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让他跑了!”李述忿忿一拍大腿,满脸的不甘,“什么燕国豪帅,不过是个逃跑鼠辈!”
这时,孙元往前线赶时,正好碰到了正破口大骂的李述。
“上将军。”孙元大喊道,随即驾马朝李述这里来。
“孙元你来得正好,可看清对方主帅,是慕容垂吗?”
孙元一愣,望着李述那一脸不悦,随时可能再次喷火的脸色,他赶紧将心中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转为肯定,定定答道,“确是大燕吴王慕容垂!”
“当真是他!”李述既惊又喜,素闻其名,未曾交手,若能大败慕容垂,必功刻青史。
“他们有多少人马?”他接着问道。
孙元犹豫了片刻,他并没有看清对方有多少兵马,望着李述那越来越铁青的脸色,他只好硬着头皮答道,“约三千余骑兵。”
一听这话,李述顿时血液沸腾,他猛提大刀,朝着身后的晋军下令道,“给我追!”
孙元大惊,赶紧拦住李述,道,“上将军,丞相命我等破燕营,直取邺城,现在这方向与邺城相背啊!”
“杀了慕容垂,何愁邺城不破?”李述反问道。
从战略长远的角度上来说,李述这个时候的想法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确实是慕容垂一个人撑起了大燕风雨飘摇的半壁江山。若是慕容垂一死,纵然燕国仍有数万骑兵,但是再也不会有任何一个统帅之人能与桓温敌手。
只是他猛而无谋,在此时根本看不透燕军的陷阱,未曾想,既是燕国擎天顶柱一般的人物,半生戎马未有败绩,岂会轻易葬于你手?
“可是,丞相之命......”孙元仍心有余悸,总觉得哪里不妥。
李述大刀一扬,威严喝道,“你没看见燕军已经重起严防了吗!我们现在再攻,就算天黑也打不到邺城,还不如去追溃败而逃的慕容垂!到时立了奇功,丞相只会对尔等多加封赏。”
“末将只是担忧,万一有诈......”孙元仍感到隐隐的不安。
他尚未说完,已被李述怒声打断,“你已看清了对方人马,不过我们的一半而已,更何况桓冲将军已率大军在枋头牵制住了燕军的主力,他们根本抽不出兵马来支援。”
“此时阻击慕容垂!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尔等无需多言,违者军令论处!”李述显然已经耗尽了所有的耐性,已经率先领军打马追去。
孙元似还有话想说,但是眼看着李述已经驾马远去,他也只好悻悻挥鞭随军而行。
燕军先急后缓,待望见晋军追兵,再一次急驰了起来。虽是如此,断后的燕军还是遭到了李述兵马的击杀,所幸死伤尚不算惨重,且土山已近在咫尺之距了。
眼见燕军被追入山林,李述正欲急追,孙元看了看这山川环绕的地形,心中担忧骤起,他再一次拦住李述,劝道,“上将军,此处山林之深,我们已无向导段思,恐怕会迷失方向啊!”
“不如在这山脚处放上一把大火,以烟热熏燕军,我等再守住下山的出口,定能伏击千人。”
李述一听,甚感不妥,“此处放火,必会惊动邺城。若是引来大批燕军,岂不是将我等歼灭了!”
“还不如你率八百骑守在此处,其余将士随本将军入山,你我互为呼应。”
“想本将军纵横沙场十几年,什么高山险崖没入过,此小小一山,岂能困住本将军?”李述一脸的自信满满,傲慢的气息似是要比山峰的顶端还要高耸半分,“我到时自会逼燕军下山,你给我把这里死死守牢了!”
“今日非得擒住慕容垂不可!”
孙元顾忌着李述的暴脾气,知道他不会轻易听人之劝,遂不敢白费唇舌。已经行军至此,取邺城显然是不可能了,现在除了跟着李述追击慕容垂,他也没有别的面目回去见桓温了。再想想,其实李述说得也不无道理,若是火烟一起,必会招来燕国援军,他们未必能突围而归。
他思前想后,唯有恭维道,“上将军谋略敏捷,末将定会守住此处,待将军凯旋而归。”
李述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大刀一扬,领着四千骑浩荡着向土山深处进发。
慕容令一见李述进山,心中大喜,料想:定让你有来无回!
他立刻令骑兵加快速度,且一到分叉山间,便让部下人马分兵而走,弄得李述是焦头烂额。李述无奈,不知哪方才是慕容垂所在之队,只好亦分散兵马追击。
到山腰处时,李述身边只剩不到一千骑,而林间南北方向,各有燕旗飘动。想那李述虽有勇无谋,但好歹也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自知此时万不得再分兵,遂率全部兵马往北追去。
进山之后,慕容令、悉罗腾、染干津各领三支精兵在山川盘绕,而李述所追之兵,正是染干津所领。
追了不到几圈下来,李述很快便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本来李述以太阳为东方,尚能辨清所走方位,但是那染干津皆行树木茂盛之处,阴无日光,让他一下便迷失了方向感。
现下无计,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追赶。染干津所率骑兵未尝大战,尚精力充沛,但那李述的兵马从攻营到急追,明显有些精疲力竭。山路崎岖难行,时而滚石坠落,李述的骑兵常年居南方,对北方的山地很是吃力,坠山者过百人。再行几里下来,他身边只剩不到七百骑。
而这时,李述大惊发现,他竟又回到某个之前已经走过的地方。
再望去,燕军黑压压一片,沿高山而立,皆手持弓箭。他没敢估计人数,没有一万,也有七八千。燕军高声而呼,气势慑人,晋军人心慌乱,溃逃者陆续有之。
高山之上,只见一人金光罩体,器宇不凡,他眼神轻蔑,俯视天下。大雾已散去,李述抬头再想看清时,终于将高坐赭白之人看得真切,只见他怒目而视,凛然声威,虽与慕容垂有几分相似,但这年轻的面容哪里是年过不惑的样子。
他心中大惊,不禁六神慌乱地喃喃道,“糟了!上当了!”
当即掉转马头,驾马欲下山去,他心中不住大骂道,待他出山,定治孙元之罪。
俗话说得好:来时容易,去时难。
慕容令怎么可能让已经跌入老鼠夹的猎物逃脱呢?他当即命悉罗腾、染干津夹击李述。
李述欲退,然而山上顿时重石滚落,万箭齐发,晋军皆头破血流,穿数箭而倒,李述亦身中两箭。
利箭停,再望去,李述身边能站立者,不足二十人。
此时,悉罗腾握斧,染干津持矛,各率百人冲击,不到眨眼功夫,晋军皆没,李述力战而死。
晋军后有千骑赶来,正是李述分兵之前的兵马,他们一望主帅已死,燕军十倍于他,当即四下溃逃。慕容令眼神一寒,如主宰生死的帝王般无情,他手持长刀一挥,箭雨再起,晋军洋洋四千骑,逃下山者不足百人。
“孙将军,燕军有埋伏!上将军已死,我等好不容易才捡回条命逃下山来!”
孙元在山下一望,那慌乱逃窜的人影可不就是李述的人马吗?
一听李述已死,孙元大惊,自知靠着自己的百骑难以抗衡燕军万人,随即想率军而逃。
但是问题来了,要往哪里走呢?
孙元一想,违抗军令,擅自攻山,损兵折将,这每一条罪状都足以让桓温斩他于军前,这么大的败仗总得找个替罪羊吧,不然桓温的滔天怒气该往哪里撒!
晋营万万是回不去了!
倒不如,趁着燕军在枋头和晋军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他率剩下卒众占郡自立,至少有个安身立命之所啊。
他遂问部下道,“今大败,上将军战死,我等有何颜面回去面见丞相!”
众将听完,皆垂头叹气。
“尔等可愿随我,在乱世中见势而为?”
其余部将早已慌了神,他们深知桓温脾气秉性,就算回营受重责不死,也不会再受重用了。
所以,他们当即表示,“愿随将军!”
公元369年九月,孙元占据武阳与前燕抵抗。
****
“吴王,桓冲退兵了!”
慕容德前来禀报,他身上的铠甲尚未来得及脱去,一脸的风尘仆仆。
幸好退兵了,这桓冲倒是难得的将帅之才,若是再战,我军难免死伤惨重。
慕容垂大喜,直言道,“应是令儿在濮阳取得了胜利。”
“兵贵神速,玄明,你即刻重点兵马,今夜就率一万五千骑赶往石门,速败袁真,彻底断了桓温的念想!”
慕容垂知道,今日之胜,离逼退桓温不远了!
“若胜,伏于襄邑,桓温必经此路而退,重创之。”
“得令!”
半个时辰后,只听营外马蹄声阵阵,似是喜鸣大胜,男子翻身下马,健步如飞般往主营奔去。
“父王,悉罗将军和染干将军斩了桓温的大将李述!”
“我们杀敌共四千多人!”
慕容垂喜出望外,他望着一身玄铁精甲的儿子,又好像看见了二十几年前的自己,雄姿英发,立于两阵之间。
“好!好!待归龙城,吾必向陛下奏封尔等之功!”
“吴王,今日打得可过瘾了!”悉罗腾随后进营,手提李述头颅。
慕容垂大笑,道,“悉罗,该去给桓温送份厚礼了!”
悉罗腾立刻反应过来,“末将这就去!看那老头还能撑到什么时候。”
“染干,传令豫州刺史李邽,命他率州兵断温馈运。”
慕容垂知道,是时候给桓温致命一击了!
“得令!”染干津定定道。
双管齐下,一断粮道,二断漕运,量他是桓温也无计可施,吴王一下就抓住了晋军的命脉啊。几经战败,怕是桓温此时已经乱了阵脚吧。
****
枋头晋营
“大哥,李述弃邺城,追燕军至土山,中埋战死,我军四千骑全军覆没,孙元叛变,领着剩下不到一千骑的人马另谋他处去了!”桓冲虽退了军,但是这十万火急的战情,让他心中已经很清楚,他们晋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已经被慕容垂成功逆转了。
“孙元这等叛将小人,留他无意,日后自有燕军会去收拾他的!”
“只是李述这匹夫!竟背吾令!葬送吾取邺城的大好战机!”桓温被气得大口喘着气,毕竟上了年纪,身体大不如前了。
段思被擒,李述被斩,他何曾如此连连经败,慕容垂真非寻常人啊!
“大哥,形势已经相当危急了啊!”
进驻枋头之时,他就是不赞同的,燕国是马上打下来的天下,几经明主,虽这几年有衰败之势,燕太宰太原王慕容恪病逝,但是燕国人才并未凋零,仍有慕容垂这般可镇四方的将帅,且燕国精骑骁勇难挡,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下邺城的。
他知道,大哥有大哥的抱负,但是现在他们的粮草,真的不能再耗下去了。
“先不要慌乱,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稳住阵脚,以防慕容垂突袭,命全营提高警戒。”桓温虽是如此镇定而言,但是他心中高歌猛进的一盘棋明显被打乱了阵脚。
“幼子,现下你以为该如何?”
桓温诸弟,唯冲俱温之才,他对这个幼弟向来倚重非常。
“弟意,趁粮草仍足,焚船,弃辎重,由陆路归建康。”
已近枯水期,水路无法再行船,他们要想安全撤退,唯有走陆路,虽然有被慕容垂掩杀的危险,但是越早走,对晋军越安全。
桓温陷入了沉默,连连损兵折将,士气低落,粮草堪忧,情况确是不容乐观。只是,他仍抱着一赌乾坤的心态,若袁真能及时打通石门,粮草供给顺利,他与慕容垂的胜负,未可知矣。
“我知道了,容我好好考虑考虑,你去把郗超叫来。”
若说桓冲是桓温的左膀右臂,那郗超就是桓温大脑上的神经,他此时的犹豫不决,恐怕只有郗超才能懂,他的毕生夙愿,恐怕只有郗超才会徒手支持。
“大哥,你其实知道的,燕国气数未尽,你是不可能一举攻进邺城,立万世功勋的。”
“慕容垂父子龙虎之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且帐下猛将如云,他们就是燕国防线上的铜墙铁壁,我们若是再不退,到时粮草枯竭,必遭掩杀。”
“大哥,你这十几年来三次北伐,东晋战戮连连,你此番出征兼并了郗愔的兵马,才得五万步骑。”桓冲顿了顿,叹了口长长的气,还是沉重着说道,“大哥,退军吧,给东晋留点男儿吧。”
说完,没等桓温呵斥,他已经提前退出了营帐,徒留桓温一个人望着帐外的苍穹发愣。
万丈凌霄,万里河山,他桓温竟无缘至此。
他桓温一生叱咤,名震天下,奈何诸子无才,唯一器重的冲弟却尽忠晋室,与他相背而行,可悲可悲啊。
郗超啊,我不怕此次退军,战果无存,却怕我百年之后,一生基业全部付诸江水东流啊!
这时,孙元往前线赶时,正好碰到了正破口大骂的李述。
“上将军。”孙元大喊道,随即驾马朝李述这里来。
“孙元你来得正好,可看清对方主帅,是慕容垂吗?”
孙元一愣,望着李述那一脸不悦,随时可能再次喷火的脸色,他赶紧将心中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转为肯定,定定答道,“确是大燕吴王慕容垂!”
“当真是他!”李述既惊又喜,素闻其名,未曾交手,若能大败慕容垂,必功刻青史。
“他们有多少人马?”他接着问道。
孙元犹豫了片刻,他并没有看清对方有多少兵马,望着李述那越来越铁青的脸色,他只好硬着头皮答道,“约三千余骑兵。”
一听这话,李述顿时血液沸腾,他猛提大刀,朝着身后的晋军下令道,“给我追!”
孙元大惊,赶紧拦住李述,道,“上将军,丞相命我等破燕营,直取邺城,现在这方向与邺城相背啊!”
“杀了慕容垂,何愁邺城不破?”李述反问道。
从战略长远的角度上来说,李述这个时候的想法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确实是慕容垂一个人撑起了大燕风雨飘摇的半壁江山。若是慕容垂一死,纵然燕国仍有数万骑兵,但是再也不会有任何一个统帅之人能与桓温敌手。
只是他猛而无谋,在此时根本看不透燕军的陷阱,未曾想,既是燕国擎天顶柱一般的人物,半生戎马未有败绩,岂会轻易葬于你手?
“可是,丞相之命......”孙元仍心有余悸,总觉得哪里不妥。
李述大刀一扬,威严喝道,“你没看见燕军已经重起严防了吗!我们现在再攻,就算天黑也打不到邺城,还不如去追溃败而逃的慕容垂!到时立了奇功,丞相只会对尔等多加封赏。”
“末将只是担忧,万一有诈......”孙元仍感到隐隐的不安。
他尚未说完,已被李述怒声打断,“你已看清了对方人马,不过我们的一半而已,更何况桓冲将军已率大军在枋头牵制住了燕军的主力,他们根本抽不出兵马来支援。”
“此时阻击慕容垂!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尔等无需多言,违者军令论处!”李述显然已经耗尽了所有的耐性,已经率先领军打马追去。
孙元似还有话想说,但是眼看着李述已经驾马远去,他也只好悻悻挥鞭随军而行。
燕军先急后缓,待望见晋军追兵,再一次急驰了起来。虽是如此,断后的燕军还是遭到了李述兵马的击杀,所幸死伤尚不算惨重,且土山已近在咫尺之距了。
眼见燕军被追入山林,李述正欲急追,孙元看了看这山川环绕的地形,心中担忧骤起,他再一次拦住李述,劝道,“上将军,此处山林之深,我们已无向导段思,恐怕会迷失方向啊!”
“不如在这山脚处放上一把大火,以烟热熏燕军,我等再守住下山的出口,定能伏击千人。”
李述一听,甚感不妥,“此处放火,必会惊动邺城。若是引来大批燕军,岂不是将我等歼灭了!”
“还不如你率八百骑守在此处,其余将士随本将军入山,你我互为呼应。”
“想本将军纵横沙场十几年,什么高山险崖没入过,此小小一山,岂能困住本将军?”李述一脸的自信满满,傲慢的气息似是要比山峰的顶端还要高耸半分,“我到时自会逼燕军下山,你给我把这里死死守牢了!”
“今日非得擒住慕容垂不可!”
孙元顾忌着李述的暴脾气,知道他不会轻易听人之劝,遂不敢白费唇舌。已经行军至此,取邺城显然是不可能了,现在除了跟着李述追击慕容垂,他也没有别的面目回去见桓温了。再想想,其实李述说得也不无道理,若是火烟一起,必会招来燕国援军,他们未必能突围而归。
他思前想后,唯有恭维道,“上将军谋略敏捷,末将定会守住此处,待将军凯旋而归。”
李述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大刀一扬,领着四千骑浩荡着向土山深处进发。
慕容令一见李述进山,心中大喜,料想:定让你有来无回!
他立刻令骑兵加快速度,且一到分叉山间,便让部下人马分兵而走,弄得李述是焦头烂额。李述无奈,不知哪方才是慕容垂所在之队,只好亦分散兵马追击。
到山腰处时,李述身边只剩不到一千骑,而林间南北方向,各有燕旗飘动。想那李述虽有勇无谋,但好歹也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自知此时万不得再分兵,遂率全部兵马往北追去。
进山之后,慕容令、悉罗腾、染干津各领三支精兵在山川盘绕,而李述所追之兵,正是染干津所领。
追了不到几圈下来,李述很快便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本来李述以太阳为东方,尚能辨清所走方位,但是那染干津皆行树木茂盛之处,阴无日光,让他一下便迷失了方向感。
现下无计,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追赶。染干津所率骑兵未尝大战,尚精力充沛,但那李述的兵马从攻营到急追,明显有些精疲力竭。山路崎岖难行,时而滚石坠落,李述的骑兵常年居南方,对北方的山地很是吃力,坠山者过百人。再行几里下来,他身边只剩不到七百骑。
而这时,李述大惊发现,他竟又回到某个之前已经走过的地方。
再望去,燕军黑压压一片,沿高山而立,皆手持弓箭。他没敢估计人数,没有一万,也有七八千。燕军高声而呼,气势慑人,晋军人心慌乱,溃逃者陆续有之。
高山之上,只见一人金光罩体,器宇不凡,他眼神轻蔑,俯视天下。大雾已散去,李述抬头再想看清时,终于将高坐赭白之人看得真切,只见他怒目而视,凛然声威,虽与慕容垂有几分相似,但这年轻的面容哪里是年过不惑的样子。
他心中大惊,不禁六神慌乱地喃喃道,“糟了!上当了!”
当即掉转马头,驾马欲下山去,他心中不住大骂道,待他出山,定治孙元之罪。
俗话说得好:来时容易,去时难。
慕容令怎么可能让已经跌入老鼠夹的猎物逃脱呢?他当即命悉罗腾、染干津夹击李述。
李述欲退,然而山上顿时重石滚落,万箭齐发,晋军皆头破血流,穿数箭而倒,李述亦身中两箭。
利箭停,再望去,李述身边能站立者,不足二十人。
此时,悉罗腾握斧,染干津持矛,各率百人冲击,不到眨眼功夫,晋军皆没,李述力战而死。
晋军后有千骑赶来,正是李述分兵之前的兵马,他们一望主帅已死,燕军十倍于他,当即四下溃逃。慕容令眼神一寒,如主宰生死的帝王般无情,他手持长刀一挥,箭雨再起,晋军洋洋四千骑,逃下山者不足百人。
“孙将军,燕军有埋伏!上将军已死,我等好不容易才捡回条命逃下山来!”
孙元在山下一望,那慌乱逃窜的人影可不就是李述的人马吗?
一听李述已死,孙元大惊,自知靠着自己的百骑难以抗衡燕军万人,随即想率军而逃。
但是问题来了,要往哪里走呢?
孙元一想,违抗军令,擅自攻山,损兵折将,这每一条罪状都足以让桓温斩他于军前,这么大的败仗总得找个替罪羊吧,不然桓温的滔天怒气该往哪里撒!
晋营万万是回不去了!
倒不如,趁着燕军在枋头和晋军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他率剩下卒众占郡自立,至少有个安身立命之所啊。
他遂问部下道,“今大败,上将军战死,我等有何颜面回去面见丞相!”
众将听完,皆垂头叹气。
“尔等可愿随我,在乱世中见势而为?”
其余部将早已慌了神,他们深知桓温脾气秉性,就算回营受重责不死,也不会再受重用了。
所以,他们当即表示,“愿随将军!”
公元369年九月,孙元占据武阳与前燕抵抗。
****
“吴王,桓冲退兵了!”
慕容德前来禀报,他身上的铠甲尚未来得及脱去,一脸的风尘仆仆。
幸好退兵了,这桓冲倒是难得的将帅之才,若是再战,我军难免死伤惨重。
慕容垂大喜,直言道,“应是令儿在濮阳取得了胜利。”
“兵贵神速,玄明,你即刻重点兵马,今夜就率一万五千骑赶往石门,速败袁真,彻底断了桓温的念想!”
慕容垂知道,今日之胜,离逼退桓温不远了!
“若胜,伏于襄邑,桓温必经此路而退,重创之。”
“得令!”
半个时辰后,只听营外马蹄声阵阵,似是喜鸣大胜,男子翻身下马,健步如飞般往主营奔去。
“父王,悉罗将军和染干将军斩了桓温的大将李述!”
“我们杀敌共四千多人!”
慕容垂喜出望外,他望着一身玄铁精甲的儿子,又好像看见了二十几年前的自己,雄姿英发,立于两阵之间。
“好!好!待归龙城,吾必向陛下奏封尔等之功!”
“吴王,今日打得可过瘾了!”悉罗腾随后进营,手提李述头颅。
慕容垂大笑,道,“悉罗,该去给桓温送份厚礼了!”
悉罗腾立刻反应过来,“末将这就去!看那老头还能撑到什么时候。”
“染干,传令豫州刺史李邽,命他率州兵断温馈运。”
慕容垂知道,是时候给桓温致命一击了!
“得令!”染干津定定道。
双管齐下,一断粮道,二断漕运,量他是桓温也无计可施,吴王一下就抓住了晋军的命脉啊。几经战败,怕是桓温此时已经乱了阵脚吧。
****
枋头晋营
“大哥,李述弃邺城,追燕军至土山,中埋战死,我军四千骑全军覆没,孙元叛变,领着剩下不到一千骑的人马另谋他处去了!”桓冲虽退了军,但是这十万火急的战情,让他心中已经很清楚,他们晋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已经被慕容垂成功逆转了。
“孙元这等叛将小人,留他无意,日后自有燕军会去收拾他的!”
“只是李述这匹夫!竟背吾令!葬送吾取邺城的大好战机!”桓温被气得大口喘着气,毕竟上了年纪,身体大不如前了。
段思被擒,李述被斩,他何曾如此连连经败,慕容垂真非寻常人啊!
“大哥,形势已经相当危急了啊!”
进驻枋头之时,他就是不赞同的,燕国是马上打下来的天下,几经明主,虽这几年有衰败之势,燕太宰太原王慕容恪病逝,但是燕国人才并未凋零,仍有慕容垂这般可镇四方的将帅,且燕国精骑骁勇难挡,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下邺城的。
他知道,大哥有大哥的抱负,但是现在他们的粮草,真的不能再耗下去了。
“先不要慌乱,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稳住阵脚,以防慕容垂突袭,命全营提高警戒。”桓温虽是如此镇定而言,但是他心中高歌猛进的一盘棋明显被打乱了阵脚。
“幼子,现下你以为该如何?”
桓温诸弟,唯冲俱温之才,他对这个幼弟向来倚重非常。
“弟意,趁粮草仍足,焚船,弃辎重,由陆路归建康。”
已近枯水期,水路无法再行船,他们要想安全撤退,唯有走陆路,虽然有被慕容垂掩杀的危险,但是越早走,对晋军越安全。
桓温陷入了沉默,连连损兵折将,士气低落,粮草堪忧,情况确是不容乐观。只是,他仍抱着一赌乾坤的心态,若袁真能及时打通石门,粮草供给顺利,他与慕容垂的胜负,未可知矣。
“我知道了,容我好好考虑考虑,你去把郗超叫来。”
若说桓冲是桓温的左膀右臂,那郗超就是桓温大脑上的神经,他此时的犹豫不决,恐怕只有郗超才能懂,他的毕生夙愿,恐怕只有郗超才会徒手支持。
“大哥,你其实知道的,燕国气数未尽,你是不可能一举攻进邺城,立万世功勋的。”
“慕容垂父子龙虎之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且帐下猛将如云,他们就是燕国防线上的铜墙铁壁,我们若是再不退,到时粮草枯竭,必遭掩杀。”
“大哥,你这十几年来三次北伐,东晋战戮连连,你此番出征兼并了郗愔的兵马,才得五万步骑。”桓冲顿了顿,叹了口长长的气,还是沉重着说道,“大哥,退军吧,给东晋留点男儿吧。”
说完,没等桓温呵斥,他已经提前退出了营帐,徒留桓温一个人望着帐外的苍穹发愣。
万丈凌霄,万里河山,他桓温竟无缘至此。
他桓温一生叱咤,名震天下,奈何诸子无才,唯一器重的冲弟却尽忠晋室,与他相背而行,可悲可悲啊。
郗超啊,我不怕此次退军,战果无存,却怕我百年之后,一生基业全部付诸江水东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