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疑问:
朱明定鼎,夺取天下,是朱元璋天命所归,还是有人拱手相让?
朱明代元,到底是胡人气数已尽,还是另有玄机?或者背后有更大的背景和博弈?
朱元璋死前,到底将江山传给了谁?建文帝为何一登基便急于削藩?是单纯的巩固皇权还是心里有鬼?
小明王坠江,他有后人吗?如果有,他的后人甘心称臣?他的其他旧部心甘情愿听朱重八号令吗?那些忠于小明王的旧部,他们后来都是怎么办的?是密谋夺回江山,还是有其他算计?
宰相胡惟庸谋反被杀,功臣被屠戮,到底是胡惟庸真的有二心?还是有人在背后兴风作浪掀起政潮?
北平府库被掏空,大军粮饷不济,到底是贪腐,还是有更大的阴谋?
震惊全国的贪腐巨案,是谁在幕后操纵,巨额的赃款去了哪里?这里有什么惊天阴谋?
众多的疑问,历史的谜团,全新的阐释角度,随着情节的推进,随着故事的展开,希望这次不一样的思路,会给您不一样的启发。
故事的开端从大名洪武十三年开始写,这一年,宰相胡惟庸,谋反。
大明行政与人力资源部门在事后下达了关于胡案的处理公告:胡惟庸及其利益集团,利用职务之便,违反集团相关规定,组织黑涩会性质的团伙,不服从集团领导对集团业务的相关决定及指令,蓄意攻击集团董事会,恶意造谣中伤董事会领导,公然挑战董事会权威,抹黑董事会形象,意图颠覆董事会对集团公司的绝对领导。胡惟庸及其团伙的行为,性质恶劣,不仅给集团业务造成重大损失,更给集团的公众形象造成恶劣的影响,有鉴于此,集团董事会果断做出英明决策,监察部门立即出击,一举捣毁了胡惟庸及其利益团伙,溯本清源,净化了集团整体环境。
对捣毁胡惟庸团伙的正义行为,大明集团的各级社团及组织,都公开发表了主旨报告及宣讲,报告及宣讲的主要内容都围绕如何批判胡氏团伙展开,并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与反省,社团组织的代表纷纷踊跃发言,表示除掉胡氏集团的行动,是一次伟大的行动、胜利的行动、催人奋进的行动、发人深省的行动,是引领大明集团走向下一个胜利的行动。代表们在发言中还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胡惟庸及其团伙为戒,戒骄戒躁,力争团结奋进,为开创大明集团的华彩新篇章努力奋斗。
按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则,首恶必办之余,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必须要承担责任;按照法家的治国理念,惩治参与者要采用连坐之法,诛九族或夷三族;按照近代某位反动头子的说法,叫“宁错杀,不放过”。总之,胡CEO的案件被无限放大了,涉案人员竟然有一万多人。
我们主角的美好童年,被这个案件彻底的打破了,他的监护人,就是在这次集团公司的高层震动后被牵连进去的。当然了,主角监护人的遭遇,除了被强行解除劳动合同,勒令即刻离职并交接(其实是炒鱿鱼)之外,最终的结果同其他涉事嫌疑人差不多,其家属和家产也要被集团直属的监察机构(当时没有东西南北四面八方那么多厂,只有锦衣卫)审核、审查、审计。
受胡惟庸谋反案株连的人甚多,甚至包括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大明控股早年和初期创业合伙人、淮西集团的前任领袖、胡惟庸的前任、大明控股的上一任CEO李善长,绝大多数的后世史学家都把注意力和研究重点,集中在了那些被卷进去的开国的功臣和重臣们,是不是真的参与了谋反,史学家重点关注哪些重臣是不是因为平时因为与Mr胡有瓜葛而被误杀(都在Mr胡的领导下推进工作,哪个能没瓜葛),没人会在意一个千户级别的官员是否真的参与了谋反,是否冤枉。这就像大集团公司里,人们最关注的往往是总监等高层人事的变动,高层主管间的斗争才最引人注目,下面小员工的去留基本没人在意。
当然了,我们的主角本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养父是否被冤枉了,因为被抄家的时候,他还只是个“毛没退净”、“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已经不撒尿和泥了),等他长大之后,多数的知情人都已不在人世,当年的很多详情和细节经过也已经无法考据,所以这个谜团在他的心中也困惑了多年。
(插一句: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朱家同以往控股中原的刘家、李家、赵家大股东一样,是农耕文明社会体制中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虽然他们本人是持股最多、拥有控股权的大股东,但那时全国还有无数的持股数量不一的中小地主,这个朱家大股东有三大特点,第一是把集团公司彻底私有化变成了家族式企业,虽然他们在创业之初曾经说过要跟所有合伙人同甘共苦共享富贵的,但和历史上其他大股东一样,朱老板在创业成功后也是把这些承诺都选择性健忘了。第二点是姓朱的老板也很少开股东大会,公司决策独断专行,这也为一两百年后公司的业绩不佳和最终退市打下了伏笔,第三就是他们也基本不分红,这点其实会造成社会的分配不均,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接替朱家掌握公司的爱新觉罗家族会被中小股东投票踢出局的根本原因。说多了,导致括号有点大了,抱歉了读者老爷们,回到故事里来吧。)
是否真的冤枉,不仅主角自己不知道,当时的大明王朝控股集团的控股股东、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朱总讳元璋同学,其实并不关心胡惟庸案中其他的涉案员工是否被冤枉,他只关心他和朱氏家族对集团控股权是否能得到保障,基于这个逻辑,任何他认为有能力威胁他掌控集团的人都将被清洗,而且集团内部独立的监察和审计部门(锦衣卫)掌握了胡惟庸及其同党太多无(真)可(真)辩(假)驳(假)的证据,肯定包括直接的证据和间接的证据,最后起到作用的,一定是能够证明胡惟庸有罪的证据(就像美国一定认为萨达姆和叙利亚窝藏了大规模杀伤武器一样,中情局只把有罪证据上报,白宫也只选择有大规模化物的证据公示,这样出兵打仗就有了足够的正当性和理由,我们中国人把这种选择性出示证据叫师出有名。)
监察审计部门(锦衣卫)通过严谨的调查取证和编织罗列,得出的结论是胡案中涉案的所有人,没人是冤枉的。负责查案的部门经理(锦衣卫的老大官级不高,不能叫总监)也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应该就是这么给领导打的报告:“经过科学严谨的调查取证和反复审核,所有相关人员证据确凿,根据《大明集团管理制度》第001章至第9527章、《员工行为规范手册》第1-2587章、人力资源及行政部的相关补充条例第1-250章所列条款,建议处罚情形如下,请领导审阅批示。”
这是一篇成功的方案、是胜利的方案、是揭穿隐藏在公司内部阶级敌人的战斗的方案,这篇报告的PPT底板选择了大明控股标准的红色,字号是领导在投影仪里看着舒服的18-20号大小,字体是艺术气息浓厚且官方指定的瘦金体,整篇报告图文穿插、虚实结合、立意高、视野广、包涵深度的战略思考和极强的落地可行性,作为给领导的另一种选项,在落地执行阶段,还给出了一旦主推方案推进受阻情况下的备选执行方案。同时在方案的最后,附有方案执行阶段所需的具体人员安排、时间排期表、费用预算等。整体上,作为一个专项提案,这个报告是非常成功的,足以作为后世类似方案的范本。
其实和其他的大的提案一样,这样大的方案,是由很多人分段撰写并最终合稿的,作为提案人-锦衣卫的部门经理,他并不参与方案的直接撰写(虽然在方案的后面署名的是他,提案人也是他),当然也更他不会每一个案子都复查核实,指挥使大人对自己的定位是准确的,自己是一个管理者,是部门负责人,不能陷入到具体的技术细节中,自己要把握全局,把控方向,具体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就好了。
更何况他没那个精力更没那个心思去挨个核查查证,反正他揪出来的同党越多,他自己的功劳就越大,在朱老板面前就越得脸(是的,我这里用词是得脸而不是得宠,此中差别,请读者老爷们细细体味),年终奖就能拿的越多,以后升职的机会就越大,说不定干好了还能进董事会。
谋反大案,或者扩大为其他的大案,不管是政治性案件还是经济性大案,只要是查完案件,就一定有下一个快速推进的环节-先抓起来、同时抄家。此时重要的涉案人员会被有关部门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抓起来,鉴于锦衣卫的特殊职能和权利,他们既是监察调查机构,又是执法机构,所以大明集团控股公司的关押地点,多数选择在锦衣卫的员工宿舍楼(诏狱,在这个宿舍楼里,绝无跳楼自杀的可能),待案情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兴许能攀咬出更多的下线。
下面说抄家,历史上所有的抄家,有一点应该是有共性的,就是负责执行抄家任务的人或者说官吏们,多少要从被抄的人家里卡点油水,要么偷偷私藏一些财物,要么看见某个美女后动了歪心思,挖空心思把这个美女从名单上抹去,弄到自己家里去,总之,贼不走空。自己要不先趁机捞点油水,等过后全都交上去了,都登记造册了,就跟自己没关系了。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监守自盗,当然了,这样说可能有点过分,但大家要注意,大明集团是不给员工们交五险一金的(这里指的是普通员工,那些有爵位有禄田的除外),如果你在大明控股面试成功并正式入职,如果不能在退休前捞到足够的养老金的话,你的退休生活将无比悲惨(参照著名清官海瑞和于谦,保卫北京那个,不是说相声那个)。所以,所有抄家的人都会想方设法的中饱私囊。
历史告诉我们,腐败问题是否会成为封建王朝的主要问题,并不取决人性在面对诱惑时是否足够自律,而取决于反贪部门是否有效率,是否有相对独立的监察权。因为贪官都是饱读圣贤书的人,而很多巨贪发家的第一步都是去抄别人的家(贼喊抓贼的事屡见不鲜,韦小宝同学就是在抄了鳌拜家时积累人生的第一桶金。)
朱明定鼎,夺取天下,是朱元璋天命所归,还是有人拱手相让?
朱明代元,到底是胡人气数已尽,还是另有玄机?或者背后有更大的背景和博弈?
朱元璋死前,到底将江山传给了谁?建文帝为何一登基便急于削藩?是单纯的巩固皇权还是心里有鬼?
小明王坠江,他有后人吗?如果有,他的后人甘心称臣?他的其他旧部心甘情愿听朱重八号令吗?那些忠于小明王的旧部,他们后来都是怎么办的?是密谋夺回江山,还是有其他算计?
宰相胡惟庸谋反被杀,功臣被屠戮,到底是胡惟庸真的有二心?还是有人在背后兴风作浪掀起政潮?
北平府库被掏空,大军粮饷不济,到底是贪腐,还是有更大的阴谋?
震惊全国的贪腐巨案,是谁在幕后操纵,巨额的赃款去了哪里?这里有什么惊天阴谋?
众多的疑问,历史的谜团,全新的阐释角度,随着情节的推进,随着故事的展开,希望这次不一样的思路,会给您不一样的启发。
故事的开端从大名洪武十三年开始写,这一年,宰相胡惟庸,谋反。
大明行政与人力资源部门在事后下达了关于胡案的处理公告:胡惟庸及其利益集团,利用职务之便,违反集团相关规定,组织黑涩会性质的团伙,不服从集团领导对集团业务的相关决定及指令,蓄意攻击集团董事会,恶意造谣中伤董事会领导,公然挑战董事会权威,抹黑董事会形象,意图颠覆董事会对集团公司的绝对领导。胡惟庸及其团伙的行为,性质恶劣,不仅给集团业务造成重大损失,更给集团的公众形象造成恶劣的影响,有鉴于此,集团董事会果断做出英明决策,监察部门立即出击,一举捣毁了胡惟庸及其利益团伙,溯本清源,净化了集团整体环境。
对捣毁胡惟庸团伙的正义行为,大明集团的各级社团及组织,都公开发表了主旨报告及宣讲,报告及宣讲的主要内容都围绕如何批判胡氏团伙展开,并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与反省,社团组织的代表纷纷踊跃发言,表示除掉胡氏集团的行动,是一次伟大的行动、胜利的行动、催人奋进的行动、发人深省的行动,是引领大明集团走向下一个胜利的行动。代表们在发言中还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胡惟庸及其团伙为戒,戒骄戒躁,力争团结奋进,为开创大明集团的华彩新篇章努力奋斗。
按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则,首恶必办之余,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必须要承担责任;按照法家的治国理念,惩治参与者要采用连坐之法,诛九族或夷三族;按照近代某位反动头子的说法,叫“宁错杀,不放过”。总之,胡CEO的案件被无限放大了,涉案人员竟然有一万多人。
我们主角的美好童年,被这个案件彻底的打破了,他的监护人,就是在这次集团公司的高层震动后被牵连进去的。当然了,主角监护人的遭遇,除了被强行解除劳动合同,勒令即刻离职并交接(其实是炒鱿鱼)之外,最终的结果同其他涉事嫌疑人差不多,其家属和家产也要被集团直属的监察机构(当时没有东西南北四面八方那么多厂,只有锦衣卫)审核、审查、审计。
受胡惟庸谋反案株连的人甚多,甚至包括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大明控股早年和初期创业合伙人、淮西集团的前任领袖、胡惟庸的前任、大明控股的上一任CEO李善长,绝大多数的后世史学家都把注意力和研究重点,集中在了那些被卷进去的开国的功臣和重臣们,是不是真的参与了谋反,史学家重点关注哪些重臣是不是因为平时因为与Mr胡有瓜葛而被误杀(都在Mr胡的领导下推进工作,哪个能没瓜葛),没人会在意一个千户级别的官员是否真的参与了谋反,是否冤枉。这就像大集团公司里,人们最关注的往往是总监等高层人事的变动,高层主管间的斗争才最引人注目,下面小员工的去留基本没人在意。
当然了,我们的主角本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养父是否被冤枉了,因为被抄家的时候,他还只是个“毛没退净”、“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已经不撒尿和泥了),等他长大之后,多数的知情人都已不在人世,当年的很多详情和细节经过也已经无法考据,所以这个谜团在他的心中也困惑了多年。
(插一句: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朱家同以往控股中原的刘家、李家、赵家大股东一样,是农耕文明社会体制中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虽然他们本人是持股最多、拥有控股权的大股东,但那时全国还有无数的持股数量不一的中小地主,这个朱家大股东有三大特点,第一是把集团公司彻底私有化变成了家族式企业,虽然他们在创业之初曾经说过要跟所有合伙人同甘共苦共享富贵的,但和历史上其他大股东一样,朱老板在创业成功后也是把这些承诺都选择性健忘了。第二点是姓朱的老板也很少开股东大会,公司决策独断专行,这也为一两百年后公司的业绩不佳和最终退市打下了伏笔,第三就是他们也基本不分红,这点其实会造成社会的分配不均,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接替朱家掌握公司的爱新觉罗家族会被中小股东投票踢出局的根本原因。说多了,导致括号有点大了,抱歉了读者老爷们,回到故事里来吧。)
是否真的冤枉,不仅主角自己不知道,当时的大明王朝控股集团的控股股东、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朱总讳元璋同学,其实并不关心胡惟庸案中其他的涉案员工是否被冤枉,他只关心他和朱氏家族对集团控股权是否能得到保障,基于这个逻辑,任何他认为有能力威胁他掌控集团的人都将被清洗,而且集团内部独立的监察和审计部门(锦衣卫)掌握了胡惟庸及其同党太多无(真)可(真)辩(假)驳(假)的证据,肯定包括直接的证据和间接的证据,最后起到作用的,一定是能够证明胡惟庸有罪的证据(就像美国一定认为萨达姆和叙利亚窝藏了大规模杀伤武器一样,中情局只把有罪证据上报,白宫也只选择有大规模化物的证据公示,这样出兵打仗就有了足够的正当性和理由,我们中国人把这种选择性出示证据叫师出有名。)
监察审计部门(锦衣卫)通过严谨的调查取证和编织罗列,得出的结论是胡案中涉案的所有人,没人是冤枉的。负责查案的部门经理(锦衣卫的老大官级不高,不能叫总监)也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应该就是这么给领导打的报告:“经过科学严谨的调查取证和反复审核,所有相关人员证据确凿,根据《大明集团管理制度》第001章至第9527章、《员工行为规范手册》第1-2587章、人力资源及行政部的相关补充条例第1-250章所列条款,建议处罚情形如下,请领导审阅批示。”
这是一篇成功的方案、是胜利的方案、是揭穿隐藏在公司内部阶级敌人的战斗的方案,这篇报告的PPT底板选择了大明控股标准的红色,字号是领导在投影仪里看着舒服的18-20号大小,字体是艺术气息浓厚且官方指定的瘦金体,整篇报告图文穿插、虚实结合、立意高、视野广、包涵深度的战略思考和极强的落地可行性,作为给领导的另一种选项,在落地执行阶段,还给出了一旦主推方案推进受阻情况下的备选执行方案。同时在方案的最后,附有方案执行阶段所需的具体人员安排、时间排期表、费用预算等。整体上,作为一个专项提案,这个报告是非常成功的,足以作为后世类似方案的范本。
其实和其他的大的提案一样,这样大的方案,是由很多人分段撰写并最终合稿的,作为提案人-锦衣卫的部门经理,他并不参与方案的直接撰写(虽然在方案的后面署名的是他,提案人也是他),当然也更他不会每一个案子都复查核实,指挥使大人对自己的定位是准确的,自己是一个管理者,是部门负责人,不能陷入到具体的技术细节中,自己要把握全局,把控方向,具体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就好了。
更何况他没那个精力更没那个心思去挨个核查查证,反正他揪出来的同党越多,他自己的功劳就越大,在朱老板面前就越得脸(是的,我这里用词是得脸而不是得宠,此中差别,请读者老爷们细细体味),年终奖就能拿的越多,以后升职的机会就越大,说不定干好了还能进董事会。
谋反大案,或者扩大为其他的大案,不管是政治性案件还是经济性大案,只要是查完案件,就一定有下一个快速推进的环节-先抓起来、同时抄家。此时重要的涉案人员会被有关部门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抓起来,鉴于锦衣卫的特殊职能和权利,他们既是监察调查机构,又是执法机构,所以大明集团控股公司的关押地点,多数选择在锦衣卫的员工宿舍楼(诏狱,在这个宿舍楼里,绝无跳楼自杀的可能),待案情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兴许能攀咬出更多的下线。
下面说抄家,历史上所有的抄家,有一点应该是有共性的,就是负责执行抄家任务的人或者说官吏们,多少要从被抄的人家里卡点油水,要么偷偷私藏一些财物,要么看见某个美女后动了歪心思,挖空心思把这个美女从名单上抹去,弄到自己家里去,总之,贼不走空。自己要不先趁机捞点油水,等过后全都交上去了,都登记造册了,就跟自己没关系了。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监守自盗,当然了,这样说可能有点过分,但大家要注意,大明集团是不给员工们交五险一金的(这里指的是普通员工,那些有爵位有禄田的除外),如果你在大明控股面试成功并正式入职,如果不能在退休前捞到足够的养老金的话,你的退休生活将无比悲惨(参照著名清官海瑞和于谦,保卫北京那个,不是说相声那个)。所以,所有抄家的人都会想方设法的中饱私囊。
历史告诉我们,腐败问题是否会成为封建王朝的主要问题,并不取决人性在面对诱惑时是否足够自律,而取决于反贪部门是否有效率,是否有相对独立的监察权。因为贪官都是饱读圣贤书的人,而很多巨贪发家的第一步都是去抄别人的家(贼喊抓贼的事屡见不鲜,韦小宝同学就是在抄了鳌拜家时积累人生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