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256章 蒲水两岸

小说: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更新时间:2025-01-21 14:25:31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投天平,均田地,发钱粮,胡汉昌!!”

  “投天平,均田地,发钱粮,胡汉昌!!”

  大中十二年腊月初三,王守文、吴煨被天平军将士拥簇为天平军节度使,郓濮二州节度使。

  王守文采纳大宁县死囚朱淮的建议,散布口号,以每月十贯的军饷向四周胡杂发出招募。

  河东道胡人以牧马放羊为生,数量十余万,常年被各州县官吏欺辱,终年下来连衣裳都换不起,积年饥寒交迫。

  得知王守文募兵,不少被迁入河中的鞑靼、党项、吐蕃、回鹘等胡人前来投军。

  不过五日,从军者数千,其中不乏自带马匹者。

  眼看王守文在西岸声势愈发壮大,讨击使李承勋还没有着急,河中节度使崔屿却着急了。

  “还要等几日?”

  “再等几日,叛军兵马恐怕就要与我军相当了!”

  蒲水东岸,崔屿在官军牙帐内质问李承勋。

  李承勋闻言却并不着急,而是示意他坐下,同时解释道:

  “四镇步卒已经抵达汾西境内,距离此地不过百里,最迟两日就能抵达此地。”

  “届时我五镇兵马集结,仅步卒便有一万七千余,何惧叛军?”

  李承勋这般说着,崔屿却道:“话虽如此,但若是继续放任叛军不管,陛下定然会治罪于我!”

  崔屿比谁都清楚,河中境内的胡杂为什么会如此积极响应叛军号召。

  说到底,还不是他们这些官吏盘剥太过,早就引起了民愤。

  见状,李承勋只能安抚道:

  “他们虽然攻破了大宁县和蒲县,但俘获的钱粮有限。”

  “如今虽然招抚数千胡兵,但又能维系几日呢?”

  “我们暂且将他们包围,待他们粮草耗尽,必然要试图突围。”

  “届时用不了多少力气,我们就能收拾他们。”

  话音落下,李承勋又补充道:“至于河中的事情,崔使君不必担心。”

  “届时我会派人告诉朝廷,河中胡杂蓄意谋反,因此与叛军勾结。”

  “幸得崔使君相告,某才能率兵将胡杂镇压此处,使河中幸免于难!”

  见李承勋承诺,崔屿的脸色也渐渐好了起来,当即作揖道:

  “如此,那便多谢讨击使了……”

  “呵呵,无碍……”

  眼见崔屿不再着急,李承勋笑着为崔屿倒上一杯茶,示意道:

  “这是陇右的炒茶,虽然不如其他茶艺,却胜在回甘清甜。”

  “此次我率兵讨击叛军,未能带来太多,崔使君可以尝尝。”

  “若是喜欢,那等平叛结束,我返回秦州之后,自然会派人采买送到崔使君府上。”

  “好……”崔屿无心品茶,只是在李承勋稳坐泰山的时候,心想如何收拾叛军。

  倒是在他想着收拾叛军的时候,蒲水对岸的叛军营盘内,王守文却带着吴煨等人与军中所招募胡人欢悦。

  “短短五日,便有四千余胡人来投,继续下去,我军亦不比官军差!”

  王守文精神大振,望着热闹的军营,开怀大笑。

  见状,吴煨适时提醒道:“话虽如此,但军中俘获的布匹、甲胄都消耗一空。”

  “钱财倒是充足,但粮草仅能维持大军一月所用,若是继续招抚大军而无所获,那我军……”

  吴煨话音落下,王守文见状笑着拍拍他:

  “大郎,你担心什么?”

  “别忘了,你我手中有那河陇投石机,只要我们有心攻城,这河东夯土城墙如何挡得住我们?”

  “现在我唯一担心的是北边的蒋系、陆耽、郑助等人。”

  “本以为还要练兵几日,不过现在看来,这些胡人只要穿上甲胄就是战兵。”

  “你想做什么?”吴煨眼神闪烁,王守文见状冷哼道:

  “既然他们不让我们渡河,那我们就把河中搅乱!”

  “今夜我带三千精骑北上,绕到蒋系等人身后。”

  “你留三百轻骑监视李承勋、崔屿动向,随后带着其余兵马南下进攻太平、正平、稷山、龙门等县!”

  “届时不管是蒋系南下,还是李承勋渡河,我都能从背后袭击他们!”

  吴煨闻言脸色一喜,随后上下打量起王守文:

  “王郎,倒是没想到这才多久,你就变得如当年李节帅(李师道)一般了。”

  “哈哈!”王守文哈哈大笑,接着拍在吴煨身上:

  “我不是李节帅,是你兄弟,郓州须昌县的王郎!”

  吴煨见状露出笑容,二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安排大军分兵。

  不过在决定分兵后,王守文驱散了诸将,特意将吴煨叫到一旁。

  相比较先前说分兵时,此时的王守文多了些谨慎。

  不等吴煨开口,王守文便低声道:

  “倘若李承勋派精骑杀去,你不用管那些胡兵,带着天平的老弟兄突围去沁水县。”

  “那你……”吴煨错愕看向他,王守文道:

  “放心,我自有办法突围!”

  闻言,吴煨情绪复杂,但还是点了点头。

  是夜,王守文每隔半个时辰派出五百精骑小心出营,然后派一百精骑摸黑返回营盘,让蒲水对岸的塘兵误以为是己方塘骑来回奔走。

  待翌日天明,王守文已经带着三千精骑向西十里,沿着吕梁山脉一路北上,寻觅一处山坳后躲入其中。

  待到正午,吴煨拔营南下,命令军中兵马在挽马车上扎草人,保持队伍旌旗数量,以此迷惑李承勋。

  得知叛军南下,崔屿立马找到了李承勋。

  “叛军南下,恐怕是钱粮不足,准备南下攻城了!”

  “我已经知晓!”

  崔屿走入帐内时,李承勋已经换上甲胄。

  待他话音落下,李承勋立马做出安排:

  “我将率领天雄、平夏两部五千精骑南下。”

  “若是叛军攻城,我会伺机渡河击之。”

  “劳崔使君率凤翔三镇一千五百精骑及河中五千步卒在此等待蒋系等人南下。”

  “我已经派人快马告知蒋系,届时他会南下接应大军渡河。”

  “崔使君你只需要带着大军南下,我自然会北上与主位会师。”

  “待五镇兵马会师,便是叛军死路之时!”

  李承勋简单安排好后,便率领拓跋思恭等五千精骑沿着蒲河南下。

  与此同时,分布在蒲水西岸的各地轻骑也在将叛军动向传给崔屿,再由崔屿传给李承勋。

  腊月初五,王守文从吕梁山寻小道走入山中,吴煨率兵包围太平县。

  李承勋得知吴煨、朱淮二人包围太平,本想太平县城高厚实,能阻挡数日,可以借机拖延时间,等蒋系南下。

  “砸!!”

  “嘭嘭嘭——”

  腊月初六,吴煨与朱淮仅用一夜时间,便连夜打造出了十余台投石机。

  他们将投石机抵近城墙,以五十步的距离不断投石。

  彼时太平县内有守军五百,加之太平县内人口众多,因此李承勋并不担心太平县陷落。

  “派出军中八百精骑,将方圆二十里内百姓全数抓来,驱使他们为我军修建投石机,填护城河!”

  太平县外牙帐内,吴煨有条不紊的指挥,朱淮则是负责前线监军。

  在八百精骑与四千多胡兵的进攻下,太平县的夯土城墙脆弱不堪,仅仅一昼夜便缺口破损。

  得知天平军围攻太平,太平四周及南边的胡人北上投军者甚众,即便每日强攻太平县,天平军数量仍旧快速壮大。

  被抓获的数万百姓以砂土填平太平县护城河,朱淮率四千多胡兵推动云车、井欗等攻城器械发起强攻。

  腊月初七申时二刻(15:30),太平县被攻破,城内守军投降。

  吴煨、朱淮洗劫城中富户,将仓库充入军中管理,军中兵卒每人发钱十贯后南下正平。

  消息传到李承勋手中时,已经是当日入夜后。

  “娘贼的,这群叛贼定然是在索勋手里学到了河陇投石机!”

  得知太平县被攻破之后,李承勋立即决定改变计划,向西以东后,由稷山县渡过蒲水,向东进攻吴煨。

  “使君,崔使君有军情传来。”

  不等大军拔营,便又有军情从北边传来。

  李承勋皱眉示意都将开口,但见都将说道:“白日午后,凤翔、泾原等镇兵马走出吕梁山,正在汾西县南部休整。”

  “蒋使君传来军情,大军明日便能抵达临汾南部,后日就能接引东岸大军渡河。”

  “好!”李承勋精神一振,打了这么多天,总算听到好消息了。

  见状,他立马吩咐道:“传令蒋使君、崔使君,让他们派出精骑,警惕南边叛军,以免叛军趁其半渡击之!”

  “是!”都将应下,事后见李承勋不再安排,当即准备退走。

  不过在他退出不久后,便另有都将走入牙帐。

  “使君,朝廷派出轻骑前来询问,何时能全歼叛军!”

  闻言,李承勋心里有些烦躁。

  这几日里,朝廷每日要发两三批轻骑前来询问自己。

  尽管己方兵力远胜叛军,但如今叛军深得河中胡杂民心。

  具体能几日剿平叛军,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想到这里,李承勋还是深吸一口气道:

  “告诉朝廷,河中胡杂拥护叛军作乱者数万,叛军兵力已经与我军相当。”

  “剿灭叛军,短则半月,慢则月余!”

  他话音落下,都将却愣了愣。

  叛军数量明明只有八九千人,怎么如今能与己方相当了?

  不过他只愣了片刻,便回应称是,并退出了牙帐。

  朝廷的轻骑带着军情返回长安,而李承勋也传令三军,准备明日向西移军一百二十里后渡河,入驻稷山县。

  其实此时他距离正平只有不到三十里,但三十里修建浮桥并渡河肯定无法在一天内完成,而太平县与正平县距离不过三十余里。

  以叛军的速度,最迟明日正午就能包围正平县,所以自己只能绕道更远的稷山县。

  此外,他还要看看叛军是真的想要包围正平县,还是准备渡河来到蒲水东岸。

  因此明日他必须在正平县南岸观望叛军动向,然后趁着夜里驰往稷山县,渡河后在后天初九清晨打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在他这般想的同时,吴煨、朱淮却在扎营的同时,不断接到四方来投的胡兵。

  翌日清晨,二人拔营南下,兵力壮至八九千人,被抓百姓近五万众。

  午时二刻,二人率军抵达正平县,同时见到了在正平县南岸眺望北岸的官军精骑。

  “娘贼的,他们倒是来得快!”

  吴煨与朱淮在大军包围正平县时,策马来到蒲水北岸眺望南岸的官军。

  李承勋所率五千精骑,其中两千隶属天雄军,三千属于平夏部。

  这两部精骑,毕竟是边疆及少民的披甲精骑,比起凤翔三镇精骑数量更多,战力更为彪悍,便是吴煨和王守文也深忌之。

  吴煨收回目光,向西看向正平县。

  蒲水并不宽,不过二三十丈罢了。

  但由于东岸始终有官军精骑,担心被半渡而击的吴煨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渡河。

  他本想夺下正平县的渡口,结果此刻正平县渡口火光冲天,正平县的官军已经在他们到来前,将渡口船只尽数焚毁。

  他们想要渡河,就只能搭建浮桥。

  不过东岸的李承勋一直观望,他们根本没办法从容搭建浮桥。

  即便搭建了浮桥,也未必能冲过去。

  想到这里,吴煨冷静下来,想到了北边守株待兔的王守文。

  “哼!”吴煨轻哼,随后看向朱淮:

  “正平县内甲兵不过八百,口不过四万,如今我军有兵近九千,所抓民夫数万。”

  “今日由你监督民夫修建投石机,我率大军抓捕正平县四周百姓!”

  “是!”朱淮作揖应下,调转马头后开始指挥胡兵,监督民夫修建投石机。

  蒲水南岸的李承勋见状,脸色铁青道:

  “观叛军数量不下八千,裹挟之百姓数万之众。”

  他话音落下,旁边的拓跋思恭闻言作揖道:

  “使君不用担心,我平夏精骑骁勇善战,只要使君一声令下,我必然率军取下王守文首级!”

  “好!”听到拓跋思恭这般稳定军心的话,李承勋面露笑意。

  “白日在此扎营迷惑他们,同时向四周征募百姓,让他们穿上战袄在营中迷惑叛军,使他们不敢渡河。”

  “待到夜间,我军精骑走南边绕道稷山县,而后突袭叛军。”

  李承勋吩咐结束,当即命令拓跋思恭率精骑去四周征召壮丁。

  不过对于平夏部而言,这个差事可以说是肥差。

  他们可不管征召,而是见人就抓,见人就抢。

  一时间,蒲水两岸的百姓都遭了难。

  北边被叛军抢,南边被官军抢。

  至黄昏以前,拓跋思恭抓获上万壮男,无数牛羊车马。

  李承勋见状也没说什么,而拓跋思恭也十分上道,将抢来的钱帛尽数交给李承勋。

  李承勋十分满意,便没有提及他劫掠的事情。

  南边的军情在李承勋的授意下发往长安和临汾,消息送抵临汾时,已经入夜。

  尽管已经入夜,可临汾南部数里外的蒲水两岸却灯火通明。

  赶在黄昏前,凤翔节度使蒋系便率军抵达临汾,于西岸扎营,与崔屿一同派兵连夜搭建浮桥。

  站在蒲水河畔,冷风吹起崔屿身上的罩袍,而他则是皱眉道:

  “正平县的守将是谁?”

  站在他身旁的骑将闻言作揖道:“回使君,乃是末将家中四郎王重荣。”

  “竟然是你家四郎?”崔屿错愕,随后背负双手来回渡步道:

  “这就不好办了……”

  他身旁骑将乃是汾州刺史王纵之子,石州刺史王重章之弟的王重盈。

  王纵是河中骑将出身,如今六十有三,膝下育有五子,长子王重章、二子王重简,三子王重盈、四子王重荣,五子王重益。

  其中王纵与王重章讨平回鹘有功,分别被派往灵州、威州担任刺史。

  不过由于刘继隆异军突起于陇右,朝廷为了增强西陲兵马,便将这父子二人调回了汾州、石州担任刺史。

  王氏其余四子中,王重简留在河中府中担任马步兵马使,而年纪较小的王重盈与王重荣则是凭着勇力担任军中牙将。

  最小的王重益跟随其父前往汾州赴任,并未有什么官职。

  可以说,王氏是河中近年来较为出名的庶族。

  倘若使王重荣失陷于叛军中,那崔屿难免要与王氏产生间隙。

  王重盈显然知道崔屿的担忧,因此他连忙作揖道:

  “使君不必担心,我家四郎勇冠三军,贼军纵使攻城犀利,一时之间也无法拿下太平县。”

  “更何况讨击使已经率军暗度陈仓,准备横击贼军。”

  “即便太平失陷,我家四郎亦能杀出万军之中!”

  崔屿不知道王重盈这话是在拔高王重荣,还是在安抚自己。

  总之有了王重盈这话,他也不用担心与王氏产生间隙了。

  因此他看向王重盈道:“好,此战过后,本官定然向朝廷请表你二人功劳!”

  “末将多谢使君!”王重盈作揖行礼,崔屿见状则是看向还在修建的渡桥。

  “此间事便交给牙将你了。”

  “使君放心,明日天亮前,末将定然与西岸官军修好渡桥!”

  眼见王重盈十分认真,崔屿也满意的点头离去。

  在他点头离去之余,距离此地二十余里外的吕梁山中,一伙塘骑也摸黑走入某处河谷内。

  待他们走入山中,这才见到了远处稀疏的篝火。

  那篝火被密林遮掩,若不是他们走入河谷四五里,也无法轻易发现。

  他们被带到篝火面前,而篝火对面坐着的,正是隐匿山中五日有余的王守文。

  “节帅,官军在三个时辰前南下扎营,正在接引崔屿等部兵马渡河!”

  塘兵汇报后,王守文身后两名都将立马作揖:

  “节帅,趁着这个时候出兵吧!”

  “没错!”

  面对二人催促,王守文并不着急。

  他的脸色在篝火照耀下阴晴不定,但语气却十分平静。

  “不急,三个时辰搭不好浮桥,我们现在好好休息,明日等他们南下行军松懈时再出兵!”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归义非唐,归义非唐最新章节,归义非唐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