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三奶奶听王妈妈絮絮叨叨讲了半日,才听明白了。原来是父亲崔贤清心寡欲了一辈子,临老了,居然又开起了第二春。母亲一时受不了,在家已哭了几日,水米未进。
“这都叫什么事?我们三爷闹闹也就罢了。怎么父亲也……”罗三奶奶靠在椅背上,抬眼望天,一时都不知该说什么。
王妈妈掖了掖眼泪,抬眼诧异道,“姑爷又怎么了?又娶姨太太了?第八房?”
罗三奶奶一听,差点气笑了,“哪能啊,还第八房。不给我打出去。七房姨娘已经够我折腾的了。”又问道,“那女子到底是何方神圣,你们见过吗?”
王妈妈摇头道,“没见过。我跟着夫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去哪里见她。不过听我们家那口子说,这狐媚子原来是醉香楼的清倌人,长的水灵灵的,会弹琴,会唱歌,还会吟诗作对。老爷这魂都被她勾走了。还说要娶她进门。您说夫人操持了一辈子,临到头……”说着,又哽咽起来。
罗三奶奶忙打断她,“好了,您别哭了。这事我知道了。”说着揉了揉额角,只觉得一阵的头疼,“又是这个醉香楼,仙音姑娘,什么时候,我去会会她,瞧瞧究竟是何方的仙子。母亲那里,我今天就不去了。您回头代我问个好。等父亲在家了,我再回来劝劝父亲。”
王妈妈一听,忙摇手道,“别,姑奶奶,千万别去和老爷提这茬。老爷现在是被迷住了。”说着,表情夸张,指一指自己的头,又左右看看,小声道,“这儿……都不清楚了。夫人一劝就……唉,反正没个好。姑奶奶还是别去讨这个晦气。”
罗三奶奶瞧她样子,笑道,“行,我知道了。”又问,“二嫂子今天可在家吗?”
王妈妈想了一想,道,“大约在。没听说要出门。我这两日都在夫人屋里,要不我给您去问问?”
罗三奶奶笑道,“不用了,我这来都来了,就径直去吧。”
说着,又嘱咐了王妈妈几句,便往后院走去。
后院住着罗三奶奶的二哥崔文渊一家,以及二房的两个堂兄弟。原本这崔文渊的屋子也是在东院的。只是成亲后,韩氏向来娇惯,免不得与婆婆嫂子有些口舌,便撺掇着丈夫搬去后院住,连吃饭也分开了。
一走进院里,满院的榴花红得似火,灼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农历五六月的天气,恰好不冷不热,一旦出了太阳,便暖洋洋的,直让人犯懒。韩氏正搬个竹躺椅歪在檐下小憩,丫鬟翠娥搬个小板凳坐在她身旁做着针线活。
纤细的手指拈着绣花针一戳,刺破纤薄通透的布料,又一扬,缓缓将丝线扯到空中,再慢慢穿进几根线头里,一挑,复又扎入布料。
罗三奶奶在一旁立了半日,见她主仆二人浑然不觉,只觉得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秋纹想要上前,却被罗三奶奶拉住了衣角,使个眼色,让她退后。
又过了半晌,翠娥才一惊一乍道,“怎么是姑奶奶回来了?啊呀,您看我这做针线活做的。回来多久了?我们二奶奶还在睡着,您看……”
罗三奶奶忙笑着摆了摆手,拉住她轻声道,“不打紧,没什么要紧事,等二嫂睡醒我再来。你先忙。”
正要走时,却听韩氏在身后笑了一声。罗三奶奶背着身子,听见她问,“几时了?我睡了多久?”
翠娥小声道,“二奶奶才睡了半个时辰不到。”说完,又凑到跟前小声嘀咕了几句。
韩氏这才诧异道,“哟,原来是姑奶奶回来了。怎么不早叫醒我?”说着,坐起身来。却不再动了。
罗三奶奶笑着转过身,行了礼,“二嫂子好福气。这样的天,晒晒太阳,若再泡杯茶,可是再惬意不过了。”
韩氏接过翠娥手里的靠枕,半靠着坐起来,笑道,“也是难得偷个半日闲。宁儿去学堂了,你二哥近来又忙。他父子两若在家,我哪有消停的时候。”又指着翠娥让出来的板凳,道,“姑奶奶快坐。”
秋纹轻轻拽了拽罗三奶奶的衣袖,皱眉望向她,却见她恍若未觉,竟然无比自然地坐了下去,一面笑道,“二嫂就知足吧。您看看我这操劳的命,再看看自己,可就知道什么是福气了。”
韩氏见她也不嫌弃翠娥的小板凳,贴着坐在了自己身边,便凑过头去,扬一扬下巴,望着她小腹,轻声道,“你……可有好消息了?”
罗三奶奶不动声色摇了摇头。
韩氏便来了兴致,一叠声问起来,“你这……瞧没瞧过大夫?人家怎么说的?你们家姑爷其他姨娘是不是也没有过?总不能是……”
罗三奶奶抬眼望着她,笑得一脸无奈,“我也不是大夫,我哪里能知道。”
韩氏见她不接话,顿时扫了兴。大抵,于她这样的妇人来说,八卦便是一切生活乐趣的源头了。
罗三奶奶清了清嗓子,向秋纹使了个眼色,秋纹忙把东西递了过来。韩氏瞥见她主仆二人行为,好奇道,“什么东西?这么神神秘秘?”
罗三奶奶笑道,“最近得了件好东西,不敢自己留着,赶忙孝敬嫂子来。”韩氏奇道,“这倒是新鲜,什么好东西,我瞧瞧。”
待打开匣子,见了老太太的那对儿玉镯,登时挪不开了眼睛。小心翼翼拿起一个,对着阳光晃了一晃,啧啧叹道,“这水头……真足。”又笑盈盈睨了罗三奶奶一眼道,“这么好的宝贝,怕是有求于我吧?”
罗三奶奶笑道,“瞧这说的,难不成没什么事儿,就不能来和二嫂联络联络感情?”
韩氏自见了这对镯子,连眼角都堆满了笑,“瞧瞧我们姑奶奶这张嘴。说罢,什么事?能帮我一定帮。”忽然,又转了下眼睛,望向她,“可是你们家老大的事儿?”
秋纹闻言,惊了一惊,赶忙望向罗三奶奶,却见她依然笑得云淡风轻。
“可不是,我们家大爷在的衙门说裁就裁了,您说这叫什么事儿。如今在家里呆着,成日的不痛快。我们瞧着也实在不舒坦。”
韩氏笑盈盈把玉镯子收起来,交给翠娥,嘱咐她收好,才转头道,“我一听说你们家老大回了家啊,我就猜着你要来求我。前儿还和你二哥说呢,你看看,这不就来了?“
罗三奶奶陪了笑,又听她道,“都是自己人。你放心,能帮的,我一定帮。过几日,我正好要回娘家,这就和我父亲提一句。值什么的。”说完,话锋一转,却又道,“不过,不是嫂子说你。你这婆家,实在是不怎么样。也就你公公还在时,算还有些功名,如今他一走,下面一辈的,没一个成器的。不过靠几家铺子在混日子罢了。”
见罗三奶奶脸色有些不好,忙又道,“哎哟,嫂子这又话多了。这找婆家的事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也是没有办法。你娘啊,为着和罗家老太太那点情分,把你嫁了个纨绔,可真是生生把你害了。嫂子说话直,你别生气啊。”
罗三奶奶忙堆起了笑,“知道嫂子是为我好。怎么会生气?我们家大爷的事儿,可就劳烦嫂子了。”
见韩氏应了,又耐着性子陪她东拉西扯一阵,才推说家里还有事,方回去了。
“这都叫什么事?我们三爷闹闹也就罢了。怎么父亲也……”罗三奶奶靠在椅背上,抬眼望天,一时都不知该说什么。
王妈妈掖了掖眼泪,抬眼诧异道,“姑爷又怎么了?又娶姨太太了?第八房?”
罗三奶奶一听,差点气笑了,“哪能啊,还第八房。不给我打出去。七房姨娘已经够我折腾的了。”又问道,“那女子到底是何方神圣,你们见过吗?”
王妈妈摇头道,“没见过。我跟着夫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去哪里见她。不过听我们家那口子说,这狐媚子原来是醉香楼的清倌人,长的水灵灵的,会弹琴,会唱歌,还会吟诗作对。老爷这魂都被她勾走了。还说要娶她进门。您说夫人操持了一辈子,临到头……”说着,又哽咽起来。
罗三奶奶忙打断她,“好了,您别哭了。这事我知道了。”说着揉了揉额角,只觉得一阵的头疼,“又是这个醉香楼,仙音姑娘,什么时候,我去会会她,瞧瞧究竟是何方的仙子。母亲那里,我今天就不去了。您回头代我问个好。等父亲在家了,我再回来劝劝父亲。”
王妈妈一听,忙摇手道,“别,姑奶奶,千万别去和老爷提这茬。老爷现在是被迷住了。”说着,表情夸张,指一指自己的头,又左右看看,小声道,“这儿……都不清楚了。夫人一劝就……唉,反正没个好。姑奶奶还是别去讨这个晦气。”
罗三奶奶瞧她样子,笑道,“行,我知道了。”又问,“二嫂子今天可在家吗?”
王妈妈想了一想,道,“大约在。没听说要出门。我这两日都在夫人屋里,要不我给您去问问?”
罗三奶奶笑道,“不用了,我这来都来了,就径直去吧。”
说着,又嘱咐了王妈妈几句,便往后院走去。
后院住着罗三奶奶的二哥崔文渊一家,以及二房的两个堂兄弟。原本这崔文渊的屋子也是在东院的。只是成亲后,韩氏向来娇惯,免不得与婆婆嫂子有些口舌,便撺掇着丈夫搬去后院住,连吃饭也分开了。
一走进院里,满院的榴花红得似火,灼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农历五六月的天气,恰好不冷不热,一旦出了太阳,便暖洋洋的,直让人犯懒。韩氏正搬个竹躺椅歪在檐下小憩,丫鬟翠娥搬个小板凳坐在她身旁做着针线活。
纤细的手指拈着绣花针一戳,刺破纤薄通透的布料,又一扬,缓缓将丝线扯到空中,再慢慢穿进几根线头里,一挑,复又扎入布料。
罗三奶奶在一旁立了半日,见她主仆二人浑然不觉,只觉得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秋纹想要上前,却被罗三奶奶拉住了衣角,使个眼色,让她退后。
又过了半晌,翠娥才一惊一乍道,“怎么是姑奶奶回来了?啊呀,您看我这做针线活做的。回来多久了?我们二奶奶还在睡着,您看……”
罗三奶奶忙笑着摆了摆手,拉住她轻声道,“不打紧,没什么要紧事,等二嫂睡醒我再来。你先忙。”
正要走时,却听韩氏在身后笑了一声。罗三奶奶背着身子,听见她问,“几时了?我睡了多久?”
翠娥小声道,“二奶奶才睡了半个时辰不到。”说完,又凑到跟前小声嘀咕了几句。
韩氏这才诧异道,“哟,原来是姑奶奶回来了。怎么不早叫醒我?”说着,坐起身来。却不再动了。
罗三奶奶笑着转过身,行了礼,“二嫂子好福气。这样的天,晒晒太阳,若再泡杯茶,可是再惬意不过了。”
韩氏接过翠娥手里的靠枕,半靠着坐起来,笑道,“也是难得偷个半日闲。宁儿去学堂了,你二哥近来又忙。他父子两若在家,我哪有消停的时候。”又指着翠娥让出来的板凳,道,“姑奶奶快坐。”
秋纹轻轻拽了拽罗三奶奶的衣袖,皱眉望向她,却见她恍若未觉,竟然无比自然地坐了下去,一面笑道,“二嫂就知足吧。您看看我这操劳的命,再看看自己,可就知道什么是福气了。”
韩氏见她也不嫌弃翠娥的小板凳,贴着坐在了自己身边,便凑过头去,扬一扬下巴,望着她小腹,轻声道,“你……可有好消息了?”
罗三奶奶不动声色摇了摇头。
韩氏便来了兴致,一叠声问起来,“你这……瞧没瞧过大夫?人家怎么说的?你们家姑爷其他姨娘是不是也没有过?总不能是……”
罗三奶奶抬眼望着她,笑得一脸无奈,“我也不是大夫,我哪里能知道。”
韩氏见她不接话,顿时扫了兴。大抵,于她这样的妇人来说,八卦便是一切生活乐趣的源头了。
罗三奶奶清了清嗓子,向秋纹使了个眼色,秋纹忙把东西递了过来。韩氏瞥见她主仆二人行为,好奇道,“什么东西?这么神神秘秘?”
罗三奶奶笑道,“最近得了件好东西,不敢自己留着,赶忙孝敬嫂子来。”韩氏奇道,“这倒是新鲜,什么好东西,我瞧瞧。”
待打开匣子,见了老太太的那对儿玉镯,登时挪不开了眼睛。小心翼翼拿起一个,对着阳光晃了一晃,啧啧叹道,“这水头……真足。”又笑盈盈睨了罗三奶奶一眼道,“这么好的宝贝,怕是有求于我吧?”
罗三奶奶笑道,“瞧这说的,难不成没什么事儿,就不能来和二嫂联络联络感情?”
韩氏自见了这对镯子,连眼角都堆满了笑,“瞧瞧我们姑奶奶这张嘴。说罢,什么事?能帮我一定帮。”忽然,又转了下眼睛,望向她,“可是你们家老大的事儿?”
秋纹闻言,惊了一惊,赶忙望向罗三奶奶,却见她依然笑得云淡风轻。
“可不是,我们家大爷在的衙门说裁就裁了,您说这叫什么事儿。如今在家里呆着,成日的不痛快。我们瞧着也实在不舒坦。”
韩氏笑盈盈把玉镯子收起来,交给翠娥,嘱咐她收好,才转头道,“我一听说你们家老大回了家啊,我就猜着你要来求我。前儿还和你二哥说呢,你看看,这不就来了?“
罗三奶奶陪了笑,又听她道,“都是自己人。你放心,能帮的,我一定帮。过几日,我正好要回娘家,这就和我父亲提一句。值什么的。”说完,话锋一转,却又道,“不过,不是嫂子说你。你这婆家,实在是不怎么样。也就你公公还在时,算还有些功名,如今他一走,下面一辈的,没一个成器的。不过靠几家铺子在混日子罢了。”
见罗三奶奶脸色有些不好,忙又道,“哎哟,嫂子这又话多了。这找婆家的事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也是没有办法。你娘啊,为着和罗家老太太那点情分,把你嫁了个纨绔,可真是生生把你害了。嫂子说话直,你别生气啊。”
罗三奶奶忙堆起了笑,“知道嫂子是为我好。怎么会生气?我们家大爷的事儿,可就劳烦嫂子了。”
见韩氏应了,又耐着性子陪她东拉西扯一阵,才推说家里还有事,方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