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沃兹一样,史密斯从不会对一项工程挑战说“不”。他找到了一种方法,能通过电路结构增加68000芯片的数据流,如此一来,电脑就能在不额外增加支持芯片或电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68000芯片的处理性能。最终结果就是获得了细节清晰、具有响应能力的图像,对于使用鼠标和位图技术的电脑来说,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史密斯在实验室待了整整一个月,别人去庆祝感恩节和圣诞节时,他依然待在实验室里,12月19日那天,也没有去庆祝自己的25岁生日。他终于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鞭策史密斯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是一个开始。麦金塔项目就是当初车库创业的放大版,史蒂夫集结了一小群极其富有创意的人,不断赋予他们灵感与动力。他无视公司的规定,利用各种手段大胆地从丽萨团队和苹果其他项目那里挖来最优秀的程序员。一次,他想把安迪·赫兹菲尔德(andy hertzfeld)挖过来,但赫兹菲尔德手上apple ii的工作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史蒂夫等不及了,他直接拔掉了赫兹菲尔德电脑的电源(他正在写的代码全都没有了),开车把赫兹菲尔德和电脑直接载到了麦金塔团队所在的大楼。在其他地方让史蒂夫屡屡受挫的个性特点在这里却发挥了积极作用。史蒂夫一如既往地脾气暴躁、喜怒无常,但与这群杰出的工程师在一起干活儿时,史蒂夫显然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如果你能忍受史蒂夫,他一定会让你变得更优秀,”李·克劳说道,“他总是会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向你提出要求,脸皮薄的人都逃走了。但我想向大家证明我能做到,我正是那种在他的鞭策下变得更优秀的人。”麦金塔团队里的很多明星成员同样在他的鞭策下越战越勇。
每隔一段时间,史蒂夫都会带领团队去一处度假胜地,此时整个团队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不会受到苹果公司的干扰。他的演讲总是振奋人心。“我们50人做的工作,”他告诉团队成员,“将在整个宇宙激起巨大涟漪。”毫不意外,项目的进展比计划的要慢,史蒂夫的说辞也随之而变。“过程就是奖励”,“情愿错过截止日期,也不能粗制滥造”,后来又变成了“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要让产品上市”。无论他的说辞怎么变,都能给团队成员一种感觉,仿佛在史蒂夫眼里,他们真的是艺术家,是创新者。“他非常维护我们的利益,”其中一位成员接受《财富》杂志的采访时说,“只要我们对其他团队的人稍有抱怨,就如同放出了一条猎犬。史蒂夫立马会给那个人打电话把他骂一顿,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最优秀的团队成员会用事实和能力说话,不断挑战史蒂夫,让他改变想法,最终也会赢得史蒂夫的尊重。有时候,他们会直接忽略史蒂夫。鲍勃·贝尔维尔(bob belleville)是团队的硬件工程师,他和索尼合作为麦金塔开发了一个尺寸更小的磁盘驱动器,尽管史蒂夫命令他不要和索尼合作。最终,麦金塔采用了索尼开发的驱动器,避免了进一步拖延项目进程。史蒂夫表扬了贝尔维尔的坚持己见。
“你看了关于他的书后,可能会疑惑,‘既然他是个如此难以相处的人,为什么还有人愿意为他工作呢?’”麦金塔团队的总经理苏珊·巴恩斯(susan barnes)说道。巴恩斯是一位实干的财务专家,尽管身材瘦小,却备受尊重,不仅能管理好下属,也能妥善地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她就像是史蒂夫的陀螺仪。“如果你的工作经验足够多,肯定能理解一点就通的老板和怎么讲都讲不明白的老板是不同的。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老板一点就通,你就会在心里暗自高兴,‘上帝啊,真是太棒了,省了我很多功夫’,史蒂夫就是这样的老板。他在智力上总能和你保持同步,因此不用多费口舌去解释,而且他总是对工作充满了激情。”
两年的时间里,麦金塔团队谱写了一曲英雄史诗。史蒂夫不遗余力地鞭策团队,也鞭策着自己。他时常提醒团队成员,公司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团队成员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或做出来的产品不够完美时,他总是会大声训斥。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也与日俱增,迅速消耗着团队成员的体力和脑力。一些成员在这个项目上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之后再也没办法在高科技行业工作。另一些成员尽管乐在其中,但并不想再重复这样的经历,因此他们离开了苹果,去了压力比较小的公司。有一小部分人因为执着的热爱而选择留下,他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只是为了在史蒂夫手下工作,享受高压环境里的酣畅淋漓。项目结束后,史蒂夫将46位关键成员的签名刻在了每台麦金塔机箱的内部。即使是apple ii项目的员工也认为史蒂夫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一位半开玩笑地说,“我们常说,麦金塔团队似乎得到了上帝的帮助。”
麦金塔的登场过程充分展现了史蒂夫的表演才能。1984年1月22日,在“超级杯”比赛的直播过程中,著名的“1984”广告首次播出,并且只播了一次。麦金塔的正式问世是在1984年1月24日,苹果在位于库比蒂诺的迪安萨学院(deanza college)礼堂里举行了正式的发布会,在这短短三天里,史蒂夫彻底颠覆了对新产品的介绍方式。“他就如同是马戏团老板巴纳姆(p.t.barnum)转世,”李·克劳说,克劳留着长胡子和蓬松的白发,说话直言不讳,“他渴望给观众带去惊喜,仿佛在对观众说,‘快看!世界上最小的侏儒!’他非常享受把罩在新产品上的黑天鹅绒布扯下来的那一瞬间,他热爱娱乐表演,热爱市场营销,热爱沟通交流。”
上台前,史蒂夫会和营销以及公关团队一遍又一遍地排练,精益求精。比尔·盖茨参加过几次苹果的发布会,他还记得和史蒂夫一起在后台的情形。“我从来没有他这样的经历,”盖茨回忆起史蒂夫的表演时说,“上台前,如果其他人还没把支持性的工作做好,他会朝那个人发火。他还会有些紧张,毕竟这是场重要表演。然而一上场,他瞬间就进入了状态,非常神奇。”
“他的台词其实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但在台上却让观众觉得是即兴发挥……”盖茨笑道。
“1984”广告由chiatday广告公司的总监李·克劳负责,艺术指导由布伦顿·托马斯(brenton thomas)担任,文案是史蒂夫·海登写的。直到“超级杯”比赛的几天前,史蒂夫才让董事会看了这个广告,董事们都吓坏了。这则60秒长的广告由科幻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执导,描绘了如下场景:一排排面无表情的男男女女坐在一个巨大的屏幕前,安静地聆听屏幕上“老大哥”的训话,“老大哥”让他们要绝对服从。在广告快结束时,一位女子跑过人群,突然将随身带的大铁锤砸向屏幕,将屏幕砸得粉碎。接着打出一行字:“1月24日,苹果公司将推出麦金塔电脑,你会知道为什么1984年不会变成小说《1984》中那样”。斯卡利想临阵脱逃,让chiatday广告公司赶紧把“超级杯”比赛的广告时段给卖了。chiatday卖掉了30秒的广告时段,但是没有卖60秒的,向斯卡利谎称卖不掉。负责市场营销的比尔·坎贝尔(bill campbell)决定不理斯卡利和董事会的担忧,按原计划播出广告。海登和克劳一样才华横溢,后来他画了幅卡通漫画来总结他对斯卡利的看法。漫画上,斯卡利和史蒂夫正在公园散步,史蒂夫告诉斯卡利,“你知道吗,我觉得技术能让人类生活得更好”,斯卡利头上的对话框里写着他脑子里正在想的事:“我就要赢得董事会的支持了,这小子6个月之后就滚蛋了。”
鞭策史密斯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是一个开始。麦金塔项目就是当初车库创业的放大版,史蒂夫集结了一小群极其富有创意的人,不断赋予他们灵感与动力。他无视公司的规定,利用各种手段大胆地从丽萨团队和苹果其他项目那里挖来最优秀的程序员。一次,他想把安迪·赫兹菲尔德(andy hertzfeld)挖过来,但赫兹菲尔德手上apple ii的工作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史蒂夫等不及了,他直接拔掉了赫兹菲尔德电脑的电源(他正在写的代码全都没有了),开车把赫兹菲尔德和电脑直接载到了麦金塔团队所在的大楼。在其他地方让史蒂夫屡屡受挫的个性特点在这里却发挥了积极作用。史蒂夫一如既往地脾气暴躁、喜怒无常,但与这群杰出的工程师在一起干活儿时,史蒂夫显然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如果你能忍受史蒂夫,他一定会让你变得更优秀,”李·克劳说道,“他总是会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向你提出要求,脸皮薄的人都逃走了。但我想向大家证明我能做到,我正是那种在他的鞭策下变得更优秀的人。”麦金塔团队里的很多明星成员同样在他的鞭策下越战越勇。
每隔一段时间,史蒂夫都会带领团队去一处度假胜地,此时整个团队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不会受到苹果公司的干扰。他的演讲总是振奋人心。“我们50人做的工作,”他告诉团队成员,“将在整个宇宙激起巨大涟漪。”毫不意外,项目的进展比计划的要慢,史蒂夫的说辞也随之而变。“过程就是奖励”,“情愿错过截止日期,也不能粗制滥造”,后来又变成了“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要让产品上市”。无论他的说辞怎么变,都能给团队成员一种感觉,仿佛在史蒂夫眼里,他们真的是艺术家,是创新者。“他非常维护我们的利益,”其中一位成员接受《财富》杂志的采访时说,“只要我们对其他团队的人稍有抱怨,就如同放出了一条猎犬。史蒂夫立马会给那个人打电话把他骂一顿,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最优秀的团队成员会用事实和能力说话,不断挑战史蒂夫,让他改变想法,最终也会赢得史蒂夫的尊重。有时候,他们会直接忽略史蒂夫。鲍勃·贝尔维尔(bob belleville)是团队的硬件工程师,他和索尼合作为麦金塔开发了一个尺寸更小的磁盘驱动器,尽管史蒂夫命令他不要和索尼合作。最终,麦金塔采用了索尼开发的驱动器,避免了进一步拖延项目进程。史蒂夫表扬了贝尔维尔的坚持己见。
“你看了关于他的书后,可能会疑惑,‘既然他是个如此难以相处的人,为什么还有人愿意为他工作呢?’”麦金塔团队的总经理苏珊·巴恩斯(susan barnes)说道。巴恩斯是一位实干的财务专家,尽管身材瘦小,却备受尊重,不仅能管理好下属,也能妥善地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她就像是史蒂夫的陀螺仪。“如果你的工作经验足够多,肯定能理解一点就通的老板和怎么讲都讲不明白的老板是不同的。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老板一点就通,你就会在心里暗自高兴,‘上帝啊,真是太棒了,省了我很多功夫’,史蒂夫就是这样的老板。他在智力上总能和你保持同步,因此不用多费口舌去解释,而且他总是对工作充满了激情。”
两年的时间里,麦金塔团队谱写了一曲英雄史诗。史蒂夫不遗余力地鞭策团队,也鞭策着自己。他时常提醒团队成员,公司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团队成员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或做出来的产品不够完美时,他总是会大声训斥。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也与日俱增,迅速消耗着团队成员的体力和脑力。一些成员在这个项目上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之后再也没办法在高科技行业工作。另一些成员尽管乐在其中,但并不想再重复这样的经历,因此他们离开了苹果,去了压力比较小的公司。有一小部分人因为执着的热爱而选择留下,他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只是为了在史蒂夫手下工作,享受高压环境里的酣畅淋漓。项目结束后,史蒂夫将46位关键成员的签名刻在了每台麦金塔机箱的内部。即使是apple ii项目的员工也认为史蒂夫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一位半开玩笑地说,“我们常说,麦金塔团队似乎得到了上帝的帮助。”
麦金塔的登场过程充分展现了史蒂夫的表演才能。1984年1月22日,在“超级杯”比赛的直播过程中,著名的“1984”广告首次播出,并且只播了一次。麦金塔的正式问世是在1984年1月24日,苹果在位于库比蒂诺的迪安萨学院(deanza college)礼堂里举行了正式的发布会,在这短短三天里,史蒂夫彻底颠覆了对新产品的介绍方式。“他就如同是马戏团老板巴纳姆(p.t.barnum)转世,”李·克劳说,克劳留着长胡子和蓬松的白发,说话直言不讳,“他渴望给观众带去惊喜,仿佛在对观众说,‘快看!世界上最小的侏儒!’他非常享受把罩在新产品上的黑天鹅绒布扯下来的那一瞬间,他热爱娱乐表演,热爱市场营销,热爱沟通交流。”
上台前,史蒂夫会和营销以及公关团队一遍又一遍地排练,精益求精。比尔·盖茨参加过几次苹果的发布会,他还记得和史蒂夫一起在后台的情形。“我从来没有他这样的经历,”盖茨回忆起史蒂夫的表演时说,“上台前,如果其他人还没把支持性的工作做好,他会朝那个人发火。他还会有些紧张,毕竟这是场重要表演。然而一上场,他瞬间就进入了状态,非常神奇。”
“他的台词其实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但在台上却让观众觉得是即兴发挥……”盖茨笑道。
“1984”广告由chiatday广告公司的总监李·克劳负责,艺术指导由布伦顿·托马斯(brenton thomas)担任,文案是史蒂夫·海登写的。直到“超级杯”比赛的几天前,史蒂夫才让董事会看了这个广告,董事们都吓坏了。这则60秒长的广告由科幻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执导,描绘了如下场景:一排排面无表情的男男女女坐在一个巨大的屏幕前,安静地聆听屏幕上“老大哥”的训话,“老大哥”让他们要绝对服从。在广告快结束时,一位女子跑过人群,突然将随身带的大铁锤砸向屏幕,将屏幕砸得粉碎。接着打出一行字:“1月24日,苹果公司将推出麦金塔电脑,你会知道为什么1984年不会变成小说《1984》中那样”。斯卡利想临阵脱逃,让chiatday广告公司赶紧把“超级杯”比赛的广告时段给卖了。chiatday卖掉了30秒的广告时段,但是没有卖60秒的,向斯卡利谎称卖不掉。负责市场营销的比尔·坎贝尔(bill campbell)决定不理斯卡利和董事会的担忧,按原计划播出广告。海登和克劳一样才华横溢,后来他画了幅卡通漫画来总结他对斯卡利的看法。漫画上,斯卡利和史蒂夫正在公园散步,史蒂夫告诉斯卡利,“你知道吗,我觉得技术能让人类生活得更好”,斯卡利头上的对话框里写着他脑子里正在想的事:“我就要赢得董事会的支持了,这小子6个月之后就滚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