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武帝! 第8 章 最难走的路

小说:家父汉武帝! 作者:智者的土狗儿 更新时间:2025-01-20 21:12:53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何以你们连争都不争,就落得此地?!”

  苏武嗓音振聋发聩,震得卫律发际线向后缩了缩,卫律心虚的看向大鸿胪田千秋,田千秋面色发愧,心虚的咳嗽两声,

  “苏行丞说得是。”

  田千秋本就是不争先的性子,淑均恬淡,但他并非任何事都不争,

  要争他只争大事。

  戾太子刘据被冤死,满朝文武无人敢言,唯有田千秋上车诉冤,可眼前无非是廷署落处,就没必要争了吧.....

  在哪干不是干?

  苏武朝大鸿胪田千秋行礼,

  “百官之丞,各司其职。田鸿胪,我们应以大鸿胪寺之名,一同上书陛下。”

  大鸿胪田千秋面容渐肃,

  他明白了苏武的意思。

  苏武觉得,大鸿胪寺本都如此了,再不争就什么都没了,

  权力因项目而生。

  大鸿胪寺连项目都没有,何谈权力?

  偏偏刘据治下,又是历朝历代以来外交形式最复杂的一朝,对大鸿胪寺众官员而言,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却落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田千秋竟看向卫律,

  “你以为呢?”

  卫律没想到田千秋会问到自己头上,向苏武身边挪了挪,

  沉肃道,

  “我与苏行丞所想一致。”

  .......

  洛阳霍家小院

  今天人齐全得很,除了霍去病生母卫少儿不在,霍家一脉俱是齐全了。

  霍仲孺三儿一女,

  霍去病、霍光、霍蕙儿、霍旗,还有小一辈儿的霍嬗。

  霍仲孺看着自己这一生的成果,面露骄傲,

  这些孩子就是霍家的底气啊!

  尴尬的是,却无人搭理霍仲孺,

  霍蕙儿已行了笄礼,女子插笄,就说明她已到了嫁人的年纪了,而天生福气满满的蕙儿,一直以来的人生目标,就是嫁给刘据。

  若霍蕙儿入宫,霍家在朝中的格局便是,

  一位实存名亡的大将军,一位翻云覆雨的丞相,一位受宠的皇妃,还有一位刘据的暗子。

  若此时为晋之格局,说一声“刘与霍”共天下,都不为过。

  霍家第二代此刻都在闲聊着,显然都很放松。

  “三妹,入宫之后,当以恭谨为先,万不可凌人....”

  霍光苦口婆心,反正他每次看到三妹都要重复一段这些话,给霍光都弄成NPC了,霍蕙儿一靠近他,也会触发相同的台词,可见霍光对此事不放心到什么程度。

  “小妹吉人天相,”霍去病掏掏耳朵,“你每次总说说这些事,听得我都烦了。”

  霍光斜了大哥一眼,“我又没和你说!”又眼神温和看向小妹,“小妹,你记住了吗?”

  “二哥,我记住了~”

  霍蕙儿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一颦一笑间,为姣好美人,

  眉如望远山,面如水芙蓉,肌如柔凝脂,

  李延年为刘彻所献之诗,用在霍蕙儿身上要更合适,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每个子女都是人中龙凤,有异于常人之资,霍仲孺真可以开一门课,叫《生娃的艺术》。

  “呼....那就好,那就好。”霍光跟小妹说好了仍不满足,又转头看向四弟,“幺儿。”

  四弟小黑还没等二哥开口,就直接说出,

  “死君难,臣之道也!

  二哥,我都记得了。”

  “我要你多读春秋,尤其以董先生的春秋繁露为优,你都读了吗?”

  “都看了。”

  霍光开口对问了几句,小黑都能答上,虽然远没有答出什么新意,只停留在看过的程度,但也让霍光很满意了。

  死君难,臣之道,

  六字足以概括汉时官员上承春秋战国士大夫之风,士为知己者死。

  其中不乏也涉及利益,可在他们心中有比利益更重要的事物,

  认可。

  环视弟弟妹妹,霍光如一家之大家长,

  认真道,

  “要如履薄冰,要如临深渊。”

  “是,二哥。”

  见霍光与其他弟弟妹妹都说了一通,唯独没和自己说,

  霍去病凑近道,

  “唉?小光,还有我呢,你也教我两句啊!”

  “兄长,您就不必了。”

  霍光一本正经。

  还用教霍去病怎么给刘据尽忠吗?

  纯是班门弄斧!

  等霍光发言完毕后,霍仲孺才插上话,

  “许久不见,子孟,你长大了啊。”

  “阿翁,孩儿也不小了。”

  一众孩子中,霍仲孺陪伴霍光的时间是最长的,

  他与霍光他娘是走程序登记在册的明媒正娶,对霍去病他娘则是地下恋情,其余老三、老四的更接近于酒后乱性。

  “哈哈哈。”

  霍光一直与霍仲孺保持着距离感,

  霍仲孺到现在都记得,

  他带霍光玩些小孩子爱玩的东西时,常常是自己一个大人玩得开心起兴,霍光只在旁静静的看着,

  算着时间差不多了,霍光还会提醒玩起兴的他回家吃饭。

  “阿翁,你有什么想说得就直说吧。”

  见霍仲孺有话一直憋着,小黑替他铺了个台阶,

  闻言,霍仲孺感激的看了幺儿一眼,他和老四是有战友情的,毕竟一起要过饭,他也与老四最亲。

  “咳咳,”霍仲孺早就忍不住了,看向霍光道,“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子孟,你也不小了,为父给你定了桩亲事,你看如何?”

  此话一出,霍家众人都惊在原地,

  霍蕙儿小心道,

  “阿翁,为何如此突然啊....”

  蕙儿说的还有些含蓄,霍去病可不一样,皱眉直言道,

  “小光自己喜欢他就娶了,您直接自以为是就给他定了,是怎么回事?”

  从霍去病开始就是自由婚姻,婚姻为父母之命不假,但霍去病真跟霍仲孺不熟,若是卫子夫的安排,你看霍去病听不听。

  见霍去病有些生气,霍仲孺肉眼可见的被吓到了,霍仲孺一直不敢将霍去病真当成自己的儿子,

  想着他就是随便在外生了个儿子,管都不想管,谁知道第一次见面时,自己的私生子就成为大败匈奴的少年将军!

  霍去病找到霍仲孺,霍仲孺见到儿子的第一声称呼,不是唤的儿子,而是拜在霍去病面前,喊的是“将军”。

  可想而知,霍仲孺小小的脑袋中有多大的问号。

  “去病,我这也是想着子孟到年纪了吗,而且那儿媳我也不是随便选的,同也姓霍,他们家祖上与我们也是一支,这也算是回归本源了。”

  “什么这那的!”霍去病大手一挥,“您都唤上儿媳了?不行!我不同意!”

  霍嬗在旁暗自捏紧拳头,忽然感觉自家阿翁是真帅!

  霍仲孺面露难色,他最畏惧大儿子,此事大儿子要是不点头,定然成不了!

  见事情办不成了,心灰意冷之际,

  当事人霍光却开口道,

  “我也确实到了年纪,就听阿翁的吧。”

  “二叔?”

  霍嬗满眼莫名的看向霍光。

  唯独,霍去病眼中现出无奈。

  霍仲孺没反应过来,心中一阵狂喜,

  又确认道,

  “子孟?此事为真?!那就定下了!”

  霍光点头。

  “就定下吧。”

  .........

  “陛下。”

  中贵人包桑在案几上添盘,

  酒二壶,鹿肚,牛肝各一。

  天子一日四食,

  分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时用餐,

  刘据与刘彻相对而坐,这是一日中的最后一顿。

  “熊儿,洛邑的鹿肚、牛肝甚是新鲜,你尝尝。”

  刘据用食箸夹起鹿肚,放于口中,清香满口,又极有嚼劲,

  此菜制,刘据看过无数次,吃还是第一次。

  鹿肚、牛肝、酒二壶是祭祀高皇帝时的食物。

  据传,刘邦为泗水亭长时,押送刑徒去骊山时,有一位故人为刘邦准备的离别宴就是酒二,鹿肚、牛肝各一,此后这也成了刘邦经常要吃的菜。

  见熊儿吃出味了,刘彻大笑道,

  “好吃吧,好吃就对了!”

  食不语,父子用过日内最后一餐后,包桑将食具撤走,看着儿子,刘彻自觉从没为第二个人付出如此多,感叹道,

  “我真是帮了你大忙啊。”

  刘据以为便宜老爹只说的是洛阳事,

  点头道,

  “确实如此,父皇,辛苦了。”

  “无妨,谈不上辛苦,都是为了大汉社稷。”

  “父皇,您在洛阳也有一季了,您可知洛阳的农田都被荒废掉了?”

  “知道啊。”刘彻淡淡道,“你能收上钱不就好了,管他是农是商呢?”

  刘据在担心不种田是舍本逐末,可刘彻完全感觉不到,他本就不看重农业,所以一直不重用东方朔,

  不然的话,刘彻也不会迟迟不休时历,显然是没把农业放在心上。

  可,刘彻有一点,他虽不重视农业,但他需要粮食打仗的时候,各郡国还必须要交上来,郡国想要满足刘彻的胃口,只有一招,

  层层加压!

  反正皇帝压我,我就往下级官员身上压,下级官员往哪压?

  只能往最底层的百姓身上了。

  所以,刘彻朝一直是拉紧绷直的橡皮筋,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崩了。

  刘彻重商,还有一点可以说明他的经济举措,如算缗、均输、平准,宗旨都是在收割商人,

  收割商人的前提是什么?

  当然是商人要有钱。

  有钱,才值得收割啊。

  父子二人的经济战略方向完全不同。

  见熊儿不语,刘彻扫了儿子一眼,

  继续道,

  “你只要把税收上来就好,大汉财政逐年增长,就是好兆头。

  百姓吃饱了,自然不种地了,等到他们没粮食吃了,就又去种地了。

  说来,还是你搞得海贸利益太大,当时你与我说,我还没觉得什么,

  施行起来才发现,这就是源源不断的金山啊。

  熊儿,此事你看得太远了。”

  刘据摇头道,

  “田中植树,因海贸而起,却不应是如此。”

  “海贸不是人人能混到饭吃的,可洛阳、江南之风俱是如此,于海贸趋之若鹜,对大汉必定不是好事。”

  刘彻叹了口气,他不想因此事大动干戈。

  刘据的意思很清楚,

  商和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挣钱方式。

  商,风险性更大,能吃到饼的只有少数人,如波浪大起大落。

  而农则不同,农是极其稳定的,只会被天灾影响,即便有格外精耕细作的农户,但每块地的产出是固定的,只在区间内起伏,长久看更趋向于一条稳定的直线。

  像是经常提到的清朝三十三两银,换个角度来讲,也能说明农户的年收入是固定的,像经验丰富的农户,甚至能大致估算出自己一年的收成。

  农业代表着稳定。

  刘据担心的问题是,

  一向稳定的农户,去追求风险和利润并存的海贸,无异于是将老实的人推向赌桌。一定会有人挣钱,但大多数人会血本无归,农户破产的结局只有一条,成为流民。

  流民就是王朝走向灭亡的绝杀,当流民四散时,任何朝代的统治者都扛不住。

  这也是施政的随机性,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会带来收益,同样也会有弊端,所以需要刘据去取舍,但海贸已开,不可能有回头路了,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用政策再把农户拉回到土地上,

  保住农业的基本盘。

  北方还好,有大片的耕地,世世代代耕作,他们对海贸也就不那么感冒。

  可南方却完全不一样,他们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以及因地缘而诞生出的开拓精神,海贸实在太吸引他们了!

  “熊儿,”刘彻表情严肃,“我知你在想些什么,要我说不如再观望几年,你行此举太冒险了。”

  就连一向敢折腾的刘彻都有些发虚,

  在他看来,能把农民拽回土地上的办法,只有一途,

  土地改革。

  而土地改革,必然会带来大汉税收的变化,税收一变,大汉的任何既定政策就都要变!

  迁都是有惊无险,而土地改革,则是险象环生!

  按刘彻的意思是等,至于等什么,他也说不上来,

  其实刘彻心里明白,熊儿的担心不无道理。

  大量农户不种地了,去加入海贸大潮中,一个浪打下来,大部分人都会破产,回来之后,耕地也早就被兼并了,这些农户的存在会很危险。

  但,相比下来,刘彻的选择是宁可用军队镇压流民,他都不想去触碰土地层面。

  原因很简单,

  后一条路太危险,太难走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汉武帝!,家父汉武帝!最新章节,家父汉武帝!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