是独立的封君,属于大贵族,彼此之间不存在严格的上下级概念。可到了战国末期却逐渐纷纷称王了。
中世纪的欧洲情形也大致相仿。伯爵通常就是大贵族,很多公国、王国未必比伯国面积大,甚至还有独立的子国存在,同样拥有不小的领地。
乃至到了近代,欧洲才开始相互攀比,你称国王,那我便称皇帝。
所以,总结来看,往往能被称为伯爵的,就已经是很高等的贵族了。
七、欧洲的一夫一妻制度
①起源与发展:一夫一妻制最早可追溯至古埃及,在欧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欧洲,再到近代和现代,欧洲在法律上都规定了严格的一夫一妻制。
如公元前 3-4世纪建立“一夫一妻制”的雅典,《梭伦法典》中对夫妻关系就进行了规定,早在公元前 2世纪,罗马共和国就已经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度”的“神圣婚姻”。
②宗教影响:基督教在欧洲一夫一妻制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通过法律等形式对“一夫一妻制度”进行了规范。
基督教教义强调婚姻的神圣性和不可解体性,认为夫妻应当相互忠诚,这使得一夫一妻制在欧洲社会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遵循。
③社会与经济因素:私有制的发展是欧洲一夫一妻制确立的重要基础。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里,男子掌握经济大权,为了确保家族财产能够准确地由自己的亲生子女继承,要求妻子必须严格保持贞操和对丈夫绝对服从,从而推动了一夫一妻制的形成和巩固。
④特点与影响:欧洲的一夫一妻制强调婚姻的稳定性和夫妻双方的忠诚义务。
即便贵为罗马皇帝或欧洲国王,也必须遵守一夫一妻制度,帝王基本没有妻妾成群的现象。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促进了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秩序化,也为现代婚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百年战争的起源
①爱德华三世和腓力六世的矛盾主要源于法国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去世,没有留下男性子嗣,卡佩王朝绝嗣。
法国贵族拥立查理四世的堂兄、瓦卢瓦伯爵腓力继承法国王位,是为腓力六世。
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妹妹,所以爱德华三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
但按照法国法律,女性无法继承王位,其子爱德华三世也因此无法继承。
最初爱德华三世为了保有在法国的领土而向腓力六世表示臣服,但1337年,爱德华三世提出了对法国王位的要求。
这里读者会有点混乱,爱德华三世主要是因为其外公是腓力四世是法国国王,以此来说自己是有继承权,但实际上,腓力四世死后,到腓力六世已经经历过4位国王了。腓力六世是前代国王的男性堂亲,确实是更有继承权。
而且法兰西王位不允许女性继承这是普世皆知的,即便要从腓力四世的后代里找,爱德华三世也有许多堂姐呢。
②1337年5月24日,法国国王腓力宣布,“因英王爱德华不断反抗和背叛法国王室”,剥夺其对吉耶纳的权利。
腓力尤其谴责了爱德华对“巫师”阿图瓦的罗贝尔的庇护行为。这段声明通常被看作英法百年战争的起点。
③来自法国阿图瓦的罗贝尔。他名声不佳,拥有法国王室血统,是腓力六世的姻亲。
1330年,罗贝尔试图通过假造文书占有阿图瓦,那本是他姨母所继承的封地,但他的骗局最终被揭穿了。
两年后,罗贝尔的姨母死了,据推测是他施行巫术毒死了姨母,罗贝尔因涉嫌杀害姨母被判处死刑。他“被逐出了法国国境”。
1336年,罗贝尔来到英格兰。尽管法王腓力曾威胁说,他会与任何收留罗贝尔的人为敌,但他仍受到爱德华的热烈欢迎,并受封为里士满伯爵,拥有3座城堡和丰厚的年金。
九、中世纪的欧币
中世纪货币最初起源于纯银铸造的(里弗或镑),它等于240个银便士,后来确定下来的是,12便士等于1先令或苏,20先令或苏等于1镑或1里弗。弗罗林、达克特、法郎、里弗、埃居、马克以及英镑,在理论上都多少等同于最初的镑。
尽管不久后,它们的重量和含金量便都发生了变化。最接近标准的是,13世纪中由佛罗伦萨(弗罗林)和威尼斯(达克特)铸造的含3.5克黄金的硬币。与硬币名称相联系的“金”字,如金法郎、金埃居或金羊毛,都标志着真正的硬币。
上述货币所代表的钱的数量只是理论上的。鉴于看到了问题的这种复杂性,竭力建议非专业读者别对此感到担忧,因为硬币和货币的名称除了购买力之外,可谓毫无意义。
因为等值始终在变,就像造币中的金银含量始终在不断变化那样(也就是为什么中世纪的银行家可以获得收益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有甚者,记录中的货币,虽与真实的货币名称相同,但价值不同。
十、佛兰德斯的介绍
①862年,佛兰德斯地区的鲍德温一世・铁臂与西法兰克国王查理二世・秃头的女儿结婚并被任命为佛兰德斯伯爵。
从这时起,佛兰德斯伯爵对于其领地中位于斯凯尔特河以西的部分(这是佛兰德斯领地中最重要的部分)成为法国国王的封臣,开始了与法国的封建主从关系。
佛兰德斯是欧洲的布料生产基地,依赖从英格兰进口的羊毛。佛兰德斯伯爵路易·德·内维尔坚决保持对腓力(法王)的忠诚,而由佛兰德斯人范阿特维尔德·范·阿特维尔德及其枪兵团结成的军事同盟则坚决的支持爱德华(英王)。
②佛兰德斯伯爵与佛兰德斯枪兵团的矛盾就极为复杂了。简单来说,最直接的矛盾是,佛兰德斯伯爵出于自身的政治利益考量,倾向于支持其名义上的宗主腓力六世。然而,当地的市民和商人由于与英国的经济联系紧密,更希望佛兰德斯在英法之间保持中立或者倾向于英国。
③佛兰德斯伯爵领的范围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在早期,佛兰德斯伯爵领大致包括了现今比利时弗拉芒大区的西半部分,还涵盖了法国北部的一小部分土地。比如法国北方重镇里尔,以及著名的敦刻尔克曾在其范围内,面积差不多接近一万平方公里。
1340年在其发展的极盛期,领土几乎囊括了整个比利时与东北法兰西。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其领土逐渐缩小。中古盛期以后,佛兰德斯伯爵领相继划分出了海诺伯国、阿图瓦公国等地。
佛兰德斯伯爵是法兰西十二大贵族之一,总体来说是西欧低地西南部、北海沿岸的一个重要政治实体。
十一、法兰西十二大贵族
①法兰西十二大贵族由六位宗教贵族与六位世俗贵族构成。
②宗教贵族方面:
兰斯大主教地位显赫,在国王加冕时承担关键职责,居十二大贵族首位;
拉昂主教于加冕仪式手持圣油瓶;
朗格勒主教拿权杖;
博韦主教捧戒指;
沙隆主教持腰带;
努瓦永主教也掌管腰带相关环节。
③世俗贵族中:
诺曼底公爵曾在名义上对法国国王效忠,在加冕仪式里高举首席方旗;
吉耶纳公爵(阿基坦公爵),爱德华三世曾获此爵位,于加冕时高举次席方旗;
勃艮第公爵的地位逐渐在世俗贵族中凸显,在加冕时刻负责为国王佩戴王冠与腰带;
佛兰德斯伯爵的领地在 9世纪成为法兰克王国伯爵领地,其在仪式上持有国王之剑;
香槟伯爵这一法国中世纪贵族封号对应区域大致在香槟-阿登大区,在加冕中高举王室旗帜;
图卢兹伯爵作为法国中世纪贵族封衔,在国王加冕之际持有马刺。
十二、香槟地区的介绍
①历史背景
香槟地区在加洛林王朝时代曾有贵族被任命为香槟公爵,但在公元 750年左右公爵头衔消失。
之后出现莫城伯国和特鲁瓦伯国,两个伯国在公元 956年被佛蒙达伯爵合并,随后又分离。
公元 1102年,特鲁瓦伯爵雨果一世正式称香槟伯爵。
香槟伯爵在 13世纪早期和纳瓦尔女王联姻而获得纳瓦尔王国,但随后因绝嗣,纳瓦尔王国和香槟伯爵领都被合并入法国王室。
②经济状况
农业:香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种植着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物资,也为商业贸易提供了部分商品来源。
商业:香槟伯爵领内城市如特鲁瓦、兰斯等是重要的商业中心。特鲁瓦是当时著名的毛纺织业中心,生产的呢绒制品质量高,远销欧洲各地;
兰斯则以其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闻名,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商业集市,吸引来自欧洲各地的商人,促进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
③商业贸易
香槟集市的衰落:12-13世纪时香槟集市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集市贸易中心,但进入 14世纪,其开始衰落,到 14世纪中期已成为地方性的集市。
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控制了香槟伯爵领地,强行推行国王的财政措施,香槟伯爵再不能从集市贸易上征得更多的税收,商人也因国王的重税而感到无利可图。
同时,从意大利到北欧的海上商路已经开通,取代了翻越阿尔卑斯山的陆路商运。
此外,1302-1320年佛兰德斯法国发生战争,1337年又爆发了英法百年战争,这些都破坏了香槟的安宁,使集市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并且,随着商业与银行、信贷的发展,商人在佛兰德斯或布吕赫的银号中进行钱财往来要比在集市上方便得多,而且随着生产与商业的发展,商品逐渐规格化标准化,商人可以无需在成交前到集市上检视货物,富有的商人逐渐派出自己的代理人去经商,自己不必亲临集市。
区域贸易地位变化:尽管香槟集市衰落,但香槟伯爵领仍处于西欧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其作为贸易中转地的地理优势依然存在,只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相较于 12-13世纪有所下降,更多地侧重于地区性的商业往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称霸法兰西从百年战争开始,称霸法兰西从百年战争开始最新章节,称霸法兰西从百年战争开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称霸法兰西从百年战争开始,称霸法兰西从百年战争开始最新章节,称霸法兰西从百年战争开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