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建立班底(求推荐票和收藏)
天启帝对弟弟的回应很是高兴,接着叮嘱道:“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此时朱由检对明史还是有几分了解的,所以有几分迟疑,不过还是点头道:“是,皇上。”
天启帝不太满意,不过他也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自己驾崩之后,弟弟未必会让魏忠贤得以善终,只是他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
正当朱由检泪雨滂沱,半真半假地作出悲痛欲绝状时,忽然感觉有只手从头上摸过。
微微抬头,泪眼中只见天启帝脸带微笑,好似突然恢复了活力的天启拉着信王:“来——,吾弟当为尧舜。
听到这句话,朱由检脑中不由浮现出一段记忆,当时天启帝初登帝位,朱由检犹在稚龄。
看着身上穿戴明黄龙袍的哥哥,忽然羡慕问曰:“这个官儿我可做得否?”
天启帝闻此大逆不道言论,非但未怒,反而一脸宠溺地摸着朱由检的小脑袋,笑曰:“我做几年时,当与汝做。”
不意此时竟一语成谶,当真是造化弄人。
朱由检猛的伏地啼哭流泪道:“臣死罪。”
……
回到信王府,安抚了为他进宫而担忧不已的信王妃、田妃、袁妃后,朱由检直接去了卧室,挥去左右,独坐床闱,百感交集。
朱由检知道,自从天启帝两年前西苑突破失败后,身体便一天天衰落下去,即使年纪仅为二十二岁,但身体早已到了积重难返、药石难医的地步。
今天,天启帝说的这番话,既是天启对他的临终托付,也是向朝廷释放他驾崩之后将传位于弟弟的第一个信号。
历史上,天启帝对朱由检说完“吾弟当为尧舜”的遗言后。
便于当月二十一日驾鹤归西,朱由检二十四日登临大宝,御极称帝。
明帝国传位原则非常简单:
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帝无子嗣,兄终弟及。
在天启帝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按照法理情理,作为天启帝唯一亲弟的朱由检,都是大明帝国的必然选择。
朱由检只需镇之以静,那么皇位就必然会落到他的手上。
想到这儿,朱由检汹涌澎湃的心绪渐渐平复下来。
他已明白,在还有十日天启帝就要驾崩的情况下,平稳顺利地拿到皇位,才是他当前的第一要务。
除此之外,林寒宇还要建立一套自己的班子,他深深明白:
但凡做成大事者,身边都必然有一个成熟、高效、稳定、忠诚的班子,还有一支忠诚强大的军队,为他打江山,平天下。
欲建立班子,从后世而来的朱由检自然不会重蹈覆辙,盲目信任嘴炮无敌的文官们。
这个时代的文官到不是大明历史上的文官,他们偏向于传经释文,讲解功法和精神力的修炼。
说白了也是对大明的百姓进行统治安抚传道,当他们没有私心和大明好的时候当然有用,不过现在嘛,呵呵!
不过有些在明末有着赫赫有名的忠臣能臣到是可以好好用用,比如孙传庭,卢象升,洪承涛等,这些都是可以重用一下的。
不止如此,比起清谈误国的文官书生,在史书上劣迹斑斑的宦官也值得信任,当李闯打进北京城时。
深得崇祯信重的文官们争先恐后喜迎王师,战死最多的反倒是向来为人所不齿的太监,何其讽刺也。
尤其是陪着朱由检上吊煤山的太监王承恩,当时他奉命提督内外京城。
当李闯军架飞梯进攻北京城西直、平则、德胜三门时,王承恩亲自发炮攻击,连毙数人,令敌我皆震惊不已。
“看来我的第一批班底,便便先从自己潜邸出来了。”想到这儿,朱由检不再犹豫,对门外朗声喊道:“王承恩,进来见孤!”
没过一刻钟,王承恩便走了进来,朱由检也没打什么机锋,直接开门见山道:“王伴伴,你是孤最亲近之人,实不相瞒,今日皇兄召见孤,实有意将祖宗江山托付于孤。”
王承恩闻言顿时大惊失色,连忙跪倒在地,劝告道:“王爷还请慎言啊,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万万不可对任何人说起。”
朱由检他敢对王承恩说出如此胆大包天的言论,自然是胸有成竹,知道王承恩对其忠心不二。
如果连王承恩这个肯陪崇祯上吊的老实人都要背叛他,那么朱由检还是早早登上煤山找到那棵歪脖子老树上吊算了。
朱由检听到王承恩的劝告也醒悟过来了,刚才他说的那番话确实有些轻佻莽撞,不过他索性将错就错,以换来王承恩对他更加忠心。
朱由检遂诚恳道:“伴伴是孤唯一信重之人,这些话孤只对你一个人说起,绝不会让第三人知晓。”
王承恩果然感动得一塌糊涂,恨不得一颗红心掏出来给朱由检看,他痛哭流涕道:“小人何德何能,竟让王爷信重至此,就算小人粉身碎骨,也难报王爷恩情之万一。”
朱由检摆摆手,笑道:“好了,你的忠心孤自然看得见,无需用粉身碎骨来证明。如今孤深孚众望,却势单力孤。
唯有你们这班王府潜邸旧人可堪托付,孤便想从你们之中挑选一批忠诚可以任事的人才出来,辅佐孤成就大业。”
王承恩闻言再次拜服,感激涕零道:“小的们都是身体残缺之人,在世人眼里再是腌臜不过,能得王爷如此信重,必死心塌地效忠王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由检满意的道:“王伴伴,你身为王府总管,想必对王府内的人才了如指掌。你来说说看,王府内可堪一用的人都有哪些?”
王承恩想了想,道:“回王爷,王府内侍中,王德化聪慧机灵,高起潜精于计算,卢九德诚实可靠,徐应元善于交际,这些人或可堪一用。”
朱由检听到这几个名字,感到有些熟悉,貌似这些人都在历史上留过姓名,不过却不全是好名声,
比如王德化,平日自诩忠义,和王承恩一同号称“二王”,可李闯攻打京城时,他却开门投降迎闯王,以致于崇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无路可逃,最后落得个自挂东南枝的下场。
天启帝对弟弟的回应很是高兴,接着叮嘱道:“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此时朱由检对明史还是有几分了解的,所以有几分迟疑,不过还是点头道:“是,皇上。”
天启帝不太满意,不过他也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自己驾崩之后,弟弟未必会让魏忠贤得以善终,只是他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
正当朱由检泪雨滂沱,半真半假地作出悲痛欲绝状时,忽然感觉有只手从头上摸过。
微微抬头,泪眼中只见天启帝脸带微笑,好似突然恢复了活力的天启拉着信王:“来——,吾弟当为尧舜。
听到这句话,朱由检脑中不由浮现出一段记忆,当时天启帝初登帝位,朱由检犹在稚龄。
看着身上穿戴明黄龙袍的哥哥,忽然羡慕问曰:“这个官儿我可做得否?”
天启帝闻此大逆不道言论,非但未怒,反而一脸宠溺地摸着朱由检的小脑袋,笑曰:“我做几年时,当与汝做。”
不意此时竟一语成谶,当真是造化弄人。
朱由检猛的伏地啼哭流泪道:“臣死罪。”
……
回到信王府,安抚了为他进宫而担忧不已的信王妃、田妃、袁妃后,朱由检直接去了卧室,挥去左右,独坐床闱,百感交集。
朱由检知道,自从天启帝两年前西苑突破失败后,身体便一天天衰落下去,即使年纪仅为二十二岁,但身体早已到了积重难返、药石难医的地步。
今天,天启帝说的这番话,既是天启对他的临终托付,也是向朝廷释放他驾崩之后将传位于弟弟的第一个信号。
历史上,天启帝对朱由检说完“吾弟当为尧舜”的遗言后。
便于当月二十一日驾鹤归西,朱由检二十四日登临大宝,御极称帝。
明帝国传位原则非常简单:
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帝无子嗣,兄终弟及。
在天启帝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按照法理情理,作为天启帝唯一亲弟的朱由检,都是大明帝国的必然选择。
朱由检只需镇之以静,那么皇位就必然会落到他的手上。
想到这儿,朱由检汹涌澎湃的心绪渐渐平复下来。
他已明白,在还有十日天启帝就要驾崩的情况下,平稳顺利地拿到皇位,才是他当前的第一要务。
除此之外,林寒宇还要建立一套自己的班子,他深深明白:
但凡做成大事者,身边都必然有一个成熟、高效、稳定、忠诚的班子,还有一支忠诚强大的军队,为他打江山,平天下。
欲建立班子,从后世而来的朱由检自然不会重蹈覆辙,盲目信任嘴炮无敌的文官们。
这个时代的文官到不是大明历史上的文官,他们偏向于传经释文,讲解功法和精神力的修炼。
说白了也是对大明的百姓进行统治安抚传道,当他们没有私心和大明好的时候当然有用,不过现在嘛,呵呵!
不过有些在明末有着赫赫有名的忠臣能臣到是可以好好用用,比如孙传庭,卢象升,洪承涛等,这些都是可以重用一下的。
不止如此,比起清谈误国的文官书生,在史书上劣迹斑斑的宦官也值得信任,当李闯打进北京城时。
深得崇祯信重的文官们争先恐后喜迎王师,战死最多的反倒是向来为人所不齿的太监,何其讽刺也。
尤其是陪着朱由检上吊煤山的太监王承恩,当时他奉命提督内外京城。
当李闯军架飞梯进攻北京城西直、平则、德胜三门时,王承恩亲自发炮攻击,连毙数人,令敌我皆震惊不已。
“看来我的第一批班底,便便先从自己潜邸出来了。”想到这儿,朱由检不再犹豫,对门外朗声喊道:“王承恩,进来见孤!”
没过一刻钟,王承恩便走了进来,朱由检也没打什么机锋,直接开门见山道:“王伴伴,你是孤最亲近之人,实不相瞒,今日皇兄召见孤,实有意将祖宗江山托付于孤。”
王承恩闻言顿时大惊失色,连忙跪倒在地,劝告道:“王爷还请慎言啊,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万万不可对任何人说起。”
朱由检他敢对王承恩说出如此胆大包天的言论,自然是胸有成竹,知道王承恩对其忠心不二。
如果连王承恩这个肯陪崇祯上吊的老实人都要背叛他,那么朱由检还是早早登上煤山找到那棵歪脖子老树上吊算了。
朱由检听到王承恩的劝告也醒悟过来了,刚才他说的那番话确实有些轻佻莽撞,不过他索性将错就错,以换来王承恩对他更加忠心。
朱由检遂诚恳道:“伴伴是孤唯一信重之人,这些话孤只对你一个人说起,绝不会让第三人知晓。”
王承恩果然感动得一塌糊涂,恨不得一颗红心掏出来给朱由检看,他痛哭流涕道:“小人何德何能,竟让王爷信重至此,就算小人粉身碎骨,也难报王爷恩情之万一。”
朱由检摆摆手,笑道:“好了,你的忠心孤自然看得见,无需用粉身碎骨来证明。如今孤深孚众望,却势单力孤。
唯有你们这班王府潜邸旧人可堪托付,孤便想从你们之中挑选一批忠诚可以任事的人才出来,辅佐孤成就大业。”
王承恩闻言再次拜服,感激涕零道:“小的们都是身体残缺之人,在世人眼里再是腌臜不过,能得王爷如此信重,必死心塌地效忠王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由检满意的道:“王伴伴,你身为王府总管,想必对王府内的人才了如指掌。你来说说看,王府内可堪一用的人都有哪些?”
王承恩想了想,道:“回王爷,王府内侍中,王德化聪慧机灵,高起潜精于计算,卢九德诚实可靠,徐应元善于交际,这些人或可堪一用。”
朱由检听到这几个名字,感到有些熟悉,貌似这些人都在历史上留过姓名,不过却不全是好名声,
比如王德化,平日自诩忠义,和王承恩一同号称“二王”,可李闯攻打京城时,他却开门投降迎闯王,以致于崇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无路可逃,最后落得个自挂东南枝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