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他天下第一甜 第 2 章

小说:夫君他天下第一甜 作者:榶酥 更新时间:2024-09-27 17:01:44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书生估算的极准,两刻钟后,柳襄便到了上京城门口。

  她望着城墙上玉京二字,眼眸明亮极了。

  “总算是到了。”

  柳襄闭上眼深深吸了口气:“宋长策,有没有感觉上京的空气都清爽了许多。”

  少年副将宋长策勾唇道:“没有漫天黄沙,自是清爽。”

  “走吧,回府沐浴更衣,然后好好的逛一逛这繁华上京。”柳襄兴致盎然道。

  但很快,二人就在陌生的大街上大眼瞪小眼。

  宋长策看了看眼前的岔路,再看了看神情纠结的柳襄,终于后知后觉的发现了一个问题:“姑娘可知柳府该如何走?”

  柳襄扯了扯唇:“你觉得呢?”

  宋长策仔细观察后,马鞭一指:“我觉得该走这条路。”

  柳襄持反对意见:“我觉得,这条路更像。”

  二人对视一眼,又默默的挪开。

  柳襄不到半岁离京,在边关呆了十八年,宋长策不到一岁离京,也在边关呆了十八年,要还能记得路,那真是神仙转世了。

  “要不,抛铜钱?”柳襄提议。

  早知道偷跑时应该将柳叔也拐上。

  宋长策点头:“行。”

  柳襄熟练的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钱,往上一抛,掌心一合:“正面听我的,反面听你的。”

  宋长策继续点头:“成。”

  柳襄打开手掌,铜钱反面朝上。

  宋长策不再犹豫,缰绳一拉往柳襄指的路走去。

  柳襄:“...欸错了!”

  宋长策回头笑着:“没错。”

  他家将军在运气这块从来信不得,往反方向走准没错。

  柳襄:“...”

  接下来每到岔路口,柳襄宋长策便故技重施,二人靠着这枚铜钱越走越偏,越走越远。

  再一次铜钱落下,这回柳襄和宋长策默默地看了眼两个方向。

  一边是一片废宅,一边是一片荒芜,很显然,两条路都不是正确的选择。

  柳襄面无表情的看向宋长策。

  宋长策心虚的摸了摸鼻尖:“我的运气也不大好,要不往回走,再试试。”

  柳襄懒得搭理他,翻身下马拦住一位大婶,客气道:“请问婶子,骠骑将军府该如何走?”

  大婶茫然了一阵,摇头:“不知呀,不过这等勋贵人家肯定不会在这条街,你们往繁华街道找找。”

  柳襄道完谢后,顺着大婶指的方向而去。

  这回宋长策没再吭声,一路上任由柳襄问路。

  历经半个时辰,总算又回到了繁华处,但仍是陌生的地界。

  “姑娘这一路问的都是百姓,骠骑大将军府空置已久,百姓怕是多半不知道,不如问问达官贵人?”宋长策提议道。

  柳襄深觉有理,四下望寻。

  很快她便在人群中看到了一辆非常奢华的马车,马车上挂着的金牌上刻着几个字。

  “明王府。”

  柳襄道:“这非常算达官贵人吧。”

  宋长策笃定道:“很算。”

  柳襄便驱马前往,客气向马夫询问:“这位小哥,可知骠骑大将军府如何走?”

  马车里,侍卫听见声音有些耳熟,掀开车帘看了眼后,低声道:“世子,是方才自称云麾将军的姑娘,前来问去骠骑大将军府的路。”

  世子挑眉:“问路?”

  倒是稀奇,第一次有人敢拦他的马车问路。

  几息后,世子将手伸出窗外,指向某个方向。

  车夫听见了马车里的谈话便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随后余光瞥见世子指向的方向时,神色略显怪异。

  柳襄的目光都被那只骨骼分明手指细长的手吸引,并没有注意到车夫的神情,直到那只手收回去,她才挪开目光,拱手道:“多谢。”

  待马车离开,柳襄才调转马头往那人指的方向而去,走出几步就忍不住好奇道:“那是明王?”

  宋长策摇头:“不像,那手瞧着不到二十。”

  柳襄喔了声:“明王年纪很大吗?那会不会是明王的儿子?”

  “明王只有一个独子。”

  宋长策徐徐道:“我知道的也不多,只是有一次跟兄弟们喝酒时,听一个从上京路过的商人说起,明王只有一个独子,体弱多病,娇生惯养,艳绝玉京。”

  柳襄听着最后那句艳绝玉京,眼眸弯弯:“他真是个好人。”

  宋长策:“...因为他人好看还是手好看?”

  他家将军自小就喜欢和欣赏着一切美好的事物,但凡跟好看两字沾边的,都能勾起将军的兴致,为此大将军苦恼过很长一段时间,生怕一不小心将军就被哪个好看的登徒子骗走了,好在后来发现边关的儿郎并不在将军所喜欢欣赏的点上,大将军这才放心不少。

  柳襄理直气壮:“因为他给我们指路。”

  宋长策瘪瘪嘴不跟她争。

  一刻钟后,柳襄和宋长策看着眼前的死胡同面面相觑。

  柳襄死死盯着那堵墙许久后,咬了咬后糟牙:“我收回刚才那句话。”

  “这明王府世子有病吧,不说便不说,给我们指条错路是什么意思?”

  宋长策面无表情道:“他确实有病,娘胎带来的。”

  柳襄:“...”

  “或许是姑娘方才盯着他的手看的太久了?”

  宋长策试图找原因:“上京同边关不一样,这里的高门大户极其讲究礼数,像姑娘这般肆无忌惮盯着人瞧,便与登徒子无异。”

  柳襄皱眉:“是这样吗?”

  但不是他先指她才看的吗?

  “嗯,这是唯一的答案。”宋长策煞有其事道:“否则他为何要为难我们,我们都未曾见过面。”

  柳襄一时也找不出其他的理由:“行,我下次不盯着他看了。”

  最终,在太阳落山后,柳襄才终于问到了骠骑大将军府的路。

  所幸府中有一位老管家,听闻主家要回京,早早的就收拾好了房间,省去了不少麻烦,但经过一日的折腾,加上长途奔波,二人都没了再出逛的兴致,各自歇下。

  -

  次日一早,柳襄睡饱吃好,精神气又足了。

  “趁着爹爹还没回来,我要去好好的逛一逛这上京城。”

  老管家虽一直守着老宅,但对于府中唯一一位姑娘还算是了解,不过他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儿子的书信。

  这些年送回来的书信中讲述过不少柳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惩恶扬善的事迹,也提过柳襄不喜诗书,独爱刀枪,儿子每每回来探亲讲的也是姑娘惩治了哪个地痞,砸了哪家害人的赌坊,所以柳襄这话在他耳中就成了,她要趁着大将军没回来,出去除魔卫道。

  可这是上京啊,不是边关。

  这是摔一跤都可能撞在达官贵人腿上的地方,万一出门惹到什么不该惹的人,那还得了,于是老管家颤颤巍巍跟在柳襄身侧,紧张的念叨着:“姑娘,这里不比边关,若遇不平事,万万莫要多管。”

  柳襄放慢脚步,不解问道:“为何呢?”

  “姑娘啊,这世间不平之事何其多,管不过来的。”老管家语重心长道:“这京城的贵人一个比一个尊贵,万一碰上硬茬姑娘怕是会吃亏呐,且大将军离京十八年才回来,要是一回来就树敌,对将军府不利啊。”

  最最重要的是,大将军带姑娘回来是要给姑娘选夫婿的,万一闹出什么岔子影响了婚事,那可就是天大的事了。

  柳襄还是没太懂,她在边关凡见不平事必是要管一管的,怎到了这玉京就管不得了?就因为身份贵重,就能欺负人?

  不过,看在老管家一把白胡子了还担惊受怕的份上,她非常乖巧的笑着应下:“好的,我听柳爷爷的。”

  老管家是府中的几代家仆,也是看着大将军长大的,如今已经年逾七十。

  出发之前大将军就对柳襄耳提面命,老管家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吵闹,要她务必乖巧些,不许气着老管家。

  “我问过柳叔,说柳爷爷爱吃城南点心铺的绿豆糕,我回来定给柳爷爷带一盒。”

  老管家顿时被哄的心花怒放,笑的胡子一颤一颤的:“姑娘费心了,多谢姑娘。”

  待柳襄与宋长策离开后,老管家欣慰道:“姑娘明明很懂事呀,哪像大将军信中说的那般调皮捣蛋啊。”

  跟在他身后的孙儿搀扶着他进府,道:“爹也要回来了,孙儿去准备准备。”

  “去吧,他还没见过你的孩子呢。”

  老管家挥了挥手,又似想起什么嘱咐道:“大将军的屋子记得要每日打扫两遍。”

  他的孙儿无奈道:“爷爷这几日都说十余回了,爷爷放心就是,孙儿晓得的。”

  老管家这才放心的离开,路过院中的桃树时,他顿住脚步朝上看了看,而后捋着白胡子欣慰的笑着:“姑娘这般乖巧,哪能爬树掏鸟蛋,尽会胡说。”

  -

  柳襄与宋长策走在繁华大街上,看什么都新鲜。

  “宋长策这里的面具好生精致,还有狐狸呢,画的好像啊。”柳襄拿了个面具往自己脸上试了试,宋长策熟练的掏出铜钱:“买。”

  “等等!”

  柳襄被另一个面具吸引:“这是什么?”

  摊主殷切的解释道:“此乃桃花犬,时下很受贵人们喜爱。”

  “桃花犬?”柳襄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种犬,兴致勃勃的戴上道:“就要它了,宋长策,它好看吗。”

  宋长策看了眼被她放下的狐狸,欲言又止后,到底没说什么:“姑娘喜欢就好。”

  要他说,姑娘戴狐狸面具怎么也比犬好些吧。

  恰在此时,有一辆马车从他们身侧经过,车帘被风掀起一角,里头的人随意的往外瞥了眼,正好看见带着桃花犬面具的柳襄,他愣了愣后,唇角轻轻勾起。

  他第一次见姑娘家戴桃花犬面具的,倒是有趣。

  若柳襄宋长策此时回头,必然能认出这辆昨日才见过的马车,等他们往前走时,马车已经淹没在了人群中。

  柳襄戴了一会儿面具后觉得有些碍事,就将面具挂在了腰间,开始穿梭在各种小摊前,不过小半个时辰,宋长策的手中就已经提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

  柳襄见他实在拿不下了,荷包也快空了这才惋惜的停了手。

  “快到午时了,我们去吃饭。”

  柳襄停在一间名为满堂酒楼前,问宋长策:“这家行吗?”

  宋长策自无不可。

  二人在小二的带引下上了二楼,选了个临窗的位置。

  柳襄点了几道招牌菜,便懒懒的靠在椅背上舒适的眯起眼,叹息道:“我这十八年都过的什么日子啊。”

  宋长策长腿一伸也往后靠着,看着窗外的繁荣,道:“自由快活的日子。”

  柳襄细细一想,道:“倒也没错。”

  “但还是现在更快活些。”

  宋长策冷哼了声,毫不留情的拆穿:“因为当归客栈的书生,还是明王府世子好看的手,亦或是方才从我们身边打马而过的英俊少年郎?”

  柳襄心虚的别过头:“我方才就只短短的看了一眼。”

  “姑娘分明眼睛都快粘人家身上了。”

  宋长策身子前倾手肘撑在桌上,不满地盯着柳襄道:“我难道不好看吗?姑娘为何舍近求远?”

  柳襄闻言认真的打量他片刻,点头:“好看。”

  “但是看腻了。”

  宋长策:“...”

  “明王府?你竟想投明王府?”

  一道略微惊讶的声音传来,柳襄和宋长策同时安静了下来。

  “明王乃是当今幼弟,又深得圣上信任,若能投进明王府,就算落榜也能有个好出路,怎听你这语气竟是投不得?”

  “你说的这些是没错,但你可知道明王府世子爷?”那人放低声音道。

  “倒是有过耳闻,听闻明王府只这一位世子爷,自小体弱多病,娇生惯养。”

  “那你听的不全。”

  那人左右看了眼,更加小声道:“这位爷的性子可不好相与,心比针眼,嘴比鸩毒,眦睚必报,性情古怪,之前不是没人想过这个门路,但都在明王府呆不久,没人受得住这位的脾气。”

  “竟有这种事。”

  另一人顿时就打起了退堂鼓:“那我再斟酌斟酌。”

  虽然他们的声音已放的极小,但以柳襄和宋长策的耳力却不难听见。

  二人默契的对视了一眼后,同时陷入沉思。

  心比针眼,眦睚必报?

  他们难道得罪过这位世子爷,所以他才给他们指了条错路?

  但是不应该啊,在这之前他们并没有任何交集,柳襄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过,更何谈得罪?

  那就剩下性情古怪了。

  很快,柳襄下了定论:“大约他那日心情不好,恰好被我们撞上了吧。”

  宋长策很难反驳。

  “这人光听着就难缠,日后见着远远就得避开。”柳襄认真道。

  宋长策深以为然。

  菜上齐,二人一边用着美食,一边赏着窗外繁荣,好不惬意,直到将近尾声时,一道突兀的嘈杂声自街上传来。

  “世子爷饶命,世子爷饶命啊,小人只是无心之失,意外冲撞了世子爷,还请世子爷宽宏大量,不与小的计较。”

  柳襄与宋长策几乎同时起身倚着窗户往下望去,然后一眼就看到了一辆昨日才见过的马车,马车周围围了一圈人,而最夺目就是那道优越的身影。

  长身玉立,锦衣华服,金簪挽发,墨发如瀑,光是一道背影就叫人挪不开眼,也立刻就吸引了柳襄的全部视线。

  “这就是明王府世子?”

  宋长策:“应该吧。”

  “好一个无心之失,你方才分明是冲着世子撞过来的,烫伤了世子还敢叫屈?”侍卫打扮的青年厉声道。

  柳襄目光慢慢转移。

  锦袖上有大片水渍,那只白的过分的手背上红的异常,地上破碎的茶壶中还隐隐冒着热气。

  “小人真的是无心的,方才只是急着给客人送茶,没瞧见世子从这边出来,这才冲撞了世子,请世子饶命。”那人跪在地上不住的磕着头,瞧着可怜极了。

  “休要狡辩!”

  侍卫拔出剑架在那人脖颈上,沉声道:“来人,有贼人行刺世子,带回去审问!”

  “冤枉啊,小人冤枉啊,小人绝无行刺之意,青天老爷,千错万错都是小人的错,小人上有老下有小,还请世子饶小人一命啊。”那人吓的不住磕头,额头上很快就见了红。

  两个侍卫上前拉人,那人以头抢地,看着更是凄惨无比。

  “你看见了吧,那就是明王府世子爷,不过是被人撞了一下便要人性命,”

  “幸亏你方才提点,不然我怕是有去无回了。”

  宋长策不知从哪里抓了把瓜子递给柳襄,柳襄头也不回的接过,二人靠在窗户上探着脑袋看热闹看的津津有味。

  “等等。”

  就在侍卫要将那小二强行带走时,一直沉默的人终于开了口。

  柳襄眼睛一亮:“天籁之音啊。”

  宋长策:“...”

  小二闻言又惊又喜,忙跪拜道:“多谢世子爷饶命,多谢世子爷饶命,世子爷宽宏大量定是洪福齐天,寿比天长。”

  然而下一瞬,懒散而不耐的声音传来:“杖二十罢,这几日不便见血。”

  小二愣了一瞬才反应过来,忙惊恐的又要求情却见人不耐烦道:“太吵了。”

  侍卫利落上前堵住小二的嘴,拉到一边当众杖责。

  于是这条街上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听见棍棒打在皮肉上的声音。

  “简直岂有此理,欺人太甚!”

  “是啊,怎能如此草菅人命!”

  “这明王府世子爷未免也太过狠毒了些。”

  耳边不断传来邻桌的指责声,宋长策看着巍然不动的柳襄,道:“姑娘不管?”

  柳襄瓜子磕的嘎嘣脆,毫无见义勇为的意思。

  直到那二十杖完,马车渐渐远去,她才直起身子拍了拍手上的灰,道:“管什么?他故意烫伤明王府世子时,就应该想到这个结果。”

  宋长策面色如常,邻桌的书生闻言却是义愤填膺道:“这位姑娘有什么凭证说他是故意烫伤世子,莫要空口白牙污蔑人。”

  柳襄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眼,才道:“第一,他说他是给客人送茶水,可他家茶馆外边的位置只有一桌坐了人,但他们桌上已有茶水;第二,他说忙乱之下没有看见明王府世子,可就明王府世子那身锦衣华服和能闪瞎人眼的金腰带和金簪,他能看不见?第三,他与侍卫纠缠时,能清楚的看到手掌上有茧,显然是练家子,这也就能解释为何明王府身边有侍卫,他却还能精准的撞到明王府世子身上。”

  那几个书生越听脸色越怪异。

  细细想来,好像确实有些说不通。

  “再者,茶壶碎在地上那般久还冒着热气,足矣说明里头是滚烫的开水,先不说他撞的那一下|体弱多病的明王府世子能不能承受住,就光看明王府世子手背严重的烫伤,不论他是不是故意都应当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将人架在高处,以位卑来逃避责罚。”

  柳襄顿了顿,继续道:“还有,我才来一日便听过几回明王府世子的传言,那么想必明王府世子体弱多病和眦睚必报多半是众所周知的,但他左一句宽宏大量右一句寿比天长,不是在故意刺激人么?”

  她瞧见他那只手在颤抖,恐怕除了手背上还有别的伤。

  故意伤人至此,一顿杖责并不冤。

  几个书生脸色顿时青一阵白一阵。

  良久后,那开口指责柳襄的书生朝她轻轻拱手,歉意道:“方才误会了姑娘,还请姑娘见谅。”

  柳襄摆摆手,好奇问道:“你们也是来参加殿试的吗?”

  书生闻言略有些不自然道:“杏榜未放,还未可知。”

  柳襄喔了声,随后笑着道:“那祝你们金榜题名,得偿所愿。”

  几人见她不但不怪罪,反而真诚送上祝愿,心中愈发惭愧,纷纷拱手道谢。

  宋长策在书生们复杂的视线中紧跟柳襄身后,挺直背脊,骄傲万分。

  他家将军可不是那只看表面就胡乱插手还自诩伸张正义之人,边关哪次教训人不是查清事实后再出手的。

  边关百姓还给将军起了一个外号,青天女侠。

  -

  马车里,侍卫重云绷着脸跪在谢蘅跟前请罪:“是属下护主不力,请世子责罚。”

  谢蘅紧皱着眉头,似在隐忍着什么。

  重云见他久不出声这才察觉到不对,忙掀开他的衣袖,顿时心惊不已。

  谢蘅不止手背有烫伤,就连手臂上都红了一大片。

  重云急声道:“世子可还有别处不适?”

  谢蘅忍着疼痛摇头。

  重云赶忙从药箱中找出伤药,小心翼翼给谢蘅上药,上好药,他冷声道:“来人,将方才那人带回明王府!”

  谢蘅摇头阻止。

  重云皱眉:“他是冲着世子来的。”

  谢蘅皱着眉:“我知道。”

  “无非就是宫里那几个做戏坏我名声,若将人带走便是如了他们的愿,你暗中去查,等查清楚了..”

  “十倍奉还。”

  重云只得应下:“是。”

  谢蘅旁的传言不知真假,但娇生惯养这一点是如假包换。

  明王只这一个独苗苗,加上体弱多病,明王寻常只恨不得拴在裤腰带上护着,自小别说体罚,就是责骂都几乎没有过,是实打实当成眼珠子般养大的。

  偌大明王府精心养出来的世子,身娇体贵自是不提,谢蘅自小就受不住什么疼。

  今儿这一遭,谢蘅已算极能忍了。

  重云看着他额头上的冷汗,只恨不得折回去将人一刀砍了。

  -

  另一边,柳襄去城南找到柳叔说的那间点心铺子,买了老管家喜欢的绿豆糕,便打道回府。

  走到一半,她蓦地停住脚步:“不好。”

  宋长策一愣:“怎么了?”

  柳襄飞快翻身上马,拉着缰绳调转马头:“他要出事!”

  宋长策一时没反应过来柳襄说的是谁,等上马追出去后才恍然大悟:“姑娘是说烫伤明王府世子那个小二?”

  柳襄沉声道:“嗯,他意在坏明王府世子的名声,既没有如愿,必还有后招。”

  二十棍要不了命,但非要死也是可以的,届时这条人命定是要按在明王府世子的头上。

  “对了,明王府世子叫什么来着?”

  宋长策甩下马鞭,答:“谢蘅,杜蘅的蘅,据说因他的命格加草木,好养活。”

  最后一个字被街边不知名的尖锐声淹没。

  柳襄暗道,好养吗?他看起来一点都不好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夫君他天下第一甜,夫君他天下第一甜最新章节,夫君他天下第一甜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