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安远城外一阵急促的金锣声刺透了杀声震天的战场,正在攻城的黑甲燕军步勇瞬间变阵,纷纷收刀举盾,就近靠拢,结成数百个大小不一的弧阵,护着云梯、冲车、破城锤等缓缓撤离。恰在此刻,两百步开外的六队铁骑张弓搭箭,连珠抛射,直至步甲撤离后,方驱马掉头、扬长而去。
正是三万铁骑三万弓,弓弓直射安远城,箭雨遮天潮蔽日,九重霄上传铮鸣。城墙上吴兵对此早已熟谙,早在金锣声传来时,在各自伍长、队正号令声中,一一缩在城堞下,或躺或趴或瘫坐。待箭雨过后,方起身收拾军械、整队归建。相比城外燕军,少了三分威武悍勇之势,多了三分疲惫低迷之气。
是夜,乌云遮月,星光暗淡。安远城上人影绰绰,城中一队队甲卫交错巡查。中军衙内军议大厅,灯火通明,文僚武将分列左右两侧,大将军王前端坐案后,拧着眉头倾听军情奏报。
“虎贲营报,今虎贲营阵亡八百四十二,重伤两千四百六十五,燕狗攻城七日来,兵力折损已近五成。”
“陷阵营报,今我营阵亡八百六十六,重伤两千七百二十三,折损率逾五成。”
“铁甲营报,七日来,我营共阵亡四千六百人,重伤六千七百九十二人,兵员损失已超三成。望大将军早发征兵令,补充兵员。”
“辎重营报,今日城墙崩裂七条,最宽者位于北城门向东三里处,宽两尺三寸。东北西三门破损严重,门后填塞石块多有碎裂。此两事已连夜修缮。但今日耗箭二十万枝,库房存量已不足百万。三七、白及、仙鹤草等药物同样告急。”
……
随着各营统领一一奏报,王前眉头愈发紧皱,虎目圆睁,布满血丝,忽地一声站起,身体前倾,双手扶案,铿锵有力地发布军令:“以本将之名发军征令,征城中商贾豪绅院卫,组建辅军,分发甲胄,由执法营统领严刚统帅,辅守西城;按一户三抽,征民夫健儿十万,由近卫营统领赵大山统帅,辅城上勤务;全城钱粮军管,归执法营统调;征城中所有铁匠,壮妇一万,归属辎重营,分司制箭、军伙;征大锅千口、火油十万斤,分列四城;掘城中道路,尽垒石料于城墙……”
“令,抽近卫、执法两营各八千人,分补虎贲、陷阵、铁甲三营。”
“令,云骑营下马上城,辅守北城。”
“遵大将军令!”七营统领凛然接令。
王前又道:“此次燕军起兵百万,连破我前卫八寨,犯我大吴疆土,欺我大吴无勇。安远之后,平川千里。安远若破,京都危矣。我等受朝廷重恩,理当死战谢国。本将已收到朝廷云鸽急令,百万援军整装待发、指日可待,号令我等务必坚守城池、死战不退,待援军到达之日,必是破敌之时。诸位,我等须同心协力,誓与安远共存亡。”
“同心协力,死战不退,誓与安远共存亡。”众将齐声喝道,虽仅廖廖十余人,但声势动天,一扫围困以来低迷之气。
“今日军议完结,待明日重战燕贼。尔等退下,公孙先生请留步。”
“诺!”众人转身出帐,只余左首之人。此人儒生打扮,一身灰衫,身形消瘦,须发花白,正是大将军最为倚重的幕僚公孙瑜。
众将离去后,王前跌坐椅中,双手搓面,良久,方直身煮茶,说道:“先生请坐,此次燕军提三卫兵马,突袭边境,直指安远,数十营人马轮番攻城,安远兵力捉襟。今日虽颁军征令,提振军心,但孤城被困,久守必破,还望先生教我退敌之策。”
公孙瑜端坐案前,托起茶杯轻呷慢品,徐徐道来:“今燕有五败而我有五胜,燕一败劳师远征,兵心不坚,虽号称百万,但不足虑也;二败路途遥远,粮草日耗必众,运送所费甚高,必不持久;三败以低攻高,以平攻坚,伤亡数倍于我;四败以主力攻安远,以疑兵扰拒北,二城均不得破,后患重也;五败孤军在外,无援无靠,无力可借。而我一胜将士守土抗敌,军心可用;二胜安远城大,人马粮草积蓄良多,正利久战;三胜城高墙厚,拒坚而守,势有地利;四胜安远拒北,互为犄角;五胜王师来援,声势浩大。有此五胜五败,燕军虽有百万,久攻不下,兵马必退。大将军所虑,不在燕兵,而在朝廷。王师先援拒北乎?”
王前听完,喟然长叹道:“先生慧眼,王前拜服。前三次求援拒北,均被小吴王回绝;三次急报朝廷,陛下本欲先援安远,但今日午时接到朝廷云鸽急令,方知王师先达拒北。”
公孙瑜闻言眉头一皱,说道:“陛下英明神武,却受乌姬所惑,遣派小吴王参赞拒北军务,意为炼胆壮色,添功加历。可恨小吴王平日声色犬马,不务正业,遇强敌犯境,则受小股疑兵所困,龟缩不出。王师北上,耗时月余,先援拒北、后驰安远,再费十日。兵贵神速,迟则生变!可叹军情急报,不如枕边之风;千里疆土,不如小儿安危。”
王前急道:“先生慎言!正因如此,故而向先生求教。”
公孙瑜放下茶杯,正色道:“大将军以一城之力抗燕一国之兵,唯有抱玉碎之心,壮血战之气,行搏死之举,战至最后一刻,拼至最后一卒,方可从绝境中求一丝生机。为今之计,拒城死守,方为上策。”
王前喃喃道:“难道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吗?可怜我安远平静才不到二十年,二十万将士、百万民众又要受苦于战乱兵祸。”
此时,一亲兵挑帘入门,行礼报告:“大将军,衙门外有两道士求见,说有退敌之策。”
王前闻言大喜道:“快快请进。”
不多时,一老道士携一道童进入厅中,只见老道士身高五尺,头顶莲花宝冠,身着青色道袍,腰佩三尺慧剑,手持麈尾拂尘,足穿如意云履,鹤发童颜,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双臂垂膝,五指修长、洁白如玉。身边的小道童十一二岁,三尺半高,同样束发盘髻,上包逍遥巾,下着十方圆口鞋,身穿蓝色中褂道袍,由于身低形矮,下摆已垂至小腿肚处,扑闪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分外灵动可爱。
老道士上前伸右手,曲拇食二指,伸直三指弯腰行礼道:“无量天尊,大将军在上,贫道栖霞山火阳洞玄阳子携徒拜见,多有打扰了。”
王前赶忙起身虚扶道:“原来是栖霞山的仙长,老神仙客气,快快看座上茶。”
双双就座后,王前急忙开口询问:“不知老神仙有何妙计,可退城外强敌?”
老道呵呵笑道:“天机不可泄露,贫道愿以项上人头作保,三日之内,燕军必退。”
听闻此言,王前与公孙瑜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的不解之意。王前略加思索问道:“不知老神仙需用资财几何?人马多少?只要能退燕军,但有所言,前必有应。”
老道士闻言托起茶杯,轻啜一口道:“不用兵马钱粮,也无需金银珠宝,倒是有一事,需大将军帮衬一二。”
王前道:“请老神仙明言。”
老道士道:“大将军挑选一二心活胆壮之士,自明日起,每日清晨给燕军主帅送一次礼,三日之后,燕军必退。”
王前听过之后眉头一挑,义正辞严道:“不知所送何礼?我安远虽兵少势弱,但血勇犹存、骨骼刚硬,不会做那卖主求荣、屈辱投敌之事。”
老道听到王前这般言语,瞬间一愣,哈哈一笑道:“大将军误会了,贫道本为吴人,生于吴,长于吴,在栖霞山火阳洞修道多年,受我大吴庇护,今朝游历列国归乡,遇此外敌入侵,理应尽绵薄之力,怎会行说客之举?所送之礼乃平日常见之物,明日清晨,大将军自会知晓。”
王前看到公孙瑜冲自己微微颔首,身子一倾道:“老神仙话已至此,前也不便深问。天色已晚,还请老神仙早些歇息。明日再向老神仙请教。”
老道起身说道:“如此,叨扰大将军了。”
王前随即起身,冲厅外喝道:“来人,带老神仙到上房歇息。”
门口两个亲兵闻令进厅,带着老道士并小道童向外走去,王前和公孙瑜随后送行。到了厅门口,老道回身行礼道:“大将军请留虎步,自有两位军士带路即可。”
待老道士离去后,王前叫来亲卫吩咐道:“令赵大山速来见我。”尔后和公孙瑜回厅落座。
王前问道:“先生觉得这位玄阳子如何?”
公孙瑜稍作沉思道:“观此人面,听此人言,不似燕国细作,但三日送礼,可退百万之兵,愚百思不得其解,惭愧。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大将军还需慎重。”
王前会心一笑道:“前正有此意。”
说话间,近卫营统领赵大山已至厅中,冲王前一施行道:“不知大将军有何吩咐?”
王前道:“大山,刚住进后院的两个道士,对我安远十分紧要,从此刻起,你亲派得力干将其死死盯住。切记,不可使其有半点伤害,也不可使其与外有丝毫通联。”
赵大山应声答道:“请大将军放心,大山必不负重托。”
……
午夜,中军衙后院甲字房内,小道童起夜后嘟囔着回床:“外面站了那么多兵叔叔,他们都不睡觉吗?”
大床上的老道士起身穿衣道:“他们要是睡着了,有人就睡不着了。”
小道童看到老道士下床后,问道:“师父,你要出活了?”
老道士说道:“是时候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小道童关切地说道:“师父小心。”
老道士轻轻帮小道童掖了掖被角,说道:“那大营你我师徒已连探三夜,不要担心,快点睡觉,为师去去就回。”
正是三万铁骑三万弓,弓弓直射安远城,箭雨遮天潮蔽日,九重霄上传铮鸣。城墙上吴兵对此早已熟谙,早在金锣声传来时,在各自伍长、队正号令声中,一一缩在城堞下,或躺或趴或瘫坐。待箭雨过后,方起身收拾军械、整队归建。相比城外燕军,少了三分威武悍勇之势,多了三分疲惫低迷之气。
是夜,乌云遮月,星光暗淡。安远城上人影绰绰,城中一队队甲卫交错巡查。中军衙内军议大厅,灯火通明,文僚武将分列左右两侧,大将军王前端坐案后,拧着眉头倾听军情奏报。
“虎贲营报,今虎贲营阵亡八百四十二,重伤两千四百六十五,燕狗攻城七日来,兵力折损已近五成。”
“陷阵营报,今我营阵亡八百六十六,重伤两千七百二十三,折损率逾五成。”
“铁甲营报,七日来,我营共阵亡四千六百人,重伤六千七百九十二人,兵员损失已超三成。望大将军早发征兵令,补充兵员。”
“辎重营报,今日城墙崩裂七条,最宽者位于北城门向东三里处,宽两尺三寸。东北西三门破损严重,门后填塞石块多有碎裂。此两事已连夜修缮。但今日耗箭二十万枝,库房存量已不足百万。三七、白及、仙鹤草等药物同样告急。”
……
随着各营统领一一奏报,王前眉头愈发紧皱,虎目圆睁,布满血丝,忽地一声站起,身体前倾,双手扶案,铿锵有力地发布军令:“以本将之名发军征令,征城中商贾豪绅院卫,组建辅军,分发甲胄,由执法营统领严刚统帅,辅守西城;按一户三抽,征民夫健儿十万,由近卫营统领赵大山统帅,辅城上勤务;全城钱粮军管,归执法营统调;征城中所有铁匠,壮妇一万,归属辎重营,分司制箭、军伙;征大锅千口、火油十万斤,分列四城;掘城中道路,尽垒石料于城墙……”
“令,抽近卫、执法两营各八千人,分补虎贲、陷阵、铁甲三营。”
“令,云骑营下马上城,辅守北城。”
“遵大将军令!”七营统领凛然接令。
王前又道:“此次燕军起兵百万,连破我前卫八寨,犯我大吴疆土,欺我大吴无勇。安远之后,平川千里。安远若破,京都危矣。我等受朝廷重恩,理当死战谢国。本将已收到朝廷云鸽急令,百万援军整装待发、指日可待,号令我等务必坚守城池、死战不退,待援军到达之日,必是破敌之时。诸位,我等须同心协力,誓与安远共存亡。”
“同心协力,死战不退,誓与安远共存亡。”众将齐声喝道,虽仅廖廖十余人,但声势动天,一扫围困以来低迷之气。
“今日军议完结,待明日重战燕贼。尔等退下,公孙先生请留步。”
“诺!”众人转身出帐,只余左首之人。此人儒生打扮,一身灰衫,身形消瘦,须发花白,正是大将军最为倚重的幕僚公孙瑜。
众将离去后,王前跌坐椅中,双手搓面,良久,方直身煮茶,说道:“先生请坐,此次燕军提三卫兵马,突袭边境,直指安远,数十营人马轮番攻城,安远兵力捉襟。今日虽颁军征令,提振军心,但孤城被困,久守必破,还望先生教我退敌之策。”
公孙瑜端坐案前,托起茶杯轻呷慢品,徐徐道来:“今燕有五败而我有五胜,燕一败劳师远征,兵心不坚,虽号称百万,但不足虑也;二败路途遥远,粮草日耗必众,运送所费甚高,必不持久;三败以低攻高,以平攻坚,伤亡数倍于我;四败以主力攻安远,以疑兵扰拒北,二城均不得破,后患重也;五败孤军在外,无援无靠,无力可借。而我一胜将士守土抗敌,军心可用;二胜安远城大,人马粮草积蓄良多,正利久战;三胜城高墙厚,拒坚而守,势有地利;四胜安远拒北,互为犄角;五胜王师来援,声势浩大。有此五胜五败,燕军虽有百万,久攻不下,兵马必退。大将军所虑,不在燕兵,而在朝廷。王师先援拒北乎?”
王前听完,喟然长叹道:“先生慧眼,王前拜服。前三次求援拒北,均被小吴王回绝;三次急报朝廷,陛下本欲先援安远,但今日午时接到朝廷云鸽急令,方知王师先达拒北。”
公孙瑜闻言眉头一皱,说道:“陛下英明神武,却受乌姬所惑,遣派小吴王参赞拒北军务,意为炼胆壮色,添功加历。可恨小吴王平日声色犬马,不务正业,遇强敌犯境,则受小股疑兵所困,龟缩不出。王师北上,耗时月余,先援拒北、后驰安远,再费十日。兵贵神速,迟则生变!可叹军情急报,不如枕边之风;千里疆土,不如小儿安危。”
王前急道:“先生慎言!正因如此,故而向先生求教。”
公孙瑜放下茶杯,正色道:“大将军以一城之力抗燕一国之兵,唯有抱玉碎之心,壮血战之气,行搏死之举,战至最后一刻,拼至最后一卒,方可从绝境中求一丝生机。为今之计,拒城死守,方为上策。”
王前喃喃道:“难道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吗?可怜我安远平静才不到二十年,二十万将士、百万民众又要受苦于战乱兵祸。”
此时,一亲兵挑帘入门,行礼报告:“大将军,衙门外有两道士求见,说有退敌之策。”
王前闻言大喜道:“快快请进。”
不多时,一老道士携一道童进入厅中,只见老道士身高五尺,头顶莲花宝冠,身着青色道袍,腰佩三尺慧剑,手持麈尾拂尘,足穿如意云履,鹤发童颜,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双臂垂膝,五指修长、洁白如玉。身边的小道童十一二岁,三尺半高,同样束发盘髻,上包逍遥巾,下着十方圆口鞋,身穿蓝色中褂道袍,由于身低形矮,下摆已垂至小腿肚处,扑闪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分外灵动可爱。
老道士上前伸右手,曲拇食二指,伸直三指弯腰行礼道:“无量天尊,大将军在上,贫道栖霞山火阳洞玄阳子携徒拜见,多有打扰了。”
王前赶忙起身虚扶道:“原来是栖霞山的仙长,老神仙客气,快快看座上茶。”
双双就座后,王前急忙开口询问:“不知老神仙有何妙计,可退城外强敌?”
老道呵呵笑道:“天机不可泄露,贫道愿以项上人头作保,三日之内,燕军必退。”
听闻此言,王前与公孙瑜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的不解之意。王前略加思索问道:“不知老神仙需用资财几何?人马多少?只要能退燕军,但有所言,前必有应。”
老道士闻言托起茶杯,轻啜一口道:“不用兵马钱粮,也无需金银珠宝,倒是有一事,需大将军帮衬一二。”
王前道:“请老神仙明言。”
老道士道:“大将军挑选一二心活胆壮之士,自明日起,每日清晨给燕军主帅送一次礼,三日之后,燕军必退。”
王前听过之后眉头一挑,义正辞严道:“不知所送何礼?我安远虽兵少势弱,但血勇犹存、骨骼刚硬,不会做那卖主求荣、屈辱投敌之事。”
老道听到王前这般言语,瞬间一愣,哈哈一笑道:“大将军误会了,贫道本为吴人,生于吴,长于吴,在栖霞山火阳洞修道多年,受我大吴庇护,今朝游历列国归乡,遇此外敌入侵,理应尽绵薄之力,怎会行说客之举?所送之礼乃平日常见之物,明日清晨,大将军自会知晓。”
王前看到公孙瑜冲自己微微颔首,身子一倾道:“老神仙话已至此,前也不便深问。天色已晚,还请老神仙早些歇息。明日再向老神仙请教。”
老道起身说道:“如此,叨扰大将军了。”
王前随即起身,冲厅外喝道:“来人,带老神仙到上房歇息。”
门口两个亲兵闻令进厅,带着老道士并小道童向外走去,王前和公孙瑜随后送行。到了厅门口,老道回身行礼道:“大将军请留虎步,自有两位军士带路即可。”
待老道士离去后,王前叫来亲卫吩咐道:“令赵大山速来见我。”尔后和公孙瑜回厅落座。
王前问道:“先生觉得这位玄阳子如何?”
公孙瑜稍作沉思道:“观此人面,听此人言,不似燕国细作,但三日送礼,可退百万之兵,愚百思不得其解,惭愧。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大将军还需慎重。”
王前会心一笑道:“前正有此意。”
说话间,近卫营统领赵大山已至厅中,冲王前一施行道:“不知大将军有何吩咐?”
王前道:“大山,刚住进后院的两个道士,对我安远十分紧要,从此刻起,你亲派得力干将其死死盯住。切记,不可使其有半点伤害,也不可使其与外有丝毫通联。”
赵大山应声答道:“请大将军放心,大山必不负重托。”
……
午夜,中军衙后院甲字房内,小道童起夜后嘟囔着回床:“外面站了那么多兵叔叔,他们都不睡觉吗?”
大床上的老道士起身穿衣道:“他们要是睡着了,有人就睡不着了。”
小道童看到老道士下床后,问道:“师父,你要出活了?”
老道士说道:“是时候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小道童关切地说道:“师父小心。”
老道士轻轻帮小道童掖了掖被角,说道:“那大营你我师徒已连探三夜,不要担心,快点睡觉,为师去去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