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珠玉帘后的女子望着一心奔赴战场的小儿子,高贵的身子明显一惊,她急地便想开口制止。
只是在她出声之前,另一名少年抢先站了出来,跪在了慕容冲的身后。
“皇上,中山王言之要害,再不派兵,邺城不保啊!臣轻骑校尉阳昭,请战!”少年比慕容冲要年长几岁,他那紧皱的浓黑剑眉将兵临城下的担忧尽揽于眉心,拧起的不是一个肉疙瘩,而是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他明显被慕容冲的气势所感染,再也按耐不住,想以一己之力感化百官,报效家国。
慕容楷望着阳昭,再一次定住了目光,心中不禁一阵感慨,他做出了他想做而没敢做的事。若抿心自问,大敌当前,他说不出他有多想披甲上阵,重振鲜卑雄风,只是有些事,真的是有心而无力。
因为,他知道,贪生怕死的太后和慕容评是不会与东晋殊死一战的。
慕容冲转过脸,望着阳昭,他看到了和他一样的刚毅,一样为国一战的决心。
慕容暐似是被他们感染,鲜卑的血性在他身体里翻腾,他往珠玉帘处瞥了一眼,见太后尚未干政,他索性把心一横,下令道,“晋军猖狂,犯我国境,剑锋直指我大燕都城,孤意,非战不可!”
一声硬挤出来的咳嗽声突然打断了慕容暐,整个朝堂也倏地静了下来,充斥着压抑的寂静。
那个年轻的帝王怯生生地望了一眼太后,明显有些紧张。自他继位以来,朝政由太后和辅政大臣做决断,他坐着至高无上的龙椅,却握不住丝毫的权力。
慕容冲望着不知所措的皇兄,心中一阵悲凉。
“陛下圣明!”他朗声而起,率先叩首,想止住他母后的干涉。
阳昭赶紧跟着慕容冲一同叩首,而百官却不为所动,只是在静静等着太后出来收拾残局。
不过是一声咳嗽,却已让这立满百官的朝堂噤若寒蝉,人人望而生畏。
燕皇心中何种情绪,怎奈向,此时凄凉。
这是他的朝堂,这是他的燕国,他贵为天子,却连做决定的权利都没有。
他望着一直叩首未起的慕容冲,心中突然有点安慰,还好,他还有这个敢战敢言的弟弟。
他意已决,敌军虎视眈眈,再不派兵,燕国堪忧。
而在这个时候愿意为他而战,为国而战的,恐怕只有慕容冲和阳昭了。
“孤意,中山王为主帅,阳昭为先锋。”燕皇纵观朝堂,最后将目光落到了冠宇豪健的少年身上,他虽未抬头,但是那骨子里透出来的刚毅让燕皇觉得,他绝非慕容评之流,接着朗声道,“慕容楷为参军,领军三万......”
“不可!”慕容暐旨意还未说完,只听一声大喝,伴着珠帘甩开的碰撞声。
一听这旨意,太后再也坐不住了。
一个身着金丝鸾凤朝服的女子走了出来,她头戴九天金凤冠,冠顶缀明珠,两鬓镶金翠,青山黛的细眉连心长。此时微蹙的眉心带着几分威严,也无法掩饰地透着几分风韵。
她凤眼细长,横眉瞪了一眼慕容暐,那个年轻的帝王在她的威慑下竟让开了一步。
“母后。”女子出来的瞬间,他就莫名地一改刚才的帝王霸气,竟有几分怯怯道。
太后斜眼扫了他一眼,她刚刚就想出声制止慕容冲,只是看燕皇要传令,以为皇上意会了她的意思,谁知这孩子竟大胆到善做主张。
只是毕竟还在朝会,她心中就是再有不满,也不能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苛责于一朝天子。
所以,她语气一转,立改刚才严厉常态,对着她的爱子及众臣语重心长道,“哀家深知中山王心念朝廷,但是晋军势如破竹,刀锋正利,而我军连遭数创,军心低迷,这个不如避其锋芒,让他几座城池,待晋军战疲,我军再反杀,此乃万全。”
一听太后这意思,慕容冲再也按耐不住,高声与之当庭相抗道,“晋军劳师而远征,千里馈粮,必将士疲乏,粮草不足。且晋军多是步兵,野战根本不敌我大燕铁骑。更者,桓温北进几月以来已一连多胜,此时正是骄兵之际。恕臣愚昧,臣以为现在是我军重夺失地的最佳时机!”
太后的脸色刷地就变了,自己的儿子当众唱反调,那滋味恐怕是如鲠在喉,有气既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吧。
燕皇赶紧给慕容冲使了一个眼色,这文武百官都看着,太后的体面必须得顾着。但是同时,他心中也闪过一丝妒忌,也就中山王敢这般与太后说话吧。平日里母后对这个小儿子的偏爱,甚至超过了他这个皇帝。
慕容冲虽对燕皇的提醒心领神会,但是他不止是太后的儿子,更是大燕的臣子,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太后做误国的决定而不作为。
“臣,请战!”他倔强地偏过脸,不去看太后的脸色,一度坚持道。
“你......”太后气得金凤冠一抖,心里怒着这个儿子怎就如此固执,但又不忍治爱子的罪,只好厉声问道,“你可知桓温是何等厉害,他命人在锯野开凿水路三百里,粮草供应有余;你可知大将如慕容厉,都兵败被擒,你年纪尚幼,岂是他的对手?”
然而一腔热血的慕容冲,仍坚持着自己对战事的见解,“此时正值大旱,他一个小小河道,又能撑多久?我军只要一断他粮道,二来与他对峙数月,晋军必退。”
“我鲜卑男儿五岁骑马,七岁射箭,十岁从军,在我这个年纪,太原王慕容恪已立战功。若太后只是担忧臣经验不足,何不再派老将督军,我们燕国上下一心,定破敌军。”他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每一个声调都像一根拉紧的绳弦,将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又从绝望的边缘拉回到叱咤疆场的从前。
太后此时已经凤颜震怒,那精心绘起的凤眉拧成一条长线,对慕容冲的不满已经跃然脸上。
她斜目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慕容评,心中不禁急道,这个老家伙怎么还不站出来说话。
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的慕容评自然看得出来,慕容冲一再逆太后的意,已经触碰到了太后的底线,只是碍于爱子情深,她不忍治罪处罚。越是这个时候,太后越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既要让她的旨意颁布,又要劝住中山王。
而这个人,就是他。
慕容评慢慢起身,上前几步,假意语重心长地劝道,“中山王有所不知,桓温此人一生谨慎,出兵必有十分把握,粮道他定会派重兵把守,我军想奇袭粮道,绝非易事。若是想在时间上耗尽晋军的粮草,与其与晋军对峙,再添伤亡,倒不如依太后之见,退让城池,养精蓄锐,再谋反击。”
“太傅说退,何其轻松?邺城是我们大燕的都城,怎能连都城都拱手让人?岂不让晋军笑话?”慕容冲一听慕容评这话,当即知道他是来为太后做说客,立刻措辞反驳道。
慕容评对他气势汹汹的态度不以为然,反而继续心平气和地劝道,“王爷可听说过以退为进?我们今日是退了,但是不是把都城拱手让人,而是等他晋军自寻绝境。”
不战自退,如此下下策,这个老奸巨猾的佞臣还想把这个无奈之举说得精妙绝伦,真是掩群臣之鼻耳。
慕容冲偏过脸,眼中闪过鄙夷的神色,不愿听他迷惑朝堂,冷冷道,“弃城而走倒成了高明之策?不明太傅所言何为。”
慕容评眼角的余光扫过少年冷峻的侧脸,一丝锋芒从他凹陷的老目中闪过,仿似在转眼的瞬间就看见了此生的劲敌。他这个三寸不烂之舌常把幼帝糊弄得如掌中玩物,他说一燕皇允一,他说二燕皇准二,而这个年纪轻轻的王爷,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坚毅的定力,看来要说服他,绝非易事。
然而,奸猾如他,怎能斗不过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呢。他不与慕容冲继续周旋,而是直接上禀燕皇和太后,“如中山王所言,燕国正值大旱,桓温挖河道从建康千里运粮的方法难以持久,我们只要连退数月,避其大胜锋芒,待他粮草耗尽,我们只需以围困之势,便可逼其退军,轻易重夺失地。”
燕皇还在思忖犹豫之际,太后已经抢先一步点头称道,“太傅所言甚是,与哀家所想不谋而合。”
“太后!”慕容冲眼见太后和慕容评一个鼻孔出气,额头急出了汗。
难道他们大燕之军真的只能不战而退吗?
“战机稍纵即逝,臣坚持认为,当与晋军枋头一战,望太后再三思量。”
慕容评见慕容冲依旧固持己见,怕他的主战举措会煽动朝堂百官的情绪,他若有所思地摸了摸胡须,心中当生一计。
“敢问王爷可会排兵布阵?”慕容评突地问道。
慕容冲一愣,答道,“略知一二。”
只是他心中仍然不解,慕容评为何会有此一问?
“太后,中山王若能回答我两个问题,我愿随军一起赶往枋头;若中山王回答不上来,便请王爷回去速速收拾行装,准备迁都事宜。”慕容评侧身,拱手上禀,那略显沙哑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笃定的自信。
太后凤眉微蹙,虽然不知道慕容评葫芦里卖什么药,但是至少她可以确定,他是不会逆她的旨意的,所以她稍微想了想,便一开金口,“好,哀家就准你两问。”
“中山王,你敢接我这两问吗?”得到太后首肯,他再次激慕容冲道。
“有何不敢!”到底是处世未深的少年,稍稍一激,便一腔愤慨,一声应下。
“好,若你答不上来,便请遵太后懿旨,再无坚持。”一丝狡黠划过他老谋深算的褶皱眼角,似是他已经提前遇见了慕容冲的妥协。
“本王答应你!”少年朗声道,虽然隐隐听出了慕容评话外的阴谋,但是毕竟是一次机会,他该一试,也别无选择。
“这第一问,就论排兵布阵,敢问王爷与那诸葛孔明一比如何?”
“孔明先生可知天机,算无遗策,用兵如神,乃神人也,我自是不如。”
“你既自知不如诸葛孔明,可知那桓温破诸葛亮八卦阵犹如探囊取物,折枝作画般轻而易举,你与他交手,有几分胜算?”
“我......”
“老夫再问,若王爷败了,我军再无屏障,晋军破邺城如入无人之地,皇上太后、文武百官来不及撤退,便会任人鱼肉,祖宗祠堂任他人损毁,大燕基业毁于一旦,这罪责,可是王爷战死就能一力承担的?”
“我......”
“俗语有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望王爷别逞一时意气,将祖宗基业放在刀锋之上。”
短短两问,就已经让慕容冲哑口无言。虽只是唇舌较量,但到底姜还是老的辣!
见慕容冲不再坚持出战,太后映着丹红的凤唇泛起一丝满意的微笑,朝着慕容评微微点了点头。意在赞道,做得好!而后,她当即下旨道,“龙城乃大燕前都城,我鲜卑一族发迹之地,龙脉之所在,哀家意,迁都龙城,待观其变。”
只见那金线绣成的凤袖振臂一甩,抛出的一字一句带着震慑群臣的威严,那速度快得甚至连年轻的皇帝还没有反应过来。
“太后圣明。”慕容评带头跪下,百官见风齐刷刷地叩首,一齐高呼道。
然而,天子之前的旨意,好像只是指间刹那飘过的风,风过也,却未留痕。
慕容暐似是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是他望着众口一声的文武百官,又望了望太后那严厉的眼神,他只深深叹了一口气,从龙椅上慢慢起来,有气无力道,“退朝。”
慕容冲跪在原地,任百官散去,茫然化作无尽的叹息,他过了许久都没有接受将要迁都的这个事实。
慕容楷临走之前望了一眼那个僵在原地的少年,心中思绪翻涌,突然想告诉他另一计策,可保邺城。虽是片刻,他已经过了重重利益权衡,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纵有一腔热血满骨豪情,却无盛世天下大好朝堂,我一身武艺满腹兵法,却无用武之地无效忠之人。可悲啊,可悲啊!
战也罢,退也罢,与他又有何干?他早已不着甲胄,不拿刀枪,不问朝事,但求莫生事端,安稳此生吧。
唯有阳昭,依然跪在慕容冲的身后,仿佛只要他们一起身,就能看见邺城沦陷的惨痛场景。
只是在她出声之前,另一名少年抢先站了出来,跪在了慕容冲的身后。
“皇上,中山王言之要害,再不派兵,邺城不保啊!臣轻骑校尉阳昭,请战!”少年比慕容冲要年长几岁,他那紧皱的浓黑剑眉将兵临城下的担忧尽揽于眉心,拧起的不是一个肉疙瘩,而是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他明显被慕容冲的气势所感染,再也按耐不住,想以一己之力感化百官,报效家国。
慕容楷望着阳昭,再一次定住了目光,心中不禁一阵感慨,他做出了他想做而没敢做的事。若抿心自问,大敌当前,他说不出他有多想披甲上阵,重振鲜卑雄风,只是有些事,真的是有心而无力。
因为,他知道,贪生怕死的太后和慕容评是不会与东晋殊死一战的。
慕容冲转过脸,望着阳昭,他看到了和他一样的刚毅,一样为国一战的决心。
慕容暐似是被他们感染,鲜卑的血性在他身体里翻腾,他往珠玉帘处瞥了一眼,见太后尚未干政,他索性把心一横,下令道,“晋军猖狂,犯我国境,剑锋直指我大燕都城,孤意,非战不可!”
一声硬挤出来的咳嗽声突然打断了慕容暐,整个朝堂也倏地静了下来,充斥着压抑的寂静。
那个年轻的帝王怯生生地望了一眼太后,明显有些紧张。自他继位以来,朝政由太后和辅政大臣做决断,他坐着至高无上的龙椅,却握不住丝毫的权力。
慕容冲望着不知所措的皇兄,心中一阵悲凉。
“陛下圣明!”他朗声而起,率先叩首,想止住他母后的干涉。
阳昭赶紧跟着慕容冲一同叩首,而百官却不为所动,只是在静静等着太后出来收拾残局。
不过是一声咳嗽,却已让这立满百官的朝堂噤若寒蝉,人人望而生畏。
燕皇心中何种情绪,怎奈向,此时凄凉。
这是他的朝堂,这是他的燕国,他贵为天子,却连做决定的权利都没有。
他望着一直叩首未起的慕容冲,心中突然有点安慰,还好,他还有这个敢战敢言的弟弟。
他意已决,敌军虎视眈眈,再不派兵,燕国堪忧。
而在这个时候愿意为他而战,为国而战的,恐怕只有慕容冲和阳昭了。
“孤意,中山王为主帅,阳昭为先锋。”燕皇纵观朝堂,最后将目光落到了冠宇豪健的少年身上,他虽未抬头,但是那骨子里透出来的刚毅让燕皇觉得,他绝非慕容评之流,接着朗声道,“慕容楷为参军,领军三万......”
“不可!”慕容暐旨意还未说完,只听一声大喝,伴着珠帘甩开的碰撞声。
一听这旨意,太后再也坐不住了。
一个身着金丝鸾凤朝服的女子走了出来,她头戴九天金凤冠,冠顶缀明珠,两鬓镶金翠,青山黛的细眉连心长。此时微蹙的眉心带着几分威严,也无法掩饰地透着几分风韵。
她凤眼细长,横眉瞪了一眼慕容暐,那个年轻的帝王在她的威慑下竟让开了一步。
“母后。”女子出来的瞬间,他就莫名地一改刚才的帝王霸气,竟有几分怯怯道。
太后斜眼扫了他一眼,她刚刚就想出声制止慕容冲,只是看燕皇要传令,以为皇上意会了她的意思,谁知这孩子竟大胆到善做主张。
只是毕竟还在朝会,她心中就是再有不满,也不能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苛责于一朝天子。
所以,她语气一转,立改刚才严厉常态,对着她的爱子及众臣语重心长道,“哀家深知中山王心念朝廷,但是晋军势如破竹,刀锋正利,而我军连遭数创,军心低迷,这个不如避其锋芒,让他几座城池,待晋军战疲,我军再反杀,此乃万全。”
一听太后这意思,慕容冲再也按耐不住,高声与之当庭相抗道,“晋军劳师而远征,千里馈粮,必将士疲乏,粮草不足。且晋军多是步兵,野战根本不敌我大燕铁骑。更者,桓温北进几月以来已一连多胜,此时正是骄兵之际。恕臣愚昧,臣以为现在是我军重夺失地的最佳时机!”
太后的脸色刷地就变了,自己的儿子当众唱反调,那滋味恐怕是如鲠在喉,有气既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吧。
燕皇赶紧给慕容冲使了一个眼色,这文武百官都看着,太后的体面必须得顾着。但是同时,他心中也闪过一丝妒忌,也就中山王敢这般与太后说话吧。平日里母后对这个小儿子的偏爱,甚至超过了他这个皇帝。
慕容冲虽对燕皇的提醒心领神会,但是他不止是太后的儿子,更是大燕的臣子,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太后做误国的决定而不作为。
“臣,请战!”他倔强地偏过脸,不去看太后的脸色,一度坚持道。
“你......”太后气得金凤冠一抖,心里怒着这个儿子怎就如此固执,但又不忍治爱子的罪,只好厉声问道,“你可知桓温是何等厉害,他命人在锯野开凿水路三百里,粮草供应有余;你可知大将如慕容厉,都兵败被擒,你年纪尚幼,岂是他的对手?”
然而一腔热血的慕容冲,仍坚持着自己对战事的见解,“此时正值大旱,他一个小小河道,又能撑多久?我军只要一断他粮道,二来与他对峙数月,晋军必退。”
“我鲜卑男儿五岁骑马,七岁射箭,十岁从军,在我这个年纪,太原王慕容恪已立战功。若太后只是担忧臣经验不足,何不再派老将督军,我们燕国上下一心,定破敌军。”他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每一个声调都像一根拉紧的绳弦,将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又从绝望的边缘拉回到叱咤疆场的从前。
太后此时已经凤颜震怒,那精心绘起的凤眉拧成一条长线,对慕容冲的不满已经跃然脸上。
她斜目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慕容评,心中不禁急道,这个老家伙怎么还不站出来说话。
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的慕容评自然看得出来,慕容冲一再逆太后的意,已经触碰到了太后的底线,只是碍于爱子情深,她不忍治罪处罚。越是这个时候,太后越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既要让她的旨意颁布,又要劝住中山王。
而这个人,就是他。
慕容评慢慢起身,上前几步,假意语重心长地劝道,“中山王有所不知,桓温此人一生谨慎,出兵必有十分把握,粮道他定会派重兵把守,我军想奇袭粮道,绝非易事。若是想在时间上耗尽晋军的粮草,与其与晋军对峙,再添伤亡,倒不如依太后之见,退让城池,养精蓄锐,再谋反击。”
“太傅说退,何其轻松?邺城是我们大燕的都城,怎能连都城都拱手让人?岂不让晋军笑话?”慕容冲一听慕容评这话,当即知道他是来为太后做说客,立刻措辞反驳道。
慕容评对他气势汹汹的态度不以为然,反而继续心平气和地劝道,“王爷可听说过以退为进?我们今日是退了,但是不是把都城拱手让人,而是等他晋军自寻绝境。”
不战自退,如此下下策,这个老奸巨猾的佞臣还想把这个无奈之举说得精妙绝伦,真是掩群臣之鼻耳。
慕容冲偏过脸,眼中闪过鄙夷的神色,不愿听他迷惑朝堂,冷冷道,“弃城而走倒成了高明之策?不明太傅所言何为。”
慕容评眼角的余光扫过少年冷峻的侧脸,一丝锋芒从他凹陷的老目中闪过,仿似在转眼的瞬间就看见了此生的劲敌。他这个三寸不烂之舌常把幼帝糊弄得如掌中玩物,他说一燕皇允一,他说二燕皇准二,而这个年纪轻轻的王爷,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坚毅的定力,看来要说服他,绝非易事。
然而,奸猾如他,怎能斗不过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呢。他不与慕容冲继续周旋,而是直接上禀燕皇和太后,“如中山王所言,燕国正值大旱,桓温挖河道从建康千里运粮的方法难以持久,我们只要连退数月,避其大胜锋芒,待他粮草耗尽,我们只需以围困之势,便可逼其退军,轻易重夺失地。”
燕皇还在思忖犹豫之际,太后已经抢先一步点头称道,“太傅所言甚是,与哀家所想不谋而合。”
“太后!”慕容冲眼见太后和慕容评一个鼻孔出气,额头急出了汗。
难道他们大燕之军真的只能不战而退吗?
“战机稍纵即逝,臣坚持认为,当与晋军枋头一战,望太后再三思量。”
慕容评见慕容冲依旧固持己见,怕他的主战举措会煽动朝堂百官的情绪,他若有所思地摸了摸胡须,心中当生一计。
“敢问王爷可会排兵布阵?”慕容评突地问道。
慕容冲一愣,答道,“略知一二。”
只是他心中仍然不解,慕容评为何会有此一问?
“太后,中山王若能回答我两个问题,我愿随军一起赶往枋头;若中山王回答不上来,便请王爷回去速速收拾行装,准备迁都事宜。”慕容评侧身,拱手上禀,那略显沙哑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笃定的自信。
太后凤眉微蹙,虽然不知道慕容评葫芦里卖什么药,但是至少她可以确定,他是不会逆她的旨意的,所以她稍微想了想,便一开金口,“好,哀家就准你两问。”
“中山王,你敢接我这两问吗?”得到太后首肯,他再次激慕容冲道。
“有何不敢!”到底是处世未深的少年,稍稍一激,便一腔愤慨,一声应下。
“好,若你答不上来,便请遵太后懿旨,再无坚持。”一丝狡黠划过他老谋深算的褶皱眼角,似是他已经提前遇见了慕容冲的妥协。
“本王答应你!”少年朗声道,虽然隐隐听出了慕容评话外的阴谋,但是毕竟是一次机会,他该一试,也别无选择。
“这第一问,就论排兵布阵,敢问王爷与那诸葛孔明一比如何?”
“孔明先生可知天机,算无遗策,用兵如神,乃神人也,我自是不如。”
“你既自知不如诸葛孔明,可知那桓温破诸葛亮八卦阵犹如探囊取物,折枝作画般轻而易举,你与他交手,有几分胜算?”
“我......”
“老夫再问,若王爷败了,我军再无屏障,晋军破邺城如入无人之地,皇上太后、文武百官来不及撤退,便会任人鱼肉,祖宗祠堂任他人损毁,大燕基业毁于一旦,这罪责,可是王爷战死就能一力承担的?”
“我......”
“俗语有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望王爷别逞一时意气,将祖宗基业放在刀锋之上。”
短短两问,就已经让慕容冲哑口无言。虽只是唇舌较量,但到底姜还是老的辣!
见慕容冲不再坚持出战,太后映着丹红的凤唇泛起一丝满意的微笑,朝着慕容评微微点了点头。意在赞道,做得好!而后,她当即下旨道,“龙城乃大燕前都城,我鲜卑一族发迹之地,龙脉之所在,哀家意,迁都龙城,待观其变。”
只见那金线绣成的凤袖振臂一甩,抛出的一字一句带着震慑群臣的威严,那速度快得甚至连年轻的皇帝还没有反应过来。
“太后圣明。”慕容评带头跪下,百官见风齐刷刷地叩首,一齐高呼道。
然而,天子之前的旨意,好像只是指间刹那飘过的风,风过也,却未留痕。
慕容暐似是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是他望着众口一声的文武百官,又望了望太后那严厉的眼神,他只深深叹了一口气,从龙椅上慢慢起来,有气无力道,“退朝。”
慕容冲跪在原地,任百官散去,茫然化作无尽的叹息,他过了许久都没有接受将要迁都的这个事实。
慕容楷临走之前望了一眼那个僵在原地的少年,心中思绪翻涌,突然想告诉他另一计策,可保邺城。虽是片刻,他已经过了重重利益权衡,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纵有一腔热血满骨豪情,却无盛世天下大好朝堂,我一身武艺满腹兵法,却无用武之地无效忠之人。可悲啊,可悲啊!
战也罢,退也罢,与他又有何干?他早已不着甲胄,不拿刀枪,不问朝事,但求莫生事端,安稳此生吧。
唯有阳昭,依然跪在慕容冲的身后,仿佛只要他们一起身,就能看见邺城沦陷的惨痛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