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扬在宫中值房将就了一夜,第二天醒来,大宋的朝堂上已是风起云涌。
次日是二月初五,也是个好日子,宜出门,宜祭祀。
以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为正使,起居舍人虞允文为副使的大宋报谢使团一早陛辞,正式踏上从临安前往金国京城燕京的路途。
同日,以太学生程宏图和宋苞为首的一百零八名临安文人、士子联名上书皇帝,要求皇帝洗清岳飞的污名,为其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厚待其妻儿。
“岳飞忠义,天下共闻。假使任其蒙受不白之冤,则使忠臣寒心,义士离德,社稷存亡之际,沙场再无杀敌之士,朝廷再无可调之兵!……当極复其爵,厚恤其家,表其忠义,播告天下,俾忠魂瞑目于九泉,以激天下忠义之气也!”(注1)
更让皇帝头痛的是,以六部科道言官打头阵,上书请求皇帝“立储”的奏章如雪片一般,一夜之间塞满了皇帝的御案,接着是御史台、各科各部,过了几日,大宋各州郡请求立储的奏章也陆续送达。
皇帝想要留中不发,枢密院却不给他这个机会,趁着早朝将关于立储的奏章拿出来讨论,六科给事中纷纷摩拳擦掌,在朝会上轮番跳出来打头阵,以头抢地,高呼:“储君,乃一国之根本,请陛下为国立储,以安社稷!”
六科给事中之后是御史台、六省六部、门下省、枢密院,最后连左右二相都跪在了垂拱殿内,请陛下“早立储贰,以免天下存疑,社稷不安!”
“朕还没死呢,他们一个个地就想争这从龙之功!痴心妄想,朕偏不让他们得逞!”
回到后宫,赵构堵在胸口的一团气怎么都消不下去,他气急败坏地冲着吴皇后发泄牢骚,就像一个跟大人赌气的孩子!
吴皇后自赵构在健康登基就跟在他身边,皇帝的身体状况他自然比谁都清楚。这些年赵构也绝了生下一个亲生的继承人的念头,近二十年的时间再未纳新人入宫。
可越是这样,皇帝对手中的权力就越发握得紧,这也是收养赵瑗和赵璩近三十年,赵构始终没有给予他们任何一人皇子身份,不承认其嗣子名分,更别说立为储君。
吴皇后斟酌了一番用词,娓娓劝道:“大臣们劝您立储也不是头一回了,官家春秋正盛,理他们做甚?倒是为前些日子小儿口中传唱的童谣,赵瑗和赵璩不得安生,两人日日带着儿子们在宫门前请安,生怕官家疑心。瞧着倒怪可怜的,没得让人说闲话,反叫你们父子离心!”
发泄了一通,赵构心中的闷气消散不少,他愤愤道:“朕不是命密谍司和皇城司派人去查了吗?一旦查实了,朕必严惩不贷!”
吴皇后想了想,小心翼翼地劝慰道:“国家动荡,这些祸乱纲纪的人肯定要严惩,依吾看抓住了就该杀头,有一个算一个,杀他个人头滚滚免得有人再嚼舌根子,惹得官家生气!”
明知道吴皇后是说笑,赵构仍然觉得心中的闷气消了大半,他叹气道:“还是你心疼朕!朕何尝是他们说的恋栈权位?只是立储并非小事,朕必得斟酌再三!尤其可恶的是那些宵小之徒,朕岂能被其裹胁?”
吴皇后听皇帝的意思似有松动,忙趁热打铁道:“官家别嫌吾说话直,若是储君迟迟不定,难免有人动歪心思,最难过的还是赵瑗和赵璩,总有人把污水往他们身上泼,他俩虽然都不是养在吾膝下,可到底是吾看着长大的,心性脾气吾还是多少有所了解。如今,赵瑗和赵璩都年过三十,连儿子都大了,不知两位郡王当中官家可有属意之人?”
赵构负气道:“皇后,连你也来迫朕!”
吴皇后忙道:“吾哪里是在逼迫官家?吾只是想民间的老者尚且要选一个儿子来继承家业,重点培养,将家业发扬光大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一旦明确了嗣子身份,也免了兄弟阋墙之祸。官家何不各退一步,先明了嗣子身份,既绝了那起子不安分的人争储之心,也堵了臣工的悠悠之口。待过的几年,官家确实有了春秋,再行立储不迟!”
赵构内心认可了这个办法,面上略显犹豫道:“皇后说的倒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你也知道,朕出自太宗一系,如今传位于太祖一系,恐百年之后泉下无颜面再见太宗!”
吴皇后赶紧跪下道:“不敢欺瞒陛下,吾近日夜夜做梦,梦见太祖皇帝叱问吾,‘为何还不将皇位传于朕之子孙?’,又见太祖皇帝牵着一人手前行,那人头戴冠冕,”说到此处,吴皇后觑了一眼皇帝的脸色,接着道,“吾依稀辨认出那人竟有几分像赵瑗的模样!”
吴皇后跪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喘,整个大殿内静悄悄的,落针可闻。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吴皇后觉得足足过了半生,实则不过半刻,赵构走过去,亲手将跪在地上的皇后扶起来:“皇后跪在地上作甚?你我夫妻,起来说话!”
吴皇后趁势起身,笑道:“吾妄议朝政,这不是怕陛下怪罪嘛!吾就是一个妇道人家,只认准一个死理,这家业不管交给谁,总之要是一个忠诚可靠,孝顺的好孩子!”
赵构的心中微微一动,吴皇后的话意有所指,他如何会听不出来?
赵宋皇帝子嗣艰难,真宗皇帝赵恒是大宋的第三位皇帝,险些绝嗣,幸而宫女出身的李氏在真宗皇帝晚年替他生下儿子赵祯,得以继位当上皇帝,民间还演绎出《狸猫换太子》的话本。
仁宗皇帝赵祯就没有他老子那么幸运,成了大宋第一个绝嗣的皇帝。最后不得不传位给养子赵宗实,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赵曙。
赵曙继位后却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濮议之争”,对养母曹太后也不甚恭敬。
有了仁宗皇帝的前车之鉴,赵构对立储之事岂能不慎重?只是如今箭在弦上却由不得他再迟疑!
赵构举步向外走去,“朕还有事要处理,晚间再来皇后处用膳!”
赵构回到御书房,向王沐恩吩咐道:“传范曾来见朕!”
过了片刻,范曾那颗雪白的头颅再次颤巍巍地跪伏在皇帝脚下。
“起来罢。搬张椅子来,让范掌印坐下说话!”
皇帝突然的礼遇让范曾摸不着头脑,他再三谢恩后只搭了半截椅子规规矩矩地坐着。
“听说你昨夜将颂卿带进了架阁库说了好一阵子话,为此颂卿留宿宫中直到今早才出宫,你都说了些什么?让颂卿如此感兴趣!”
范曾对皇帝知道自己将吴扬请进架阁库的事情毫不意外,他将昨夜的事情备细无遗地说了一遍。末了,称赞道:“今日一早小吴大人就去了冰井务,奴才听说他请仵作详细地教他辨认了尸骨上的伤痕,还要了一本宋慈的《洗冤录》,说是闲暇时打发时间。要说小吴大人也是大家出身,奴才就没见过他这般肯屈尊做实事的,真真儿的难得!”
T听到范曾夸奖吴扬,赵构的眉毛微不可查地扬了一下,淡声道:“朕今日叫你来不是听你说这些,朕问你,让你查的事情查得怎样了?”
“是,奴才已经查到童谣案的源头,是杨柳巷一个叫王石头的七岁小孩最早传出来的,教王石头唱童谣的人也找着了,是一个叫柳七的人。这个柳七是绍兴十年的时候从北地投奔过来的,奴才的人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服毒死了,毒药就藏在他的牙齿里,奴才怀疑他是金国派来的谍子,这些年柳七一直隐藏得很好,如今却突然跳出来,确实有祸乱我朝纲纪的嫌疑。”
范曾稍微停了停,等皇帝消化一下这些讯息,又接着说道:“那个叫王石头的孩子也死了,还有他的父母,一家三口都死光了。”
当下,范曾将王石头一家与皇城司派去拿人的长行发生争执,结果一家三口殒命的事说了一遍,“后来的事情官家都知道了。百姓围堵皇城司,幸亏小吴大人处置得当,这才没有酿成民变。”
赵构想了想,问道:“你说童谣最初是经王石头的嘴传出来的?朕怎么听说是一夜之间传遍临安坊间的?王石头一个七岁的孩子哪里有这么大的能量?”
“陛下明鉴!”范曾“噗通”一声跪下,“童谣最初确实是从王石头嘴里传出,可是后来,后来——”
见范曾迟疑,赵构不耐烦道:“有话尽管说,你这个密谍司掌印何时也学得那般大头巾一样吞吞吐吐!”
范曾答应一声,这才从怀里抖抖索索地摸出一个折好的方胜来,双手高举过头递给皇帝。
方胜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名,王沐恩小心地接过去转交给皇帝,立马退开几步,以示避嫌。
王沐恩偷觑皇帝的脸色,见他打开方胜先是勃然大怒,随后又阴晴不定,最后将叠成方胜的两页纸反扣在桌案上,忍着怒气问道:“这些人你可都查实了?确曾参与?”
范曾不敢抬头,“奴才都查确实了,丝毫不错!”
皇帝突然暴怒:“密谍司既然能查清楚,皇城司是干什么吃的?为何查了这许久都没有半点头绪?”
范曾心道,“童谣案”涉及皇位传承,矛头又分明直指普安郡王赵瑗和恩平郡王赵璩,其中又牵涉到太祖系和太宗系的承嗣问题,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赵璩虽然是皇城司提举又如何敢提这一茬,不论他怎么做都像是在帮太祖系打压太宗系,争夺储位!
想到此处,范曾心里微微一惊,莫非自己还是想得过于简单了,这个计策分明是将恩平郡王也算计在内!
赵构生了会儿气,自己也回个味来,身为皇城司提举的恩平郡王在此案上确实不好多言,他向范曾挥手道:“你自去吧,今日之事到此作罢,不许再提!”
范曾听这话的意思是皇帝在立储一事上已有定计,他小心翼翼地告退出来,决心将方胜上的所有事情全部忘个干净。
果然,赵构开始连番召见朝中重臣,就立储一事私下交换意见。
二月二十三日,利州提点刑狱范如圭向皇帝进献仁宗朝三十六位名臣请皇帝立储君的奏章,皇帝一见,“感动莫名,连声称赞范如圭乃‘忠耿之臣’”,立刻表示自己要像仁宗皇帝学习,早日建储,以安民心。
次日,即二月二十四日,赵构下诏立普安郡王赵瑗为皇子,更名玮。二十七日,赵玮进封建王。恩平郡王前往封地绍兴定居。
虽然赵构没有一举将赵玮立为皇太子,但明确了他嗣子的身份,已经是事实上的储君。
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注1:据《宣称张氏信谱传》
次日是二月初五,也是个好日子,宜出门,宜祭祀。
以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为正使,起居舍人虞允文为副使的大宋报谢使团一早陛辞,正式踏上从临安前往金国京城燕京的路途。
同日,以太学生程宏图和宋苞为首的一百零八名临安文人、士子联名上书皇帝,要求皇帝洗清岳飞的污名,为其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厚待其妻儿。
“岳飞忠义,天下共闻。假使任其蒙受不白之冤,则使忠臣寒心,义士离德,社稷存亡之际,沙场再无杀敌之士,朝廷再无可调之兵!……当極复其爵,厚恤其家,表其忠义,播告天下,俾忠魂瞑目于九泉,以激天下忠义之气也!”(注1)
更让皇帝头痛的是,以六部科道言官打头阵,上书请求皇帝“立储”的奏章如雪片一般,一夜之间塞满了皇帝的御案,接着是御史台、各科各部,过了几日,大宋各州郡请求立储的奏章也陆续送达。
皇帝想要留中不发,枢密院却不给他这个机会,趁着早朝将关于立储的奏章拿出来讨论,六科给事中纷纷摩拳擦掌,在朝会上轮番跳出来打头阵,以头抢地,高呼:“储君,乃一国之根本,请陛下为国立储,以安社稷!”
六科给事中之后是御史台、六省六部、门下省、枢密院,最后连左右二相都跪在了垂拱殿内,请陛下“早立储贰,以免天下存疑,社稷不安!”
“朕还没死呢,他们一个个地就想争这从龙之功!痴心妄想,朕偏不让他们得逞!”
回到后宫,赵构堵在胸口的一团气怎么都消不下去,他气急败坏地冲着吴皇后发泄牢骚,就像一个跟大人赌气的孩子!
吴皇后自赵构在健康登基就跟在他身边,皇帝的身体状况他自然比谁都清楚。这些年赵构也绝了生下一个亲生的继承人的念头,近二十年的时间再未纳新人入宫。
可越是这样,皇帝对手中的权力就越发握得紧,这也是收养赵瑗和赵璩近三十年,赵构始终没有给予他们任何一人皇子身份,不承认其嗣子名分,更别说立为储君。
吴皇后斟酌了一番用词,娓娓劝道:“大臣们劝您立储也不是头一回了,官家春秋正盛,理他们做甚?倒是为前些日子小儿口中传唱的童谣,赵瑗和赵璩不得安生,两人日日带着儿子们在宫门前请安,生怕官家疑心。瞧着倒怪可怜的,没得让人说闲话,反叫你们父子离心!”
发泄了一通,赵构心中的闷气消散不少,他愤愤道:“朕不是命密谍司和皇城司派人去查了吗?一旦查实了,朕必严惩不贷!”
吴皇后想了想,小心翼翼地劝慰道:“国家动荡,这些祸乱纲纪的人肯定要严惩,依吾看抓住了就该杀头,有一个算一个,杀他个人头滚滚免得有人再嚼舌根子,惹得官家生气!”
明知道吴皇后是说笑,赵构仍然觉得心中的闷气消了大半,他叹气道:“还是你心疼朕!朕何尝是他们说的恋栈权位?只是立储并非小事,朕必得斟酌再三!尤其可恶的是那些宵小之徒,朕岂能被其裹胁?”
吴皇后听皇帝的意思似有松动,忙趁热打铁道:“官家别嫌吾说话直,若是储君迟迟不定,难免有人动歪心思,最难过的还是赵瑗和赵璩,总有人把污水往他们身上泼,他俩虽然都不是养在吾膝下,可到底是吾看着长大的,心性脾气吾还是多少有所了解。如今,赵瑗和赵璩都年过三十,连儿子都大了,不知两位郡王当中官家可有属意之人?”
赵构负气道:“皇后,连你也来迫朕!”
吴皇后忙道:“吾哪里是在逼迫官家?吾只是想民间的老者尚且要选一个儿子来继承家业,重点培养,将家业发扬光大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一旦明确了嗣子身份,也免了兄弟阋墙之祸。官家何不各退一步,先明了嗣子身份,既绝了那起子不安分的人争储之心,也堵了臣工的悠悠之口。待过的几年,官家确实有了春秋,再行立储不迟!”
赵构内心认可了这个办法,面上略显犹豫道:“皇后说的倒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你也知道,朕出自太宗一系,如今传位于太祖一系,恐百年之后泉下无颜面再见太宗!”
吴皇后赶紧跪下道:“不敢欺瞒陛下,吾近日夜夜做梦,梦见太祖皇帝叱问吾,‘为何还不将皇位传于朕之子孙?’,又见太祖皇帝牵着一人手前行,那人头戴冠冕,”说到此处,吴皇后觑了一眼皇帝的脸色,接着道,“吾依稀辨认出那人竟有几分像赵瑗的模样!”
吴皇后跪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喘,整个大殿内静悄悄的,落针可闻。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吴皇后觉得足足过了半生,实则不过半刻,赵构走过去,亲手将跪在地上的皇后扶起来:“皇后跪在地上作甚?你我夫妻,起来说话!”
吴皇后趁势起身,笑道:“吾妄议朝政,这不是怕陛下怪罪嘛!吾就是一个妇道人家,只认准一个死理,这家业不管交给谁,总之要是一个忠诚可靠,孝顺的好孩子!”
赵构的心中微微一动,吴皇后的话意有所指,他如何会听不出来?
赵宋皇帝子嗣艰难,真宗皇帝赵恒是大宋的第三位皇帝,险些绝嗣,幸而宫女出身的李氏在真宗皇帝晚年替他生下儿子赵祯,得以继位当上皇帝,民间还演绎出《狸猫换太子》的话本。
仁宗皇帝赵祯就没有他老子那么幸运,成了大宋第一个绝嗣的皇帝。最后不得不传位给养子赵宗实,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赵曙。
赵曙继位后却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濮议之争”,对养母曹太后也不甚恭敬。
有了仁宗皇帝的前车之鉴,赵构对立储之事岂能不慎重?只是如今箭在弦上却由不得他再迟疑!
赵构举步向外走去,“朕还有事要处理,晚间再来皇后处用膳!”
赵构回到御书房,向王沐恩吩咐道:“传范曾来见朕!”
过了片刻,范曾那颗雪白的头颅再次颤巍巍地跪伏在皇帝脚下。
“起来罢。搬张椅子来,让范掌印坐下说话!”
皇帝突然的礼遇让范曾摸不着头脑,他再三谢恩后只搭了半截椅子规规矩矩地坐着。
“听说你昨夜将颂卿带进了架阁库说了好一阵子话,为此颂卿留宿宫中直到今早才出宫,你都说了些什么?让颂卿如此感兴趣!”
范曾对皇帝知道自己将吴扬请进架阁库的事情毫不意外,他将昨夜的事情备细无遗地说了一遍。末了,称赞道:“今日一早小吴大人就去了冰井务,奴才听说他请仵作详细地教他辨认了尸骨上的伤痕,还要了一本宋慈的《洗冤录》,说是闲暇时打发时间。要说小吴大人也是大家出身,奴才就没见过他这般肯屈尊做实事的,真真儿的难得!”
T听到范曾夸奖吴扬,赵构的眉毛微不可查地扬了一下,淡声道:“朕今日叫你来不是听你说这些,朕问你,让你查的事情查得怎样了?”
“是,奴才已经查到童谣案的源头,是杨柳巷一个叫王石头的七岁小孩最早传出来的,教王石头唱童谣的人也找着了,是一个叫柳七的人。这个柳七是绍兴十年的时候从北地投奔过来的,奴才的人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服毒死了,毒药就藏在他的牙齿里,奴才怀疑他是金国派来的谍子,这些年柳七一直隐藏得很好,如今却突然跳出来,确实有祸乱我朝纲纪的嫌疑。”
范曾稍微停了停,等皇帝消化一下这些讯息,又接着说道:“那个叫王石头的孩子也死了,还有他的父母,一家三口都死光了。”
当下,范曾将王石头一家与皇城司派去拿人的长行发生争执,结果一家三口殒命的事说了一遍,“后来的事情官家都知道了。百姓围堵皇城司,幸亏小吴大人处置得当,这才没有酿成民变。”
赵构想了想,问道:“你说童谣最初是经王石头的嘴传出来的?朕怎么听说是一夜之间传遍临安坊间的?王石头一个七岁的孩子哪里有这么大的能量?”
“陛下明鉴!”范曾“噗通”一声跪下,“童谣最初确实是从王石头嘴里传出,可是后来,后来——”
见范曾迟疑,赵构不耐烦道:“有话尽管说,你这个密谍司掌印何时也学得那般大头巾一样吞吞吐吐!”
范曾答应一声,这才从怀里抖抖索索地摸出一个折好的方胜来,双手高举过头递给皇帝。
方胜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名,王沐恩小心地接过去转交给皇帝,立马退开几步,以示避嫌。
王沐恩偷觑皇帝的脸色,见他打开方胜先是勃然大怒,随后又阴晴不定,最后将叠成方胜的两页纸反扣在桌案上,忍着怒气问道:“这些人你可都查实了?确曾参与?”
范曾不敢抬头,“奴才都查确实了,丝毫不错!”
皇帝突然暴怒:“密谍司既然能查清楚,皇城司是干什么吃的?为何查了这许久都没有半点头绪?”
范曾心道,“童谣案”涉及皇位传承,矛头又分明直指普安郡王赵瑗和恩平郡王赵璩,其中又牵涉到太祖系和太宗系的承嗣问题,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赵璩虽然是皇城司提举又如何敢提这一茬,不论他怎么做都像是在帮太祖系打压太宗系,争夺储位!
想到此处,范曾心里微微一惊,莫非自己还是想得过于简单了,这个计策分明是将恩平郡王也算计在内!
赵构生了会儿气,自己也回个味来,身为皇城司提举的恩平郡王在此案上确实不好多言,他向范曾挥手道:“你自去吧,今日之事到此作罢,不许再提!”
范曾听这话的意思是皇帝在立储一事上已有定计,他小心翼翼地告退出来,决心将方胜上的所有事情全部忘个干净。
果然,赵构开始连番召见朝中重臣,就立储一事私下交换意见。
二月二十三日,利州提点刑狱范如圭向皇帝进献仁宗朝三十六位名臣请皇帝立储君的奏章,皇帝一见,“感动莫名,连声称赞范如圭乃‘忠耿之臣’”,立刻表示自己要像仁宗皇帝学习,早日建储,以安民心。
次日,即二月二十四日,赵构下诏立普安郡王赵瑗为皇子,更名玮。二十七日,赵玮进封建王。恩平郡王前往封地绍兴定居。
虽然赵构没有一举将赵玮立为皇太子,但明确了他嗣子的身份,已经是事实上的储君。
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注1:据《宣称张氏信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