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哲宣布完要帮全村人做火炕之后,众人热情高涨,纷纷从家里拿出各种工具,等待着陆哲的安排。
出乎意料的,陆哲并没有马上让众人去挖泥,而是把各家的主妇和泥瓦匠刘昌一起叫道自家堂屋,实地告诉他们火炕的大概样子,然后带着刘昌,依次走访了各家,统计出各家需要的炕的尺寸和大小。
土炕说起来很简单,一般就是围着墙修建而成,先用泥土或者砖石在墙边围成一个长方形,里面横排着几列矮墙作为烟道,然后在上面盖上板子,用泥封死后,在框架的一侧开个孔,与灶相连,然后在另一边,通常是在墙上掏一个洞走烟,这个洞一般与烟囱相连。
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最大的问题就是上面盖着的板子,木板肯定不行,必须要薄薄的平整的石板,而山村里仅有的石匠只有一个。二十天之内,凑齐一张炕的石板还行,但是要凑齐九张炕的石板,简直痴人说梦。
“要是有切割机就好了。”陆哲恨恨地想。
不过,最后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了,陆哲之所以上山去找红砂岩,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红砂岩具有较好的粘结性,用磨碎的红砂岩跟泥土混合,覆盖在木板上,烤干之后,然后再在上面覆盖一层泥,做成木芯混凝土,用来代替石板,这样,工程的进度就大大加快了。
在综合了泥瓦匠刘昌和公输家林濯水的意见之后,第二天,轰轰烈烈地大生产运动就开始了。
首先,陆哲将工作细化,先给众人分组,按照劳力,分为挖泥组,运输组,砍柴组和伙食组,每一组找了一个负责人,林濯水和刘昌另外有任务,连小孩子们都被叫去,将山间的枯草收集起来,然后弄碎,活到泥里面,以增加泥土的粘结性。
分完组过后,第二天一早,整个山村的人都开始忙了起来。
“这独轮车,甚是好用。”林濯水红着眼睛,看着自家儿子推着几十斤的泥土,行走如飞,忍不住赞叹道。林无咎这等半大小子,当仁不让地被分到了运输组,推着小车来回于河边和村中央的空地上。
林濯水的任务是最重的,他不仅要制作木板,而且昨天,陆哲又把独轮车的设计告诉了他,让他多做点独轮车出来,最好每家一辆,做完之后,每家还能多个运输工具不是。
果不其然,当看到独轮车的设计的时候,欣喜若狂的林濯水拍着胸脯保证说没问题,他做了一天一夜,终于在第二天一早,做出了三辆独轮车出来。
“当然,这可是我师门秘传。”陆哲也颇有些得意,这独轮车,载重量大,制作简单,推动方便,比起肩挑背扛,不知道省多少力。而且操控方便,一般人只要稍微学习一下就能上手,一边的沟沟坎坎,直接就推过去了。
独轮车作为山地的运载工具,一直到建国后农村还有人使用,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运送物资到前线,用的就是这种独轮车,硬生生地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八百万国军,创造了一个奇迹。
此时村中央的空地,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型的工地现场,空地中间被挖出一个大大的坑,挖出的泥土和河边的泥土混在一起,几个妇人正在用力的踩着泥,而且不断有人把草茎加入泥土里。
过去古人做东西,一般都是一个匠人负责全部的工作,耗时一般较长,陆哲采用了流水线的模式,一人只负责一种劳动,这样,挖完的泥土和砂岩有人运送,送来的泥土有人踩,砍下的木柴有人负责收拾,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更让陆哲没有想到的是,影家的三兄弟竟然是石匠,影鹤出山换东西去了,影鹭和影蛇加入了劳动,在陆哲的指挥下,两兄弟用了一天的时间,造出了两台石磨。
山上采来的红砂岩,被放入石磨中,磨成红粉。
这是一项十分费力费时的工作,陆哲没有想到,看似瘦瘦小小的影蛇,好似有使不完的力气一般,转动磨盘一个上午,几乎不带停地,陆哲不由得对于山门中人的体力,高看了一眼。
而泥瓦匠刘昌那边,也给陆哲带来了惊喜,他告诉陆哲,炕里面的烟道不必全部用土砖,用石头堆成大致形状之后,用泥土填充其间,效果也是一样的,而且他从山里才回来一大筐奇怪的草,榨出汁液之后,添加到泥土里,据说可以加速凝固。还采来一种草,也制成了汁液,说是可以防止烧砖时砖块粘结在一起。
都是人才啊,陆哲不由得感叹到,这不,听说要大量木柴之后,铁三去林子里转了一圈,很快就找到了燃烧效果极好的木柴,而且他还改进了陆哲烧砖的土窑。
一个泥水大匠,一个木器大匠,两个石器大匠,还有一个精通山林物产和烧窑的的猎人,陆哲觉得山门中人还是有点东西的。
因为很多东西陆哲只是描述了一个的粗坯,他们不仅一听就会意,而且经过他们几位的改进之后,让陆哲的设想不仅能落地,还更加实用。
陆哲不仅感叹古人的智慧有些逆天。
殊不知,当在他感叹古人智慧逆天的时候,村里的几个长老,也在感叹着此子是个妖孽。
“秩序井然,整整有法,能让这些妇孺发挥如此大的力量,更是隐含兵法,此子堪称妖孽。”邓长老看着底下热火朝天的工地,啧啧称奇。
“莫以为此子就这点能耐了,先以惨状引起众人自伤之情,再以口号激励众人,连日高呼,更令其成为一种习惯,看似简单,实则为将众人心气拧成一股绳,此等操弄心机之术,委实不该是一名少年该有的。犹记得‘大楚兴,陈胜王’否?”明长老看着林无咎和段二狗两人一边喊着“火炕一盘,驱走严寒”,一边发了疯的往前推独轮车,兀自感叹到。
作为后世来的人,陆哲深知集体劳动的时候,口号的重要性,于是他模仿后世人民公社的样子,有意无意地在劳动的时候带领大家高呼口号,一开始,只有几个少年孩童觉得好玩跟着喊,那些妇人和成年人,还觉得有些放不开,可是到了后来,众人发现,在劳累之时,突然喊一句“火炕一盘,驱走严寒”,想到陆哲描述的景象,劳累的身体好像又生出不少力气。
而且在干活的时候,一人多,大家就不由得说笑起来,吵吵嚷嚷之下,竟然无比的热闹,冲淡了不少重复工作带来的劳累,一环扣一环之下的劳动之下,众人竟然互相攀比起来,就为了说自己对接人一句,“恁地慢速,我都干完了,在等你哩。”。
“此子,莫非真是仙家弟子?”听到明长老的话,鬼邓两人仔细琢磨了一下,心里不由得生出了同样的念头。
等到第九天的时候,林濯水的木板业已准备好,所有的材料基本上准备完毕,可以正式开始烧砖了。
之前的泥土,混合好之后,就会被放进木质的模具里面,模具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可拆卸的,四四方方的木框,倒进泥土之后踩实,用竹刀刮平表面,然后卸下木框,放到一旁晾晒风干。
秋天的太阳虽然不毒,但是几日之后,泥砖慢慢地也变硬了。等到第九天,所有的泥砖都制成了,先制成的泥砖已经风干变硬了。
变硬的泥砖被小心翼翼的放入村中央挖出的土坑里,土坑的下面刷了一层不知道什么植物的水,据说也是刘昌家的秘传,可以让泥砖和泥土不粘连。
泥砖上面也刷了一层这样的水,用来保证烧制后泥砖不再粘连。然后,铁三将早就准备好的木柴小心翼翼地放入泥砖间的空隙中,塞得满满地,最后再点火。
大火烧了一天一夜,说道这里,陆哲不得不佩服铁三,他简直是个放火的专家,他放进去的木柴,他说要烧一天一夜,真的就刚好烧了这么久,想必他也有特殊的烧火的方法。
等到大火熄灭之后,众人在坑上填上一层薄土,将准备好的“木芯混凝土”板放上去,然后再盖上厚厚一层土,利用大火的余烬,让泥木板变硬。
等到第二天一早,大伙儿满怀希望地掘开土之后,看到里面的情况,所有人都叫了一声好。
厚厚的泥木板已经变硬,用手敲上去,感觉跟石头没有什么区别,下面的砖更是坚固无比,陆哲看了下,跟后世的红砖几乎没有区别。只是要更大,均是一尺长,五寸宽,三寸厚。
这一次烧出了差不多200块砖和不少泥木板,可以够三家人安装了。根据明长老推断,还有十天,第一场雪就要下来了,按照两天一窑的进度,差不多在入冬之前,村子里所有家庭都能安上火炕。
看着这个进度,众人不禁欢呼起来,高呼“火炕一盘,驱走严寒。”人群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首先安装的,是村子里三位长老。因为三人都是独居,所以需要的砖都不多,甚至还有剩余。
明长老的堂屋里,里面的榻早就被搬走,取而代之的,是几排一尺高,用鹅卵石和泥土堆起来的泥墙,后墙已经被掏了一个洞,洞的后面用泥土做的一个烟囱,此时也已经风干了,而墙的另一侧,也有一个小小的土灶,也是这几日刘昌弄好的。
众人小心翼翼地土砖垒成一个L型,跟墙一起,形成了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抹上泥,精通放火的铁三,亦是小心翼翼地仔细计算着木柴的位置,把木柴放到烟道中,接着,由刘昌盖上自制的木芯混凝土板,炕的大致模样就基本成型了,等到刘昌把上面的泥土抹平,四周用泥封好之后,将特意流出的孔与灶下面连接。
一切都做好后,铁三点燃了炕洞里的木柴。
“出烟了,出烟了。”随着一声惊呼,所有人跑到屋外,明长老精美的石屋背后,有一根很丑陋的土烟囱正源源不断地冒着热气。所有人等惊呼起来,高兴得像个孩子。
等到众人摸过明长老的炕之后,所有人眼睛都一亮。
“怎地如此烫手?”铁三摸了摸此时炕上的温度,皱着眉头,此等温度下,人岂不是要被烤熟。
“当真?“”某也要试试“”妾也要试试”听到铁三的声音,众人好奇心大盛,也不顾烫手,纷纷伸出手去,烫的龇牙咧嘴。
“众位不必担心,此时是因为要将炕内的烟道烧硬,所以才会用如此多木柴,看见炕边的灶台没有,炕搭好之后,众位婶娘可在此灶煮食,产生的热量足够全家一日所需。”
“当真,哲娃子?这感情好,少费多少柴薪,你家段叔不用每日上山打柴了。”
“太好了,这下冬日之时,妾身不用再去屋外煮食了,往日一到冬日,屋外寒冷,煮食颇不易。”
“哲娃子,婶娘要说你了,有此一物,这下婶娘一家,岂不是要一整个冬天就待在此炕上了?生生把一家人变懒了。”
“怕不是与你家汉子一整天在炕上厮混。”
实实在在看到火炕之后,作为每日操持家务的妇人纷纷眼睛发光,表示这个是个好东西,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而且在场妇人大多已婚,说起话来荤素不忌,眼看就要歪楼到某些奇怪的地方去了。
“咳咳!”邓长老重重地咳嗽了一声,这下这些妇人才想起是在明长老屋中,赶紧闭嘴,都看着屋中的土炕,眼中充满欢喜。
“都回去吧,过几日各家均有此物,到时候看个够。”眼见众位长老面色有些尴尬,林姜氏赶紧喊了一声,众人赶紧做鸟兽散去。
看到火炕的实物之后,众人的热情再次迸发了,这个情况导致的后果是,很多人一夜没有睡,都在想着自家的火炕,第二天红着眼睛来工地。不过也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进度,反而更加卖力了。
在人们空前高涨的热情下,在工程进行的第十九天,也就是明长老预言下雪来的前两天,最后一家人的火炕,也盘好了。
出乎意料的,陆哲并没有马上让众人去挖泥,而是把各家的主妇和泥瓦匠刘昌一起叫道自家堂屋,实地告诉他们火炕的大概样子,然后带着刘昌,依次走访了各家,统计出各家需要的炕的尺寸和大小。
土炕说起来很简单,一般就是围着墙修建而成,先用泥土或者砖石在墙边围成一个长方形,里面横排着几列矮墙作为烟道,然后在上面盖上板子,用泥封死后,在框架的一侧开个孔,与灶相连,然后在另一边,通常是在墙上掏一个洞走烟,这个洞一般与烟囱相连。
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最大的问题就是上面盖着的板子,木板肯定不行,必须要薄薄的平整的石板,而山村里仅有的石匠只有一个。二十天之内,凑齐一张炕的石板还行,但是要凑齐九张炕的石板,简直痴人说梦。
“要是有切割机就好了。”陆哲恨恨地想。
不过,最后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了,陆哲之所以上山去找红砂岩,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红砂岩具有较好的粘结性,用磨碎的红砂岩跟泥土混合,覆盖在木板上,烤干之后,然后再在上面覆盖一层泥,做成木芯混凝土,用来代替石板,这样,工程的进度就大大加快了。
在综合了泥瓦匠刘昌和公输家林濯水的意见之后,第二天,轰轰烈烈地大生产运动就开始了。
首先,陆哲将工作细化,先给众人分组,按照劳力,分为挖泥组,运输组,砍柴组和伙食组,每一组找了一个负责人,林濯水和刘昌另外有任务,连小孩子们都被叫去,将山间的枯草收集起来,然后弄碎,活到泥里面,以增加泥土的粘结性。
分完组过后,第二天一早,整个山村的人都开始忙了起来。
“这独轮车,甚是好用。”林濯水红着眼睛,看着自家儿子推着几十斤的泥土,行走如飞,忍不住赞叹道。林无咎这等半大小子,当仁不让地被分到了运输组,推着小车来回于河边和村中央的空地上。
林濯水的任务是最重的,他不仅要制作木板,而且昨天,陆哲又把独轮车的设计告诉了他,让他多做点独轮车出来,最好每家一辆,做完之后,每家还能多个运输工具不是。
果不其然,当看到独轮车的设计的时候,欣喜若狂的林濯水拍着胸脯保证说没问题,他做了一天一夜,终于在第二天一早,做出了三辆独轮车出来。
“当然,这可是我师门秘传。”陆哲也颇有些得意,这独轮车,载重量大,制作简单,推动方便,比起肩挑背扛,不知道省多少力。而且操控方便,一般人只要稍微学习一下就能上手,一边的沟沟坎坎,直接就推过去了。
独轮车作为山地的运载工具,一直到建国后农村还有人使用,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运送物资到前线,用的就是这种独轮车,硬生生地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八百万国军,创造了一个奇迹。
此时村中央的空地,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型的工地现场,空地中间被挖出一个大大的坑,挖出的泥土和河边的泥土混在一起,几个妇人正在用力的踩着泥,而且不断有人把草茎加入泥土里。
过去古人做东西,一般都是一个匠人负责全部的工作,耗时一般较长,陆哲采用了流水线的模式,一人只负责一种劳动,这样,挖完的泥土和砂岩有人运送,送来的泥土有人踩,砍下的木柴有人负责收拾,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更让陆哲没有想到的是,影家的三兄弟竟然是石匠,影鹤出山换东西去了,影鹭和影蛇加入了劳动,在陆哲的指挥下,两兄弟用了一天的时间,造出了两台石磨。
山上采来的红砂岩,被放入石磨中,磨成红粉。
这是一项十分费力费时的工作,陆哲没有想到,看似瘦瘦小小的影蛇,好似有使不完的力气一般,转动磨盘一个上午,几乎不带停地,陆哲不由得对于山门中人的体力,高看了一眼。
而泥瓦匠刘昌那边,也给陆哲带来了惊喜,他告诉陆哲,炕里面的烟道不必全部用土砖,用石头堆成大致形状之后,用泥土填充其间,效果也是一样的,而且他从山里才回来一大筐奇怪的草,榨出汁液之后,添加到泥土里,据说可以加速凝固。还采来一种草,也制成了汁液,说是可以防止烧砖时砖块粘结在一起。
都是人才啊,陆哲不由得感叹到,这不,听说要大量木柴之后,铁三去林子里转了一圈,很快就找到了燃烧效果极好的木柴,而且他还改进了陆哲烧砖的土窑。
一个泥水大匠,一个木器大匠,两个石器大匠,还有一个精通山林物产和烧窑的的猎人,陆哲觉得山门中人还是有点东西的。
因为很多东西陆哲只是描述了一个的粗坯,他们不仅一听就会意,而且经过他们几位的改进之后,让陆哲的设想不仅能落地,还更加实用。
陆哲不仅感叹古人的智慧有些逆天。
殊不知,当在他感叹古人智慧逆天的时候,村里的几个长老,也在感叹着此子是个妖孽。
“秩序井然,整整有法,能让这些妇孺发挥如此大的力量,更是隐含兵法,此子堪称妖孽。”邓长老看着底下热火朝天的工地,啧啧称奇。
“莫以为此子就这点能耐了,先以惨状引起众人自伤之情,再以口号激励众人,连日高呼,更令其成为一种习惯,看似简单,实则为将众人心气拧成一股绳,此等操弄心机之术,委实不该是一名少年该有的。犹记得‘大楚兴,陈胜王’否?”明长老看着林无咎和段二狗两人一边喊着“火炕一盘,驱走严寒”,一边发了疯的往前推独轮车,兀自感叹到。
作为后世来的人,陆哲深知集体劳动的时候,口号的重要性,于是他模仿后世人民公社的样子,有意无意地在劳动的时候带领大家高呼口号,一开始,只有几个少年孩童觉得好玩跟着喊,那些妇人和成年人,还觉得有些放不开,可是到了后来,众人发现,在劳累之时,突然喊一句“火炕一盘,驱走严寒”,想到陆哲描述的景象,劳累的身体好像又生出不少力气。
而且在干活的时候,一人多,大家就不由得说笑起来,吵吵嚷嚷之下,竟然无比的热闹,冲淡了不少重复工作带来的劳累,一环扣一环之下的劳动之下,众人竟然互相攀比起来,就为了说自己对接人一句,“恁地慢速,我都干完了,在等你哩。”。
“此子,莫非真是仙家弟子?”听到明长老的话,鬼邓两人仔细琢磨了一下,心里不由得生出了同样的念头。
等到第九天的时候,林濯水的木板业已准备好,所有的材料基本上准备完毕,可以正式开始烧砖了。
之前的泥土,混合好之后,就会被放进木质的模具里面,模具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可拆卸的,四四方方的木框,倒进泥土之后踩实,用竹刀刮平表面,然后卸下木框,放到一旁晾晒风干。
秋天的太阳虽然不毒,但是几日之后,泥砖慢慢地也变硬了。等到第九天,所有的泥砖都制成了,先制成的泥砖已经风干变硬了。
变硬的泥砖被小心翼翼的放入村中央挖出的土坑里,土坑的下面刷了一层不知道什么植物的水,据说也是刘昌家的秘传,可以让泥砖和泥土不粘连。
泥砖上面也刷了一层这样的水,用来保证烧制后泥砖不再粘连。然后,铁三将早就准备好的木柴小心翼翼地放入泥砖间的空隙中,塞得满满地,最后再点火。
大火烧了一天一夜,说道这里,陆哲不得不佩服铁三,他简直是个放火的专家,他放进去的木柴,他说要烧一天一夜,真的就刚好烧了这么久,想必他也有特殊的烧火的方法。
等到大火熄灭之后,众人在坑上填上一层薄土,将准备好的“木芯混凝土”板放上去,然后再盖上厚厚一层土,利用大火的余烬,让泥木板变硬。
等到第二天一早,大伙儿满怀希望地掘开土之后,看到里面的情况,所有人都叫了一声好。
厚厚的泥木板已经变硬,用手敲上去,感觉跟石头没有什么区别,下面的砖更是坚固无比,陆哲看了下,跟后世的红砖几乎没有区别。只是要更大,均是一尺长,五寸宽,三寸厚。
这一次烧出了差不多200块砖和不少泥木板,可以够三家人安装了。根据明长老推断,还有十天,第一场雪就要下来了,按照两天一窑的进度,差不多在入冬之前,村子里所有家庭都能安上火炕。
看着这个进度,众人不禁欢呼起来,高呼“火炕一盘,驱走严寒。”人群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首先安装的,是村子里三位长老。因为三人都是独居,所以需要的砖都不多,甚至还有剩余。
明长老的堂屋里,里面的榻早就被搬走,取而代之的,是几排一尺高,用鹅卵石和泥土堆起来的泥墙,后墙已经被掏了一个洞,洞的后面用泥土做的一个烟囱,此时也已经风干了,而墙的另一侧,也有一个小小的土灶,也是这几日刘昌弄好的。
众人小心翼翼地土砖垒成一个L型,跟墙一起,形成了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抹上泥,精通放火的铁三,亦是小心翼翼地仔细计算着木柴的位置,把木柴放到烟道中,接着,由刘昌盖上自制的木芯混凝土板,炕的大致模样就基本成型了,等到刘昌把上面的泥土抹平,四周用泥封好之后,将特意流出的孔与灶下面连接。
一切都做好后,铁三点燃了炕洞里的木柴。
“出烟了,出烟了。”随着一声惊呼,所有人跑到屋外,明长老精美的石屋背后,有一根很丑陋的土烟囱正源源不断地冒着热气。所有人等惊呼起来,高兴得像个孩子。
等到众人摸过明长老的炕之后,所有人眼睛都一亮。
“怎地如此烫手?”铁三摸了摸此时炕上的温度,皱着眉头,此等温度下,人岂不是要被烤熟。
“当真?“”某也要试试“”妾也要试试”听到铁三的声音,众人好奇心大盛,也不顾烫手,纷纷伸出手去,烫的龇牙咧嘴。
“众位不必担心,此时是因为要将炕内的烟道烧硬,所以才会用如此多木柴,看见炕边的灶台没有,炕搭好之后,众位婶娘可在此灶煮食,产生的热量足够全家一日所需。”
“当真,哲娃子?这感情好,少费多少柴薪,你家段叔不用每日上山打柴了。”
“太好了,这下冬日之时,妾身不用再去屋外煮食了,往日一到冬日,屋外寒冷,煮食颇不易。”
“哲娃子,婶娘要说你了,有此一物,这下婶娘一家,岂不是要一整个冬天就待在此炕上了?生生把一家人变懒了。”
“怕不是与你家汉子一整天在炕上厮混。”
实实在在看到火炕之后,作为每日操持家务的妇人纷纷眼睛发光,表示这个是个好东西,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而且在场妇人大多已婚,说起话来荤素不忌,眼看就要歪楼到某些奇怪的地方去了。
“咳咳!”邓长老重重地咳嗽了一声,这下这些妇人才想起是在明长老屋中,赶紧闭嘴,都看着屋中的土炕,眼中充满欢喜。
“都回去吧,过几日各家均有此物,到时候看个够。”眼见众位长老面色有些尴尬,林姜氏赶紧喊了一声,众人赶紧做鸟兽散去。
看到火炕的实物之后,众人的热情再次迸发了,这个情况导致的后果是,很多人一夜没有睡,都在想着自家的火炕,第二天红着眼睛来工地。不过也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进度,反而更加卖力了。
在人们空前高涨的热情下,在工程进行的第十九天,也就是明长老预言下雪来的前两天,最后一家人的火炕,也盘好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山门异类,大唐山门异类最新章节,大唐山门异类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山门异类,大唐山门异类最新章节,大唐山门异类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