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岭南,楚王殿下走了整整两个月。
但好在这一路也没啥不开眼的山贼拦路,尤其是各州县官员,在得知楚大王即将过境,那可是提前花了大力气开始整顿当地的黑恶势力——他们也怕那个不开眼的小毛贼劫道劫到楚王殿下头上,毕竟论起当响马,如今全天下都得将楚大王视为山巅。
于是,楚王殿下仅仅只是一路南下,就做出了万家生佛的功绩——尤其是在到达潮州时,楚王殿下听说这朝中鳄鱼成灾,于是他二话不说,当即手持巨弩,于恶溪中用放血的活羊作饵,在丢下一张满篇都是“大唐雅言”的《杀鳄赋》后,楚大王杀心渐起,仅在一日间射杀了数十头巨鳄,让原本因为鳄患而倍感恐慌的潮州百姓对他感恩戴德。(注1)
当然,楚大王秉持着“死鳄鱼别浪费”的原则,将这些鳄鱼统统打捞上岸,然后招呼潮州刺史从皮革商人那里抽调工匠,令他们将这些鳄鱼的皮统统剥下,然后又将鳄鱼肉分给围观的百姓——而他的这番举动,也成功的将“楚王贤德”的名声在南方打响。
对此,楚大王表示:既然潮州百姓,不,既然岭南百姓有需要,那么本王自然要为大家多作打算:打从今日起,由楚王府拨款,成立专门的捕兽营——岭南既然野兽横行,那么本王就让这些野兽从此消失在百姓活动的区域,将其赶往深山老林!
如此,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善事。
“殿下,不可啊!”潮州府衙内,王玄策眼见自家大王想一出是一出——在射杀了巨鳄后还觉得不过瘾,非要挑战一下李二陛下的底线,开始在岭南搞什么“捕兽队”,这不纯粹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讲道理,按照唐律,楚大王如今麾下的人马早就超标到“谁提谁尴尬”的地步。因为即便是在损失了明面上的三千死士后,从玉山迁出的窦氏部曲可还有足足四五千人,这些人早先已经去到了琼州,至于他们的家眷,则是暂时留在了蓝田县,待入秋后,便先前往扬州居住——毕竟大规模的长途迁徙,老人和孩子都受不了。
“玄策,本王得让岭南百姓们都知道,本王来了,这日子就有了奔头——再说了,都是我大唐的百姓,本王从来就不会厚此薄彼——本王能为了北境百姓免遭异族侵扰,就去灭掉整个突厥,那本王同样也能为了南方的百姓不受野兽之苦,而派出手下消灭这些野兽。
况且本王已经想好了,就出一千人,二十人为一队,分批前往各地充当先锋队,再由当地官府组织民壮从旁协助,这样一来,效率会大大提高,同时那昏君心里也就有了数——知道本王是真的在办实事。”楚大王知道王玄策在担心什么,可是他既然已经出了长安,那就索性发放开手脚,只要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情,便只管去做——出了事他也不需要旁人为他担责。
“殿下,您可真想好了?”谢闵麟作为王玄策的老师,其实他心里也是认同学生的想法的,可是在听完楚王殿下的解释后,他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既然楚王殿下根本无心皇位,那么做事也自当无需畏首畏尾,否则别说楚王殿下自己觉得没劲,他们这些当家臣的,不是更没了用武之地?
“——本王一生行事……”楚王殿下刚想狂妄一点儿,但不知为何,话说一半,脑海中突然冒出了许多人的脸庞:比如老天、窦叔儿、虞师、萧师、鱼阿翁……于是他想了想,还是认为说话得周道:“——还是需要向人解释的,但是不包括那个昏君。”
“如此甚好。”谢闵麟闻言笑着点点头:“那殿下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殿……殿下……”崔泉作为潮州刺史,同时也是今日这堂上唯一的外人,此时他的脑门已经起了一圈白毛汗:“下官……臣……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吧。”楚王殿下闻言眉毛轻轻一挑,他本来还打算问这老小子在给那昏君写的奏疏里是否要“一字不改”来着,谁想到对方居然先行发动进攻了。
“殿下,您心怀岭南百姓,这自然是好,但是臣觉得,这事儿若是能换个说法,那就更好了。”
“比如?”楚王殿下显然被勾起了兴趣。
“殿下,本来您是路过潮州时亲眼见到潮州有在恶溪岸边浣衣的民妇遭受鳄鱼袭击,于是出于慈悲之心,才设计捕杀溪中巨鳄。
随后,您的义举受到了当地百姓夸赞,同时您又受到当地德高望重的耆老们苦苦哀求,所以这才下定决心,即便冒着被猜忌的风险,也要为岭南的百姓们多做些实事,而这一切,都是下官亲眼所见。
下官一定会在写给陛下的奏疏书将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如实上报,绝对不会弄虚作假。”崔泉不是一个欺君罔上的佞臣,同样的,他更不是一个谄媚阿谀之人——他只是觉得,人要学会变通,明明楚王殿下做的是好事,那就没必要弄得好像随时都准备等长安发兵打过来一样。
“你的奏疏要据实而写,确定能做到一字不改?”楚王殿下觉得自己好像捡到啥宝贝了。
“当然,”崔泉闻言顿时正色道:“臣出身清河崔氏,臣愿拿家族声誉作担保!”
“得了吧……”楚大王听闻此言,顿时便收起了捡破烂的心思:“你家家主早就投敌了……”
“殿下,您骂得有点难听……”那崔泉闻言也是无奈,可他知道,在楚王殿下这样的大人物面前,自己能展示的,也就只剩下真诚了:“但是殿下,您可以换个角度想想——臣在潮州已经当了五年刺史了,您觉得……但凡家族看重臣,臣会被发配至此,五年不挪窝吗?”
殿下,臣是真想挪一挪窝啊……
但好在这一路也没啥不开眼的山贼拦路,尤其是各州县官员,在得知楚大王即将过境,那可是提前花了大力气开始整顿当地的黑恶势力——他们也怕那个不开眼的小毛贼劫道劫到楚王殿下头上,毕竟论起当响马,如今全天下都得将楚大王视为山巅。
于是,楚王殿下仅仅只是一路南下,就做出了万家生佛的功绩——尤其是在到达潮州时,楚王殿下听说这朝中鳄鱼成灾,于是他二话不说,当即手持巨弩,于恶溪中用放血的活羊作饵,在丢下一张满篇都是“大唐雅言”的《杀鳄赋》后,楚大王杀心渐起,仅在一日间射杀了数十头巨鳄,让原本因为鳄患而倍感恐慌的潮州百姓对他感恩戴德。(注1)
当然,楚大王秉持着“死鳄鱼别浪费”的原则,将这些鳄鱼统统打捞上岸,然后招呼潮州刺史从皮革商人那里抽调工匠,令他们将这些鳄鱼的皮统统剥下,然后又将鳄鱼肉分给围观的百姓——而他的这番举动,也成功的将“楚王贤德”的名声在南方打响。
对此,楚大王表示:既然潮州百姓,不,既然岭南百姓有需要,那么本王自然要为大家多作打算:打从今日起,由楚王府拨款,成立专门的捕兽营——岭南既然野兽横行,那么本王就让这些野兽从此消失在百姓活动的区域,将其赶往深山老林!
如此,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善事。
“殿下,不可啊!”潮州府衙内,王玄策眼见自家大王想一出是一出——在射杀了巨鳄后还觉得不过瘾,非要挑战一下李二陛下的底线,开始在岭南搞什么“捕兽队”,这不纯粹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讲道理,按照唐律,楚大王如今麾下的人马早就超标到“谁提谁尴尬”的地步。因为即便是在损失了明面上的三千死士后,从玉山迁出的窦氏部曲可还有足足四五千人,这些人早先已经去到了琼州,至于他们的家眷,则是暂时留在了蓝田县,待入秋后,便先前往扬州居住——毕竟大规模的长途迁徙,老人和孩子都受不了。
“玄策,本王得让岭南百姓们都知道,本王来了,这日子就有了奔头——再说了,都是我大唐的百姓,本王从来就不会厚此薄彼——本王能为了北境百姓免遭异族侵扰,就去灭掉整个突厥,那本王同样也能为了南方的百姓不受野兽之苦,而派出手下消灭这些野兽。
况且本王已经想好了,就出一千人,二十人为一队,分批前往各地充当先锋队,再由当地官府组织民壮从旁协助,这样一来,效率会大大提高,同时那昏君心里也就有了数——知道本王是真的在办实事。”楚大王知道王玄策在担心什么,可是他既然已经出了长安,那就索性发放开手脚,只要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情,便只管去做——出了事他也不需要旁人为他担责。
“殿下,您可真想好了?”谢闵麟作为王玄策的老师,其实他心里也是认同学生的想法的,可是在听完楚王殿下的解释后,他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既然楚王殿下根本无心皇位,那么做事也自当无需畏首畏尾,否则别说楚王殿下自己觉得没劲,他们这些当家臣的,不是更没了用武之地?
“——本王一生行事……”楚王殿下刚想狂妄一点儿,但不知为何,话说一半,脑海中突然冒出了许多人的脸庞:比如老天、窦叔儿、虞师、萧师、鱼阿翁……于是他想了想,还是认为说话得周道:“——还是需要向人解释的,但是不包括那个昏君。”
“如此甚好。”谢闵麟闻言笑着点点头:“那殿下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殿……殿下……”崔泉作为潮州刺史,同时也是今日这堂上唯一的外人,此时他的脑门已经起了一圈白毛汗:“下官……臣……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吧。”楚王殿下闻言眉毛轻轻一挑,他本来还打算问这老小子在给那昏君写的奏疏里是否要“一字不改”来着,谁想到对方居然先行发动进攻了。
“殿下,您心怀岭南百姓,这自然是好,但是臣觉得,这事儿若是能换个说法,那就更好了。”
“比如?”楚王殿下显然被勾起了兴趣。
“殿下,本来您是路过潮州时亲眼见到潮州有在恶溪岸边浣衣的民妇遭受鳄鱼袭击,于是出于慈悲之心,才设计捕杀溪中巨鳄。
随后,您的义举受到了当地百姓夸赞,同时您又受到当地德高望重的耆老们苦苦哀求,所以这才下定决心,即便冒着被猜忌的风险,也要为岭南的百姓们多做些实事,而这一切,都是下官亲眼所见。
下官一定会在写给陛下的奏疏书将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如实上报,绝对不会弄虚作假。”崔泉不是一个欺君罔上的佞臣,同样的,他更不是一个谄媚阿谀之人——他只是觉得,人要学会变通,明明楚王殿下做的是好事,那就没必要弄得好像随时都准备等长安发兵打过来一样。
“你的奏疏要据实而写,确定能做到一字不改?”楚王殿下觉得自己好像捡到啥宝贝了。
“当然,”崔泉闻言顿时正色道:“臣出身清河崔氏,臣愿拿家族声誉作担保!”
“得了吧……”楚大王听闻此言,顿时便收起了捡破烂的心思:“你家家主早就投敌了……”
“殿下,您骂得有点难听……”那崔泉闻言也是无奈,可他知道,在楚王殿下这样的大人物面前,自己能展示的,也就只剩下真诚了:“但是殿下,您可以换个角度想想——臣在潮州已经当了五年刺史了,您觉得……但凡家族看重臣,臣会被发配至此,五年不挪窝吗?”
殿下,臣是真想挪一挪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