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五年,九月初一!
辽东郡,太守府。
这一日,太守府正门大开,郡兵沿街侍立。
李满带领郡中官员皆着官服,戴冠,腰悬印绶,于正门前负手而立。
李杨登上仪门内的一座高台,遥望眼前的场景,喃喃自语道:“似有贵人前来啊。”
午时整。
一名年轻宦官扯着公鸭嗓子,道:“吉时到。”
宦官言罢,两名天使手捧圣旨,自正门而入,直至仪门内止步。
仪门内置有香案,两名天使行至案后,其中一位年长一些的宦官,望向李满,不卑不亢道:“辽东太守接旨。”
李满闻言连忙跪倒在地,稽首道:“陛下长乐未央。”
李满言罢,天使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天子敕曰:辽东郡太守,李满,天惠聪颖,屡立奇功,朕心甚慰。着有司从重议奖,赏钱百万。
卿献治蝗之略,深得朕心,特许辽东郡内率先试行,望卿勤勉用事,再立新功。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李满闻言,再次郑重稽首,三拜之后,双手高举,道:“陛下千秋万岁,臣领旨谢恩。”
天使手捧圣旨,将其交于李满手中之后,忽然变了一副嘴脸,一脸谄媚的笑道:“府君深得陛下信重,奴婢恭喜李府君。”
李满倒也挺会来事儿,伸手比了一个请的手势,不卑不亢道:“借天使吉言,请天使入内饮些热汤。”
宦官闻言笑容更胜三分,摆手道:“不了,不了,奴婢还要回京向陛下复命,就不在此久留了。”
“如此也好,皇命要紧。”,说着,李满亲自将两位宣旨天使送出了门外。
忽的,年长一些的宦官,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脑门,一脸歉意道:“瞧我这记性,险些误了正事儿。”,伸手指了指面前的马车,道:“此乃陛下赏给府君的银钱,共计一百万钱,府君可得收好喽。”
“这是自然。”,李满向京城方向拱了拱手,恭敬道:“陛下所赐,自不敢辞。”
言罢。李满回头望向身后的福伯,微微点头。
福伯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送给天使的礼品业已备好装车,上品东珠二十颗,上好野参二十颗,狼狐等裘皮五十张。”
李满闻言点头嗯了声,对天使说道:“些许薄礼,不成敬意。”
两名传旨宦官老脸笑的好似菊花一般,连声道谢,请李满留步,一脸满意的告辞而去。
阉党之势已成,李满亦不得不与之虚以为蛇,他分得清轻重缓急,与其被阉党掣肘拖后腿,不如给些银钱了事,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都不算问题。
李满做不出那种为邀清名而舍生取义的事情来,他是一名典型的务实派,多为百姓做些实事才是好的。
胡广年事已高,李满也不可能凡事都指望着他老人家出面,李满已然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地方大佬,对他来说,自己能摆平的事情,没必要去麻烦自己的老师。
送走传旨天使后,李满召集郡吏,吩咐道:“令各县公人乔装成百姓,前往低洼多水之地,挖掘蝗种,三日后,来郡府领赏钱,以每石四十钱为例,多劳多得。
郡中各县、乡、亭内,皆以布告将治蝗之事告知与黎庶知晓。
三日之内,各县、乡、亭内的公人每日于辰时出街,以锣鼓聚众,将治蝗之事告知与百姓知晓,至酉时末为止。”
常言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距离秋收尚有些时日,此时挖掘蝗种,多少还能起到些效果,哪怕收效甚微也无所谓,一来,做了就比不做强,二来,今年的种种布置,只是来年的预演而已,先从中吸取经验,待来年做起事来,自然也就有了章法。
一石四十钱虽然不多,但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这也是一笔不菲的额外收入,并且,此事与自家田亩的收成息息相关,只要加以引导,百姓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只要令百姓从中得到实惠,百姓自然会积极响应。
众人闻言连忙揖礼称诺,见府君并无其他吩咐,便纷纷离开了。
李满在辽东一地,犹如土皇帝一般,军政大事皆一言而决,郡内一应官吏,只有依言听命的份儿。
三日后。
郡守府前,人头攒动,板车如龙,数百名乔装成百姓模样的公人,纷纷推着板车,前往太守府交差。
百姓见之无不啧啧称奇,纷纷驻足远观,不敢近前。
一些百姓甚至在窃窃私语,百姓甲道:“郡守最是重诺,说了给钱便一定会给。”
百姓乙连连点头,道:“李府君是天下间少有的好官、清官,府君自不会诓骗吾等。”
百姓丙闻言却是一脸不屑的撇了撇嘴,出言讥讽道:“既知府君仁义,汝等又为何不遵府君之令,前往低洼多水之地,挖掘蝗种啊?”
百姓乙被揶揄的老脸一红,嗫嚅良久,最终却化作一声叹息,道:“非是吾等不信府君,只是秋收在即,需得照看庄稼嘛。”
百姓乙之言引起了周遭百姓们的共鸣,秋收在即,百姓恨不得每日守在田间,好似一个不留神,庄稼地里的作物便会不翼而飞一般。
百姓之举,多有迂腐之嫌,但是,他们也是一群既可敬又可爱的糊涂人。
知足常乐者,可为朝廷之基石,百姓恰恰就是这种人。
太守府外,百姓自发的排起了长队,这一幕落在有心人的眼中,自是别有一番深意,寻常百姓又怎会如此循规蹈矩呢?
一炷香后。
李满身着官服,率领一众郡中官吏,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李满抬手向下压了压,示意自己有话要说。
当的一声,铜锣应声而响。
“肃静。”,公人上前一步,高声喝止道。
百姓见状纷纷噤声,纷纷伸头踮脚向太守府门前望去。
李满清了清嗓子,环视四周,高声道:“治蝗之策,实乃利民惠民之策,只要大家依照郡府的吩咐行事,便可大大降低发生蝗灾的几率,届时,蝗灾不复,家家皆有余粮,黎庶亦可免受冻馁之苦。”
顿了顿,李满抬手保证道:“一石蝗种四十钱,由当地县府发放,童叟无欺。”
李满之言,如言出法随,令百姓深信不疑,这便是威望素著的好处。
百姓纷纷跪地叩首,眼中尽显激动之色。
公人的话,百姓半信半疑,但对于李满之言,辽东百姓却是深信不疑的。
对于此等意外之财,百姓自然欣然受之,此等活计,青壮们自不会干,作为家中的主要劳力,他们自然要以种田为主,但是,家中的老幼却可以被发动起来,在县府公人的带领下,前往低洼潮湿处挖掘蝗种,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外出赚些银钱,每日午后,结束一天的劳作之后,青壮们推着板车,将家中老幼的劳动成果拉往县府贩卖即可。
辽东郡,太守府。
这一日,太守府正门大开,郡兵沿街侍立。
李满带领郡中官员皆着官服,戴冠,腰悬印绶,于正门前负手而立。
李杨登上仪门内的一座高台,遥望眼前的场景,喃喃自语道:“似有贵人前来啊。”
午时整。
一名年轻宦官扯着公鸭嗓子,道:“吉时到。”
宦官言罢,两名天使手捧圣旨,自正门而入,直至仪门内止步。
仪门内置有香案,两名天使行至案后,其中一位年长一些的宦官,望向李满,不卑不亢道:“辽东太守接旨。”
李满闻言连忙跪倒在地,稽首道:“陛下长乐未央。”
李满言罢,天使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天子敕曰:辽东郡太守,李满,天惠聪颖,屡立奇功,朕心甚慰。着有司从重议奖,赏钱百万。
卿献治蝗之略,深得朕心,特许辽东郡内率先试行,望卿勤勉用事,再立新功。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李满闻言,再次郑重稽首,三拜之后,双手高举,道:“陛下千秋万岁,臣领旨谢恩。”
天使手捧圣旨,将其交于李满手中之后,忽然变了一副嘴脸,一脸谄媚的笑道:“府君深得陛下信重,奴婢恭喜李府君。”
李满倒也挺会来事儿,伸手比了一个请的手势,不卑不亢道:“借天使吉言,请天使入内饮些热汤。”
宦官闻言笑容更胜三分,摆手道:“不了,不了,奴婢还要回京向陛下复命,就不在此久留了。”
“如此也好,皇命要紧。”,说着,李满亲自将两位宣旨天使送出了门外。
忽的,年长一些的宦官,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脑门,一脸歉意道:“瞧我这记性,险些误了正事儿。”,伸手指了指面前的马车,道:“此乃陛下赏给府君的银钱,共计一百万钱,府君可得收好喽。”
“这是自然。”,李满向京城方向拱了拱手,恭敬道:“陛下所赐,自不敢辞。”
言罢。李满回头望向身后的福伯,微微点头。
福伯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送给天使的礼品业已备好装车,上品东珠二十颗,上好野参二十颗,狼狐等裘皮五十张。”
李满闻言点头嗯了声,对天使说道:“些许薄礼,不成敬意。”
两名传旨宦官老脸笑的好似菊花一般,连声道谢,请李满留步,一脸满意的告辞而去。
阉党之势已成,李满亦不得不与之虚以为蛇,他分得清轻重缓急,与其被阉党掣肘拖后腿,不如给些银钱了事,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都不算问题。
李满做不出那种为邀清名而舍生取义的事情来,他是一名典型的务实派,多为百姓做些实事才是好的。
胡广年事已高,李满也不可能凡事都指望着他老人家出面,李满已然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地方大佬,对他来说,自己能摆平的事情,没必要去麻烦自己的老师。
送走传旨天使后,李满召集郡吏,吩咐道:“令各县公人乔装成百姓,前往低洼多水之地,挖掘蝗种,三日后,来郡府领赏钱,以每石四十钱为例,多劳多得。
郡中各县、乡、亭内,皆以布告将治蝗之事告知与黎庶知晓。
三日之内,各县、乡、亭内的公人每日于辰时出街,以锣鼓聚众,将治蝗之事告知与百姓知晓,至酉时末为止。”
常言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距离秋收尚有些时日,此时挖掘蝗种,多少还能起到些效果,哪怕收效甚微也无所谓,一来,做了就比不做强,二来,今年的种种布置,只是来年的预演而已,先从中吸取经验,待来年做起事来,自然也就有了章法。
一石四十钱虽然不多,但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这也是一笔不菲的额外收入,并且,此事与自家田亩的收成息息相关,只要加以引导,百姓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只要令百姓从中得到实惠,百姓自然会积极响应。
众人闻言连忙揖礼称诺,见府君并无其他吩咐,便纷纷离开了。
李满在辽东一地,犹如土皇帝一般,军政大事皆一言而决,郡内一应官吏,只有依言听命的份儿。
三日后。
郡守府前,人头攒动,板车如龙,数百名乔装成百姓模样的公人,纷纷推着板车,前往太守府交差。
百姓见之无不啧啧称奇,纷纷驻足远观,不敢近前。
一些百姓甚至在窃窃私语,百姓甲道:“郡守最是重诺,说了给钱便一定会给。”
百姓乙连连点头,道:“李府君是天下间少有的好官、清官,府君自不会诓骗吾等。”
百姓丙闻言却是一脸不屑的撇了撇嘴,出言讥讽道:“既知府君仁义,汝等又为何不遵府君之令,前往低洼多水之地,挖掘蝗种啊?”
百姓乙被揶揄的老脸一红,嗫嚅良久,最终却化作一声叹息,道:“非是吾等不信府君,只是秋收在即,需得照看庄稼嘛。”
百姓乙之言引起了周遭百姓们的共鸣,秋收在即,百姓恨不得每日守在田间,好似一个不留神,庄稼地里的作物便会不翼而飞一般。
百姓之举,多有迂腐之嫌,但是,他们也是一群既可敬又可爱的糊涂人。
知足常乐者,可为朝廷之基石,百姓恰恰就是这种人。
太守府外,百姓自发的排起了长队,这一幕落在有心人的眼中,自是别有一番深意,寻常百姓又怎会如此循规蹈矩呢?
一炷香后。
李满身着官服,率领一众郡中官吏,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李满抬手向下压了压,示意自己有话要说。
当的一声,铜锣应声而响。
“肃静。”,公人上前一步,高声喝止道。
百姓见状纷纷噤声,纷纷伸头踮脚向太守府门前望去。
李满清了清嗓子,环视四周,高声道:“治蝗之策,实乃利民惠民之策,只要大家依照郡府的吩咐行事,便可大大降低发生蝗灾的几率,届时,蝗灾不复,家家皆有余粮,黎庶亦可免受冻馁之苦。”
顿了顿,李满抬手保证道:“一石蝗种四十钱,由当地县府发放,童叟无欺。”
李满之言,如言出法随,令百姓深信不疑,这便是威望素著的好处。
百姓纷纷跪地叩首,眼中尽显激动之色。
公人的话,百姓半信半疑,但对于李满之言,辽东百姓却是深信不疑的。
对于此等意外之财,百姓自然欣然受之,此等活计,青壮们自不会干,作为家中的主要劳力,他们自然要以种田为主,但是,家中的老幼却可以被发动起来,在县府公人的带领下,前往低洼潮湿处挖掘蝗种,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外出赚些银钱,每日午后,结束一天的劳作之后,青壮们推着板车,将家中老幼的劳动成果拉往县府贩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