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跟随被调拨的后军来到土山后方布防时,作为军需官的萧弘这才看到了正面战场的惨烈。
他所在的地势还算是高的,所以放眼望去几乎能看到整个河滩战场,虽然因为夜色降临的原因,不能清楚地看到这一刻有多少人的性命在流逝,但他作为一个打过很多仗的将领,自然而然能判断出那延绵十里的滩涂上燃起的片片火把,所代表的兵力多寡、战线分割,以及一处又一处搏命的厮杀。
两翼的战场在扩大,两军的中军在对撞,看起来魏军几乎已经全军强渡成功--这也让仅仅持续了半日的战争迅速步入了白热化,明明早上的时候双方都还在战略对峙,然而此时才刚刚入夜,双方的兵力就已经完全咬合在了一起难分彼此,考虑到夜色下军令的难以传达,此时估计连双方的主帅都已经不能再完全控制军队。
换句话说,夜战中最为考验的已经不是主帅的指挥,而是各路将领在片面战场的战略推进,以及双方士卒的基本素质了。
该传的军令已经传完,该有的赌注也全部押了上去,战场瞬息万变,在结果到来之前,没有人知道这深沉的夜色里究竟会发生什么。
萧弘感受着那带着血腥味的夜风拂过脸颊,看着辽国最后的一万后军在土山下完成了布防,他的视线落在了那土山的顶上,想象着在那居高指挥的萧山以及其余听命的将领,沉默不语。
“还没下定决心?”士卒问道,“你应该知道,拖得越久,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低,像条野狗一样凄惨死去的结局就离你越近。”
“我还没有沦落到连一点理智都没有的地步,”萧弘说,“顾怀要我背弃大辽给他当狗,最起码也要让我看到他能赢的可能性,不然我为什么要往一个注定失败注定死在这里的人身上下注?”
“如果必定能赢,那要你做什么?”
“可如果注定要输,那我岂不是要再上演一出可笑至极的背叛?连背叛之后的好处都无法保证,顾怀从哪里来的底气敢让你在我面前提出这条路?”
他轻笑道:“虽然你还没有说顾怀想让我做什么,但我多少能猜到一点...萧山?”
“图谋主帅自然是战场上最容易改变战局的路子,更何况现在还是夜战,”士卒朝着土山扬了扬下巴,“萧山一死,辽军指挥系统必然全面崩溃,两翼或许还不好说,但中军的对撞必然片刻间就见了分晓。”
“我不知道该不该感谢一句顾怀太看得起我,”萧弘平静道,“我现在只是个军需官,前两天还被当着全军的面吊起来抽鞭子,在他们眼里是实实在在的罪人,萧山凭什么会见我,凭什么给我一个帮助顾怀翻盘的机会?”
“你应该总有办法的,如果事事都指望我家王爷替你铺好路,你当初也不会成为辽国最有前途的将领。”
“我现在听到这些话只觉得讽刺和想笑。”
“说句实话,战场上打成那样,我家王爷还在冒险,按道理来说我真不应该在这里和你说废话,”士卒叹道,“但看起来你好像真的准备不见兔子不撒鹰,所以我真得劝你一句,等到尘埃落定再动手,到时候价码就真的不一样了。”
“难道顾怀还有什么后手?”
“王爷的心思,我一个小小谍子怎么能猜到呢?”士卒说,“但我相信王爷,北境所有人,那些耕地的、读书的、当兵的,都相信王爷,两年前北境是什么鬼样子你应该比很多人都清楚,两年后能看到眼前这一幕,你居然还认为王爷是个赌徒,会把一切都压在你身上,未免也太过小看王爷了一点。”
听完这番话的萧弘沉默下来。
他当然知道这些,实际上他不止一次在沉思中复盘,思索着自己是怎么沦落到今天这一步的,倒推回一切的起始,就是京城下的那一战,自从自己遇到了顾怀,命运就开始急转而下,当初如果战死或许还能有个好名声,可偏偏自己又怕死,才会变成今天这种夹在魏辽之间里外不是人、甚至必须考虑要不要给顾怀当狗才能活下去的凄惨境地。
莫名其妙得好像是命中注定一样。
顾怀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纵观魏辽两年来的所有战事,会让人觉得他是个不成熟的将领,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冒险--那种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的冒险,京城一战,真定一战,河间一战,甚至到前些日子的长城一战,眼下的白沟河一战,他都像是个红了眼的赌徒,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押到赌桌上,那凶狠的目光像是随时要从另一侧的赌客身上咬下一块肉来,从来没考虑过,输了就是真的输了,什么都没有了。
可偏偏他又总是在赢,一场又一场,赢了京城保卫战保住了魏国的半壁江山,赢了真定河间的大战收复了失地让北境有了喘息之机,长城下辽国左路军几近覆灭,给了魏国一次堂堂正正和辽国决战于河畔的机会--这么一想今日的场景好像就是这两年来顾怀打过的仗的缩影,一样不讲道理,一样孤注一掷。
难道今天他还会赢?
萧弘还想到了更多,他想到自己这一年多来的悲惨际遇,想到顾怀施加在自己身上的、那几近窒息却偏偏又给了自己一丝生机的枷锁,他玩弄人心也是一把好手,明明自己那么多次都想着干脆破罐子破摔算了,不要总是被牵着鼻子走,但最后都无可奈何地给他送去了消息,堂堂右路军主将,居然是魏国的半个细作,这件事情真是让人想笑到了极点。
这真是个可怕的人--萧弘得出了结论。
他一向不想承认这点,这或许是源于对当初那几场战争失败的最后挣扎,但最终还是在血肉横飞的战场前给自己过去这两年的经历总结出了一个句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做出了选择,还是那句话,既然决定了要活下去,不择手段也要活下去,那么在确定顾怀会赢之前,他不会下注。
如果顾怀真的指望靠他来完成对辽军的致命一击,那只能说顾怀这次怕是要赌输了。
明月当空,战场上的喊杀声越来越大,河岸的厮杀维持在了一个堪称平衡的程度,无数人重复着挥刀、战死、尸体成为下一批人垫脚石的过程,白沟河原本不算清澈的河水已经染成了血色,魏人辽人或残缺或完整的尸首在月光和火光下顺着河水往下游飘去,胆子不大的人来到这里或许会被眼前人间地狱一样的场景活生生吓晕,但萧弘没有,他只是看向下游的方向,和辽军主帅萧山一样,一直沉默等待着。
他们等到了。
月光映照下的平原出现了一条火龙,仔细看去才能发现那是由无数火把组成的,在靠近战场侧翼时,那条火龙的速度慢了下来,似乎在进行长途奔袭后必要的片刻休整,然后在很多察觉到异样投注过去的目光中,猛地再次加速。
直指土山周围的辽国中军!
不知道是谁发出了第一声喊,随即更多的人注意到了那些火光所代表的事物,也察觉到那股在夜风中迎面扑来的凛冽杀气,原本已经对河岸战场形成压制的辽军顿时起了些骚乱,尤其是被那条火龙视为目标的土山上方,微眯着眼睛的萧山看着那已经完成提速直冲自己而来的魏国边骑,微不可见地叹了一声。
魏国变了。
这种改变呈现在很多方面,萧山印象中的魏国,只是个占据着大片富饶土地,却从上而下透着股窝囊颓废气息的国都,好像从立国之初,魏国就没什么铁血男儿,放眼望去皆是牛羊一样的子民。
那时候的辽国真是予取予求,土地、财富、奴隶,想要什么,就派大军往南方转一圈,一场又一场仗打下来,直接让国力翻了好几番,直到侵占了整个燕云,将那些长城划到自己的疆域,从辽国的天子到将领,官吏到平民,大家都意识到,灭掉那个蜷缩在南方的汉人国度,也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然而现在的魏国却有这么一批为了身后国土死战的将士,有为了鼓舞士气能把自己的王旗立在前沿阵地的藩王,也有能和辽国精骑转战奔袭的精锐骑兵,甚至于魏国在不断的战争中,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在正面战场陷入焦灼的时候,让一支骑兵来扮演一锤定音的角色,想要一口气吃掉辽国的十余万大军。
这种底气才是最让萧山这种将领皱眉的。
真是让人不爽啊,要烂就一直烂下去不好么?临到头了反而有了股英雄气,何必呢?
而在那条火龙之后,也出现了另一条火龙,俗话说一步慢步步慢,大魏边骑集结转向的速度实在太快,辽国精骑耽搁了一些时间,所以一路紧赶慢赶,也只能跟在后面吃灰,不过好在辽国战马马力更足,速度更快,所以拉近了一些距离,总算是在魏国边骑冲阵之前,赶到了战场的侧翼。
骑兵中领头的辽国将领只是略微一扫战场形势,便立刻下令道:“散开,让他们撞!堵住他们的退路,只要他们冲不破步卒大阵,今天就得全部死在这里!”
平时想要完成对骑兵的包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或许只有借助地形才能成功,但白沟河两岸俱是平原,太适合骑兵冲锋,所以开战之初双方都默契地将骑兵兑子放到下游缠斗,只是谁能想到,只是一转眼魏国的边骑就一头扎进了正面战场,给了辽国精骑将他们堵死的可能性呢?
这下子真是所有人都在看着那条火龙越来越接近土山,以及土山下的辽军后军大阵了,此时已经没人再关注两翼战场,甚至中军的对撞都不再是战场焦点,在辽军的帅旗与魏国的边骑之间,便只有近两万的后军步卒,大家都在等待一个结果,到底是骑兵力竭被包围,还是冲破步卒大阵,一路摧枯拉朽地将那土山平掉?
下一刻。
“轰!”
彷佛照亮了黑夜的火龙正面撞上了已经完成布防的步卒,巨大的声响传遍了整个战场,哪怕不能亲眼看到撞击处的情形,所有人也都能想象到那副人仰马翻山崩地裂的画面,洪流一般的骑兵几乎是热刀入油般杀入了阵地,然后在火光的映照下朝着那座土山,不断地前突。
前进,前进,前进!
向前,向前,向前!
嘶喊声传遍四周,所有魏国的骑兵都疯了一般朝着那个方向挥刀冲锋,一千步,八百步,五百步...只剩两百步了!
身处锋矢前方的李易似乎已经能看清那面土山上的帅旗,但让他俊朗的脸上浮现一丝不甘和愤恨表情的是,骑兵洪流,余力尽了。
他们慢了下来,而慢下来就意味着,身边无数的步卒会就此缠上,身后的辽国骑兵会就此将退路封死,土山会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直到这魏国的精骑全部死在这里之前,没有人能真正威胁到那面辽国的帅旗。
看着无数步卒围上那些骑兵,就好像无数虫子蜂拥而上咬住想要腾飞的长蛇,站在半山腰的萧弘目光晦暗,淡淡地道:
“顾怀的算盘,落空了。”
他所在的地势还算是高的,所以放眼望去几乎能看到整个河滩战场,虽然因为夜色降临的原因,不能清楚地看到这一刻有多少人的性命在流逝,但他作为一个打过很多仗的将领,自然而然能判断出那延绵十里的滩涂上燃起的片片火把,所代表的兵力多寡、战线分割,以及一处又一处搏命的厮杀。
两翼的战场在扩大,两军的中军在对撞,看起来魏军几乎已经全军强渡成功--这也让仅仅持续了半日的战争迅速步入了白热化,明明早上的时候双方都还在战略对峙,然而此时才刚刚入夜,双方的兵力就已经完全咬合在了一起难分彼此,考虑到夜色下军令的难以传达,此时估计连双方的主帅都已经不能再完全控制军队。
换句话说,夜战中最为考验的已经不是主帅的指挥,而是各路将领在片面战场的战略推进,以及双方士卒的基本素质了。
该传的军令已经传完,该有的赌注也全部押了上去,战场瞬息万变,在结果到来之前,没有人知道这深沉的夜色里究竟会发生什么。
萧弘感受着那带着血腥味的夜风拂过脸颊,看着辽国最后的一万后军在土山下完成了布防,他的视线落在了那土山的顶上,想象着在那居高指挥的萧山以及其余听命的将领,沉默不语。
“还没下定决心?”士卒问道,“你应该知道,拖得越久,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低,像条野狗一样凄惨死去的结局就离你越近。”
“我还没有沦落到连一点理智都没有的地步,”萧弘说,“顾怀要我背弃大辽给他当狗,最起码也要让我看到他能赢的可能性,不然我为什么要往一个注定失败注定死在这里的人身上下注?”
“如果必定能赢,那要你做什么?”
“可如果注定要输,那我岂不是要再上演一出可笑至极的背叛?连背叛之后的好处都无法保证,顾怀从哪里来的底气敢让你在我面前提出这条路?”
他轻笑道:“虽然你还没有说顾怀想让我做什么,但我多少能猜到一点...萧山?”
“图谋主帅自然是战场上最容易改变战局的路子,更何况现在还是夜战,”士卒朝着土山扬了扬下巴,“萧山一死,辽军指挥系统必然全面崩溃,两翼或许还不好说,但中军的对撞必然片刻间就见了分晓。”
“我不知道该不该感谢一句顾怀太看得起我,”萧弘平静道,“我现在只是个军需官,前两天还被当着全军的面吊起来抽鞭子,在他们眼里是实实在在的罪人,萧山凭什么会见我,凭什么给我一个帮助顾怀翻盘的机会?”
“你应该总有办法的,如果事事都指望我家王爷替你铺好路,你当初也不会成为辽国最有前途的将领。”
“我现在听到这些话只觉得讽刺和想笑。”
“说句实话,战场上打成那样,我家王爷还在冒险,按道理来说我真不应该在这里和你说废话,”士卒叹道,“但看起来你好像真的准备不见兔子不撒鹰,所以我真得劝你一句,等到尘埃落定再动手,到时候价码就真的不一样了。”
“难道顾怀还有什么后手?”
“王爷的心思,我一个小小谍子怎么能猜到呢?”士卒说,“但我相信王爷,北境所有人,那些耕地的、读书的、当兵的,都相信王爷,两年前北境是什么鬼样子你应该比很多人都清楚,两年后能看到眼前这一幕,你居然还认为王爷是个赌徒,会把一切都压在你身上,未免也太过小看王爷了一点。”
听完这番话的萧弘沉默下来。
他当然知道这些,实际上他不止一次在沉思中复盘,思索着自己是怎么沦落到今天这一步的,倒推回一切的起始,就是京城下的那一战,自从自己遇到了顾怀,命运就开始急转而下,当初如果战死或许还能有个好名声,可偏偏自己又怕死,才会变成今天这种夹在魏辽之间里外不是人、甚至必须考虑要不要给顾怀当狗才能活下去的凄惨境地。
莫名其妙得好像是命中注定一样。
顾怀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纵观魏辽两年来的所有战事,会让人觉得他是个不成熟的将领,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冒险--那种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的冒险,京城一战,真定一战,河间一战,甚至到前些日子的长城一战,眼下的白沟河一战,他都像是个红了眼的赌徒,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押到赌桌上,那凶狠的目光像是随时要从另一侧的赌客身上咬下一块肉来,从来没考虑过,输了就是真的输了,什么都没有了。
可偏偏他又总是在赢,一场又一场,赢了京城保卫战保住了魏国的半壁江山,赢了真定河间的大战收复了失地让北境有了喘息之机,长城下辽国左路军几近覆灭,给了魏国一次堂堂正正和辽国决战于河畔的机会--这么一想今日的场景好像就是这两年来顾怀打过的仗的缩影,一样不讲道理,一样孤注一掷。
难道今天他还会赢?
萧弘还想到了更多,他想到自己这一年多来的悲惨际遇,想到顾怀施加在自己身上的、那几近窒息却偏偏又给了自己一丝生机的枷锁,他玩弄人心也是一把好手,明明自己那么多次都想着干脆破罐子破摔算了,不要总是被牵着鼻子走,但最后都无可奈何地给他送去了消息,堂堂右路军主将,居然是魏国的半个细作,这件事情真是让人想笑到了极点。
这真是个可怕的人--萧弘得出了结论。
他一向不想承认这点,这或许是源于对当初那几场战争失败的最后挣扎,但最终还是在血肉横飞的战场前给自己过去这两年的经历总结出了一个句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做出了选择,还是那句话,既然决定了要活下去,不择手段也要活下去,那么在确定顾怀会赢之前,他不会下注。
如果顾怀真的指望靠他来完成对辽军的致命一击,那只能说顾怀这次怕是要赌输了。
明月当空,战场上的喊杀声越来越大,河岸的厮杀维持在了一个堪称平衡的程度,无数人重复着挥刀、战死、尸体成为下一批人垫脚石的过程,白沟河原本不算清澈的河水已经染成了血色,魏人辽人或残缺或完整的尸首在月光和火光下顺着河水往下游飘去,胆子不大的人来到这里或许会被眼前人间地狱一样的场景活生生吓晕,但萧弘没有,他只是看向下游的方向,和辽军主帅萧山一样,一直沉默等待着。
他们等到了。
月光映照下的平原出现了一条火龙,仔细看去才能发现那是由无数火把组成的,在靠近战场侧翼时,那条火龙的速度慢了下来,似乎在进行长途奔袭后必要的片刻休整,然后在很多察觉到异样投注过去的目光中,猛地再次加速。
直指土山周围的辽国中军!
不知道是谁发出了第一声喊,随即更多的人注意到了那些火光所代表的事物,也察觉到那股在夜风中迎面扑来的凛冽杀气,原本已经对河岸战场形成压制的辽军顿时起了些骚乱,尤其是被那条火龙视为目标的土山上方,微眯着眼睛的萧山看着那已经完成提速直冲自己而来的魏国边骑,微不可见地叹了一声。
魏国变了。
这种改变呈现在很多方面,萧山印象中的魏国,只是个占据着大片富饶土地,却从上而下透着股窝囊颓废气息的国都,好像从立国之初,魏国就没什么铁血男儿,放眼望去皆是牛羊一样的子民。
那时候的辽国真是予取予求,土地、财富、奴隶,想要什么,就派大军往南方转一圈,一场又一场仗打下来,直接让国力翻了好几番,直到侵占了整个燕云,将那些长城划到自己的疆域,从辽国的天子到将领,官吏到平民,大家都意识到,灭掉那个蜷缩在南方的汉人国度,也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然而现在的魏国却有这么一批为了身后国土死战的将士,有为了鼓舞士气能把自己的王旗立在前沿阵地的藩王,也有能和辽国精骑转战奔袭的精锐骑兵,甚至于魏国在不断的战争中,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在正面战场陷入焦灼的时候,让一支骑兵来扮演一锤定音的角色,想要一口气吃掉辽国的十余万大军。
这种底气才是最让萧山这种将领皱眉的。
真是让人不爽啊,要烂就一直烂下去不好么?临到头了反而有了股英雄气,何必呢?
而在那条火龙之后,也出现了另一条火龙,俗话说一步慢步步慢,大魏边骑集结转向的速度实在太快,辽国精骑耽搁了一些时间,所以一路紧赶慢赶,也只能跟在后面吃灰,不过好在辽国战马马力更足,速度更快,所以拉近了一些距离,总算是在魏国边骑冲阵之前,赶到了战场的侧翼。
骑兵中领头的辽国将领只是略微一扫战场形势,便立刻下令道:“散开,让他们撞!堵住他们的退路,只要他们冲不破步卒大阵,今天就得全部死在这里!”
平时想要完成对骑兵的包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或许只有借助地形才能成功,但白沟河两岸俱是平原,太适合骑兵冲锋,所以开战之初双方都默契地将骑兵兑子放到下游缠斗,只是谁能想到,只是一转眼魏国的边骑就一头扎进了正面战场,给了辽国精骑将他们堵死的可能性呢?
这下子真是所有人都在看着那条火龙越来越接近土山,以及土山下的辽军后军大阵了,此时已经没人再关注两翼战场,甚至中军的对撞都不再是战场焦点,在辽军的帅旗与魏国的边骑之间,便只有近两万的后军步卒,大家都在等待一个结果,到底是骑兵力竭被包围,还是冲破步卒大阵,一路摧枯拉朽地将那土山平掉?
下一刻。
“轰!”
彷佛照亮了黑夜的火龙正面撞上了已经完成布防的步卒,巨大的声响传遍了整个战场,哪怕不能亲眼看到撞击处的情形,所有人也都能想象到那副人仰马翻山崩地裂的画面,洪流一般的骑兵几乎是热刀入油般杀入了阵地,然后在火光的映照下朝着那座土山,不断地前突。
前进,前进,前进!
向前,向前,向前!
嘶喊声传遍四周,所有魏国的骑兵都疯了一般朝着那个方向挥刀冲锋,一千步,八百步,五百步...只剩两百步了!
身处锋矢前方的李易似乎已经能看清那面土山上的帅旗,但让他俊朗的脸上浮现一丝不甘和愤恨表情的是,骑兵洪流,余力尽了。
他们慢了下来,而慢下来就意味着,身边无数的步卒会就此缠上,身后的辽国骑兵会就此将退路封死,土山会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直到这魏国的精骑全部死在这里之前,没有人能真正威胁到那面辽国的帅旗。
看着无数步卒围上那些骑兵,就好像无数虫子蜂拥而上咬住想要腾飞的长蛇,站在半山腰的萧弘目光晦暗,淡淡地道:
“顾怀的算盘,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