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好几天,每天晚上,赵长天都偷偷给细胞加入泰乐菌素,hepg2长势越来越好,朱正明终于扬眉吐气,拿到了较为理想的数据。

  有了数据,就要写论文,他有心写一篇英文论文,震撼震撼一直看笑话的同学。

  虽然是京大高材生,英文也不错,但没有经过专业的英文写作培训,写起来还是有点吃力的,只能日日夜夜泡在图书馆。

  徐永刚入校,表示要先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对养细胞暂时不感兴趣。这样,就给赵长天留出了空位,他堂而皇之的霸占了朱正明的实验台,开始有条不紊进行自己的试验。

  侯云龙作为教授博导,著名的科学家,手底下有一个完整的团队。

  除他本人外,团队中有一位教授,两位副教授,三位讲师,共带了三个博士,八个硕士,其团队规模算是生物系第一。

  第二就是翟和中的团队。

  小老板都忙,有自己的课题,实验室也不在一起,平时各干各的,只能一个月聚一次,交流研究进展,分析讨论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侯云龙也忙,把赵长天扔给朱正明,就不管了,而朱正明忙着写论文,真正跟赵长天打交道最多的,反而是研二的刘爱云。

  接触久了,她觉得赵长天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男生。

  长相不用说,据说已经被评为生物系系草,性格很好,开朗健谈风趣幽默,知识渊博,人热心,慷慨大方,做事认真,待人接物真诚有礼……

  什么都好,就是有一样不好。

  似乎有点女性化倾向?

  不是外表也不是性格,而是做试验的风格,太婆妈,太细致,太可怕了。

  每隔两天一定要换一次细胞培养液,所有灭过菌的试剂耗材在试验前一定要放超净工作台再次紫外灭菌半小时,做完试验,会把台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再打开紫外灯。

  试验结束后,会用酒精棉把细胞培养箱仔仔细细从头到脚擦一遍,然后离开细胞房,打开所有的紫外灯。

  这还不算,第二天,关掉紫外灯,他又会用酒精棉把所有细胞房的仪器设备擦一遍!

  每隔一周,会用自制的不知道啥东西的液体清洗细胞房,废弃的细胞和培养液居然要高压灭菌后再扔掉。

  做试验时,他吹打细胞的时间,刘爱云可以去吃顿饭再回来,每次看到他极其耐心极其缓慢的动作,刘爱云都恨不得跳未名湖去洗个澡,以此来控制忍不住拿鞋底抽他的冲动。

  还有,多少年来,为了省钱,课题组都有共用生化试剂的传统,你买了,我就不买,需要时借来用用,用完就还。

  养细胞也是一样的,同样的细胞,你消化好了,分给我一点,分给他一点,多好,省掉解冻复苏的时间。

  可赵长天完全反着来。

  他不肯和任何人共用任何试剂耗材,瓶子上标签日期名字贴着,分得特别清楚明白。

  他做试验时,不允许其他人进入……

  他用过的耗材,全都洗干净放着,基本不用第二次……

  太奢侈,太浪费,太败家了有末有!

  刘爱云十分想扑到侯云龙面前,控诉赵长天种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作为大一新生,这样藐视师姐的威严,对吗?

  然而,她是个善良的好女孩,从不在后面说人坏话,怕坏了别人的前程,赵长天只是做试验习惯古怪些,其他都是好的。

  她默默的忍受着,不得不根据赵长天的要求进行操作,改变从前那些不规范的行为。

  有好几次,室友调侃的问道,天天对着这样的帅哥什么感觉,是不是每天心潮澎湃精神抖擞如打鸡血?

  她很严肃很认真的回答:“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要转世与他成为母子。”

  “天啊?不会吧,你喜欢他到这种程度了,要生生世世相守?”室友惊叹道。

  “不,只有这样,我才能名正言顺的每天揍他,想怎么揍就怎么揍,揍一辈子,而他永远不能反抗。”

  室友:“……”

  她的心理波动,赵长天毫无察觉,他只是严格按照上辈子的习惯进行试验罢了。

  养过很多年细胞,这是他总结出来有效避免污染的方法。

  经过检测,朱正明储存的原始细胞株没有受到支原体污染,因此在培养过程中注意点,就好了。

  与做试验的龟速相比,赵长天的试验进展非常快速,数据一批一批的出来,只是刘爱云不怎么在意,以为他只是练手罢了。

  神药什么的,大概是闹着玩的吧。

  赵长天用hepg2细胞检测了糖宝一号的抗癌活性,发现可以有效促进细胞凋亡,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效果越好,24小时细胞最低存活率为20%。

  接下来,又做了细胞毒性试验、划痕试验和细胞凋亡检测。

  细胞划痕试验是一种研究细胞迁移/肿瘤侵袭的体外试验方法。当细胞长到融合成单层状态时,在细胞上人为制造一个空白区域,称为“划痕”,划痕边缘的细胞会逐渐进入空白区域使“划痕”愈合,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体内细胞迁移的过程,是研究细胞迁移的体外实验中最简单的方法。

  这个做起来非常简单快速。

  细胞凋亡测定就有些麻烦了,没有流式细胞仪,无法用溴化丙锭染色后直接出峰图看结果,赵长天只能选择几种间接的方法。

  比如光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下拍片看细胞形态改变,电泳检测细胞dna的片段化改变,蛋白电泳检测凋亡细胞的蛋白表达情况等。

  在他眼中,这些方法都是原始而初级的,是做细胞的入门试验,然而,在八十年代,探索培养细胞条件都能发篇中文,他的试验数据已经是非常漂亮且完美了。

  整个试验过程花了十天,撰写英文论文花了五天,军训正好结束。

  其实撰写论文、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三天就写完了,之所以多花了两天,是因为要去图书馆查现在的文献进行引用,避免出现漏洞,误引了将来的文献。

  在图书馆,他遇到了十来天未见的朱正明。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大国生物之崛起,重生大国生物之崛起最新章节,重生大国生物之崛起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