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从大帐外传来了一阵欢呼声,想必是海西女直的酋长们听到了奴儿哈赤的死讯,当场情不自禁了。
毕竟自从奴儿哈赤统一建州各部并坐拥五千精兵后,明显对海西女直产生了野心,威胁也越来越大。
不然也不会闹到今年海西女直九部联合,共讨建州的事情。
但更难堪的是,海西九部联军居然被奴儿哈赤反杀了,海西各部酋长不但大失脸面,还感到来自建州女直的威胁更大了。
这次林天帅邀请酋长们在铁岭会盟,海西各部之所以如此踊跃参加,除了畏于天兵最近大胜的威势,也有自身兵败寻求庇护的意思。
不过酋长们万万没没想到,天帅实在太够意思了,二话不说就把海西女直最大的威胁给除了。
当然,以海西女直各部酋长们的政治和文化水平,显然是不懂什么叫兔死狐悲的。
如果他们懂,在历史上也就不至于被建州女直吞并了。
奴儿哈赤段位显然比海西女直的酋长们高出了几个维度,这也是为什么天帅弄死他的原因。
李如松听着大帐外的欢呼声,再看着地上的尸体,突然明白了。
原来林大帅一直在等待时机,等待这个海西各部和建州女直矛盾激化的时机。
这个时候果断出手废了奴儿哈赤,如果又能收获海西十几国(部)的表面归附,即便被告到朝廷,也能算功过相抵了吧?
又回想起去年九月,林大帅让建州女直精兵去防守位于海西女直地盘上的豆满江沿岸,只怕也是憋着挑起建州女直和海西女直之间矛盾的坏水。
也就是说,整整一年之前,林大帅就已经策划着今天弄死奴儿哈赤了。
于是李大将不由得万分感慨,这些玩政治的,心可真真踏马的脏啊。
幸亏林天帅对自己还可以,最多挤兑几下或者抢点军功而已,没有真正下黑手的意思。
正在李如松胡思乱想的时候,奴儿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走了进来。
虽然兄弟两人最近已经开始产生矛盾,奴儿哈赤有更大的野心,而舒尔哈齐则认为老老实实当大明藩属最好,为此争吵过好几次。
但是自幼互相扶持的亲情还在,舒尔哈齐看到兄长的尸体后,忍不住跪地痛哭。
林泰来站在旁边,冷酷无情的说:“你哭什么?”
舒尔哈齐不敢不答话,只能强忍悲痛,回话说:“何至于此啊。”
林泰来冷哼道:“你们兄弟自幼亲近,我就不信,你还能不清楚奴儿哈赤的心思?
他心里有没有对大明的仇恨,你难道还不知道吗?
他的下一步肯定是完全吞并海西女直,整合全部女直部族!
然后积极训练兵马,大肆招纳逃亡汉人,学习大明的技术吧?
等发展壮大起来后,又时机成熟就要正式建国,脱离大明掌控,是也不是?
作为大明藩臣居然有这样想法,所以本部院诛杀你的兄长,有什么问题?”
旁观的李如松大为震惊,他们李家养的狗还有这等胆量?
不过舒尔哈齐也瞠目结舌的,这天帅居然对兄长的内心世界居然如此了解,如果是猜的也太逼真了。
“你怎么知道的?”舒尔哈齐一时间忘了悲痛,忍不住问道。
林泰来疑惑的说:“不是你告诉我的吗?如果不是你这个亲弟弟揭发,本部院又从哪知道奴儿哈赤的不臣之心?”
卧槽!舒尔哈齐听了这个回答,在心神激荡之下,差点直接当场吐血。
自己怎么就成了出卖兄长的恶人?天帅你戏说不能乱说,改编不能胡编啊!
去年在九连城拜见林天帅时,天帅是那么的和颜悦色,今天却如此恶毒!
随即又听到林天帅说:“既然奴儿哈赤伏诛,以后你舒尔哈齐就是龙虎将军、建州都督了。
本部院会向朝廷奏请的,在正式册封之前,你就先临时代理吧!”
舒尔哈齐连忙答道:“在下无此意!”
要是承袭了兄长的官职,岂不是更说不清了吗?
林天帅非常体贴的说:“你还是接受吧,如果没有大明册封的庇护,只怕你的处境会更危险啊,听说奴儿哈赤的忠实党羽都很能打。”
舒尔哈齐进来时悲痛万分,出去时恍恍惚惚,差点就失心疯了——可能他宁可自己疯了。
反正林泰来挺满意的,“证据链”更完善了。
李如松对舒尔哈齐十分同情,对林泰来问道:“你怎么不连舒尔哈齐也一并杀了?
与其那样折磨他,还不如给他一个痛快。”
林泰来不满的看着李如松,什么叫折磨舒尔哈齐?
帮他杀了当家的兄长,扶持他上位当家,也成了折磨他?
“难道不对吗?”李如松又问道。
林天帅很素质的答话说:“你爹当年杀了奴儿哈赤他父祖,事后都敢留下奴儿哈赤兄弟。
我杀兄留弟又怎么了?难道本部院连你爹都不如?”
李如松扛不住了,“你好歹也是状元!有话好说,别爹来爹去的!”
林泰来又答道:“不能完全放纵海西女直啊,海西女直也需要一个敌人。
但这个敌人又不能太强大,现在就先用舒尔哈齐凑合吧。”
李如松再次同情起来,这舒尔哈齐回到建州,肯定也不好过啊。
处理完奴儿哈赤的身后事,林泰来又独自默默的想了一会儿心事。
以他如今的地位,单纯杀人容易,把人叫过来就能砍了。
不过还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让杀人能带来更多的利益。
今天终于完成了这项穿越者最大的任务之一,也算是一项念头通达了。
林泰来走出帅帐,换了另一处干净地方,重新召集了各部酋长。
此时各部酋长看着林泰来,眼神更加充满敬畏了。
这天帅不愧是手里有数百条人命的战神啊,当真是残暴到不把人命当回事,竟然一言不合就把建州大酋长砸死了。
再看那建州二贝勒舒尔哈齐,进了大帐后再出来时,就被吓得像是失了魂。
林泰来也没有废话,开门见山的对众酋长说:“在长白山和鸭绿江另一边新开了一处皇家大铜矿,急需大量矿工!”
众酋长茫然,隔壁急需矿工和他们女直各部有什么关系?
林泰来伸出了两根手指头,像个吆喝生意的商贩,叫道:“每向大明进贡一名矿工,就会获得回赐三两白银,或者等价货品!
注意!这被视为进贡,可以换取大明的册封,以及边市相关特权!
个人预计,每年可能需要征收五千名左右的矿工。”
众酋长这时候有点明白了,心里开始盘算起来,到底划算不划算。
等众酋长盘算了一会儿后,林泰来又补充了两点,“第一,对于进贡给大明的矿工,不问来源!
第二,进贡的矿工数量与边市份额、册封等级挂钩!”
听到“不问来源”这几个字,很多大部落酋长的眼神就亮了。
要是在与其他部落的战争中,能抓几百个俘虏,转手进贡给大明,岂不就相当于一千多两巨额现银收入?
更别说附带的边市利益,以及册封的荣誉,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乌拉部酋长满泰与叶赫部的同行对视了一眼,是不是可以重新组织联军,趁着建州群龙无首可能内乱之际,去抓一波肥的?
一边报仇雪恨,一边换银子,简直美滋滋。
辽东镇总兵官李如松在林大帅身边站如喽罗,简直要麻了。
什么进贡与回赐啊,这不就是奴隶贸易吗?还是那句话,玩政治的人心里简直太脏了!
从北方的海西女直到东方的建州女直,只怕从此就要乱成一锅粥了。
他们李家从铁岭发家,在女直地盘经营数十年,所建立起来的影响力,都没林泰来这一天冲击大。
女直人的原有的秩序全部被重铸,今后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
可是细想起来,好像也对李家没什么损害?
林经略在回朝廷交还关防之前,特意来到铁岭就这么点事务。
该办的人已经办了,该办的事也已经办了,林经略就挥一挥衣袖,毫不留恋的离开。
而李如松还要在铁岭卫多呆几天,毕竟这里是李家的老巢,人情世故比较多。
只是在碧蹄馆死的那一大波铁岭籍贯家丁,就够李如松吊唁一段时间的。
所以李如松只能将林泰来送出十里,然后就此分别。
如不出意外,正值壮年的李如松大概会像他爹李成梁一样,长期镇守辽东。
故而这一别就不知是多久了,或许数年,或许十年,或许十几年。
林泰来心有所感,忽然嘱咐说:“在未来五年,女直人新秩序就要靠你来维护了。”
李如松笑道:“只有五年吗?为什么不是十年二十年?”
林泰来冷笑道:“我会看相,如果你不改正喜欢轻骑冒险突进的毛病,那寿命就只有五年了!
而五年之后的事情,又与你有什么干系?”
在原本历史上,李如松就是在五年后与北虏打常见的治安战时,莫名其妙的中了埋伏然后不明不白的死了。
李如松嘀咕说:“你们这些喜欢看相算命的,就喜欢恐吓人!”
林泰来狠狠的说:“我会让兵部仔细盯着你的每一份战报,只要你敢身先士卒,就先罚你。”
李如松皱起了眉头,“你真会看相?”
林泰来回答说:“如果我对相人之术一点也不会,怎么从南京冷板凳上发掘出了赵志皋?
八年前,谁能想到赵志皋能当首辅?我就能看出来!”
李如松:“.”
说起这个,不得不服气。
万历十三年时,谁能想到一个六十岁的五品老扑街南京官能在五年后入阁,六七年后当首辅?
目送林泰来的身影消失在天边,李如松开始反思,难道自己在战场上真要开始谨慎了?
而林泰来离开铁岭后,望南而去,千里一路无话。
过了山海关,林泰来没有直接直接回京师,又到了天津卫巡视,并且指导海港建设。
他有预感,这处距离京师最近的海港将来或许会很重要。
十月初时,林泰来抵达京东门户通州,这次大帅生涯开始进入倒计时。
作为取得巨大胜利的帅臣,班师回朝的林泰来得到了相应的礼遇。
万历皇帝非常高规格的派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前往通州,迎接和慰劳林泰来,并赐下御酒和宴席。
这是非常难得的、大臣和太监可以公开坐在一起,吃喝应酬的场合。
酒过很多轮后,略有醉意的林泰来乐呵呵的调侃说:“大珰你怎么还是司礼监四号太监?这么多年了也没向上动动?”
陈太监没好气的说:“全靠圣上洪恩才得以任职司礼监,已经很知足了。”
你以为谁都能跟你林泰来一样三四年跳几级?
林泰来笑道:“快了,快了,或许机会就要有了。”
陈太监直勾勾的盯着林泰来,你踏马的怎么不继续往下说?到底是什么机会?
见林泰来不再细说,陈太监也没法追着问,但想起另一件事,一直没机会问,今天索性就说了。
“近年来有个传言在小范围内流行,说咱家与你多有勾结,这流言叫咱家很困扰。你知道这是从哪里传开的么?”
林泰来脸不红心不跳的说:“源头在原首辅申时行,他因为对形势预判屡屡不如我准确,就故意污蔑我串通宫中大珰,所以才知晓许多机密。”
陈太监:“.”
你们这对一老一少是在玩什么政治PLAY吗?
又看着喝得差不多了,陈太监忽然试探道:“这次大胜归来,若是封爵想要个什么封号?”
林泰来闻言,懊恼的拍案道:“后悔了!”
陈太监疑惑的说:“你后悔什么?”
林泰来追悔莫及的回答说:“按我朝惯例,因军功封爵,往往以立功的地名为爵名。
朝鲜国诸多古称里,我最喜欢乐浪这个名字,但怎么就给别人用了?
我当初帮着奏请分封朝鲜国六王子为乐浪公时,怎么就没想到今日?”
陈太监无语,你林泰来的嘴里能不能有点正经话?
林泰来借着酒劲又说:“要不然,就别封爵了吧?反正我最喜爱的乐浪这个名字已经用了。”
陈太监回应说:“朝鲜的古名多了!又不止乐浪一个!”
毕竟自从奴儿哈赤统一建州各部并坐拥五千精兵后,明显对海西女直产生了野心,威胁也越来越大。
不然也不会闹到今年海西女直九部联合,共讨建州的事情。
但更难堪的是,海西九部联军居然被奴儿哈赤反杀了,海西各部酋长不但大失脸面,还感到来自建州女直的威胁更大了。
这次林天帅邀请酋长们在铁岭会盟,海西各部之所以如此踊跃参加,除了畏于天兵最近大胜的威势,也有自身兵败寻求庇护的意思。
不过酋长们万万没没想到,天帅实在太够意思了,二话不说就把海西女直最大的威胁给除了。
当然,以海西女直各部酋长们的政治和文化水平,显然是不懂什么叫兔死狐悲的。
如果他们懂,在历史上也就不至于被建州女直吞并了。
奴儿哈赤段位显然比海西女直的酋长们高出了几个维度,这也是为什么天帅弄死他的原因。
李如松听着大帐外的欢呼声,再看着地上的尸体,突然明白了。
原来林大帅一直在等待时机,等待这个海西各部和建州女直矛盾激化的时机。
这个时候果断出手废了奴儿哈赤,如果又能收获海西十几国(部)的表面归附,即便被告到朝廷,也能算功过相抵了吧?
又回想起去年九月,林大帅让建州女直精兵去防守位于海西女直地盘上的豆满江沿岸,只怕也是憋着挑起建州女直和海西女直之间矛盾的坏水。
也就是说,整整一年之前,林大帅就已经策划着今天弄死奴儿哈赤了。
于是李大将不由得万分感慨,这些玩政治的,心可真真踏马的脏啊。
幸亏林天帅对自己还可以,最多挤兑几下或者抢点军功而已,没有真正下黑手的意思。
正在李如松胡思乱想的时候,奴儿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走了进来。
虽然兄弟两人最近已经开始产生矛盾,奴儿哈赤有更大的野心,而舒尔哈齐则认为老老实实当大明藩属最好,为此争吵过好几次。
但是自幼互相扶持的亲情还在,舒尔哈齐看到兄长的尸体后,忍不住跪地痛哭。
林泰来站在旁边,冷酷无情的说:“你哭什么?”
舒尔哈齐不敢不答话,只能强忍悲痛,回话说:“何至于此啊。”
林泰来冷哼道:“你们兄弟自幼亲近,我就不信,你还能不清楚奴儿哈赤的心思?
他心里有没有对大明的仇恨,你难道还不知道吗?
他的下一步肯定是完全吞并海西女直,整合全部女直部族!
然后积极训练兵马,大肆招纳逃亡汉人,学习大明的技术吧?
等发展壮大起来后,又时机成熟就要正式建国,脱离大明掌控,是也不是?
作为大明藩臣居然有这样想法,所以本部院诛杀你的兄长,有什么问题?”
旁观的李如松大为震惊,他们李家养的狗还有这等胆量?
不过舒尔哈齐也瞠目结舌的,这天帅居然对兄长的内心世界居然如此了解,如果是猜的也太逼真了。
“你怎么知道的?”舒尔哈齐一时间忘了悲痛,忍不住问道。
林泰来疑惑的说:“不是你告诉我的吗?如果不是你这个亲弟弟揭发,本部院又从哪知道奴儿哈赤的不臣之心?”
卧槽!舒尔哈齐听了这个回答,在心神激荡之下,差点直接当场吐血。
自己怎么就成了出卖兄长的恶人?天帅你戏说不能乱说,改编不能胡编啊!
去年在九连城拜见林天帅时,天帅是那么的和颜悦色,今天却如此恶毒!
随即又听到林天帅说:“既然奴儿哈赤伏诛,以后你舒尔哈齐就是龙虎将军、建州都督了。
本部院会向朝廷奏请的,在正式册封之前,你就先临时代理吧!”
舒尔哈齐连忙答道:“在下无此意!”
要是承袭了兄长的官职,岂不是更说不清了吗?
林天帅非常体贴的说:“你还是接受吧,如果没有大明册封的庇护,只怕你的处境会更危险啊,听说奴儿哈赤的忠实党羽都很能打。”
舒尔哈齐进来时悲痛万分,出去时恍恍惚惚,差点就失心疯了——可能他宁可自己疯了。
反正林泰来挺满意的,“证据链”更完善了。
李如松对舒尔哈齐十分同情,对林泰来问道:“你怎么不连舒尔哈齐也一并杀了?
与其那样折磨他,还不如给他一个痛快。”
林泰来不满的看着李如松,什么叫折磨舒尔哈齐?
帮他杀了当家的兄长,扶持他上位当家,也成了折磨他?
“难道不对吗?”李如松又问道。
林天帅很素质的答话说:“你爹当年杀了奴儿哈赤他父祖,事后都敢留下奴儿哈赤兄弟。
我杀兄留弟又怎么了?难道本部院连你爹都不如?”
李如松扛不住了,“你好歹也是状元!有话好说,别爹来爹去的!”
林泰来又答道:“不能完全放纵海西女直啊,海西女直也需要一个敌人。
但这个敌人又不能太强大,现在就先用舒尔哈齐凑合吧。”
李如松再次同情起来,这舒尔哈齐回到建州,肯定也不好过啊。
处理完奴儿哈赤的身后事,林泰来又独自默默的想了一会儿心事。
以他如今的地位,单纯杀人容易,把人叫过来就能砍了。
不过还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让杀人能带来更多的利益。
今天终于完成了这项穿越者最大的任务之一,也算是一项念头通达了。
林泰来走出帅帐,换了另一处干净地方,重新召集了各部酋长。
此时各部酋长看着林泰来,眼神更加充满敬畏了。
这天帅不愧是手里有数百条人命的战神啊,当真是残暴到不把人命当回事,竟然一言不合就把建州大酋长砸死了。
再看那建州二贝勒舒尔哈齐,进了大帐后再出来时,就被吓得像是失了魂。
林泰来也没有废话,开门见山的对众酋长说:“在长白山和鸭绿江另一边新开了一处皇家大铜矿,急需大量矿工!”
众酋长茫然,隔壁急需矿工和他们女直各部有什么关系?
林泰来伸出了两根手指头,像个吆喝生意的商贩,叫道:“每向大明进贡一名矿工,就会获得回赐三两白银,或者等价货品!
注意!这被视为进贡,可以换取大明的册封,以及边市相关特权!
个人预计,每年可能需要征收五千名左右的矿工。”
众酋长这时候有点明白了,心里开始盘算起来,到底划算不划算。
等众酋长盘算了一会儿后,林泰来又补充了两点,“第一,对于进贡给大明的矿工,不问来源!
第二,进贡的矿工数量与边市份额、册封等级挂钩!”
听到“不问来源”这几个字,很多大部落酋长的眼神就亮了。
要是在与其他部落的战争中,能抓几百个俘虏,转手进贡给大明,岂不就相当于一千多两巨额现银收入?
更别说附带的边市利益,以及册封的荣誉,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乌拉部酋长满泰与叶赫部的同行对视了一眼,是不是可以重新组织联军,趁着建州群龙无首可能内乱之际,去抓一波肥的?
一边报仇雪恨,一边换银子,简直美滋滋。
辽东镇总兵官李如松在林大帅身边站如喽罗,简直要麻了。
什么进贡与回赐啊,这不就是奴隶贸易吗?还是那句话,玩政治的人心里简直太脏了!
从北方的海西女直到东方的建州女直,只怕从此就要乱成一锅粥了。
他们李家从铁岭发家,在女直地盘经营数十年,所建立起来的影响力,都没林泰来这一天冲击大。
女直人的原有的秩序全部被重铸,今后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
可是细想起来,好像也对李家没什么损害?
林经略在回朝廷交还关防之前,特意来到铁岭就这么点事务。
该办的人已经办了,该办的事也已经办了,林经略就挥一挥衣袖,毫不留恋的离开。
而李如松还要在铁岭卫多呆几天,毕竟这里是李家的老巢,人情世故比较多。
只是在碧蹄馆死的那一大波铁岭籍贯家丁,就够李如松吊唁一段时间的。
所以李如松只能将林泰来送出十里,然后就此分别。
如不出意外,正值壮年的李如松大概会像他爹李成梁一样,长期镇守辽东。
故而这一别就不知是多久了,或许数年,或许十年,或许十几年。
林泰来心有所感,忽然嘱咐说:“在未来五年,女直人新秩序就要靠你来维护了。”
李如松笑道:“只有五年吗?为什么不是十年二十年?”
林泰来冷笑道:“我会看相,如果你不改正喜欢轻骑冒险突进的毛病,那寿命就只有五年了!
而五年之后的事情,又与你有什么干系?”
在原本历史上,李如松就是在五年后与北虏打常见的治安战时,莫名其妙的中了埋伏然后不明不白的死了。
李如松嘀咕说:“你们这些喜欢看相算命的,就喜欢恐吓人!”
林泰来狠狠的说:“我会让兵部仔细盯着你的每一份战报,只要你敢身先士卒,就先罚你。”
李如松皱起了眉头,“你真会看相?”
林泰来回答说:“如果我对相人之术一点也不会,怎么从南京冷板凳上发掘出了赵志皋?
八年前,谁能想到赵志皋能当首辅?我就能看出来!”
李如松:“.”
说起这个,不得不服气。
万历十三年时,谁能想到一个六十岁的五品老扑街南京官能在五年后入阁,六七年后当首辅?
目送林泰来的身影消失在天边,李如松开始反思,难道自己在战场上真要开始谨慎了?
而林泰来离开铁岭后,望南而去,千里一路无话。
过了山海关,林泰来没有直接直接回京师,又到了天津卫巡视,并且指导海港建设。
他有预感,这处距离京师最近的海港将来或许会很重要。
十月初时,林泰来抵达京东门户通州,这次大帅生涯开始进入倒计时。
作为取得巨大胜利的帅臣,班师回朝的林泰来得到了相应的礼遇。
万历皇帝非常高规格的派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前往通州,迎接和慰劳林泰来,并赐下御酒和宴席。
这是非常难得的、大臣和太监可以公开坐在一起,吃喝应酬的场合。
酒过很多轮后,略有醉意的林泰来乐呵呵的调侃说:“大珰你怎么还是司礼监四号太监?这么多年了也没向上动动?”
陈太监没好气的说:“全靠圣上洪恩才得以任职司礼监,已经很知足了。”
你以为谁都能跟你林泰来一样三四年跳几级?
林泰来笑道:“快了,快了,或许机会就要有了。”
陈太监直勾勾的盯着林泰来,你踏马的怎么不继续往下说?到底是什么机会?
见林泰来不再细说,陈太监也没法追着问,但想起另一件事,一直没机会问,今天索性就说了。
“近年来有个传言在小范围内流行,说咱家与你多有勾结,这流言叫咱家很困扰。你知道这是从哪里传开的么?”
林泰来脸不红心不跳的说:“源头在原首辅申时行,他因为对形势预判屡屡不如我准确,就故意污蔑我串通宫中大珰,所以才知晓许多机密。”
陈太监:“.”
你们这对一老一少是在玩什么政治PLAY吗?
又看着喝得差不多了,陈太监忽然试探道:“这次大胜归来,若是封爵想要个什么封号?”
林泰来闻言,懊恼的拍案道:“后悔了!”
陈太监疑惑的说:“你后悔什么?”
林泰来追悔莫及的回答说:“按我朝惯例,因军功封爵,往往以立功的地名为爵名。
朝鲜国诸多古称里,我最喜欢乐浪这个名字,但怎么就给别人用了?
我当初帮着奏请分封朝鲜国六王子为乐浪公时,怎么就没想到今日?”
陈太监无语,你林泰来的嘴里能不能有点正经话?
林泰来借着酒劲又说:“要不然,就别封爵了吧?反正我最喜爱的乐浪这个名字已经用了。”
陈太监回应说:“朝鲜的古名多了!又不止乐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