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有活爹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章)大议会

小说:大汉有活爹 作者:长夜天高 更新时间:2025-01-16 17:14:53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博望苑。

  门卫岗亭。

  蒋不疑提着很多礼物来到了这里。

  穿着朴素的刘据看到蒋不疑,笑了出来。

  蒋不疑放下礼物,行大礼:“学生有礼了!”

  几乎可以说是三年过去了。

  三年过去后,刘据十三岁了。

  如果说三年前刘据是个小学生,那现在,刘据嘴唇往上那些细密的汗毛,就证明了他现在不再是那个小孩了。

  刘据基因也好,吃的又比普通人好,所以十三岁就已经一米七了。

  不过这并不妨碍蒋不疑如三年前那样看待他。

  看到蒋不疑居然行大礼,刘据上前拍了一下蒋不疑的肩膀:“你小子,还来这一套。”

  “都带了些什么?”

  蒋不疑一样一样的往外拿:“这是溏心鲍鱼,要比巴掌还大的大鲍鱼,清洗煮制后,晒干,然后储存三年,才会在中心产生溏心。”

  刘据以前也见过鲍鱼,但并没有怎么吃过,因为这玩意儿煮不进味道。

  蒋不疑:“武侯发明了一种新的吃法,做出来很好吃的。”

  说着又拿出了鱼翅等东西,都是吃的。

  最后还有一个小竹篓,里面装的是米。

  “这是我在那边自己种田种出来的米,听说现在长安很多人都开始吃米饭了,所以就带了一斗过来。”

  刘据很满意,这个学生没白收。

  刘据收下东西,往背后窗户看了一眼,嘿嘿笑:“可得收好,一会儿回家带回去。”

  蒋不疑下意识的:“这么久了学生还没问过,老师你在博望苑是做什么工作的?”

  刘据弓着腰,提溜着的东西都还没放下去,回头看着蒋不疑,愣住。

  蒋不疑急忙:“倒不是好奇或者打听,是因为在番禺那边呆习惯了,遇到什么人,都想要去搞清楚他的来历。”

  刘据:“哦,这宫殿修建的时候归我爹管。后来我就经常在这边来混书读,认识点厉害的人。”

  蒋不疑点头:“厉害,如果能多认识一些厉害的人,的确对未来的人生非常重要。你爹居然能让你来这儿开见识,在长安城也算是了不起的人物了。”

  刘据笑了:“那是。”

  蒋不疑:“还有个问题,最近三年每次看到老师,我都在想一件事情,我居然不知道老师的名字。”

  刘据脑子一转:“哦,我叫割兔。”

  刘的繁体就是卯金刀,卯就是兔,兔在金刀之上,可不就是割兔嘛。

  蒋不疑:“听起来像是个有意思的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刘据:“因为……这你得问给我取名字的人。”

  蒋不疑倒是觉得没问题。

  现如今的蒋不疑养成了多做少问的习惯,若不是三年来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蒋不疑都不带问的。

  但就是因为三年了还问,所以定力还差点。

  刘据反过来问:“你这几年跟着武侯,都学了些什么?不会还是只是每天驾马车吧?”

  蒋不疑这三年学的最重要的事儿就是谦虚。

  武侯大人都把南越国的王印挂在自己的腰上了,还经常说自己‘哦我对南越不熟悉’。

  蒋不疑:“没有学到什么。”

  刘据敲桌子怒其不争啊。

  你哪怕是学到了更高级的驾车之术呢?

  刘据长叹一口气:“也罢,看来你还是太笨了,在武侯麾下都学不到东西,那我要是不教你,你就完犊子了。”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蒋不疑想说这句话是淮南子里面的,也不是什么俗话,而是一句科学论据来着,不过还是忍住了没说。

  蒋不疑学到的第二点就是不要话多,不要好为人师,除非对方给钱。

  给自己的师傅指点,那更是倒反天罡了。

  刘据继续:“我不会钓鱼,没法授人以渔了,但是这句话用在你的身上,能改一改。”

  “改成,与其千日驾车,不如千日造车。”

  蒋不疑:“?”

  刘据背负着手,高声:“目前,大汉有五家车企,分别是长安的长安牌,怀朔的长城牌,陇西的小米牌,千乘的大运牌,还有河口的东风。”

  “现在局势已经明朗,任何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运输。”

  “无论是火车还是轮船还是普通小船,无论如何运输,最终从集散点到店铺到仓库,或是从仓库到个人手中,都得用马车。”

  “而马车利润极高。”

  “目前我就知道,平阳侯曹襄就在积极地研究马车。”

  蒋不疑来了兴趣:“哦?”

  刘据:“平阳侯可是很聪明的,早在六年前,就开始养马,整个大汉北境,运输量激增,马匹需求也是激增,他就已经赚麻了。”

  “但是养一匹马运到长安来卖掉,也就赚五百大钱,而做一架最高科技的马车,赚四万左右。”

  “所以,平阳侯盯上了造车,也是很正常的。”

  “以后距离西域太远了,翻过葱岭又艰难,葱岭以北肯定还需要一个造车厂。”

  “美洲还需要。”

  “还有现在长江正在开发,所以会稽郡附近也需要一个。”

  “光是大的车厂,就还需要三个,如果是小车厂,那可以养活不知道多少。”

  刘据挑眉:“怎么样,这个绝对是好生路吧?只要你学好了,一定会赚大钱的。”

  蒋不疑本来想说武侯禁止任何先进技术走出大汉中央之国范围内的。

  想了一下后,没有说。

  就算不走出去,那就是需要运输车出去,那样的话,还是需要产量。

  刘据:“首先我考考你,为什么除了霍氏技术的车厂,大多数的车都是两轮而不是四轮?”

  蒋不疑当然知道这个:“因为差速器。”

  作为车夫,怎么能不知道这个?

  刘据:“错!差速器在周朝就有了,周朝就有四轮马车,只是无论是硬拖着走,还是差速器,反而都拖慢车的脚步。”

  “是因为速度不够快,所以差速器是个累赘。”

  “而车越来越快,是因为新式机械机构,乃至轴承的出现,让奔跑时,摩擦变低,所以速度变快。所以才需要差速器。”

  蒋不疑思索了一下,觉得有道理。

  刘据:“那我今天就教你差速器原理,和轴承制造大法。”

  刘据小声:“轴承制造法,就只有研究院研究车的罗四杰团队会,还有就是我研究出来的方法。别外传。”

  蒋不疑:“啊?要不我还是不听了吧。罗四杰那个肯定是有专利的啊。昨天陛下和武侯大人商讨后决定颁布专利保护法的。老师你研究出来的方法,快去申请专利吧!”

  刘据:“你以为我不想吗?我去申请了,人家说我的方法和罗四杰的专利的方法一样的,差别不超过两成的差距,需要更大的差异才能申请专利。”

  蒋不疑翻白眼。

  原来是能听不能用的技术。

  不过,蒋不疑还是很好奇轴承是怎么做出来的。

  要知道,轴承出来之后,瞬间替代了马车上大量的转向机构,直接就让马车底盘的顺滑程度快了不知道多少。

  现在,马车基本上在自身摩擦损耗速度方面已经研究到头了。

  或者说蒋不疑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到头了。

  刘据笑了:“方法有四个。”

  “小锤敲,大锤压,冰火两重天。”

  蒋不疑掰手指:“还有一个呢?”

  刘据:“冰火是两种方法,合起来用效果最好。”

  刘据讲了一下,简单来说方法有四个。

  第一,用锤子敲打,挤压进去。

  第二个,用加力的方法压进去,适合工厂用蒸汽机装配。

  第三,给外套加热。

  第四,给珠子冰冻。

  如果在给外套加热的同时给珠子冰冻,那就更好了,完全不费劲。

  蒋不疑听完后疑惑:“那为什么您这个专利和他们的一样?难道他们也是用了四种方法一起注册了专利?”

  刘据泪流满面啊:“什么四种方法,这就是一种方法,最精密的轴承,需要四种方法一起用才能装配进去,普通精度和质量的轴承,不能用在马车这么大载重精密的机器上。”

  刘据看着蒋不疑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有点气恼:“不过别担心。”

  “虽然轴承制造专利被人注册了,但大不了买他的现货,本来用的也不多。只要差速器这种结构能够搞出自己的,就能制造出自己的底盘系统。”

  “你挺好。”

  刘据画了一个马车四轮结构。

  “当转向的时候,如果前轮转向,那么后轮跟着轨迹过去,只会有一个轮子跟前轮速率是一样的,这外侧轮子,就是被拖着走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左右车轮一样,就需要把两轮中间的链接断开,做成两轮可以独立旋转的转轴。”

  蒋不疑看着一边点头:“明白。”

  刘据:“但是,怎么确定断开后速度就是一样的呢?”

  “在左边这儿,加一个新的连杆,车轮转动,车轴就转动,车轴推动动力轴围绕着车轴转动,怎么用动力轴推动右边车轮转动?”

  蒋不疑思索了一下:“简单,在右边结构上加一个十字结构。”

  这样,左边的动力轴推动右边的十字,就能转动。

  有差速时,动力轴就在十字之间空转,而正接触时,动力轴就推动十字转。

  这样,转起来的速率就是一样的了。

  刘据:“但是,这样的话,左轮一直贴地转,右轮却是一圈被推动四下,就一顿一顿的,所以……”

  蒋不疑:“十字加成米字。”

  刘据点头:“聪明,但是如果速度快了,就会放大顿挫,米字结构也感觉一顿一顿的。”

  “所以……”

  蒋不疑捏着下巴:“干脆把米字改成齿轮吧……但是改成次轮后,每个齿就不够动力轴脱轨了啊!”

  刘据:“聪明,但聪明的不多,把动力轴设计成另外一个次轮状的轴不就完事儿了?”

  齿轮的齿间距不够动力轴脱离,但是齿轮和齿轮之间的齿脱离又下一个齿咬合,不就很正常了吗?

  蒋不疑恍然大悟:“啊?哦?好像对啊!这就是差速器?!”

  刘据冷笑:“真笨,来,我教你,我发明的最新结构,比这个复杂多了,别说马车,就算是以后柴油蒸汽机真的普及开来,做成柴油动力汽车,我这个结构也能用。到时候,就是你的车厂脱颖而出的时候!”

  蒋不疑何等聪明,就这么几句话,就能搞懂差速器的运转规律,就算自己多去研究一下,应该也能做出实用的差速器。

  但是研究哪有继承快?

  刘据讲起了他那个结构的差速器。

  蒋不疑也认真的听了起来。

  刘据讲完也不管蒋不疑听不听得懂,消化了多少,叉腰大笑:“这马车做出来的速度肯定比研究院的快,必须取个好名字,响亮的名字。你觉得是叫奔驰合适,还是叫宝马合适?”

  蒋不疑:“……”

  还没开口,刘据就打断了:“以后搞不好不会用马了,还是叫奔驰吧。”

  蒋不疑:“老师你不是想要给我谋生吧,你就是想要建立一家车厂,然后把你的设计给实现出来。”

  刘据那表情蒋不疑太熟悉了,安国少季和终军经常都是那样的。

  刘据被说破了后也不气恼:“那还不是让你赚大钱了,我出技术,你去管理,以我的技术,随便换个人,不照样能成?”

  窗户外面,刘彻和霍海听到这里,转身往外走。

  刘彻:“听杨连成说,太子对于机械方面的造诣很高。”

  “太子还想研究电,但是电太危险了,所以朕严令不允许太子接触电力设备。”

  霍海点头:“太子的身份尊贵,的确不适合。”

  刘彻:“本来按照规矩,他这个年纪,已经可以成婚了。”

  “但是按照现在科学院的研究,似乎他这个年纪还没成年,不应该这么早成婚,大汉开始推崇晚一点结婚,所以,现在应该让太子去做什么?”

  这个晚婚的推广,其实是为了减少童工的存在。

  这个里面逻辑链条又是一大条,但是简单的说一下原理就是,让人意识到十六以下没成年。

  如果大家都认识到十六以下就是未成年的状态,就能大量减少童工。

  因为这样大量的人就不会想‘你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了,找个班儿上吧。’

  但是,如果童工减少,又不能配套合适的教育体系的话,就会导致街头巷尾出现大量只玩儿乐而什么都不干的年轻人。

  一旦这种事情成了常态,那‘嬉皮士’、街区文化、该溜子这些东西就不可避免的要出现了。

  这人啊,过早担负重任会出问题,但是整天玩儿也会出问题。这一松一紧就得抓好了。

  所以‘你本来就是个打工的,只是碰巧读了书’这句话并没有人知道教育的实际意义。教育本质上不是让每个人都能成大才,而是让大部分人不要变成社会危害。

  于是,新商改的当务之急就是科教文卫的全国性推广。

  新商改现在是必须全面执行了。

  所以刘彻看向了霍海:“朕让李蔡告老还乡,由你当丞相,让张汤当御使大夫,同时设立大司农,同为三公,由司马相如为第一人。”

  霍海有些愕然,本来之前没有出现大司农而是叫做大农令,是九卿之一。

  就算改成大司农,应该也差不多。

  但是现在,刘彻想要用大司农这个职务,代替经济大臣的责任。

  原因当然是刘彻不想抛弃农业,而是希望抓经济的大臣,要清楚,帝国的首要任务是农业,是吃饱饭。

  所以,等于硬生生的把大司农这个职务抬上了三公。

  至于为什么是司马相如,原因也简单。

  其实司马相如那一代被刚上位的刘彻招募的人,成就最低的就是他自己,其他人很多都封侯了。

  但这一代人中司马相如最懂经济最会搞钱。

  可是没赶上好时候。

  现在是赶上好时候了,但司马相如年纪也大起来了。

  最后发挥余热的时刻了。

  霍海:“陛下有没有这种可能,让司马相如做宰相,让我做大农令,大农令改成九卿之首。”

  九卿之首本来应该是天官的,也就是管理吏部的。

  按理说吏部权利应该比三公这种看似没啥的职务权力大。实则不然,因为皇帝要抓住人事权,所以吏部的人事权是能量降级的。

  但就算是能量降级,吏部也处在第二梯队第一,稳坐九卿之首。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因为,科举的出现,还有新学的复杂性,让吏部(太宰)继续降格了。

  因为又从太宰分出了一些权利来,权利就更小了。

  刘彻在霍海的建议下,早就准备以部代替卿,但不是六部,也不是九部,而是众多部,至少十几二十个,按需加。

  权利分散,有利于经济发展。

  现在,霍海并不想当这个丞相。

  武侯?丞相?肝脑涂地是吧?

  霍海只想给丞相上点香,不想被修个武侯祠然后被人给上香。

  一想到三百年后,诸葛亮在武侯祠给自己上了一炷香,感叹‘武侯大才,可惜被累死了’,霍海就脸黑。

  刘彻也在思索,让霍海这么早当丞相好不好。

  如果让他当三十年,那不成了假皇帝,常务副皇帝了?

  如果让他当个十五年,然后退休?

  还是当个十年,然后和李蔡一样,去组织议会?

  李蔡可以组织议会去,但是霍海不合适。

  因为议会里的人,天然向着霍海,他们把霍海当神。

  别人说把谁当神那都是恭维忽悠,但是这些人真把霍海当财神。

  这样一来,议会铁板一块,搞不好会在未来把朝会给压下去。

  那岂不是倒反天罡?

  刘彻还记得霍海之前故意表演如何拿下南越国,为的就是让大家对富人商人要警惕起来。

  可以用,但不能乱用。

  可以放,但不能放任。

  可以信,但不能轻信。

  所以,无论自己愿不愿意,霍海都是不能组织议会的。

  留给霍海的荣耀,最多就是组织朝会。

  那么丞相这个职务,就到头了。

  还是说,十五年后,霍海三十七岁,自己封他为夏国公,让他去大夏?

  刘彻:“你说我们要先拿下大宛,你觉得大夏如何?”

  霍海眼色一冷:“这个地方必须彻底的改造,否则必将成为大患。”

  帝国坟场。

  有时候封建迷信一定得信。

  刘彻:“哦?怎么改造?”

  霍海心中,解决帝国坟场的方法只有一个。

  任何帝国都进不去这个地方,进去都会败退。

  还不是人不够。

  倘若这个地方全是外来人,还谈什么帝国坟场。

  那怎么才能让这儿全是外来人?

  送生育能力强的过去。

  谁?

  霍海:“中山王刘胜,以中山王的生育能力,只要封中山王为大夏王,不出五十年,大夏至少数千刘姓贵族,这些人的婚姻关系之中起码笼络几万人,结成铁板一块的大汉姻亲构成统治阶层,稳到不能再稳了。”

  刘彻本来是想问霍海愿不愿意去大夏就藩的,结果还没问,霍海就给大夏安排了刘胜了。

  刘彻想了一下,决定回去细想一下再决定。

  “议会即将举行,你要不要参加?”

  霍海对这个有兴趣:“我去看看。”

  议会一个月一次的大议会都进行了四十场了,霍海一次都没参加过。

  现在回来了,肯定要去一下的。

  关键是,霍海要对现在的大汉的工业规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这才好确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

  议会日。

  长安城的百姓们都注意着这一天。

  大议会定式召开已经是常态了。

  在这一天,平时在商场上奋力拼杀,因为五大钱和别人疯狂砍价的人,都会穿上盛装。

  因为议会这边是代表新商改,是代表了新的商业工业,所以穿的衣服都以新推出的样式为主。

  一开始大家穿什么的有。

  甚至上一任议长刘胜,以穿牛仔服为乐,很自豪自己穿了一身牛仔服,每次议会日必骑着高头大马一路游街到议会现场。

  现在的议会,修在丞相府隔壁,也就是原来的长安城中。

  本来长安城中的未央宫右边是丞相府和武库,再旁边是闾里,历史上会被拆掉修成明光宫的。

  但是现在刘彻这么有钱,哪儿看得上这点地方?修个宫殿岂不是小家子气?

  虽然明光宫的地盘比后世故宫都大,但刘彻看不上。

  所以这里拆迁后,修建了议会。

  这样也好,丞相府左边的是未央宫,经常举办朝会,右边是议会。

  如果一旦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可以同时召开朝会议会,还能互相联络上。

  所有当选议员的人,都从新城老城各个地方进入驰道,然后往内城而来。

  这一天,在这条繁华的大道上做生意的人,也都是盯紧了大道。

  心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进入议会。

  要知道,议会目前为止已经讨论、推广出很多决议了。

  比如最近,议会就在疯狂讨论是否允许普通人吃羊肉的事情。

  可以说是全长安,乃至全大汉都在关注这件事情。

  这太重要了,救狗命啊!

  狗为大汉付出太多了,又要打猎又要被吃,又提供狗皮给御寒。

  现在多个分担点了。

  不过也有人觉得如果普通人可以吃羊肉,羊必定会破坏漠南漠北的生态,虽然西游记中的黄风是假,但是漠北一破坏,那黄风南下可就是真的了。

  这件事情正在讨论之中。

  这个事情当然是刘彻丢出来讨论的。

  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

  那是因为现在虽然麦子稻米都收了,但是玉米还没到收获的日子。

  要是玉米收获,亩产上报,就再也不会有人讨论丧良心的养羊破坏漠北的草的问题了。

  因为,吃的羊只会养在漠南,最多刚养成年,就要送去谷饲。

  本届,议长是鲁王刘光。

  并不是王室才能当议长,而是刘彻喜欢选他们当议长。

  至于上议员,目前也很有代表性。

  军方代表一直是公孙贺和公孙敖,其中公孙贺是卫霍外戚。

  朝廷代表是李蔡和张汤,目前李蔡可能要当下一任议长了。

  皇族代表是刘胜和刘琪,刘洁姊是个女人,是赵王刘彭祖的女儿。

  皇企代表是梅黑夫和项绪,项绪现在不在,由桑弘羊顶替。

  还有大企业代表,一个是曹襄,一个是黄吉。

  黄吉是一个民间的人,是真一点背景都没有。

  所以他虽然是上议员中话语权最小的,但却是现在很多商人的偶像。

  因为目前看来,做商人,在政治上,走到头,就是黄吉这个职务。

  他就算是出现在刺史部,出现在州郡府,各地官员也得是最高礼仪接待。

  而他提出的一些政策,因为普遍比较代表更中层的人,所以比较受商人喜欢,但是普通人对他无感。

  此时,会议其实已经开始了,但好像比较随意。

  曹襄双手撑在桌案上,看向台下:“樊他广,我听说樊胜客狗肉披萨,出了个香辣鸡腿堡?”

  樊他广骄傲:“对啊!”

  曹襄:“哎呀!人家炸鸡汉堡,是KFC开封菜,是老霍专门教给开封人的,你好意思,家大业大的还跑去偷学?”

  现场的人都在哄笑。

  樊他广骄傲:“我创新了啊,他们KFC不创新,我创新了!”

  “当初武侯大人亲点辣椒可以做调味料,广泛种植,如今成果终于可以拿出来售卖了,大家谁不想尝鲜?”

  “KFC连锁这时候不推出辣味的,那我们樊胜客可就不客气了。”

  现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樊他广还在跟人打招呼:“开完会来吃香辣鸡腿堡!”

  此时,角落里的开封代表:“没事儿,反正我们接下来也在各家KFC卖香辣狗肉披萨。”

  大家也是笑了起来。

  每次议会都会以吃的开始聊,一是关系国计民生,二是吃的方面大部分东西都没有专利,几乎都是霍海搞出来免费给所有人用的。

  做得好的之所以做得好,占的是正统两个字,也就是最早接受霍海传承的,就做得好。

  当然大家也有区别,比如赵氏熏肉现在就跟不上樊胜客的规模和脚步了,毕竟熏肉传开后,各地自己家熏肉的不少,很多地方不缺这东西。

  还有就是,长江通航后,蜀郡的熏肉开始大量运送过来了,对于赵氏熏肉也是很大的打击,蜀郡那边生猪价格只有长安五分之一,腊肉成本是不到五分之一,加上运费,成本也就三分之一。

  如果他们愿意,可以卖的比赵氏熏肉成本都低,怎么打?

  幸好蜀郡那边的熏肉是张骞在组织规划,为的也是让地形比较复杂的长江沿岸的山民赚钱,所以没有走压价格走销量的路线,而是走精品西南老腊肉的路线,所以价格没有压那么低,赵氏熏肉才有活路。

  现在赵氏熏肉都已经改了风格了,他们开始研究其他东西了,免得被竞争死。

  赵氏熏肉也开始做运输行业了,而且也去蜀郡开厂去了,同时开始研究淀粉肠了。

  淀粉肠是霍海搞出来的,因为当初淀粉很难做,所以只在研究院小范围流传。

  而现在听说土豆、红薯、玉米都可以做淀粉,赵氏熏肉虽然没有货源,但是提前一年就去建厂去了,目前如果跟上来,可能反压樊胜客一头。

  有人看向赵氏熏肉。

  赵氏熏肉的老板是赵破奴的老婆,她站起身来:“我们最近开发出了一种新罐头,午餐肉罐头,可以用作军粮。”

  听说是军粮,全体都正色。

  刘光:“军粮?!来全体都有,鼓掌!”

  每次有军中用得着的东西被做出来,议会都会全体送上敬意。

  赵氏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讲述起了午餐肉:“午餐肉和淀粉肠有些像,也是武侯发明的。”

  大家都很疑惑,武侯当初发明了这么多没有流传出来的东西吗?

  赵氏:“当初骠骑将军和陛下开玩笑,说牛头给陛下进献了,留下的就不是牛肉了,是午肉。”

  大家一听就笑了。

  赵氏:“霍武侯就提议干脆叫午餐肉。”

  “后来还专门针对北征战士开发出了现在意义上的午餐肉,也就是用牛肉和淀粉制作的蒸出来的罐头块。”

  “但是一来淀粉缺失,二来牛肉北边将士都吃烦了,所以军方想要一款和火腿肠类似,但是肉更多的产品。”

  “我们赵氏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搞出了猪肉午餐肉罐头。”

  大家再次鼓掌。

  议会入口,传来个声音:“午餐肉罐头?火腿肠?算我赶上了,留下点样品,我吃火锅用得着……咳咳,我帮你试试口味。”

  众人抬头去看。

  全场震惊。

  “武侯!”

  “霍大人!”

  “少尉!”

  “统领”

  “祖师……”

  全场震惊。

  议会可以说是从与会人员,到讨论事项,到制度,各方面都是霍海一手创造的。

  但是,霍海一次都没来过议会。

  如今,终于来了!

  全场普通人走到这一步的,谁不视霍海为偶像?如果有人不是,那他的偶像一定把霍海当做偶像。

  黄吉看到霍海,眼神里充满了看神灵的敬仰,根本不掩饰。

  霍海:“别,再这么下去,这儿快站不下这么多人了。”

  霍海第一次来议会,指了旁边一个位置:“我坐这儿,旁听一会儿。”

  座位旁边的人受宠若惊,急忙给霍海腾宽更宽的地方:“祖师您请!来,坐这个。”

  霍海婉拒边教导:“别坐别人热垫子,容易长癣。”

  “学生学到了,祖师,您坐这,我外套不热。”

  霍海也没客气:“有前途,有前途。”

  ————

  求月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汉有活爹,大汉有活爹最新章节,大汉有活爹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