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大明 第三章:内忧外患

小说:寰宇大明 作者:咔咔咘咘 更新时间:2024-08-04 20:38:38 源网站:顶点小说
  朕不敢说累,更不敢纵情玩乐,因为朕还没有成就。

  ——天启大帝

  ——————

  正是意识到了此时的明朝已经岌岌可危,穿越当天朱一鸣就迫不及待的下达这些命令,如果不快刀斩乱麻,那么就算自己是穿越而来,面对这么多的问题,也不得不去做他的木匠了。

  1621年的明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在万历驾崩的时候,立国已经252年。《明史熹宗本纪》提到“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世宗就是嘉靖,就是说从嘉靖后朝廷纲纪很坏,到神宗末年,就是万历末年,坏到了极点。万历近30年不视朝,可想而之。

  满洲人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在东北已是风生水起,攻城掠地,做大做强;内地农民起义、少数民族起义不断,奢香夫人的后代在贵州、四川起义,围困cd一百多天,还有sd那不成气候的白莲教。总之,形势可谓内外交困。朱由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大位的。

  对于一个15岁的少年,要独自处理这样的危机,实在是太难了。朱由校有什么?除了自己,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依靠。根据祖训,几个亲叔叔是不能参与朝廷政务的,唯一的弟弟朱由检这时候还年幼,就算年长也不能参与政务。

  朱元璋设定的分封制度,皇子成年后一律离京到封地去,刚开始各地藩王还有几千、几万不等的兵马,朱棣一降,各地藩王连王府大门都不能出,更别说带兵、参政了,皇子一旦离京到封地,基本就再也见不到了。

  叔伯、兄弟是指望不上了,那太后、太皇太后呢,根据祖训,也是不能干政的。

  这样一来,皇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一个人要和几百上千个真真假假的正人君子(臣子)周旋,累啊,所以朱棣以后,明朝都是短命的皇帝、也多是殆政的皇帝。

  恰恰相反,女真人是怎么崛起的?

  清朝立国之初就紧紧依靠家族力量,群策群力,发展壮大。在皇太极登基以后,皇太极的几个兄弟,阿敏、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阿济格、多铎等一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高手,可以说,没有这些个亲兄弟,清朝难以入主中原。

  康熙皇帝14岁就智擒鳌拜,后来又平定三藩,很厉害。要知道,康熙有精明能干、威望崇高的太皇太后孝庄和强大的宗室在幕后支持,这是关键。朱由校有什么?除了自己,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依靠。

  所以说,明朝的皇帝是真正的孤家寡人,遇上大事没有可以信赖的至亲帮衬、周旋。

  那些大臣们呢?

  此时,宋明理学、陆王心学已十分发达。把明朝的大臣一个个教育的像个正人君子。理学是什么?理学是儒学的哲学化,感觉也是具体化、升华化,北宋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有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理学语言;

  朱熹也说了两句代表性的话,“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心学以王阳明为代表,顾名思义,心学就是研究心的学问,他的一句话可以作为代表“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些学问听起来很是能鼓舞人心,但要求太高,常人难以企及,自古无几人能做到;最后很多人学的四不像,满口仁义道德,心中污秽不堪,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就是这么来的吧。

  在这些学问的浸淫下,大明的大臣一个个都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正人君子的做派。

  然而,就是这些满口道德、心忧天下的正人君子把朱由校天资不错的先祖嘉靖都逼得不上朝,躲在西苑神神叨叨24年;把朱由校老实巴交的曾祖父隆庆逼得英年早逝;把朱由校从小就聪明伶俐的爷爷万历逼得干脆躲进深宫不出来,这一躲就是近30年。

  临死的时候,崇祯说“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就能看出这些自视清高的大臣们都是什么德行……

  当然,大臣是必须要依靠的,有内阁协调六部,提出意见,但内阁的话能全信吗?再说又没有英宗登基时(8岁)的“三杨”和万历登基(9岁)时的张居正这样的人才,内阁出现不同意见怎么办?怎么调和?大臣的话能全信吗?其中有鸡鸣狗盗之徒、怀有私心之徒不说,还有的大臣的确是自身水平不高,说的话能采纳吗?怎么辨别真假?怎么识别忠奸?

  另外,朱一鸣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皇权过小。

  在封建王朝,皇上作为九五之尊,是上天派下来管理天下臣民的,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掌握天下所有臣民的生杀大全,是封建时代最高的统治者。

  但是,这个理解不能适用于此时的明朝。

  文官集团的崛起和成熟,逐渐成为左右朝廷政策的强大力量,甚至皇帝本人在面对这种朝臣的压力之时,也不能不有所顾忌。

  到了弘治以后,情况就已经是明朝皇帝没有办法控制的了。皇帝已经变成了权力的来源和象征,但他们做任何的事情都已经没有办法自由。比如武宗南巡,权力意识大增的大臣们全体反对。嘉靖的大礼仪事件、万历的国本之争。此时,明朝的皇帝们已经变成了退居幕后的国家最高统治者,但是行政权已经几乎完全的落在了内阁和六部的手里。

  以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的言官队伍,这批人在本朝品位虽卑,但政治地位却很高,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们上则规谏皇帝,左右言路,下则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范围,既威慑百官安分守道、各司其职,也要求皇帝本人的所作所为应该符合天道本身。除了言官之外,翰林院、六部、内阁等官员也多次成为诤谏刺劾的主力军。1577年,张居正父亲去世,按例应回乡丁忧,然而在皇帝挽留下夺情留任;朝中其他大臣认为本朝以孝为大,张居正不应眷念职位。愤怒的官员决定参劾首辅大臣。先是两位翰林,后是两位刑部官员,冒着受到皇帝严厉处罚的风险,上奏参劾张居正。虽然四位官员果然受到杖刑,却在朝内赢得了忠臣的好名声。

  这也不是皇帝昏庸和懒惰造成的,明朝中期的很多皇帝们都因为要权力和大臣们进行过殊死的斗争,皇帝是权力的来源,他可以给人权力也可以剥夺权力,并且掌握人的生死,这是他唯一可以威胁大臣的地方。

  但是偏偏明朝的大臣不怕死,而皇帝撤换了一个大臣,会有更多的大臣站出来维护这个集体的权力。所以皇帝也苦于要不回自己作为统治者的行政权力,只能逐渐的退居深宫,做最高的决议人。而所谓廷议这种事情已经不太需要皇帝的参加了。

  明朝皇帝个人的自由到最后已经是狭小到无以复加了。甚至连立储君这样的事情也没有自由。万历的国本之争对比康熙随心所欲的换太子,可知万历做皇帝的难处!

  明末在各项制度上已经接近于早期欧洲的君主立宪,正如欧洲君主国家的储君们被选择出来需要经过内阁的批准,明朝的太子被立出来是也要获得内阁的首肯的,在中国历史上,明朝还是首例,连立储君都身不由己。

  明朝的皇帝们,他们的早期都曾经试图确立以自己的想法来实施的政治制度,但无一例外的被大臣们驳回,退居深宫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除非他们不顾舆论的压力,对大臣进行残酷的屠杀以换取自己的的权力。但是在明朝这样做的可能性很小,嘉靖开始的屠杀并没有吓倒明朝的大臣,倒最终吓倒了皇帝自己。这些明朝皇帝们,一个个在深宫打发这自己无聊的岁月的时候,其实大部分的人心中,是很无奈的!

  因此,朱一鸣下达的四条命令,有两条与魏忠贤有关。

  魏忠贤虽然不识字,但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心险恶、世态炎凉还是比较能把握的。况且这个人腿脚勤快,办事利索,那再好不过,就你魏忠贤了。

  魏忠贤在对付文官方面的确有一套,在原来历史上,最后那些文官几乎被整治的服服帖帖,税务改革也卓有成效,把万历向弱势群体征税转向江浙富人征税,魏忠贤基本解决了中央财政开支问题,军费基本能保证。

  历史上的魏忠贤办事才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毕竟目不识丁,心性修养、胸怀格局都不够大,在朱由校面前很温顺,对大臣可就不客气了。他敢杀人啊!

  一般皇帝杀人都会很慎重,一来个人名誉问题,二来祖宗江山社稷问题,把人心杀没了,如何是好?

  魏忠贤就不管那么多了,江湖夜路子,把自命清高的东林党赶尽杀绝,内阁首辅叶向高是东林党的老大,被魏忠贤赶回家,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六君子被杀,各地封疆大吏也都害怕了,纷纷以攀附太监魏忠贤为荣,各地督抚共计给魏忠贤建了92座生祠,称他为九千岁。

  然后,魏忠贤认了一大帮干儿子,连吏部尚书这样的国之重臣也认魏忠贤为干爹,这些“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正人君子跪在了一个阉竖之下。

  朝廷清静的代价就是乌烟瘴气,堂堂天朝的朝廷几乎成了黑社会组织。

  所以,朱一鸣趁着魏忠贤还没有正式的走上巅峰,要先把他的后台“客氏”除掉,然后再提拔他当上东厂督主,这就等于告诉魏忠贤,你的才能我是认可的,但是你的主子只能有我一人。

  而且,朱一鸣并不想将“司礼监掌印太监”交给魏忠贤,如果这个位置也给他,恐怕自己真的控制不了局势了。这个位置直接关系着自己的命令是否被正确的下达。

  明朝明宣宗时期,明宣宗为了压制内阁的权势,将国家决策分为“票拟”“批红”两个部分,票拟是内阁阁员拟定对事情的处理意见,以蓝笔书写。呈上后请皇帝审批,由于皇帝审批用红笔,所以叫“批红”,然而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都懒于政事,于是“批红”的权力落到了太监手里。

  在“司礼监掌印太监”下面还有“司礼监秉笔太监”,负责用红笔批示处理意见是否可以执行。然而秉笔太监却不是说了算的,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要再次审核一次,如果认为可以,就盖上公章。如果认为不好,有权打回去重新批红。所以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太监中的一号人物,如果大臣要反对也没办法,因为他们送上去的奏章都要经过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审核,他们告的人偏偏就是审核的人,所以当然必输无疑。

  但是出现这一情况的前提是:皇帝懒散。否则,皇帝可以收回“批红”的权利。比如嘉靖皇帝,把太监都当成了奴才,于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什么的都不敢胡作非为,一时权势被打压下去。

  朱一鸣不想学嘉靖,他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也不想学朱由检,他太笨,自己没有实力驾驭大臣,却自作聪明将得力助手全部搞死,落得个上吊自杀的结局。

  他想学习的恰恰就是朱由校,利用魏忠贤去牵扯那些不干正事的大臣们,只不过自己要把握好尺寸……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寰宇大明,寰宇大明最新章节,寰宇大明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