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诚忻回头一看,的确有些面熟,再一想便回忆起来。原来这人就那天进杭州时,城门下聊了几句天的年青人。徐诚忻见他宽袍束发,倒是一身休闲打扮,却也掩不住他那英武不凡的气
势。
“咦,是你啊!呵呵,你好你好!”刚才文绉绉的装了半天早就有些不耐烦,这一放松,就原形毕露了,竟伸出手去想和他握握手。
那人一怔,不知对方想做什么。徐诚忻立时醒悟,急忙顺势将手移向桌子说:“我们也算是有缘,不如一起喝杯酒,聊聊天怎么样?”
冯虎也是个喜欢交朋友的,还没等对方表态,就站起身一拉椅子说:“在下冯虎。坐坐坐,喝洒要人多才有趣。”
年青人一点也不矫情,坐下一拱手说:“在下杜子骞,字修鹏。还没请教......”
“我叫徐诚忻,字......字小明。”他哪有什么字,可急切之间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就顺口把从小到大教科书上的名人当成了自己的字。冯虎本来就不是个读书人,自然不讲究这些。
自己也没有取字。
“原来是小明兄,幸会幸会。”
听着可真别扭......
不过他也懒得再去计较,好长时间没痛痛快快地喝酒了,今天机会难得,还不爽它一回。这酒又淡、酒伴又是海量,脾气又对口,大家是越喝越有兴致,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菜过五味,酒过三巡,杜子骞说:“小明兄,刚才那首《咏蛙》虽说用词简单,意思直白,却内含有不小抱负。那天又听冯兄说你懂得用兵之道,想来小明兄其志不小吧?”
徐诚忻这几天多少有些憋屈,有些力气没处使的感觉,现在洒气一熏,便觉热血上涌、豪气冲天。说道:“男子汉大丈夫,无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然能到人世间走一遭,自然
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也算是不枉此生。”
“好!”杜子骞赞道:“果然是男子汉大丈夫当做之事。”随即他又想起自身的处境,不禁重重叹了口气。
冯虎直肠子,劝道:“杜兄弟好好的叹什么气,要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今天我们只须开怀畅饮,管它做什么!”他倒是学得快,用得也快。
杜子骞好奇的看了他一眼,说道:“冯兄看似粗人,却是个豪爽明白之人。是我唐突了,自罚一杯。”举杯一饮而尽。
徐诚忻心中好奇怪,看他穿着打扮也是个有身份的人,怎么倒一付满怀心事的样子,便打听起来。
杜子骞不答反问道:“小明兄,依你看我大宋治下可算是一个清平世界,中兴之国?”
“你的意思是......”
“哎~”杜子骞一摆手说:“我们三人本是萍水相逢,只因意气相投,便不问出身来历,把酒言欢。二位也并非泛泛之辈,必有些见解,在下诚心请教,只管放手直言。”
徐诚忻还没开口,冯虎便把酒杯“叭”的一放,说道:“别的我不知道,兄弟我长年戍边,面对契丹狗,真觉得窝囊,这岂是中兴之国该有的?再说前些日我与徐兄弟在盐塘沿海,碰到
倭寇扰民,那些大宋厢军毫无战力,稍一接触,就象丧家犬一样瞎跑。”他说起来又是一脸愤怒。
“还有这种事?”杜子骞惊道:“我也曾听说沿海时有倭寇滋事,人数虽众,但不过是些芥藓小疾,只要官兵一动,便望风而逃,江南沿海各部兵马战绩不俗呢。”
徐诚忻二人是亲眼见过倭寇的,又与当地村民聊过天,自然是最了解情况的。听了他的话不由好笑,摇摇头说:“这是谁在那睁着眼睛说瞎话!”俩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将当日的情况简单
的说了一遍。
杜子骞一听,叹了口气说:“我家主人果然说得没错,庙堂之巅,难解民间真相。猛将起于卒伍,能臣出于州县,主人真是用心良苦啊!”
“你家主人是谁啊?”
“这个......他不愿表露身份,我只能说他是一名朝廷要员。眼下虽郁郁不得志,但心系天下,胸怀大志,必有一天直冲云宵,一鸣惊人。”
既然他这样说了,徐诚忻也不好再问,又想古代的文化人说话都喜欢夸张,动不动就直冲九宵、一鸣惊人,哪有那么容易的。
“修鹏啊!”徐诚忻比他大二岁,现在也算是个酒肉朋友了,说话自然不讲究了。“那你不陪着你家主人,到杭州来做什么?”
“也是主人一片苦心,他见我年轻气盛,难堪大用,就命我出京游学,寻名师交益友,以备随时报效朝廷。”
这是公费旅游啊!徐诚忻羡慕水已。“那收获怎么样呢?”
“小弟从北向南,已历时将近一年,所得甚微。”他不无郁闷的说:“所谓名士,大多是些抚风弄月、文采出众的文学之流,说到经国治世......实在是平庸得很。”
徐诚忻点点头,说:“如此国策民风之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杜子骞目光一凝,问道:“小明兄何出此言?”
“那你说民间传诵的名士为什么大多是些文学家?”不等对方回答,他接着说:“因为老百姓喜欢嘛,这才子谁不喜欢、谁不仰慕。刚才那对唐家兄弟你也看到了,自己狗屁不通的还想
冒充一下才子。可老百姓为什么会喜欢才子呢?”
“这......”杜子骞从没想过这种事,一时回答不上来了。
“因为国家倡导嘛!”徐诚忻敦敦教诲:“你要清楚老百姓是最没主见的,最喜欢凑热闹追潮流的。朝廷的一言一行他们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看当朝大臣哪个不是文学大家?
对了,现在是哪一年了,当朝皇帝是谁......”
他们俩人正认真听讲,心中暗自思量,徐诚忻突然提出这么个问题,不由一呆。这些东西沈晚晴其实也跟他说过,只是他没放心上,再说这年号远没有公元好记,一时口快就问了出来。
“当朝乃哲宗皇帝主政,年号元祐,现已是元祐七年。小明兄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哦,一时糊涂没记起来。”
杜子骞暗想:哲宗虽说是皇帝,可一直以来都是高太后主政。别说是普通黎民百姓,就算是朝廷大臣也只知有高太后,不知有皇上,这也难怪他一时糊涂了。
徐诚忻也不太清楚哲宗皇帝具体是哪一位,做过些什么事。反正封建社会的体制大至都如此,所有的局限性也是由许多专家学者、教科书上讲了又讲的。他也算是半个大学生,说起来自
然是头头是道。
“......不管是什么时代,最值钱的是什么?人才!国家想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要着重培养,要重用,这样老百姓才会往这个方向跑......”
“可朝廷一直都是礼贤下士,科举制度也是很完善......”
“远远不够,先说科举制度吧!看起来很公平。可你想想,三年一考,时间跨度太大了吧!全国人口这么多,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啊!再说这考试的内容,通常是一篇文章定乾坤。人家辛
辛苦苦寒窗十多年,要是不巧碰到个不善长的题目呢?他岂不是这么多年白忙了?最大的毛病就是太注重文采了,你是找他做官治理国家的,又不是写诗作文,文章写得好又能怎么样......
”
“那依你之见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扩大才库基数,在民间兴办学校,尽可能做到人人都能上学受教育。第二,分门别类,因材施教。善于管理的学管理,善于理财的学理财,善于断案的学刑侦,善于文学的就让
他去写诗作画。术业有专攻,人无完人,我们要的是专才,而不是什么都会一点,什么又不精的全才。第三,用人制度透明化,公开化,能者上庸者下,不看靠山背景,不管资历深浅。第
四......这头绪实在太多,一下子也讲不清楚,反正要改的地方确实太多了。”
这种国家大事,就算他是现代穿越过去的,又岂能一下子理出个头绪来,他越想越复杂,最后也只能敷衍了事。其间又不断冒出几个新名词,少不得又要给他们解释一番,说得舌干口燥
抓起酒杯猛灌几口。
杜子骞却听得出神,兀自低头沉思,叹道:“小明兄的见解倒与前朝变法的王相颇多相似之处,果然才学过人,令人敬仰。”
“你说的是王安石?”
“自然是他了,不知小明兄对王相如何看?”
徐诚忻一想,原来是王安石的后朝,王安石这个历史名人我还是了解一点的。他的一些事迹书上也早有定论。
“王相可是个名人、能人啊!可惜输在二点:一是操之过急,二是用人不当。”
“此话怎解?”
这也怪不得王安石,这种翻天覆地的改革大计当然不可能仅一朝一代能成的。但封建社会的国策全看皇帝的喜好,国策很难长时间定下来。你现在干得好好的,换个皇帝说不行,那又全
白忙活了。可能王安石也是有这个担心,所以想尽快把大事定下来。至于用人,更是非常微妙的事情,外人很难知道个中缘由。
这些理由徐诚忻倒底不能说出口,最后只是摇了摇头。
杜子骞看来倒却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更加觉得他高深莫测起来,小明兄高才啊......
势。
“咦,是你啊!呵呵,你好你好!”刚才文绉绉的装了半天早就有些不耐烦,这一放松,就原形毕露了,竟伸出手去想和他握握手。
那人一怔,不知对方想做什么。徐诚忻立时醒悟,急忙顺势将手移向桌子说:“我们也算是有缘,不如一起喝杯酒,聊聊天怎么样?”
冯虎也是个喜欢交朋友的,还没等对方表态,就站起身一拉椅子说:“在下冯虎。坐坐坐,喝洒要人多才有趣。”
年青人一点也不矫情,坐下一拱手说:“在下杜子骞,字修鹏。还没请教......”
“我叫徐诚忻,字......字小明。”他哪有什么字,可急切之间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就顺口把从小到大教科书上的名人当成了自己的字。冯虎本来就不是个读书人,自然不讲究这些。
自己也没有取字。
“原来是小明兄,幸会幸会。”
听着可真别扭......
不过他也懒得再去计较,好长时间没痛痛快快地喝酒了,今天机会难得,还不爽它一回。这酒又淡、酒伴又是海量,脾气又对口,大家是越喝越有兴致,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菜过五味,酒过三巡,杜子骞说:“小明兄,刚才那首《咏蛙》虽说用词简单,意思直白,却内含有不小抱负。那天又听冯兄说你懂得用兵之道,想来小明兄其志不小吧?”
徐诚忻这几天多少有些憋屈,有些力气没处使的感觉,现在洒气一熏,便觉热血上涌、豪气冲天。说道:“男子汉大丈夫,无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然能到人世间走一遭,自然
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也算是不枉此生。”
“好!”杜子骞赞道:“果然是男子汉大丈夫当做之事。”随即他又想起自身的处境,不禁重重叹了口气。
冯虎直肠子,劝道:“杜兄弟好好的叹什么气,要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今天我们只须开怀畅饮,管它做什么!”他倒是学得快,用得也快。
杜子骞好奇的看了他一眼,说道:“冯兄看似粗人,却是个豪爽明白之人。是我唐突了,自罚一杯。”举杯一饮而尽。
徐诚忻心中好奇怪,看他穿着打扮也是个有身份的人,怎么倒一付满怀心事的样子,便打听起来。
杜子骞不答反问道:“小明兄,依你看我大宋治下可算是一个清平世界,中兴之国?”
“你的意思是......”
“哎~”杜子骞一摆手说:“我们三人本是萍水相逢,只因意气相投,便不问出身来历,把酒言欢。二位也并非泛泛之辈,必有些见解,在下诚心请教,只管放手直言。”
徐诚忻还没开口,冯虎便把酒杯“叭”的一放,说道:“别的我不知道,兄弟我长年戍边,面对契丹狗,真觉得窝囊,这岂是中兴之国该有的?再说前些日我与徐兄弟在盐塘沿海,碰到
倭寇扰民,那些大宋厢军毫无战力,稍一接触,就象丧家犬一样瞎跑。”他说起来又是一脸愤怒。
“还有这种事?”杜子骞惊道:“我也曾听说沿海时有倭寇滋事,人数虽众,但不过是些芥藓小疾,只要官兵一动,便望风而逃,江南沿海各部兵马战绩不俗呢。”
徐诚忻二人是亲眼见过倭寇的,又与当地村民聊过天,自然是最了解情况的。听了他的话不由好笑,摇摇头说:“这是谁在那睁着眼睛说瞎话!”俩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将当日的情况简单
的说了一遍。
杜子骞一听,叹了口气说:“我家主人果然说得没错,庙堂之巅,难解民间真相。猛将起于卒伍,能臣出于州县,主人真是用心良苦啊!”
“你家主人是谁啊?”
“这个......他不愿表露身份,我只能说他是一名朝廷要员。眼下虽郁郁不得志,但心系天下,胸怀大志,必有一天直冲云宵,一鸣惊人。”
既然他这样说了,徐诚忻也不好再问,又想古代的文化人说话都喜欢夸张,动不动就直冲九宵、一鸣惊人,哪有那么容易的。
“修鹏啊!”徐诚忻比他大二岁,现在也算是个酒肉朋友了,说话自然不讲究了。“那你不陪着你家主人,到杭州来做什么?”
“也是主人一片苦心,他见我年轻气盛,难堪大用,就命我出京游学,寻名师交益友,以备随时报效朝廷。”
这是公费旅游啊!徐诚忻羡慕水已。“那收获怎么样呢?”
“小弟从北向南,已历时将近一年,所得甚微。”他不无郁闷的说:“所谓名士,大多是些抚风弄月、文采出众的文学之流,说到经国治世......实在是平庸得很。”
徐诚忻点点头,说:“如此国策民风之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杜子骞目光一凝,问道:“小明兄何出此言?”
“那你说民间传诵的名士为什么大多是些文学家?”不等对方回答,他接着说:“因为老百姓喜欢嘛,这才子谁不喜欢、谁不仰慕。刚才那对唐家兄弟你也看到了,自己狗屁不通的还想
冒充一下才子。可老百姓为什么会喜欢才子呢?”
“这......”杜子骞从没想过这种事,一时回答不上来了。
“因为国家倡导嘛!”徐诚忻敦敦教诲:“你要清楚老百姓是最没主见的,最喜欢凑热闹追潮流的。朝廷的一言一行他们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看当朝大臣哪个不是文学大家?
对了,现在是哪一年了,当朝皇帝是谁......”
他们俩人正认真听讲,心中暗自思量,徐诚忻突然提出这么个问题,不由一呆。这些东西沈晚晴其实也跟他说过,只是他没放心上,再说这年号远没有公元好记,一时口快就问了出来。
“当朝乃哲宗皇帝主政,年号元祐,现已是元祐七年。小明兄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哦,一时糊涂没记起来。”
杜子骞暗想:哲宗虽说是皇帝,可一直以来都是高太后主政。别说是普通黎民百姓,就算是朝廷大臣也只知有高太后,不知有皇上,这也难怪他一时糊涂了。
徐诚忻也不太清楚哲宗皇帝具体是哪一位,做过些什么事。反正封建社会的体制大至都如此,所有的局限性也是由许多专家学者、教科书上讲了又讲的。他也算是半个大学生,说起来自
然是头头是道。
“......不管是什么时代,最值钱的是什么?人才!国家想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要着重培养,要重用,这样老百姓才会往这个方向跑......”
“可朝廷一直都是礼贤下士,科举制度也是很完善......”
“远远不够,先说科举制度吧!看起来很公平。可你想想,三年一考,时间跨度太大了吧!全国人口这么多,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啊!再说这考试的内容,通常是一篇文章定乾坤。人家辛
辛苦苦寒窗十多年,要是不巧碰到个不善长的题目呢?他岂不是这么多年白忙了?最大的毛病就是太注重文采了,你是找他做官治理国家的,又不是写诗作文,文章写得好又能怎么样......
”
“那依你之见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扩大才库基数,在民间兴办学校,尽可能做到人人都能上学受教育。第二,分门别类,因材施教。善于管理的学管理,善于理财的学理财,善于断案的学刑侦,善于文学的就让
他去写诗作画。术业有专攻,人无完人,我们要的是专才,而不是什么都会一点,什么又不精的全才。第三,用人制度透明化,公开化,能者上庸者下,不看靠山背景,不管资历深浅。第
四......这头绪实在太多,一下子也讲不清楚,反正要改的地方确实太多了。”
这种国家大事,就算他是现代穿越过去的,又岂能一下子理出个头绪来,他越想越复杂,最后也只能敷衍了事。其间又不断冒出几个新名词,少不得又要给他们解释一番,说得舌干口燥
抓起酒杯猛灌几口。
杜子骞却听得出神,兀自低头沉思,叹道:“小明兄的见解倒与前朝变法的王相颇多相似之处,果然才学过人,令人敬仰。”
“你说的是王安石?”
“自然是他了,不知小明兄对王相如何看?”
徐诚忻一想,原来是王安石的后朝,王安石这个历史名人我还是了解一点的。他的一些事迹书上也早有定论。
“王相可是个名人、能人啊!可惜输在二点:一是操之过急,二是用人不当。”
“此话怎解?”
这也怪不得王安石,这种翻天覆地的改革大计当然不可能仅一朝一代能成的。但封建社会的国策全看皇帝的喜好,国策很难长时间定下来。你现在干得好好的,换个皇帝说不行,那又全
白忙活了。可能王安石也是有这个担心,所以想尽快把大事定下来。至于用人,更是非常微妙的事情,外人很难知道个中缘由。
这些理由徐诚忻倒底不能说出口,最后只是摇了摇头。
杜子骞看来倒却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更加觉得他高深莫测起来,小明兄高才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皇帝,哥罩你,皇帝,哥罩你最新章节,皇帝,哥罩你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皇帝,哥罩你,皇帝,哥罩你最新章节,皇帝,哥罩你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