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您利用足球的争斗性,解决无所事事的工人们聚在一起容易造反的问题么。
怎么事成之后,足球的争斗性就成了违背足球的初衷了?
足球的初衷不就是让人发泄么。
霍海看了一眼皇甫华:“我说的没问题啊,足球从一开始就是有规则的,是要在球场上分输赢的,你场下发生的事情本来就是多余的。”
皇甫华明白了,您这过河拆桥的同时,还给泼脏水。
皇甫华又详细的问了一下足球的规模,足球的规则,足球比赛的组织,然后还了解到了木看台的搭建什么的。
才询问:“如果真的像设想一样,未来有的球队被数以万计十万计的人喜欢,那球场得多大啊。”
霍海:“那么多人喜欢当然要拿来盈利,不做商业可惜了,自然票涨价。”
“再说十万人才多少点,百万人千万人也不是没可能。”
霍海前世是个球迷,对足球这一套规则太熟悉了。
而且霍海不是那种只看了一两年球只了解表象的球迷,看久了足球之后,就会发现,足球是一种博弈。
足球比赛本来就是一种利用时间与空间进行的博弈。
球员和替补球员之间有博弈,球员和主教练之间有博弈。
主教练和对手博弈也要和老板博弈。
甚至球迷也要经常和球队博弈。
这些博弈是很复杂的。
而前世,整个华夏的足球不行,原因就是方方面面的。
最重要的就是各地球队没有办法凝聚太多的死忠,没法给自己画标签。
欧洲球队,比如可以说自己是工人城市所以是工人球队,也有富人球队,甚至以群体分的比如热刺是犹大人球队。
在国内,谁还不是个工人球队了?这就失去了最严重的斗争原因。
斗争原因都没有,都没有可能真刀真枪的干,那就必然是‘踢踢得了’默契球出现,默契球演化着就变成了假球。
本来起步就比别人晚,又容易人情球,假球温床,就很难爬得起来。
原因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个水平本来就不高的地方,球员都在和队友作斗争,想方设法踢假球去了,怎么进步?
本来就需要高水平比赛,才能锻炼出强大的球员。
其他足球强国也有假球,但是别人是先有了竞技能力,再然后才是去博弈。和先博弈拿到少数的资格然后才能去锻炼竞技能力,那是两码事。
这只是原因之一,足球差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在霍海目前看来,大汉这些方面,环境都比前世好很多。
大汉在很多方面远不如前世,工业方面和前世比简直是个婴儿中的婴儿。
但是在霍海看来,大汉绝对短时间内在足球方面把前世吊起来打。
在前世,举国也就几千个职业球员,一提起来就是十四亿人里找不出十一个会踢球的。实际上真相是几千个人里面最会踢的就那十一个了。
但是在大汉,即将就会有数百万工人开始踢球。
无他,因为太无聊了,没别的玩儿的。
好不容易搞点乐子,还属于赌博。
绝大部分人在得知赌博犯法后,肯定是不会去赌博了,毕竟大家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大部分人是不会去干危险举动给自己挖坑的。
等足球比赛多起来,日常化,有了强弱之分后。
顺势推出官方足彩。
直接一棍子就能把赌博风气给打爆。
至于资本看上了足球,开始商业化运营之后,有可能出现的赌博借壳足彩重现。
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不是眼下的事情。
而眼下推出足球还有个好处。
那就是自从军事方面不需要那么多牛皮装备后,牛皮大多用作了往北探索的开发的西进运动的冒险者们使用的东西。
但他们能消耗多少?
还有羊皮呢?
现在棉制品多了之后,羊皮使用量也是爆降,黄河再多的羊皮筏子也用不了那么多啊,现在还开放吃羊了,羊皮更多了。
现在小羊皮皮鞋满街都是,猪皮皮鞋才流行了四年,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羊皮牛皮还是用不完。
皮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是时候推出足球了。
皇甫华离开霍海这儿后,很快就去推这件事情了。
警察内部十二万警察之间,推广运动是很轻松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上面喜欢什么,下面都得跟着学,以身作则就好,不需要抓。
皇甫华把一群司警司查拉着踢球,还有那么多下级看着,很快皇甫华喜欢踢球的消息就传出去了。
接下来足球这项运动就在警察内部挨个流传开来了。
与此同时,不只是内部,其他人也在学习。
一场比赛进行,就一定会有人围观,看到新玩意儿之后,没几个人能忍得住自己不上手试试,足球可以忍住不上手,毕竟大家都不想当门将,但忍不住脚痒。
很快就有人学习了。
没一个月,整个长安都在流行踢足球了。
霍海倒是没时间玩儿,最近霍海一直都在推广教育,霍海想要丢出九年制义务教育。
但是,这似乎还有点问题。
因为好像没有那么多职业老师。
九年制义务教育,意味着至少要适龄小孩全部入学。
而这个时代的新学,学九年,如果真学得进去,几乎能从小学直接学到研究院去了。
所以霍海退一步,改成了六年义务制教育。
至于学龄,就往下压了两年,改成了九岁开始。
这样学完一般就十五了,十五适应一下就十六了,就不是童工了,比较符合当下的环境。
而这也意味着,一旦孩子九岁,夫妻俩就能腾出时间再生孩子了。
就算是没有三代同堂的家庭,也会能有条件生不止一个孩子。
就算是双工人家庭,也能生孩子。
霍海筹划期间,看到了很多大汉最新的统计数据。
大汉的人口涨幅,非常夸张,夸张到如果不是刘彻压着没有发过,朝臣都会被镇住的程度。
二十年前,刘彻搞过一次人口统计,当时统计的户数,和平均每户人口一计算,差不多有三千多万人。
加上可能被隐藏的人,一共有四千万。
在霍海开始发展新商改之前,大汉人口多增长了小一千万,加上收服四周的各种部落加入的人口加上大汉国境以内一开始是蛮族现在也等级为汉人的所有人口,一共是七千多万。
如今,过去了八个年头。
大汉的人口是……一亿二千万。
近乎于翻倍。
恐怖的是,大汉的平均年龄已经不到二十了。
八年前,大汉的人平均能活四十的样子,算上夭折的孩子什么的,算出来人均寿命三十岁。
目前研究院对于大汉城市人口的寿命预估突破了六十,对于农村人口平均寿命的预估是四十八。
但,大汉并没有这么多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人。
大约是从六年前开始,新学的医生开始往全国分布开始,各个地方进入四十岁就几乎会去世那批人,突然就像不会死亡了一样,寿命在延续。
但问题是,他们才多少人?他们那一代人出生时,大汉人口才三千来万。
一年才有不到七十万人出生。
而现在呢?一年有小一千万人出生!
大量家庭孩子都不止三个了,很多四孩家庭都出现了。
所以,一千个小孩,和几十万四十多岁的‘老人’算平均年龄。
这一算,大汉人的平均岁数,都不超过二十岁了。
而根据这个计算,大约在十年后,大汉会再次迎来人口爆发。
因为十年后,每一年有八九百万人到适婚年龄。
这个数字,比当初张汤和刘彻算过的数字,夸张多了。
因为张汤少算了一件事情。
饱暖思淫欲。
以前的人,农忙太累,没工夫,夏天一过太冷,没兴趣,春天青黄不接饿肚子,没力气,夏天三伏天热得要死,来不了。
一年就没多少时间可以干那事儿。
现在呢,春天猫叫的厉害,人心里也痒痒的,夏天热点是热点,但是楼房有阁楼后,还挺凉快的。秋天吃的满口都是油,有的是力气。冬天太冷了屋里暖和,在屋里黑漆漆的没事儿干,不如干点事儿。
不是这些人想要生,是不想生都不行。
大部分人怀了就会生,是不会去买打药的。
很多人孩子刚生下来没两个月,刚来了一次月经,又不来了。有经验的她们自己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人口想要不膨胀都不行。
这种情况下,六年制义务教育,还需要多考虑一下。
因为这意味着千万大汉工人给朝廷创造收益和税收之后,要养六千万学生。
就算每年只有八百万人,六年义务教育,那也是四千八百万学生。
很花钱的。
就是不知道刘彻舍不舍得。
如果舍得,那大汉就收紧裤腰带,最近几年先减慢一下发展速度。
等文盲率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以下的时候,人均三千的工人们工资会暴涨,到时候大汉就有钱了。
刘彻有一个疑惑。
这如果读了书的未来月薪都一万大钱两万大钱,甚至更多,那哪儿来的那么多钱。
霍海不得不提醒刘彻,钱只是个数字,大汉目前的稳定的经济政策只是用合适的钱来表达大汉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读了书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平均的劳动能力,远超过普通干苦力的,劳动成果就会暴涨,人均工资暴涨也是正常。
只是,这是最后一次暴涨了。
当所有人都成了读书人后,工资再涨也不会出现几十倍暴涨了,只能每年慢慢涨一点,一边吃新科技的福利,一边吃通货膨胀的效果。
刘彻反应了过来,自己数钱数迷糊了,又把钱是什么给忘了。
除了人和钱,霍海还关注到一些不同一般的东西。
很多地方上,有先见之明或者说有消息来源的人,开始收购土地了。
霍海的霍氏商行,还有刘彻自己的人,都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土地。
目前大汉越来越多的土地属于两人。
之所以买土地,有两个原因。
第一,发展需要地,地在自己手里,未来随时要用划线就行,不用去处理纠纷,也不会被人突然高价敲诈。
第二,拿到地之后,可以以很低价格租给农民,让他们种田,从而保证粮食。
如果地一直那么贵,而当工人这么赚钱的事情一直持续,又有几个人会留着种地?
他们都会去当工人。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
【农用地不得修改使用性质。】
如果农用地永远都是农用地,只要不批准,永远不能修房子不能修路,不能建立工厂搞商业。
那就没那么多人买地了。
就算有人买,价格也起不来。
只有能拿到商用批条的人才能把地的价格变高。
这样一来,价格高的不是地,而是条。
第二个问题解决办法还是这一条。
只要在某些产量大区,禁止农用地转商业,那这些地方就发展不出商业,那住在这里的人就没地方当工人,就只能种地。
虽然还是会有很多人下定决心离开,但更多人会留下。
不过这一条霍海只是递给了刘彻,并没有如警察体系那样在朝会提出,一定要实现。
因为霍海实际上是在提醒刘彻,土地使用权和拥有土地是两回事。
允不允许拥有,和允不允许使用土地,也是两回事。
霍海自己手握这么多地,也不想坑自己后代。刘彻爱设定程度多深的政策,霍海都接受。
要是刘彻规定土地为大汉所有,私人只能购买使用权,霍海也接受,毕竟自己拥有这么多土地到时候直接转化为使用权,能赚一点是一点。
如果刘彻规定私人可恶意继续持有土地,那这些地就分给孩子算了,以后重点就是多生点,把地分开点,免得有人惦记。
等霍海把这几个问题梳理清楚,有了打算时,已经过去了几个月。
在长安城,踢足球已经成了大量工人休息时候的第一选择。
看球,也成了很多小孩和自己不愿意多动的工人最喜欢的事情。
甚至,还出现了几支在民间比较有名的球队。
皇家兵工厂,煤矿队,铁路队,皇家护卫队,研究院队……这些球队背靠超大企业,都是在自己企业内部优中选优,很快就把踢球踢得好的,提拔到了自己的主要队伍里,然后开始到处约战了。
这几个队,都是赢得最多的,所以都已经特别出名了,支持者特别多,每次踢球,球场边观众多得不得了。
甚至几家大公司专门买了长安城内以前开作坊现在搬迁掉的厂区,拆了搞成大球场,专门作为主队球场。
霍海也没想到这玩意儿发展的这么快!
————
求月票
怎么事成之后,足球的争斗性就成了违背足球的初衷了?
足球的初衷不就是让人发泄么。
霍海看了一眼皇甫华:“我说的没问题啊,足球从一开始就是有规则的,是要在球场上分输赢的,你场下发生的事情本来就是多余的。”
皇甫华明白了,您这过河拆桥的同时,还给泼脏水。
皇甫华又详细的问了一下足球的规模,足球的规则,足球比赛的组织,然后还了解到了木看台的搭建什么的。
才询问:“如果真的像设想一样,未来有的球队被数以万计十万计的人喜欢,那球场得多大啊。”
霍海:“那么多人喜欢当然要拿来盈利,不做商业可惜了,自然票涨价。”
“再说十万人才多少点,百万人千万人也不是没可能。”
霍海前世是个球迷,对足球这一套规则太熟悉了。
而且霍海不是那种只看了一两年球只了解表象的球迷,看久了足球之后,就会发现,足球是一种博弈。
足球比赛本来就是一种利用时间与空间进行的博弈。
球员和替补球员之间有博弈,球员和主教练之间有博弈。
主教练和对手博弈也要和老板博弈。
甚至球迷也要经常和球队博弈。
这些博弈是很复杂的。
而前世,整个华夏的足球不行,原因就是方方面面的。
最重要的就是各地球队没有办法凝聚太多的死忠,没法给自己画标签。
欧洲球队,比如可以说自己是工人城市所以是工人球队,也有富人球队,甚至以群体分的比如热刺是犹大人球队。
在国内,谁还不是个工人球队了?这就失去了最严重的斗争原因。
斗争原因都没有,都没有可能真刀真枪的干,那就必然是‘踢踢得了’默契球出现,默契球演化着就变成了假球。
本来起步就比别人晚,又容易人情球,假球温床,就很难爬得起来。
原因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个水平本来就不高的地方,球员都在和队友作斗争,想方设法踢假球去了,怎么进步?
本来就需要高水平比赛,才能锻炼出强大的球员。
其他足球强国也有假球,但是别人是先有了竞技能力,再然后才是去博弈。和先博弈拿到少数的资格然后才能去锻炼竞技能力,那是两码事。
这只是原因之一,足球差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在霍海目前看来,大汉这些方面,环境都比前世好很多。
大汉在很多方面远不如前世,工业方面和前世比简直是个婴儿中的婴儿。
但是在霍海看来,大汉绝对短时间内在足球方面把前世吊起来打。
在前世,举国也就几千个职业球员,一提起来就是十四亿人里找不出十一个会踢球的。实际上真相是几千个人里面最会踢的就那十一个了。
但是在大汉,即将就会有数百万工人开始踢球。
无他,因为太无聊了,没别的玩儿的。
好不容易搞点乐子,还属于赌博。
绝大部分人在得知赌博犯法后,肯定是不会去赌博了,毕竟大家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大部分人是不会去干危险举动给自己挖坑的。
等足球比赛多起来,日常化,有了强弱之分后。
顺势推出官方足彩。
直接一棍子就能把赌博风气给打爆。
至于资本看上了足球,开始商业化运营之后,有可能出现的赌博借壳足彩重现。
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不是眼下的事情。
而眼下推出足球还有个好处。
那就是自从军事方面不需要那么多牛皮装备后,牛皮大多用作了往北探索的开发的西进运动的冒险者们使用的东西。
但他们能消耗多少?
还有羊皮呢?
现在棉制品多了之后,羊皮使用量也是爆降,黄河再多的羊皮筏子也用不了那么多啊,现在还开放吃羊了,羊皮更多了。
现在小羊皮皮鞋满街都是,猪皮皮鞋才流行了四年,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羊皮牛皮还是用不完。
皮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是时候推出足球了。
皇甫华离开霍海这儿后,很快就去推这件事情了。
警察内部十二万警察之间,推广运动是很轻松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上面喜欢什么,下面都得跟着学,以身作则就好,不需要抓。
皇甫华把一群司警司查拉着踢球,还有那么多下级看着,很快皇甫华喜欢踢球的消息就传出去了。
接下来足球这项运动就在警察内部挨个流传开来了。
与此同时,不只是内部,其他人也在学习。
一场比赛进行,就一定会有人围观,看到新玩意儿之后,没几个人能忍得住自己不上手试试,足球可以忍住不上手,毕竟大家都不想当门将,但忍不住脚痒。
很快就有人学习了。
没一个月,整个长安都在流行踢足球了。
霍海倒是没时间玩儿,最近霍海一直都在推广教育,霍海想要丢出九年制义务教育。
但是,这似乎还有点问题。
因为好像没有那么多职业老师。
九年制义务教育,意味着至少要适龄小孩全部入学。
而这个时代的新学,学九年,如果真学得进去,几乎能从小学直接学到研究院去了。
所以霍海退一步,改成了六年义务制教育。
至于学龄,就往下压了两年,改成了九岁开始。
这样学完一般就十五了,十五适应一下就十六了,就不是童工了,比较符合当下的环境。
而这也意味着,一旦孩子九岁,夫妻俩就能腾出时间再生孩子了。
就算是没有三代同堂的家庭,也会能有条件生不止一个孩子。
就算是双工人家庭,也能生孩子。
霍海筹划期间,看到了很多大汉最新的统计数据。
大汉的人口涨幅,非常夸张,夸张到如果不是刘彻压着没有发过,朝臣都会被镇住的程度。
二十年前,刘彻搞过一次人口统计,当时统计的户数,和平均每户人口一计算,差不多有三千多万人。
加上可能被隐藏的人,一共有四千万。
在霍海开始发展新商改之前,大汉人口多增长了小一千万,加上收服四周的各种部落加入的人口加上大汉国境以内一开始是蛮族现在也等级为汉人的所有人口,一共是七千多万。
如今,过去了八个年头。
大汉的人口是……一亿二千万。
近乎于翻倍。
恐怖的是,大汉的平均年龄已经不到二十了。
八年前,大汉的人平均能活四十的样子,算上夭折的孩子什么的,算出来人均寿命三十岁。
目前研究院对于大汉城市人口的寿命预估突破了六十,对于农村人口平均寿命的预估是四十八。
但,大汉并没有这么多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人。
大约是从六年前开始,新学的医生开始往全国分布开始,各个地方进入四十岁就几乎会去世那批人,突然就像不会死亡了一样,寿命在延续。
但问题是,他们才多少人?他们那一代人出生时,大汉人口才三千来万。
一年才有不到七十万人出生。
而现在呢?一年有小一千万人出生!
大量家庭孩子都不止三个了,很多四孩家庭都出现了。
所以,一千个小孩,和几十万四十多岁的‘老人’算平均年龄。
这一算,大汉人的平均岁数,都不超过二十岁了。
而根据这个计算,大约在十年后,大汉会再次迎来人口爆发。
因为十年后,每一年有八九百万人到适婚年龄。
这个数字,比当初张汤和刘彻算过的数字,夸张多了。
因为张汤少算了一件事情。
饱暖思淫欲。
以前的人,农忙太累,没工夫,夏天一过太冷,没兴趣,春天青黄不接饿肚子,没力气,夏天三伏天热得要死,来不了。
一年就没多少时间可以干那事儿。
现在呢,春天猫叫的厉害,人心里也痒痒的,夏天热点是热点,但是楼房有阁楼后,还挺凉快的。秋天吃的满口都是油,有的是力气。冬天太冷了屋里暖和,在屋里黑漆漆的没事儿干,不如干点事儿。
不是这些人想要生,是不想生都不行。
大部分人怀了就会生,是不会去买打药的。
很多人孩子刚生下来没两个月,刚来了一次月经,又不来了。有经验的她们自己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人口想要不膨胀都不行。
这种情况下,六年制义务教育,还需要多考虑一下。
因为这意味着千万大汉工人给朝廷创造收益和税收之后,要养六千万学生。
就算每年只有八百万人,六年义务教育,那也是四千八百万学生。
很花钱的。
就是不知道刘彻舍不舍得。
如果舍得,那大汉就收紧裤腰带,最近几年先减慢一下发展速度。
等文盲率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以下的时候,人均三千的工人们工资会暴涨,到时候大汉就有钱了。
刘彻有一个疑惑。
这如果读了书的未来月薪都一万大钱两万大钱,甚至更多,那哪儿来的那么多钱。
霍海不得不提醒刘彻,钱只是个数字,大汉目前的稳定的经济政策只是用合适的钱来表达大汉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读了书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平均的劳动能力,远超过普通干苦力的,劳动成果就会暴涨,人均工资暴涨也是正常。
只是,这是最后一次暴涨了。
当所有人都成了读书人后,工资再涨也不会出现几十倍暴涨了,只能每年慢慢涨一点,一边吃新科技的福利,一边吃通货膨胀的效果。
刘彻反应了过来,自己数钱数迷糊了,又把钱是什么给忘了。
除了人和钱,霍海还关注到一些不同一般的东西。
很多地方上,有先见之明或者说有消息来源的人,开始收购土地了。
霍海的霍氏商行,还有刘彻自己的人,都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土地。
目前大汉越来越多的土地属于两人。
之所以买土地,有两个原因。
第一,发展需要地,地在自己手里,未来随时要用划线就行,不用去处理纠纷,也不会被人突然高价敲诈。
第二,拿到地之后,可以以很低价格租给农民,让他们种田,从而保证粮食。
如果地一直那么贵,而当工人这么赚钱的事情一直持续,又有几个人会留着种地?
他们都会去当工人。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
【农用地不得修改使用性质。】
如果农用地永远都是农用地,只要不批准,永远不能修房子不能修路,不能建立工厂搞商业。
那就没那么多人买地了。
就算有人买,价格也起不来。
只有能拿到商用批条的人才能把地的价格变高。
这样一来,价格高的不是地,而是条。
第二个问题解决办法还是这一条。
只要在某些产量大区,禁止农用地转商业,那这些地方就发展不出商业,那住在这里的人就没地方当工人,就只能种地。
虽然还是会有很多人下定决心离开,但更多人会留下。
不过这一条霍海只是递给了刘彻,并没有如警察体系那样在朝会提出,一定要实现。
因为霍海实际上是在提醒刘彻,土地使用权和拥有土地是两回事。
允不允许拥有,和允不允许使用土地,也是两回事。
霍海自己手握这么多地,也不想坑自己后代。刘彻爱设定程度多深的政策,霍海都接受。
要是刘彻规定土地为大汉所有,私人只能购买使用权,霍海也接受,毕竟自己拥有这么多土地到时候直接转化为使用权,能赚一点是一点。
如果刘彻规定私人可恶意继续持有土地,那这些地就分给孩子算了,以后重点就是多生点,把地分开点,免得有人惦记。
等霍海把这几个问题梳理清楚,有了打算时,已经过去了几个月。
在长安城,踢足球已经成了大量工人休息时候的第一选择。
看球,也成了很多小孩和自己不愿意多动的工人最喜欢的事情。
甚至,还出现了几支在民间比较有名的球队。
皇家兵工厂,煤矿队,铁路队,皇家护卫队,研究院队……这些球队背靠超大企业,都是在自己企业内部优中选优,很快就把踢球踢得好的,提拔到了自己的主要队伍里,然后开始到处约战了。
这几个队,都是赢得最多的,所以都已经特别出名了,支持者特别多,每次踢球,球场边观众多得不得了。
甚至几家大公司专门买了长安城内以前开作坊现在搬迁掉的厂区,拆了搞成大球场,专门作为主队球场。
霍海也没想到这玩意儿发展的这么快!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