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关内道全境官道,改建修缮工作。

  在贞观六年年初二月的时候,在工部检查验收之后,宣告圆满结束。

  而同样的时间,一支从长安出发,前往剑南道成都府的车马也走出了关内道,正式到了还在修缮之中的剑南道官道之上。

  相比较关内道官道的修建,剑南道官道的修建则要困难的多。

  毕竟有些崇山峻岭边上的栈道,那想要扩建,或者干脆改道重修,可不是一项小工程,而工部官员和帝国大学工程专业的教授们,更是身负九族之力,不得不万事小心又慎重。

  一路走走停停,在经过了大半个月的赶路后,这支队伍终于来到了如今大唐贞观皇帝陛下所在的成都府,青蜀宫。

  前来宣旨的太监乃是孙义,这个曾经还是李世民陛下的贴身太监,如今时过境迁,竟然要代表太子殿下这个如今的主子,向前主子,而且还是贞观皇帝陛下宣旨。

  孙义在车队进入成都府之后,心里就忍不住的打鼓。

  而同样的时候。

  此刻的李世民却终于是有了明君皇帝该有的模样,此刻正和成都府刺史卢仕明等人商议着南六诏的归附之事。

  “嘶......虽说浪穹诏已归附大唐,并且接受我等整改,改浪穹诏为我大唐浪穹州,但,其余五诏又该如何?”

  李世民头疼的紧。

  来了成都府大半年,唯一让他还算心里有所安慰的,便是此前对大唐便有归附之意的六诏之一浪穹诏,正式接受了大唐的赐封。

  从此宣布成为大唐南境之民,改部族地为大唐浪穹州。

  卢仕明沉吟着:“陛下,如今五诏虽说尚未明确归附我等,但我大唐商人进入他们境内经商,亦未曾受到他们刁难,甚至有些时候他们彼此之间争斗时,见我大唐商人经过,也会彼此暂停收手。”

  “这便说明,他们内心其实还是对我等抱有期望的,他们如今应该或是首领担心手中权力被剥夺,或是在观望看浪穹州归附我大唐后的情况。”

  “陛下宽仁之心,已然展露足够,我等如今该做的便是让他们明白,我大唐有带他们富贵的办法.......”

  他微微一顿,对着李世民拱手:“臣最近已经着手以官府的名义,从民间招募一批愿意前往南六诏经商之人,给予他们部分投资,在辅以我大唐纺织技艺。”

  “南六诏纺织技术低下,若在我大唐的帮助下,有所改观,其效果也更容易引起关注。”

  李世民眉头稍稍舒展,好在是有法子的。

  也不枉费他大唐皇帝李世民,这段时间屈尊降贵,亲自走访了南六诏几方。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局,只要再用个两年,南六诏必定能够完全归附!

  李世民挺起了胸膛,眼中闪烁着亮光。

  “古有诸葛武侯七擒孟获,而今朕亲带南六诏脱贫归附,不信今后我大唐还会有南境之危!”

  正待这边李世民雄心勃勃,准备如同以往一般,前去自己的御书房批阅今日的文书。

  忽而却见太监快速来报。

  “启禀陛下,长安孙义孙公公前来,说是带来了太子殿下的旨意。”

  太子的旨意?

  李世民先是一喜,心道这臭小子还知道联系咱这个父皇。

  紧接着,回过味儿来的他便又不由得老脸一黑。

  艹!

  太子给朕的旨意?!

  也便是那逆子才能干出来这等混球破事!

  好歹也是当了爹的人了,竟还是这般不着调.......

  李世民陛下心中冷笑,一副大人不和小孩子计较的模样,摆了摆手:“让他进来吧,朕倒是要看看,朕的这个太子殿下,有何旨意~”

  成都府刺史卢仕明战战兢兢,起身想要告辞。

  被李世民眼睛一瞪。

  “老实给朕坐着!”

  没过一会儿,孙义便是被人带进了青蜀宫中,来到殿内,看到皇帝陛下后当即恭敬行礼。

  “奴婢孙义,参见陛下......”

  李世民撇了撇嘴,目光落在他手中的圣旨上,轻哼一声。

  “用不着朕给他的圣旨来个叩拜之礼吧?”

  闻言,孙义额头冷汗冒出,赶忙讪笑着赔礼。

  “陛下这话真是害苦了奴婢,奴婢只是个送信的。”

  李世民冷笑着哼了一声,一伸手,后者忙不迭的将旨意递到这位皇帝陛下的手中。

  李世民打开一看。

  一目十行。

  “呵,朕还当你们这位圣太子殿下,会有什么高见呢,没想到,不过也就是这些翻来覆去的见解罢了。”

  “发展农业,种植水稻、麦、粟和豆子,朕不知道吗?朕没有做吗?还需要他在长安那般遥控指挥?”

  “呵,还发展畜牧业?朕真该给那逆子运回去些我剑南道的牛羊,也让那逆子知道知道,朕这个皇帝可是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朕当初治理一方的时候,他还在吃着皇后的奶呢!”

  李世民阴阳怪气的说着,一边看手中旨意上的内容,一边口中发出啧啧啧的嘲弄声。

  直听得周遭卢仕明,以及孙义等人恨不得把耳朵堵死。

  陛下您是真没有拿我们当外人啊,这种话也是我们能听得了?

  卢仕明神色凄苦,只能心中不停默念“我此刻在家中,不在宫内.....”

  “发展手工业,制革制陶......发展渔业和罐头产业......呵,就这?就这?”

  李世民陛下晃了晃手中的旨意,脸上竟莫名的带上了几分喜色,似乎看到太子出错,是多么让他心情愉悦的一件事。

  “朕还当他千里迢迢派你来成都府,是有什么高见呢,就这?”

  “就这些东西,朕还用他跟朕讲?朕的卢刺史,朕在成都府的肱骨能臣们不知道?朕不知道?!”

  “还需要他这个在长安皇宫里的储君在这里饶舌......”

  李世民越说越是兴奋,忽而站起身,快步朝着自己的书桌走去。

  “给朕磨墨!朕今日非要狠狠地休书一封,教训一番这个懈怠朝政的逆子!”

  李世民甚至不需要任何的酝酿,脑海中那种借由当初“父皇您睡了吗?儿臣睡不着”的《太子训父书》内容,而迸发出来的个人情绪。

  就已然在脑海中瞬间涌出。

  他提笔,挥毫泼墨。

  今日的飞白体似乎更加潇洒飘逸。

  “承乾你睡了吗?朕睡不着......”

  “嘿嘿.....”李世民摇了摇头,看着这一句用飞白体写出来的话语,有种大仇得报的爽快感。

  他沉吟着斟酌一二,紧接着眼眸一亮。

  手中毛笔落在纸上。

  “朕自临蜀中之地数月,少有长安往来,虽念及汝母后及兄弟姊妹,然思之再三,恐误储君之国事。思之甚,遂俯首案牍望南境早归,举家团圆。”

  “今罢朝中事,结民治,清冤往,孑然宁寂已至子时......”

  瞥到这里的卢照静神色不由一僵,看了一眼此刻殿外那高宣的日头,再次转头看向这位沉浸其中的皇帝陛下的时候,眼神不由变得格外古怪起来。

  而一旁的孙义,好似是意识到了什么,张了张嘴想要说话。

  但看着这位陛下如此投入的模样,又生怕惊扰对方,小命不保......

  犹豫又满是惶恐的站在一旁。

  李世民却是没有注意到这些,手中飞白体笔走龙蛇。

  “方欲就寝,忽闻来书,披衣而起,疾走殿中,手颤心摇,吾儿素慧,定有英政.....诚阅再三,大失所望”

  “哈哈!”李世民提笔,口中大笑两声。

  孙义赶忙想要趁此上前:“陛下,太子......”

  “去去去,勿要扰朕!”

  李世民一摆手,将其挥退,只觉今日自己文思泉涌,先贤赐福掘以文慧。

  “古之英主贤君多有之,然幼明大义,而至终年尤可为贤君者,鲜有。”

  “春秋齐桓,尊王攘夷古之雄主者也,庭燎招士春秋鲜有之君,然其何故焉?”

  “管仲死,贤公齐亡矣!身死三月不收,为君之毙罕有”

  “晋武之司马氏亦可为半世贤君矣,太康之盛,囊南北之境,成始皇之伟业,然神器在手,陡化酒色之徒,乱政思糜,亏精摧骨,英年病故”

  “自取之也,非他人之咎”

  李世民洋洋洒洒,一旁的太监接连换了好几张纸,这才见得这位陛下提起笔,缓缓呼出一口气。

  “陛下......”孙义小声开口,想要说什么。

  却又被李世民凶狠一眼,瞬间瞪了回去,偃旗息鼓,只能默默看着这位陛下,在此独自意淫、

  只见陛下又是深吸一口气,紧接着在有一张纸上,再次落笔。

  “吾儿可称幼之贤君也,当日诫父之训仍不敢忘,而今朕驾南境,秉吾儿之大志,振君朝纲,抚民勤政,宵衣旰食,恐遗后世昏名”

  “每及繁政累心,抱有所怨,必思朕之长安人镜”

  “然今闻朕之人镜亦有古之遗祸半贤之相,无心政事,遂撰此书以告朕太子。”

  李世民陛下写得起劲,恨不得把自己母后窦太后生前教导他的那些先贤道理,都一股脑的塞进眼前这篇《诫子书》中。

  担心自家长子真的懈怠堕落,又惊喜终于有机会能压那逆子一头的悲喜心情下,让李世民陛下手中毛笔挥舞的同时,表情却那叫一个浮夸。

  洋洋洒洒。

  足足耗费了四十多张纸,这才在心满意足的呼出一口浊气后,将手中的笔丢下。

  “卢刺史,朕此作如何?”

  李世民洋洋得意,一边伸手从旁拿起已经放凉的茶盏,一边嘴角含笑对着一旁是走也不是,是留也不好的卢仕明问道。

  “这,这.......陛下大才!臣不及也!”

  卢仕明低垂着头,拱手作揖。

  “哼哼.....”李世民斜睨了他一眼,不再多说什么,让人将这四十多页的文章墨迹吹干,这才看向了面前一脸纠结模样的孙义。

  冷哼一声。

  “行了!既然只是送信,那便就此作罢,那逆子的信朕收到了,今后若还有类似之事,让你逆子用金雕送之即可,朕可不像他那般玩物丧志!”

  说着,又指了一下那一叠被太监收拾好的《诫子书》,轻哼一声。

  “把这带回去给那逆子!”

  孙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最新章节,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