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府,鸣水县。
“卖鱼咯,塘里起的新鲜鱼!瞧一瞧,看一看嘞!”
脆亮的声音响彻鸣水县西街的卖鱼市场。
陶青鱼一身粗布短衣,外头裹着一件羊毛做的御寒裘衣立在摊位前。
他笑着招呼着来往的行人。露出来的脸被冻得微微泛红,一双圆杏眼灵动转着,似林鹿一般生机。
卖鱼的地儿水汽足。
地上尽是木桶瓦盆,还有专门搭建起来养鱼的腿高的池子。
风一吹,那水汽藏进风刀子里,刺得脸疼。
快下市了,鱼已经卖得差不多。
剩在大木桶里的鱼难得获得喘息之机,慢悠悠地在水中张开嘴游荡。
地面流着杀鱼的血水,鱼鳞、鱼鳃混着鱼的内脏堆积在一起,腥味儿冲天。
若不是买鱼的,旁人只会避着走。
眼看没多少人了,卖得差不多的鱼贩开始收拾东西。见那还不停招呼客人的小哥儿,其中一人笑着道:“鱼哥儿,我们就先走了啊。”
陶青鱼停下叫卖,道:“我差不多了,剩下这点儿再去其他地方转转。”
说罢,陶青鱼几下将地面摆着的杀鱼刀、案板这些家伙什放在木板车上,比其他鱼贩先一步推着车离开。
见他走了,大伙儿动作放缓。
刚刚开口的中年鱼贩邹逢春站直身,双手握拳锤了锤后腰。
“卖了一上午,就不见鱼哥儿喊累。我都没声儿喊了。”
邹逢春媳妇走到他近处,略显担忧地帮他锤腰:
“人鱼哥儿从小跟着陶大卖鱼,啥活儿不是一点点练出来的。你这么大年纪年纪不比小年轻,少逞能。”
鱼市末尾,一个眯缝眼的年轻汉子牵着毛驴走过。听人夸那小哥儿,脸一青,嘲道:
“他能比得过汉子。”
“哥儿不像哥儿。也没见谁家哥儿跑出来跟汉子争生意。那些买鱼的保不成就冲着他那张脸来的,别不是私底下……”
“曾四郎!”邹逢春脸色骤沉,“你自己定价高了卖不出鱼,怪人家鱼哥儿作甚!”
在鱼市卖鱼的,但凡上点年纪的,都是看着陶青鱼长大的。
相处十几年了,谁不知道哥儿是个什么品行。
卖鱼而已,招谁惹谁了。
换自家要能出这么个能干的哥儿,他睡觉怕是都要笑醒。
曾四郎才来不久,哪里知道他们这么维护那小哥儿。
他梗着脖子急红了脸道:“难道不是,你们长两眼睛没看清楚。那么多汉子围着,不就是……”
邹逢春截断他的话,怒道:“鱼哥儿好好做事儿惹你了。倒是你!一来就像坏了鱼市的风气,老子打死你……”
邹逢春两个眼睛瞪如铜铃,骇人得很。他抡起沙包大的拳头,眼看就要落下。
曾四郎一怂,手忙脚乱狠抽了一鞭子毛驴。
毛驴痛呼一声,急急忙忙赶在邹逢春动手前跑了。
其他鱼贩看够了戏,围上来或笑或叹。
他们当中有维护的陶青鱼的,也有觉得一个哥儿在外面抛头露面也是不妥闷在心里不说的。
但终归不是自家的哥儿,说了也无益。
“邹老大,算了。”
“换鱼哥儿在这儿,看那怂蛋敢不敢说一句。”
“就是,收东西吧,早该回了。”
*
鱼市混乱时,陶青鱼已经推着木板车沿街叫卖了。
穿了几个巷子,从县西绕到东,深木桶里的鱼只剩三五条。
路过一家门前种着两棵桂树的人家,陶青鱼瞧了眼上了锁的大门,抿了抿有些干涩的唇没有再吆喝,而是推着木板车走了。
今日打的鱼多,卖得虽然久了,但还好都换成了银子。
陶青鱼擦了下额角的汗水,甩着泛酸的手,沿街边随意找个台阶坐下。
快午时,买卖东西的人都散了。
陶青鱼翻出水壶灌了几口凉水,眼神微微呆滞。
想着家里好些天没吃肉。陶青鱼颠了颠钱袋子,目光从木桶里的鱼移到了街对面的肉摊。
这会儿都在收市,肉价该是降了几文。
肉贩子手里那条瘦肉多肥肉少的肉条已然卖不出去,陶青鱼咽了咽口水,忙站起来拍拍灰跑过去。
“老板!”
“哟,鱼哥儿。”肉贩笑看他,陶侃道,“今儿倒舍得买肉了。”
陶青鱼也笑。
他生得好看,常年干活皮肤虽黑了点、糙了点,但笑起来就跟太阳似的,照得人心里也灿烂。
“倒不是不舍得,是没空。今儿这不是正好就瞧见叔你这儿剩的肉。”
他也不多废话,直白问:“可用鱼换?”
肉贩摇头:“我可不要死了的鱼。”
陶青鱼一听有戏,立马跑回去将自己的小车推过来:“瞧瞧,还有气儿呢!”
肉贩绕过自家摊子过去,脑袋凑近木桶。
水里三条鱼,虽翻白肚了,但鱼鳃还在动。
陶青鱼忙道:“这些三五斤是有的。三条换那叔那一块儿?”
肉贩:“多了我可吃不完。”
陶青鱼以为他不愿意,急了:“那换一半。”
肉贩捡起竹条绑着的肉啪的一下扔上车,指着木桶里的鱼招呼道:“拿两条,正好给我老丈人送一条。”
“多的……”
“多了不要。”
陶青鱼跟那春雨落下后地里的小苗似的,呼哧一下颤抖着叶片挺直了身子。
他笑得露出两颗尖尖的虎牙,面上说着:“那可使不得。”
“得了吧,你我还不知道。”
“嘿嘿,谢谢叔。”陶青鱼撩起袖子扣住鱼鳃一提,稻草穿过鱼嘴,欢欢喜喜递过去。
肉贩手一抓,道:“行了,早回吧。”
陶青鱼笑着摆摆手,将车绳往肩膀上一套,转个方向改拉着车走。
肉价贵,鸣水县能常吃上肉的人家不多。
鱼价虽也不便宜,但比肉价要低上一半多。
两条鱼换三斤肉,细算起来他也不亏。且剩一条鱼今晚还能加餐。
今日算是没白忙活。
*
临城门外有条小河,陶青鱼先将车拉去河边,将木桶里多的水倒了。
木板车立马轻下来,陶青鱼回家的脚步都快了。
县里回乡里要走小一个时辰。
陶青鱼吸了一口冷气,闷头赶路。
走走停停,闲来无事,便由得思绪乱飞。
说起来,他原是叫陶青渝。可上辈子生病早早没了。
应是过奈何桥的时候孟婆给他的汤掺了水,所以小时候断断续续能想起上辈子的事儿。
幼时他不懂,常拿这些事儿去问他爹。搞得他家里人以为他撞邪了,带着他去找了好几次神婆。
神婆有用没用另说,但找一次要花一次的银子。
家里人虽不说,但从小跟爹一起卖鱼的陶青鱼是头一个心疼银子。
所以即便后头再有记忆闪过,他也不说了。
等到长大,也自然而然明白了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儿。
唯一令他偶有错乱的是:这地儿不是记忆中的那些历史上存在的朝代,人也有男人、女人和哥儿之分。哥儿与男人没什么不同,但就是能生崽子。
偏偏陶青鱼自己是个哥儿,这就有些难言了。
生理上的事情他改变不了。
无法,他只能讲究两字——
随缘。
随着随着,就随到了十八。
*
一个时辰后。
陶青鱼晃晃悠悠走到了自家村外。
踏入村口前,他看了一眼藏好的肉。然后手臂用力,膝盖弯曲,抵着车慢慢下村前的长坡。
过长坡,左拐入村。便陶家所在的宝泉村。
村子西边高,东边低。里边有秦、陶两大姓。
过村口大路,左边是连片的梯田。田下更远处是平整的地块。冬日来,田里蓄积了冬水,里面全是鸭子走出来的脚印。
冬日的鸭子肥硕,红烧跟清炖一定都好吃。
往里走,人家就渐渐多了起来。
冬日歇地,除了种点油菜,也没多少活儿。
村里三五人聚在一起,那些媳妇夫郎手里做着针线活儿补贴家用,嘴上还唠嗑着。
这时候但凡村路上有个人,都能被纳入话中。
村中养鱼的就陶青鱼家,拖着车也招人眼。
陶青鱼却不得不从人家面前过,只打了招呼就加快脚步。
更往里,过了晒谷场,脚下一拐往小路走不远就是自家。
“爹!小爹爹,我回来了!”
没等踏入家门口,院里跑出来个六七岁的男孩。
“青嘉。”
陶青嘉连忙抱住陶青鱼的长腿,小声且快速道:“大哥哥,家里又来媒人了。你快跑啊!”
陶青鱼一听,几乎是条件反射地脚步往后一撤。
“鱼哥儿回来了。”不容他跑,陶青鱼的小爹爹方雾一把抓住他的手,双眼含笑,“快去收拾收拾。”
陶青鱼艰难扯了扯嘴角。
“阿爹,我不是说……”
“相公!出来帮忙。”
陶青鱼看他小爹爹风风火火来拉车,使了半天劲儿也没拉动几分。无奈拉开他自己上。
车进院子里,陶青鱼被自家亲爹推去自己屋。
他将门一关,转头见二叔家的陶青嘉跟三叔家的两个五岁的双胞胎也跟了进来,齐齐趴在床边。
三双清澈的大眼睛看着他。
“不是叫你们提前告诉我吗?”陶青鱼脚下勾过小凳子坐下。
“我在外面等了,大哥哥好久不回。不信你问青芽、青苗。”陶青嘉缺了门牙,说话漏风。
两双胞胎默契地点点小脑袋。
陶青鱼手撑着脸,眼里幽光闪烁。他侧头问:“媒婆说的哪家?怎么说的?”
陶青嘉眨巴眼,有模有样地重复大人的话:“二里村的,家里只他一个男丁。年纪大了点,二十五了。”
陶青芽:“人老实。”
陶青苗:“体格好。”
“那不就是人傻又胖。”
陶青嘉:“姓万,大哥哥你知道不?”
陶青鱼:“倒是没听说过。”
“听说过什么,鱼哥儿,还不快出来!”
陶青鱼小爹爹的话一落,只听灶屋那边细细的刺啦一声。
一股浓烈的被柴火激发出来的油脂香钻进门里来。
“肉!”三小孩精神一振,眼如恶狼。
陶青鱼脸色一变,急得跳起。
“我的肉!”
他忙问仨小的:“媒婆什么时候来的?”
“来了一刻钟吧。”
陶青鱼拍拍陶青嘉的脑袋,一脸沉重:“记得桌上多抢点儿。”
开门出去,陶青鱼身后跟着三个小豆丁。
他身高腿长,比一般的哥儿还要高一个头。小豆丁们崇拜地仰头看着自家大哥哥,然后跟着他一起涌入灶房。
“哟,这就是鱼哥儿吧。”
陶青鱼顿步,嘴角一扯。“哟~这就是蔡媒婆吧。”
蔡媒婆呵呵一笑:“瞧你说的,又不是没见过,鱼哥儿还能认不得我了。”
陶青鱼笑得假惺惺:“可不是,又不是没见过。蔡媒婆都来家里几次了,还能不认得我了。”
“卖鱼咯,塘里起的新鲜鱼!瞧一瞧,看一看嘞!”
脆亮的声音响彻鸣水县西街的卖鱼市场。
陶青鱼一身粗布短衣,外头裹着一件羊毛做的御寒裘衣立在摊位前。
他笑着招呼着来往的行人。露出来的脸被冻得微微泛红,一双圆杏眼灵动转着,似林鹿一般生机。
卖鱼的地儿水汽足。
地上尽是木桶瓦盆,还有专门搭建起来养鱼的腿高的池子。
风一吹,那水汽藏进风刀子里,刺得脸疼。
快下市了,鱼已经卖得差不多。
剩在大木桶里的鱼难得获得喘息之机,慢悠悠地在水中张开嘴游荡。
地面流着杀鱼的血水,鱼鳞、鱼鳃混着鱼的内脏堆积在一起,腥味儿冲天。
若不是买鱼的,旁人只会避着走。
眼看没多少人了,卖得差不多的鱼贩开始收拾东西。见那还不停招呼客人的小哥儿,其中一人笑着道:“鱼哥儿,我们就先走了啊。”
陶青鱼停下叫卖,道:“我差不多了,剩下这点儿再去其他地方转转。”
说罢,陶青鱼几下将地面摆着的杀鱼刀、案板这些家伙什放在木板车上,比其他鱼贩先一步推着车离开。
见他走了,大伙儿动作放缓。
刚刚开口的中年鱼贩邹逢春站直身,双手握拳锤了锤后腰。
“卖了一上午,就不见鱼哥儿喊累。我都没声儿喊了。”
邹逢春媳妇走到他近处,略显担忧地帮他锤腰:
“人鱼哥儿从小跟着陶大卖鱼,啥活儿不是一点点练出来的。你这么大年纪年纪不比小年轻,少逞能。”
鱼市末尾,一个眯缝眼的年轻汉子牵着毛驴走过。听人夸那小哥儿,脸一青,嘲道:
“他能比得过汉子。”
“哥儿不像哥儿。也没见谁家哥儿跑出来跟汉子争生意。那些买鱼的保不成就冲着他那张脸来的,别不是私底下……”
“曾四郎!”邹逢春脸色骤沉,“你自己定价高了卖不出鱼,怪人家鱼哥儿作甚!”
在鱼市卖鱼的,但凡上点年纪的,都是看着陶青鱼长大的。
相处十几年了,谁不知道哥儿是个什么品行。
卖鱼而已,招谁惹谁了。
换自家要能出这么个能干的哥儿,他睡觉怕是都要笑醒。
曾四郎才来不久,哪里知道他们这么维护那小哥儿。
他梗着脖子急红了脸道:“难道不是,你们长两眼睛没看清楚。那么多汉子围着,不就是……”
邹逢春截断他的话,怒道:“鱼哥儿好好做事儿惹你了。倒是你!一来就像坏了鱼市的风气,老子打死你……”
邹逢春两个眼睛瞪如铜铃,骇人得很。他抡起沙包大的拳头,眼看就要落下。
曾四郎一怂,手忙脚乱狠抽了一鞭子毛驴。
毛驴痛呼一声,急急忙忙赶在邹逢春动手前跑了。
其他鱼贩看够了戏,围上来或笑或叹。
他们当中有维护的陶青鱼的,也有觉得一个哥儿在外面抛头露面也是不妥闷在心里不说的。
但终归不是自家的哥儿,说了也无益。
“邹老大,算了。”
“换鱼哥儿在这儿,看那怂蛋敢不敢说一句。”
“就是,收东西吧,早该回了。”
*
鱼市混乱时,陶青鱼已经推着木板车沿街叫卖了。
穿了几个巷子,从县西绕到东,深木桶里的鱼只剩三五条。
路过一家门前种着两棵桂树的人家,陶青鱼瞧了眼上了锁的大门,抿了抿有些干涩的唇没有再吆喝,而是推着木板车走了。
今日打的鱼多,卖得虽然久了,但还好都换成了银子。
陶青鱼擦了下额角的汗水,甩着泛酸的手,沿街边随意找个台阶坐下。
快午时,买卖东西的人都散了。
陶青鱼翻出水壶灌了几口凉水,眼神微微呆滞。
想着家里好些天没吃肉。陶青鱼颠了颠钱袋子,目光从木桶里的鱼移到了街对面的肉摊。
这会儿都在收市,肉价该是降了几文。
肉贩子手里那条瘦肉多肥肉少的肉条已然卖不出去,陶青鱼咽了咽口水,忙站起来拍拍灰跑过去。
“老板!”
“哟,鱼哥儿。”肉贩笑看他,陶侃道,“今儿倒舍得买肉了。”
陶青鱼也笑。
他生得好看,常年干活皮肤虽黑了点、糙了点,但笑起来就跟太阳似的,照得人心里也灿烂。
“倒不是不舍得,是没空。今儿这不是正好就瞧见叔你这儿剩的肉。”
他也不多废话,直白问:“可用鱼换?”
肉贩摇头:“我可不要死了的鱼。”
陶青鱼一听有戏,立马跑回去将自己的小车推过来:“瞧瞧,还有气儿呢!”
肉贩绕过自家摊子过去,脑袋凑近木桶。
水里三条鱼,虽翻白肚了,但鱼鳃还在动。
陶青鱼忙道:“这些三五斤是有的。三条换那叔那一块儿?”
肉贩:“多了我可吃不完。”
陶青鱼以为他不愿意,急了:“那换一半。”
肉贩捡起竹条绑着的肉啪的一下扔上车,指着木桶里的鱼招呼道:“拿两条,正好给我老丈人送一条。”
“多的……”
“多了不要。”
陶青鱼跟那春雨落下后地里的小苗似的,呼哧一下颤抖着叶片挺直了身子。
他笑得露出两颗尖尖的虎牙,面上说着:“那可使不得。”
“得了吧,你我还不知道。”
“嘿嘿,谢谢叔。”陶青鱼撩起袖子扣住鱼鳃一提,稻草穿过鱼嘴,欢欢喜喜递过去。
肉贩手一抓,道:“行了,早回吧。”
陶青鱼笑着摆摆手,将车绳往肩膀上一套,转个方向改拉着车走。
肉价贵,鸣水县能常吃上肉的人家不多。
鱼价虽也不便宜,但比肉价要低上一半多。
两条鱼换三斤肉,细算起来他也不亏。且剩一条鱼今晚还能加餐。
今日算是没白忙活。
*
临城门外有条小河,陶青鱼先将车拉去河边,将木桶里多的水倒了。
木板车立马轻下来,陶青鱼回家的脚步都快了。
县里回乡里要走小一个时辰。
陶青鱼吸了一口冷气,闷头赶路。
走走停停,闲来无事,便由得思绪乱飞。
说起来,他原是叫陶青渝。可上辈子生病早早没了。
应是过奈何桥的时候孟婆给他的汤掺了水,所以小时候断断续续能想起上辈子的事儿。
幼时他不懂,常拿这些事儿去问他爹。搞得他家里人以为他撞邪了,带着他去找了好几次神婆。
神婆有用没用另说,但找一次要花一次的银子。
家里人虽不说,但从小跟爹一起卖鱼的陶青鱼是头一个心疼银子。
所以即便后头再有记忆闪过,他也不说了。
等到长大,也自然而然明白了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儿。
唯一令他偶有错乱的是:这地儿不是记忆中的那些历史上存在的朝代,人也有男人、女人和哥儿之分。哥儿与男人没什么不同,但就是能生崽子。
偏偏陶青鱼自己是个哥儿,这就有些难言了。
生理上的事情他改变不了。
无法,他只能讲究两字——
随缘。
随着随着,就随到了十八。
*
一个时辰后。
陶青鱼晃晃悠悠走到了自家村外。
踏入村口前,他看了一眼藏好的肉。然后手臂用力,膝盖弯曲,抵着车慢慢下村前的长坡。
过长坡,左拐入村。便陶家所在的宝泉村。
村子西边高,东边低。里边有秦、陶两大姓。
过村口大路,左边是连片的梯田。田下更远处是平整的地块。冬日来,田里蓄积了冬水,里面全是鸭子走出来的脚印。
冬日的鸭子肥硕,红烧跟清炖一定都好吃。
往里走,人家就渐渐多了起来。
冬日歇地,除了种点油菜,也没多少活儿。
村里三五人聚在一起,那些媳妇夫郎手里做着针线活儿补贴家用,嘴上还唠嗑着。
这时候但凡村路上有个人,都能被纳入话中。
村中养鱼的就陶青鱼家,拖着车也招人眼。
陶青鱼却不得不从人家面前过,只打了招呼就加快脚步。
更往里,过了晒谷场,脚下一拐往小路走不远就是自家。
“爹!小爹爹,我回来了!”
没等踏入家门口,院里跑出来个六七岁的男孩。
“青嘉。”
陶青嘉连忙抱住陶青鱼的长腿,小声且快速道:“大哥哥,家里又来媒人了。你快跑啊!”
陶青鱼一听,几乎是条件反射地脚步往后一撤。
“鱼哥儿回来了。”不容他跑,陶青鱼的小爹爹方雾一把抓住他的手,双眼含笑,“快去收拾收拾。”
陶青鱼艰难扯了扯嘴角。
“阿爹,我不是说……”
“相公!出来帮忙。”
陶青鱼看他小爹爹风风火火来拉车,使了半天劲儿也没拉动几分。无奈拉开他自己上。
车进院子里,陶青鱼被自家亲爹推去自己屋。
他将门一关,转头见二叔家的陶青嘉跟三叔家的两个五岁的双胞胎也跟了进来,齐齐趴在床边。
三双清澈的大眼睛看着他。
“不是叫你们提前告诉我吗?”陶青鱼脚下勾过小凳子坐下。
“我在外面等了,大哥哥好久不回。不信你问青芽、青苗。”陶青嘉缺了门牙,说话漏风。
两双胞胎默契地点点小脑袋。
陶青鱼手撑着脸,眼里幽光闪烁。他侧头问:“媒婆说的哪家?怎么说的?”
陶青嘉眨巴眼,有模有样地重复大人的话:“二里村的,家里只他一个男丁。年纪大了点,二十五了。”
陶青芽:“人老实。”
陶青苗:“体格好。”
“那不就是人傻又胖。”
陶青嘉:“姓万,大哥哥你知道不?”
陶青鱼:“倒是没听说过。”
“听说过什么,鱼哥儿,还不快出来!”
陶青鱼小爹爹的话一落,只听灶屋那边细细的刺啦一声。
一股浓烈的被柴火激发出来的油脂香钻进门里来。
“肉!”三小孩精神一振,眼如恶狼。
陶青鱼脸色一变,急得跳起。
“我的肉!”
他忙问仨小的:“媒婆什么时候来的?”
“来了一刻钟吧。”
陶青鱼拍拍陶青嘉的脑袋,一脸沉重:“记得桌上多抢点儿。”
开门出去,陶青鱼身后跟着三个小豆丁。
他身高腿长,比一般的哥儿还要高一个头。小豆丁们崇拜地仰头看着自家大哥哥,然后跟着他一起涌入灶房。
“哟,这就是鱼哥儿吧。”
陶青鱼顿步,嘴角一扯。“哟~这就是蔡媒婆吧。”
蔡媒婆呵呵一笑:“瞧你说的,又不是没见过,鱼哥儿还能认不得我了。”
陶青鱼笑得假惺惺:“可不是,又不是没见过。蔡媒婆都来家里几次了,还能不认得我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夫子家的卖鱼夫郎,夫子家的卖鱼夫郎最新章节,夫子家的卖鱼夫郎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夫子家的卖鱼夫郎,夫子家的卖鱼夫郎最新章节,夫子家的卖鱼夫郎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