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正在考虑利弊。
诚然,聂小倩的故事十分诱人,只不过签订分成契约这事,仍需慎重。
书铺进书,基本都是以买断的形式,因为这样的做法,可以让书铺的收益最大化。
但是分成就不一定了,虽然也赚钱,只不过收入会变少,毕竟要与作者一块来分钱。
过了片刻,陶谦才皱着眉头说道:“子渊,看来你对这篇故事很有信心啊。那就直说吧,你想要几成?”
“五五分。”
孟川脸色淡然。
陶谦豁然道:“五五分账?子渊,你也太狮子大开口了!”
书铺这块,需要对作品进行宣传,还要印刷。
通常都是几位作者写来的稿子放在一起,汇成一部杂书。
当然,每位小说家写的话本署名,依旧还是他们。
只是将这些散碎的稿子放在一起了而已。
毕竟都是买断,作者也就赚那些钱,即使放一块,也没什么关系,反正读者在看书时,都能见到每篇杂文下面所写的作者署名,这样一来,几个小说家之间也能互相较量一番,能够促进良好竞争发展。
只是...孟川一无成书,二无名气,这如何能做分成?一旦将他的稿子夹杂在诸多小说家的稿子里面一起去卖,那么到底是因为哪篇稿子而卖得好,谁能知晓?
陶谦一并将这些问题摆在他的面前。
前身确实写过不少作品,但是那些话本根本就卖不出去。
若是将‘聂小倩’放在前身所写的书中,只怕会淹没了这篇好故事。
孟川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所以这些问题,他都有细想过,“这篇故事,我打算让你卖给说书人,前期收入,你我五五分账,后期咱们再谈。”
陶谦瞬间豁然大悟,“你是说,想借着说书人,将你的名气迅速打出去?至于印刷成书来卖,倒是不用急于一时?”
孟川之前的书,都无法卖给说书人让他们去说,但是他现在写的通俗话本就不同了,这是非常适合用来说书的。
如果他有了名气,那么即使稿子一篇一篇来卖,也会有人来买。
一篇也就那几页纸而已。
他已经想过无数个使自己出名的办法了,利用说书人那张嘴,无异于是最快的一种方式。
眼下的自己,并无其它赚钱的营生,想要在这个世道活下去,他只能靠写书。
而且体内的煞气,也能通过写书来扼制。
所以接下来,他肯定要写很多前世记忆里的那些志异杂文,先通过聂小倩这篇故事打出名头,等有了名气,将来可以按篇来卖,篇幅多了,在汇集成书。
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怎么看,都能大赚一笔。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落笔第一篇故事时,他就直接锁定‘聂小倩’了,因为他对蒲松龄、对聂小倩,有着极大自信。
如果靠这篇杂文都无法使自己名声渐起的话,那么短时间内,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了,只能靠走量来获取利润。
当然,不管是走量还是靠聂小倩提高自己知名度,都要去竭尽所能的试一试。
“没错,说书人不是经常说‘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待他说完聂小倩的故事后,稍微改动一下,就说我下篇志异文即将写完,届时再说。”
孟川想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此。
“你直接找说书先生去谈便是,何需还要来找我?听你这样一说,五五分账,我都感觉自己赚了。”
陶谦费解。
省去一大笔印刷费用,只需要找说书先生谈谈,动动嘴皮子的功夫,谁不能动?
孟川语重心长道:“你将这篇故事卖给说书先生,能赚几个钱?换而言之,我又能赚几个钱?把话说白一点,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卖个人情给你陶大掌柜的,方便咱们今后合作。”
其实...
是因为身上的煞气,让孟川根本没有这个时间去和说书人谈价格。
整个方与县的说书先生不少,大到酒楼客栈,小到茶馆站街,随处可见。
这么多的说书先生,难道要自己一个一个去谈?
而且,他们大都给不了多高的价钱。
为了点蝇头小利,耽误自己可能为时不多的宝贵时间,是极其愚昧的一件事情。
至于所谓的五五分账,只不过是孟川为了后续书稿提高价钱的一种手段罢了。
话已至此,二人达成一致,便无需多言。
待孟川走后,陶谦才喃喃自语道:“这个孟子渊,何时有了那么多的心眼儿?”
谁料,这句话被身旁的小厮听到,他下意识开口道:“难道孟郎君以前心眼不多?”
陶谦并不在意他偷听自己说话,摇了摇头,道:“他以前最多只是耍一些小聪明,爱占小便宜,但是今日的他,却与曾经判若两人,不仅说话较以往都大气端庄了许多,就连将来的事情,也有所考虑,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光是那两篇稿子,似乎就已经让他看到了一位即将冉冉升起的著名小说家。
所以,从此刻开始,他就已经想好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和孟川搞好关系。
“您说会不会是孟郎君经历了牢狱之灾,看事情比以前通透了?”小厮说道。
“管他呢。”
陶谦盯着孟川留下的两篇稿子,笑了笑,“聂小倩与煞鬼的故事,写得还真是不错。我看了这么多年杂文,难见出其右者!”
他现在很激动,毕竟许久未看到这样的好文了,要不是怕孟川会突然折返回来,他甚至都想大吼几声,来倾诉自己此刻的欢欣雀跃。
“不错归不错,但是您总不能三两银子买来吧?东家,咱们一本志异书才卖百来文甚至十几文不到,这得啥时候才能回本啊?”
小厮心中忧虑。
这个世界虽然印刷技术远超孟川前世的宋朝时期,不过要真是去大量、大面积的印刷很多书,依旧很费钱。
这样一看,三两银子买断一篇稿子,属实太多了。
“你懂个屁,赶紧把最近滞销的书整理出来!”
陶谦瞪了他一眼。
小厮匆忙离开,去做事了。
其实陶谦有着自己的打算。
三两银子...对他而言,并不亏,甚至还赚。
除了此前所说的那些理由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书铺想要壮大,就不能怕砸银子,收揽的小说家越多,自身便越强大。
三两银子,能买很多东西,自然也能买来孟川的好感,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从孟川落狱之事来看,确实有些对不住他,多出的银子,就当是赔罪了。
更何况,煞鬼篇的故事,写的很好,运营得当,不怕赚不回本,甚至还能多赚,无论是从售卖书籍还是从说书人的渠道来看,估计都能有良好的回馈和收入。
而且这份收入还是长久的。
“煞鬼篇…仅用一日的时间就写完了,实在匪夷所思,令人惊叹!莫非,还真与他遇到的那位老前辈有关?使其豁然开悟?那老前辈,并非是他随口找的说辞?”
陶谦激动之余,就只有因孟川改变而带来的震撼,此前他就认为,对方是有极好文采的,可惜就是不思变!
如今一变,简直换了个人,就连文风都大不相同,说是天才也不为过…
至于为何有如此转变,只能用高人点拨来解释了,不过这对陶谦来说都不太重要,他是个商人,利用好的故事去赚很多钱,才是他应该去考虑的事情。
…
在孟川眼里看来,陶大郎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他在走出诚友书铺之后,便回忆起昨日对方所言‘写的令我满意了,我就给你银子’这句话。
意思就是,如果自己所写的故事,不足以让陶大郎将三两银子赚回来,那么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和如此聪明的商人打交道,一般只有两个极端结果,要么双赢,要么自己死了,成全他了。
不过就现在来看,陶大郎并没有什么害人的心思,只是污秽书籍一事,做的不太地道。
有一说一,在整个县城里的书铺掌柜中,估计很少有人像陶大郎那样出手阔绰。
前身曾经写过一部污秽书籍,叫做《春宫夜事》,在兖州府境内小火了一把,让陶大郎赚了很多钱,他为了感谢前身,特意赠送了一两银子。
当然,那一两银子,也是有笼络前身,让其专门为诚友书铺写书续稿的嫌疑,是有着自己打算的,赠送的并不纯粹。
可不管原由为何,那毕竟是一两银子啊!
“书是卖出去了,三两银子...也能让自己省吃俭用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了,只不过还不够!更何况,自身煞气还未得到解决,现在是时候该找山长请教一下了。”
打定主意的孟川,从诚友书铺离开之后,便前往县学。
县学距离县衙较近,而县衙坐落的那条街道,叫做‘明德街’,住着全县的达官显贵。
刚到此处,便看到路边两旁已经有很多的大小商贩正卖力吆喝着,赶脚行人也是络绎不绝,与原本繁华现在却略显萧索的芙蓉街不同,明德街上的小商铺,明显比往日多了。
应该是不敢在芙蓉街卖东西的商贩们,都跑到这里来了。
走进县学,便可看到一座高大的圣人石像,绕过石像,有一条林间小道,尽头坐落着不少亭台阁楼。
孟川在这里碰到一位与前身有着点头之交的同窗,叫做闫言,字叔语。
“子渊兄,多日不见,你好像瘦了许多。”
闫言见到他以后,亲切地打起招呼。
孟川笑道:“可能吧,每次来县学,总能碰到叔语兄在认真读书。”
闫言尴尬一笑。
“叔语兄,咱们改日再聚,今日来县学,是有事要求见山长。”
孟川准备告辞。
闫言连忙道:“子渊兄,刚才我见山长前往典籍室去了,你到那里去,没准能见到他老人家。”
“多谢。”
孟川作揖,就此离去。
闫言拱手目送。
县学书院格局较严谨规整,讲究一个中轴对称。
穿过亭阁,在讲堂的背后,正是典籍室的所在。
孟川见大门未闭,便走了进去,他是县学学子,有这个权力可随意出入典籍室,只是要看什么书籍或者借书的话,需要报备,一般典籍室中都有长者专门来看管。
只不过,今日他并未见到看管典籍室的那个人,而是看到了一位胡子花白、面容枯朽的老人家正在翻阅书籍。
这位老人家,便是当前的县学山长——宋淮。
诚然,聂小倩的故事十分诱人,只不过签订分成契约这事,仍需慎重。
书铺进书,基本都是以买断的形式,因为这样的做法,可以让书铺的收益最大化。
但是分成就不一定了,虽然也赚钱,只不过收入会变少,毕竟要与作者一块来分钱。
过了片刻,陶谦才皱着眉头说道:“子渊,看来你对这篇故事很有信心啊。那就直说吧,你想要几成?”
“五五分。”
孟川脸色淡然。
陶谦豁然道:“五五分账?子渊,你也太狮子大开口了!”
书铺这块,需要对作品进行宣传,还要印刷。
通常都是几位作者写来的稿子放在一起,汇成一部杂书。
当然,每位小说家写的话本署名,依旧还是他们。
只是将这些散碎的稿子放在一起了而已。
毕竟都是买断,作者也就赚那些钱,即使放一块,也没什么关系,反正读者在看书时,都能见到每篇杂文下面所写的作者署名,这样一来,几个小说家之间也能互相较量一番,能够促进良好竞争发展。
只是...孟川一无成书,二无名气,这如何能做分成?一旦将他的稿子夹杂在诸多小说家的稿子里面一起去卖,那么到底是因为哪篇稿子而卖得好,谁能知晓?
陶谦一并将这些问题摆在他的面前。
前身确实写过不少作品,但是那些话本根本就卖不出去。
若是将‘聂小倩’放在前身所写的书中,只怕会淹没了这篇好故事。
孟川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所以这些问题,他都有细想过,“这篇故事,我打算让你卖给说书人,前期收入,你我五五分账,后期咱们再谈。”
陶谦瞬间豁然大悟,“你是说,想借着说书人,将你的名气迅速打出去?至于印刷成书来卖,倒是不用急于一时?”
孟川之前的书,都无法卖给说书人让他们去说,但是他现在写的通俗话本就不同了,这是非常适合用来说书的。
如果他有了名气,那么即使稿子一篇一篇来卖,也会有人来买。
一篇也就那几页纸而已。
他已经想过无数个使自己出名的办法了,利用说书人那张嘴,无异于是最快的一种方式。
眼下的自己,并无其它赚钱的营生,想要在这个世道活下去,他只能靠写书。
而且体内的煞气,也能通过写书来扼制。
所以接下来,他肯定要写很多前世记忆里的那些志异杂文,先通过聂小倩这篇故事打出名头,等有了名气,将来可以按篇来卖,篇幅多了,在汇集成书。
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怎么看,都能大赚一笔。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落笔第一篇故事时,他就直接锁定‘聂小倩’了,因为他对蒲松龄、对聂小倩,有着极大自信。
如果靠这篇杂文都无法使自己名声渐起的话,那么短时间内,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了,只能靠走量来获取利润。
当然,不管是走量还是靠聂小倩提高自己知名度,都要去竭尽所能的试一试。
“没错,说书人不是经常说‘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待他说完聂小倩的故事后,稍微改动一下,就说我下篇志异文即将写完,届时再说。”
孟川想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此。
“你直接找说书先生去谈便是,何需还要来找我?听你这样一说,五五分账,我都感觉自己赚了。”
陶谦费解。
省去一大笔印刷费用,只需要找说书先生谈谈,动动嘴皮子的功夫,谁不能动?
孟川语重心长道:“你将这篇故事卖给说书先生,能赚几个钱?换而言之,我又能赚几个钱?把话说白一点,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卖个人情给你陶大掌柜的,方便咱们今后合作。”
其实...
是因为身上的煞气,让孟川根本没有这个时间去和说书人谈价格。
整个方与县的说书先生不少,大到酒楼客栈,小到茶馆站街,随处可见。
这么多的说书先生,难道要自己一个一个去谈?
而且,他们大都给不了多高的价钱。
为了点蝇头小利,耽误自己可能为时不多的宝贵时间,是极其愚昧的一件事情。
至于所谓的五五分账,只不过是孟川为了后续书稿提高价钱的一种手段罢了。
话已至此,二人达成一致,便无需多言。
待孟川走后,陶谦才喃喃自语道:“这个孟子渊,何时有了那么多的心眼儿?”
谁料,这句话被身旁的小厮听到,他下意识开口道:“难道孟郎君以前心眼不多?”
陶谦并不在意他偷听自己说话,摇了摇头,道:“他以前最多只是耍一些小聪明,爱占小便宜,但是今日的他,却与曾经判若两人,不仅说话较以往都大气端庄了许多,就连将来的事情,也有所考虑,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光是那两篇稿子,似乎就已经让他看到了一位即将冉冉升起的著名小说家。
所以,从此刻开始,他就已经想好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和孟川搞好关系。
“您说会不会是孟郎君经历了牢狱之灾,看事情比以前通透了?”小厮说道。
“管他呢。”
陶谦盯着孟川留下的两篇稿子,笑了笑,“聂小倩与煞鬼的故事,写得还真是不错。我看了这么多年杂文,难见出其右者!”
他现在很激动,毕竟许久未看到这样的好文了,要不是怕孟川会突然折返回来,他甚至都想大吼几声,来倾诉自己此刻的欢欣雀跃。
“不错归不错,但是您总不能三两银子买来吧?东家,咱们一本志异书才卖百来文甚至十几文不到,这得啥时候才能回本啊?”
小厮心中忧虑。
这个世界虽然印刷技术远超孟川前世的宋朝时期,不过要真是去大量、大面积的印刷很多书,依旧很费钱。
这样一看,三两银子买断一篇稿子,属实太多了。
“你懂个屁,赶紧把最近滞销的书整理出来!”
陶谦瞪了他一眼。
小厮匆忙离开,去做事了。
其实陶谦有着自己的打算。
三两银子...对他而言,并不亏,甚至还赚。
除了此前所说的那些理由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书铺想要壮大,就不能怕砸银子,收揽的小说家越多,自身便越强大。
三两银子,能买很多东西,自然也能买来孟川的好感,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从孟川落狱之事来看,确实有些对不住他,多出的银子,就当是赔罪了。
更何况,煞鬼篇的故事,写的很好,运营得当,不怕赚不回本,甚至还能多赚,无论是从售卖书籍还是从说书人的渠道来看,估计都能有良好的回馈和收入。
而且这份收入还是长久的。
“煞鬼篇…仅用一日的时间就写完了,实在匪夷所思,令人惊叹!莫非,还真与他遇到的那位老前辈有关?使其豁然开悟?那老前辈,并非是他随口找的说辞?”
陶谦激动之余,就只有因孟川改变而带来的震撼,此前他就认为,对方是有极好文采的,可惜就是不思变!
如今一变,简直换了个人,就连文风都大不相同,说是天才也不为过…
至于为何有如此转变,只能用高人点拨来解释了,不过这对陶谦来说都不太重要,他是个商人,利用好的故事去赚很多钱,才是他应该去考虑的事情。
…
在孟川眼里看来,陶大郎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他在走出诚友书铺之后,便回忆起昨日对方所言‘写的令我满意了,我就给你银子’这句话。
意思就是,如果自己所写的故事,不足以让陶大郎将三两银子赚回来,那么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和如此聪明的商人打交道,一般只有两个极端结果,要么双赢,要么自己死了,成全他了。
不过就现在来看,陶大郎并没有什么害人的心思,只是污秽书籍一事,做的不太地道。
有一说一,在整个县城里的书铺掌柜中,估计很少有人像陶大郎那样出手阔绰。
前身曾经写过一部污秽书籍,叫做《春宫夜事》,在兖州府境内小火了一把,让陶大郎赚了很多钱,他为了感谢前身,特意赠送了一两银子。
当然,那一两银子,也是有笼络前身,让其专门为诚友书铺写书续稿的嫌疑,是有着自己打算的,赠送的并不纯粹。
可不管原由为何,那毕竟是一两银子啊!
“书是卖出去了,三两银子...也能让自己省吃俭用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了,只不过还不够!更何况,自身煞气还未得到解决,现在是时候该找山长请教一下了。”
打定主意的孟川,从诚友书铺离开之后,便前往县学。
县学距离县衙较近,而县衙坐落的那条街道,叫做‘明德街’,住着全县的达官显贵。
刚到此处,便看到路边两旁已经有很多的大小商贩正卖力吆喝着,赶脚行人也是络绎不绝,与原本繁华现在却略显萧索的芙蓉街不同,明德街上的小商铺,明显比往日多了。
应该是不敢在芙蓉街卖东西的商贩们,都跑到这里来了。
走进县学,便可看到一座高大的圣人石像,绕过石像,有一条林间小道,尽头坐落着不少亭台阁楼。
孟川在这里碰到一位与前身有着点头之交的同窗,叫做闫言,字叔语。
“子渊兄,多日不见,你好像瘦了许多。”
闫言见到他以后,亲切地打起招呼。
孟川笑道:“可能吧,每次来县学,总能碰到叔语兄在认真读书。”
闫言尴尬一笑。
“叔语兄,咱们改日再聚,今日来县学,是有事要求见山长。”
孟川准备告辞。
闫言连忙道:“子渊兄,刚才我见山长前往典籍室去了,你到那里去,没准能见到他老人家。”
“多谢。”
孟川作揖,就此离去。
闫言拱手目送。
县学书院格局较严谨规整,讲究一个中轴对称。
穿过亭阁,在讲堂的背后,正是典籍室的所在。
孟川见大门未闭,便走了进去,他是县学学子,有这个权力可随意出入典籍室,只是要看什么书籍或者借书的话,需要报备,一般典籍室中都有长者专门来看管。
只不过,今日他并未见到看管典籍室的那个人,而是看到了一位胡子花白、面容枯朽的老人家正在翻阅书籍。
这位老人家,便是当前的县学山长——宋淮。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小说家开始修仙,从小说家开始修仙最新章节,从小说家开始修仙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小说家开始修仙,从小说家开始修仙最新章节,从小说家开始修仙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