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外南经》“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一名少年作修士打扮,看不出是僧是道,那宽大的袍子随风而起,相貌也颇为俊雅,隐然有出尘之态,他执着一卷《山海经》在山道上潇洒而行,边走边看。
此人名叫任风,那日其师召开玄门大会,大宴四方宾客,他便奉师命到山脚下恭迎贵客,久侯不至,恐师门有险,更怕晚回去错过了午宴,因此信步上山,朝山顶的残破大殿走去。
任风是清修的道人,刻苦的修士,此时虽是焦急回赶,仍是拿着书读着。他心想:“这山海经也真是有趣,单这羽民国一则,就让人浮想联翩,这世上是否真有这么有趣的怪人?”
此时时值初春,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暖阳晒得游人心魂俱爽,更有山路上无名野花的清香锦上添花。
弥山所处之地异常偏僻,若是平常时节,甚是空灵幽静。但这几日不知为何,总有三五成群的江湖人士在这出没。即便到了日新月异的现代,他们仍穿着和旧时前人一般的长袍马褂,示意绝不忘本,粗略看来倒也算得上仙风道骨。
任风虽也是玄门中人,捉鬼降妖颇有心得,但毕竟山海经所述之事光怪陆离,让他闻所未闻。他不禁暗自思量若是能碰到一二羽国之民,那真是大慰平生了。
但他此时,却越走越是无名火起,若不是师父的道友不守然诺,迟迟不来,他早就赶了回去热菜吃着小酒喝着了。他越想越气,不禁骂出声来,“这贼货……”
话音未落,只见一条大汉从山路飞快奔来,边跑边叫道:“小师傅!请留步!”任风害怕被他听到自己粗言秽语失了威仪,连忙摆出淡然从容状,心虚问礼,内心却尴尬不已。
那大汉早已跑得满头大汗,气喘道:“小师傅,请问你有没有见过一人,背着一个九尺长的莲花木箱子。”
任风还未等他说完,心下已是一惊,他师父让他等的贵客正是常年背着一个九尺长的莲花木箱子之人。
相传这人背得箱子极大,但是否有九尺长也未可知,只因箱子里装的是佛像,因此需用极尊之数。有时打造的木匠偷工减料,有时背负木箱的人能力高低,总有不足九尺之时,但都对外宣称此为九尺长的莲花木箱子,背负这箱子的人,也都称之为背佛者。
背佛者代代相传,从古至今不知传了多少人。古时交通不便,寺庙又多建造在风景秀丽,人烟稀少之处,因此运输佛像颇为不便。虽然佛说众生平等,但教徒并不以此为准。私自拟定了种种规矩,譬如恭送佛像的箱子需要用九尺莲花木,佛像也不能经凡夫俗子之手运送,更不能借牛马牲畜之力拉拖。因此圈内大师教主致力培养武功高强,神通俱足,品德优秀之人成为背佛者。几千年来,背佛者在古庙宝刹,崇山峻岭之间不知留下多少奇闻逸事,时值今日亦有后来者。
任风听得这陌生莽汉急躁询问背佛者去向,留了个心眼,嘴里含糊敷衍,推说不知。
那大汉焦急之情溢于言表,道:“若是小师傅见到背九尺莲花木箱之人,劳烦知会一声。”拱了拱手,瞪视任风片刻,又道:“小师傅是否师承婆娑散人?”
任风正是娑婆散人的第三代弟子。娑婆散人这称号极是好听,取娑婆世界逍遥散人之意,娑婆世界乃是佛经中指的你我生活的欲界,散人便是指不与世俗同流,逍遥自在之人。
见过娑婆散人的玄门同道,对他本人倒是不置可否,但都赞叹这名号取的好,甚至有人出二十万要买下娑婆散人的使用权,更有甚者高价求娑婆散人给他们取名号,娑婆散人的真实本领反而无人关心了。
美名远扬的娑婆散人自承原名朱种地,本是这弥山脚下村庄里的住户,祖上皆以务农为生。
名字往往只是取名者的愿望,年轻时的朱种地极其不爱种地,对玄学却感兴趣,自学周易,星象,甚至血型,塔罗牌等,刻苦十余年,终于,一事无成。
玄学博大精深岂是下愚之人可以学会的?终于有一年,朱种地留宿一位来此修道而迷路的道士,道士感其殷勤,略加指点,朱种地终于如顽石开悟,从此终于混进玄学修行圈。
朱种地向同道自我介绍时,却有所出入,他从“自学周易,星象,甚至血型,塔罗牌等”起,说到“刻苦十余年,终于……”时,猛然将之后的“一事无成”改成了“知晓天机”,将自己塑成世外高人的泥相。
成名之后,朱种地便在弥山之巅开宗立派,自号娑婆散人,把门派辈分排为“地,水,火,风”,地、水、火、风乃是佛教称呼的“四大”,佛教认为四大是组成物质的四大元素。由于四大的和合,而有诸般的体相,由成之为“色”。不过四大不免分散,终究归于“空”,色与空的形成,只是聚合与离散的现象。这套道理娑婆散人朱种地也是似懂非懂,但拿来给门徒们论资排辈,却得到业界一片叫好。为何他受道士恩惠,门派取名却偏向佛教,那就另有曲折了。任风是风字辈门人,已是他的第三代弟子。
任风听那大汉问及师门,便不敢怠慢,连忙点了点头,抱拳道:“家师正是名讳娑婆散人。”
那大汉欢呼道:“那好极,麻烦小兄弟回去禀告师父,就说吴相有要事要办,稍后再登门拜访。”
任风心中暗想:“这糙汉的名字取得倒好,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吴相说罢哈哈一笑,仿佛一件心事放下,一双虎目环顾四周,皱了皱眉道:“先寻个趁手的武器再说!”于是大步走进路边林子。任风看的分明,只见那吴相捏个诀,嘴里喃喃几句,一伸手将一棵碗口大的树拔了起来,又对着自己咧嘴一笑,拖着树往山脚奔去,这身力气当真是匪夷所思。
任风自幼受娑婆散人教导,懵懂间也成了玄门修士。但他心里对所谓打坐观想,穴位经络,画符捉鬼是颇不以为然的,总觉得是这帮人自欺欺人,装神弄鬼。但今日见这大汉有如此功夫,不由得愣了半响,寻思道:“这壮汉又打听背佛者的情况,又说到师父这登门拜访,江湖凶险,怎么可能他真是来拜访的?何况这一身神力,师父别被他算计了!”想到这里登时心急如焚,提气往山上跑去。他如此小心谨慎也算情有可原,只因不久之前,和他同是风字辈的数十名弟子,在外出公干时,被歹人杀伤殆尽,仅有一人回来,被削得只剩一足,不久便死了。娑婆门派上下自然大为震怒,知是来了极厉害的对头,好在玄门大会将近,江湖上各大正派纷纷在此汇合,谅这作恶之人必定难逃公道。
任风自认如仙人御风一般奔跑时,一辆吉普车从远处驰来,驰过任风,横在他面前,堵住了他的去路。任风正要发作,只听一声娇呼,如莺啼一般说不出的好听:“小师傅,请你等一等。”
任风此时早已忘了师门有险,直愣愣看着车上袅袅走出一位浓妆女郎,端的是娇媚万分,一双眼睛更是勾人魂魄,只见她轻启樱口道:“请问小师傅,婆娑仙人的仙居是否就在这山顶上,这老神仙谦虚自称婆娑散人的。”
一名少年作修士打扮,看不出是僧是道,那宽大的袍子随风而起,相貌也颇为俊雅,隐然有出尘之态,他执着一卷《山海经》在山道上潇洒而行,边走边看。
此人名叫任风,那日其师召开玄门大会,大宴四方宾客,他便奉师命到山脚下恭迎贵客,久侯不至,恐师门有险,更怕晚回去错过了午宴,因此信步上山,朝山顶的残破大殿走去。
任风是清修的道人,刻苦的修士,此时虽是焦急回赶,仍是拿着书读着。他心想:“这山海经也真是有趣,单这羽民国一则,就让人浮想联翩,这世上是否真有这么有趣的怪人?”
此时时值初春,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暖阳晒得游人心魂俱爽,更有山路上无名野花的清香锦上添花。
弥山所处之地异常偏僻,若是平常时节,甚是空灵幽静。但这几日不知为何,总有三五成群的江湖人士在这出没。即便到了日新月异的现代,他们仍穿着和旧时前人一般的长袍马褂,示意绝不忘本,粗略看来倒也算得上仙风道骨。
任风虽也是玄门中人,捉鬼降妖颇有心得,但毕竟山海经所述之事光怪陆离,让他闻所未闻。他不禁暗自思量若是能碰到一二羽国之民,那真是大慰平生了。
但他此时,却越走越是无名火起,若不是师父的道友不守然诺,迟迟不来,他早就赶了回去热菜吃着小酒喝着了。他越想越气,不禁骂出声来,“这贼货……”
话音未落,只见一条大汉从山路飞快奔来,边跑边叫道:“小师傅!请留步!”任风害怕被他听到自己粗言秽语失了威仪,连忙摆出淡然从容状,心虚问礼,内心却尴尬不已。
那大汉早已跑得满头大汗,气喘道:“小师傅,请问你有没有见过一人,背着一个九尺长的莲花木箱子。”
任风还未等他说完,心下已是一惊,他师父让他等的贵客正是常年背着一个九尺长的莲花木箱子之人。
相传这人背得箱子极大,但是否有九尺长也未可知,只因箱子里装的是佛像,因此需用极尊之数。有时打造的木匠偷工减料,有时背负木箱的人能力高低,总有不足九尺之时,但都对外宣称此为九尺长的莲花木箱子,背负这箱子的人,也都称之为背佛者。
背佛者代代相传,从古至今不知传了多少人。古时交通不便,寺庙又多建造在风景秀丽,人烟稀少之处,因此运输佛像颇为不便。虽然佛说众生平等,但教徒并不以此为准。私自拟定了种种规矩,譬如恭送佛像的箱子需要用九尺莲花木,佛像也不能经凡夫俗子之手运送,更不能借牛马牲畜之力拉拖。因此圈内大师教主致力培养武功高强,神通俱足,品德优秀之人成为背佛者。几千年来,背佛者在古庙宝刹,崇山峻岭之间不知留下多少奇闻逸事,时值今日亦有后来者。
任风听得这陌生莽汉急躁询问背佛者去向,留了个心眼,嘴里含糊敷衍,推说不知。
那大汉焦急之情溢于言表,道:“若是小师傅见到背九尺莲花木箱之人,劳烦知会一声。”拱了拱手,瞪视任风片刻,又道:“小师傅是否师承婆娑散人?”
任风正是娑婆散人的第三代弟子。娑婆散人这称号极是好听,取娑婆世界逍遥散人之意,娑婆世界乃是佛经中指的你我生活的欲界,散人便是指不与世俗同流,逍遥自在之人。
见过娑婆散人的玄门同道,对他本人倒是不置可否,但都赞叹这名号取的好,甚至有人出二十万要买下娑婆散人的使用权,更有甚者高价求娑婆散人给他们取名号,娑婆散人的真实本领反而无人关心了。
美名远扬的娑婆散人自承原名朱种地,本是这弥山脚下村庄里的住户,祖上皆以务农为生。
名字往往只是取名者的愿望,年轻时的朱种地极其不爱种地,对玄学却感兴趣,自学周易,星象,甚至血型,塔罗牌等,刻苦十余年,终于,一事无成。
玄学博大精深岂是下愚之人可以学会的?终于有一年,朱种地留宿一位来此修道而迷路的道士,道士感其殷勤,略加指点,朱种地终于如顽石开悟,从此终于混进玄学修行圈。
朱种地向同道自我介绍时,却有所出入,他从“自学周易,星象,甚至血型,塔罗牌等”起,说到“刻苦十余年,终于……”时,猛然将之后的“一事无成”改成了“知晓天机”,将自己塑成世外高人的泥相。
成名之后,朱种地便在弥山之巅开宗立派,自号娑婆散人,把门派辈分排为“地,水,火,风”,地、水、火、风乃是佛教称呼的“四大”,佛教认为四大是组成物质的四大元素。由于四大的和合,而有诸般的体相,由成之为“色”。不过四大不免分散,终究归于“空”,色与空的形成,只是聚合与离散的现象。这套道理娑婆散人朱种地也是似懂非懂,但拿来给门徒们论资排辈,却得到业界一片叫好。为何他受道士恩惠,门派取名却偏向佛教,那就另有曲折了。任风是风字辈门人,已是他的第三代弟子。
任风听那大汉问及师门,便不敢怠慢,连忙点了点头,抱拳道:“家师正是名讳娑婆散人。”
那大汉欢呼道:“那好极,麻烦小兄弟回去禀告师父,就说吴相有要事要办,稍后再登门拜访。”
任风心中暗想:“这糙汉的名字取得倒好,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吴相说罢哈哈一笑,仿佛一件心事放下,一双虎目环顾四周,皱了皱眉道:“先寻个趁手的武器再说!”于是大步走进路边林子。任风看的分明,只见那吴相捏个诀,嘴里喃喃几句,一伸手将一棵碗口大的树拔了起来,又对着自己咧嘴一笑,拖着树往山脚奔去,这身力气当真是匪夷所思。
任风自幼受娑婆散人教导,懵懂间也成了玄门修士。但他心里对所谓打坐观想,穴位经络,画符捉鬼是颇不以为然的,总觉得是这帮人自欺欺人,装神弄鬼。但今日见这大汉有如此功夫,不由得愣了半响,寻思道:“这壮汉又打听背佛者的情况,又说到师父这登门拜访,江湖凶险,怎么可能他真是来拜访的?何况这一身神力,师父别被他算计了!”想到这里登时心急如焚,提气往山上跑去。他如此小心谨慎也算情有可原,只因不久之前,和他同是风字辈的数十名弟子,在外出公干时,被歹人杀伤殆尽,仅有一人回来,被削得只剩一足,不久便死了。娑婆门派上下自然大为震怒,知是来了极厉害的对头,好在玄门大会将近,江湖上各大正派纷纷在此汇合,谅这作恶之人必定难逃公道。
任风自认如仙人御风一般奔跑时,一辆吉普车从远处驰来,驰过任风,横在他面前,堵住了他的去路。任风正要发作,只听一声娇呼,如莺啼一般说不出的好听:“小师傅,请你等一等。”
任风此时早已忘了师门有险,直愣愣看着车上袅袅走出一位浓妆女郎,端的是娇媚万分,一双眼睛更是勾人魂魄,只见她轻启樱口道:“请问小师傅,婆娑仙人的仙居是否就在这山顶上,这老神仙谦虚自称婆娑散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