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我叫吴桐桐
第二天上午,榆林巷东头来了一个补锅匠。
“补锅嘞…、补锅嘞…”
在吴婆馄饨对面的一家店铺,补锅匠停住步,将挑子卸下肩,扯开喉咙大声喊着。
这个补锅匠正是铁佛寒。
化装侦查来了。
昨日回到施医馆,靳炎一口咬定吴婆馄饨里的独特香味儿,就是当年吴菁菁在蔡京府用水代法磨制出的小磨香油的味儿。
即便二十多年过去了,会用此法制作芝麻香油的并不多,应该是吴菁菁家的祖传,进入蔡府做丫鬟时,顺带了这门手艺。
而现在吴婆馄饨的年轻女老板显然并不是吴菁菁。
可她为什么要起一个老气横秋的吴婆馄饨的名字?
这不是名不副实吗?
铁佛寒决定独自前来再次打探清楚。
吴婆馄饨对面是一家卖糕点的店铺,老板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妈。
听到补锅的幺喝声,糕点铺的大妈提了一口小铁锅出来,唤住了铁佛寒:
“补锅师傅,给我补补这口锅子,有一道小裂口。”
“好嘞。”
还真是瞌睡来了就遇到了枕头。
接过小铁锅,铁佛寒扯开补锅摊子,坐在一根小木凳上,专心的补起锅来。
糕点铺没生意,而对面的吴婆馄饨已然门庭若市,店堂内坐满了人,而店外还等着几个吃馄饨的顾客。
糕点铺大妈艳羡的瞄了一眼对面馄饨铺,眨巴着眼睛。
我咋就没有这么好的生意捏?
大妈立在铁佛寒的补锅摊子旁,嘴里一边嗑着葵籽,一边漫不经心的看着铁佛寒补锅。
铁佛寒埋头补锅,嘴里随意问道:
“大娘,这对面的吴婆馄饨,生意一直都这么好吗?”
大娘吐了一口瓜子皮,答道:
“可不咋的,也不知人家使了什么法子,硬是让馄饨的香味扑满了整个榆林巷,就连城西头的人都会大老远跑过来吃她一碗馄饨,真是邪了门了。”
这位糕点铺大妈很健谈,一口气说了一长串话。
“如此年轻一个妹子,怎的取名叫吴婆馄饨,应该是一家老字号店吧?”
“啥老字号哟,刚来榆林巷开店不到一年,听说是去年腊月后才来的汴京。
大娘有问必答,倒省了铁小哥许多事。
“老娘我在这巷子里开了二十六年店铺,那才称得上是老字号,可老字号却干不过别人的新字号啊!”
铁小哥旁敲侧击又问道:
“这姑娘真能干,一个人把一间馄饨铺打理得风生水起,顾客盈门!”
“不是一个人,她们是父女俩,姑娘管前堂煮馄饨和卖馄饨,她有一个瞎老爹在后堂擀皮做馅,这馄饨的功夫敢情就是出自瞎老汉之手。”
铁小哥一听瞎老汉三字,立刻就泄了气。
越走越远了,瞎老汉与吴菁菁就更不沾边了!
“如此说来,馄饨铺就他们父女两人啰?”铁小哥不甘心,继续追问道。
“可不咋的,就他们父女两个人,照这馄饨铺的生意势头,不出一年,父女俩就能在汴京城置办房产家业了呀,真让人羡慕!”
这一回,铁小哥是彻底死心了。
补完糕点铺大妈的小铁锅,小哥收拾起补锅工具,担上挑子就要离去。
一声银铃般的呼唤叫住了铁佛寒:
“补锅师傅别走,我要补锅!”
原来是对面吴婆馄饨铺的年轻女老板在向铁佛寒挥手招呼。
铁小哥虽然已死了心,但人家叫着要补锅,也不能就此一走了之。
得有点职业道德吧。
馄饨铺此时稍稍空闲一些,店堂内有几个顾客,店外已无人等候。
铁小哥挑着补锅担子来到吴婆馄饨铺前。
腰系白围裙的妙龄女老板两手空空的走出馄饨铺。
此女子高挑婀娜的身姿,红扑扑的脸庞艳丽生辉,眉清目秀,清丽脱俗,有一份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清新。
尤其是眉间唇瓣的气韵,雅致温婉,观之亲切,表情温暖中却透着几分淡淡的漠然;
丝绸般的长发柔顺美丽、千万青丝用紫玉簪挽起、一双纤纤玉手大方有力,浑身都透出一股精明干练的劲头。
她用那双水亮的丹凤眼瞥了铁小哥一眼,显然没认出此人就是昨日与怪老头靳炎一同前来之人。
人家姑娘忙着打理馄饨铺生意,哪有多余工夫去注意闲杂人等。
“师傅,补一口漏锅的口子要得多少银两?”姑娘轻盈的转身立定,忽闪着两眼,横波一笑,细声说道。
“不要银两,姑娘赏我一碗馄饨即可。”铁小哥亦笑着答道。
俺本来就不是真心来补锅的,是来打探情报的。
姑娘眉眼愈加灿烂,噘嘴道:
“一碗馄饨值几个银子,小女子怎能亏了你,这样吧,银两照付,再额外送你一碗馄饨,可好?”
“姑娘真是好心人,难怪生意这般兴旺,在下就先谢过姑娘了!”
“谢师傅吉言,小女子也祝师傅的补锅生意通达兴旺!”
“姑娘要补的锅呢?”
“哦,是一口大铁锅,太沉了,小女子提着不得劲,烦请师傅随我进店铺后院补锅吧。”
于是乎,铁小哥挑着补锅担子随姑娘进到了吴婆馄饨后院。
许是对这位挺会说话的补锅师傅有些好感吧,姑娘主动大方的说道;
“我叫吴桐桐,师傅贵姓?”
“在下免贵姓铁,名佛寒。”
“哦,铁师傅,铁,这姓氏可有些稀罕,又干的补锅营生,很是相配呢!”
“让吴姑娘见笑了。”
后院并不大,丈许开外,院角堆放的杂物中,横躺着一口锈迹斑斑的大铁锅。
铁佛寒将大铁锅搬到院中央,从补锅柜里拿出一块砂石,先行打磨着大铁锅的锈迹。
姑娘赞许的呡嘴一笑,说道:
“有劳铁师傅先忙着,小女子去去就来。”
说完,吴桐桐疾步走出后院,去前堂照顾生意去了。
铁小哥四下打量了一眼,但见后院还有一间小屋,房门紧闭,想必里面就是姑娘的瞎老爹在擀皮做馅包馄饨吧?
此时,铁小哥对吴婆馄饨铺已不再那么好奇了。
吴菁菁怎么可能是一个瞎老汉呢?
锈迹除尽,摆开一应工具,铁佛寒开始补锅。
打发完店堂内吃混沌的客人,吴桐桐复又回到后院。
“铁师傅好手艺!这口大铁锅破了不少时日了,我说扔掉,家母、哦、家父总也舍不得,说补一补还能用,今天真是麻烦铁师傅了,把这口破锅打磨得像新锅一样!”
吴桐桐妙语连珠般说出一串话,吐气如兰,一股淡淡的处子幽香悠悠袭来。
“吴姑娘年纪轻轻便有这般手艺,把一个馄饨铺打理得如此兴旺,做的馄饨美味可口、远近闻名,在下佩服!”
“铁师傅过奖了,小女子哪有这般能耐,全靠家父做后盾,撑起了这片铺子,小女子不过是前台的提线木偶罢了。”
“哦?原来吴姑娘还有一位隐藏在身后的高手爹爹,做出如此美味的馄饨来,怎的没见着他老人家啊?”
“家父因一场大病,两眼都瞎了,整日里呆在后院擀皮做馅,今天一早,他老人家就出城拜祭他的一位故人去了。”
拜祭故人?
原来吴桐桐的瞎老爹在汴京城还有故人,这父女俩可是最近一年才来到汴京城的?
(本章完)
第二天上午,榆林巷东头来了一个补锅匠。
“补锅嘞…、补锅嘞…”
在吴婆馄饨对面的一家店铺,补锅匠停住步,将挑子卸下肩,扯开喉咙大声喊着。
这个补锅匠正是铁佛寒。
化装侦查来了。
昨日回到施医馆,靳炎一口咬定吴婆馄饨里的独特香味儿,就是当年吴菁菁在蔡京府用水代法磨制出的小磨香油的味儿。
即便二十多年过去了,会用此法制作芝麻香油的并不多,应该是吴菁菁家的祖传,进入蔡府做丫鬟时,顺带了这门手艺。
而现在吴婆馄饨的年轻女老板显然并不是吴菁菁。
可她为什么要起一个老气横秋的吴婆馄饨的名字?
这不是名不副实吗?
铁佛寒决定独自前来再次打探清楚。
吴婆馄饨对面是一家卖糕点的店铺,老板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妈。
听到补锅的幺喝声,糕点铺的大妈提了一口小铁锅出来,唤住了铁佛寒:
“补锅师傅,给我补补这口锅子,有一道小裂口。”
“好嘞。”
还真是瞌睡来了就遇到了枕头。
接过小铁锅,铁佛寒扯开补锅摊子,坐在一根小木凳上,专心的补起锅来。
糕点铺没生意,而对面的吴婆馄饨已然门庭若市,店堂内坐满了人,而店外还等着几个吃馄饨的顾客。
糕点铺大妈艳羡的瞄了一眼对面馄饨铺,眨巴着眼睛。
我咋就没有这么好的生意捏?
大妈立在铁佛寒的补锅摊子旁,嘴里一边嗑着葵籽,一边漫不经心的看着铁佛寒补锅。
铁佛寒埋头补锅,嘴里随意问道:
“大娘,这对面的吴婆馄饨,生意一直都这么好吗?”
大娘吐了一口瓜子皮,答道:
“可不咋的,也不知人家使了什么法子,硬是让馄饨的香味扑满了整个榆林巷,就连城西头的人都会大老远跑过来吃她一碗馄饨,真是邪了门了。”
这位糕点铺大妈很健谈,一口气说了一长串话。
“如此年轻一个妹子,怎的取名叫吴婆馄饨,应该是一家老字号店吧?”
“啥老字号哟,刚来榆林巷开店不到一年,听说是去年腊月后才来的汴京。
大娘有问必答,倒省了铁小哥许多事。
“老娘我在这巷子里开了二十六年店铺,那才称得上是老字号,可老字号却干不过别人的新字号啊!”
铁小哥旁敲侧击又问道:
“这姑娘真能干,一个人把一间馄饨铺打理得风生水起,顾客盈门!”
“不是一个人,她们是父女俩,姑娘管前堂煮馄饨和卖馄饨,她有一个瞎老爹在后堂擀皮做馅,这馄饨的功夫敢情就是出自瞎老汉之手。”
铁小哥一听瞎老汉三字,立刻就泄了气。
越走越远了,瞎老汉与吴菁菁就更不沾边了!
“如此说来,馄饨铺就他们父女两人啰?”铁小哥不甘心,继续追问道。
“可不咋的,就他们父女两个人,照这馄饨铺的生意势头,不出一年,父女俩就能在汴京城置办房产家业了呀,真让人羡慕!”
这一回,铁小哥是彻底死心了。
补完糕点铺大妈的小铁锅,小哥收拾起补锅工具,担上挑子就要离去。
一声银铃般的呼唤叫住了铁佛寒:
“补锅师傅别走,我要补锅!”
原来是对面吴婆馄饨铺的年轻女老板在向铁佛寒挥手招呼。
铁小哥虽然已死了心,但人家叫着要补锅,也不能就此一走了之。
得有点职业道德吧。
馄饨铺此时稍稍空闲一些,店堂内有几个顾客,店外已无人等候。
铁小哥挑着补锅担子来到吴婆馄饨铺前。
腰系白围裙的妙龄女老板两手空空的走出馄饨铺。
此女子高挑婀娜的身姿,红扑扑的脸庞艳丽生辉,眉清目秀,清丽脱俗,有一份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清新。
尤其是眉间唇瓣的气韵,雅致温婉,观之亲切,表情温暖中却透着几分淡淡的漠然;
丝绸般的长发柔顺美丽、千万青丝用紫玉簪挽起、一双纤纤玉手大方有力,浑身都透出一股精明干练的劲头。
她用那双水亮的丹凤眼瞥了铁小哥一眼,显然没认出此人就是昨日与怪老头靳炎一同前来之人。
人家姑娘忙着打理馄饨铺生意,哪有多余工夫去注意闲杂人等。
“师傅,补一口漏锅的口子要得多少银两?”姑娘轻盈的转身立定,忽闪着两眼,横波一笑,细声说道。
“不要银两,姑娘赏我一碗馄饨即可。”铁小哥亦笑着答道。
俺本来就不是真心来补锅的,是来打探情报的。
姑娘眉眼愈加灿烂,噘嘴道:
“一碗馄饨值几个银子,小女子怎能亏了你,这样吧,银两照付,再额外送你一碗馄饨,可好?”
“姑娘真是好心人,难怪生意这般兴旺,在下就先谢过姑娘了!”
“谢师傅吉言,小女子也祝师傅的补锅生意通达兴旺!”
“姑娘要补的锅呢?”
“哦,是一口大铁锅,太沉了,小女子提着不得劲,烦请师傅随我进店铺后院补锅吧。”
于是乎,铁小哥挑着补锅担子随姑娘进到了吴婆馄饨后院。
许是对这位挺会说话的补锅师傅有些好感吧,姑娘主动大方的说道;
“我叫吴桐桐,师傅贵姓?”
“在下免贵姓铁,名佛寒。”
“哦,铁师傅,铁,这姓氏可有些稀罕,又干的补锅营生,很是相配呢!”
“让吴姑娘见笑了。”
后院并不大,丈许开外,院角堆放的杂物中,横躺着一口锈迹斑斑的大铁锅。
铁佛寒将大铁锅搬到院中央,从补锅柜里拿出一块砂石,先行打磨着大铁锅的锈迹。
姑娘赞许的呡嘴一笑,说道:
“有劳铁师傅先忙着,小女子去去就来。”
说完,吴桐桐疾步走出后院,去前堂照顾生意去了。
铁小哥四下打量了一眼,但见后院还有一间小屋,房门紧闭,想必里面就是姑娘的瞎老爹在擀皮做馅包馄饨吧?
此时,铁小哥对吴婆馄饨铺已不再那么好奇了。
吴菁菁怎么可能是一个瞎老汉呢?
锈迹除尽,摆开一应工具,铁佛寒开始补锅。
打发完店堂内吃混沌的客人,吴桐桐复又回到后院。
“铁师傅好手艺!这口大铁锅破了不少时日了,我说扔掉,家母、哦、家父总也舍不得,说补一补还能用,今天真是麻烦铁师傅了,把这口破锅打磨得像新锅一样!”
吴桐桐妙语连珠般说出一串话,吐气如兰,一股淡淡的处子幽香悠悠袭来。
“吴姑娘年纪轻轻便有这般手艺,把一个馄饨铺打理得如此兴旺,做的馄饨美味可口、远近闻名,在下佩服!”
“铁师傅过奖了,小女子哪有这般能耐,全靠家父做后盾,撑起了这片铺子,小女子不过是前台的提线木偶罢了。”
“哦?原来吴姑娘还有一位隐藏在身后的高手爹爹,做出如此美味的馄饨来,怎的没见着他老人家啊?”
“家父因一场大病,两眼都瞎了,整日里呆在后院擀皮做馅,今天一早,他老人家就出城拜祭他的一位故人去了。”
拜祭故人?
原来吴桐桐的瞎老爹在汴京城还有故人,这父女俩可是最近一年才来到汴京城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