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剑指中原
把高太监抓回府衙,单独开了间房,请其喝茶。
面对桌子上那杯冒着热气的绿茶,高太监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这趟来罗刹海洲,本就是件苦差事,他根本不愿意来,只是上命难违。
苦差事也罢,万万没想到,已经演变成要命的差事了。
看陈晋等人的样子,一个个穷凶极恶的,就差把个“反”字刻在额头上。
到反贼的地盘上当钦差,岂不是找死的行为?
可笑的是,开始之际,自己还想着要摆谱呢。
“陈大人,我只是个来宣旨的,你把我杀了,毫无益处啊。”
高太监哭丧着脸道。
陈晋在对面坐下,板着脸说:“杀不杀,得看你配不配合,能否表现出用处来。”
“陈大人尽管发问,只要我知道的,定不敢隐瞒。”
“好。”
接下来一问一答,进行得颇为和谐愉快。
高太监乃京城中人,时常在紫禁城内出入,所见所闻,简直可以写一本《大内秘史》了。
通过他,陈晋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消息。
不过高太监毕竟不是新帝跟前的红人,若是红人的话,也不可能接这一桩苦差。
因此,关于新帝,以及朱厂公这两位关键的核心情况,还是知之不详,显得隐晦神秘。
但一下子获悉这么多的情报,其中不少中原形势的变化,对于陈晋来说,已经足够了。
首要一点,确定了朝廷无暇出海,那他可以安心发展了。
抗旨不遵,是一个很大的罪名,但现在的状况,谁还在乎呢?
高太监就被软禁在府衙内,这家伙也算是有些专业本事的,如果能改造得好,还能帮上点忙。
至于别的,没甚好说。
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军营兵甲,争取早日练出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来,可以大派用场。
陈晋自己,则利用这大好机会,潜修《三立经》,提升个人的实力。
武道修为,洗髓顶峰,到了第四境的门槛上,隐隐有突破的迹象。
在此过程中,之前与崔七昭耳鬓厮磨,坦诚相见,他给她推拿疗伤,她也没少给他指点,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元神境界,同样到了一个关键的卡点上,占宫之后,便是“阳神”了。
所谓“阳神”,便是元神茁壮成长,到了一个强大的地步,抗压力倍增,不再有那么多的禁忌,就算在白天,顶着烈日暴晒,都敢冒头出来了。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要知道几乎所有的术法施展,都受限于元神的强弱,只有元神好了,那术法运用,以及所能发挥出来的威力,都获得跃升。
最后的“立德”,在这一阵子是不可能达到的了,必须依靠日积月累,水磨工夫。
故圣人曰:吾生也有涯,吾学也无涯。
就是这个意思。
……
武成六年,江南大雨半月,洪水淹城;北方却干旱数月,庄稼失收,流民如蚁……
朝廷岁贡,竟变本加厉,又增税赋达十多项,使得民不聊生。
在市井民间,淫祀野神遍布,都在收割香火钱财;而几乎每一州郡,都有义军揭竿而起,势小的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势大的则组织兵甲,攻城掠寨。
为了镇压这些义军,内厂缇骑数万,从京畿大营开拔,四处出动。
最初时,内厂缇骑战功显赫,所到之处,义军反贼皆被夷为平地。
但后来,众多的义军达成联盟,簇拥同文会总舵主燕南飞为盟主,组成主力部队,并大败内厂缇骑于燕塘关口。
这一战,燕南飞坐镇中军,前阵指挥者乃大将洪有志。
通过这一战,内厂缇骑的弱点暴露无遗。他们都属于轻骑兵,用来偷袭、追击、剿杀,无往不利,但一旦落入战阵苦战,便没了铁血意志,容易溃败。
而且他们苦练的箭术与刀法,当到了近身搏斗中,就比长枪大矛差远了。
一战功成,同文会声威大震,应者如云;反观新帝那边,则离心离德,摇摇欲坠。
燕南飞趁热打铁,正式亮出自己景文后裔的身份,手持立国印玺,广发儌文,号召天下英雄起事,朝京城进发。
……
“厮狼子野心,得位不正,既不思贤,却横征暴敛;搜刮万民之生,利一己之欲,不配人君……”
罗刹府衙上,陈晋拿着一张儌文读着,赞道:“这一篇写得慷慨激昂,直指要害,能煽动人心,相当不错。”
穿着一身皮甲的丘不归坐在左侧:“根据种种情报反馈,现在的形势已颇为明朗。而今同文军又特意写信来,邀请咱们出兵,小郎,你看?”
陈晋笑道:“我与燕总舵主乃是旧识,这番邀请,定然是诚心的。”
丘不归问:“听闻去年他曾到罗刹海洲来养伤。”
陈晋并不忌讳地承认了,但与崔七昭之间的亲密关系,倒没有摆出来说。
这般男女私情,又有什么好说的?
“那你的意思,就是出兵了?”
“俗话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岛上,有兵数千,可以一战。咱们偏安一隅,始终不是长久之道。要是被新帝喘过气来,把盟军击败,稳定下来后,肯定就会打过来的。”
对于这个,丘不归自是认同的。陈晋在岛上俨然已自立为王,跟造反无异。
这样的臣子,有哪位君王能容忍的?
之所以能安然无事,不外乎借着地利,以及中原大乱的牵扯,朝廷无暇顾及而已。
而在这时候,出兵中原,若是最后真能成事,那局面又是不同了。
一时间丘不归想得更多,更远,口中感叹道:“真没想到,才短短一两年间,这大势便崩坏至斯。”
陈晋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很多的事情,从新帝上位那一刻起,便已种下了恶果。这几年来,方方面面,皆有预兆,再加上天灾人祸,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
丘不归当即道:“那我就回营点兵。”
陈晋叮嘱道:“此次出兵中原,贵精不贵多,要挑选精锐能士。另外,务必要留下镇守罗刹海洲的力量,免得后院起火。”
“我明白的。”
陈晋当然相信大舅的能力,之所以答应出兵,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罗刹海洲的局面早已稳定下来,后方无忧,可进可退。
一方面是顾乐游的出云观已成为岛上第一道法门派,道观都开到大屯山上了,观中弟子多达百人,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另一方面,丘不嫁的娘子军居然给她捣腾出了不小的规模,多达千人,战力还挺凶悍的。
还有,马生申统率的巡捕差役,虽然宁缺毋滥,但人数也不算少,总共有两三百人;
这些人马力量都会留在岛上,有他们在,罗刹海洲便能安然屹立。
陈晋则与大舅联袂出征,剑指中原。
这个时候,小陈峥已经能走路和说话了,奶声奶气地道:“爹爹,一路安康,凯旋而归!”
这话自然是苏瑾教的,夫妻作别,缠绵恩爱,不足为外人道也。
(本章完)
把高太监抓回府衙,单独开了间房,请其喝茶。
面对桌子上那杯冒着热气的绿茶,高太监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这趟来罗刹海洲,本就是件苦差事,他根本不愿意来,只是上命难违。
苦差事也罢,万万没想到,已经演变成要命的差事了。
看陈晋等人的样子,一个个穷凶极恶的,就差把个“反”字刻在额头上。
到反贼的地盘上当钦差,岂不是找死的行为?
可笑的是,开始之际,自己还想着要摆谱呢。
“陈大人,我只是个来宣旨的,你把我杀了,毫无益处啊。”
高太监哭丧着脸道。
陈晋在对面坐下,板着脸说:“杀不杀,得看你配不配合,能否表现出用处来。”
“陈大人尽管发问,只要我知道的,定不敢隐瞒。”
“好。”
接下来一问一答,进行得颇为和谐愉快。
高太监乃京城中人,时常在紫禁城内出入,所见所闻,简直可以写一本《大内秘史》了。
通过他,陈晋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消息。
不过高太监毕竟不是新帝跟前的红人,若是红人的话,也不可能接这一桩苦差。
因此,关于新帝,以及朱厂公这两位关键的核心情况,还是知之不详,显得隐晦神秘。
但一下子获悉这么多的情报,其中不少中原形势的变化,对于陈晋来说,已经足够了。
首要一点,确定了朝廷无暇出海,那他可以安心发展了。
抗旨不遵,是一个很大的罪名,但现在的状况,谁还在乎呢?
高太监就被软禁在府衙内,这家伙也算是有些专业本事的,如果能改造得好,还能帮上点忙。
至于别的,没甚好说。
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军营兵甲,争取早日练出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来,可以大派用场。
陈晋自己,则利用这大好机会,潜修《三立经》,提升个人的实力。
武道修为,洗髓顶峰,到了第四境的门槛上,隐隐有突破的迹象。
在此过程中,之前与崔七昭耳鬓厮磨,坦诚相见,他给她推拿疗伤,她也没少给他指点,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元神境界,同样到了一个关键的卡点上,占宫之后,便是“阳神”了。
所谓“阳神”,便是元神茁壮成长,到了一个强大的地步,抗压力倍增,不再有那么多的禁忌,就算在白天,顶着烈日暴晒,都敢冒头出来了。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要知道几乎所有的术法施展,都受限于元神的强弱,只有元神好了,那术法运用,以及所能发挥出来的威力,都获得跃升。
最后的“立德”,在这一阵子是不可能达到的了,必须依靠日积月累,水磨工夫。
故圣人曰:吾生也有涯,吾学也无涯。
就是这个意思。
……
武成六年,江南大雨半月,洪水淹城;北方却干旱数月,庄稼失收,流民如蚁……
朝廷岁贡,竟变本加厉,又增税赋达十多项,使得民不聊生。
在市井民间,淫祀野神遍布,都在收割香火钱财;而几乎每一州郡,都有义军揭竿而起,势小的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势大的则组织兵甲,攻城掠寨。
为了镇压这些义军,内厂缇骑数万,从京畿大营开拔,四处出动。
最初时,内厂缇骑战功显赫,所到之处,义军反贼皆被夷为平地。
但后来,众多的义军达成联盟,簇拥同文会总舵主燕南飞为盟主,组成主力部队,并大败内厂缇骑于燕塘关口。
这一战,燕南飞坐镇中军,前阵指挥者乃大将洪有志。
通过这一战,内厂缇骑的弱点暴露无遗。他们都属于轻骑兵,用来偷袭、追击、剿杀,无往不利,但一旦落入战阵苦战,便没了铁血意志,容易溃败。
而且他们苦练的箭术与刀法,当到了近身搏斗中,就比长枪大矛差远了。
一战功成,同文会声威大震,应者如云;反观新帝那边,则离心离德,摇摇欲坠。
燕南飞趁热打铁,正式亮出自己景文后裔的身份,手持立国印玺,广发儌文,号召天下英雄起事,朝京城进发。
……
“厮狼子野心,得位不正,既不思贤,却横征暴敛;搜刮万民之生,利一己之欲,不配人君……”
罗刹府衙上,陈晋拿着一张儌文读着,赞道:“这一篇写得慷慨激昂,直指要害,能煽动人心,相当不错。”
穿着一身皮甲的丘不归坐在左侧:“根据种种情报反馈,现在的形势已颇为明朗。而今同文军又特意写信来,邀请咱们出兵,小郎,你看?”
陈晋笑道:“我与燕总舵主乃是旧识,这番邀请,定然是诚心的。”
丘不归问:“听闻去年他曾到罗刹海洲来养伤。”
陈晋并不忌讳地承认了,但与崔七昭之间的亲密关系,倒没有摆出来说。
这般男女私情,又有什么好说的?
“那你的意思,就是出兵了?”
“俗话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岛上,有兵数千,可以一战。咱们偏安一隅,始终不是长久之道。要是被新帝喘过气来,把盟军击败,稳定下来后,肯定就会打过来的。”
对于这个,丘不归自是认同的。陈晋在岛上俨然已自立为王,跟造反无异。
这样的臣子,有哪位君王能容忍的?
之所以能安然无事,不外乎借着地利,以及中原大乱的牵扯,朝廷无暇顾及而已。
而在这时候,出兵中原,若是最后真能成事,那局面又是不同了。
一时间丘不归想得更多,更远,口中感叹道:“真没想到,才短短一两年间,这大势便崩坏至斯。”
陈晋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很多的事情,从新帝上位那一刻起,便已种下了恶果。这几年来,方方面面,皆有预兆,再加上天灾人祸,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
丘不归当即道:“那我就回营点兵。”
陈晋叮嘱道:“此次出兵中原,贵精不贵多,要挑选精锐能士。另外,务必要留下镇守罗刹海洲的力量,免得后院起火。”
“我明白的。”
陈晋当然相信大舅的能力,之所以答应出兵,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罗刹海洲的局面早已稳定下来,后方无忧,可进可退。
一方面是顾乐游的出云观已成为岛上第一道法门派,道观都开到大屯山上了,观中弟子多达百人,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另一方面,丘不嫁的娘子军居然给她捣腾出了不小的规模,多达千人,战力还挺凶悍的。
还有,马生申统率的巡捕差役,虽然宁缺毋滥,但人数也不算少,总共有两三百人;
这些人马力量都会留在岛上,有他们在,罗刹海洲便能安然屹立。
陈晋则与大舅联袂出征,剑指中原。
这个时候,小陈峥已经能走路和说话了,奶声奶气地道:“爹爹,一路安康,凯旋而归!”
这话自然是苏瑾教的,夫妻作别,缠绵恩爱,不足为外人道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