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
刚刚从先生那里回来,姨娘又来聒噪了。舒榒駑襻让我赶紧去老太太那里奉承,说是公主这会也在。公主脾气好,性子好,即便我一个小小的庶女没什么体面,但是至少也能得点赏赐。看着姨娘一脸精明市侩的模样,我心里头就有点膈应。只是无论如何,她也是我姨娘。
姨娘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为父亲生个儿子,其次就是要狠狠的压对面夏姨娘一头。姨娘经常和我说,看六姑娘又如何了,六姑娘又得了体面,然后就会联系到六姑娘的亲娘夏姨娘头上。就觉着夏姨娘压了她一头。接着就会不停的数落我,说我不争气,在人前没面子,更可气的竟然被夏姨娘压了一头。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对姨娘说:“姨娘与其有时间在这里教训我,还不如多花点时间想想怎么讨好老爷,早点生个儿子出来。”
姨娘深以为然,然后就兴冲冲的走了,去考虑生儿子计划。
不过今日公主过府,无论如何我也该去前头看看。
对了,我还忘了说,我姓袁,在家中排行行五,大家都叫我五姑娘,我娘是妾,不过是良妾,是乡下一个穷酸秀才的女儿。因为家中穷,活不下去,这才进府做了姨娘。或许是姨娘小时候太穷了,穷怕了。自从进了府后,就拼命攒钱,攒钱之余就是想着怎么生个儿子。我听奶娘说,当初姨娘生了我,得知竟然是个女儿,气得半死。后来夏姨娘生了六姑娘,姨娘就气顺了,心情也好了。偏偏这两个死对头又是住在一个院子里,门对门,整日里磕磕碰碰,你叫来我骂去的,害的我小小年纪就懂得许多勾心斗角的手段,无数种骂人的话。不过我从来都没说过。
我爹是袁家三老爷,是庶出。而我自然就是庶出的庶出。袁家以读书人自居,老太爷是两榜进士,最牛逼的老太爷和太上皇是连襟。老太太虽然也是庶出,但是却是出自武昌侯府长房。如今的武昌侯就是老太太的亲兄长。还听说老太太做姑娘的时候,和太后关系不错。老太太和老太爷的婚事,就是太后牵的线。听说太上皇还亲自考察过老太爷,这才将老太爷介绍给了太后,然后太后又介绍给了侯府。侯府那时候还是伯爵府,他们很满意老太爷,然后就定下了婚事。从那以后咱们袁家就真正的发达起来。在京城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
像袁家这种有门第,又自诩读书传家的人家,对姑娘的教育也很重视。我虽然是庶出的庶出,但是拖了家规的福,也能读书上学。不过我并没有很用心的读,我就是读出一个花来,也不可能去科举考状元。而且我是三房庶出,无论如何,也不能越过嫡女,要是我读的太好了,有了才名,压了嫡姐嫡妹一头,那岂不是得罪了嫡母还有两位大伯母。虽然不会对我怎么样,但是说婚事的时候,稍微随便一点,我岂不是要吃一辈子的苦。所以每次姨娘说让我读书用功一点,我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只当没听见。不过六妹妹虽然比我小了三个月,但是读书是真的很用功。比嫡女们还用功。
我就不明白了,莫非她要赶超嫡女,以庶出的身份来宣扬才名吗?想要压嫡女一头,她是脑子进水了吧。认不清现实。老太太虽然是庶出,但是老太太却尤其重视嫡庶,绝对不能混淆了。老太太说这是太后的意思。看看太上皇做的多好,嫡子就是长子,所以皇位传承的时候才没有动乱。袁家以读书人自居,更不能乱了嫡庶。我深以为然。
也因为这样的家规,所以我很肯定,我的将来绝对不会是给人做妾。袁家人干不出这种事情来。我的将来,或许是嫁给一个秀才,做秀才娘子。或许是嫁给一个商人,做商户娘子。再好一点,就是嫁给大户人家做填房。无论我怎么嫁,都不需要才学,需要的是管家理事的本事。需要的是看人的眼光,还有娘家的支持。所以我要讨好嫡母,大伯母,二伯母一并讨好,诸位哥哥们也不能落下。他们都是我出嫁后的靠山。没了靠山,凭我一个小小的庶女,真的是死都没人理会。
大伯父是嫡子,二伯父也是嫡子。两位伯父都是两榜进士。大伯父继承家业,又因为尚了公主,因此政治前途有限,但是地位却很高。二伯父仕途通畅,如今已经做到了礼部侍郎。只有我爹,庶出,虽然也有功名,但是只是一个秀才。考了数次也无法考上举人。后来出钱给他捐了个官,只可惜我爹是个扶不起的烂泥,天天都窝在家里,连衙门都不去。在家里也不管事。我看我爹的最大愿望就是做个富贵闲人,而如今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我想他要是还有愿望的话,那就是再生几个儿子。谁让三房儿子少了。只有一个嫡子。
大伯母是庆安大公主,平日里都不住在府上的,而是住在隔壁的公主府。平日里我是难得能够见到大伯母一面。如今大伯母过来给老太太请安,我自然要跟着太太去拜见。对了,公主会嫁到袁家来,听说还有点缘故在里头。因为大伯父是公主自己挑选的。据说当年老太太带着一家老小进京。自然要回娘家看看,也让孩子们认亲。恰好当时公主和当时的太子还有另外两位皇子都在侯府。俩边见面就认识了。然后公主对大伯父的印象很好,后来又陆续见了几次面,也说的上话。等到公主及笄,太后那时候还是皇后,就问公主可喜欢什么样的对象。公主就大着胆子说了大伯父的名字。
太后就将老太太叫到宫中,将这事和老太太说了。袁家自然是千肯万肯,尚公主虽然政治前途没了,但是却有爵位。自此袁家在京城也是数得着的人家了。这就是典型的牺牲一人,繁荣一族。再说了我看大伯父也是很乐意的。这么多年来,大伯父和公主感情一直很好。育有两子两女。老太太又是公主的姨妈,大家相处的也很好。
我和六姑娘一起去见太太,跟着太太一道去给老太太和公主请安。太太少不得要嘱咐我们,不能失了规矩。还说比较放心我,但是不放心六姑娘。谁让六姑娘要强,要强就罢了,偏偏认不清现实,总觉着自己是庶女,也能和嫡女一样如何如何,甚至还想着超越嫡女一头。我估计她是将老太太当做榜样了。哎,老太太是有个好姐姐,但是前提也是老太太做姑娘的时候和太后关系好。我想老太太身为庶女,绝对没有要压过嫡姐一头吧。要是老太太做姑娘的时候就将太后得罪了,肯定就没后面的事情了。只是可惜,六姑娘只看到了老太太如今的风光,却没想过这风光是如何来的。前提就是要会做人。
到了老太太的正房,好多人。晃得眼睛都花了。我跟在嫡母身后,给老太太见礼,给公主见礼,给二伯母见礼,又给诸位哥哥姐姐们见礼。又和妹妹弟弟们彼此见礼。等所有人都见过了,这才规矩的站在嫡母身后。
我偷眼朝前面看去,公主身边是两位堂姐。不过大堂姐已经说亲了,下个月就要出嫁。嫁的是老太太的娘家,公主和大伯父二伯父的舅舅家,武昌侯府长房。二堂姐据说也在议亲,好像说的就是皇后的娘家,英国公府的公子。又有人说不是英国公,应该是齐国公府的公子。我也不清楚具体是哪家,总之就是国公府。
听说老太太曾经问过公主,为什么不将女儿嫁到皇家,嫁给王爷世子之类的。据说公主说,她就是从皇家出来的,皇家的规矩大,她最清楚不过。她的女儿进了皇家,也是要低人一头,毕竟身份再高也高不过皇子皇孙们。而且王爷们照着规矩,有位份的侧妃庶妃就不少,她可不想自己的女儿进了王府受苦。后来又议论起太后,公主就说太后那是极少见的,至少本朝一百多年就没见过有太后那么有福气的皇家媳妇。
老太太点头,深以为然。觉着公主说的很有道理。
公主身边除了两位堂姐外,还有一位陌生的公子。不知道是什么身份,公主和老太太也没和大家介绍。不过能够坐在公主身边,想来身份肯定不一般。
公主和两位妯娌一起逗着老太太开心。老太太很高兴,老太太是真有福气的。两个嫡亲的儿子一个尚公主,一个做了侍郎。儿媳妇也都是孝顺的,孙子孙女也都不少。个个都人才出众。像老太太这样有福气的人可不多见。不过老太太曾在我们这些孙女面前唠叨过,说人懂得惜福,要有自知之明。做好了这两点,自然也能有福气。
我一直将老太太这话记在心里,所以我很努力的练习针线活,做衣服鞋袜给嫡母给父亲给老太太,当然也少不了姨娘。还有诸位哥哥们。也因此大家对我这个庶女也都还不错。我也努力的吃饭长个子,在吃食上头,嫡母不曾苛刻,我也放开了肚子吃。我心里头就想,身为女子真正能够随心所欲的其实也就是在娘家的这些年。等嫁了人,上要伺候公婆,中间要应付妯娌,下面要平衡姨娘通房,还要讨好相公。真是累死人不偿命。估计到那时候,就是想吃也吃不了。
可是姨娘却说我不知道为将来着想,将自己吃胖了,以后如何嫁的出去。又说六姑娘如何如何的聪明,让我跟六姑娘学。我看了眼六姑娘,真的漂亮,腰是腰,腿是腿。不过十来岁的年纪,已经是个美人胚子。但是我一点都不羡慕,因为六姑娘过的不自在,为了保持身材,吃不敢吃,笑不敢大笑,连跑动都不敢。活的一点都没意思。整日里扮着柔弱,做忧伤状,好似全世界都欠了她似地。好似袁家就她最能干最有才学,可是没遇到赏识的人。哎,六姑娘六姑娘,庶女的身子,公主的心,真不知道她将来会如何。不过这是夏姨娘要操心的事情。
请安过后,公主说很久没见我们这些侄女了,于是让人送上礼物。我就知道公主做人最是大方,对我们这些姑娘们很好。虽然嫡庶有别,但是公主没了忘了我们这些庶出的,我心里头满足了。要是再奢求过多,老天会雷劈的。
请过安后,老太太就将我们打发了出去,连带着公主身边的那个小子也跟着出来。
诸位哥哥们陪着那位公子说话。我就打算回去了。去问六姑娘要不要一起回去,六姑娘却盯着那位公子猛瞧,脸上红红的,跟怀春的少女似地。我想不是吧,至于吗?六姑娘却骂我懂什么。还让我别坏她的事情。然后就自己追了上去。我想去拉,可是没拉住。算了,六姑娘应该有分寸。即便真的出了事情,也有嫡母操心,和我没关系。
天黑的时候,姨娘又来聒噪,说我傻,说什么六姑娘都知道为将来谋算,我比六姑娘都大,怎么就一点都不知道。又从六姑娘如何聪明,如何为自己将来打算说到了六姑娘长的好,腿是腿腰是腰。又说我整日里就知道吃,都快吃成猪了。
我气死了,“姨娘废话这么多干什么?姨娘难道不知道,今儿夏姨娘又做了汤水给老爷送去了。说不定这会正陪着老爷用饭了。”
“真的?”姨娘顿时紧张起来。
“你看对面除了六姑娘外,夏姨娘可不在。”
姨娘听了我话,急急忙忙去老爷身边献殷勤。只愿老爷不要嫌弃姨娘聒噪。
我问姨娘身边伺候的丫头,这才得知姨娘为何如此紧张。原来今日来的人的是太后的亲孙子,皇上的亲侄子,宝亲王的第三个嫡子。宝亲王是太后最小的儿子,和公主感情最好。今日公主带这位公子过府,也是让他来认认老太太。毕竟老太太也算是这位公子的姨祖母。丫头又说这位五公子是过来散心的。原因是他将他父王惹火了,他父王也就是宝亲王扬言要狠狠揍他一顿。宝亲王是说到做到的人。王妃担心儿子被打,于是给五公子支招,去姑姑家。宝亲王在牛逼,也不敢追到公主府上打儿子。他要是敢,皇上第一个就要骂他没规矩。太上皇就要提着棍子揍他。
知道了那人是王府公子,我更是要敬而远之。六姑娘傻的,明知道什么都不可能,还往前凑。她是脑子进水了吧。
我继续做我的针线活,天气要冷了,先给老太太做个抹额,还要做个夹袄。接着就是嫡母和父亲的鞋袜。还有几位哥哥的手套。方便冬天写字的时候保暖,却又不影响写字。最后才是姨娘的袄子。要是有空的话,再给嫡兄四哥哥做双鞋子。四哥哥是嫡母的嫡亲儿子,也算是我将来出嫁后的靠山。读书很好,比得上二伯父家的两位哥哥,至于大伯父家的哥哥,嗯,有一个继承爵位,因此读书一般。不过另外一个哥哥读书不错。至于能不能科举出仕就不知道了。
我时常想,幸好嫡母将四哥哥教的好,不像老爷那样,就是一坨烂泥。四哥哥要是能够中两榜进士,加上袁家的关系,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前程肯定是不错的。娘家兄弟前程好,婆家人自然不敢欺负我。所以我更要对四哥哥好一点。因为四哥哥知道我对他好,他对我也不错。从外面得了什么好东西,也不忘送给我一份。必要的时候也会提点我两句,帮着我在嫡母和老爷那里说几句好话。
至于六姑娘,四哥哥对她很一般。想来四哥哥也不喜欢六姑娘的性子。太过争强好胜,将人都得罪完了。
五公子在公主府住了几天,然后就回去了。至于回去后有没有挨打,我就不知道了。后来五公子又来了几次,次次都要来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很乐呵,都会让诸位哥哥们陪着,我们也会去见礼。一来二去的大家倒是熟悉了。偶尔也能说上几句话。倒是六姑娘比较沮丧,似乎是因为五公子对她不假辞色,还私下里说过六姑娘没规矩之类的话。后来这话传到嫡母耳中,嫡母将六姑娘连带夏姨娘都狠狠的骂了一顿。自此之后,五公子再来,嫡母都将六姑娘拘着,不让她到前面去丢人现眼。
日子很平静的过去了。这一年夏天,孙家来了位孙公子拜见二伯父。不过出于礼节自然是要先见过老太太和老太爷的。我们也去见了,毕竟是亲戚。这位孙公子长的很好,一表人才,一看就是读书人,听说已经得了秀才功名。准备下次秋闱的时候下场。而据说身为礼部侍郎的二伯父很可能是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如此一来,孙公子提前来打好关系,也是理所当然。当然二伯父不可能透题给他。但是孙公子和二伯父的接触中,了解二伯父的喜好,政治立场,若是二伯父真的是主考官,那么投其所好写一篇文章出来,想来即便名次不高,也能是中举的。
这孙公子可真是聪明啊!离着乡试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他只是因为听了这么个传闻,便开始做起准备来,可见这人是真聪明。就怕聪明过头了,成了狡猾。不过看孙公子的外表,不像是奸猾之人。而且二伯父对这位孙公子印象很好,诸位哥哥也很佩服他的学问。
后来来往多了,关于孙公子的八卦也在府中传开了。
这位孙公子并非武昌侯府的人,而是侯府的本家亲戚。他的祖母当年年轻的时候是伯爵府(也就是如今的武昌侯府)的嫡出二小姐,但不是长房,而是二房。后来伯爵府分家,二房分了出去,孙公子一家自然也就成了侯府的本家亲戚。只是我很奇怪,她的祖母是孙家人,为什么他也姓孙,也算孙家人。
渐渐的,这个八卦我算是搞清楚了。原来孙公子的祖母,当年年轻的时候嫁到了陈家,后来又和离。和离后,因为不能生养,又不愿意二嫁,因此就打算自己立户收养孩子。按理说女人不能自己立户的,不过当年伯爵府有不少门路,还是给她立户成功。立户后,她就收养了孙公子的亲爹。关于孙公子的爹,有个八卦是,他爹亲生父亲是陈家的某位老太爷。也就是孙公子的祖母的曾经的夫君。啊,这里面的关系真是太乱了。
反正不管怎么样,他们这一家算是立起来了。加上孙公子祖母手中资产丰富,孙公子的父亲又善于打理产业,因此他们一家倒是富足。
还有一个小八卦,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孙公子的祖母脾气不好,不是老了脾气不好,而是年轻的时候脾气就不好。做姑娘的时候,将现在的太后,还有我家老太太都得罪光了。老太太对孙公子的祖母很不待见。有一次我去老太太院子,听到老太太问孙公子,问他家老太太可好?
孙公子就说他家祖母身体还算硬朗。
老太太就有点不痛快的嘀咕了一句,她倒是命硬。这么多年了,也让她撑过来了。太后也是性子好,要不然像收拾永昌侯府的那个人似地收拾她,就怕她吃不消。
这话老太太以为没人听到,可是我听到了,我想孙公子也听到了。后来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孙公子的脸色,看上去倒是没事。
老太太得知孙公子是来请教二伯父的学问的,其实是有点不愿意。但是礼节上总不能将人直接赶走。后来二伯父夸赞孙公子的学问,说他很有前途,老太太又嘀咕了一句,二姐姐倒是有福气。只是不知道她有没有那命享受这福气。老太爷就说老太太心不宽。都几十年的陈年老账了,还翻出来算,没事都挑起事情来。
老太太闭嘴不言,后来孙公子来的勤了,或许是孙公子真的很好,老太太对他也有了好脸色。
五公子常来府中,孙公子也常来,两人碰上是难免的。只是一个是为了散心,一个是为了读书考试。能说的话题并不多。而且似乎五公子也清楚孙公子祖母的事情,看孙公子的眼神总是有点不对,好像很惊奇很意外一样。还和四哥哥嘀咕过,说太后什么什么的。四哥哥连连制止,他怎么敢听五公子议论太后的是非。这真是要命。其实这也是五公子一个特点,有时候说话真的不看场合,好像是在王府在自家地盘上似地。也不想想,咱们袁家发家不容易,又怎么敢沾染上太后过往是非。就连老太太说嘴,老太爷都要骂两句。
五公子觉着没趣,对孙公子这样一心读书考功名的人也没什么好说的,干脆不和孙公子来往了。
不过很后来很后来我才知道,五公子有一次进宫给太后请安,就说起了这事。太后她老人家笑呵呵的,就说孙公子懂得上进,很好。虽然善钻营,但是未尝不好。总比那起子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要好。至于过往的恩怨,其实不过是姐妹闹嘴罢了,没必要记在心头。
后来这话或许是被有心人传了出来,最后传到了孙家,传到了孙公子的祖母耳朵里。她祖母听了,好像哭了一场。还说后悔什么的话。老太太得知后,关起门来大笑了一场,说她活该,醒悟的太迟了。
我觉着老太太真是应了那句话,老小孩。
孙公子和五公子因为常来袁家,袁家的人倒是和他们熟悉了起来。有时候我也能和他们说上几句话,不过都是家常聊天。期间三姐姐定亲了,三姐姐是二伯母的嫡女,定的是二伯母娘家的侄子。
我和六姑娘一起去看望三姐姐,恭喜她喜得良缘。可是三姐姐似乎并不是很高兴,显得有点愁眉苦脸的。
后来六姑娘和我说,三姐姐喜欢孙公子。只是无论如何,二伯父和二伯母都不可能将三姐姐嫁给孙公子的。先不论孙公子的出身,单是他家那位老太太,咱们袁家的老太太就不待见。而且孙家自从和侯府分家后,只能算一般的人家。以前的伯爵府二房,因为没有子弟出仕,分家后,二房就渐渐败落了。我想到了我们三房,要是四哥哥读书没读出来,那咱们三房将来分了家独过,是不是也会渐渐的败落?
这一年过年的时候,二伯父突然说四哥哥读书不错,明年可以下场试一试,不中也没关系,就当是一次历练。四哥哥也是跃跃欲试,很是兴奋。嫡母很紧张,一再问可以不可以,行不行?老爷很不耐烦,觉着嫡母丢了他的面子。等回到三房后,关起门来,嫡母又和老爷闹了嘴。夏姨娘很是高兴,说话都带着笑。
不过此后嫡母倒是紧张起来,紧张四哥哥能不能考中。虽然考秀才看上去很容易,可是有些人考了几十年还只是一个童生。二月开始考县试,这一次四哥哥和三哥哥还有五弟一起下场。三哥哥和五弟都是二房的人,三哥哥是嫡出,五弟是庶出。看来二伯父对两个儿子也是抱有很大的希望。
等成绩的过程很难受,幸好县试出成绩很快,三哥哥和四哥哥还有五弟都过了。老太太很高兴,说要好生庆祝。老太爷说没必要,这才刚开始了,等过了府试和院试,正儿八经有了秀才功名再说庆祝的话不迟。不然免得别人说袁家人轻狂。
接下来三哥哥和四哥哥还有五弟就忙着准备后面的考试,而孙公子也来得很勤。因为乡试就快到了,二伯父十有**就是应天府的主考官。孙公子每次来都带了自己写的文章来给二伯父检查。二伯父见孙公子真的有才,也有意栽培他。要是孙公子有了出息,无论如何也是要认二伯父为老师的。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其实孙公子的前程已经和二伯父有了一定的干系。
等到时间离着乡试渐渐近了,孙公子就来得少了,免得被人说闲话。而两位哥哥和一位弟弟的成绩也出来了,三哥哥和四哥哥都考上了秀才,五弟则是落榜了。五弟落榜并不意外,他年纪最小,基础还没打牢。
四哥哥中了秀才,最为高兴的就是嫡母。那些天嫡母走路都是带风的,连对夏姨娘和姨娘都和颜悦色了许多。老爷也很高兴,不过他高兴是有了显摆的资本。整日里就说想当年他如何如何。也有心思出外行走找老相识们喝喝酒。
二伯父说三哥哥和四哥哥虽然侥幸中了秀才,但是毕竟读书年限有限,又不是读书天才,这几年下来就安心读书,不要想着下场。等过个三五年再下场更有把握。四哥哥倒是没所谓,他本身年龄就不大,即便六年后再下场,也不过二十来岁,正是时候。至于三哥哥,却有点不服气,估计三年后他定是要下场的。
孙公子中了举人,孙家请客,自然也给袁家下了帖子。老太太心里头酸着了,那位的孙子中了举人,她的孙子还只是秀才,真是不公平。老太太不高兴,自然不愿意去。不过二伯父和老太爷都劝说了老太太。孙公子是有前程的,孙公子又认了二伯父做老师,以后两家来往多了去了。总不能因为成年往事,就断了来往。老太太无法,只好允了二伯母带着人去孙家恭贺。
回来后二伯母就说孙家虽然没什么地位,靠着侯府这棵大树过活,但是孙家真的不穷。孙家太太是个有本事的,将府中打理的很好。孙老爷也是一个善于经营的,这些年家业越来越大。孙公子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嫡出一个庶出,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嫡出一个庶出。孙公子是长子,如今中了举,孙家就忙着要给孙公子说亲。
这事袁家的人只当耳边风听听就行了,并没有放在心上。
过了几天,孙老爷带着孙公子上门道谢,老太爷和老太太都出面接待了两父子。毕竟是举人老爷,眼看着孙家就要起来了,早点结下善缘也好。孙老爷来了,我们做晚辈的自然要去拜见。我和六姑娘跟着嫡母过去。孙老爷给了见面礼,还一个一个的问我们话。我觉着孙老爷挺好的一个人,说话很和气,总是笑着的,看着就像个老好人。不过大家都说孙老爷这做生意很有一套,是个精明厉害的。嗯,这应该是真的。孙老爷让人没防备,自然愿意和他做生意。
小辈见了礼后就出来了,大家都恭喜孙公子中了举人。我也凑趣的上前恭喜了两句。孙公子看着我,笑眯眯的对我说谢谢五妹妹。我说不客气。原本想送个礼物做为贺喜用,可是想着大家的年纪,有点不太合适。也就没送。倒是六姑娘送了个亲手做的荷包,只是可惜孙公子不解风情,竟然没收。
六姑娘气得流了眼泪,回到跨院后还在哭。夏姨娘得知缘由后,就在哪里骂孙公子不识好人心,白眼狼之类的。姨娘看不过眼,就嘲讽了几句。结果两个人于闹了起来。哎,真是头大。
后来孙太太也到咱们家来了两趟。我也见了,也得了见面礼。孙太太出手很大方,可以和孙老爷比了。心想孙家果然富有。
再后来我就有点懵了,孙家上门提亲,为孙公子提亲,提的就是我。我当时都傻了,我一个庶出的庶女,有哪点让孙家看上的?我一直以为自己会给穷酸秀才做娘子,或者做个商户娘子,或者做个填房,这都顶天了。可是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做举人娘子,甚至将来有可能做进士娘子,还有可能做官太太?这不可能吧,我有这么好的运气?就连姨娘都不敢相信,将我左右上下打量了下,我的身体已经开始抽条,但是看起来还是有点胖。姨娘就说难道是因为我看着好生养的缘故?
这是什么逻辑?我和姨娘说等我长高了就不会看着胖了。不过或许真的有这个原因,看看六姑娘天天节食,瞧着瘦弱的很,看着就不像能生养的女人。
这事在袁家掀起了一点波澜,最终商议的结果是同意这门婚事。因为二伯父看好孙公子,觉着他有大前途。结了姻亲,两家的关系就更近。而且侯府是太后娘家,孙家好歹也是姓孙,跟太后也有亲。袁家和太后毕竟隔着。虽然有公主在,但是家族的繁荣,一定要长远考虑。多结一个有力的姻亲总是有好处没坏处。因为我要到明年年初才及笄,两家就商量先将婚事定下来,等我及笄之后才开始走定亲程序。
夏姨娘很激动,不是高兴,是气愤。她觉着六姑娘什么都比我好,比我好看,比我有才情,比我会说话,比我会讨好人,可是孙家竟然求娶我,却无视六姑娘,因此夏姨娘就认为孙家有眼无珠。不过我的亲娘很高兴,一直都说是祖上烧了高香,我才能嫁给举人老爷做举人娘子。姨娘一个劲的说我有福气的,又教我到了婆家要如何如何。我听了一个开头,就赶紧打断姨娘的话,“姨娘别说了。姨娘你教我的都是些什么啊,全都是教我怎么做妾。我是去给人做妻子的,你让我像妾一样行事,你到底是在教我还是在害我。”
姨娘不高兴的道:“我就知道怎么给男人做妾,正头娘子该怎么做,我可不知道。”
算了,姨娘的脑子时常不清楚,我不和姨娘争论了。要怎么给人做正头娘子,早几年前,当我对自己的前途有清晰的认识的时候我就有了想法。那就是看嫡母还有二伯母怎么做的。至于公主大伯母那没有参考价值,谁敢和公主学啊!有那本钱吗?
因此我心里头已经有了点想法。后来嫡母叫我去,说我有福气的。又说我过去就是长孙媳妇,以后是要管家的。不能让人说袁家的姑娘不会管家,因此从今往后我就跟在嫡母身边,看嫡母如何管理三房。至于如何管理整个府邸,那就要从二伯母那里偷师学艺了,这也要看我的领悟力。我觉着自己的领悟力还算不错,多少有点心得。
过了年我十五,及笄礼过后,孙袁两家就开始走订婚程序。
武昌侯府得知我和孙公子定亲的事情,竟然也送了礼物来。对了,忘了说了,侯府是越发的兴旺了。听说侯府的嫡出二爷中了进士。这位嫡出二爷就是大堂姐的夫婿。大家又是一番庆贺。
定亲仪式陆陆续续的走了一年,这期间五公子也来过袁家,我也见了。五公子得知我和孙公子定亲的事情,那表情跟见了鬼似地。说孙公子还真是个有福气的,知道先下手为强的道理。我听了有点糊涂,只当他说了胡话,并没有放在心上。
满了十六之后,就是大婚。
成亲那天很热闹,洞房的过程比价悲催,我觉着疼。第二天我终于见到了那位传闻中的伯爵府的二姑娘,如今孙家的老太太。是个很严肃的老太太,至少比袁家老太太看着要凶。我有点怕。夫君捏着我的手,示意我不用担心。老太太身边还站在一个很体面的老姨娘。这位我知道,老姨娘才是孙老爷的亲生母亲,不过孙老爷一直是认在老太太名下的。
见了老太太,见了姨老太太,见了公公和婆婆,小叔子小姑子。接着夫君又带着我去认亲,最先去的自然就是侯府。侯府老太太看着很爽利,加上看到大堂姐,我心里头很是安定。接着又去别的本家认亲,孙家二房肯定要去的,几个庶出的叔伯那里也走了一趟。认完了亲,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三朝回门,新婚生活。一年后我查出有孕,怀孕期间我心情不太好,总是爱胡思乱想。
后来我就问相公,孙家怎么会向我提亲,我不过是个庶出的庶出,毫不起眼,就像夏姨娘说的那样,无论是容貌,才情,身段,讨好人都比不上六姑娘。不过有一点我要澄清一下,我长高后,人就瘦了下来,下巴也尖了,自己照着镜子比照了一下,其实长得也挺好看的。尤其是我的皮肤很好,比六姑娘的还好。当然比容貌我还是比不过六姑娘。
相公就说,看着我很顺眼,和我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很舒服。所以他求了孙老爷和孙太太来相看我,最后才定亲的。
哦,原来是这样。不过我想公公和婆婆一定是看中了我好生养,就像姨娘说的那样。
我不出意外的生了儿子,孙家很高兴。可是老太太却不行了。一个风寒就要了老太太的命。接着就是通知亲友,办丧事,守丧。我也开始接过管家的权利,开始打理孙府。婆婆盯了一段时间,最后说我管的好,便说以后孙家的内务全交给我来管。一下子我又忙了起来。不过因为管家,我也多了机会到侯府走动,和大堂姐,如今的二嫂说说话。
过了孝期,相公就下场参加会试,全家都很紧张,我尤其紧张。这不仅关系到相公的前程,更是关系到我的前程,孩子的前程,全家的前程。最终相公榜上有名,殿试被点为二甲十二名,名次很好。
全家举家庆贺。
只是太上皇不行了,很快太上皇便薨了。皇上很伤心,罢朝十日。太后更伤心,病的起不来了。侯府老太太,袁家老太太,公主大伯母纷纷进宫去看望。太医说太后是伤心过度,不过好在太后一直注意保养,身体底子好,应该没有大碍。后来太后果然渐渐好了起来。
太后好了后,人似乎就很容易念旧,时常叫侯府老太太和袁家老太太还有公主大伯母进宫说话。
再后来相公为了我请封了诰命,我总算也有机会进宫拜见。也终于有机会见到传闻中的太后。太后很慈祥,见了我得知我嫁到孙家,便对我特别关照了几句。问了我几句家常。后来又赏了我不少东西。
这些东西我打算作为家传之宝传给儿孙们。毕竟这都是宫里面的东西,没有机缘绝对得不到。
皇上立太子了,立了嫡长子做太子。
相公的官职也越做越高,我的诰命品级也越老越高。儿孙们渐渐大了,我也可以卸下担子交给媳妇来管。等人老了,回想一生,我觉着我真的是个挺有福气的人。想起当年老太太说,惜福知足的人才真的有福气,如今这话也算是在我身上应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刚刚从先生那里回来,姨娘又来聒噪了。舒榒駑襻让我赶紧去老太太那里奉承,说是公主这会也在。公主脾气好,性子好,即便我一个小小的庶女没什么体面,但是至少也能得点赏赐。看着姨娘一脸精明市侩的模样,我心里头就有点膈应。只是无论如何,她也是我姨娘。
姨娘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为父亲生个儿子,其次就是要狠狠的压对面夏姨娘一头。姨娘经常和我说,看六姑娘又如何了,六姑娘又得了体面,然后就会联系到六姑娘的亲娘夏姨娘头上。就觉着夏姨娘压了她一头。接着就会不停的数落我,说我不争气,在人前没面子,更可气的竟然被夏姨娘压了一头。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对姨娘说:“姨娘与其有时间在这里教训我,还不如多花点时间想想怎么讨好老爷,早点生个儿子出来。”
姨娘深以为然,然后就兴冲冲的走了,去考虑生儿子计划。
不过今日公主过府,无论如何我也该去前头看看。
对了,我还忘了说,我姓袁,在家中排行行五,大家都叫我五姑娘,我娘是妾,不过是良妾,是乡下一个穷酸秀才的女儿。因为家中穷,活不下去,这才进府做了姨娘。或许是姨娘小时候太穷了,穷怕了。自从进了府后,就拼命攒钱,攒钱之余就是想着怎么生个儿子。我听奶娘说,当初姨娘生了我,得知竟然是个女儿,气得半死。后来夏姨娘生了六姑娘,姨娘就气顺了,心情也好了。偏偏这两个死对头又是住在一个院子里,门对门,整日里磕磕碰碰,你叫来我骂去的,害的我小小年纪就懂得许多勾心斗角的手段,无数种骂人的话。不过我从来都没说过。
我爹是袁家三老爷,是庶出。而我自然就是庶出的庶出。袁家以读书人自居,老太爷是两榜进士,最牛逼的老太爷和太上皇是连襟。老太太虽然也是庶出,但是却是出自武昌侯府长房。如今的武昌侯就是老太太的亲兄长。还听说老太太做姑娘的时候,和太后关系不错。老太太和老太爷的婚事,就是太后牵的线。听说太上皇还亲自考察过老太爷,这才将老太爷介绍给了太后,然后太后又介绍给了侯府。侯府那时候还是伯爵府,他们很满意老太爷,然后就定下了婚事。从那以后咱们袁家就真正的发达起来。在京城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
像袁家这种有门第,又自诩读书传家的人家,对姑娘的教育也很重视。我虽然是庶出的庶出,但是拖了家规的福,也能读书上学。不过我并没有很用心的读,我就是读出一个花来,也不可能去科举考状元。而且我是三房庶出,无论如何,也不能越过嫡女,要是我读的太好了,有了才名,压了嫡姐嫡妹一头,那岂不是得罪了嫡母还有两位大伯母。虽然不会对我怎么样,但是说婚事的时候,稍微随便一点,我岂不是要吃一辈子的苦。所以每次姨娘说让我读书用功一点,我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只当没听见。不过六妹妹虽然比我小了三个月,但是读书是真的很用功。比嫡女们还用功。
我就不明白了,莫非她要赶超嫡女,以庶出的身份来宣扬才名吗?想要压嫡女一头,她是脑子进水了吧。认不清现实。老太太虽然是庶出,但是老太太却尤其重视嫡庶,绝对不能混淆了。老太太说这是太后的意思。看看太上皇做的多好,嫡子就是长子,所以皇位传承的时候才没有动乱。袁家以读书人自居,更不能乱了嫡庶。我深以为然。
也因为这样的家规,所以我很肯定,我的将来绝对不会是给人做妾。袁家人干不出这种事情来。我的将来,或许是嫁给一个秀才,做秀才娘子。或许是嫁给一个商人,做商户娘子。再好一点,就是嫁给大户人家做填房。无论我怎么嫁,都不需要才学,需要的是管家理事的本事。需要的是看人的眼光,还有娘家的支持。所以我要讨好嫡母,大伯母,二伯母一并讨好,诸位哥哥们也不能落下。他们都是我出嫁后的靠山。没了靠山,凭我一个小小的庶女,真的是死都没人理会。
大伯父是嫡子,二伯父也是嫡子。两位伯父都是两榜进士。大伯父继承家业,又因为尚了公主,因此政治前途有限,但是地位却很高。二伯父仕途通畅,如今已经做到了礼部侍郎。只有我爹,庶出,虽然也有功名,但是只是一个秀才。考了数次也无法考上举人。后来出钱给他捐了个官,只可惜我爹是个扶不起的烂泥,天天都窝在家里,连衙门都不去。在家里也不管事。我看我爹的最大愿望就是做个富贵闲人,而如今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我想他要是还有愿望的话,那就是再生几个儿子。谁让三房儿子少了。只有一个嫡子。
大伯母是庆安大公主,平日里都不住在府上的,而是住在隔壁的公主府。平日里我是难得能够见到大伯母一面。如今大伯母过来给老太太请安,我自然要跟着太太去拜见。对了,公主会嫁到袁家来,听说还有点缘故在里头。因为大伯父是公主自己挑选的。据说当年老太太带着一家老小进京。自然要回娘家看看,也让孩子们认亲。恰好当时公主和当时的太子还有另外两位皇子都在侯府。俩边见面就认识了。然后公主对大伯父的印象很好,后来又陆续见了几次面,也说的上话。等到公主及笄,太后那时候还是皇后,就问公主可喜欢什么样的对象。公主就大着胆子说了大伯父的名字。
太后就将老太太叫到宫中,将这事和老太太说了。袁家自然是千肯万肯,尚公主虽然政治前途没了,但是却有爵位。自此袁家在京城也是数得着的人家了。这就是典型的牺牲一人,繁荣一族。再说了我看大伯父也是很乐意的。这么多年来,大伯父和公主感情一直很好。育有两子两女。老太太又是公主的姨妈,大家相处的也很好。
我和六姑娘一起去见太太,跟着太太一道去给老太太和公主请安。太太少不得要嘱咐我们,不能失了规矩。还说比较放心我,但是不放心六姑娘。谁让六姑娘要强,要强就罢了,偏偏认不清现实,总觉着自己是庶女,也能和嫡女一样如何如何,甚至还想着超越嫡女一头。我估计她是将老太太当做榜样了。哎,老太太是有个好姐姐,但是前提也是老太太做姑娘的时候和太后关系好。我想老太太身为庶女,绝对没有要压过嫡姐一头吧。要是老太太做姑娘的时候就将太后得罪了,肯定就没后面的事情了。只是可惜,六姑娘只看到了老太太如今的风光,却没想过这风光是如何来的。前提就是要会做人。
到了老太太的正房,好多人。晃得眼睛都花了。我跟在嫡母身后,给老太太见礼,给公主见礼,给二伯母见礼,又给诸位哥哥姐姐们见礼。又和妹妹弟弟们彼此见礼。等所有人都见过了,这才规矩的站在嫡母身后。
我偷眼朝前面看去,公主身边是两位堂姐。不过大堂姐已经说亲了,下个月就要出嫁。嫁的是老太太的娘家,公主和大伯父二伯父的舅舅家,武昌侯府长房。二堂姐据说也在议亲,好像说的就是皇后的娘家,英国公府的公子。又有人说不是英国公,应该是齐国公府的公子。我也不清楚具体是哪家,总之就是国公府。
听说老太太曾经问过公主,为什么不将女儿嫁到皇家,嫁给王爷世子之类的。据说公主说,她就是从皇家出来的,皇家的规矩大,她最清楚不过。她的女儿进了皇家,也是要低人一头,毕竟身份再高也高不过皇子皇孙们。而且王爷们照着规矩,有位份的侧妃庶妃就不少,她可不想自己的女儿进了王府受苦。后来又议论起太后,公主就说太后那是极少见的,至少本朝一百多年就没见过有太后那么有福气的皇家媳妇。
老太太点头,深以为然。觉着公主说的很有道理。
公主身边除了两位堂姐外,还有一位陌生的公子。不知道是什么身份,公主和老太太也没和大家介绍。不过能够坐在公主身边,想来身份肯定不一般。
公主和两位妯娌一起逗着老太太开心。老太太很高兴,老太太是真有福气的。两个嫡亲的儿子一个尚公主,一个做了侍郎。儿媳妇也都是孝顺的,孙子孙女也都不少。个个都人才出众。像老太太这样有福气的人可不多见。不过老太太曾在我们这些孙女面前唠叨过,说人懂得惜福,要有自知之明。做好了这两点,自然也能有福气。
我一直将老太太这话记在心里,所以我很努力的练习针线活,做衣服鞋袜给嫡母给父亲给老太太,当然也少不了姨娘。还有诸位哥哥们。也因此大家对我这个庶女也都还不错。我也努力的吃饭长个子,在吃食上头,嫡母不曾苛刻,我也放开了肚子吃。我心里头就想,身为女子真正能够随心所欲的其实也就是在娘家的这些年。等嫁了人,上要伺候公婆,中间要应付妯娌,下面要平衡姨娘通房,还要讨好相公。真是累死人不偿命。估计到那时候,就是想吃也吃不了。
可是姨娘却说我不知道为将来着想,将自己吃胖了,以后如何嫁的出去。又说六姑娘如何如何的聪明,让我跟六姑娘学。我看了眼六姑娘,真的漂亮,腰是腰,腿是腿。不过十来岁的年纪,已经是个美人胚子。但是我一点都不羡慕,因为六姑娘过的不自在,为了保持身材,吃不敢吃,笑不敢大笑,连跑动都不敢。活的一点都没意思。整日里扮着柔弱,做忧伤状,好似全世界都欠了她似地。好似袁家就她最能干最有才学,可是没遇到赏识的人。哎,六姑娘六姑娘,庶女的身子,公主的心,真不知道她将来会如何。不过这是夏姨娘要操心的事情。
请安过后,公主说很久没见我们这些侄女了,于是让人送上礼物。我就知道公主做人最是大方,对我们这些姑娘们很好。虽然嫡庶有别,但是公主没了忘了我们这些庶出的,我心里头满足了。要是再奢求过多,老天会雷劈的。
请过安后,老太太就将我们打发了出去,连带着公主身边的那个小子也跟着出来。
诸位哥哥们陪着那位公子说话。我就打算回去了。去问六姑娘要不要一起回去,六姑娘却盯着那位公子猛瞧,脸上红红的,跟怀春的少女似地。我想不是吧,至于吗?六姑娘却骂我懂什么。还让我别坏她的事情。然后就自己追了上去。我想去拉,可是没拉住。算了,六姑娘应该有分寸。即便真的出了事情,也有嫡母操心,和我没关系。
天黑的时候,姨娘又来聒噪,说我傻,说什么六姑娘都知道为将来谋算,我比六姑娘都大,怎么就一点都不知道。又从六姑娘如何聪明,如何为自己将来打算说到了六姑娘长的好,腿是腿腰是腰。又说我整日里就知道吃,都快吃成猪了。
我气死了,“姨娘废话这么多干什么?姨娘难道不知道,今儿夏姨娘又做了汤水给老爷送去了。说不定这会正陪着老爷用饭了。”
“真的?”姨娘顿时紧张起来。
“你看对面除了六姑娘外,夏姨娘可不在。”
姨娘听了我话,急急忙忙去老爷身边献殷勤。只愿老爷不要嫌弃姨娘聒噪。
我问姨娘身边伺候的丫头,这才得知姨娘为何如此紧张。原来今日来的人的是太后的亲孙子,皇上的亲侄子,宝亲王的第三个嫡子。宝亲王是太后最小的儿子,和公主感情最好。今日公主带这位公子过府,也是让他来认认老太太。毕竟老太太也算是这位公子的姨祖母。丫头又说这位五公子是过来散心的。原因是他将他父王惹火了,他父王也就是宝亲王扬言要狠狠揍他一顿。宝亲王是说到做到的人。王妃担心儿子被打,于是给五公子支招,去姑姑家。宝亲王在牛逼,也不敢追到公主府上打儿子。他要是敢,皇上第一个就要骂他没规矩。太上皇就要提着棍子揍他。
知道了那人是王府公子,我更是要敬而远之。六姑娘傻的,明知道什么都不可能,还往前凑。她是脑子进水了吧。
我继续做我的针线活,天气要冷了,先给老太太做个抹额,还要做个夹袄。接着就是嫡母和父亲的鞋袜。还有几位哥哥的手套。方便冬天写字的时候保暖,却又不影响写字。最后才是姨娘的袄子。要是有空的话,再给嫡兄四哥哥做双鞋子。四哥哥是嫡母的嫡亲儿子,也算是我将来出嫁后的靠山。读书很好,比得上二伯父家的两位哥哥,至于大伯父家的哥哥,嗯,有一个继承爵位,因此读书一般。不过另外一个哥哥读书不错。至于能不能科举出仕就不知道了。
我时常想,幸好嫡母将四哥哥教的好,不像老爷那样,就是一坨烂泥。四哥哥要是能够中两榜进士,加上袁家的关系,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前程肯定是不错的。娘家兄弟前程好,婆家人自然不敢欺负我。所以我更要对四哥哥好一点。因为四哥哥知道我对他好,他对我也不错。从外面得了什么好东西,也不忘送给我一份。必要的时候也会提点我两句,帮着我在嫡母和老爷那里说几句好话。
至于六姑娘,四哥哥对她很一般。想来四哥哥也不喜欢六姑娘的性子。太过争强好胜,将人都得罪完了。
五公子在公主府住了几天,然后就回去了。至于回去后有没有挨打,我就不知道了。后来五公子又来了几次,次次都要来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很乐呵,都会让诸位哥哥们陪着,我们也会去见礼。一来二去的大家倒是熟悉了。偶尔也能说上几句话。倒是六姑娘比较沮丧,似乎是因为五公子对她不假辞色,还私下里说过六姑娘没规矩之类的话。后来这话传到嫡母耳中,嫡母将六姑娘连带夏姨娘都狠狠的骂了一顿。自此之后,五公子再来,嫡母都将六姑娘拘着,不让她到前面去丢人现眼。
日子很平静的过去了。这一年夏天,孙家来了位孙公子拜见二伯父。不过出于礼节自然是要先见过老太太和老太爷的。我们也去见了,毕竟是亲戚。这位孙公子长的很好,一表人才,一看就是读书人,听说已经得了秀才功名。准备下次秋闱的时候下场。而据说身为礼部侍郎的二伯父很可能是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如此一来,孙公子提前来打好关系,也是理所当然。当然二伯父不可能透题给他。但是孙公子和二伯父的接触中,了解二伯父的喜好,政治立场,若是二伯父真的是主考官,那么投其所好写一篇文章出来,想来即便名次不高,也能是中举的。
这孙公子可真是聪明啊!离着乡试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他只是因为听了这么个传闻,便开始做起准备来,可见这人是真聪明。就怕聪明过头了,成了狡猾。不过看孙公子的外表,不像是奸猾之人。而且二伯父对这位孙公子印象很好,诸位哥哥也很佩服他的学问。
后来来往多了,关于孙公子的八卦也在府中传开了。
这位孙公子并非武昌侯府的人,而是侯府的本家亲戚。他的祖母当年年轻的时候是伯爵府(也就是如今的武昌侯府)的嫡出二小姐,但不是长房,而是二房。后来伯爵府分家,二房分了出去,孙公子一家自然也就成了侯府的本家亲戚。只是我很奇怪,她的祖母是孙家人,为什么他也姓孙,也算孙家人。
渐渐的,这个八卦我算是搞清楚了。原来孙公子的祖母,当年年轻的时候嫁到了陈家,后来又和离。和离后,因为不能生养,又不愿意二嫁,因此就打算自己立户收养孩子。按理说女人不能自己立户的,不过当年伯爵府有不少门路,还是给她立户成功。立户后,她就收养了孙公子的亲爹。关于孙公子的爹,有个八卦是,他爹亲生父亲是陈家的某位老太爷。也就是孙公子的祖母的曾经的夫君。啊,这里面的关系真是太乱了。
反正不管怎么样,他们这一家算是立起来了。加上孙公子祖母手中资产丰富,孙公子的父亲又善于打理产业,因此他们一家倒是富足。
还有一个小八卦,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孙公子的祖母脾气不好,不是老了脾气不好,而是年轻的时候脾气就不好。做姑娘的时候,将现在的太后,还有我家老太太都得罪光了。老太太对孙公子的祖母很不待见。有一次我去老太太院子,听到老太太问孙公子,问他家老太太可好?
孙公子就说他家祖母身体还算硬朗。
老太太就有点不痛快的嘀咕了一句,她倒是命硬。这么多年了,也让她撑过来了。太后也是性子好,要不然像收拾永昌侯府的那个人似地收拾她,就怕她吃不消。
这话老太太以为没人听到,可是我听到了,我想孙公子也听到了。后来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孙公子的脸色,看上去倒是没事。
老太太得知孙公子是来请教二伯父的学问的,其实是有点不愿意。但是礼节上总不能将人直接赶走。后来二伯父夸赞孙公子的学问,说他很有前途,老太太又嘀咕了一句,二姐姐倒是有福气。只是不知道她有没有那命享受这福气。老太爷就说老太太心不宽。都几十年的陈年老账了,还翻出来算,没事都挑起事情来。
老太太闭嘴不言,后来孙公子来的勤了,或许是孙公子真的很好,老太太对他也有了好脸色。
五公子常来府中,孙公子也常来,两人碰上是难免的。只是一个是为了散心,一个是为了读书考试。能说的话题并不多。而且似乎五公子也清楚孙公子祖母的事情,看孙公子的眼神总是有点不对,好像很惊奇很意外一样。还和四哥哥嘀咕过,说太后什么什么的。四哥哥连连制止,他怎么敢听五公子议论太后的是非。这真是要命。其实这也是五公子一个特点,有时候说话真的不看场合,好像是在王府在自家地盘上似地。也不想想,咱们袁家发家不容易,又怎么敢沾染上太后过往是非。就连老太太说嘴,老太爷都要骂两句。
五公子觉着没趣,对孙公子这样一心读书考功名的人也没什么好说的,干脆不和孙公子来往了。
不过很后来很后来我才知道,五公子有一次进宫给太后请安,就说起了这事。太后她老人家笑呵呵的,就说孙公子懂得上进,很好。虽然善钻营,但是未尝不好。总比那起子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要好。至于过往的恩怨,其实不过是姐妹闹嘴罢了,没必要记在心头。
后来这话或许是被有心人传了出来,最后传到了孙家,传到了孙公子的祖母耳朵里。她祖母听了,好像哭了一场。还说后悔什么的话。老太太得知后,关起门来大笑了一场,说她活该,醒悟的太迟了。
我觉着老太太真是应了那句话,老小孩。
孙公子和五公子因为常来袁家,袁家的人倒是和他们熟悉了起来。有时候我也能和他们说上几句话,不过都是家常聊天。期间三姐姐定亲了,三姐姐是二伯母的嫡女,定的是二伯母娘家的侄子。
我和六姑娘一起去看望三姐姐,恭喜她喜得良缘。可是三姐姐似乎并不是很高兴,显得有点愁眉苦脸的。
后来六姑娘和我说,三姐姐喜欢孙公子。只是无论如何,二伯父和二伯母都不可能将三姐姐嫁给孙公子的。先不论孙公子的出身,单是他家那位老太太,咱们袁家的老太太就不待见。而且孙家自从和侯府分家后,只能算一般的人家。以前的伯爵府二房,因为没有子弟出仕,分家后,二房就渐渐败落了。我想到了我们三房,要是四哥哥读书没读出来,那咱们三房将来分了家独过,是不是也会渐渐的败落?
这一年过年的时候,二伯父突然说四哥哥读书不错,明年可以下场试一试,不中也没关系,就当是一次历练。四哥哥也是跃跃欲试,很是兴奋。嫡母很紧张,一再问可以不可以,行不行?老爷很不耐烦,觉着嫡母丢了他的面子。等回到三房后,关起门来,嫡母又和老爷闹了嘴。夏姨娘很是高兴,说话都带着笑。
不过此后嫡母倒是紧张起来,紧张四哥哥能不能考中。虽然考秀才看上去很容易,可是有些人考了几十年还只是一个童生。二月开始考县试,这一次四哥哥和三哥哥还有五弟一起下场。三哥哥和五弟都是二房的人,三哥哥是嫡出,五弟是庶出。看来二伯父对两个儿子也是抱有很大的希望。
等成绩的过程很难受,幸好县试出成绩很快,三哥哥和四哥哥还有五弟都过了。老太太很高兴,说要好生庆祝。老太爷说没必要,这才刚开始了,等过了府试和院试,正儿八经有了秀才功名再说庆祝的话不迟。不然免得别人说袁家人轻狂。
接下来三哥哥和四哥哥还有五弟就忙着准备后面的考试,而孙公子也来得很勤。因为乡试就快到了,二伯父十有**就是应天府的主考官。孙公子每次来都带了自己写的文章来给二伯父检查。二伯父见孙公子真的有才,也有意栽培他。要是孙公子有了出息,无论如何也是要认二伯父为老师的。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其实孙公子的前程已经和二伯父有了一定的干系。
等到时间离着乡试渐渐近了,孙公子就来得少了,免得被人说闲话。而两位哥哥和一位弟弟的成绩也出来了,三哥哥和四哥哥都考上了秀才,五弟则是落榜了。五弟落榜并不意外,他年纪最小,基础还没打牢。
四哥哥中了秀才,最为高兴的就是嫡母。那些天嫡母走路都是带风的,连对夏姨娘和姨娘都和颜悦色了许多。老爷也很高兴,不过他高兴是有了显摆的资本。整日里就说想当年他如何如何。也有心思出外行走找老相识们喝喝酒。
二伯父说三哥哥和四哥哥虽然侥幸中了秀才,但是毕竟读书年限有限,又不是读书天才,这几年下来就安心读书,不要想着下场。等过个三五年再下场更有把握。四哥哥倒是没所谓,他本身年龄就不大,即便六年后再下场,也不过二十来岁,正是时候。至于三哥哥,却有点不服气,估计三年后他定是要下场的。
孙公子中了举人,孙家请客,自然也给袁家下了帖子。老太太心里头酸着了,那位的孙子中了举人,她的孙子还只是秀才,真是不公平。老太太不高兴,自然不愿意去。不过二伯父和老太爷都劝说了老太太。孙公子是有前程的,孙公子又认了二伯父做老师,以后两家来往多了去了。总不能因为成年往事,就断了来往。老太太无法,只好允了二伯母带着人去孙家恭贺。
回来后二伯母就说孙家虽然没什么地位,靠着侯府这棵大树过活,但是孙家真的不穷。孙家太太是个有本事的,将府中打理的很好。孙老爷也是一个善于经营的,这些年家业越来越大。孙公子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嫡出一个庶出,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嫡出一个庶出。孙公子是长子,如今中了举,孙家就忙着要给孙公子说亲。
这事袁家的人只当耳边风听听就行了,并没有放在心上。
过了几天,孙老爷带着孙公子上门道谢,老太爷和老太太都出面接待了两父子。毕竟是举人老爷,眼看着孙家就要起来了,早点结下善缘也好。孙老爷来了,我们做晚辈的自然要去拜见。我和六姑娘跟着嫡母过去。孙老爷给了见面礼,还一个一个的问我们话。我觉着孙老爷挺好的一个人,说话很和气,总是笑着的,看着就像个老好人。不过大家都说孙老爷这做生意很有一套,是个精明厉害的。嗯,这应该是真的。孙老爷让人没防备,自然愿意和他做生意。
小辈见了礼后就出来了,大家都恭喜孙公子中了举人。我也凑趣的上前恭喜了两句。孙公子看着我,笑眯眯的对我说谢谢五妹妹。我说不客气。原本想送个礼物做为贺喜用,可是想着大家的年纪,有点不太合适。也就没送。倒是六姑娘送了个亲手做的荷包,只是可惜孙公子不解风情,竟然没收。
六姑娘气得流了眼泪,回到跨院后还在哭。夏姨娘得知缘由后,就在哪里骂孙公子不识好人心,白眼狼之类的。姨娘看不过眼,就嘲讽了几句。结果两个人于闹了起来。哎,真是头大。
后来孙太太也到咱们家来了两趟。我也见了,也得了见面礼。孙太太出手很大方,可以和孙老爷比了。心想孙家果然富有。
再后来我就有点懵了,孙家上门提亲,为孙公子提亲,提的就是我。我当时都傻了,我一个庶出的庶女,有哪点让孙家看上的?我一直以为自己会给穷酸秀才做娘子,或者做个商户娘子,或者做个填房,这都顶天了。可是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做举人娘子,甚至将来有可能做进士娘子,还有可能做官太太?这不可能吧,我有这么好的运气?就连姨娘都不敢相信,将我左右上下打量了下,我的身体已经开始抽条,但是看起来还是有点胖。姨娘就说难道是因为我看着好生养的缘故?
这是什么逻辑?我和姨娘说等我长高了就不会看着胖了。不过或许真的有这个原因,看看六姑娘天天节食,瞧着瘦弱的很,看着就不像能生养的女人。
这事在袁家掀起了一点波澜,最终商议的结果是同意这门婚事。因为二伯父看好孙公子,觉着他有大前途。结了姻亲,两家的关系就更近。而且侯府是太后娘家,孙家好歹也是姓孙,跟太后也有亲。袁家和太后毕竟隔着。虽然有公主在,但是家族的繁荣,一定要长远考虑。多结一个有力的姻亲总是有好处没坏处。因为我要到明年年初才及笄,两家就商量先将婚事定下来,等我及笄之后才开始走定亲程序。
夏姨娘很激动,不是高兴,是气愤。她觉着六姑娘什么都比我好,比我好看,比我有才情,比我会说话,比我会讨好人,可是孙家竟然求娶我,却无视六姑娘,因此夏姨娘就认为孙家有眼无珠。不过我的亲娘很高兴,一直都说是祖上烧了高香,我才能嫁给举人老爷做举人娘子。姨娘一个劲的说我有福气的,又教我到了婆家要如何如何。我听了一个开头,就赶紧打断姨娘的话,“姨娘别说了。姨娘你教我的都是些什么啊,全都是教我怎么做妾。我是去给人做妻子的,你让我像妾一样行事,你到底是在教我还是在害我。”
姨娘不高兴的道:“我就知道怎么给男人做妾,正头娘子该怎么做,我可不知道。”
算了,姨娘的脑子时常不清楚,我不和姨娘争论了。要怎么给人做正头娘子,早几年前,当我对自己的前途有清晰的认识的时候我就有了想法。那就是看嫡母还有二伯母怎么做的。至于公主大伯母那没有参考价值,谁敢和公主学啊!有那本钱吗?
因此我心里头已经有了点想法。后来嫡母叫我去,说我有福气的。又说我过去就是长孙媳妇,以后是要管家的。不能让人说袁家的姑娘不会管家,因此从今往后我就跟在嫡母身边,看嫡母如何管理三房。至于如何管理整个府邸,那就要从二伯母那里偷师学艺了,这也要看我的领悟力。我觉着自己的领悟力还算不错,多少有点心得。
过了年我十五,及笄礼过后,孙袁两家就开始走订婚程序。
武昌侯府得知我和孙公子定亲的事情,竟然也送了礼物来。对了,忘了说了,侯府是越发的兴旺了。听说侯府的嫡出二爷中了进士。这位嫡出二爷就是大堂姐的夫婿。大家又是一番庆贺。
定亲仪式陆陆续续的走了一年,这期间五公子也来过袁家,我也见了。五公子得知我和孙公子定亲的事情,那表情跟见了鬼似地。说孙公子还真是个有福气的,知道先下手为强的道理。我听了有点糊涂,只当他说了胡话,并没有放在心上。
满了十六之后,就是大婚。
成亲那天很热闹,洞房的过程比价悲催,我觉着疼。第二天我终于见到了那位传闻中的伯爵府的二姑娘,如今孙家的老太太。是个很严肃的老太太,至少比袁家老太太看着要凶。我有点怕。夫君捏着我的手,示意我不用担心。老太太身边还站在一个很体面的老姨娘。这位我知道,老姨娘才是孙老爷的亲生母亲,不过孙老爷一直是认在老太太名下的。
见了老太太,见了姨老太太,见了公公和婆婆,小叔子小姑子。接着夫君又带着我去认亲,最先去的自然就是侯府。侯府老太太看着很爽利,加上看到大堂姐,我心里头很是安定。接着又去别的本家认亲,孙家二房肯定要去的,几个庶出的叔伯那里也走了一趟。认完了亲,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三朝回门,新婚生活。一年后我查出有孕,怀孕期间我心情不太好,总是爱胡思乱想。
后来我就问相公,孙家怎么会向我提亲,我不过是个庶出的庶出,毫不起眼,就像夏姨娘说的那样,无论是容貌,才情,身段,讨好人都比不上六姑娘。不过有一点我要澄清一下,我长高后,人就瘦了下来,下巴也尖了,自己照着镜子比照了一下,其实长得也挺好看的。尤其是我的皮肤很好,比六姑娘的还好。当然比容貌我还是比不过六姑娘。
相公就说,看着我很顺眼,和我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很舒服。所以他求了孙老爷和孙太太来相看我,最后才定亲的。
哦,原来是这样。不过我想公公和婆婆一定是看中了我好生养,就像姨娘说的那样。
我不出意外的生了儿子,孙家很高兴。可是老太太却不行了。一个风寒就要了老太太的命。接着就是通知亲友,办丧事,守丧。我也开始接过管家的权利,开始打理孙府。婆婆盯了一段时间,最后说我管的好,便说以后孙家的内务全交给我来管。一下子我又忙了起来。不过因为管家,我也多了机会到侯府走动,和大堂姐,如今的二嫂说说话。
过了孝期,相公就下场参加会试,全家都很紧张,我尤其紧张。这不仅关系到相公的前程,更是关系到我的前程,孩子的前程,全家的前程。最终相公榜上有名,殿试被点为二甲十二名,名次很好。
全家举家庆贺。
只是太上皇不行了,很快太上皇便薨了。皇上很伤心,罢朝十日。太后更伤心,病的起不来了。侯府老太太,袁家老太太,公主大伯母纷纷进宫去看望。太医说太后是伤心过度,不过好在太后一直注意保养,身体底子好,应该没有大碍。后来太后果然渐渐好了起来。
太后好了后,人似乎就很容易念旧,时常叫侯府老太太和袁家老太太还有公主大伯母进宫说话。
再后来相公为了我请封了诰命,我总算也有机会进宫拜见。也终于有机会见到传闻中的太后。太后很慈祥,见了我得知我嫁到孙家,便对我特别关照了几句。问了我几句家常。后来又赏了我不少东西。
这些东西我打算作为家传之宝传给儿孙们。毕竟这都是宫里面的东西,没有机缘绝对得不到。
皇上立太子了,立了嫡长子做太子。
相公的官职也越做越高,我的诰命品级也越老越高。儿孙们渐渐大了,我也可以卸下担子交给媳妇来管。等人老了,回想一生,我觉着我真的是个挺有福气的人。想起当年老太太说,惜福知足的人才真的有福气,如今这话也算是在我身上应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嫡女不善,重生之嫡女不善最新章节,重生之嫡女不善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嫡女不善,重生之嫡女不善最新章节,重生之嫡女不善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