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翊一路走、一路思索。从朱大昉的口中,他了解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朱家二代子弟中,嫡出的男丁按年龄算,只有四人:
三房的大爷朱大衍,按年纪在同辈之中排行老大,已经年近四十,朱大昉对其评估很差,说是个只会算计的阴谋家,朱君翊不清楚朱大昉到底知道些什么,既然对方不说,他也不会主动去问。
嫡宗长房的大爷朱大佑,同辈中排行老二,三十四岁,是朱家老太爷的正式接班人,将来朱家的主人,据说原本是朱家最有经商头脑的人物,二代子弟中的中流砥柱,可惜不知什么原因,从朱大昉懂事时起,这位二爷就已经长期卧床不起,时睡时醒,朱大昉年幼时经常在他身上爬来爬去,因此彼此关系最为要好。
三房的二爷朱大昰,同辈中排行老三,二十七岁,据说是个十分平庸的人,什么事都被大哥压下一头,与大哥关系很不融洽。
最后一个就是朱大昉口中自己这个最聪明、最富正义感的六房小少爷。
没有人叫朱大硕这个名字,朱大昉在索尽枯肠之后确认旁宗也没有叫朱大硕的人。
没有朱大硕,朱君翊坦然地接受了这个事实,找得到还是找不到都没什么关系,他已经放弃寻找生父的选择,既然是要和高升一起去闯荡,一起去自食其力,就没理由瞻前顾后。想明白这些,朱君翊也就释然了。朱大昉追问姓名,朱君翊随口说了个“柳生”,柳家小姐所生。
朱君翊要了解各方情况,需要借重朱大昉,朱大昉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促膝长谈的同辈人物,两人相谈甚欢谈了很久,等到两人都疲惫不堪之时,已经是月明星稀时刻。朱大昉叫下人准备了一大桌宵夜,两个人胡吃海喝,这才道别。
朱君翊是新入宅的契奴,只是分在内宅听差,照规矩只能在前院和其它新奴住在一起,朱大昉可不管这套,非要刘丙在东厢房准备一张单床或者干脆就在小楼自己的卧房里加床。朱君翊心里想着高升和妮娜,坚决不允,朱大昉还指望着朱君翊带自己闯荡江湖,自是不敢过分违他的心意,只好安排刘丙提灯相送。
朱君翊给高升和妮娜各打包了一份宵夜,跟在刘丙身后,忽然发觉前路并不熟悉,忙开口问道:“刘大哥,这是去哪里的路?怎么这么黑?”
“小哥哥有所不知,这条路从大花园穿过,是条近路。白天我们这些下人是不敢走的,怕被主子们抓住责骂,现在夜深人静,想来应该没事。”刘丙不知道朱君翊的底细,见他颇受朱大昉的重视,倒不敢跟他拿腔作势,有一说一,有问必答。
朱家的这个花园,应该也有几十年的历史,经过朱家上一辈的初建、三房的扩建和三房老太爷的修葺,规模更是不小,只这个花园的面积,就已经和外面七八户人家的房址面积差不多少,里面风景全是人工开凿修缮,中间一座小山,山上还有凉亭,山前挖有一个精美的人工湖,山后还有一片竹林。刘丙对朱宅的修建知之颇多,说起来头头是道,西爪哇是没有竹子的,光是从大清国运来这批竹林就足足耗去了七八千两白银,听得朱君翊瞠目结舌,要知道清代乾隆初年六品官员一年的年俸不过四十五两白银,相当于后世9000元人民币,这片竹林的运费就花了七八千两白银,那可是将近16万元人民币了。
巴城的地理位置注定没有冬天,现在已经时近年终,却依然绿树盈盈,园内景致还是颇有看头,虽然是在夜晚,借着柔和的月光和刘丙手中的提灯,依稀可辨园内处处精致的雕琢。
朱君翊正暗自赞叹,刘丙忽然俯身,一把将他牵到一片假山之后。他刚要发问,却见刘丙蹲在地上,双手正做着告饶的姿势,想来定是事出有因,随着也蹲下。
从假山的缝隙中,朱君翊远远瞧见一群人推着十几个独轮手推车,每辆独轮车上都有四个红木箱子,人群之中,依稀可辫那位四奶奶春梅居中调度。
朱君翊小声问刘丙:“这是在干嘛?”
刘丙也不瞒他,笑道:“四奶奶总管着府里各项,这些大清国运来的药材、珠宝、器物都是船到就要押送入库的,想来是货船晚到,又要夜晚装运了。这种事下人们经常遇到,只是谁都不敢多嘴,权当不知。”又慎重嘱咐道:“小哥哥可要听真,这种事在府里是个禁忌,五年前就有人因随便传话被活活淹死在湖里。你可不能传。”
朱君翊答应着,又去看那些车辆,却见所有车辆均送到小山后的竹林处,等到再转出来,箱子全都不见了。
“那是个明库,入口就在小山后,药材等货物都是存在明库里的,没什么值钱物什。”刘丙像是担心朱君翊会起了偷盗的主意,又故意说了几句。其实刘丙完全不用担心,一个四岁半的孩子就算钻进宝库里,又能做的了什么大事?可是刘丙就是心里不妥当,总觉得这孩子就像能做下什么大事一般。
朱君翊自然也不点破,直接坐在地上,静静地等待。
两个人等了足足一个小时,前面的车轮和人声才渐渐消失了。两个人转出假山,沿着小路穿过花园,果然就到了前院的中门处,刘丙把朱君翊送到分派的新奴房舍就回去了,朱君翊也不与他客气。
推门走进去,借着昏暗的烛台灯光,终于找到了正在大通铺上为自己铺床的高升。朱君翊一喜,大声叫道:“高升,我回来了。”
高升也很是高兴,两人一起坐在土床上聊着当天见到的所见所闻,朱君翊没有说太多,高升毕竟是个藏不住话的性子,只说六房小少爷年纪相仿,待自己不错。高升的差事是个出力的活儿,十岁的小孩劈了大半天的木柴,早就浑身酸痛,他却不说,朱君翊只当他也很轻松,就问起了妮娜。
妮娜在伙房,高升也在伙房,本是时常见面的,妮娜的事情高升自然清楚地很,如今却坑坑憋憋,说的不尽不实,朱君翊自是不信,继续追问,高升一处露出马脚,自然处处都不禁推敲,几句话就露了底。
妮娜这么一个温婉漂亮的美女,伙房里又多是些高龄妇女,本就不好相处,甲三那厮拿着鸡毛当令箭,整天待在伙房,时不时出言调戏,几次三番想动手揩油,都被高升及时撞破,未能得逞。妮娜满腹委屈,不敢声张。
“甲三……”朱君翊在心底默默记下这个名字,想起带回来的两份宵夜,赶紧拿出来给高升品尝,房中尚有五六个同来的男孩,虽然不同民族、语言不通,但是毕竟都喜欢吃食,个个盯着朱君翊和高升,一脸馋像。
朱君翊也不小气,索性把纸包打开,叫大家一起来吃,跟高升打声招呼,提着另一份送去给旁院的妮娜,见面后自是又一番安慰。
待朱君翊返回时,高升等人均已疲惫地早早入睡,高升披着一床破布缝成的窟窿被子,手上却抱着一床稍好的薄被,坐靠在床边,尚维持着等待朱君翊的姿势。
朱君翊一阵感动,费好大劲才将高升重新放躺在土床上安睡,将薄被给他盖好,这才脱鞋上床,瞧见鞋下有一抹绿色,翻过来一瞧,却是一株绿草,不知在哪里黏在鞋底。他想起前一世在乡下老家也是常有类似的经历,总是被妈妈责骂一通。
躺在床上,回忆着往事,渐渐进入了梦乡。
也不知睡了多久,感知到某些不自在,朱君翊猛一睁眼,一张大脸就在正上方不到两寸处,双眼微红,正一动不动盯着自己。
朱君翊陡然从被子里窜起来,心脏就像是满载荷运转的电动小马达,“噗通噗通”的声音清晰可闻,血液像是不受控制般横冲直撞,背上的每一根汗毛都仿佛已经直立起来瑟瑟发抖。
待他看清那张脸,怒火油然而生,沉声怒道:“朱大昉!你到底想怎么样?”
朱大昉披着一身厚实的毛绒披风,正目瞪口呆地对着朱君翊发傻,搞懂朱君翊脸上的表情完全是因为自己,连忙小声解释。
原来,朱大昉躺在床上想着即日便可实现自己行侠仗义、闯荡江湖的梦想,兴奋地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心道如果朱君翊早点谋划好一切,正可早日实施,竟再也等不及天亮。巴达维亚纬度低,炎热潮湿,有钱的华人家多会备几双唐式木屐,朱大昉心急如火,也不等穿戴好衣着,披起披风,叫醒刘丙,踏着木屐一路“噼噼啪啪”的小跑而来,等到进了房,被满房间的汗味熏得捏住鼻子,挨个找人,找到朱君翊时却发现一件奇事,正想着凑近了观察观察,不料将朱君翊吓醒。
待朱大昉解释完来意,正想说说自己看到的稀罕事,朱君翊已经快要暴走了,哭笑不得,满腔怒火,最后全部化为一个字:“滚!”
朱大昉抱头鼠窜地从房里仓促出逃时,刘丙尚吹着鼻涕泡站在门外放哨,他睡地正香,被小少爷从被窝里拎出来,难免有些不爽,巴巴地想着早点回去还能再困一觉。冷不丁瞧见从房里钻出一人,看着像是自己的主子,还没等请示下一步的行止,六房小少爷、最聪明的朱家二代子弟朱大昉这大孩子已经窜出四五步,急得刘丙赶紧从后面追上。
穿过花园的小路,朱大昉还在啧啧称奇地自言自语:“到底是高人!行事就是不同,连睡觉还不忘睁着眼睛背诗!”
刘丙奇道:“小少爷,柳家那位小哥哥背的什么诗啊?”
朱大昉停下脚步,双手上下翻飞,竟也背出一段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刘丙完全听不懂,鼓掌讨好地夸道:“这写诗的人写的好,小少爷背的也好。”
“你懂什么?这是小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词,说的自己身在他乡思念故土的俘虏生活,自然明净,含蓄深沉。我爹请来的那位钟老夫子怎么说来着?哦!端地是首千古名……词!”朱大昉难得有机会跟人炫耀他仅有的那点华文知识,不免说的洋洋得意,刘丙是个不懂诗的,词就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一味地鼓掌卖好,直把小少爷夸得天上少有、地上全无。
朱大昉想起朱君翊不过四岁半的年纪,又想起自己,竟生出一丝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叹口气道:“刘丙啊!回去咱们也不睡了!小爷我今夜要发愤图强、夜背古诗三百首!”
察觉刘丙半天没有反应,回头一看,却见刘丙一脸抽搐、口吐白沫……
三房的大爷朱大衍,按年纪在同辈之中排行老大,已经年近四十,朱大昉对其评估很差,说是个只会算计的阴谋家,朱君翊不清楚朱大昉到底知道些什么,既然对方不说,他也不会主动去问。
嫡宗长房的大爷朱大佑,同辈中排行老二,三十四岁,是朱家老太爷的正式接班人,将来朱家的主人,据说原本是朱家最有经商头脑的人物,二代子弟中的中流砥柱,可惜不知什么原因,从朱大昉懂事时起,这位二爷就已经长期卧床不起,时睡时醒,朱大昉年幼时经常在他身上爬来爬去,因此彼此关系最为要好。
三房的二爷朱大昰,同辈中排行老三,二十七岁,据说是个十分平庸的人,什么事都被大哥压下一头,与大哥关系很不融洽。
最后一个就是朱大昉口中自己这个最聪明、最富正义感的六房小少爷。
没有人叫朱大硕这个名字,朱大昉在索尽枯肠之后确认旁宗也没有叫朱大硕的人。
没有朱大硕,朱君翊坦然地接受了这个事实,找得到还是找不到都没什么关系,他已经放弃寻找生父的选择,既然是要和高升一起去闯荡,一起去自食其力,就没理由瞻前顾后。想明白这些,朱君翊也就释然了。朱大昉追问姓名,朱君翊随口说了个“柳生”,柳家小姐所生。
朱君翊要了解各方情况,需要借重朱大昉,朱大昉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促膝长谈的同辈人物,两人相谈甚欢谈了很久,等到两人都疲惫不堪之时,已经是月明星稀时刻。朱大昉叫下人准备了一大桌宵夜,两个人胡吃海喝,这才道别。
朱君翊是新入宅的契奴,只是分在内宅听差,照规矩只能在前院和其它新奴住在一起,朱大昉可不管这套,非要刘丙在东厢房准备一张单床或者干脆就在小楼自己的卧房里加床。朱君翊心里想着高升和妮娜,坚决不允,朱大昉还指望着朱君翊带自己闯荡江湖,自是不敢过分违他的心意,只好安排刘丙提灯相送。
朱君翊给高升和妮娜各打包了一份宵夜,跟在刘丙身后,忽然发觉前路并不熟悉,忙开口问道:“刘大哥,这是去哪里的路?怎么这么黑?”
“小哥哥有所不知,这条路从大花园穿过,是条近路。白天我们这些下人是不敢走的,怕被主子们抓住责骂,现在夜深人静,想来应该没事。”刘丙不知道朱君翊的底细,见他颇受朱大昉的重视,倒不敢跟他拿腔作势,有一说一,有问必答。
朱家的这个花园,应该也有几十年的历史,经过朱家上一辈的初建、三房的扩建和三房老太爷的修葺,规模更是不小,只这个花园的面积,就已经和外面七八户人家的房址面积差不多少,里面风景全是人工开凿修缮,中间一座小山,山上还有凉亭,山前挖有一个精美的人工湖,山后还有一片竹林。刘丙对朱宅的修建知之颇多,说起来头头是道,西爪哇是没有竹子的,光是从大清国运来这批竹林就足足耗去了七八千两白银,听得朱君翊瞠目结舌,要知道清代乾隆初年六品官员一年的年俸不过四十五两白银,相当于后世9000元人民币,这片竹林的运费就花了七八千两白银,那可是将近16万元人民币了。
巴城的地理位置注定没有冬天,现在已经时近年终,却依然绿树盈盈,园内景致还是颇有看头,虽然是在夜晚,借着柔和的月光和刘丙手中的提灯,依稀可辨园内处处精致的雕琢。
朱君翊正暗自赞叹,刘丙忽然俯身,一把将他牵到一片假山之后。他刚要发问,却见刘丙蹲在地上,双手正做着告饶的姿势,想来定是事出有因,随着也蹲下。
从假山的缝隙中,朱君翊远远瞧见一群人推着十几个独轮手推车,每辆独轮车上都有四个红木箱子,人群之中,依稀可辫那位四奶奶春梅居中调度。
朱君翊小声问刘丙:“这是在干嘛?”
刘丙也不瞒他,笑道:“四奶奶总管着府里各项,这些大清国运来的药材、珠宝、器物都是船到就要押送入库的,想来是货船晚到,又要夜晚装运了。这种事下人们经常遇到,只是谁都不敢多嘴,权当不知。”又慎重嘱咐道:“小哥哥可要听真,这种事在府里是个禁忌,五年前就有人因随便传话被活活淹死在湖里。你可不能传。”
朱君翊答应着,又去看那些车辆,却见所有车辆均送到小山后的竹林处,等到再转出来,箱子全都不见了。
“那是个明库,入口就在小山后,药材等货物都是存在明库里的,没什么值钱物什。”刘丙像是担心朱君翊会起了偷盗的主意,又故意说了几句。其实刘丙完全不用担心,一个四岁半的孩子就算钻进宝库里,又能做的了什么大事?可是刘丙就是心里不妥当,总觉得这孩子就像能做下什么大事一般。
朱君翊自然也不点破,直接坐在地上,静静地等待。
两个人等了足足一个小时,前面的车轮和人声才渐渐消失了。两个人转出假山,沿着小路穿过花园,果然就到了前院的中门处,刘丙把朱君翊送到分派的新奴房舍就回去了,朱君翊也不与他客气。
推门走进去,借着昏暗的烛台灯光,终于找到了正在大通铺上为自己铺床的高升。朱君翊一喜,大声叫道:“高升,我回来了。”
高升也很是高兴,两人一起坐在土床上聊着当天见到的所见所闻,朱君翊没有说太多,高升毕竟是个藏不住话的性子,只说六房小少爷年纪相仿,待自己不错。高升的差事是个出力的活儿,十岁的小孩劈了大半天的木柴,早就浑身酸痛,他却不说,朱君翊只当他也很轻松,就问起了妮娜。
妮娜在伙房,高升也在伙房,本是时常见面的,妮娜的事情高升自然清楚地很,如今却坑坑憋憋,说的不尽不实,朱君翊自是不信,继续追问,高升一处露出马脚,自然处处都不禁推敲,几句话就露了底。
妮娜这么一个温婉漂亮的美女,伙房里又多是些高龄妇女,本就不好相处,甲三那厮拿着鸡毛当令箭,整天待在伙房,时不时出言调戏,几次三番想动手揩油,都被高升及时撞破,未能得逞。妮娜满腹委屈,不敢声张。
“甲三……”朱君翊在心底默默记下这个名字,想起带回来的两份宵夜,赶紧拿出来给高升品尝,房中尚有五六个同来的男孩,虽然不同民族、语言不通,但是毕竟都喜欢吃食,个个盯着朱君翊和高升,一脸馋像。
朱君翊也不小气,索性把纸包打开,叫大家一起来吃,跟高升打声招呼,提着另一份送去给旁院的妮娜,见面后自是又一番安慰。
待朱君翊返回时,高升等人均已疲惫地早早入睡,高升披着一床破布缝成的窟窿被子,手上却抱着一床稍好的薄被,坐靠在床边,尚维持着等待朱君翊的姿势。
朱君翊一阵感动,费好大劲才将高升重新放躺在土床上安睡,将薄被给他盖好,这才脱鞋上床,瞧见鞋下有一抹绿色,翻过来一瞧,却是一株绿草,不知在哪里黏在鞋底。他想起前一世在乡下老家也是常有类似的经历,总是被妈妈责骂一通。
躺在床上,回忆着往事,渐渐进入了梦乡。
也不知睡了多久,感知到某些不自在,朱君翊猛一睁眼,一张大脸就在正上方不到两寸处,双眼微红,正一动不动盯着自己。
朱君翊陡然从被子里窜起来,心脏就像是满载荷运转的电动小马达,“噗通噗通”的声音清晰可闻,血液像是不受控制般横冲直撞,背上的每一根汗毛都仿佛已经直立起来瑟瑟发抖。
待他看清那张脸,怒火油然而生,沉声怒道:“朱大昉!你到底想怎么样?”
朱大昉披着一身厚实的毛绒披风,正目瞪口呆地对着朱君翊发傻,搞懂朱君翊脸上的表情完全是因为自己,连忙小声解释。
原来,朱大昉躺在床上想着即日便可实现自己行侠仗义、闯荡江湖的梦想,兴奋地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心道如果朱君翊早点谋划好一切,正可早日实施,竟再也等不及天亮。巴达维亚纬度低,炎热潮湿,有钱的华人家多会备几双唐式木屐,朱大昉心急如火,也不等穿戴好衣着,披起披风,叫醒刘丙,踏着木屐一路“噼噼啪啪”的小跑而来,等到进了房,被满房间的汗味熏得捏住鼻子,挨个找人,找到朱君翊时却发现一件奇事,正想着凑近了观察观察,不料将朱君翊吓醒。
待朱大昉解释完来意,正想说说自己看到的稀罕事,朱君翊已经快要暴走了,哭笑不得,满腔怒火,最后全部化为一个字:“滚!”
朱大昉抱头鼠窜地从房里仓促出逃时,刘丙尚吹着鼻涕泡站在门外放哨,他睡地正香,被小少爷从被窝里拎出来,难免有些不爽,巴巴地想着早点回去还能再困一觉。冷不丁瞧见从房里钻出一人,看着像是自己的主子,还没等请示下一步的行止,六房小少爷、最聪明的朱家二代子弟朱大昉这大孩子已经窜出四五步,急得刘丙赶紧从后面追上。
穿过花园的小路,朱大昉还在啧啧称奇地自言自语:“到底是高人!行事就是不同,连睡觉还不忘睁着眼睛背诗!”
刘丙奇道:“小少爷,柳家那位小哥哥背的什么诗啊?”
朱大昉停下脚步,双手上下翻飞,竟也背出一段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刘丙完全听不懂,鼓掌讨好地夸道:“这写诗的人写的好,小少爷背的也好。”
“你懂什么?这是小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词,说的自己身在他乡思念故土的俘虏生活,自然明净,含蓄深沉。我爹请来的那位钟老夫子怎么说来着?哦!端地是首千古名……词!”朱大昉难得有机会跟人炫耀他仅有的那点华文知识,不免说的洋洋得意,刘丙是个不懂诗的,词就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一味地鼓掌卖好,直把小少爷夸得天上少有、地上全无。
朱大昉想起朱君翊不过四岁半的年纪,又想起自己,竟生出一丝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叹口气道:“刘丙啊!回去咱们也不睡了!小爷我今夜要发愤图强、夜背古诗三百首!”
察觉刘丙半天没有反应,回头一看,却见刘丙一脸抽搐、口吐白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