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散去了,同明殿内只剩下杨广和杨集两人,杨广向杨集说道:“南方水师清查一案,不仅查出了大量军中蛀虫,还波及了荆州、扬州多个郡县官员。卢楚不负众望,拿下了大量与水师军官狼狈为奸的官员、南方士族、江南士族。而后,关中士族和山东士族、河东士族的势力理所当然南下,彻底的打破了南方人掌控南方的传统。”
这是两人设计、且已成功了的方案,所以杨集并没有说话,而是静听下文。只听到杨广接道:“但是南方水师一半主力、战船变成了北方水师中坚之力,使得精锐所剩无几,再加上还没有一名都督,导致南方水师成了一盘散沙。另外据智积说,江南士族对于朝廷的清理南方一事极为不满,到处宣扬北方人针对南方人、北方人压迫南方人,并以此为由拉帮结伙,结成了一个极具反隋的性质的同盟,他有些担心高智慧、汪文进旧事重演。”
开皇十年,南陈势力不甘失败,并推举高智慧、王国庆、汪文进、王仲宣等人为首,在南方发动反隋叛乱,战火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南陈旧地。裴矩正好奉诏巡抚南方,他直接带着一帮地方军将这场大叛乱给平定了,并且杀到南海郡,将这叛军残军杀了个干净。
当时的扬州大总管、平叛总指挥正是杨广,他知道朝廷虽然把声势浩大的叛军迅速歼灭、为日后的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那一场叛乱,也给当地民生带来了巨大创伤。所以当他听到杨智积这么一说,立刻就重视了起来。
杨集问道:“这个同盟之首、成员还是南陈余孽吗?”
“智积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杨广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他说对方非常隐密、非常小心。煽动民意的人都是人云亦云的普通老百姓,源头根本就无从考证。但是他始终认为有这么一个同盟存在。从他给出的证据来看,我也相信有这么一个同盟存在。”
“深有同感。”杨集点了点头:“从那流言来看,就能知道是野心家在散布,目的是挑起南方人对北方人的仇视情绪,好让他们拥有起兵的民心基础。”
沉吟半晌,杨集似乎明白了杨广的意思,问道:“阿兄的意思是让我去整顿南方水师、查此同盟?”
“我也考虑过你,可是眨眼之间,就发现你是最不适合去南方查案的人。”杨广目光看向杨集,笑着说道:“一是你与关陇贵族博弈了这多年,知道对方的路数,精减军府一事需要你坐镇,而且你精通陆上各种战术战法,即使撤并过程中出现动荡,你也能立刻将之平息。二是调查这个联盟不同于有迹可寻的清查官场,此事必将花费大量时日,我可不想让你去南方荒废大好年华。三是南方本来就有一个亲王了,要是再去一个更凶悍的亲王兼宰相、尚书令,那个本来就很小心的联盟一定缩了起来,最后根本无从查起;当然了,不止是你,只要是皇族子弟都会引起对方警惕。”
“说得也对!”杨集认同这种说法,尤其是后者,他想了想,说道:“此二事连在一起,最好是任命一个对朝廷十分忠诚的南方人为南方水师都督;另外可以让岭南冯家某个嫡系子弟到扬州江都为官。如果那个联盟想要反隋,定然尝试着与军权在手都督、岭南豪族子弟接触,拿下了这两人,等于是拿下了水师军权、交州人脉。阿兄任命这两人时,可以让他们与接触的人虚与委蛇、取得对方信任,然后找出幕后之人。”
杨集几前天正好从刘方、宋正本的手上得到冯家和冯盎的资料,他通过细细详读,以及与刘方面谈,得知冯家上下都在谨守冼夫人的遗志做人、做官,留守在岭南的冯家子弟也是异常的安分,于是他便有了进一步接触之意。
此时一听杨广说到此事,立马想到岭南大豪冯家。要是有扬州以南的冯家子弟当诱饵,势必更加容易查到那个反隋联盟。
杨广听得双眼一亮,其实他的想法和杨集不谋而合,心目中的南方水师都督人选是江都籍的来护儿,只不过神来一笔的冯家子弟却是未曾考虑过。
他颇为激动的起身走了几步,越想越觉得此法可行,忽而停了下了脚步,向杨集说道:“此法相当高明,冯家家主冯盎现在是你的部下,你好生与他详谈,看他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喏!”杨集应了一声,又问道:“不知阿兄打算让谁出任南方水师都督之职。”
“正要与你商议此事!”杨广想了想,向杨集咨询道:“我打算让来护儿出任南方水师都督之职,你看如何?”
在来护儿军事生涯的履历之中,皆是以水战为主,所以北方水师创立之时,杨广一度想让来护儿出任北方水师都督,可是这里面还涉及到大势力之争。而周法尚比起“帝党”来护儿,不但履历更丰富、还是十分明显的南方士族代表人物。杨广未免“帝党”过度刺激关陇贵族,同时也是想让南方士族与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干起来,便启用已然从政的周法尚再度挂帅。
“我看行。”杨集闻言点头道:“在高句丽之战中,我发现了几个优秀的水军将领,但是他们无法独当一面,当不了水师之首。而在朝廷之中,周法尚出任北方水师都督以后,我还没有发现一名将军比来护儿更通水战的大将军。”
“那就他了!”杨广定下此事,又说道:“此番军府撤并,主要是涉及到关陇贵族所掌控的地域,我有些担心他们又起来闹事,打算派些骁果军去北方坐镇,以防不测。你看如何?”
杨集稍一沉吟,说道:“很有必要,只不过骁果军不合适”
“为什么不合适?”杨广心下好奇了。骁果军乃是天子亲军,将士们不但战斗力强悍,而且忠诚、军纪严明。他们的办事效率高,还不会借机扰民,怎么就不合适了呢?
杨集缓缓的说道:“骁果军乃是天子亲军,他们的出动往往代表皇帝的意志,如果让他们坐镇北方、平定或者出现的叛乱,关陇贵族就能以此大做文章,到处说阿兄是逼良为匪,刻意针对他们关陇贵族。有了这等流言,必然有损帝王威严。而精简后的十二军将士对朝廷忠诚异常、战斗力精悍,但是人们都知道十二军源于关中十四营,而且很多将领、将士都是关中人,如果他们平定或者会出现的叛乱,其他人便无话可说了。”
杨广仔细想了一下,发现十二军的确比贤军更加合适,他问道:“你是想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不全是!”杨集一一分析道:“军府正式撤并之时,如果出现了叛乱,那么出自关中的十二军镇压关陇贵族,关陇贵族自然无话可说。而十二军将领受制于朝廷、律法,哪怕再是不愿,也要奉命行事、镇压叛乱。这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让双方出现裂痕。另外就是大隋十二军自从军改以来,将领们和关陇贵族关系已经不像以前亲密,他们此时既担心前途命运,又怕阿兄不信任。要是阿兄给予他们任务,那就是信任他们,而他们便有了活力、期待、目标,以及效忠对象。如果继续让他们这般忐忑不安下去,他们迟早会因为恐惧、前途等等原因,投向关陇各大势力、门阀。”
看了杨广一眼,见他露出聆听之色,杨集继续说道:“骁果军作为天子亲军,如果没有竞争的目标、参考对象,定然会在狂妄自大中走向堕落,而十二军无疑就是最好的对手。”
“不错、不错!那就按你的说法来办。”杨广作为皇帝,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考虑这些细节,此时一经杨集提醒,便意识到这时的确是与关陇贵族争夺十二军的关键时刻。
同时也不宜让骁果军一家独大,最好就是让骁果军和十二卫直属的十二军处于平衡,让两者在竞争中共同进步。只要两者在大势处于竞争的局面,他便能以帝王的身份将这支精锐大军牢牢掌控在手。
与杨广吃了一顿午饭,杨集离开宫城,来到皇城东北角的左翊卫官署。
依照十六卫府的编制,左翊卫主要官员是左翊卫上将军、左翊卫大将军、两名左翊卫将军、司马、长史、主薄、两名录事参军事、诸曹各有参军事一人。杨集这个上将军把要职愣是当成了闲职,故而军务以大将军为主、两位将军辅之。如今的左翊卫大将军是张瑾,左将军是鱼俱罗、右将军是冯盎。
张瑾对于顶头上司的忽然来访,表现得极为积极友善,亲自将杨集请入大堂。
也许是要给从未露面的杨集一个好印象,除了左右将军鱼俱罗、冯盎以外,司马、长史、主薄、两名录事参军事、诸曹各有参军事、中郎将﹑郎将等左翊卫文武官员,尽皆放下手中军务,纷纷赶来相见。
杨集在张瑾的一一介绍下,总算是认识左翊卫的一干属下。不过他也只是见见人、了解了解日常的运行模式,并没有干涉他们的行事准则。
对于杨集的做法,一干文武松了口气、好感好生。左翊卫的处事准则是十六卫府正式确立、以及军改之后形成的,各级文武都有处事方法和经验,他们最怕折腾出了名的杨集为了找存在乱指挥、乱改良,若是如此,不但会加大工作量,还会造成左翊卫的瘫痪。
杨集拿起案角的一个册子看了看,发现竟是河南府所编写上元节警戒建议,同时希望十六卫府各司其职、严阵以待。他翻阅了一会儿,向张瑾问道:“张将军,这是什么时候送来的?”
“就在两三刻之前!”张瑾答复了一句,又向杨集解释道:“据传讯的河南府官员说,河南府给另外十五个卫府也送了一份。卢府尹等人认为朝拜的各国君王和使臣、朝集使还在。明天晚上的上元灯节必将人山人海,光靠河南府的力量,无法兼顾全城的安全。未免歹人趁乱掳掠妇幼、抢夺游人钱财,河南府希望十六卫府出兵,帮助维持秩序。”
其实这也是元寿父子年前遇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朝廷在春节前后便让十六卫府、骁果军十府帮助河南府一起维持全城秩序。不过相对于在家里过节的春节,明天晚上出来观灯的人数肯定更多、治安压力也更大。河南府有此请求,也在意料之中。
而上元灯节堪称是春节的后续,河南府又有朝廷的授权,也就没有专门在朝会上提申请,而是与各军主将进行沟通,希望各军像之前那般配合。
杨集随口问道:“不知张将军是怎么考虑的?”
张瑾说道:“大王,末将等人方才也商议了此事,总结春节前后的部署,都认为各军职责不明确,要是出了事,也不好追究哪支军队的责任。末将等人认为划分区域、各军各守一区比较好。这样落到实处,各军职责明确,无须到处乱跑,也能更好的维持城内秩序。”
停顿了一下,张瑾又说道:“大王到来之前,末将正准备前去卫尉寺,与卢府尹、各军主将商议此事。”
“张将军此法极好。”杨集点了点头,又向众人说道:“我是来找冯将军的,诸位都去忙吧!”
“末将/下官告辞!”众人闻言,纷纷行礼告退,偌大的官厅只剩下杨集与冯盎。
“不知大王有何吩咐?”冯盎上前行礼道。
“你和冯家的事情,我已经与圣人说了!”杨集目光看向冯盎,笑着说道:“你才华出众,又与其他重臣没有什么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便是你最大的优势。你只要尽忠职守,日后未必不能成为大将军、宰相。”
冯盎激动得满脸通红,一礼及地:“末将多谢大王栽培,末将定会牢记大王教诲,效忠圣人、效忠大隋。”
杨集点了点头,又说道:“朝廷即将以交州为起点,重新开启海上丝绸之路,这也是岭南人的大好机会。你认识熟悉海上航线、海上水文的人手吗?”
冯盎连忙说道:“这类人还真有,而且还不少。末将老家甚至还有一些海图、海岛图,以及林邑以南的国度的资料。”
“太好了!”杨集大喜过望,吩咐道:“你稍后便写信回家,让这些人才带着海图、资料即日上京,朝廷必有大用。”
“末将遵命!”
“还有一件大事要与你商议。”杨集压低了声音,向冯盎说道:“不过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下职后,你到王府与我面谈。”
听了杨集此话,冯盎一颗心怦怦直跳,拱手道:“末将谨记!”
这是两人设计、且已成功了的方案,所以杨集并没有说话,而是静听下文。只听到杨广接道:“但是南方水师一半主力、战船变成了北方水师中坚之力,使得精锐所剩无几,再加上还没有一名都督,导致南方水师成了一盘散沙。另外据智积说,江南士族对于朝廷的清理南方一事极为不满,到处宣扬北方人针对南方人、北方人压迫南方人,并以此为由拉帮结伙,结成了一个极具反隋的性质的同盟,他有些担心高智慧、汪文进旧事重演。”
开皇十年,南陈势力不甘失败,并推举高智慧、王国庆、汪文进、王仲宣等人为首,在南方发动反隋叛乱,战火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南陈旧地。裴矩正好奉诏巡抚南方,他直接带着一帮地方军将这场大叛乱给平定了,并且杀到南海郡,将这叛军残军杀了个干净。
当时的扬州大总管、平叛总指挥正是杨广,他知道朝廷虽然把声势浩大的叛军迅速歼灭、为日后的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那一场叛乱,也给当地民生带来了巨大创伤。所以当他听到杨智积这么一说,立刻就重视了起来。
杨集问道:“这个同盟之首、成员还是南陈余孽吗?”
“智积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杨广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他说对方非常隐密、非常小心。煽动民意的人都是人云亦云的普通老百姓,源头根本就无从考证。但是他始终认为有这么一个同盟存在。从他给出的证据来看,我也相信有这么一个同盟存在。”
“深有同感。”杨集点了点头:“从那流言来看,就能知道是野心家在散布,目的是挑起南方人对北方人的仇视情绪,好让他们拥有起兵的民心基础。”
沉吟半晌,杨集似乎明白了杨广的意思,问道:“阿兄的意思是让我去整顿南方水师、查此同盟?”
“我也考虑过你,可是眨眼之间,就发现你是最不适合去南方查案的人。”杨广目光看向杨集,笑着说道:“一是你与关陇贵族博弈了这多年,知道对方的路数,精减军府一事需要你坐镇,而且你精通陆上各种战术战法,即使撤并过程中出现动荡,你也能立刻将之平息。二是调查这个联盟不同于有迹可寻的清查官场,此事必将花费大量时日,我可不想让你去南方荒废大好年华。三是南方本来就有一个亲王了,要是再去一个更凶悍的亲王兼宰相、尚书令,那个本来就很小心的联盟一定缩了起来,最后根本无从查起;当然了,不止是你,只要是皇族子弟都会引起对方警惕。”
“说得也对!”杨集认同这种说法,尤其是后者,他想了想,说道:“此二事连在一起,最好是任命一个对朝廷十分忠诚的南方人为南方水师都督;另外可以让岭南冯家某个嫡系子弟到扬州江都为官。如果那个联盟想要反隋,定然尝试着与军权在手都督、岭南豪族子弟接触,拿下了这两人,等于是拿下了水师军权、交州人脉。阿兄任命这两人时,可以让他们与接触的人虚与委蛇、取得对方信任,然后找出幕后之人。”
杨集几前天正好从刘方、宋正本的手上得到冯家和冯盎的资料,他通过细细详读,以及与刘方面谈,得知冯家上下都在谨守冼夫人的遗志做人、做官,留守在岭南的冯家子弟也是异常的安分,于是他便有了进一步接触之意。
此时一听杨广说到此事,立马想到岭南大豪冯家。要是有扬州以南的冯家子弟当诱饵,势必更加容易查到那个反隋联盟。
杨广听得双眼一亮,其实他的想法和杨集不谋而合,心目中的南方水师都督人选是江都籍的来护儿,只不过神来一笔的冯家子弟却是未曾考虑过。
他颇为激动的起身走了几步,越想越觉得此法可行,忽而停了下了脚步,向杨集说道:“此法相当高明,冯家家主冯盎现在是你的部下,你好生与他详谈,看他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喏!”杨集应了一声,又问道:“不知阿兄打算让谁出任南方水师都督之职。”
“正要与你商议此事!”杨广想了想,向杨集咨询道:“我打算让来护儿出任南方水师都督之职,你看如何?”
在来护儿军事生涯的履历之中,皆是以水战为主,所以北方水师创立之时,杨广一度想让来护儿出任北方水师都督,可是这里面还涉及到大势力之争。而周法尚比起“帝党”来护儿,不但履历更丰富、还是十分明显的南方士族代表人物。杨广未免“帝党”过度刺激关陇贵族,同时也是想让南方士族与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干起来,便启用已然从政的周法尚再度挂帅。
“我看行。”杨集闻言点头道:“在高句丽之战中,我发现了几个优秀的水军将领,但是他们无法独当一面,当不了水师之首。而在朝廷之中,周法尚出任北方水师都督以后,我还没有发现一名将军比来护儿更通水战的大将军。”
“那就他了!”杨广定下此事,又说道:“此番军府撤并,主要是涉及到关陇贵族所掌控的地域,我有些担心他们又起来闹事,打算派些骁果军去北方坐镇,以防不测。你看如何?”
杨集稍一沉吟,说道:“很有必要,只不过骁果军不合适”
“为什么不合适?”杨广心下好奇了。骁果军乃是天子亲军,将士们不但战斗力强悍,而且忠诚、军纪严明。他们的办事效率高,还不会借机扰民,怎么就不合适了呢?
杨集缓缓的说道:“骁果军乃是天子亲军,他们的出动往往代表皇帝的意志,如果让他们坐镇北方、平定或者出现的叛乱,关陇贵族就能以此大做文章,到处说阿兄是逼良为匪,刻意针对他们关陇贵族。有了这等流言,必然有损帝王威严。而精简后的十二军将士对朝廷忠诚异常、战斗力精悍,但是人们都知道十二军源于关中十四营,而且很多将领、将士都是关中人,如果他们平定或者会出现的叛乱,其他人便无话可说了。”
杨广仔细想了一下,发现十二军的确比贤军更加合适,他问道:“你是想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不全是!”杨集一一分析道:“军府正式撤并之时,如果出现了叛乱,那么出自关中的十二军镇压关陇贵族,关陇贵族自然无话可说。而十二军将领受制于朝廷、律法,哪怕再是不愿,也要奉命行事、镇压叛乱。这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让双方出现裂痕。另外就是大隋十二军自从军改以来,将领们和关陇贵族关系已经不像以前亲密,他们此时既担心前途命运,又怕阿兄不信任。要是阿兄给予他们任务,那就是信任他们,而他们便有了活力、期待、目标,以及效忠对象。如果继续让他们这般忐忑不安下去,他们迟早会因为恐惧、前途等等原因,投向关陇各大势力、门阀。”
看了杨广一眼,见他露出聆听之色,杨集继续说道:“骁果军作为天子亲军,如果没有竞争的目标、参考对象,定然会在狂妄自大中走向堕落,而十二军无疑就是最好的对手。”
“不错、不错!那就按你的说法来办。”杨广作为皇帝,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考虑这些细节,此时一经杨集提醒,便意识到这时的确是与关陇贵族争夺十二军的关键时刻。
同时也不宜让骁果军一家独大,最好就是让骁果军和十二卫直属的十二军处于平衡,让两者在竞争中共同进步。只要两者在大势处于竞争的局面,他便能以帝王的身份将这支精锐大军牢牢掌控在手。
与杨广吃了一顿午饭,杨集离开宫城,来到皇城东北角的左翊卫官署。
依照十六卫府的编制,左翊卫主要官员是左翊卫上将军、左翊卫大将军、两名左翊卫将军、司马、长史、主薄、两名录事参军事、诸曹各有参军事一人。杨集这个上将军把要职愣是当成了闲职,故而军务以大将军为主、两位将军辅之。如今的左翊卫大将军是张瑾,左将军是鱼俱罗、右将军是冯盎。
张瑾对于顶头上司的忽然来访,表现得极为积极友善,亲自将杨集请入大堂。
也许是要给从未露面的杨集一个好印象,除了左右将军鱼俱罗、冯盎以外,司马、长史、主薄、两名录事参军事、诸曹各有参军事、中郎将﹑郎将等左翊卫文武官员,尽皆放下手中军务,纷纷赶来相见。
杨集在张瑾的一一介绍下,总算是认识左翊卫的一干属下。不过他也只是见见人、了解了解日常的运行模式,并没有干涉他们的行事准则。
对于杨集的做法,一干文武松了口气、好感好生。左翊卫的处事准则是十六卫府正式确立、以及军改之后形成的,各级文武都有处事方法和经验,他们最怕折腾出了名的杨集为了找存在乱指挥、乱改良,若是如此,不但会加大工作量,还会造成左翊卫的瘫痪。
杨集拿起案角的一个册子看了看,发现竟是河南府所编写上元节警戒建议,同时希望十六卫府各司其职、严阵以待。他翻阅了一会儿,向张瑾问道:“张将军,这是什么时候送来的?”
“就在两三刻之前!”张瑾答复了一句,又向杨集解释道:“据传讯的河南府官员说,河南府给另外十五个卫府也送了一份。卢府尹等人认为朝拜的各国君王和使臣、朝集使还在。明天晚上的上元灯节必将人山人海,光靠河南府的力量,无法兼顾全城的安全。未免歹人趁乱掳掠妇幼、抢夺游人钱财,河南府希望十六卫府出兵,帮助维持秩序。”
其实这也是元寿父子年前遇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朝廷在春节前后便让十六卫府、骁果军十府帮助河南府一起维持全城秩序。不过相对于在家里过节的春节,明天晚上出来观灯的人数肯定更多、治安压力也更大。河南府有此请求,也在意料之中。
而上元灯节堪称是春节的后续,河南府又有朝廷的授权,也就没有专门在朝会上提申请,而是与各军主将进行沟通,希望各军像之前那般配合。
杨集随口问道:“不知张将军是怎么考虑的?”
张瑾说道:“大王,末将等人方才也商议了此事,总结春节前后的部署,都认为各军职责不明确,要是出了事,也不好追究哪支军队的责任。末将等人认为划分区域、各军各守一区比较好。这样落到实处,各军职责明确,无须到处乱跑,也能更好的维持城内秩序。”
停顿了一下,张瑾又说道:“大王到来之前,末将正准备前去卫尉寺,与卢府尹、各军主将商议此事。”
“张将军此法极好。”杨集点了点头,又向众人说道:“我是来找冯将军的,诸位都去忙吧!”
“末将/下官告辞!”众人闻言,纷纷行礼告退,偌大的官厅只剩下杨集与冯盎。
“不知大王有何吩咐?”冯盎上前行礼道。
“你和冯家的事情,我已经与圣人说了!”杨集目光看向冯盎,笑着说道:“你才华出众,又与其他重臣没有什么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便是你最大的优势。你只要尽忠职守,日后未必不能成为大将军、宰相。”
冯盎激动得满脸通红,一礼及地:“末将多谢大王栽培,末将定会牢记大王教诲,效忠圣人、效忠大隋。”
杨集点了点头,又说道:“朝廷即将以交州为起点,重新开启海上丝绸之路,这也是岭南人的大好机会。你认识熟悉海上航线、海上水文的人手吗?”
冯盎连忙说道:“这类人还真有,而且还不少。末将老家甚至还有一些海图、海岛图,以及林邑以南的国度的资料。”
“太好了!”杨集大喜过望,吩咐道:“你稍后便写信回家,让这些人才带着海图、资料即日上京,朝廷必有大用。”
“末将遵命!”
“还有一件大事要与你商议。”杨集压低了声音,向冯盎说道:“不过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下职后,你到王府与我面谈。”
听了杨集此话,冯盎一颗心怦怦直跳,拱手道:“末将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