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九月月十二日),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北平第一次成为这片土地的名称。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作为明朝的都城,明朝永乐十九年(一四二七年)北平改名为后世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民国初,北平城内划分为十区。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北平推行地方自治,设立市辖区(自治区)。将全市分为十五个区,各区以序号命名。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民国当局接收北平,将全市分为十六个区,各区以序号命名。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三月,原郊区的第十三区至第十六区调整分界,由原来四个区改为八个区,即第十三区至第二十区。沿用到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一月底。
走出车站,楚南驻足回首,凝视面前的建筑。正阳门火车站,俗称北平站,前门站,西洋式的外观格外引人注目,车站大楼使用灰红两色砖砌成的,在建筑的细微处还融入了云龙吊饰的华夏文化元素,七层钟楼在整个建筑中处于非常抢眼的位置,车站距离正阳门一步之遥,站前就是北平的繁华之地前门大街。
转了一会儿,楚南三人在正阳门大街找家旅馆住了下来。初到北平,不了解情况,楚南没敢带着李慧娘俩外出找房,自己一个人早出晚归的满北平城转悠,看看能否遇到各方面条件不错的四合院。
连续找了十多天,房子没有满意的,对北平大概的情况倒是有了一番了解。老北平人习惯用“东城富,西城贫,北城贵,南城贱”四句话来概括社会阶层的分布状况,东城大部分是高级住宅区,军阀、官僚、大资产阶级居住在此;西城是中级住宅区,住的多是中小资产阶级、自由职业的人和公教人员;北城区居住的多数是中下级公教人员、小商小贩以及满清遗老遗少;前门外是商业区和手工业区,相当于这个时代的北平cbd,多数的交通运输工人、大小商人集中在这里;至于说天桥附近,就是小商人、苦力、流氓、扒手、青红帮和江湖艺人的聚集地。
旅馆老板人不错,看着楚南没头苍蝇一样瞎转,给他介绍了个房纤,帮着他一起寻找房源,毕竟楚南不是北平人,不如本地人熟悉情况。
吃过早点的楚南穿着皮毛一体的保暖大衣走出旅馆,奔着旁边的茶馆而去。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年代的冬天来得这么早,而且很冷,在楚南的印象里,就是家乡那个东北四线小城市,十月末的天气,也没达到北平现在的程度。
进了茶馆,找张角落的桌子,对着门口的方向坐了下来。伙计上前,没等他开口,楚南说道:“两碗高的(高碎),一盘点心。”
“得嘞,您稍等。”
茶水点心上来了,房纤(房屋中介)也进了茶馆,看到楚南后,疾步走到桌前,略微弯下身子:“楚爷。”
楚南指着对面的椅子:“坐着说。”
人坐了下来,眼睛瞄了下桌上的点心。虽然只是一瞬间,还是被楚南捕捉到了这一幕。把装点心的盘子推向对面,楚南笑着说道:“别客气。”
对方尴尬的笑了笑,抓起点心吃了起来。楚南没有再说话,从大衣口袋掏出自动弹烟的烟盒和火机,点颗烟打量着对方。这是楚南和他第二次见面,这个人叫王强,十七岁,是旅馆老板介绍的,是老板的本家侄子,一脸的憨厚,打眼一看就不是什么奸猾之辈。
王强吃完点心,用袖口抹抹嘴,一口气喝干了盖碗里的茶,楚南对着伙计招招手,伙计过来又续一杯。说是一杯,就是七分满,“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茶倒七分满,水才不会从杯子里面溢出来烫手,为人处事也是如此,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要懂得为自己、为别人留有余地。
等伙计离开后,王强才开口说道:“楚爷,房子找是找到了,就是价钱有点儿贵。”
楚南把烟盒和火机推了过去:“价钱不是问题,位置在哪?”
“绒线胡同,内七区。”
可能怕楚南不知道在哪,王强赶紧说道:“您知道西交民巷吧?后身儿就是绒线胡同。”
楚南点点头,位置确实不错里,距离西单和前门大栅栏都不远。现在正是民国房荒时期,曰本才投降不久,因为战争期间大量的房屋被毁掉了,所以大批的学校和社会机构还有避难百姓从西南西北的大后方迁回返城后,导致大城市的人口暴增,房荒问题达到顶峰。
“什么时间看房?”
王强有点担心地说道:“今儿就能看房,只是有一点,要是看成了……”
楚南笑着打断他:“放心,成三破二,规矩我懂。”
所谓“成三破二”,说的是民国时期房屋交易完成后,按房款的百分之五付中介费,买家出三成,卖家出两成。
王强连忙说道:“楚爷,您误会了,是房主那边的事。您也知道,现在的法币和手纸一样,房主说您要是有心买房,大洋黄鱼都成。”
楚南不缺金条大洋米金英镑,仓库里连钻石白金都有。知道自己误解了王强,不好意思地挠了挠下巴:“没问题,看房去。”
绒线胡同,这里可不加工绒线,和我们熟知的绒线不搭边。在老北平,杂货店叫做绒线铺,有别于点心铺、油盐铺,时间长了,胡同就有了现在的名字。明朝时期,绒线胡同就存在了,是老北平发展变迁的见着者。绒线胡同不是商业街,是老北平人居住集中区,安静而幽深的环境里坐落着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
这个时代,申海位列华夏第一大城市,北平第二,羊城第三,津门第四。北平城里四合院居多,和同时期的申海羊城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的对比。楚南更喜欢四合院,接地气,出入方便。
来到胡同靠近宣武门内大街的一处坐北朝南东南角开院门的宅子前,王强上前敲门,等到院子的人打开院门,王强给双方做了介绍,接着开始看房,正北三间正房两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厢房,正南四间倒座房。四百多平米的占地面积,院子收拾的很干净,房屋状况也不错。买完就能住进来。
看完房子,楚南非常满意,然后就是谈价钱,找左邻右舍做个见证,签订契约,去官方缴税,换成官方红契。忙忙碌碌几天下来,楚南终于在这个时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六日(农历十月初二,宜搬家),楚南和李慧李晴搬进了新家。
请了旅馆老板和王强,还有左邻右舍坐在新家一起吃了顿饭,一是楚南在北平不认识什么人,这也算是拓展人脉。二是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以后真有个事大家也能照应下。楚南的手艺,呵呵,大家都非常满意。
王强真是不错,按理说房屋交易已经完成了,楚南也付过他中介费了,彼此算是互不相欠了。大家散了以后都回家了,他主动留下来帮着楚南收拾桌椅碗筷,而楚南却喝多了,倒在东屋炕上呼呼大睡。
楚南做了个美梦,梦中自己娶了老婆,有了可爱的孩子,当梦中人的身影和李慧重合的时候,楚南一下子醒了过来。看到李慧躺在身边,楚南有点懵,揉着脑袋想了半天也想不起醉酒之后发生的事情。
李慧是正经女人,非常漂亮,比后世的明星好看多了。在她和孩子快吃不上饭的时候,都没有出卖过她自己,坚持做零工养活自己和孩子。想着想着,楚南知道问题应该出在自己身上,应该是自己酒后无德犯下了错误。
感觉到身边的人呼吸有些粗重,楚南知道李慧已经醒了。楚南转过头面向李慧:“对不起,我……”
李慧柔声说道:“我没怪你,我稀罕你。”
楚南一把抱住李慧:“明天咱们把证扯了吧”
“嗯。”李慧温柔地回答。
楚南其实心里是很喜欢李慧的,只是遇到李慧以后,太多的事情需要楚南操心,李慧住院,然后千里奔波来到北平,接着就是看房买房,今天才忙活完。本来楚南还想着怎么开口和李慧提这事儿,现在一切水到渠成了。
第二天一早,王强来了,楚南问了王强,正巧王强家的一个邻居在内七区分局户籍科上班,于是王强领路,楚南抱着小丫头带着李慧,给点茶水钱,顺利的上了户口,楚南和李慧拿到了民国身份证。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九日(农历十月初五,宜登记结婚)登记的时候,当工作人员把奖状样式的结婚证递到楚南手里,看着上面的誓词,楚南心中感慨,自己再也不是孤家寡人了,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民国初,北平城内划分为十区。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北平推行地方自治,设立市辖区(自治区)。将全市分为十五个区,各区以序号命名。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民国当局接收北平,将全市分为十六个区,各区以序号命名。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三月,原郊区的第十三区至第十六区调整分界,由原来四个区改为八个区,即第十三区至第二十区。沿用到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一月底。
走出车站,楚南驻足回首,凝视面前的建筑。正阳门火车站,俗称北平站,前门站,西洋式的外观格外引人注目,车站大楼使用灰红两色砖砌成的,在建筑的细微处还融入了云龙吊饰的华夏文化元素,七层钟楼在整个建筑中处于非常抢眼的位置,车站距离正阳门一步之遥,站前就是北平的繁华之地前门大街。
转了一会儿,楚南三人在正阳门大街找家旅馆住了下来。初到北平,不了解情况,楚南没敢带着李慧娘俩外出找房,自己一个人早出晚归的满北平城转悠,看看能否遇到各方面条件不错的四合院。
连续找了十多天,房子没有满意的,对北平大概的情况倒是有了一番了解。老北平人习惯用“东城富,西城贫,北城贵,南城贱”四句话来概括社会阶层的分布状况,东城大部分是高级住宅区,军阀、官僚、大资产阶级居住在此;西城是中级住宅区,住的多是中小资产阶级、自由职业的人和公教人员;北城区居住的多数是中下级公教人员、小商小贩以及满清遗老遗少;前门外是商业区和手工业区,相当于这个时代的北平cbd,多数的交通运输工人、大小商人集中在这里;至于说天桥附近,就是小商人、苦力、流氓、扒手、青红帮和江湖艺人的聚集地。
旅馆老板人不错,看着楚南没头苍蝇一样瞎转,给他介绍了个房纤,帮着他一起寻找房源,毕竟楚南不是北平人,不如本地人熟悉情况。
吃过早点的楚南穿着皮毛一体的保暖大衣走出旅馆,奔着旁边的茶馆而去。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年代的冬天来得这么早,而且很冷,在楚南的印象里,就是家乡那个东北四线小城市,十月末的天气,也没达到北平现在的程度。
进了茶馆,找张角落的桌子,对着门口的方向坐了下来。伙计上前,没等他开口,楚南说道:“两碗高的(高碎),一盘点心。”
“得嘞,您稍等。”
茶水点心上来了,房纤(房屋中介)也进了茶馆,看到楚南后,疾步走到桌前,略微弯下身子:“楚爷。”
楚南指着对面的椅子:“坐着说。”
人坐了下来,眼睛瞄了下桌上的点心。虽然只是一瞬间,还是被楚南捕捉到了这一幕。把装点心的盘子推向对面,楚南笑着说道:“别客气。”
对方尴尬的笑了笑,抓起点心吃了起来。楚南没有再说话,从大衣口袋掏出自动弹烟的烟盒和火机,点颗烟打量着对方。这是楚南和他第二次见面,这个人叫王强,十七岁,是旅馆老板介绍的,是老板的本家侄子,一脸的憨厚,打眼一看就不是什么奸猾之辈。
王强吃完点心,用袖口抹抹嘴,一口气喝干了盖碗里的茶,楚南对着伙计招招手,伙计过来又续一杯。说是一杯,就是七分满,“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茶倒七分满,水才不会从杯子里面溢出来烫手,为人处事也是如此,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要懂得为自己、为别人留有余地。
等伙计离开后,王强才开口说道:“楚爷,房子找是找到了,就是价钱有点儿贵。”
楚南把烟盒和火机推了过去:“价钱不是问题,位置在哪?”
“绒线胡同,内七区。”
可能怕楚南不知道在哪,王强赶紧说道:“您知道西交民巷吧?后身儿就是绒线胡同。”
楚南点点头,位置确实不错里,距离西单和前门大栅栏都不远。现在正是民国房荒时期,曰本才投降不久,因为战争期间大量的房屋被毁掉了,所以大批的学校和社会机构还有避难百姓从西南西北的大后方迁回返城后,导致大城市的人口暴增,房荒问题达到顶峰。
“什么时间看房?”
王强有点担心地说道:“今儿就能看房,只是有一点,要是看成了……”
楚南笑着打断他:“放心,成三破二,规矩我懂。”
所谓“成三破二”,说的是民国时期房屋交易完成后,按房款的百分之五付中介费,买家出三成,卖家出两成。
王强连忙说道:“楚爷,您误会了,是房主那边的事。您也知道,现在的法币和手纸一样,房主说您要是有心买房,大洋黄鱼都成。”
楚南不缺金条大洋米金英镑,仓库里连钻石白金都有。知道自己误解了王强,不好意思地挠了挠下巴:“没问题,看房去。”
绒线胡同,这里可不加工绒线,和我们熟知的绒线不搭边。在老北平,杂货店叫做绒线铺,有别于点心铺、油盐铺,时间长了,胡同就有了现在的名字。明朝时期,绒线胡同就存在了,是老北平发展变迁的见着者。绒线胡同不是商业街,是老北平人居住集中区,安静而幽深的环境里坐落着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
这个时代,申海位列华夏第一大城市,北平第二,羊城第三,津门第四。北平城里四合院居多,和同时期的申海羊城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的对比。楚南更喜欢四合院,接地气,出入方便。
来到胡同靠近宣武门内大街的一处坐北朝南东南角开院门的宅子前,王强上前敲门,等到院子的人打开院门,王强给双方做了介绍,接着开始看房,正北三间正房两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厢房,正南四间倒座房。四百多平米的占地面积,院子收拾的很干净,房屋状况也不错。买完就能住进来。
看完房子,楚南非常满意,然后就是谈价钱,找左邻右舍做个见证,签订契约,去官方缴税,换成官方红契。忙忙碌碌几天下来,楚南终于在这个时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六日(农历十月初二,宜搬家),楚南和李慧李晴搬进了新家。
请了旅馆老板和王强,还有左邻右舍坐在新家一起吃了顿饭,一是楚南在北平不认识什么人,这也算是拓展人脉。二是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以后真有个事大家也能照应下。楚南的手艺,呵呵,大家都非常满意。
王强真是不错,按理说房屋交易已经完成了,楚南也付过他中介费了,彼此算是互不相欠了。大家散了以后都回家了,他主动留下来帮着楚南收拾桌椅碗筷,而楚南却喝多了,倒在东屋炕上呼呼大睡。
楚南做了个美梦,梦中自己娶了老婆,有了可爱的孩子,当梦中人的身影和李慧重合的时候,楚南一下子醒了过来。看到李慧躺在身边,楚南有点懵,揉着脑袋想了半天也想不起醉酒之后发生的事情。
李慧是正经女人,非常漂亮,比后世的明星好看多了。在她和孩子快吃不上饭的时候,都没有出卖过她自己,坚持做零工养活自己和孩子。想着想着,楚南知道问题应该出在自己身上,应该是自己酒后无德犯下了错误。
感觉到身边的人呼吸有些粗重,楚南知道李慧已经醒了。楚南转过头面向李慧:“对不起,我……”
李慧柔声说道:“我没怪你,我稀罕你。”
楚南一把抱住李慧:“明天咱们把证扯了吧”
“嗯。”李慧温柔地回答。
楚南其实心里是很喜欢李慧的,只是遇到李慧以后,太多的事情需要楚南操心,李慧住院,然后千里奔波来到北平,接着就是看房买房,今天才忙活完。本来楚南还想着怎么开口和李慧提这事儿,现在一切水到渠成了。
第二天一早,王强来了,楚南问了王强,正巧王强家的一个邻居在内七区分局户籍科上班,于是王强领路,楚南抱着小丫头带着李慧,给点茶水钱,顺利的上了户口,楚南和李慧拿到了民国身份证。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九日(农历十月初五,宜登记结婚)登记的时候,当工作人员把奖状样式的结婚证递到楚南手里,看着上面的誓词,楚南心中感慨,自己再也不是孤家寡人了,有了属于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