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凝视着眼前的盐引账簿,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轻轻划过。宣纸上的小楷笔锋遒劲,每一笔都像是在诉说着江州府盐政背后的秘密。他抬头望向窗外,暮色已浓,衙署内的烛火在穿堂风中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大人,夜已深了,不如先歇息吧。” 书吏老周端着一碗热茶走进来,花白的眉毛拧成了疙瘩,“这盐引案牵连甚广,不是一两日就能查清的。”
林夏接过茶碗,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至全身,却驱不散心头的寒意。“老周,你在江州府当差三十年,可知为何官盐价高,私盐却屡禁不止?”
老周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忧虑:“大人有所不知,江州府的盐道早就成了盘根错节的老树。盐商与官吏勾结,私盐贩子与帮派勾结,就连漕帮也掺了一脚。前几任知府想整顿,都落得个灰头土脸的下场。”
林夏将茶碗放在案几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我初来乍到,本想安稳度日,可这盐引亏空三十万两,百姓怨声载道,朝廷催得又紧,由不得我袖手旁观。” 他起身走到墙边,看着悬挂的江州府舆图,手指重重地落在城南的位置,“明日,我要去盐仓亲自查验。”
老周闻言脸色骤变:“大人不可!城南盐仓是张乡绅的地盘,那可是江州府的地头蛇,连知府都要让他三分。”
林夏转过身,目光坚定:“我是朝廷任命的江州知府,不是他张乡绅的属官。明日辰时,你随我一同前往。”
次日清晨,薄雾笼罩着江州城。林夏穿着青色常服,带着老周和两名衙役,登上了前往城南的马车。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是在预示着此行的艰难。
盐仓坐落在城南的一片空地上,四周砌着丈高的围墙,门口站着两个凶神恶煞的护卫。看到林夏一行人,其中一个护卫上前拦住去路:“站住!这里是私人盐仓,闲人免进。”
林夏亮出知府令牌,沉声道:“本官江州知府林夏,前来查验盐仓。”
护卫打量着林夏,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知府大人?我们家老爷可没收到通知。再说了,这盐仓是朝廷特许的,不用知府大人操心。”
老周上前一步,低声道:“这位小哥,这位确实是新来的林知府,你还是通报一声吧。”
护卫嗤笑一声:“什么林知府李知府,在江州城,我们只认张老爷。识相的赶紧走,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林夏眉头一皱,正欲发作,却见盐仓大门突然打开,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他身材微胖,面色红润,嘴角挂着虚伪的笑容:“哎呀,不知林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林夏认出此人正是江州乡绅张万堂,冷冷道:“张乡绅好大的架子,本官前来查验盐仓,竟被你的人拦在门外。”
张万堂脸上的笑容不变,拱手道:“大人恕罪,都是手下人不懂事。快,开门迎接大人。”
走进盐仓,林夏发现里面果然囤积着大量食盐,堆积如山的盐袋整齐地排列着。张万堂跟在一旁,不停地介绍着:“大人您看,这些都是上好的海盐,质量绝对没问题。我们张家世代经营盐业,向来奉公守法,从未出过差错。”
林夏没有理会张万堂的吹嘘,走到一堆盐袋前,伸手抓起一把盐。盐粒洁白晶莹,确实是上等好盐。但他注意到,盐袋上的封条有些松动,似乎被人动过手脚。
“张乡绅,这些盐都是什么时候入库的?” 林夏问道。
张万堂眼珠一转,答道:“回大人,都是上个月刚到的新盐。”
林夏点点头,又走到另一堆盐袋前,同样抓起一把盐。这一次,他发现盐粒中混着一些杂质,颜色也略显灰暗。他不动声色地将盐放回袋中,说道:“张乡绅,本官要抽查几袋盐,带回衙署查验。”
张万堂脸色微变,连忙道:“大人,这些盐都是经过官府检验的,何必多此一举呢?再说了,这盐一旦开封,就不好保存了。”
林夏冷冷道:“本官做事,自有道理。老周,让人搬十袋盐回去。”
张万堂见状,知道拦不住,只好讪讪道:“既然大人坚持,那我就不拦着了。只是希望大人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冤枉了好人。”
回到衙署,林夏立刻让人化验带回的盐。结果很快出来,其中五袋盐的纯度明显低于标准,掺杂了大量沙土。
“大人,果然有问题。” 老周气愤地说,“这张万堂竟敢在盐里掺假,真是胆大包天。”
林夏沉思片刻,说道:“这只是冰山一角。张万堂能在江州城横行霸道,背后一定有人撑腰。我们得找到确凿的证据,才能将他绳之以法。”
接下来的几天,林夏派人暗中调查张万堂的背景。果然发现,张万堂与前任知府关系密切,而且还和漕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漕帮控制着江州的水路运输,势力庞大,就连官府也不敢轻易招惹。
“大人,漕帮的帮主王彪是个狠角色,据说手上有好几条人命。我们要是动了张万堂,恐怕会引来漕帮的报复。” 老周忧心忡忡地说。
林夏坚定地说:“就算他有通天的本事,本官也绝不姑息。只要我们证据确凿,朝廷定会为我们做主。”
就在林夏准备进一步行动时,却收到了漕帮的 “请柬”。请柬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今夜三更,望江楼一叙。”
老周看到请柬,脸色煞白:“大人,这分明是鸿门宴,万万去不得啊。”
林夏却笑了笑:“我正想会会这位王帮主,看看他到底有何能耐。你去准备一下,今夜随我赴约。”
三更时分,望江楼笼罩在夜色中。林夏带着老周和两名精壮衙役,来到了望江楼。楼内灯火通明,王彪坐在主位上,两旁站着十几个手持兵器的壮汉。
看到林夏进来,王彪站起身,皮笑肉不笑地说:“林大人,久仰大名。请坐。”
林夏毫不畏惧地走到王彪对面坐下,开门见山道:“王帮主深夜相邀,不知有何指教?”
王彪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林大人初来乍到,可能还不了解江州的规矩。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没必要太较真。”
林夏也端起酒杯,却没有喝:“王帮主的意思是,让本官对张万堂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
王彪脸色一沉:“林大人,张万堂是我的朋友,他的事就是我的事。你要是识相,就别再查下去了,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林夏放下酒杯,冷冷道:“王帮主,国法无情。张万堂在盐里掺假,牟取暴利,已经触犯了朝廷律法,本官绝不可能坐视不管。”
“好!好一个国法无情!” 王彪拍案而起,“既然林大人不给我面子,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话音刚落,两旁的壮汉纷纷拔出兵器,围了上来。老周和衙役也立刻拔出佩刀,护在林夏身前。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林夏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王帮主,你以为凭这些人就能拦住我吗?实话告诉你,我早已让人将张万堂的罪证呈报给了巡抚大人。不出三日,巡抚大人的批文就会到达江州。到时候,别说你一个漕帮,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张万堂。”
王彪闻言,脸色骤变。他知道,巡抚大人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如果真的收到了罪证,绝不会善罢甘休。他犹豫了片刻,挥手道:“都退下。”
壮汉们纷纷收起兵器,退到一旁。王彪看着林夏,眼神复杂:“林大人,你到底想怎么样?”
林夏站起身,说道:“很简单。张万堂必须伏法,漕帮要配合官府整顿盐政。只要你们安分守己,本官可以既往不咎。”
王彪沉默了许久,终于点头道:“好,我答应你。但我希望林大人言而有信。”
“本官向来一言九鼎。” 林夏说完,转身带着老周和衙役离开了望江楼。
回到衙署,老周才松了一口气:“大人,刚才真是太危险了。您怎么知道巡抚大人会支持我们?”
林夏笑道:“我根本就没呈报给巡抚大人。这只是缓兵之计。不过,我们得尽快找到确凿的证据,否则夜长梦多。”
接下来的几天,林夏加紧了调查的步伐。在漕帮的配合下,他终于找到了张万堂与前任知府勾结,虚报盐价、中饱私囊的证据。同时,还发现了张万堂私藏的大量假盐引。
证据确凿,林夏立刻下令将张万堂逮捕归案。面对铁证,张万堂无从抵赖,只好认罪伏法。
整顿盐政的消息传出后,江州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盐价很快回落,百姓们终于能买得起平价盐了。
林夏站在知府衙署的台阶上,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江州府还有很多问题等着他去解决。但他有信心,只要自己坚守初心,秉公执法,一定能让江州府变得越来越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夏在江州府的威望越来越高。他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减免赋税,深受百姓爱戴。而漕帮也在王彪的带领下,洗心革面,成为了维护江州水路安全的重要力量。
这天,林夏正在批阅公文,老周匆匆走进来,递上一封书信:“大人,京城来的密信。”
林夏拆开书信,看了几行,脸色渐渐凝重起来。信中说,朝中有人弹劾他在江州府独断专行,结党营私,要求皇上将他召回京城问话。
老周担忧地说:“大人,这一定是有人嫉妒您的政绩,故意陷害您。”
林夏放下书信,沉声道:“我在江州府所作所为,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百姓。就算回到京城,我也不怕。”
“可是大人,京城官场险恶,那些人要是存心陷害,您恐怕凶多吉少啊。” 老周急道。
林夏沉思片刻,说道:“我意已决。老周,你替我收拾行装,明日我便启程回京。”
次日清晨,林夏告别了江州百姓,登上了前往京城的马车。车轮滚滚,载着他驶向未知的未来。但他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会坚守自己的信念,做一个清正廉洁、为民做主的好官。
马车驶出江州城时,林夏撩开窗帘回望。晨雾中的城墙像一头沉眠的巨兽,街角茶馆的幌子在风里摇晃,几个挑着菜担的百姓正朝着城门走来。他忽然想起昨日临行前,王彪派人送来的那箱茶叶,箱子底层垫着的油纸下,藏着三张泛黄的盐引。
“大人,这盐引...” 老周捧着茶碗的手微微发颤。
林夏将盐引折成方块塞进袖袋:“张万堂的账还没算完。” 车轮碾过护城河的石桥,他忽然掀帘道,“停车。”
两名衙役勒住缰绳,林夏跳下车走向路边的老槐树。树下拴着匹瘦马,马背上的汉子正啃着麦饼,见他过来慌忙起身作揖 —— 竟是漕帮的账房先生。
“王帮主说这是您要的东西。” 汉子从褡裢里掏出个油布包,“去年漕运损耗的明细,还有...” 他压低声音,“张万堂在通州港的仓库地址。”
林夏接过油布包时,指尖触到硬物。打开才发现是枚铜制鱼符,侧面刻着个 “漕” 字。“王彪倒懂规矩。” 他将鱼符揣进怀里,瞥见汉子腰间露出半截锁链似的胎记,忽然想起卷宗里记载的十年前漕帮火并案。
“告诉王帮主,管好他的人。” 林夏转身时,看见老周正对着马车底盘发呆。弯腰细看,才发现车轴内侧被人刻了串奇怪的符号 —— 像是盐引上的编号,却多了个歪歪扭扭的 “林” 字。
三日后行至徐州驿站,驿丞捧着公文脸色煞白:“大人,京城来的急件...” 林夏展开信纸,墨迹未干的字里行间透着杀气 —— 弹劾他的奏折已递到御前,举报人自称是 “江州受害盐商”。
“备笔墨。” 他在灯下写回信时,老周忽然撞开房门,手里攥着片沾血的衣角:“大人!跟咱们来的那两个衙役...” 窗外传来马蹄声,林夏吹灭烛火的瞬间,看见窗纸上映出七八个持刀的黑影。
“从后门走!” 他拽着老周撞开柴房的暗门,身后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奔出半里地,才发现老周怀里还抱着那箱茶叶,茶罐摔破了,碧螺春混着碎瓷片撒了一路。
“这些人是冲盐引来的。” 林夏靠在老槐树上喘气,忽然摸到袖袋里的盐引,“不,是冲通州港的仓库。” 远处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他忽然笑出声,“咱们往反方向走。”
月色下的官道分了岔,林夏选了那条通往山区的小径。走至拂晓时,老周忽然指着前方惊叫 —— 岔路口的石碑上,竟插着支羽箭,箭杆缠着张字条:“盐引藏于瓦罐,埋于飞来峰第三株松树下。”
“是王彪的字迹。” 林夏拔下羽箭时,发现箭镞淬着黑油,“他在帮咱们引开追兵。” 正说着,山坳里传来马蹄声,他拽着老周躲进灌木丛,看见队官兵举着火把疾驰而过,为首的正是通州卫所的千户。
“张万堂在京里的靠山不小。” 林夏望着官兵消失的方向,忽然扯开衬里,将盐引塞进夹层,“咱们得走水路。”
沿溪而下时,老周失足摔进浅滩。挣扎着爬起来时,怀里的油布包散开,露出本蓝布封皮的账册。林夏拾起翻到最后一页,墨迹淋漓的 “叁拾万两” 旁,画着个奇怪的标记 —— 像是只展翅的乌鸦。
“这是...” 老周忽然打了个寒颤,“十年前户部亏空案的标记!”
林夏合上账册的瞬间,听见上游传来橹声。一叶扁舟顺流而下,船头立着个披蓑衣的汉子,正是徐州驿站那个驿丞。“大人,小人是监察御史派来的。” 他递过块腰牌,“船尾有您要的官服。”
换上八品官服时,林夏发现领口绣着朵暗金色的莲花 —— 那是御史台的标志。“看来有人不想让我死在半路上。” 他望着两岸掠过的芦苇,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官场上的水,比漕帮的暗河还深。”
船至通州码头已是五日后,林夏站在栈桥上,看见个熟悉的身影 —— 王彪的账房先生正被两个锦衣卫押着。他刚要上前,却被老周拉住:“大人您看!” 远处的漕运总督府前,挂着面白幡,幡上写着 “为民请命” 四个大字。
“张万堂的人开始唱戏了。” 林夏转身走向码头的茶馆,二楼靠窗的位置坐着位青衫公子,见他进来便推过杯茶:“林大人,家父在狱中托我带句话。” 公子掀开茶盖的瞬间,林夏看见杯底沉着片枫叶 —— 那是父亲当年在翰林院的信物。
“令尊说,盐引上的朱砂是特制的。” 公子低声道,“用的是西域的胭脂虫,遇水会显出字迹。” 窗外忽然传来喧哗,林夏看见队官兵冲进茶馆,为首的正是那日徐州驿站的千户。
“奉刑部令,捉拿钦犯林夏!” 千户的刀劈向桌面时,林夏已拽着青衫公子从后窗跃出,落入条窄巷。巷尾的墙根下,老周正牵着两匹快马,马鞍上捆着个沉甸甸的木箱。
“通州港的盐都在这儿了。” 老周的声音带着哭腔,“王帮主... 王帮主被他们抓了。”
林夏勒住缰绳时,看见城墙上贴着张告示,画着他的画像,罪名是 “私通漕帮,侵吞盐税”。远处传来钟声,他忽然调转马头:“去大理寺。”
快马奔过金水桥时,林夏听见身后传来羽箭破空的声音。侧身躲避的瞬间,看见箭杆上系着的红绸 —— 那是东厂的标记。他忽然笑出声,扬鞭道:“告诉他们,我在大理寺等着。”
进大理寺时,寺卿正捧着卷宗发愁。见林夏进来,忙不迭地递过份供词:“大人您看!张万堂招认了,十年前的户部亏空案...” 话音未落,外面传来喧哗,东厂掌刑千户踹开大门:“奉厂公令,提审林夏!”
林夏将盐引拍在案上,朱砂遇汗显出的字迹在灯下泛着红光:“要提审我,先看看这些。” 千户刚要发作,却被寺卿拉住 —— 供词上的字迹,与盐引上的批注如出一辙。
“看来有人要翻旧账了。” 林夏望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忽然想起江州城的盐仓。那时他抓起的盐粒里,混着粒极小的珍珠 —— 那是漕帮标记私盐的信物。
暮色降临时,林夏被暂押在大理寺狱。狱卒送来的饭食里,藏着张字条:“三更,天牢见。” 他摸着墙根的青苔,忽然听见隔壁传来咳嗽声 —— 那是王彪的声音。
“林大人,老周让我给您带句话。” 狱卒换班时低声道,“仓库里的盐,都换成了沙土。” 林夏忽然明白,王彪早把真盐转移了 —— 那些标注着 “叁拾万两” 的盐引,根本就是空壳。
三更的梆子声刚响,牢门被悄悄打开。青衫公子举着灯笼站在门外:“家父说,该收网了。” 穿过幽暗的甬道,林夏看见天牢的石墙上,刻满了历代囚犯的名字,其中一个被朱砂圈着 —— 那是十年前户部尚书的名字。
“原来如此。” 林夏摸着那些刻痕,忽然想起父亲书房里的那幅画,画中江州城的轮廓里,藏着条隐秘的水道。他转身道:“我们回江州。”
走出大理寺时,月色正好。林夏看见老周牵着马等在巷口,马背上的木箱闪着银光 —— 竟是用盐粒堆成的江州舆图。“王帮主说,这才是真正的盐引。” 老周的声音带着哽咽,“他让您务必查清真相。”
林夏翻身上马时,看见城楼上站着个熟悉的身影。东厂掌刑千户正朝他拱手,袖角露出半截乌鸦形状的玉佩 —— 那是十年前户部亏空案主谋的信物。
“看来这场戏,才刚刚开始。” 林夏扬鞭指向南方,马蹄声惊醒了沉睡的京城,也敲开了通往江州的迷雾。
“大人,夜已深了,不如先歇息吧。” 书吏老周端着一碗热茶走进来,花白的眉毛拧成了疙瘩,“这盐引案牵连甚广,不是一两日就能查清的。”
林夏接过茶碗,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至全身,却驱不散心头的寒意。“老周,你在江州府当差三十年,可知为何官盐价高,私盐却屡禁不止?”
老周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忧虑:“大人有所不知,江州府的盐道早就成了盘根错节的老树。盐商与官吏勾结,私盐贩子与帮派勾结,就连漕帮也掺了一脚。前几任知府想整顿,都落得个灰头土脸的下场。”
林夏将茶碗放在案几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我初来乍到,本想安稳度日,可这盐引亏空三十万两,百姓怨声载道,朝廷催得又紧,由不得我袖手旁观。” 他起身走到墙边,看着悬挂的江州府舆图,手指重重地落在城南的位置,“明日,我要去盐仓亲自查验。”
老周闻言脸色骤变:“大人不可!城南盐仓是张乡绅的地盘,那可是江州府的地头蛇,连知府都要让他三分。”
林夏转过身,目光坚定:“我是朝廷任命的江州知府,不是他张乡绅的属官。明日辰时,你随我一同前往。”
次日清晨,薄雾笼罩着江州城。林夏穿着青色常服,带着老周和两名衙役,登上了前往城南的马车。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是在预示着此行的艰难。
盐仓坐落在城南的一片空地上,四周砌着丈高的围墙,门口站着两个凶神恶煞的护卫。看到林夏一行人,其中一个护卫上前拦住去路:“站住!这里是私人盐仓,闲人免进。”
林夏亮出知府令牌,沉声道:“本官江州知府林夏,前来查验盐仓。”
护卫打量着林夏,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知府大人?我们家老爷可没收到通知。再说了,这盐仓是朝廷特许的,不用知府大人操心。”
老周上前一步,低声道:“这位小哥,这位确实是新来的林知府,你还是通报一声吧。”
护卫嗤笑一声:“什么林知府李知府,在江州城,我们只认张老爷。识相的赶紧走,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林夏眉头一皱,正欲发作,却见盐仓大门突然打开,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他身材微胖,面色红润,嘴角挂着虚伪的笑容:“哎呀,不知林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林夏认出此人正是江州乡绅张万堂,冷冷道:“张乡绅好大的架子,本官前来查验盐仓,竟被你的人拦在门外。”
张万堂脸上的笑容不变,拱手道:“大人恕罪,都是手下人不懂事。快,开门迎接大人。”
走进盐仓,林夏发现里面果然囤积着大量食盐,堆积如山的盐袋整齐地排列着。张万堂跟在一旁,不停地介绍着:“大人您看,这些都是上好的海盐,质量绝对没问题。我们张家世代经营盐业,向来奉公守法,从未出过差错。”
林夏没有理会张万堂的吹嘘,走到一堆盐袋前,伸手抓起一把盐。盐粒洁白晶莹,确实是上等好盐。但他注意到,盐袋上的封条有些松动,似乎被人动过手脚。
“张乡绅,这些盐都是什么时候入库的?” 林夏问道。
张万堂眼珠一转,答道:“回大人,都是上个月刚到的新盐。”
林夏点点头,又走到另一堆盐袋前,同样抓起一把盐。这一次,他发现盐粒中混着一些杂质,颜色也略显灰暗。他不动声色地将盐放回袋中,说道:“张乡绅,本官要抽查几袋盐,带回衙署查验。”
张万堂脸色微变,连忙道:“大人,这些盐都是经过官府检验的,何必多此一举呢?再说了,这盐一旦开封,就不好保存了。”
林夏冷冷道:“本官做事,自有道理。老周,让人搬十袋盐回去。”
张万堂见状,知道拦不住,只好讪讪道:“既然大人坚持,那我就不拦着了。只是希望大人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冤枉了好人。”
回到衙署,林夏立刻让人化验带回的盐。结果很快出来,其中五袋盐的纯度明显低于标准,掺杂了大量沙土。
“大人,果然有问题。” 老周气愤地说,“这张万堂竟敢在盐里掺假,真是胆大包天。”
林夏沉思片刻,说道:“这只是冰山一角。张万堂能在江州城横行霸道,背后一定有人撑腰。我们得找到确凿的证据,才能将他绳之以法。”
接下来的几天,林夏派人暗中调查张万堂的背景。果然发现,张万堂与前任知府关系密切,而且还和漕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漕帮控制着江州的水路运输,势力庞大,就连官府也不敢轻易招惹。
“大人,漕帮的帮主王彪是个狠角色,据说手上有好几条人命。我们要是动了张万堂,恐怕会引来漕帮的报复。” 老周忧心忡忡地说。
林夏坚定地说:“就算他有通天的本事,本官也绝不姑息。只要我们证据确凿,朝廷定会为我们做主。”
就在林夏准备进一步行动时,却收到了漕帮的 “请柬”。请柬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今夜三更,望江楼一叙。”
老周看到请柬,脸色煞白:“大人,这分明是鸿门宴,万万去不得啊。”
林夏却笑了笑:“我正想会会这位王帮主,看看他到底有何能耐。你去准备一下,今夜随我赴约。”
三更时分,望江楼笼罩在夜色中。林夏带着老周和两名精壮衙役,来到了望江楼。楼内灯火通明,王彪坐在主位上,两旁站着十几个手持兵器的壮汉。
看到林夏进来,王彪站起身,皮笑肉不笑地说:“林大人,久仰大名。请坐。”
林夏毫不畏惧地走到王彪对面坐下,开门见山道:“王帮主深夜相邀,不知有何指教?”
王彪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林大人初来乍到,可能还不了解江州的规矩。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没必要太较真。”
林夏也端起酒杯,却没有喝:“王帮主的意思是,让本官对张万堂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
王彪脸色一沉:“林大人,张万堂是我的朋友,他的事就是我的事。你要是识相,就别再查下去了,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林夏放下酒杯,冷冷道:“王帮主,国法无情。张万堂在盐里掺假,牟取暴利,已经触犯了朝廷律法,本官绝不可能坐视不管。”
“好!好一个国法无情!” 王彪拍案而起,“既然林大人不给我面子,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话音刚落,两旁的壮汉纷纷拔出兵器,围了上来。老周和衙役也立刻拔出佩刀,护在林夏身前。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林夏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王帮主,你以为凭这些人就能拦住我吗?实话告诉你,我早已让人将张万堂的罪证呈报给了巡抚大人。不出三日,巡抚大人的批文就会到达江州。到时候,别说你一个漕帮,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张万堂。”
王彪闻言,脸色骤变。他知道,巡抚大人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如果真的收到了罪证,绝不会善罢甘休。他犹豫了片刻,挥手道:“都退下。”
壮汉们纷纷收起兵器,退到一旁。王彪看着林夏,眼神复杂:“林大人,你到底想怎么样?”
林夏站起身,说道:“很简单。张万堂必须伏法,漕帮要配合官府整顿盐政。只要你们安分守己,本官可以既往不咎。”
王彪沉默了许久,终于点头道:“好,我答应你。但我希望林大人言而有信。”
“本官向来一言九鼎。” 林夏说完,转身带着老周和衙役离开了望江楼。
回到衙署,老周才松了一口气:“大人,刚才真是太危险了。您怎么知道巡抚大人会支持我们?”
林夏笑道:“我根本就没呈报给巡抚大人。这只是缓兵之计。不过,我们得尽快找到确凿的证据,否则夜长梦多。”
接下来的几天,林夏加紧了调查的步伐。在漕帮的配合下,他终于找到了张万堂与前任知府勾结,虚报盐价、中饱私囊的证据。同时,还发现了张万堂私藏的大量假盐引。
证据确凿,林夏立刻下令将张万堂逮捕归案。面对铁证,张万堂无从抵赖,只好认罪伏法。
整顿盐政的消息传出后,江州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盐价很快回落,百姓们终于能买得起平价盐了。
林夏站在知府衙署的台阶上,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江州府还有很多问题等着他去解决。但他有信心,只要自己坚守初心,秉公执法,一定能让江州府变得越来越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夏在江州府的威望越来越高。他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减免赋税,深受百姓爱戴。而漕帮也在王彪的带领下,洗心革面,成为了维护江州水路安全的重要力量。
这天,林夏正在批阅公文,老周匆匆走进来,递上一封书信:“大人,京城来的密信。”
林夏拆开书信,看了几行,脸色渐渐凝重起来。信中说,朝中有人弹劾他在江州府独断专行,结党营私,要求皇上将他召回京城问话。
老周担忧地说:“大人,这一定是有人嫉妒您的政绩,故意陷害您。”
林夏放下书信,沉声道:“我在江州府所作所为,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百姓。就算回到京城,我也不怕。”
“可是大人,京城官场险恶,那些人要是存心陷害,您恐怕凶多吉少啊。” 老周急道。
林夏沉思片刻,说道:“我意已决。老周,你替我收拾行装,明日我便启程回京。”
次日清晨,林夏告别了江州百姓,登上了前往京城的马车。车轮滚滚,载着他驶向未知的未来。但他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会坚守自己的信念,做一个清正廉洁、为民做主的好官。
马车驶出江州城时,林夏撩开窗帘回望。晨雾中的城墙像一头沉眠的巨兽,街角茶馆的幌子在风里摇晃,几个挑着菜担的百姓正朝着城门走来。他忽然想起昨日临行前,王彪派人送来的那箱茶叶,箱子底层垫着的油纸下,藏着三张泛黄的盐引。
“大人,这盐引...” 老周捧着茶碗的手微微发颤。
林夏将盐引折成方块塞进袖袋:“张万堂的账还没算完。” 车轮碾过护城河的石桥,他忽然掀帘道,“停车。”
两名衙役勒住缰绳,林夏跳下车走向路边的老槐树。树下拴着匹瘦马,马背上的汉子正啃着麦饼,见他过来慌忙起身作揖 —— 竟是漕帮的账房先生。
“王帮主说这是您要的东西。” 汉子从褡裢里掏出个油布包,“去年漕运损耗的明细,还有...” 他压低声音,“张万堂在通州港的仓库地址。”
林夏接过油布包时,指尖触到硬物。打开才发现是枚铜制鱼符,侧面刻着个 “漕” 字。“王彪倒懂规矩。” 他将鱼符揣进怀里,瞥见汉子腰间露出半截锁链似的胎记,忽然想起卷宗里记载的十年前漕帮火并案。
“告诉王帮主,管好他的人。” 林夏转身时,看见老周正对着马车底盘发呆。弯腰细看,才发现车轴内侧被人刻了串奇怪的符号 —— 像是盐引上的编号,却多了个歪歪扭扭的 “林” 字。
三日后行至徐州驿站,驿丞捧着公文脸色煞白:“大人,京城来的急件...” 林夏展开信纸,墨迹未干的字里行间透着杀气 —— 弹劾他的奏折已递到御前,举报人自称是 “江州受害盐商”。
“备笔墨。” 他在灯下写回信时,老周忽然撞开房门,手里攥着片沾血的衣角:“大人!跟咱们来的那两个衙役...” 窗外传来马蹄声,林夏吹灭烛火的瞬间,看见窗纸上映出七八个持刀的黑影。
“从后门走!” 他拽着老周撞开柴房的暗门,身后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奔出半里地,才发现老周怀里还抱着那箱茶叶,茶罐摔破了,碧螺春混着碎瓷片撒了一路。
“这些人是冲盐引来的。” 林夏靠在老槐树上喘气,忽然摸到袖袋里的盐引,“不,是冲通州港的仓库。” 远处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他忽然笑出声,“咱们往反方向走。”
月色下的官道分了岔,林夏选了那条通往山区的小径。走至拂晓时,老周忽然指着前方惊叫 —— 岔路口的石碑上,竟插着支羽箭,箭杆缠着张字条:“盐引藏于瓦罐,埋于飞来峰第三株松树下。”
“是王彪的字迹。” 林夏拔下羽箭时,发现箭镞淬着黑油,“他在帮咱们引开追兵。” 正说着,山坳里传来马蹄声,他拽着老周躲进灌木丛,看见队官兵举着火把疾驰而过,为首的正是通州卫所的千户。
“张万堂在京里的靠山不小。” 林夏望着官兵消失的方向,忽然扯开衬里,将盐引塞进夹层,“咱们得走水路。”
沿溪而下时,老周失足摔进浅滩。挣扎着爬起来时,怀里的油布包散开,露出本蓝布封皮的账册。林夏拾起翻到最后一页,墨迹淋漓的 “叁拾万两” 旁,画着个奇怪的标记 —— 像是只展翅的乌鸦。
“这是...” 老周忽然打了个寒颤,“十年前户部亏空案的标记!”
林夏合上账册的瞬间,听见上游传来橹声。一叶扁舟顺流而下,船头立着个披蓑衣的汉子,正是徐州驿站那个驿丞。“大人,小人是监察御史派来的。” 他递过块腰牌,“船尾有您要的官服。”
换上八品官服时,林夏发现领口绣着朵暗金色的莲花 —— 那是御史台的标志。“看来有人不想让我死在半路上。” 他望着两岸掠过的芦苇,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官场上的水,比漕帮的暗河还深。”
船至通州码头已是五日后,林夏站在栈桥上,看见个熟悉的身影 —— 王彪的账房先生正被两个锦衣卫押着。他刚要上前,却被老周拉住:“大人您看!” 远处的漕运总督府前,挂着面白幡,幡上写着 “为民请命” 四个大字。
“张万堂的人开始唱戏了。” 林夏转身走向码头的茶馆,二楼靠窗的位置坐着位青衫公子,见他进来便推过杯茶:“林大人,家父在狱中托我带句话。” 公子掀开茶盖的瞬间,林夏看见杯底沉着片枫叶 —— 那是父亲当年在翰林院的信物。
“令尊说,盐引上的朱砂是特制的。” 公子低声道,“用的是西域的胭脂虫,遇水会显出字迹。” 窗外忽然传来喧哗,林夏看见队官兵冲进茶馆,为首的正是那日徐州驿站的千户。
“奉刑部令,捉拿钦犯林夏!” 千户的刀劈向桌面时,林夏已拽着青衫公子从后窗跃出,落入条窄巷。巷尾的墙根下,老周正牵着两匹快马,马鞍上捆着个沉甸甸的木箱。
“通州港的盐都在这儿了。” 老周的声音带着哭腔,“王帮主... 王帮主被他们抓了。”
林夏勒住缰绳时,看见城墙上贴着张告示,画着他的画像,罪名是 “私通漕帮,侵吞盐税”。远处传来钟声,他忽然调转马头:“去大理寺。”
快马奔过金水桥时,林夏听见身后传来羽箭破空的声音。侧身躲避的瞬间,看见箭杆上系着的红绸 —— 那是东厂的标记。他忽然笑出声,扬鞭道:“告诉他们,我在大理寺等着。”
进大理寺时,寺卿正捧着卷宗发愁。见林夏进来,忙不迭地递过份供词:“大人您看!张万堂招认了,十年前的户部亏空案...” 话音未落,外面传来喧哗,东厂掌刑千户踹开大门:“奉厂公令,提审林夏!”
林夏将盐引拍在案上,朱砂遇汗显出的字迹在灯下泛着红光:“要提审我,先看看这些。” 千户刚要发作,却被寺卿拉住 —— 供词上的字迹,与盐引上的批注如出一辙。
“看来有人要翻旧账了。” 林夏望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忽然想起江州城的盐仓。那时他抓起的盐粒里,混着粒极小的珍珠 —— 那是漕帮标记私盐的信物。
暮色降临时,林夏被暂押在大理寺狱。狱卒送来的饭食里,藏着张字条:“三更,天牢见。” 他摸着墙根的青苔,忽然听见隔壁传来咳嗽声 —— 那是王彪的声音。
“林大人,老周让我给您带句话。” 狱卒换班时低声道,“仓库里的盐,都换成了沙土。” 林夏忽然明白,王彪早把真盐转移了 —— 那些标注着 “叁拾万两” 的盐引,根本就是空壳。
三更的梆子声刚响,牢门被悄悄打开。青衫公子举着灯笼站在门外:“家父说,该收网了。” 穿过幽暗的甬道,林夏看见天牢的石墙上,刻满了历代囚犯的名字,其中一个被朱砂圈着 —— 那是十年前户部尚书的名字。
“原来如此。” 林夏摸着那些刻痕,忽然想起父亲书房里的那幅画,画中江州城的轮廓里,藏着条隐秘的水道。他转身道:“我们回江州。”
走出大理寺时,月色正好。林夏看见老周牵着马等在巷口,马背上的木箱闪着银光 —— 竟是用盐粒堆成的江州舆图。“王帮主说,这才是真正的盐引。” 老周的声音带着哽咽,“他让您务必查清真相。”
林夏翻身上马时,看见城楼上站着个熟悉的身影。东厂掌刑千户正朝他拱手,袖角露出半截乌鸦形状的玉佩 —— 那是十年前户部亏空案主谋的信物。
“看来这场戏,才刚刚开始。” 林夏扬鞭指向南方,马蹄声惊醒了沉睡的京城,也敲开了通往江州的迷雾。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最新章节,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最新章节,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