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
铜锣巨响!
骤然撕裂了贡院内死寂般的压抑,悠长的余韵在密密麻麻的号舍间回荡,宣告着这场持续九天九夜的煎熬终于落幕。
刹那间,考场内外,无论是里面身心俱疲的士子,还是外面望眼欲穿的亲友,几乎所有人心头都猛地一松,生出一种近乎虚脱的解脱感。
这九天,于内的士子是肉身与精神的双重炼狱,于外等候的人则是心力交瘁的无尽煎熬,甚至因其对内部情况的一无所知,那份焦虑担忧犹有过之。
甲字玄号房内,盛长权早已搁笔静候多时。
终场锣响,任何笔墨触碰皆属违例,他只是平静地端坐着,看着一名面容肃穆的老衙役快步走来,动作熟练至极地开始收取考卷。
那衙役先是仔细核对了糊名、弥封的完整性,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将那一迭凝聚了九天心血的纸张按顺序理齐、抚平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卷角,动作带着一种经年累月形成的、对“文墨”近乎本能的敬畏,尽管他自身或许大字不识一箩筐。
整个过程一丝不苟,寂静无声。
良久,盛长权这才缓缓起身。
九天蜷缩于方寸之地,纵然是铁打的身子也难免酸麻,但他只是不动声色地活动了一下略显僵硬的肩颈,身形依旧挺拔如风雪中傲立的寒峰劲松,非但不显萎顿,反将那九日的困苦煎熬尽数沉淀内化,眉宇间更添一份沉稳凝练的气度,眸光深邃,仿佛内蕴光华。
远处,本科会试总裁官,礼部尚书钱牧之负手而立,远远地将方才甲字玄号房前的一幕尽收眼底,他须发已见花白,但眼神锐利如鹰,久居上位的威仪在不经意间流露。
“此子,倒沉得住气。”
钱牧之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他身居高位,又是江南文坛巨擘,见过的青年才俊如过江之鲫,能在这等场合如此沉稳的,实属难得。
他早已在数次巡视中留意过这个年轻人,不仅是因他那位工部侍郎的父亲盛紘与自己隐隐同属江南一脉的香火情,更因这盛长权本身。
即便文章深浅尚未可知,单是那一手力透纸背、风骨嶙峋的好字,便已先声夺人,在这数以千计的试卷中,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占尽先机。
更何况,其策论经义,他略窥一二,已觉见识不凡。
想到此处,钱牧之眼角余光不易察觉地扫了一眼身旁另一位身着绯袍玉带的新面孔——刚刚凭借雷霆手段、踩着户部尚书申守正与吏部尚书孙之行两败俱伤、又拿捏住余阁老致命把柄而悍然入阁,补了群辅之位的萧钦言。
这位寒门出身的新晋阁老,此刻正孤身站在角落,面无表情地看着楼下喧嚣的人群。
此次,萧钦言也是被官家点名为金科会试的副总裁。
只可惜,他虽如愿披上了这身象征朝堂最高权柄之一的绯袍玉带,然而这玉带却似寒铁铸就,冰冷沉重。
想到内阁众人对其漠然的排斥,钱牧之不由地心下暗自摇头。
这内阁,水只会比他想得更深、更冷。
寒鲤跃龙门,这一步,走得惊心动魄,但站稳却更难。
……
贡院外。
当沉重的朱漆大门终于再次洞开,早已等候多时的各家仆役、亲眷如同开闸洪水般涌上前去,呼喊声、寻觅声、接到人的喜极而泣声、找不见人的焦急询问声瞬间炸开,汇成一片喧腾的海洋。
盛家今日来接场的阵仗不算最大。
盛紘与盛长柏需上衙点卯,海朝云需主持中馈、照料稚儿,盛老太太年事已高不便久候,长枫则因伤卧病,故而来的只有大娘子王若弗并明兰、如兰两位姑娘,以及一众得力的仆妇丫鬟。
女眷不便在人堆里挤撞,便留在稍远处的马车里,焦灼地透过车窗缝隙向外张望。
大丫鬟小桃、喜鹊、桔梗则如同灵巧的游鱼,在人群中奋力穿梭,踮着脚尖急切搜寻,而徐长卿则是带着几个健仆护在外围,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出口。
当盛长权那沉稳挺直的身影不疾不徐地出现在门口时,桔梗眼尖,第一个发现,当即激动得跳了起来,挥舞着手臂,声音清亮得能穿透层层嘈杂:“七少爷!这边!七少爷出来了!”
马车上的王若弗、明兰、如兰闻声,立刻探出身来。
王大娘子这时候也顾不得什么仪态了,在刘妈妈的搀扶下急急下了车,明兰和如兰紧随其后。
明兰的目光第一时间便精准地锁定了弟弟。见他虽清减了些,阳光下脸色略显苍白,但那双眸子依旧清亮锐利,步履沉稳,周身气息沉静内敛,不见丝毫狼狈惶惑,她悬了九天的心才算真正落回实处,紧抿的唇线缓缓松开,化作一个如释重负又充满骄傲的浅笑,眼底却有微微水光闪烁。
盛长权从容穿过纷乱的人群,目光平静地迎上家人,他先是对着王若弗微微躬身:“母亲,儿子出来了。”
声音沉稳,带着一丝久未畅言和疲惫所致的低哑。
王大娘子一把抓住儿子的手,那手冰凉,她心疼得直抽气,上下仔细打量,连珠炮似的道:“好!好!我的儿!可算出来了!瞧瞧这脸瘦的!”
“快!快上车!回家!娘早就叫人备好了上等老参炖的鸡汤,可得好好补回来!”
虽然不是亲生,但王大娘子对盛长权倒也真的是没话说,当然,这得在不涉及到她亲生儿女的前提下。
其实,王大娘子此时如此激动,倒也另有一番缘由,此事,涉及到华兰,倒也不便细说。
“权哥儿!你可算出来了!”
这时,如兰也挤上前,叽叽喳喳:“里面怎么样?题目难不难?哎呀,不管了,出来就好!”
明兰紧随其后,紧紧地看着自家阿弟。
盛长权这才看向明兰,眼神柔和了些许,轻轻点头:“五姐姐,六姐姐。”
一切尽在不言中。
明兰亦微笑着点头回应,千般牵挂,万种欣慰,都融在这无声的对视里。
而此时,贡院大门的另一侧,正上演着截然不同的一幕。
只见“卧龙”董文昌和“凤雏”袁文显互相搀扶着,几乎是跌跌撞撞地挪了出来。
那模样,可谓是惨不忍睹!
董文昌原本华丽的织金外袍皱得像是腌菜干,上面还沾着不知是墨点还是油渍的污迹,发冠歪斜,几缕头发狼狈地贴在汗湿的额头上,眼神涣散,嘴唇干裂起皮,走起路来两腿打颤,活像是被抽走了魂。
袁文显更甚,脸色蜡黄,眼窝深陷,脚步虚浮,全靠家仆架着才没瘫软在地,他那身价值不菲的杭绸直裰,腋下竟撕裂了一道大口子,想必是搜检时衙役们的“杰作”尚未彻底修复,又或是九天折腾后的新伤。
他嘴里还无意识地喃喃着:“……完了……全完了……那道题……我怎么就……”
这二位“自命不凡”的才子,进去时是趾高气扬、视众生如草芥的“卧龙凤雏”,出来时却成了霜打茄子、落水瘟鸡,与一旁长身玉立、虽带疲色却难掩清贵气度的盛长权形成了惨烈又滑稽的对比。
周围已有不少目光投来,带着毫不掩饰的窃笑和指指点点,他们来时乘坐的、彰显忠勤伯府气派的华丽马车,此刻仿佛也成了讽刺的背景板。
王大娘子眼角的余光瞥见那二人的狼狈相,再对比自家儿子清风朗月般的姿态,心中那股憋了许久的恶气顿时畅快地吐了出来,脸上却努力绷着,只从鼻子里几不可闻地轻轻“哼”了一声,拉着盛长权的手更紧了些,声音扬高了半分,满是心疼。
“快走快走,这地方味儿不好,别再熏着我儿!回家娘给你好好洗洗尘!”
明兰亦垂下眼帘,唇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快意的弧度,转身优雅地搀扶着母亲,轻声道:“母亲小心脚下。”
一行人簇拥着盛长权,登上马车,将那身后的喧嚣与董、袁二人的落魄彻底隔绝。
盛家的马车平稳地驶离了贡院这片依旧沸腾的是非之地,车内弥漫着安神香丸的清雅气息,混合着王若弗絮絮叨叨的关切,盛长权靠在柔软的引枕上,微微合眼,窗外流转的光影掠过他沉静的面容。
九天鏖战已毕,接下来,便是静待那最后的结果了。
铜锣巨响!
骤然撕裂了贡院内死寂般的压抑,悠长的余韵在密密麻麻的号舍间回荡,宣告着这场持续九天九夜的煎熬终于落幕。
刹那间,考场内外,无论是里面身心俱疲的士子,还是外面望眼欲穿的亲友,几乎所有人心头都猛地一松,生出一种近乎虚脱的解脱感。
这九天,于内的士子是肉身与精神的双重炼狱,于外等候的人则是心力交瘁的无尽煎熬,甚至因其对内部情况的一无所知,那份焦虑担忧犹有过之。
甲字玄号房内,盛长权早已搁笔静候多时。
终场锣响,任何笔墨触碰皆属违例,他只是平静地端坐着,看着一名面容肃穆的老衙役快步走来,动作熟练至极地开始收取考卷。
那衙役先是仔细核对了糊名、弥封的完整性,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将那一迭凝聚了九天心血的纸张按顺序理齐、抚平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卷角,动作带着一种经年累月形成的、对“文墨”近乎本能的敬畏,尽管他自身或许大字不识一箩筐。
整个过程一丝不苟,寂静无声。
良久,盛长权这才缓缓起身。
九天蜷缩于方寸之地,纵然是铁打的身子也难免酸麻,但他只是不动声色地活动了一下略显僵硬的肩颈,身形依旧挺拔如风雪中傲立的寒峰劲松,非但不显萎顿,反将那九日的困苦煎熬尽数沉淀内化,眉宇间更添一份沉稳凝练的气度,眸光深邃,仿佛内蕴光华。
远处,本科会试总裁官,礼部尚书钱牧之负手而立,远远地将方才甲字玄号房前的一幕尽收眼底,他须发已见花白,但眼神锐利如鹰,久居上位的威仪在不经意间流露。
“此子,倒沉得住气。”
钱牧之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他身居高位,又是江南文坛巨擘,见过的青年才俊如过江之鲫,能在这等场合如此沉稳的,实属难得。
他早已在数次巡视中留意过这个年轻人,不仅是因他那位工部侍郎的父亲盛紘与自己隐隐同属江南一脉的香火情,更因这盛长权本身。
即便文章深浅尚未可知,单是那一手力透纸背、风骨嶙峋的好字,便已先声夺人,在这数以千计的试卷中,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占尽先机。
更何况,其策论经义,他略窥一二,已觉见识不凡。
想到此处,钱牧之眼角余光不易察觉地扫了一眼身旁另一位身着绯袍玉带的新面孔——刚刚凭借雷霆手段、踩着户部尚书申守正与吏部尚书孙之行两败俱伤、又拿捏住余阁老致命把柄而悍然入阁,补了群辅之位的萧钦言。
这位寒门出身的新晋阁老,此刻正孤身站在角落,面无表情地看着楼下喧嚣的人群。
此次,萧钦言也是被官家点名为金科会试的副总裁。
只可惜,他虽如愿披上了这身象征朝堂最高权柄之一的绯袍玉带,然而这玉带却似寒铁铸就,冰冷沉重。
想到内阁众人对其漠然的排斥,钱牧之不由地心下暗自摇头。
这内阁,水只会比他想得更深、更冷。
寒鲤跃龙门,这一步,走得惊心动魄,但站稳却更难。
……
贡院外。
当沉重的朱漆大门终于再次洞开,早已等候多时的各家仆役、亲眷如同开闸洪水般涌上前去,呼喊声、寻觅声、接到人的喜极而泣声、找不见人的焦急询问声瞬间炸开,汇成一片喧腾的海洋。
盛家今日来接场的阵仗不算最大。
盛紘与盛长柏需上衙点卯,海朝云需主持中馈、照料稚儿,盛老太太年事已高不便久候,长枫则因伤卧病,故而来的只有大娘子王若弗并明兰、如兰两位姑娘,以及一众得力的仆妇丫鬟。
女眷不便在人堆里挤撞,便留在稍远处的马车里,焦灼地透过车窗缝隙向外张望。
大丫鬟小桃、喜鹊、桔梗则如同灵巧的游鱼,在人群中奋力穿梭,踮着脚尖急切搜寻,而徐长卿则是带着几个健仆护在外围,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出口。
当盛长权那沉稳挺直的身影不疾不徐地出现在门口时,桔梗眼尖,第一个发现,当即激动得跳了起来,挥舞着手臂,声音清亮得能穿透层层嘈杂:“七少爷!这边!七少爷出来了!”
马车上的王若弗、明兰、如兰闻声,立刻探出身来。
王大娘子这时候也顾不得什么仪态了,在刘妈妈的搀扶下急急下了车,明兰和如兰紧随其后。
明兰的目光第一时间便精准地锁定了弟弟。见他虽清减了些,阳光下脸色略显苍白,但那双眸子依旧清亮锐利,步履沉稳,周身气息沉静内敛,不见丝毫狼狈惶惑,她悬了九天的心才算真正落回实处,紧抿的唇线缓缓松开,化作一个如释重负又充满骄傲的浅笑,眼底却有微微水光闪烁。
盛长权从容穿过纷乱的人群,目光平静地迎上家人,他先是对着王若弗微微躬身:“母亲,儿子出来了。”
声音沉稳,带着一丝久未畅言和疲惫所致的低哑。
王大娘子一把抓住儿子的手,那手冰凉,她心疼得直抽气,上下仔细打量,连珠炮似的道:“好!好!我的儿!可算出来了!瞧瞧这脸瘦的!”
“快!快上车!回家!娘早就叫人备好了上等老参炖的鸡汤,可得好好补回来!”
虽然不是亲生,但王大娘子对盛长权倒也真的是没话说,当然,这得在不涉及到她亲生儿女的前提下。
其实,王大娘子此时如此激动,倒也另有一番缘由,此事,涉及到华兰,倒也不便细说。
“权哥儿!你可算出来了!”
这时,如兰也挤上前,叽叽喳喳:“里面怎么样?题目难不难?哎呀,不管了,出来就好!”
明兰紧随其后,紧紧地看着自家阿弟。
盛长权这才看向明兰,眼神柔和了些许,轻轻点头:“五姐姐,六姐姐。”
一切尽在不言中。
明兰亦微笑着点头回应,千般牵挂,万种欣慰,都融在这无声的对视里。
而此时,贡院大门的另一侧,正上演着截然不同的一幕。
只见“卧龙”董文昌和“凤雏”袁文显互相搀扶着,几乎是跌跌撞撞地挪了出来。
那模样,可谓是惨不忍睹!
董文昌原本华丽的织金外袍皱得像是腌菜干,上面还沾着不知是墨点还是油渍的污迹,发冠歪斜,几缕头发狼狈地贴在汗湿的额头上,眼神涣散,嘴唇干裂起皮,走起路来两腿打颤,活像是被抽走了魂。
袁文显更甚,脸色蜡黄,眼窝深陷,脚步虚浮,全靠家仆架着才没瘫软在地,他那身价值不菲的杭绸直裰,腋下竟撕裂了一道大口子,想必是搜检时衙役们的“杰作”尚未彻底修复,又或是九天折腾后的新伤。
他嘴里还无意识地喃喃着:“……完了……全完了……那道题……我怎么就……”
这二位“自命不凡”的才子,进去时是趾高气扬、视众生如草芥的“卧龙凤雏”,出来时却成了霜打茄子、落水瘟鸡,与一旁长身玉立、虽带疲色却难掩清贵气度的盛长权形成了惨烈又滑稽的对比。
周围已有不少目光投来,带着毫不掩饰的窃笑和指指点点,他们来时乘坐的、彰显忠勤伯府气派的华丽马车,此刻仿佛也成了讽刺的背景板。
王大娘子眼角的余光瞥见那二人的狼狈相,再对比自家儿子清风朗月般的姿态,心中那股憋了许久的恶气顿时畅快地吐了出来,脸上却努力绷着,只从鼻子里几不可闻地轻轻“哼”了一声,拉着盛长权的手更紧了些,声音扬高了半分,满是心疼。
“快走快走,这地方味儿不好,别再熏着我儿!回家娘给你好好洗洗尘!”
明兰亦垂下眼帘,唇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快意的弧度,转身优雅地搀扶着母亲,轻声道:“母亲小心脚下。”
一行人簇拥着盛长权,登上马车,将那身后的喧嚣与董、袁二人的落魄彻底隔绝。
盛家的马车平稳地驶离了贡院这片依旧沸腾的是非之地,车内弥漫着安神香丸的清雅气息,混合着王若弗絮絮叨叨的关切,盛长权靠在柔软的引枕上,微微合眼,窗外流转的光影掠过他沉静的面容。
九天鏖战已毕,接下来,便是静待那最后的结果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知否开始当文圣,从知否开始当文圣最新章节,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知否开始当文圣,从知否开始当文圣最新章节,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