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仙仙也是你师父张精忠的弟子吧?”
师父起名起得太好,也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都不需要别人怎么用心记他们师兄弟的名字,随便一提就可以心领神会。
池宁倒也没想着否认,甚至他就是有意让新帝注意到他与二师兄之间这点联系的。如果新帝真的不知道“临江仙”,池宁说不定还要想办法让他“明白”呢:“是的,仙仙是我的二师兄,天和年间就去了蜀地任守备太监。
“他在任三年,兢兢业业,克勤克俭。
“与蜀地左右布政使、总督、巡抚互相配合协调,赢得了上下一致的交口称赞。”
简单来说,就是仙仙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精。他最厉害的历史战绩是同时和两个互为不死不休的死敌的人当朋友,并且这两个人还都知道彼此的存在。池宁至今都没想明白他二师兄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反正就池宁浅薄的人生阅历来看,旁人只可能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讨厌他,不可能这么众口一辞地表达喜欢。
蜀地是静王的封地,只想到这一层关系,就已经让新帝有些坐立不安。
新帝以前也知道俞星垂在蜀地当守备太监,可今天莫名地这么一联想,就觉得不能再放任静王和镇南一派加深联系了。不管仙仙能不能回京,反正他肯定是不能再在蜀地做下去!
可……
其他有守备的重要行省,也基本都有藩王或者驻军,不管是谁,只要俞星垂去了,他就有本事和对方拉上关系,迅速成为亲密兄弟。
这样的人物放在哪里都让新帝有一种危机感。
仔细想来,好像确实是把俞星垂调回京城,放在本就已经是他们师兄弟地盘的内官监里,是最为安全稳妥的一种做法。资源重叠,总好过让他们继续拓展人脉,上下串联。
但俞星垂和池宁不同,虽然他俩都是守备太监,不同地方的守备,不仅品级不同,江湖地位也会有所不同。
好比池宁之前去的是江左,说得好听点那叫龙兴之地,也就是闻氏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时的老家,说得难听点,要不是闻氏起源于此,这破地方不要说妄想成为一省了,成为一个府城都会被人嫌弃不够大气。总体来说,就是穷穷的,在有朝廷的多番政策倾斜和照拂的情况下,依旧有点扶不起来的那种穷。
池宁去江左,所代表的信号就是百分百地被发配养老。
但俞星垂去蜀地,这个天府之国、军事要塞,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含义了。这才是被外放的太监眼中真正的肥缺,说是去当土皇帝都一点不为过。
这也是新帝如此忌惮静王的原因之一,蜀地真的太重要又太微妙了。
蜀地的守备太监一旦调回京城,都已经不是潜规则,而是明文规定,至少升半级,也就是说十二监或者其他厂司必须给俞星垂腾出个地方来。他就是一尊大佛。这也是池宁的师父张太监能为二徒弟安排的最好出路,按照他老人家当年的战略布局,俞星垂回来后,就可以直接拿下御马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乃至兼任三大营的提督。
俞星垂会武,是宦官群体里少有的武力值爆表、又很难从仙气缥缈的外貌上看出来的类型。扮猪吃老虎,是他最喜欢干的事。
专治各种不服。
俞星垂最初的职业发展定位,就是天和帝未来的生命保障。可惜,他还没能从蜀地给履历镀完金回来,天和帝已经没有什么生命可以被保护了。
总之,池宁推荐俞星垂接任内官监掌印,不仅合情合理,甚至还有点屈才了。
新帝迅速在心里想通了这一层,他负手而立,虽然内心已经认可了池宁的提议,但还是要问:“你把你的师兄推荐给朕,是何居心?”
这和你自荐当内官监的掌印,又有什么区别呢?
“《韩非子》讲《吕氏春秋》中曾总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陛下问臣的是,谁适合当内官监的掌印,又不是问谁是臣的师兄。臣举荐俞星垂,只因他确有才干,是最适合的人。臣正是以为你心中坦荡,才不会因为他是臣的师兄,就避嫌不提。”
举贤不避亲的前提,便是不怕遭人非议,也不惧与人雄辩。
池宁当年是下死命读过书的,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上,总能做到有理有据,师出有名。他站在那里,就是一股子正气凛然。
这套辩术算是比较简单的阳谋了,突出的就是一个正大光明,问心无愧。
新帝明明对池宁带有偏见,都被说服了。
无为殿内,久久再没有了说话的声音。新帝不知道在想什么,池宁的打算是敌不动我不动,反正就这么耗着呗,看谁能够耗过谁。
新帝在想得其实挺简单的,他就是由池宁的一套话,联想到了如今前朝正在争执的事,活学活用,消化了半天后,才试着再次问池宁:“哦?那朕怎么没见你推荐过与你有仇的人?”
宛如一个活体杠精。
“因为与臣有仇的人,一般都已经在牢里了啊,”池宁就知道新帝会这么问,也早已经准备好了说辞,“这等又坏又愚又无用的人,又怎么能推荐给陛下呢?”
“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关起来了吧?”新帝至今都没有发现,他们谈话的节奏已经被池宁悄然掌握。当主动方与被动方被置换,在这样的场景下,不管新帝再问出什么问题,都不再能够成为可以为难住池宁的问题。
“既然陛下这么说了……”池宁深深地给新帝磕了头,因为不想被新帝看到他眼中藏着的野心,“其实臣一直都想斗胆举荐司礼监的马太监。”
“马文?举荐他做什么?”新帝皱眉,明黄色的龙袍上写满了问号。
“举荐他设立全新的缉事厂,专管天书教一案。”天书教的问题比较复杂,在池宁去江左前就已经初露端倪,是在京城崛起的一股邪门势力。不过在池宁从江左回京之前,天书教就已经因意外而暴露,被迅速围剿了。在这次清算中,朝廷才发现不少中央集团的宦官都不知不觉中了招,牵涉其中的数量高达数百人。
这真的让人不由得背脊一凉,十分后怕,至少新帝是该感觉到后怕的,有这么一股力量,早已经渗透到了伺候在他身边的人之中。
若没有发现,后果会怎么样呢?
马太监那个叫黄三娘的家眷,若不是在真静寺遇到了池宁,谁又能发现她其实是天书教的探子,乃至于他们竟然已经在准备着死灰复燃了呢?
而如果没有黄三娘的拖累,马太监早就已经顺理成章的接任东厂了。
马太监现在对于新帝来说,就是个鸡肋,用了忌惮,不用又不行,因为马太监是刘皇后当年参加选婚时的举荐宦官。比起不讲情面的有琴太后,刘皇后对马太监这个于她有知遇之恩的宦官可以说是信任有加。
新帝与皇后之间没有什么爱情,但有着足够的尊重,两人少年夫妻,一路扶持着走到今天不容易。更不用说皇后还很可能秘密怀了嫡子,新帝不能不考虑皇后的感受。
东厂提督之位的空悬,也让新帝感觉到了种种不便,就像是一个人突然失去了他的眼睛和耳朵。
这个事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如今池宁给了新帝一个全新的思路,让牵扯进天书教一案的马太监,自己去调查天书教,由此来证明他的忠心。若他真的有问题,那皇后也不会再有什么话;若他没问题,那……
“臣师父少时,曾随杨大人习字,”杨大人是肃帝朝时德高望重的内阁首辅,有名的有识之士、中兴之臣,他教出了不少青史留名的好太监,池宁扯出杨大人这面大旗,就是想让自己的话更有可信度。
“杨大人对臣师父说,天下之术,不过‘制衡’二字。
“相对平等,才有发展。
“内阁与司礼监的产生,便是一场必然。”
内阁与司礼监,一个外相,一个内相,彼此缺一不可,呈掎角之势,这才成就了如今的大启朝政。若势力失衡,不管是臣子手上的权力高了,还是宦官手上的权力高了,皇帝都有可能被架空。但当它们持平时,皇帝不仅不用辛苦,还能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
这也是司礼监会走向大内第一署的必要性。
张太监看到了,学到了,也明白了这是对于宦官群体最好的一条光明之路,这才主动退让,没再与兰阶庭相争,斗个两败俱伤。
池宁对天和帝提起这段,只是为了佐证他接下来要说的邪门歪道:“东厂诞生之初,是为了与锦衣卫产生制衡,太宗不相信锦衣卫,觉得自己的身边人更值得信赖。但天和帝朝东厂的势力达到巅峰,锦衣卫只能避其锋芒,如今已隐隐有了从属之意。换言之……”
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来制衡东厂了。
新帝也不是那种彻彻底底的蠢人,池宁把话说得这么明白,答案就差递到他的嘴边,他不可能再不理解池宁的意思。
设立一个能与东厂抗衡的,更加忠心于他的机构,便是如今的破局之法。
好比,西厂。
池宁不仅给了建议,还推荐了堪称他现在事业上死对头的马太监来当西厂的提督……也算是应了那一句“举贤不避仇”。
西厂在建立之初,可以专管天书教一案,至于以后怎么样发展,那还不是皇帝说了算?
它可以成为新帝掌管朝堂的又一把刀。
新帝已经从不得不觉得池宁说得对,进化到了在心里想,这样的池宁怎么不是他的人,反倒是一心一意忠心于他已经死去的皇兄呢?
真是太可惜了。
“当然,说实话,臣做这样的推荐,也是有私心的。俞星垂是臣的师兄,有他在内官监,臣不用担心再被傻逼绊了脚步;马文对臣有意见,无外乎是觉得臣挡了他的路,若他能忙于他事,臣也能省心不少。”池宁很明白适当“掏心掏肺”地说大实话的重要性,“当能力足够时,私心也算是有错吗?人非圣贤,有所偏好……”
“有何不可?”
最后四个字,就像是狠狠敲打在了新帝心中的钟鸣,替他问出了他已经郁结于胸多日的问题。他是皇帝,但他也是人,在事情谁做都可以的情况下,他偏心一点自己的人,有什么错?他为什么不能封自己的母妃当太后?也没有碍着谁啊!
池宁今天就给了他这个答案。
是的,他没错!
池宁说完就闭上了嘴,很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悄悄跪安了。
走出大殿时,池宁的脚步都是轻快的,心里别提多美了,要不是怕被人看到他的得意忘形,他甚至想唱个小曲。
今天是内官监掌印,谁知道下一回师兄会去哪里当掌印呢?御马监就很不错啊。
而他最大的竞争对手要是专心去搞西厂了,东厂可不就是他的了吗?池宁入京的目的,就是坐上东厂提督的位置,进而得到进入司礼监的踏板。
圈子绕得再大,他也不会忘记他的初心!
回去之后,池宁就修书一封,告诉了他的二师兄,事情办成了,你就等着回京吧。蜀地虽好,但永远不可能比天子脚下的京城好。
任何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人,都不会满足于只在地方上当土皇帝。
池宁的二师兄俞星垂也是如此,只是中枢没了师父照应,又是过去的死对头暮陈一派掌权,他有点不敢轻易在任职快要到期的时候提交回京述职的疏奏,生怕鸡飞蛋打。
池宁早在江左时,就知道师兄的顾虑,可惜当时的他也是没什么头绪,一直到今天才找到了契机。
新帝这个工具人可真好用。
……
长安宫内,闻宸看着伺候在自己身边的三位女装大佬,表面上已经能够把一个小孩子演绎得活灵活现,滴水不漏。
内心想的却是,该来的总还是来了。
上辈子临伴伴就给他安排了这么三个各有特点、平分秋色的“宫女”,“她们”的性格虽然不同,却对他一直很好很用心,伴随着他直至十六岁。他也一直是姐姐长,姐姐短的,表达了足够的尊重,一心想要给自己的三个姐姐找个好人家。谁知道……
没有一个是真.姐姐。
闻宸当年感受到了多少来自世界的恶意,他已不打算再提,他现下最为关心的还是临伴伴和朝堂上的事。
重生成小孩子既好也不好,好处是很多遗憾他都可以一一避免,坏处是他再次感受到了没有权势所带来的无力感。
皇子偏居大内一隅,又过于年幼,不要说影响到外界了,他甚至几乎很难探知到外界都发生了什么。
闻宸也是在经过多方努力后,才做出了一件事——设法联系到了之前忠心于他父皇,目前一直在暗中保护他的暗卫,也是对方在他落水时救了他。
这支暗卫的存在,是很有想法的天和帝搞出来的。恰逢当年东厂与锦衣卫围剿了一个民间的杀手组织,发现了一些还没有被培养成合格杀手、但明显已经无法正常融入社会的孤儿,于是天和帝就从话本子中得到了一个“天才”想法,把这些孤儿转变成了他的暗卫。
天和帝真的想得挺美的,当他将来老了,大限将至时,再把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交到自己的太子手上,太子一定会很震惊吧。
可惜……
天和帝失踪时,他带走的八个暗卫也和张精忠、兰阶庭等人一起失去了踪迹。而掌管暗卫的正是兰阶庭。
也因此,新帝登基后,一直到现在都没能发现这股隐藏在宫中的神秘力量。
暗卫们也一直没有现身,因为他们内部对于到底该效忠谁产生了分歧:有觉得他们应该效忠新帝的,暗卫诞生的意义就是效忠皇帝;但也有觉得他们应该效忠闻宸的,这才是正统,新帝是乱臣贼子,他们不应该助纣为虐。
一直到现在,暗卫们的意见仍没有达成统一,他们只能先分出了武艺最高强的一个,对闻宸进行了适当的暗中保护。
对新帝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在分歧结果出来前,只能如此。
而在闻宸的努力下,他加速了这个过程,让结果更早的出来了——他成功收拢了所有效忠之人,让暗卫彻底化为了自己手上的一股得用力量。
不过闻宸很谨慎,并没有急着这么快就插手朝廷政事,他唯一小试牛刀的,就是找人撺掇了后世朝堂上一个著名的龙屁精,把对于新帝生母的追封之争,提前引入了朝堂,给新帝添了些麻烦。
接下来,如果闻宸没有记错,就该轮到太后出手了。
闻宸还在犹豫要不要加入其中。
他一边思考着,一边作天真的小孩子模样,追问着李石美:“姐姐,姐姐,你再给我说说临伴伴啊,他有提起过我吗?”
“大人当然提起过您,还提过很多回呢。”李石美温柔一笑,他是个惯爱伪装自己的人,也是三人里最聪明的,在他答应替池宁护闻宸殿下十年周全时,他就已经看明白了池宁在打什么主意,并很积极地在为他干爹巩固着殿下心中的好印象,“他一直、一直很思念您,只是碍于现在的局势,才没有办法来看您。”
“我知道。”闻宸上辈子就喜欢听李石美说这些,这辈子再听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我是问伴伴最近有什么烦恼吗?”
对于这个时期的池宁想要什么,闻宸还真的不知道。
他当年一心都扑在希望能早点与池宁见面上,这辈子他想的就要多一些,他不仅想见池宁,还想给能够帮到池宁。
李石美也是一愣,对啊,他干爹想要什么呢?
认更多的儿子?
***
池宁趁着又一个休沐日,快乐地去了江之为的家,把俞星垂快回来的消息告诉了对方:“等二师兄回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江之为家真的是热闹的一大家子,他当年入宫是个意外,不是爸妈卖儿求荣,甚至因为这个意外而更加偏爱他些。看江之为的性格就能看出来,他一直生活在很幸福的环境里。如今江之为大小也掌握着一些权力,攒了不少的银钱,就在京中置了个大宅,与所有家人住在一起,弟弟、弟媳,姐姐、姐夫,乃至他可爱的小侄子、小外甥。
也不怪江之为一休沐就想回家,敢问谁在拥有这样温暖的家时,还愿意住在冷冰冰的值房里呢?
池宁就一直挺羡慕江之为的家的。
当然,羡慕归羡慕,池宁一点也不想成为江之为,脑子不太够用,真的很让人发愁。
“仙仙已经告诉我了,他还跟我说,你……”
你的所作所为,再次点燃了新帝心中那股想要与朝臣斗争的火焰。
新帝这个思路鬼才,不负池宁所望,虽然暂时还不能追封他的母妃,但他觉得他可以给陈家人爵位,用以安抚。
爵位,不等于官位,只需要朝廷定期给钱给粮就行,陈家也没办法祸乱朝纲,他们应该会满意的。而如果陈家小辈中,真的有出息的良才,能够入朝为官,走在正道上,给他官位也没有什么错,不是吗?
江之为没看懂池宁的操作,但仙仙懂了,他在给江之为的信里,解释了一下池宁到底在搞什么,顺便让江之为替他对池宁说一句:“我在蜀地见过一种畜生,很像你。”
“嘿嘿,过奖过奖。”池宁一点也没有因为自己给新帝挖坑而觉得不对。
“老二到底什么意思啊?”江之为哪怕看了信都没有懂。
意思就是师兄已经看破我准备造反了呀。池宁笑眯了一双眼睛。可爱的大师兄还没有明白。不过他也不准备把师兄拉进来,若造反失败了,他至少可以做到不连累他们。
“二师兄是说,我这样坑陛下不好。太祖为什么立下那么严苛的规矩?难道历朝历代的后妃、驸马里,就没有能人了吗?不,正相反。”大启历史上有个非常聪明有名的才子,就是因为被公主看上当了驸马,难以施展才华,郁郁而终了。这事被史官记录了下来,不知道已经骂过多少轮了。
但为什么还是没见哪个外戚可以得到权力呢?
因为只有这样杜绝一切的坚持,才可以维护住太祖的这一整套体系啊。不患寡而患不均。你觉得你的偏爱没有错,但别人可不会这么觉得,甚至有人会觉得自己也应该得到偏爱,但是却没有,那肯定会滋生很多怨怼。
今天是皇帝的外家陈氏,明天就能是皇后的娘家刘氏,乃至长乐公主,她身体孱弱,确实没有能力收归自己生父的旧部,但她的驸马不可以吗?
一旦口子开了,可就再难堵上了。
只是后宫乱怎么能行呢?
要一起乱才有意思啊。
“你明知道这样,还给陛下提这种意见?”江之为对现在的新帝没什么忠心,他的思路还留在天和帝时期,只是,“你这样肯定会被人骂的。”
全天下的聪明人不止池宁和仙仙两个,肯定会有大臣看出问题。
“我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池宁只能哄师兄,“为了往上爬,少量的牺牲是必然的。等我上去了,我自然有本事灭了这股妖风。我是问题的制造者,亦是问题的解决者。而且,让他们骂呗,我又不会少一块肉。”
不能青史留名,也要遗臭万年。
他,必须活得轰轰烈烈。
“我只要生前舒服就行了,至于死后……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都被历史记住了呀。总之,怎么看都是我血赚不亏。”
新帝这个伪君子,给池宁带来的惊喜却不止一点。
他成功利用池宁那一套,暂时性地说服了朝臣,给了他外家爵位,又给了族中出色的子弟一个得到晋升官阶的机会,但他却半点没提他这个灵感来自于池宁。
简单来说,他把池宁的“创意”据为了己有。
新帝对池宁的安抚,就是如池宁所愿,调回了俞星垂,正式开始筹备西厂,让马太监担任西厂提督,以及暗示池宁,东厂提督会是他的。
池宁真真是做梦也要笑醒了。
这是什么绝世明君,不仅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了,还替他背了未来有可能的骂名。啊呀,真是,这让人多不好意思啊。
师父起名起得太好,也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都不需要别人怎么用心记他们师兄弟的名字,随便一提就可以心领神会。
池宁倒也没想着否认,甚至他就是有意让新帝注意到他与二师兄之间这点联系的。如果新帝真的不知道“临江仙”,池宁说不定还要想办法让他“明白”呢:“是的,仙仙是我的二师兄,天和年间就去了蜀地任守备太监。
“他在任三年,兢兢业业,克勤克俭。
“与蜀地左右布政使、总督、巡抚互相配合协调,赢得了上下一致的交口称赞。”
简单来说,就是仙仙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精。他最厉害的历史战绩是同时和两个互为不死不休的死敌的人当朋友,并且这两个人还都知道彼此的存在。池宁至今都没想明白他二师兄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反正就池宁浅薄的人生阅历来看,旁人只可能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讨厌他,不可能这么众口一辞地表达喜欢。
蜀地是静王的封地,只想到这一层关系,就已经让新帝有些坐立不安。
新帝以前也知道俞星垂在蜀地当守备太监,可今天莫名地这么一联想,就觉得不能再放任静王和镇南一派加深联系了。不管仙仙能不能回京,反正他肯定是不能再在蜀地做下去!
可……
其他有守备的重要行省,也基本都有藩王或者驻军,不管是谁,只要俞星垂去了,他就有本事和对方拉上关系,迅速成为亲密兄弟。
这样的人物放在哪里都让新帝有一种危机感。
仔细想来,好像确实是把俞星垂调回京城,放在本就已经是他们师兄弟地盘的内官监里,是最为安全稳妥的一种做法。资源重叠,总好过让他们继续拓展人脉,上下串联。
但俞星垂和池宁不同,虽然他俩都是守备太监,不同地方的守备,不仅品级不同,江湖地位也会有所不同。
好比池宁之前去的是江左,说得好听点那叫龙兴之地,也就是闻氏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时的老家,说得难听点,要不是闻氏起源于此,这破地方不要说妄想成为一省了,成为一个府城都会被人嫌弃不够大气。总体来说,就是穷穷的,在有朝廷的多番政策倾斜和照拂的情况下,依旧有点扶不起来的那种穷。
池宁去江左,所代表的信号就是百分百地被发配养老。
但俞星垂去蜀地,这个天府之国、军事要塞,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含义了。这才是被外放的太监眼中真正的肥缺,说是去当土皇帝都一点不为过。
这也是新帝如此忌惮静王的原因之一,蜀地真的太重要又太微妙了。
蜀地的守备太监一旦调回京城,都已经不是潜规则,而是明文规定,至少升半级,也就是说十二监或者其他厂司必须给俞星垂腾出个地方来。他就是一尊大佛。这也是池宁的师父张太监能为二徒弟安排的最好出路,按照他老人家当年的战略布局,俞星垂回来后,就可以直接拿下御马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乃至兼任三大营的提督。
俞星垂会武,是宦官群体里少有的武力值爆表、又很难从仙气缥缈的外貌上看出来的类型。扮猪吃老虎,是他最喜欢干的事。
专治各种不服。
俞星垂最初的职业发展定位,就是天和帝未来的生命保障。可惜,他还没能从蜀地给履历镀完金回来,天和帝已经没有什么生命可以被保护了。
总之,池宁推荐俞星垂接任内官监掌印,不仅合情合理,甚至还有点屈才了。
新帝迅速在心里想通了这一层,他负手而立,虽然内心已经认可了池宁的提议,但还是要问:“你把你的师兄推荐给朕,是何居心?”
这和你自荐当内官监的掌印,又有什么区别呢?
“《韩非子》讲《吕氏春秋》中曾总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陛下问臣的是,谁适合当内官监的掌印,又不是问谁是臣的师兄。臣举荐俞星垂,只因他确有才干,是最适合的人。臣正是以为你心中坦荡,才不会因为他是臣的师兄,就避嫌不提。”
举贤不避亲的前提,便是不怕遭人非议,也不惧与人雄辩。
池宁当年是下死命读过书的,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上,总能做到有理有据,师出有名。他站在那里,就是一股子正气凛然。
这套辩术算是比较简单的阳谋了,突出的就是一个正大光明,问心无愧。
新帝明明对池宁带有偏见,都被说服了。
无为殿内,久久再没有了说话的声音。新帝不知道在想什么,池宁的打算是敌不动我不动,反正就这么耗着呗,看谁能够耗过谁。
新帝在想得其实挺简单的,他就是由池宁的一套话,联想到了如今前朝正在争执的事,活学活用,消化了半天后,才试着再次问池宁:“哦?那朕怎么没见你推荐过与你有仇的人?”
宛如一个活体杠精。
“因为与臣有仇的人,一般都已经在牢里了啊,”池宁就知道新帝会这么问,也早已经准备好了说辞,“这等又坏又愚又无用的人,又怎么能推荐给陛下呢?”
“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关起来了吧?”新帝至今都没有发现,他们谈话的节奏已经被池宁悄然掌握。当主动方与被动方被置换,在这样的场景下,不管新帝再问出什么问题,都不再能够成为可以为难住池宁的问题。
“既然陛下这么说了……”池宁深深地给新帝磕了头,因为不想被新帝看到他眼中藏着的野心,“其实臣一直都想斗胆举荐司礼监的马太监。”
“马文?举荐他做什么?”新帝皱眉,明黄色的龙袍上写满了问号。
“举荐他设立全新的缉事厂,专管天书教一案。”天书教的问题比较复杂,在池宁去江左前就已经初露端倪,是在京城崛起的一股邪门势力。不过在池宁从江左回京之前,天书教就已经因意外而暴露,被迅速围剿了。在这次清算中,朝廷才发现不少中央集团的宦官都不知不觉中了招,牵涉其中的数量高达数百人。
这真的让人不由得背脊一凉,十分后怕,至少新帝是该感觉到后怕的,有这么一股力量,早已经渗透到了伺候在他身边的人之中。
若没有发现,后果会怎么样呢?
马太监那个叫黄三娘的家眷,若不是在真静寺遇到了池宁,谁又能发现她其实是天书教的探子,乃至于他们竟然已经在准备着死灰复燃了呢?
而如果没有黄三娘的拖累,马太监早就已经顺理成章的接任东厂了。
马太监现在对于新帝来说,就是个鸡肋,用了忌惮,不用又不行,因为马太监是刘皇后当年参加选婚时的举荐宦官。比起不讲情面的有琴太后,刘皇后对马太监这个于她有知遇之恩的宦官可以说是信任有加。
新帝与皇后之间没有什么爱情,但有着足够的尊重,两人少年夫妻,一路扶持着走到今天不容易。更不用说皇后还很可能秘密怀了嫡子,新帝不能不考虑皇后的感受。
东厂提督之位的空悬,也让新帝感觉到了种种不便,就像是一个人突然失去了他的眼睛和耳朵。
这个事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如今池宁给了新帝一个全新的思路,让牵扯进天书教一案的马太监,自己去调查天书教,由此来证明他的忠心。若他真的有问题,那皇后也不会再有什么话;若他没问题,那……
“臣师父少时,曾随杨大人习字,”杨大人是肃帝朝时德高望重的内阁首辅,有名的有识之士、中兴之臣,他教出了不少青史留名的好太监,池宁扯出杨大人这面大旗,就是想让自己的话更有可信度。
“杨大人对臣师父说,天下之术,不过‘制衡’二字。
“相对平等,才有发展。
“内阁与司礼监的产生,便是一场必然。”
内阁与司礼监,一个外相,一个内相,彼此缺一不可,呈掎角之势,这才成就了如今的大启朝政。若势力失衡,不管是臣子手上的权力高了,还是宦官手上的权力高了,皇帝都有可能被架空。但当它们持平时,皇帝不仅不用辛苦,还能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
这也是司礼监会走向大内第一署的必要性。
张太监看到了,学到了,也明白了这是对于宦官群体最好的一条光明之路,这才主动退让,没再与兰阶庭相争,斗个两败俱伤。
池宁对天和帝提起这段,只是为了佐证他接下来要说的邪门歪道:“东厂诞生之初,是为了与锦衣卫产生制衡,太宗不相信锦衣卫,觉得自己的身边人更值得信赖。但天和帝朝东厂的势力达到巅峰,锦衣卫只能避其锋芒,如今已隐隐有了从属之意。换言之……”
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来制衡东厂了。
新帝也不是那种彻彻底底的蠢人,池宁把话说得这么明白,答案就差递到他的嘴边,他不可能再不理解池宁的意思。
设立一个能与东厂抗衡的,更加忠心于他的机构,便是如今的破局之法。
好比,西厂。
池宁不仅给了建议,还推荐了堪称他现在事业上死对头的马太监来当西厂的提督……也算是应了那一句“举贤不避仇”。
西厂在建立之初,可以专管天书教一案,至于以后怎么样发展,那还不是皇帝说了算?
它可以成为新帝掌管朝堂的又一把刀。
新帝已经从不得不觉得池宁说得对,进化到了在心里想,这样的池宁怎么不是他的人,反倒是一心一意忠心于他已经死去的皇兄呢?
真是太可惜了。
“当然,说实话,臣做这样的推荐,也是有私心的。俞星垂是臣的师兄,有他在内官监,臣不用担心再被傻逼绊了脚步;马文对臣有意见,无外乎是觉得臣挡了他的路,若他能忙于他事,臣也能省心不少。”池宁很明白适当“掏心掏肺”地说大实话的重要性,“当能力足够时,私心也算是有错吗?人非圣贤,有所偏好……”
“有何不可?”
最后四个字,就像是狠狠敲打在了新帝心中的钟鸣,替他问出了他已经郁结于胸多日的问题。他是皇帝,但他也是人,在事情谁做都可以的情况下,他偏心一点自己的人,有什么错?他为什么不能封自己的母妃当太后?也没有碍着谁啊!
池宁今天就给了他这个答案。
是的,他没错!
池宁说完就闭上了嘴,很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悄悄跪安了。
走出大殿时,池宁的脚步都是轻快的,心里别提多美了,要不是怕被人看到他的得意忘形,他甚至想唱个小曲。
今天是内官监掌印,谁知道下一回师兄会去哪里当掌印呢?御马监就很不错啊。
而他最大的竞争对手要是专心去搞西厂了,东厂可不就是他的了吗?池宁入京的目的,就是坐上东厂提督的位置,进而得到进入司礼监的踏板。
圈子绕得再大,他也不会忘记他的初心!
回去之后,池宁就修书一封,告诉了他的二师兄,事情办成了,你就等着回京吧。蜀地虽好,但永远不可能比天子脚下的京城好。
任何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人,都不会满足于只在地方上当土皇帝。
池宁的二师兄俞星垂也是如此,只是中枢没了师父照应,又是过去的死对头暮陈一派掌权,他有点不敢轻易在任职快要到期的时候提交回京述职的疏奏,生怕鸡飞蛋打。
池宁早在江左时,就知道师兄的顾虑,可惜当时的他也是没什么头绪,一直到今天才找到了契机。
新帝这个工具人可真好用。
……
长安宫内,闻宸看着伺候在自己身边的三位女装大佬,表面上已经能够把一个小孩子演绎得活灵活现,滴水不漏。
内心想的却是,该来的总还是来了。
上辈子临伴伴就给他安排了这么三个各有特点、平分秋色的“宫女”,“她们”的性格虽然不同,却对他一直很好很用心,伴随着他直至十六岁。他也一直是姐姐长,姐姐短的,表达了足够的尊重,一心想要给自己的三个姐姐找个好人家。谁知道……
没有一个是真.姐姐。
闻宸当年感受到了多少来自世界的恶意,他已不打算再提,他现下最为关心的还是临伴伴和朝堂上的事。
重生成小孩子既好也不好,好处是很多遗憾他都可以一一避免,坏处是他再次感受到了没有权势所带来的无力感。
皇子偏居大内一隅,又过于年幼,不要说影响到外界了,他甚至几乎很难探知到外界都发生了什么。
闻宸也是在经过多方努力后,才做出了一件事——设法联系到了之前忠心于他父皇,目前一直在暗中保护他的暗卫,也是对方在他落水时救了他。
这支暗卫的存在,是很有想法的天和帝搞出来的。恰逢当年东厂与锦衣卫围剿了一个民间的杀手组织,发现了一些还没有被培养成合格杀手、但明显已经无法正常融入社会的孤儿,于是天和帝就从话本子中得到了一个“天才”想法,把这些孤儿转变成了他的暗卫。
天和帝真的想得挺美的,当他将来老了,大限将至时,再把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交到自己的太子手上,太子一定会很震惊吧。
可惜……
天和帝失踪时,他带走的八个暗卫也和张精忠、兰阶庭等人一起失去了踪迹。而掌管暗卫的正是兰阶庭。
也因此,新帝登基后,一直到现在都没能发现这股隐藏在宫中的神秘力量。
暗卫们也一直没有现身,因为他们内部对于到底该效忠谁产生了分歧:有觉得他们应该效忠新帝的,暗卫诞生的意义就是效忠皇帝;但也有觉得他们应该效忠闻宸的,这才是正统,新帝是乱臣贼子,他们不应该助纣为虐。
一直到现在,暗卫们的意见仍没有达成统一,他们只能先分出了武艺最高强的一个,对闻宸进行了适当的暗中保护。
对新帝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在分歧结果出来前,只能如此。
而在闻宸的努力下,他加速了这个过程,让结果更早的出来了——他成功收拢了所有效忠之人,让暗卫彻底化为了自己手上的一股得用力量。
不过闻宸很谨慎,并没有急着这么快就插手朝廷政事,他唯一小试牛刀的,就是找人撺掇了后世朝堂上一个著名的龙屁精,把对于新帝生母的追封之争,提前引入了朝堂,给新帝添了些麻烦。
接下来,如果闻宸没有记错,就该轮到太后出手了。
闻宸还在犹豫要不要加入其中。
他一边思考着,一边作天真的小孩子模样,追问着李石美:“姐姐,姐姐,你再给我说说临伴伴啊,他有提起过我吗?”
“大人当然提起过您,还提过很多回呢。”李石美温柔一笑,他是个惯爱伪装自己的人,也是三人里最聪明的,在他答应替池宁护闻宸殿下十年周全时,他就已经看明白了池宁在打什么主意,并很积极地在为他干爹巩固着殿下心中的好印象,“他一直、一直很思念您,只是碍于现在的局势,才没有办法来看您。”
“我知道。”闻宸上辈子就喜欢听李石美说这些,这辈子再听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我是问伴伴最近有什么烦恼吗?”
对于这个时期的池宁想要什么,闻宸还真的不知道。
他当年一心都扑在希望能早点与池宁见面上,这辈子他想的就要多一些,他不仅想见池宁,还想给能够帮到池宁。
李石美也是一愣,对啊,他干爹想要什么呢?
认更多的儿子?
***
池宁趁着又一个休沐日,快乐地去了江之为的家,把俞星垂快回来的消息告诉了对方:“等二师兄回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江之为家真的是热闹的一大家子,他当年入宫是个意外,不是爸妈卖儿求荣,甚至因为这个意外而更加偏爱他些。看江之为的性格就能看出来,他一直生活在很幸福的环境里。如今江之为大小也掌握着一些权力,攒了不少的银钱,就在京中置了个大宅,与所有家人住在一起,弟弟、弟媳,姐姐、姐夫,乃至他可爱的小侄子、小外甥。
也不怪江之为一休沐就想回家,敢问谁在拥有这样温暖的家时,还愿意住在冷冰冰的值房里呢?
池宁就一直挺羡慕江之为的家的。
当然,羡慕归羡慕,池宁一点也不想成为江之为,脑子不太够用,真的很让人发愁。
“仙仙已经告诉我了,他还跟我说,你……”
你的所作所为,再次点燃了新帝心中那股想要与朝臣斗争的火焰。
新帝这个思路鬼才,不负池宁所望,虽然暂时还不能追封他的母妃,但他觉得他可以给陈家人爵位,用以安抚。
爵位,不等于官位,只需要朝廷定期给钱给粮就行,陈家也没办法祸乱朝纲,他们应该会满意的。而如果陈家小辈中,真的有出息的良才,能够入朝为官,走在正道上,给他官位也没有什么错,不是吗?
江之为没看懂池宁的操作,但仙仙懂了,他在给江之为的信里,解释了一下池宁到底在搞什么,顺便让江之为替他对池宁说一句:“我在蜀地见过一种畜生,很像你。”
“嘿嘿,过奖过奖。”池宁一点也没有因为自己给新帝挖坑而觉得不对。
“老二到底什么意思啊?”江之为哪怕看了信都没有懂。
意思就是师兄已经看破我准备造反了呀。池宁笑眯了一双眼睛。可爱的大师兄还没有明白。不过他也不准备把师兄拉进来,若造反失败了,他至少可以做到不连累他们。
“二师兄是说,我这样坑陛下不好。太祖为什么立下那么严苛的规矩?难道历朝历代的后妃、驸马里,就没有能人了吗?不,正相反。”大启历史上有个非常聪明有名的才子,就是因为被公主看上当了驸马,难以施展才华,郁郁而终了。这事被史官记录了下来,不知道已经骂过多少轮了。
但为什么还是没见哪个外戚可以得到权力呢?
因为只有这样杜绝一切的坚持,才可以维护住太祖的这一整套体系啊。不患寡而患不均。你觉得你的偏爱没有错,但别人可不会这么觉得,甚至有人会觉得自己也应该得到偏爱,但是却没有,那肯定会滋生很多怨怼。
今天是皇帝的外家陈氏,明天就能是皇后的娘家刘氏,乃至长乐公主,她身体孱弱,确实没有能力收归自己生父的旧部,但她的驸马不可以吗?
一旦口子开了,可就再难堵上了。
只是后宫乱怎么能行呢?
要一起乱才有意思啊。
“你明知道这样,还给陛下提这种意见?”江之为对现在的新帝没什么忠心,他的思路还留在天和帝时期,只是,“你这样肯定会被人骂的。”
全天下的聪明人不止池宁和仙仙两个,肯定会有大臣看出问题。
“我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池宁只能哄师兄,“为了往上爬,少量的牺牲是必然的。等我上去了,我自然有本事灭了这股妖风。我是问题的制造者,亦是问题的解决者。而且,让他们骂呗,我又不会少一块肉。”
不能青史留名,也要遗臭万年。
他,必须活得轰轰烈烈。
“我只要生前舒服就行了,至于死后……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都被历史记住了呀。总之,怎么看都是我血赚不亏。”
新帝这个伪君子,给池宁带来的惊喜却不止一点。
他成功利用池宁那一套,暂时性地说服了朝臣,给了他外家爵位,又给了族中出色的子弟一个得到晋升官阶的机会,但他却半点没提他这个灵感来自于池宁。
简单来说,他把池宁的“创意”据为了己有。
新帝对池宁的安抚,就是如池宁所愿,调回了俞星垂,正式开始筹备西厂,让马太监担任西厂提督,以及暗示池宁,东厂提督会是他的。
池宁真真是做梦也要笑醒了。
这是什么绝世明君,不仅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了,还替他背了未来有可能的骂名。啊呀,真是,这让人多不好意思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最新章节,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最新章节,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