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溪被尚衣局的大姑姑扶住后,定了定心神,郑重地打量起那件衮服。
她很快就发现,那件衮服不仅不是按照小皇帝的身量所裁的,更奇特的是那衮服上所绣的章纹,日月星辰簇拥着的,不是龙,而是凤!
绣凤凰的衮服……
惠风和畅,萧溪生生惊出了一身冷汗!
那位大姑姑却气定神闲的,她稳稳地扶着萧溪,温声问道:“娘娘觉得如何?”
大姑姑的语气十分寻常,就像她问萧溪的不是这件衮服如何,而是某件宫裳、某匹丝绸如何。
萧溪下意识地感觉到,她又走到了一个岔路口。
就像少女时,祖母问她,愿不愿意去宫里陪姑姑;就像洞房花烛夜后,小内官问她,是否要等皇帝;就像太皇太后第一天抱着小皇帝坐在金殿龙椅上的时候,群臣问她,愿不愿意垂帘听政……
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她亲口说出的。
仿佛她有得选……
这回,是选太皇太后还是小皇帝呢?
倘若她选小皇帝,小皇帝和蜀王、帝党臣子斗得过掌控朝政数年的太皇太后和根深叶茂的萧氏党羽吗?即便小皇帝千难万险地赢了,他又会如何看待她这个背叛了母族的所谓母亲?萧氏后人又会如何看待她?
所以,答案不言而喻:她不应该、不能选小皇帝。
萧溪不禁有些难过。
她教养了小皇帝十年,看着他从一个不知所措地眨巴着大眼睛、说官话时带着蜀地口音的小团子,长成了如今一句话也不会多说、一句话也不会说错的沉稳少年。
她教养小皇帝的时候,没有很多心思,一个自幼就离了父母的孩子,处境又复杂,课业又繁重,她自然地想对他好。
至于太皇太后,那年祖母要她来宫里陪姑姑,之后的这些年里她也是真心实意地视太皇太后为姑姑。
然而,她看重的东西,她付出的真心,在太皇太后、小皇帝眼里,大概算不得什么。
萧溪盯着那衮服上的凤凰看了许久,才开口对尚衣局的姑姑道:“姑姑不该问我觉得如何……”
“而该问,穿这衣裳的人觉得如何……”
姑姑一怔,萧溪已经转身离开了。
萧溪去了御书房。
太皇太后的头发已经白了,却依然耳聪目明,朱批笔迹有削铁断金之气。
萧溪认真地一会儿才开口道:“幸有娘娘,曾祖父的书法才不至断了传承。”
太皇太后随口接道:“萧氏子侄泛泛,怎至于……”
太皇太后说到这里,骤然顿住。
书法传承在形更在神,墨宝体现的是执笔者的风骨,萧氏子侄泛泛,或许有人能临摹出萧老太傅的笔迹,却难有他的气度。
尽管近年来萧氏子弟声誉很高,可太皇太后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们并不堪大用。
萧溪看了看太皇太后,跪地道:“娘娘,尽管不易,萧家将来或许还会再有似曾祖父那般的首辅,可千秋万载,萧家再也不会有第二位像您一样的娘娘了……”
太皇太后轻轻搁下了笔,看着萧溪没有说话。
萧溪跪伏在地,便看不见太皇太后的表情,或许是因为这样,她才有勇气继续道:“娘娘,我曾听太傅对圣上说,您有吕武之才……”
“侄女愚钝,翻阅史籍方知道了吕武之才的意思,可史籍却没有写……她们的母族家人后来都如何了?”
“娘娘,吕后、武帝的母族家人后来如何了,您知道吗?”
太皇太后神色不定地盯着萧溪看了许久,开口时却并未回答萧溪的问题,而是道:“当年族里选送的女孩子中,你并不是最出挑的……可你知道我最后为什么选了你吗?”
此前萧溪向太皇太后进言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彼时她的心绪也很平静,可此时听到太皇太后的这番话,她的心却不由自主地蓦然一紧。
太皇太后为什么会选择她?!
这些年她想过很多回这个问题。
百思不得其解。
太皇太后继续道:“我与人相交,比起其人其时如何,更看重假以时日、又将如何……”
“十五岁的你不是萧家最出挑的小姐,可我知道,你能成长为最合适的皇后!”
萧溪怔怔地看着太皇太后。
她设想过很多种答案,从不曾想到答案是这样的。
素未谋面、寥寥数语,太皇太后怎么就知道,她能成为合适的皇后呢?
然而,这或许就是太皇太后能成为太皇太后的原因。
回溯往昔,在昭帝仅是端王的时候;
在端王妃容氏风光无限、先帝仅是简侧妃之子的时候;
在关内侯仅是一个想以一己之力打破军中千年门阀藩篱的无名小卒的时候;
在越太妃无人问津的时候……
太皇太后是在那样的情形下选择的他们。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分量,自不可相提并论。
萧溪想问太皇太后如今是否依旧觉得她是合适的皇后,可她开口时,问的却是:“娘娘,您看当今天子长成后会是怎样的皇帝呢?”
当今天子长成后……
那年,太皇太后到底身着凤凰衮服祭了庙。
这种惊世骇俗之举难免让人多想,甚至有随行臣子做好了死谏的准备。
然而,太皇太后在祭坛前宣读的却是一篇罪己诏,随后还政于帝,并约束萧氏族人三代不得入仕。
后人说起周朝这位传奇的太皇太后,往往惊叹于她不曾行差踏错一步的人生轨迹,尤其是最后的衮服祭庙、罪己归政,堪称神来之笔,得以保全她和萧氏阖族。
这些后人评说萧溪自是不知,她的感受是,后来她似乎就没有再遇到难抉之事了。
平平顺顺的时候,时光就过得很快。
有一天梳头宫女手抖,萧溪才发觉自己已经有了白发。
大概是年纪大了得缘故,她觉得这一年京都的冬日格外地冷。
小雪的时候,她送走了越太妃。
越太妃说想吃红油火锅,王公公含着泪吩咐御膳房的人支锅子,锅子还没有支起来,越太妃就去了。
大雪的时候,她送走了太皇太后。
办完隆重的丧仪,来年开春后乍暖还寒的,她便染了风寒。
昏昏沉沉的,萧溪觉得自己似乎睡了很久,睁眼时却见皇帝坐在榻边,红着眼睛问她:“母后,您可还有什么未了之愿?”
萧溪就明白,这大约是回光返照了。
未了之愿么?
萧溪摇了摇头:“没有。”
她似乎是在回答皇帝,又似乎是在说服自己:“太皇太后走得很安详,我的家人都很好,你是好皇帝……”
“我没有未了之愿……”
她缓缓闭上眼睛,泪水从眼角滑落。
她很快就发现,那件衮服不仅不是按照小皇帝的身量所裁的,更奇特的是那衮服上所绣的章纹,日月星辰簇拥着的,不是龙,而是凤!
绣凤凰的衮服……
惠风和畅,萧溪生生惊出了一身冷汗!
那位大姑姑却气定神闲的,她稳稳地扶着萧溪,温声问道:“娘娘觉得如何?”
大姑姑的语气十分寻常,就像她问萧溪的不是这件衮服如何,而是某件宫裳、某匹丝绸如何。
萧溪下意识地感觉到,她又走到了一个岔路口。
就像少女时,祖母问她,愿不愿意去宫里陪姑姑;就像洞房花烛夜后,小内官问她,是否要等皇帝;就像太皇太后第一天抱着小皇帝坐在金殿龙椅上的时候,群臣问她,愿不愿意垂帘听政……
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她亲口说出的。
仿佛她有得选……
这回,是选太皇太后还是小皇帝呢?
倘若她选小皇帝,小皇帝和蜀王、帝党臣子斗得过掌控朝政数年的太皇太后和根深叶茂的萧氏党羽吗?即便小皇帝千难万险地赢了,他又会如何看待她这个背叛了母族的所谓母亲?萧氏后人又会如何看待她?
所以,答案不言而喻:她不应该、不能选小皇帝。
萧溪不禁有些难过。
她教养了小皇帝十年,看着他从一个不知所措地眨巴着大眼睛、说官话时带着蜀地口音的小团子,长成了如今一句话也不会多说、一句话也不会说错的沉稳少年。
她教养小皇帝的时候,没有很多心思,一个自幼就离了父母的孩子,处境又复杂,课业又繁重,她自然地想对他好。
至于太皇太后,那年祖母要她来宫里陪姑姑,之后的这些年里她也是真心实意地视太皇太后为姑姑。
然而,她看重的东西,她付出的真心,在太皇太后、小皇帝眼里,大概算不得什么。
萧溪盯着那衮服上的凤凰看了许久,才开口对尚衣局的姑姑道:“姑姑不该问我觉得如何……”
“而该问,穿这衣裳的人觉得如何……”
姑姑一怔,萧溪已经转身离开了。
萧溪去了御书房。
太皇太后的头发已经白了,却依然耳聪目明,朱批笔迹有削铁断金之气。
萧溪认真地一会儿才开口道:“幸有娘娘,曾祖父的书法才不至断了传承。”
太皇太后随口接道:“萧氏子侄泛泛,怎至于……”
太皇太后说到这里,骤然顿住。
书法传承在形更在神,墨宝体现的是执笔者的风骨,萧氏子侄泛泛,或许有人能临摹出萧老太傅的笔迹,却难有他的气度。
尽管近年来萧氏子弟声誉很高,可太皇太后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们并不堪大用。
萧溪看了看太皇太后,跪地道:“娘娘,尽管不易,萧家将来或许还会再有似曾祖父那般的首辅,可千秋万载,萧家再也不会有第二位像您一样的娘娘了……”
太皇太后轻轻搁下了笔,看着萧溪没有说话。
萧溪跪伏在地,便看不见太皇太后的表情,或许是因为这样,她才有勇气继续道:“娘娘,我曾听太傅对圣上说,您有吕武之才……”
“侄女愚钝,翻阅史籍方知道了吕武之才的意思,可史籍却没有写……她们的母族家人后来都如何了?”
“娘娘,吕后、武帝的母族家人后来如何了,您知道吗?”
太皇太后神色不定地盯着萧溪看了许久,开口时却并未回答萧溪的问题,而是道:“当年族里选送的女孩子中,你并不是最出挑的……可你知道我最后为什么选了你吗?”
此前萧溪向太皇太后进言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彼时她的心绪也很平静,可此时听到太皇太后的这番话,她的心却不由自主地蓦然一紧。
太皇太后为什么会选择她?!
这些年她想过很多回这个问题。
百思不得其解。
太皇太后继续道:“我与人相交,比起其人其时如何,更看重假以时日、又将如何……”
“十五岁的你不是萧家最出挑的小姐,可我知道,你能成长为最合适的皇后!”
萧溪怔怔地看着太皇太后。
她设想过很多种答案,从不曾想到答案是这样的。
素未谋面、寥寥数语,太皇太后怎么就知道,她能成为合适的皇后呢?
然而,这或许就是太皇太后能成为太皇太后的原因。
回溯往昔,在昭帝仅是端王的时候;
在端王妃容氏风光无限、先帝仅是简侧妃之子的时候;
在关内侯仅是一个想以一己之力打破军中千年门阀藩篱的无名小卒的时候;
在越太妃无人问津的时候……
太皇太后是在那样的情形下选择的他们。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分量,自不可相提并论。
萧溪想问太皇太后如今是否依旧觉得她是合适的皇后,可她开口时,问的却是:“娘娘,您看当今天子长成后会是怎样的皇帝呢?”
当今天子长成后……
那年,太皇太后到底身着凤凰衮服祭了庙。
这种惊世骇俗之举难免让人多想,甚至有随行臣子做好了死谏的准备。
然而,太皇太后在祭坛前宣读的却是一篇罪己诏,随后还政于帝,并约束萧氏族人三代不得入仕。
后人说起周朝这位传奇的太皇太后,往往惊叹于她不曾行差踏错一步的人生轨迹,尤其是最后的衮服祭庙、罪己归政,堪称神来之笔,得以保全她和萧氏阖族。
这些后人评说萧溪自是不知,她的感受是,后来她似乎就没有再遇到难抉之事了。
平平顺顺的时候,时光就过得很快。
有一天梳头宫女手抖,萧溪才发觉自己已经有了白发。
大概是年纪大了得缘故,她觉得这一年京都的冬日格外地冷。
小雪的时候,她送走了越太妃。
越太妃说想吃红油火锅,王公公含着泪吩咐御膳房的人支锅子,锅子还没有支起来,越太妃就去了。
大雪的时候,她送走了太皇太后。
办完隆重的丧仪,来年开春后乍暖还寒的,她便染了风寒。
昏昏沉沉的,萧溪觉得自己似乎睡了很久,睁眼时却见皇帝坐在榻边,红着眼睛问她:“母后,您可还有什么未了之愿?”
萧溪就明白,这大约是回光返照了。
未了之愿么?
萧溪摇了摇头:“没有。”
她似乎是在回答皇帝,又似乎是在说服自己:“太皇太后走得很安详,我的家人都很好,你是好皇帝……”
“我没有未了之愿……”
她缓缓闭上眼睛,泪水从眼角滑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最新章节,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最新章节,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