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已经是贞观二年8月初了,徐凡来到唐朝已经一个月了,刚刚建好自己的家又要忙着开荒。先是一把火烧了荒地上的枯树杂草,满满的一地草木灰,相当于上了一边草木灰肥,徐凡又将自己建院子挖出的塘泥和在自己地里的几个水塘挖出的塘泥混合着收集来的“夜香”撒了一地。然后就是翻地了,可是看着庄户们用的农具,徐凡一阵无语。最基本的就是锄头,还有那架犁,笨重的得用两头牛拉,而且木制的犁头吃土还浅,幸亏还有徐凡“发明”的铁锹,翻地还算深,可是这样的话,到秋收完都不一定能整完,看的徐凡一阵白眼。
“李大爷,咱们以前种地都是用这些农具吗?就没有一些能快点的,比如铁制的犁头?”徐凡看着地里开荒的庄户,有些不满意进度,皱眉问向李老汉。自从建好院子后,徐凡就将李老汉一家接到自己的府里,让李老汉做了管家,别人他也不信任不是。
“呵呵,小凡这是嫌慢了?有了你做的铁锹,咱们这还算快的了,以前都是直接用锄头和犁翻地,速度慢不说吃土浅,至于你说的铁制犁头,那些只有一些大户人家使用,咱们这边见得少,不过据说除了结实些,也没有多好用。”李老汉笑呵呵的说道。
徐凡想了想,古代的犁好像都是挺笨重的,唐代后期倒是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但是相比后世徐凡见过的还是笨重,后世在解放后,曾有过改良犁,好像叫解放犁,据说推广了上万部。
“李大爷,让他们在这儿先干着,咱们先回府,我想起来一点事情”想到解放犁,徐凡呆不住了,拉上李老汉就匆匆回去。
回到府里以后,徐凡一头就扎进书房里,从床底下翻出手机,找到关于解放犁的资料图片。建完房子后,徐凡将剩下的3200两金银交给管家李老汉登记入账,把自己的旅行箱就搬到了书房的卧室里。
1955年新中国先是推广使用湖北生产的孝感犁,工效高、肯倒坯,较耐用,适用沙田、旱土、平面浅地,一般可提高工效30%;但笨重、犁嘴宽、奶壁短、拖底深、犁田不平,不便搬运,后停止使用。1965年推广使用55型改良犁(俗称解放犁),山西的遥公社两年就推广使用400部,使用的生产队占总队数88%,当年仅山西省两年间就推广使用超过5万部,其特点是设计合理,操作轻便,效率超高,不易损坏,适应性广,特别适合犁草籽田,深受农户欢迎。
顺带着徐凡又找出几种后世未进入机械化耕作前较为先进的农用工具。
耧也叫“耧车、“耧犁”、“耩子”。一种畜力条播机。起源于西汉赵过作耧,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后经过发展改进,发明了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1965年生产的55改进型耧配合解放犁使用,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一牛拉五个犁铧,一人操纵,布种于耧车,一天内可播种两到三公顷地。是原来耧车布种速度的两倍左右。可惜的是解放犁被全国推广了,55改进型耧由于设计者后来被定性为反革命分子,所以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从此淹没在历史的浪花中了。
竹砻又叫推谷椎,由上下两部分组成,都用编竹围,内贮泥土扎紧,以不开裂为宜,上部转动,下部固定,上下相接面用桐油炒过的竹片排页,镶成“人”字形密齿,以破谷壳,无损大米。操作时用一曲尺形木拐穿贯竹砻手,用力推动上部转动,每天可破谷200公斤。1963年后,已遂步被动力机具所取代。
风车,木料制成车身,高约1.2米,长约1.6米,宽约0.4米,中间是空肚,上为喇叭口,以便装谷米,风车口稍大一点,风车口后下方两侧和各安一个出谷口,叫头车口(出谷)、二车口(出秕谷)。车后安装4~6块风页,风页的铁轴子上装上手柄,用手转动,即可生风,吹跑比谷米粒轻的空壳及其它杂物。至1990年,农村仍沿用风车处理谷物、米、豆类、麦、茶籽等。
人力水稻插秧机,采用链传动,带动四杆机构运动,而四杆结构连接着取秧机构和插秧机构,同步协调运动,巧妙配合,省力省时,效率高;采用船型托盘底座,便于在泥地中穿行,还能平整土地,使脚踩过的地方不至于漂秧,减少空穴率;链条松紧可调动,使得操作者根据发力的大小因人而异,取秧爪张口大小调节,可根据不同秧苗,不同田地每穴插秧株数自定,插秧爪整体位置调节可控制行距。
徐凡先依据各种机械的特点及图片用自己做的炭笔一点一点将它画在纸上,采用三维立体图和整体及分解图,并在旁边作了详细的说明,各种机械画了两份,先将一份55型改良犁的图纸交给李老汉,犁头和木架分开,让他找李铁匠和府里的木匠制作出来。
“小凡,你画的这是什么犁啊?看上去倒是挺轻巧简单,就是不知道好不好用。”李老汉看着徐凡画的解放犁,有点疑惑的问道。
“李大爷,你先把这张画犁头的给李铁匠送去,把另一份让府里的木匠做出来,先做个20套,大小和注意事项我都写上了,您老放心,绝对比咱们现在用的省事,而且速度绝对让你想不到。”徐凡一脸自信
第二天一早,李老汉先从李铁匠那儿拿回5个犁头,徐凡将其和府里木匠做的架子合在一起后带着众人赶到地头。
“李大爷,赶一头牛过来”徐凡招呼一声,又将解放犁搬到地头。
将犁架到牛背上,简单调整一下后,徐凡亲自操犁,当众演示。抄起鞭子,架上犁,一个人用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轻轻松松犁了一亩地。而且犁头吃土深,破土轻,犁沟均匀,宽度、高低全部可控,引起所有庄户一阵惊呼。
李老汉等徐凡停下后,跑到徐凡边儿上,给这犁抱住左看又看,老脸兴奋的直抽抽:“小凡,这……那个……我试试行不?”
“当然可以!”徐凡放下牛和犁点点头:“做了就是给大家伙用的,您老先上去试试,看看我有没有骗您,呵呵”
李老汉又操作着这犁头犁了一亩地,到底是田里的老把式,看一遍就基本会用这犁头了。犁完地的老关头儿兴奋的打摆子:“小凡,这犁头轻巧好用,犁地也深,还不费牲口,宝贝啊!这要是让咱们庄户都能用上,咱这一千来亩地,用不了几天就能全部耕种完喽”
边上的庄户看着好用,都过来抢着用,徐凡指挥众人又给其他四架犁架上,一下午的时间,庄户们轮流驾着牛和犁在地里飞奔,累得时候就换牛换人,到收工的时候已经翻出近百多亩地,把李老汉和庄户们嘴都快乐歪了,有了这家伙,以后种地不得跟玩似的啊,省时还省力。
接下来两天,所有的犁都做完了,庄户们驾着20架犁两三天就将1100多亩地给翻完了,徐凡又顺着地势将1100亩地分成了500亩水田和600多亩旱田,计算着耕种前再捂上一遍肥,明年应该能有个好收成。趁着耕种前还有一段时间,徐凡又带着庄户们在地里挖了两条引水渠,一条引到分派好的水田里,这里地势比较低洼,水田里按照“田”字形状挖的水渠,水流最后还会循环回去,另一条用筒车引到旱田的高地上,最后再顺着水渠回到水塘里,这样所有的田地都能浇上水,不会因为干旱使得作物减产。
“李大爷,咱们以前种地都是用这些农具吗?就没有一些能快点的,比如铁制的犁头?”徐凡看着地里开荒的庄户,有些不满意进度,皱眉问向李老汉。自从建好院子后,徐凡就将李老汉一家接到自己的府里,让李老汉做了管家,别人他也不信任不是。
“呵呵,小凡这是嫌慢了?有了你做的铁锹,咱们这还算快的了,以前都是直接用锄头和犁翻地,速度慢不说吃土浅,至于你说的铁制犁头,那些只有一些大户人家使用,咱们这边见得少,不过据说除了结实些,也没有多好用。”李老汉笑呵呵的说道。
徐凡想了想,古代的犁好像都是挺笨重的,唐代后期倒是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但是相比后世徐凡见过的还是笨重,后世在解放后,曾有过改良犁,好像叫解放犁,据说推广了上万部。
“李大爷,让他们在这儿先干着,咱们先回府,我想起来一点事情”想到解放犁,徐凡呆不住了,拉上李老汉就匆匆回去。
回到府里以后,徐凡一头就扎进书房里,从床底下翻出手机,找到关于解放犁的资料图片。建完房子后,徐凡将剩下的3200两金银交给管家李老汉登记入账,把自己的旅行箱就搬到了书房的卧室里。
1955年新中国先是推广使用湖北生产的孝感犁,工效高、肯倒坯,较耐用,适用沙田、旱土、平面浅地,一般可提高工效30%;但笨重、犁嘴宽、奶壁短、拖底深、犁田不平,不便搬运,后停止使用。1965年推广使用55型改良犁(俗称解放犁),山西的遥公社两年就推广使用400部,使用的生产队占总队数88%,当年仅山西省两年间就推广使用超过5万部,其特点是设计合理,操作轻便,效率超高,不易损坏,适应性广,特别适合犁草籽田,深受农户欢迎。
顺带着徐凡又找出几种后世未进入机械化耕作前较为先进的农用工具。
耧也叫“耧车、“耧犁”、“耩子”。一种畜力条播机。起源于西汉赵过作耧,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后经过发展改进,发明了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1965年生产的55改进型耧配合解放犁使用,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一牛拉五个犁铧,一人操纵,布种于耧车,一天内可播种两到三公顷地。是原来耧车布种速度的两倍左右。可惜的是解放犁被全国推广了,55改进型耧由于设计者后来被定性为反革命分子,所以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从此淹没在历史的浪花中了。
竹砻又叫推谷椎,由上下两部分组成,都用编竹围,内贮泥土扎紧,以不开裂为宜,上部转动,下部固定,上下相接面用桐油炒过的竹片排页,镶成“人”字形密齿,以破谷壳,无损大米。操作时用一曲尺形木拐穿贯竹砻手,用力推动上部转动,每天可破谷200公斤。1963年后,已遂步被动力机具所取代。
风车,木料制成车身,高约1.2米,长约1.6米,宽约0.4米,中间是空肚,上为喇叭口,以便装谷米,风车口稍大一点,风车口后下方两侧和各安一个出谷口,叫头车口(出谷)、二车口(出秕谷)。车后安装4~6块风页,风页的铁轴子上装上手柄,用手转动,即可生风,吹跑比谷米粒轻的空壳及其它杂物。至1990年,农村仍沿用风车处理谷物、米、豆类、麦、茶籽等。
人力水稻插秧机,采用链传动,带动四杆机构运动,而四杆结构连接着取秧机构和插秧机构,同步协调运动,巧妙配合,省力省时,效率高;采用船型托盘底座,便于在泥地中穿行,还能平整土地,使脚踩过的地方不至于漂秧,减少空穴率;链条松紧可调动,使得操作者根据发力的大小因人而异,取秧爪张口大小调节,可根据不同秧苗,不同田地每穴插秧株数自定,插秧爪整体位置调节可控制行距。
徐凡先依据各种机械的特点及图片用自己做的炭笔一点一点将它画在纸上,采用三维立体图和整体及分解图,并在旁边作了详细的说明,各种机械画了两份,先将一份55型改良犁的图纸交给李老汉,犁头和木架分开,让他找李铁匠和府里的木匠制作出来。
“小凡,你画的这是什么犁啊?看上去倒是挺轻巧简单,就是不知道好不好用。”李老汉看着徐凡画的解放犁,有点疑惑的问道。
“李大爷,你先把这张画犁头的给李铁匠送去,把另一份让府里的木匠做出来,先做个20套,大小和注意事项我都写上了,您老放心,绝对比咱们现在用的省事,而且速度绝对让你想不到。”徐凡一脸自信
第二天一早,李老汉先从李铁匠那儿拿回5个犁头,徐凡将其和府里木匠做的架子合在一起后带着众人赶到地头。
“李大爷,赶一头牛过来”徐凡招呼一声,又将解放犁搬到地头。
将犁架到牛背上,简单调整一下后,徐凡亲自操犁,当众演示。抄起鞭子,架上犁,一个人用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轻轻松松犁了一亩地。而且犁头吃土深,破土轻,犁沟均匀,宽度、高低全部可控,引起所有庄户一阵惊呼。
李老汉等徐凡停下后,跑到徐凡边儿上,给这犁抱住左看又看,老脸兴奋的直抽抽:“小凡,这……那个……我试试行不?”
“当然可以!”徐凡放下牛和犁点点头:“做了就是给大家伙用的,您老先上去试试,看看我有没有骗您,呵呵”
李老汉又操作着这犁头犁了一亩地,到底是田里的老把式,看一遍就基本会用这犁头了。犁完地的老关头儿兴奋的打摆子:“小凡,这犁头轻巧好用,犁地也深,还不费牲口,宝贝啊!这要是让咱们庄户都能用上,咱这一千来亩地,用不了几天就能全部耕种完喽”
边上的庄户看着好用,都过来抢着用,徐凡指挥众人又给其他四架犁架上,一下午的时间,庄户们轮流驾着牛和犁在地里飞奔,累得时候就换牛换人,到收工的时候已经翻出近百多亩地,把李老汉和庄户们嘴都快乐歪了,有了这家伙,以后种地不得跟玩似的啊,省时还省力。
接下来两天,所有的犁都做完了,庄户们驾着20架犁两三天就将1100多亩地给翻完了,徐凡又顺着地势将1100亩地分成了500亩水田和600多亩旱田,计算着耕种前再捂上一遍肥,明年应该能有个好收成。趁着耕种前还有一段时间,徐凡又带着庄户们在地里挖了两条引水渠,一条引到分派好的水田里,这里地势比较低洼,水田里按照“田”字形状挖的水渠,水流最后还会循环回去,另一条用筒车引到旱田的高地上,最后再顺着水渠回到水塘里,这样所有的田地都能浇上水,不会因为干旱使得作物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