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当人 第102章 成果制造机

小说:都重生了谁还当人 作者:云少陵 更新时间:2025-01-10 01:26:14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研究团队成员的到位,让许青山能够开展的工作变得更多。

  在快速入职之后,几位研究员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办公室里收拾收拾,准备开始跟着许青山做新课题的研究。

  至于他们之前在自己学校里的课题?

  抱歉,不熟,我怕老大误会。

  把研究院的事情简单敲定了,许青山就要开始把精力花在挑选学生上了,原本只有他一个人的话,学生还不好安排。

  现在人多了,每个人挑两个,只要最终负责签字的大老板是自己就行。

  在这个研究团队里,大老板就是许青山,二老板是刘若川,其他研究员一概都算小老板。

  也就是数学这种学科,在出重大成果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有人员数量上的要求,这些小老板都能一对二、一对三地带教,否则像工科那种一个导师就要带大几个十几个,甚至夸张的几十个的那种。

  学生一学期还真不一定有机会能见到几次大老板。

  李广直他们三个刚刚入职,就都在想着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来帮助这个百废待兴的研究团队快速成型。

  这并非是他们具备着先天牛马精神,而是因为研究团队成型的越快,许青山指导的越好,那他们作为研究团队的一员出成果成绩的可能性就越大。

  只要能够在这几年内跟着许青山做出大成果,那他们就很有希望能够留在京城大学,作为长聘教授。

  虽然说同一个级别的教授到越普通的院校去,能够得到的资源越集中,工作越清闲。

  可是院校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如果你让一个教授能够去更高一级的院校,哪怕是让他的级别往下调半级他也愿意。

  试问搞科研的有谁能够抵挡住国内Top0级别院校的诱惑呢?

  就在办完入职手续后的第三天,张珂他们连住房宿舍都还没有定下来,人都还住在博雅酒店里,但他已经从王隗的手中接过了信息实验室设计打造的工作,开始联系起了自己的人脉,和在这方面各行各业顶级的供应方商讨建设方案。

  这种时候他在集团工作过的经验就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比起王维还需要一家一家一个一个问,甚至有些设备还找不到有保障的门路。

  张科一周的时间就把整个信息实验室搞定了。

  而金晶则是在和许青山探讨之后,知道了许清山希望能够将《数学原本》作为研究生们对于数学学术的基础了解课程,并且由此为蓝本打造出属于京城大学、属于数学实验室、属于他们许青山团队自己的数学科研框架教育的全著后,主动请缨来帮许青山做基础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金晶也曾经在法国巴黎高师做过一段时间的博士后工作,某种程度上来说,她还是刘若川的前辈。

  至于方云海,则是跟着刘若川一起研究和制定研究团队的组织框架,包括人员预分配和实验室日常分工、特殊分工等管理工作。

  只有李广直眼巴巴地在等许青山给自己安排任务。

  还好,许青山没有忘了他,他让李广直去稍微检查检查王隗和薛雪情的基础薄弱项,为丢番图和p进打好基础。

  这二者李广直有所涉猎,但并不算特别精通,好在应付两个初学的博士生还是做得到的。

  这小小的研究团队就这么有条不紊地运转了起来。

  江浣溪和佟童再来的时候,都感觉有些惊奇,几个人就能把一个研究团队实验室撑起来的感觉,颇有一种一将胜过千军万马的气势。

  最主要的是正常来说,学校里面的各种研究所、实验室,由于平时的研究工作都比较枯燥,而且研究生涯比较漫长,很多人都是冷板凳一坐十几年,所以在实验室里往往都会缺乏一些激情和生机。

  有时候经常能够在实验室去食堂的路上看到那些表情行将就木的研究人员,那就是典型。

  可是在许青山的实验室里,他们看到的是每一个进来的人脸上都充满着活力。

  虽然工作节奏不慢,可没有人感到不满。

  而许青山也收到了来自京城大学信科中心那边的戴维斯教授他们的喜讯。

  虽然上次许青山调整了实验室研究团队架构的问题,把那些女研究生们丢到楼上去当小外包工。

  可戴维斯教授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见。

  他们一个个都在忙着,把自己项目组的论文成果投到更好的顶级期刊上去。

  都已经忙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始逐步显现出好的回馈了。

  杰西卡·戴维斯教授他们组的论文,关于波达操纵的复杂性和算法问题,成功地通过了全称为《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的TPAMI初审,并且在复审的独立审查中,得到了小修的建议。

  这意味着这篇论文有很大概率能够通过审核。

  按照时间来看,预计下半年年底之前就能够成功上线,记录进学术数据库之中。

  TPAMI是公认的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国际期刊,该期刊影响因子和谷歌指数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两个大类学科里均列首位,在2010年计算机科学的人工智能领域108种JCR国际期刊中排名第一,影响因子为5.308。

  同时,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谷歌指数列也位列CCF A类期刊首位,是目前信息领域中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期刊。

  是全球计算机领域目前公认的人工智能第一刊。

  就算是许青山之前参加的ICML,在影响力上也要比TPAMI差上一筹。

  这样巨大的成果让戴维斯教授春光满面,每天都要背着手去其他的项目组去巡视一下,去看看他们的项目成果。

  这种给队友压力的行为,你还真别说,真出效果了。

  另外几个课题组虽然并没有能够把论文投递到TPAMI上,但他们也同样通过了人工智能SCI顶刊的门槛。

  其中有一个项目组关于计算机视觉的数学计算方面的论文成功通过了IJCV的初审,还在等待复审回馈。

  另外两个先出结果的项目组直接通过了CCF B类期刊的复审,只等待终审敲板。

  而这些成果无一例外,都是共一作者,许青山的名字位列其中,甚至都排在了第二位。

  像这种有多位研究人员参与的论文,在共一作者的排列上有时候会按照姓氏的首字母,但有时候也会默认按照贡献程度。

  像这一批出身京城大学信科中心的论文,许青山的名字列于共一作者第二位,那就一定是贡献程度。

  第一位是各个项目组的带队教授,毕竟这些课题本身都是他们在主导做的,许青山只是作为后来的参与者提供了帮助。

  而这一波,京城大学可是美美地吃爽了。

  梅鸿觉得自己最近走路都会有点飘,毕竟他们信科院可是很久很久没有这样大批量的出过高质量成果过了。

  而且这个出成果的时间还是在自己担任信科院院长的阶段。

  虽然吧,信科中心相对来说独立于信科院之外。

  可这其中的功劳,校领导也好,科技部也好,都无法忽略自己的作用。

  往往这个时候,梅鸿就想仰天大笑高喊上一句:“我有许青山,我怕什么?”

  只不过许青山的实验室里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每天保有着热情,在简单的处理完自己从外地移居到京城的事情之后,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颇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阳光透过密集的树梢,斑驳地洒在楼旁。

  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燕雀蹦跳,低头觅食,啁啾的鸟鸣声此起彼伏,为这片绿意盎然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灵动和欢快。

  实验室的大门半掩,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室内的情形。

  阳光洒在整齐崭新的工位上,白色的瓷砖反射出温暖的光芒,使得整个实验室显得明亮而宽敞。

  许青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文献,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青山,你看看这个,我基本上把数论部分的框架确定好了,要是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的话,你提出来我就去修改。”

  金晶手里捧着两本打印出来的合集,站在门口。

  “金姐进来吧,客气什么呢?最近辛苦你了。”

  许青山的笑容十分和煦,他们的研究团队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和俗套化的要求。

  尽管他是研究团队的核心,但他年龄最小,也是毋庸置疑的,让这帮比自己年龄要大上一轮或者七八岁的前辈管自己叫什么领导、老板,他其实还是有些不太适应的,因为在学校里面的感觉和在商海沉浮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

  他自己肯定是更希望校园内能更加纯粹一些。

  所以整个实验室里的其他人,除了学生,都能够直呼他的名字。

  而学生们对于其他研究员也并不需要有级别之分,都是老师,都叫导,只要前面加个姓就行。

  至于私下关系更好,有其他的昵称,那团队也不会去管。

  “不辛苦,我觉得你的想法很不错,我自己重新整理这些部分的内容时,也有所收获。”

  金晶笑容爽朗,她确实是一个不太一样的女性。

  “在这部分里你提出来的一些重新结构重新组合的框架、思路,我觉得非常有指导性意义,如果是初学者或者是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以我们的这套全著来入手学术数学,应该会有很大的好处,我的意思是,他之后学术生涯的好处。”

  “我也希望能够做到这样,不过这条路想走全了,可不好走。”

  许青山接过了文件,认真地阅览了起来。

  金晶坐在一旁,看了看许青山桌上的手稿,有些好奇但又不好意思多问。

  许青山注意到了金姐的情况,笑着问道。

  “这是我给若川师兄在做的p进霍奇理论的新思路,金姐要不给我点意见?指点指点?”

  “那怎么能是指点呢?我能看吗?”

  金晶听到了许青山的话之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但她对于知识和前沿研究的渴望战胜了不好意思。

  从桌面拿起许青山的手稿,金晶也耐心地看了起来。

  办公室里,安静得只能够听得到纸张翻页的声音和有节奏的呼吸声,但金晶看着许青山手稿的眼神,却越发地焕发出了耀人的光彩来。

  太天才了。

  自己选择破釜沉舟来到京城大学追随他的脚步,果然是正确的。

  金晶本身在p进数领域也有深入研究,毕竟她也是去法国巴黎高师做研究的,人家在数学领域的强项就是p进数。

  她在来到实验室之后,除了跟许青生有交流之外,还跟刘若川聊起了在法国巴黎高师的事情,并且深入地探讨了一下双方对于p进数在数论和代数几何中新型应用方式的见解。

  她原本就在感慨许青山的团队里,除了有许青山这么一个耀眼的如同旭日一般的学术巨星,竟然还藏了一个年纪轻轻就造诣很深的天才青年学者。

  现在看来,指不定刘若川当时就是被许青山这种超强的学术嗅觉和甚至可以谈得上是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推导思路所征服的。

  或许学数学的人自己才会更清楚。

  有时候在面对同样一个无解的问题时,有些天才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奇巧绝妙的思路,是真的能够让人感觉到了天赋上的极致碾压的。

  一般来说这种场景会出现在小学奥赛赛场上比较多。

  到了顶尖的学术研究界,除非出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妖孽,否则也很难让一位学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天赋和智力上的差距。

  说实话。

  脑力没两把刷子,谁敢专读数学?

  但金晶今天就感受到了。

  说实话,有点不好受,甚至有点让人嫉妒,可一想到这是自己老大,而且还比自己年轻。

  金晶突然就觉得自己找到了毕生寻求的学术港湾了。

  只要许青山没走,那她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用挪窝了。

  这纯纯的成果制造机啊!

  “这思路岂不是直接能把若川的猜想证明了吗?只要推导顺利的话。”

  金晶拿着手里的手稿有点手抖。

  这是纯大爹啊。

  “正常来说应该是可以,不过他的猜想和应用思路不止这些课题,他自己也忙,要不金姐你去找若川师哥聊聊,你们一起做,刚好你们都是巴黎高师的,应该挺好做的,就是到时候成果的作者的话.”

  “没关系的,不用写我名,我只要能跟着做就行!”

  金晶很是坚定地出声说道。

  她要的就是这种机会。

  走在学术领域的最前沿,走在人类智力巅峰的最前面。

  “写还是要写的,但应该就是二三作了,没啥用处。”

  许青山摆了摆手,他可不是真的学术资本家。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都重生了谁还当人,都重生了谁还当人最新章节,都重生了谁还当人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