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股市从87年底股灾后,rb股市一直是上涨,一直到今年12月19日的38000多点,两年间指数上涨了近2万点,宋义很清楚,做多指数是稳赚不赔的暴利买卖.
1988年9月,大阪交易所正式上市了日经225指数期货。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日经225指数期货推出后迅速活跃,一度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股指期货。
宋义的小资金根本不显山不露水,他隐藏在外来炒家之中,伺机从rb股市上撕咬一块大肉。
不幸的是,因为rb股市政策的变化,宋义没法大规模做空,吃不到后来指数暴跌的巨肉。
1990年1月13日,日经指数从历史高点回落后不久,rb最大的专业经济报纸——rb经济新闻就发表了文章,谴责股指期货导致市场下跌。2月,朝日新闻、rb经济新闻等主流媒体集中出台大量的新闻报道,将股指期货认作股灾的元凶并广泛宣传。
此后,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回落,对股指期货进行批判的观点日嚣尘上,《为什么股指期货是坏的》、《股指期货导致崩盘的机制》等书籍开始大量面世,股指期货是市场下跌罪魁祸首的思想逐渐成形,并发展成为了所谓的“股指期货有罪。1991年末,随着股票市场低迷情绪的蔓延,对日经225期货交易的批判日益尖锐,经济类专业报纸上甚至刊登出“废除日经股指期货交易”标题的报道。
为满足各方“降低股指期货交易,提升股价”的要求,1990年8月起,大阪交易所不断提高各种限制措施:比如迅速提高保证金水平。在经历四次提升后,日经225股指期货的委托保证金率从最初的9%上升到30%,交易保证金率从最初的6%上升到25%;比如手续费翻倍,交易费用从原有的万分之4左右的水平大幅上升至万分之8。
在严格控制之下,rb股指期货接近停转,大阪交易所股指期货有时一天只能交易5分钟。可是,对股指期货的严格限制并没有改变股票市场的低迷走势。1990年、1991年和1992年日经225指数的跌幅分别达到39%、4%和26%。1992年8月,日经225指数下滑至14,309点,再创新低。即使是1993年日经300指数发布后,rb股市也未能扭转颓市,1995年7月,日经225指数再次击穿15000点的整数大关,日经300指数也同步创出发布以来的新低。
新加坡交易所抓住机遇,积极发展日经225股指期货相关产品,其日均成交量从1990年初的2000手迅速增长为1993年的2万手,四年增长幅度达到10倍。
直到目前,新加坡市场上的日经225股指期货仍然活跃。
“新加坡,嘿嘿。”宋义摸着下巴,眼珠又开始乱转起来。
阿毛不知道老板为何神经兮兮,他试探着问道:“我明天回汉武过年?”
“不,明天我们一起见你的副手,你还要再呆一天。”
“副手?”
......
江富是江贵的大哥,也是瘦子,不过个头稍高。
他刚从美国赶来,略事休息后,就赶到宋义家汇报工作。江禄和老婆则带着舒布达出去玩,两家交情深厚,宋义不在香港时,多亏江禄的照顾。
所以除了舅舅阿林,小姑娘舒布达最喜欢江禄,因为禄爷爷经常给她偷偷买棒棒糖。
阿珍对此毫无办法,因为江禄有分红在手,普通的扣工资对他丝毫不造成威胁,他又是自己的长辈,只能报之以李,几年后反过来给禄叔的宝贝孙子狂买巧克力,作为比珍珠还真的报复。
“阿义,你在美国的股票已经升值三倍,达到了1000万美元,指数期货已经价值2300万美元,还有130万美元始终作为保证金没有动用,总资产已经达到3430万美元。”
江富多年来一直在美国开餐馆,宋义和他建立联系后,经过初步考察,认为他值得信赖,把美国股市的操作交由他负责。
不过,江富只负责按照宋义的指示操作,没有资金的调出权限。
宋义使用的还是懒汉操作法,江富此时48岁,并不算老,空闲时间宋义让他自学了投资,重点是股权的投融资和基金管理。
“今年还是多仓?”
江富期期艾艾地问道,他和阿毛一样,都是普通人,对连续上涨的股市总是下意识地认为要调整,不敢放手做多。
这其实是人性使然,在股市还不明显,但在跌宕起伏,巨额资金的杀戮场期货来说,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住,会被资金的大起大落蒙蔽自己的理智。
但对于手握王炸的重生者来说,这是投机的乐园。
前世老股民宋义记得很清楚。
美股走势规律性极强。
其基本规律是:自1854年以来,大体呈现箱形整理——持续上升——箱形整理——持续上升总体规律,每次箱形整理时间12-16年,每次持续涨升时间10-18年.
美股几大幅下跌次数寥寥。
纵观多年美股走势历史,跌幅在50%以上次数仅5次,分别是1854年到60年代初期、1929年到1932年、1937年到1942年、1972-1974年、1997-2008年,且除了1929-1932年跌幅达到85%余外,其余跌幅均不超过60%。
美股涨升的历史就是美国成长为超级大国的历史,和国力的增长很相匹配。
美股历史最低约9点(1860年),最高近15000点,近150年间上涨1660倍,年均涨升5.06%,貌似不起眼的5%增长,却成就了全球最大经济体。
美股的主体是大盘股而不是小盘股。
历史上而言,能够存活较长时间的公司,90%是大公司,虽然不少小公司成长为了大公司,如微软等,但多数小公司烟消云散,最近的历史就是本世纪初的、倒闭潮,虽然多数大盘股也在湮没在股市历史中,如存活150年之久的投资银行雷曼08年也破产了,但历史的事实是,支撑美国股市的主体恰恰是大盘股而不是小盘股。
1984年纳斯达克市场创立,其后持续了长达十六年的大牛市,指数从237点升至2000年的5132点,指数涨幅高达20倍。
美国股市也有调整,在这段时间里,美国股市只是在1987年有所下跌,但年度收根阴线,略作调整后,第二年就反身向上。
第一次下跌是1987年,其后是1990那年和1994年,最后在2000年达到巅峰后,在2002年到达了谷底1108点。
思及于此,宋义拿定了主意。
他给江富端上亲自沏的茶水,笑着说道:“富叔,我心里有数,相信美国的美好未来。今年还是多仓,还是1比10的透支比例。股票不要动,继续持有。”
江富:“......”
旁边的阿毛现在已经习惯宋义的天马行空,他正苦着脸,翻阅副手江富给他这个正职带来的教材,上面全部是英文。
“都是英文好难懂,可以不看吗?”
阿毛也只是个普通人,他有点畏难情绪。
宋义的解决办法,是递过去一本厚厚的英语字典和一张卡。
“密码还是你的生日。”
出门直奔银行,查阅卡中金额后,阿毛同志又精神抖擞。
“不就是全英文版,小case,等翻译出来,我也是中国投融资领域专家。”
阿毛同志心中也燃起了野望,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考虑到江富旅途劳累,汇报后宋义就让他回家休息,临别时江富的一句话在宋义心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阿义,阿征和荣贤奕的留学我已经办好,是麻省理工学院,就差国内的手续。”
人都是自私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大事,宋义选择的是让哥哥宋征暂时出国留学。
人生就像弈棋,一次重大的失误,则满盘皆输;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够悔棋!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人生有三样东西不可挽回:时间,机遇,以及说出去的话,对于荣贤奕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宋义的异军突起,他不再如宋义前世时,在一个国营工厂里庸碌一生,而是来到顶尖大学潜心深造。
在庆安,宋在经一手操办了荣贤奕父亲的丧事,在庆安风俗中这是极重的恩情,可谓私恩似海。
因此,荣贤奕母亲做主,让荣贤奕认宋在经为义父,宋在经不愿让孤儿寡母纠缠于报恩心理,索性大大方方地收下了这个义子。
宋义和义兄处的也不错,他很看好荣贤奕的理工天赋,对他抱有极高的期望,干脆让他一起出国研修计算机。
“自己要不要也溜出去?”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随着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宋义心里升起了万丈豪情。
1988年9月,大阪交易所正式上市了日经225指数期货。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日经225指数期货推出后迅速活跃,一度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股指期货。
宋义的小资金根本不显山不露水,他隐藏在外来炒家之中,伺机从rb股市上撕咬一块大肉。
不幸的是,因为rb股市政策的变化,宋义没法大规模做空,吃不到后来指数暴跌的巨肉。
1990年1月13日,日经指数从历史高点回落后不久,rb最大的专业经济报纸——rb经济新闻就发表了文章,谴责股指期货导致市场下跌。2月,朝日新闻、rb经济新闻等主流媒体集中出台大量的新闻报道,将股指期货认作股灾的元凶并广泛宣传。
此后,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回落,对股指期货进行批判的观点日嚣尘上,《为什么股指期货是坏的》、《股指期货导致崩盘的机制》等书籍开始大量面世,股指期货是市场下跌罪魁祸首的思想逐渐成形,并发展成为了所谓的“股指期货有罪。1991年末,随着股票市场低迷情绪的蔓延,对日经225期货交易的批判日益尖锐,经济类专业报纸上甚至刊登出“废除日经股指期货交易”标题的报道。
为满足各方“降低股指期货交易,提升股价”的要求,1990年8月起,大阪交易所不断提高各种限制措施:比如迅速提高保证金水平。在经历四次提升后,日经225股指期货的委托保证金率从最初的9%上升到30%,交易保证金率从最初的6%上升到25%;比如手续费翻倍,交易费用从原有的万分之4左右的水平大幅上升至万分之8。
在严格控制之下,rb股指期货接近停转,大阪交易所股指期货有时一天只能交易5分钟。可是,对股指期货的严格限制并没有改变股票市场的低迷走势。1990年、1991年和1992年日经225指数的跌幅分别达到39%、4%和26%。1992年8月,日经225指数下滑至14,309点,再创新低。即使是1993年日经300指数发布后,rb股市也未能扭转颓市,1995年7月,日经225指数再次击穿15000点的整数大关,日经300指数也同步创出发布以来的新低。
新加坡交易所抓住机遇,积极发展日经225股指期货相关产品,其日均成交量从1990年初的2000手迅速增长为1993年的2万手,四年增长幅度达到10倍。
直到目前,新加坡市场上的日经225股指期货仍然活跃。
“新加坡,嘿嘿。”宋义摸着下巴,眼珠又开始乱转起来。
阿毛不知道老板为何神经兮兮,他试探着问道:“我明天回汉武过年?”
“不,明天我们一起见你的副手,你还要再呆一天。”
“副手?”
......
江富是江贵的大哥,也是瘦子,不过个头稍高。
他刚从美国赶来,略事休息后,就赶到宋义家汇报工作。江禄和老婆则带着舒布达出去玩,两家交情深厚,宋义不在香港时,多亏江禄的照顾。
所以除了舅舅阿林,小姑娘舒布达最喜欢江禄,因为禄爷爷经常给她偷偷买棒棒糖。
阿珍对此毫无办法,因为江禄有分红在手,普通的扣工资对他丝毫不造成威胁,他又是自己的长辈,只能报之以李,几年后反过来给禄叔的宝贝孙子狂买巧克力,作为比珍珠还真的报复。
“阿义,你在美国的股票已经升值三倍,达到了1000万美元,指数期货已经价值2300万美元,还有130万美元始终作为保证金没有动用,总资产已经达到3430万美元。”
江富多年来一直在美国开餐馆,宋义和他建立联系后,经过初步考察,认为他值得信赖,把美国股市的操作交由他负责。
不过,江富只负责按照宋义的指示操作,没有资金的调出权限。
宋义使用的还是懒汉操作法,江富此时48岁,并不算老,空闲时间宋义让他自学了投资,重点是股权的投融资和基金管理。
“今年还是多仓?”
江富期期艾艾地问道,他和阿毛一样,都是普通人,对连续上涨的股市总是下意识地认为要调整,不敢放手做多。
这其实是人性使然,在股市还不明显,但在跌宕起伏,巨额资金的杀戮场期货来说,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住,会被资金的大起大落蒙蔽自己的理智。
但对于手握王炸的重生者来说,这是投机的乐园。
前世老股民宋义记得很清楚。
美股走势规律性极强。
其基本规律是:自1854年以来,大体呈现箱形整理——持续上升——箱形整理——持续上升总体规律,每次箱形整理时间12-16年,每次持续涨升时间10-18年.
美股几大幅下跌次数寥寥。
纵观多年美股走势历史,跌幅在50%以上次数仅5次,分别是1854年到60年代初期、1929年到1932年、1937年到1942年、1972-1974年、1997-2008年,且除了1929-1932年跌幅达到85%余外,其余跌幅均不超过60%。
美股涨升的历史就是美国成长为超级大国的历史,和国力的增长很相匹配。
美股历史最低约9点(1860年),最高近15000点,近150年间上涨1660倍,年均涨升5.06%,貌似不起眼的5%增长,却成就了全球最大经济体。
美股的主体是大盘股而不是小盘股。
历史上而言,能够存活较长时间的公司,90%是大公司,虽然不少小公司成长为了大公司,如微软等,但多数小公司烟消云散,最近的历史就是本世纪初的、倒闭潮,虽然多数大盘股也在湮没在股市历史中,如存活150年之久的投资银行雷曼08年也破产了,但历史的事实是,支撑美国股市的主体恰恰是大盘股而不是小盘股。
1984年纳斯达克市场创立,其后持续了长达十六年的大牛市,指数从237点升至2000年的5132点,指数涨幅高达20倍。
美国股市也有调整,在这段时间里,美国股市只是在1987年有所下跌,但年度收根阴线,略作调整后,第二年就反身向上。
第一次下跌是1987年,其后是1990那年和1994年,最后在2000年达到巅峰后,在2002年到达了谷底1108点。
思及于此,宋义拿定了主意。
他给江富端上亲自沏的茶水,笑着说道:“富叔,我心里有数,相信美国的美好未来。今年还是多仓,还是1比10的透支比例。股票不要动,继续持有。”
江富:“......”
旁边的阿毛现在已经习惯宋义的天马行空,他正苦着脸,翻阅副手江富给他这个正职带来的教材,上面全部是英文。
“都是英文好难懂,可以不看吗?”
阿毛也只是个普通人,他有点畏难情绪。
宋义的解决办法,是递过去一本厚厚的英语字典和一张卡。
“密码还是你的生日。”
出门直奔银行,查阅卡中金额后,阿毛同志又精神抖擞。
“不就是全英文版,小case,等翻译出来,我也是中国投融资领域专家。”
阿毛同志心中也燃起了野望,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考虑到江富旅途劳累,汇报后宋义就让他回家休息,临别时江富的一句话在宋义心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阿义,阿征和荣贤奕的留学我已经办好,是麻省理工学院,就差国内的手续。”
人都是自私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大事,宋义选择的是让哥哥宋征暂时出国留学。
人生就像弈棋,一次重大的失误,则满盘皆输;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够悔棋!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人生有三样东西不可挽回:时间,机遇,以及说出去的话,对于荣贤奕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宋义的异军突起,他不再如宋义前世时,在一个国营工厂里庸碌一生,而是来到顶尖大学潜心深造。
在庆安,宋在经一手操办了荣贤奕父亲的丧事,在庆安风俗中这是极重的恩情,可谓私恩似海。
因此,荣贤奕母亲做主,让荣贤奕认宋在经为义父,宋在经不愿让孤儿寡母纠缠于报恩心理,索性大大方方地收下了这个义子。
宋义和义兄处的也不错,他很看好荣贤奕的理工天赋,对他抱有极高的期望,干脆让他一起出国研修计算机。
“自己要不要也溜出去?”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随着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宋义心里升起了万丈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