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泉村多坡地,东边平地那块好地方早被先扎根宝泉村的秦家人用了。
后头陶家祖宗迁过来,也只得选些边角地方住。
陶家位置靠里一点,在主路分叉的一条小路边。隔壁是条件差不多的尤家。
这厢刚送走蔡媒婆,不一会儿,村里人已经知道陶家的事儿了。
村中晒谷场角落的大银杏树底下,闲着没事儿的人见着蔡媒婆从村中大路走过,立马就凑了过来。
“尤家的,鱼哥儿这次可看上了?”
尤家也是三兄弟,上头老爹老娘已经不在。陶家旁边那尤家的祖屋现在是尤家大郎住着的。
尤家大郎的媳妇是个管不住嘴巴的,这会儿听人一问,早憋了一会儿的话止不住地往外冒。
“看上?得是人家看上他鱼哥儿吧。”
“不是我说,蔡媒婆说的那万家已经是鱼哥儿能找到的最好的了,就这,人鱼哥儿还看不上。”
“万家?”
“哪个万家?”
“就二里村的。”
村中人来来往往,绕几个圈子或多或少就知道其他村里人的情况。
“万家?那不是……”
“是什么?”
被众人看着的妇人眼里慌乱一闪,状若无事笑道:“没什么,就二里村姓万的人家不少。”
“说什么呢?”
软绵的话在背后响起,众人吓了一跳。
尤秦氏转头瞧是熟人,眸光闪烁。她快速起身打算悄悄离开这扎眼的地方。
“秦姐姐,别走啊,刚刚不是说得正起劲。说与我也听听啊。”杨鹊笑眯眯地背着篓子,往边上一跨拦在秦梨花跟前。
“瞧我,今儿就不该上县里,错过了好事儿。”
没有什么比背着人家说话的时候被当事人家听见时更尴尬的。偏偏这陶三郎家的还是个极为护短的,对鱼哥儿跟对亲儿子似的。
有婶子受不住那打量的眼神,忙站起来道:“哎哟!忘了家里还烧着火,先走了啊。”
有一个打头,其他人立马一哄而散。
杨鹊看着低头越过自己的秦梨花,哼笑一声,高声吆喝道:“秦姐姐,走那么快做什么。咱顺路,等等我啊。”
不是还好,一说秦梨花跟后头有鬼似的,一溜烟儿就跑了。
陶家住得还算偏,但耐不住邻居是个多嘴的。家里有啥事儿自家闭口不言呢,这边就被这尤秦氏漏了出来。
杨鹊在村里最烦的人,她能排的上前三。
背着满背篓的东西走到了自家院外,杨鹊推开门就见自家两个崽子坐在鱼哥儿跟前。
鱼哥儿嘀嘀咕咕,也不知道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鱼哥儿。”
“小三叔!你回来了啊。”
“小爹爹!”陶青芽跟陶青苗两小的像小米虫见了白大米,火炮一样冲了上去,一人抱住杨鹊的一条腿。
陶青鱼起身帮忙将杨鹊背上的东西接下来。
杨鹊:“家里今天来人了?”
“是蔡媒婆。”陶青鱼遗憾道,“可惜小三叔不在。”
“那蔡媒婆靠得住个屁!十个媒有九个都是烂媒。”杨鹊想了想,急匆匆道,“不行,我得跟雾哥再说说。”
陶青鱼一把拉住他。
“阿爷已经说了,以后不让她来了。”
杨鹊这才歇下心思,他看了看翻背篓没找到吃的一脸失望的两崽子,好笑又有些鼻酸地揉了揉他们的脑袋。
“爹爹忘给宝宝买零嘴了。”
两个小的看自家爹眼中的伤心,立马乖笑。“爹爹我们不吃。”
“小爹爹我们今天吃肉肉了。”
杨鹊一脸遗憾:“啊,吃肉了……可惜爹爹不在。”
“嗯,爹爹不在。抢、抢完了。”
“完什么完,给留着呢。晚上做来给你们小爹爹吃。”方雾从屋里出来,手上拿着菜刀。
杨鹊:“上哪儿去?”
方雾:“砍个菜。”
杨鹊:“我一起。”
两人一问一答,走着走着就一块儿出了院子。
陶家一共两个夫郎。大夫郎方雾手长脚长,五官带着英气,性子麻利带点儿泼辣。
不笑的时候,抄起家伙就像要跟人打架似的。
三夫郎则像个软面团,三十的人了还一张包子圆脸,脾气也软乎。
不过他在家是个软猫,在外就亮起爪子,嘴皮子也是厉害得紧。
两人性子完全不一样,但相处多年,两人之间还挺和谐。
杨鹊当个甩手掌柜走了,陶青鱼只能将那装了半背糙米的篓子拿进屋里。
随后一个巴掌按着一个小脑袋,让他们进屋跟陶青嘉玩儿。
自己抄起渔网,绕过院子往后头去。
他家鱼塘就在屋子后头,是在自家的田上挖出来的。鱼塘有小两亩。
每年往鱼塘里放苗,养到冬季正是好卖的时候再捞出来。大的放桶里,小的扔进去继续养。
周而复始,这鱼塘也有十几年了。
鱼塘一角是小块菜地,两个刚刚出门的爹都在地里。
鱼塘岸上种着十几棵甜梨,秋日里收获了也是一笔收入。
陶青鱼熟练下网,等着明早来收。
方雾看着自家哥儿又是撩裤腿又是脱鞋的,沉沉地叹了口气。
“你说他哪里像个哥儿。”
杨鹊抿嘴笑:“不像哥儿也好,以后不用担心被欺负。”
“谁敢欺负我家鱼哥儿!看我不跟他拼命去!”他就这一个哥儿,平日里虽嫌弃,但心里真当个宝贝养的。
“这不就是了。咱都护着的。”
“哥儿这般好,这亲事总有着落。咱成亲不也挺晚,找的汉子比那先成亲坏得到哪里去。你放宽心,这事儿我看咱哥儿能耐大着呢。”
“话是这么说……”
“怎么说?”两人中间忽然凑过来一个圆脑袋。
方雾吓了一跳,险些一巴掌过去。
最后看清人收了力道,手掌轻轻落在哥儿头顶。像摸猫崽子似的摸了摸。
“没说什么,一边儿去。”
“嗷。”
“裤腿放下来,像个什么话!”
陶青鱼捂住耳朵,摇头笑得两眼弯弯。“听不见听不见。”
“我看你是欠揍!”
陶青鱼笑着跑远。
他小爹爹就是做个样子,可舍不得打他。
要说这辈子哪里好,好就好在有一个他曾今向往不已的家。
*
次日。
陶青鱼照旧一早起床。他绕到后头池塘,他爹已经起了网了。板车放在一旁,上面绑着的木桶里装了有一半的鱼。
陶大郎见自家哥儿来,笑着用肩上搭着的破旧帕子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魁梧的身躯佝着,手上依旧忙个不停。
“爹。最后一网就可以了。”
“好。今儿我跟你一起去。”
“红薯刨完了?”
“还剩点儿,你三叔说他明儿在家休息,顺带就挖了。”
陶青鱼点头。
父子两配合着,将木桶装得差不多。陶青鱼跑回家:“小爹爹啊,饿了!”
“好了好了,别吵吵,几个弟弟还没起呢。”
方雾将烙好的饼用油纸包着,外面裹着一层布。外加一壶热水一整个放背篓里。
陶青鱼往背上一甩,边跑边道:“小爹爹我们走了。”
方雾急得追出门来:“你慢些!着什么急!”
“知道了!”
天还麻麻亮,父子俩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吭哧吭哧上了村外的坡。
“家里缺个毛驴啊爹。”
“牲畜贵,哪里买得起。”
上了坡后就是一段平地,父子俩这才掏出饼子边走边吃。两人都吃得快,几口下肚再灌几口温度刚好的热水。
打个饱嗝,额角的汗也跟着落下来了。
陶青鱼喟叹一声,呼出的气成了白雾。
这日子虽然累点,但也满足。
“快些吧,晚了鱼不活了。”
*
鸣水县在江阳府的西边,江阳府虽是鱼米之府,但鸣水县是半点沾不上这个名头的。
原因就是鸣水县在江阳府西边缘,再往西过去就是群山之中沛西府。这边山多,丘陵多。路也高高低低,半点不好走。
加上地块分割,粮产远远比不上江阳府东其他县。
到县城,天已经大亮。
路上人流如织,鱼市上去的早的鱼贩手里的鱼怕是都卖了一半了。
父子两进了城门后往西街拐,一直往里走到头就是鱼市。
“鱼哥儿来了。”
“邹叔。”
邹逢春跟陶青鱼的奶奶是本家,七绕八拐也能攀上点亲戚。他家几代鱼贩,鱼塘也多。
整个鸣水县的鱼市上,就只他家有专门的养鱼池子。
嘴上搭着话,陶青鱼将木板车上的凳子、木盆、刀具一应要用的东西拿出来。
陶大郎则把木桶搬下来,再去河道边打一桶干净的水起来等会儿用。
这活儿做了十几年了,两人速度极快。
这边刚收拾好,熟客就来了。陶青鱼笑着叫人,手上麻利地抓鱼。
他爹则坐着,等陶青鱼称好了鱼,麻溜地抓着刀往鱼头上一拍。刮鳞、挖鱼鳃、破鱼肚、掏鱼肠一气呵成。
完了再舀一瓢水再将案板冲刷干净,咚咚几下,一条鱼破成了鱼块儿。
平刀抄起鱼肉往芭蕉叶上一放,裹好用稻草扎严实了。客人不用脏了手,提着就能走。
陶青鱼点完了铜板,随后往布袋子里一放。叮咚脆响,听得他眉头舒展。
“您慢走,下次再来啊。”
银钱入账,陶大郎憨厚的脸上也带起笑:“客人慢走。”
余光见自家哥儿还有些稚气的脸,他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再养几年。
还小呢,家里也不是养不起。
早市出来买菜的客人多,这也是鱼市最忙的时候。陶青鱼不停地捞鱼称重,跟客人说着讨巧的话。一上午就没歇下来坐过。
木桶里的鱼慢慢减少,到晌午,鱼肉眼都数得过来。
陶青鱼用木桶里的干净水冲了下手。
冻得通红的手在帕子上擦了擦,他道:“爹,我去买点儿东西。”
“爹一起去。”
“还有鱼呢,我又不是不认识路。”
陶大郎:“那行。”
陶青鱼泥鳅一样窜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不一会儿消失在鱼市。
他倒要看看,这万家是怎么个顶顶好的人家。
后头陶家祖宗迁过来,也只得选些边角地方住。
陶家位置靠里一点,在主路分叉的一条小路边。隔壁是条件差不多的尤家。
这厢刚送走蔡媒婆,不一会儿,村里人已经知道陶家的事儿了。
村中晒谷场角落的大银杏树底下,闲着没事儿的人见着蔡媒婆从村中大路走过,立马就凑了过来。
“尤家的,鱼哥儿这次可看上了?”
尤家也是三兄弟,上头老爹老娘已经不在。陶家旁边那尤家的祖屋现在是尤家大郎住着的。
尤家大郎的媳妇是个管不住嘴巴的,这会儿听人一问,早憋了一会儿的话止不住地往外冒。
“看上?得是人家看上他鱼哥儿吧。”
“不是我说,蔡媒婆说的那万家已经是鱼哥儿能找到的最好的了,就这,人鱼哥儿还看不上。”
“万家?”
“哪个万家?”
“就二里村的。”
村中人来来往往,绕几个圈子或多或少就知道其他村里人的情况。
“万家?那不是……”
“是什么?”
被众人看着的妇人眼里慌乱一闪,状若无事笑道:“没什么,就二里村姓万的人家不少。”
“说什么呢?”
软绵的话在背后响起,众人吓了一跳。
尤秦氏转头瞧是熟人,眸光闪烁。她快速起身打算悄悄离开这扎眼的地方。
“秦姐姐,别走啊,刚刚不是说得正起劲。说与我也听听啊。”杨鹊笑眯眯地背着篓子,往边上一跨拦在秦梨花跟前。
“瞧我,今儿就不该上县里,错过了好事儿。”
没有什么比背着人家说话的时候被当事人家听见时更尴尬的。偏偏这陶三郎家的还是个极为护短的,对鱼哥儿跟对亲儿子似的。
有婶子受不住那打量的眼神,忙站起来道:“哎哟!忘了家里还烧着火,先走了啊。”
有一个打头,其他人立马一哄而散。
杨鹊看着低头越过自己的秦梨花,哼笑一声,高声吆喝道:“秦姐姐,走那么快做什么。咱顺路,等等我啊。”
不是还好,一说秦梨花跟后头有鬼似的,一溜烟儿就跑了。
陶家住得还算偏,但耐不住邻居是个多嘴的。家里有啥事儿自家闭口不言呢,这边就被这尤秦氏漏了出来。
杨鹊在村里最烦的人,她能排的上前三。
背着满背篓的东西走到了自家院外,杨鹊推开门就见自家两个崽子坐在鱼哥儿跟前。
鱼哥儿嘀嘀咕咕,也不知道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鱼哥儿。”
“小三叔!你回来了啊。”
“小爹爹!”陶青芽跟陶青苗两小的像小米虫见了白大米,火炮一样冲了上去,一人抱住杨鹊的一条腿。
陶青鱼起身帮忙将杨鹊背上的东西接下来。
杨鹊:“家里今天来人了?”
“是蔡媒婆。”陶青鱼遗憾道,“可惜小三叔不在。”
“那蔡媒婆靠得住个屁!十个媒有九个都是烂媒。”杨鹊想了想,急匆匆道,“不行,我得跟雾哥再说说。”
陶青鱼一把拉住他。
“阿爷已经说了,以后不让她来了。”
杨鹊这才歇下心思,他看了看翻背篓没找到吃的一脸失望的两崽子,好笑又有些鼻酸地揉了揉他们的脑袋。
“爹爹忘给宝宝买零嘴了。”
两个小的看自家爹眼中的伤心,立马乖笑。“爹爹我们不吃。”
“小爹爹我们今天吃肉肉了。”
杨鹊一脸遗憾:“啊,吃肉了……可惜爹爹不在。”
“嗯,爹爹不在。抢、抢完了。”
“完什么完,给留着呢。晚上做来给你们小爹爹吃。”方雾从屋里出来,手上拿着菜刀。
杨鹊:“上哪儿去?”
方雾:“砍个菜。”
杨鹊:“我一起。”
两人一问一答,走着走着就一块儿出了院子。
陶家一共两个夫郎。大夫郎方雾手长脚长,五官带着英气,性子麻利带点儿泼辣。
不笑的时候,抄起家伙就像要跟人打架似的。
三夫郎则像个软面团,三十的人了还一张包子圆脸,脾气也软乎。
不过他在家是个软猫,在外就亮起爪子,嘴皮子也是厉害得紧。
两人性子完全不一样,但相处多年,两人之间还挺和谐。
杨鹊当个甩手掌柜走了,陶青鱼只能将那装了半背糙米的篓子拿进屋里。
随后一个巴掌按着一个小脑袋,让他们进屋跟陶青嘉玩儿。
自己抄起渔网,绕过院子往后头去。
他家鱼塘就在屋子后头,是在自家的田上挖出来的。鱼塘有小两亩。
每年往鱼塘里放苗,养到冬季正是好卖的时候再捞出来。大的放桶里,小的扔进去继续养。
周而复始,这鱼塘也有十几年了。
鱼塘一角是小块菜地,两个刚刚出门的爹都在地里。
鱼塘岸上种着十几棵甜梨,秋日里收获了也是一笔收入。
陶青鱼熟练下网,等着明早来收。
方雾看着自家哥儿又是撩裤腿又是脱鞋的,沉沉地叹了口气。
“你说他哪里像个哥儿。”
杨鹊抿嘴笑:“不像哥儿也好,以后不用担心被欺负。”
“谁敢欺负我家鱼哥儿!看我不跟他拼命去!”他就这一个哥儿,平日里虽嫌弃,但心里真当个宝贝养的。
“这不就是了。咱都护着的。”
“哥儿这般好,这亲事总有着落。咱成亲不也挺晚,找的汉子比那先成亲坏得到哪里去。你放宽心,这事儿我看咱哥儿能耐大着呢。”
“话是这么说……”
“怎么说?”两人中间忽然凑过来一个圆脑袋。
方雾吓了一跳,险些一巴掌过去。
最后看清人收了力道,手掌轻轻落在哥儿头顶。像摸猫崽子似的摸了摸。
“没说什么,一边儿去。”
“嗷。”
“裤腿放下来,像个什么话!”
陶青鱼捂住耳朵,摇头笑得两眼弯弯。“听不见听不见。”
“我看你是欠揍!”
陶青鱼笑着跑远。
他小爹爹就是做个样子,可舍不得打他。
要说这辈子哪里好,好就好在有一个他曾今向往不已的家。
*
次日。
陶青鱼照旧一早起床。他绕到后头池塘,他爹已经起了网了。板车放在一旁,上面绑着的木桶里装了有一半的鱼。
陶大郎见自家哥儿来,笑着用肩上搭着的破旧帕子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魁梧的身躯佝着,手上依旧忙个不停。
“爹。最后一网就可以了。”
“好。今儿我跟你一起去。”
“红薯刨完了?”
“还剩点儿,你三叔说他明儿在家休息,顺带就挖了。”
陶青鱼点头。
父子两配合着,将木桶装得差不多。陶青鱼跑回家:“小爹爹啊,饿了!”
“好了好了,别吵吵,几个弟弟还没起呢。”
方雾将烙好的饼用油纸包着,外面裹着一层布。外加一壶热水一整个放背篓里。
陶青鱼往背上一甩,边跑边道:“小爹爹我们走了。”
方雾急得追出门来:“你慢些!着什么急!”
“知道了!”
天还麻麻亮,父子俩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吭哧吭哧上了村外的坡。
“家里缺个毛驴啊爹。”
“牲畜贵,哪里买得起。”
上了坡后就是一段平地,父子俩这才掏出饼子边走边吃。两人都吃得快,几口下肚再灌几口温度刚好的热水。
打个饱嗝,额角的汗也跟着落下来了。
陶青鱼喟叹一声,呼出的气成了白雾。
这日子虽然累点,但也满足。
“快些吧,晚了鱼不活了。”
*
鸣水县在江阳府的西边,江阳府虽是鱼米之府,但鸣水县是半点沾不上这个名头的。
原因就是鸣水县在江阳府西边缘,再往西过去就是群山之中沛西府。这边山多,丘陵多。路也高高低低,半点不好走。
加上地块分割,粮产远远比不上江阳府东其他县。
到县城,天已经大亮。
路上人流如织,鱼市上去的早的鱼贩手里的鱼怕是都卖了一半了。
父子两进了城门后往西街拐,一直往里走到头就是鱼市。
“鱼哥儿来了。”
“邹叔。”
邹逢春跟陶青鱼的奶奶是本家,七绕八拐也能攀上点亲戚。他家几代鱼贩,鱼塘也多。
整个鸣水县的鱼市上,就只他家有专门的养鱼池子。
嘴上搭着话,陶青鱼将木板车上的凳子、木盆、刀具一应要用的东西拿出来。
陶大郎则把木桶搬下来,再去河道边打一桶干净的水起来等会儿用。
这活儿做了十几年了,两人速度极快。
这边刚收拾好,熟客就来了。陶青鱼笑着叫人,手上麻利地抓鱼。
他爹则坐着,等陶青鱼称好了鱼,麻溜地抓着刀往鱼头上一拍。刮鳞、挖鱼鳃、破鱼肚、掏鱼肠一气呵成。
完了再舀一瓢水再将案板冲刷干净,咚咚几下,一条鱼破成了鱼块儿。
平刀抄起鱼肉往芭蕉叶上一放,裹好用稻草扎严实了。客人不用脏了手,提着就能走。
陶青鱼点完了铜板,随后往布袋子里一放。叮咚脆响,听得他眉头舒展。
“您慢走,下次再来啊。”
银钱入账,陶大郎憨厚的脸上也带起笑:“客人慢走。”
余光见自家哥儿还有些稚气的脸,他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再养几年。
还小呢,家里也不是养不起。
早市出来买菜的客人多,这也是鱼市最忙的时候。陶青鱼不停地捞鱼称重,跟客人说着讨巧的话。一上午就没歇下来坐过。
木桶里的鱼慢慢减少,到晌午,鱼肉眼都数得过来。
陶青鱼用木桶里的干净水冲了下手。
冻得通红的手在帕子上擦了擦,他道:“爹,我去买点儿东西。”
“爹一起去。”
“还有鱼呢,我又不是不认识路。”
陶大郎:“那行。”
陶青鱼泥鳅一样窜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不一会儿消失在鱼市。
他倒要看看,这万家是怎么个顶顶好的人家。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夫子家的卖鱼夫郎,夫子家的卖鱼夫郎最新章节,夫子家的卖鱼夫郎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夫子家的卖鱼夫郎,夫子家的卖鱼夫郎最新章节,夫子家的卖鱼夫郎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