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楼的五更鼓敲过之后,京都深秋萧索无人的街道忽然变得热闹嘈杂起来,乘马的坐轿的各路官员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皇城门。
及至皇极门外,官员们纷纷自车马上跳下,先理过仪容仪表,之后按照文职武职分列两队,自左右掖门鱼贯进入皇极殿外站定。三声鞭响过后,在鸿胪寺礼官的引领下三跪九叩,山呼万岁。
今日的早朝上,皇帝御座以下分东西两侧,各站着两班大臣。
依照往常惯例,队列首位仍然分别是延陵郡王和文九盛文阁老,然而眼尖的人很快就发现今日朝会的异常之处。
皇帝御座东侧以往站着的乔公山今日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大内监张平,而被皇帝视为臂膀和亲人的卫承晔,今日则站在张平下首,脸色甚是恭谨。
卫承晔可是与皇帝一起长大,卫家未来的家主,文、林两家倾力提点的对象,前几日大闹经筵都未见问罪,如今也只得安静站在张平下首。
几个心思活络的大臣彼此交换了眼色,看来近日风向变了,皇帝对张平之圣眷隆宠犹胜先帝。
众臣分班站定之后,便按往日惯例,由两个皇极殿当值小火者搬出一个绣墩给文九盛赐座,以示皇家尊师重道的体面,也是礼遇三朝阁老的应有之份。
而今日那御座上之人却不愿遵此旧例了,向身侧的张平递了个眼色,轻咳一声道:“也给延陵叔父赐座,朕的亲人长辈也仅有叔父在了。身为皇亲,朝会之时自当有一份体恤和尊崇。”
张平十分乖觉地躬身应了,向身后连连摆手,催促近身火者快速搬来明黄刺绣垫的花梨木圆凳让延陵郡王坐了。
不待张平回过身来,源铮又向卫承晔抬了抬手吩咐道:“张公公是先帝在世时最为倚重的心腹之人,朕登基以来要他提点的事很多,前日既受了伤定是不宜久站的,这几次例行朝会也便赐座吧。”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之中已隐隐有些议论之声,末位几名年轻的御史正了正身子,要待越众而出提醒皇帝莫要轻宠内宦失了分寸。
余下的臣子中多数将眼睛锁定在延陵王和张平二人之间来回逡巡,只有少数几个眼明心亮的老狐狸偷偷抬眼看了看御座上的年轻天子,见他云淡风轻的脸上未见一丝波澜,不由心中暗赞一声,好厉害的年轻小子,更加把头往地上勾了勾,将恭谨伏低的姿态做到十二分。
似是仍嫌今日抛出的意外之事不够多,源铮在御座上正了正身子,“各位臣工稍安,朕还有一事要宣布——自厉氏乱政,皇族凋零,朕登基以来朝中所亲近仰赖者,唯有延陵叔父一人而已。”
说到此处他顿了顿,像是心绪难平因而哽咽失声,下首端坐在武官队列前方的延陵郡也不由坐直了身体,目露狐疑地打量着御座上自己的皇帝侄儿。
源铮将各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心里低低叹了口气,目光中有意含了几分热切,迎上延陵郡的眼睛,“身为人君,礼义仁孝朕不敢忘,朕已知会宗正寺重修了玉牒,仍尊延陵叔父为亲王,封其独女为安仁郡主。”
话音刚落,也不理会众臣廷议如沸,指着张平宣读了册封旨意。
延陵郡在嘈切的议论声中下跪谢恩,再度坐回圆凳上后,嘴角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源铮透过冠冕上坠着的十二旒彩珠准确地捕捉到了他的神情变化,面上仍一派温煦笑意,袖中的双手却不由握紧了拳头。
阶下众臣中,偷看皇帝神情者有之,觑向文九盛和林世蕃探询者有之,愤愤然不平撸袖欲出者亦有之。
隐在众人身后的鸿胪寺官员见此情形,十分乖觉地出列上奏道,市舶司监事太监田庆带东馀国使者觐见天子,来贺新帝登基,并奉上其国中至宝海云珠十二斛。
惯会审时度势的大臣们见到如此喜庆之事,各个停止了对顶级权势之争的揣度,使尽浑身解数歌功颂德,将四海升平、万国来贺的陈词旧调引经据典翻来覆去地说了数遍,直到天子挥手退朝,这次朝会在君臣协力刻意吹捧出的圆满氛围之中结束。
散朝的路上,素来与延陵郡亲厚、新帝登基后受尽冷待的几位朝臣身旁再度围上了各路贺喜逢迎的人。
人群之外两名身着五品文官服制的大臣神情寥落,眼望着各路人众热热闹闹一掠而过,其中一个腆着凸起小腹的白面官员面上难掩嘲讽,向同伴笑道:
“谭公您看,如此趋炎附势之徒,不知在延陵郡、哦不,当称延陵王!这些人在延陵王他老人家座前算是几等功臣,有几分利益可谋?”
他身旁被称为谭公的同伴面貌清雅,拈着颌下留的大宸朝中当前最为时兴的文士须若有所思。
“延陵与张平,本也未必能结成同盟,如此拉拢之下更是再无结盟的可能。”
他向那白胖官员促狭地夹了夹眼睛,话中对延陵王丝毫没有应有的敬重,笑着轻声问道:“李大人,我只问你,当今圣上与延陵郡相比,孰高孰低?”
那白胖的李姓官员似对同伴的提问颇为不屑,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才从袖中伸出食指,点向人群聚集走远的方向,“那不过是个莽撞武夫,与厉氏相争尚且被吃得死脱……”
察觉到自己言语颇为不当,他又眼瞧着同伴,同时向身后努了努嘴,“从前在京为质之时看不出,此子倒是个狠角色,竟然能韬光养晦到如此地步!有子如此,莅王殿下泉下有知也可心中大慰了。”
文士须的谭姓官员点点头慨叹一声,神情由阴转晴,“自先帝病痛,厉氏把持朝政,大宸朝局已经往最坏的方向发展了。有如此英明的年轻天子,再加上文阁老等众人的扶持,朝局焕然一新指日可待啊!”
“新的朝局自有新的变局,文阁老也罢了,这林……他这行事作为,必为英武天子所忌——”
白胖官员话未说完,文士须的谭姓官员便即刻打断他,指了指对方胸口绣白鹇的五品文官补服:
“李大人,你我五品官阶,且先管好堂前衙下那一亩三分地吧!朝局向好,你我也有出头之日,只此一事便当浮一大白。今日为兄做东,咱们且去樊白楼饮上一壶如何?”
说毕二人勾肩搭背大笑着出了宫门而去。
及至皇极门外,官员们纷纷自车马上跳下,先理过仪容仪表,之后按照文职武职分列两队,自左右掖门鱼贯进入皇极殿外站定。三声鞭响过后,在鸿胪寺礼官的引领下三跪九叩,山呼万岁。
今日的早朝上,皇帝御座以下分东西两侧,各站着两班大臣。
依照往常惯例,队列首位仍然分别是延陵郡王和文九盛文阁老,然而眼尖的人很快就发现今日朝会的异常之处。
皇帝御座东侧以往站着的乔公山今日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大内监张平,而被皇帝视为臂膀和亲人的卫承晔,今日则站在张平下首,脸色甚是恭谨。
卫承晔可是与皇帝一起长大,卫家未来的家主,文、林两家倾力提点的对象,前几日大闹经筵都未见问罪,如今也只得安静站在张平下首。
几个心思活络的大臣彼此交换了眼色,看来近日风向变了,皇帝对张平之圣眷隆宠犹胜先帝。
众臣分班站定之后,便按往日惯例,由两个皇极殿当值小火者搬出一个绣墩给文九盛赐座,以示皇家尊师重道的体面,也是礼遇三朝阁老的应有之份。
而今日那御座上之人却不愿遵此旧例了,向身侧的张平递了个眼色,轻咳一声道:“也给延陵叔父赐座,朕的亲人长辈也仅有叔父在了。身为皇亲,朝会之时自当有一份体恤和尊崇。”
张平十分乖觉地躬身应了,向身后连连摆手,催促近身火者快速搬来明黄刺绣垫的花梨木圆凳让延陵郡王坐了。
不待张平回过身来,源铮又向卫承晔抬了抬手吩咐道:“张公公是先帝在世时最为倚重的心腹之人,朕登基以来要他提点的事很多,前日既受了伤定是不宜久站的,这几次例行朝会也便赐座吧。”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之中已隐隐有些议论之声,末位几名年轻的御史正了正身子,要待越众而出提醒皇帝莫要轻宠内宦失了分寸。
余下的臣子中多数将眼睛锁定在延陵王和张平二人之间来回逡巡,只有少数几个眼明心亮的老狐狸偷偷抬眼看了看御座上的年轻天子,见他云淡风轻的脸上未见一丝波澜,不由心中暗赞一声,好厉害的年轻小子,更加把头往地上勾了勾,将恭谨伏低的姿态做到十二分。
似是仍嫌今日抛出的意外之事不够多,源铮在御座上正了正身子,“各位臣工稍安,朕还有一事要宣布——自厉氏乱政,皇族凋零,朕登基以来朝中所亲近仰赖者,唯有延陵叔父一人而已。”
说到此处他顿了顿,像是心绪难平因而哽咽失声,下首端坐在武官队列前方的延陵郡也不由坐直了身体,目露狐疑地打量着御座上自己的皇帝侄儿。
源铮将各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心里低低叹了口气,目光中有意含了几分热切,迎上延陵郡的眼睛,“身为人君,礼义仁孝朕不敢忘,朕已知会宗正寺重修了玉牒,仍尊延陵叔父为亲王,封其独女为安仁郡主。”
话音刚落,也不理会众臣廷议如沸,指着张平宣读了册封旨意。
延陵郡在嘈切的议论声中下跪谢恩,再度坐回圆凳上后,嘴角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源铮透过冠冕上坠着的十二旒彩珠准确地捕捉到了他的神情变化,面上仍一派温煦笑意,袖中的双手却不由握紧了拳头。
阶下众臣中,偷看皇帝神情者有之,觑向文九盛和林世蕃探询者有之,愤愤然不平撸袖欲出者亦有之。
隐在众人身后的鸿胪寺官员见此情形,十分乖觉地出列上奏道,市舶司监事太监田庆带东馀国使者觐见天子,来贺新帝登基,并奉上其国中至宝海云珠十二斛。
惯会审时度势的大臣们见到如此喜庆之事,各个停止了对顶级权势之争的揣度,使尽浑身解数歌功颂德,将四海升平、万国来贺的陈词旧调引经据典翻来覆去地说了数遍,直到天子挥手退朝,这次朝会在君臣协力刻意吹捧出的圆满氛围之中结束。
散朝的路上,素来与延陵郡亲厚、新帝登基后受尽冷待的几位朝臣身旁再度围上了各路贺喜逢迎的人。
人群之外两名身着五品文官服制的大臣神情寥落,眼望着各路人众热热闹闹一掠而过,其中一个腆着凸起小腹的白面官员面上难掩嘲讽,向同伴笑道:
“谭公您看,如此趋炎附势之徒,不知在延陵郡、哦不,当称延陵王!这些人在延陵王他老人家座前算是几等功臣,有几分利益可谋?”
他身旁被称为谭公的同伴面貌清雅,拈着颌下留的大宸朝中当前最为时兴的文士须若有所思。
“延陵与张平,本也未必能结成同盟,如此拉拢之下更是再无结盟的可能。”
他向那白胖官员促狭地夹了夹眼睛,话中对延陵王丝毫没有应有的敬重,笑着轻声问道:“李大人,我只问你,当今圣上与延陵郡相比,孰高孰低?”
那白胖的李姓官员似对同伴的提问颇为不屑,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才从袖中伸出食指,点向人群聚集走远的方向,“那不过是个莽撞武夫,与厉氏相争尚且被吃得死脱……”
察觉到自己言语颇为不当,他又眼瞧着同伴,同时向身后努了努嘴,“从前在京为质之时看不出,此子倒是个狠角色,竟然能韬光养晦到如此地步!有子如此,莅王殿下泉下有知也可心中大慰了。”
文士须的谭姓官员点点头慨叹一声,神情由阴转晴,“自先帝病痛,厉氏把持朝政,大宸朝局已经往最坏的方向发展了。有如此英明的年轻天子,再加上文阁老等众人的扶持,朝局焕然一新指日可待啊!”
“新的朝局自有新的变局,文阁老也罢了,这林……他这行事作为,必为英武天子所忌——”
白胖官员话未说完,文士须的谭姓官员便即刻打断他,指了指对方胸口绣白鹇的五品文官补服:
“李大人,你我五品官阶,且先管好堂前衙下那一亩三分地吧!朝局向好,你我也有出头之日,只此一事便当浮一大白。今日为兄做东,咱们且去樊白楼饮上一壶如何?”
说毕二人勾肩搭背大笑着出了宫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