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前,李白行游四方,行侠仗义,喜好喝酒写诗,终成为了一代诗仙,但除了“诗仙”之号,李白亦为一代剑圣,他独创了几门招式:太白剑法、青莲掌法、九天揽月步、太白心经…他对这些招式全部融汇贯通,而剑法更是神乎其技,龙泉剑的一招一式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李白之剑法每一招式都和李白的生平经历有关,但却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一路不断避难,使李白的心境出现了变化,此后将剑法进行了改良,但其最终报国不成饮恨离世。临终前,李白将自己的绝笔《临终诗》交给叔叔李阳冰,并在临终诗的背后留下了太白剑法的第一式。
李白虽已离世,但其武功却一直流传于世,他的太白剑法是很多江湖豪杰都想得到的剑法,但却很难寻得,无人见到也无人练成,最后各地江湖豪杰为了争夺太白剑法残章,最后展开了一场厮杀,最终谁也没能得到太白剑法的一招一式,不过这剑谱便消失于世间,就连掌法、内功与步法便也不知所踪,此后也再没有听到江湖中的人寻找甚至提到过李白的武功了…
…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起兵造反,被后唐的兵马围困于太原,遂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援,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代价,甘作“儿皇帝”,尊比自己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称帝,并成功灭亡后唐,定国号为“晋”,年号为天福,定都汴梁史称“后晋”,石敬瑭即后晋高祖。
…
“北风卷地白草折”
自南向北的道路上,远远走来两名骑着滇马的中年人,一个两鬓微霜,大约四十余岁,身穿了件裘服,腰间系着腰带,留着微须,两鬓微霜,眉宇间透露着不一般的身份,真是气度不凡。另一个与他有着五六分相似,只不过没有两鬓微霜,在气质上看着稍逊一筹。不过在如此乱世之中,能够像他们这般穿戴整齐且富贵者,可谓是寥寥无几。
那位年长的中年人望着一片枯草遍地的景象,言道:“上次来到中原,那还是在少年时期,有幸曾去过一回。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没想到这次再来,中原遍地竟是如此之景象…”
另一名稍年轻些的中年人说到:“中原之地遍地战乱,如果不是如此之景象倒还奇怪了。”
“我大理国刚稳定不久,兄长您就不远万里前来中原寻求治国之道,可中原之地遍地战乱,万一兄长你有什么闪失,我可如何向大理子民交代…”稍年轻些的中年人紧接着说到。
那位年长些的中年人笑了笑,便说道:“思良,你还不相信你兄长的实力嘛,我段思平又岂是那么容易死的人。”
段思良只得微微叹息一声,说道:“兄长,我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思英现在还尚且年幼,你若真有一点闪失,我们刚刚稳定住的大理国就会再现战乱了。到那时,我们大理国之百姓也会像中原百姓如此,我等岂不成为大理的罪人了。”
“思良啊,我若没有万全的准备,又怎敢亲自到此。不过这中原在短短三十年间,就经历伪梁、唐、晋三代,这皆是因为拥兵自重的各大节度使的欲望使然,才会导致这中原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而真正的治国之道,他们却从未找到或拥有,所以他们的国祚才会不长久。因此这次来到中原,便是为了寻找这治国之道,我使整个大理国崇尚佛教,更是年年建寺,即是希望这样可以激起大理子民的善念,平息掉他们的邪念,来以此避免战乱。但要真正安邦兴国,则要必须寻找到这治国之道。”段思平语重心长地讲道。
“这治国之道究竟是何物,难道可以像《六韬》、《孙子兵法》等典籍一样安邦兴国?”段思良有些费解地说道。
“不错,就是像这些典籍一样。”段思平点了点头。
段思良忍不住道:“据我所知,这所谓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中原武林人士传说过来的而已,这种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情,希望兄长你不要如此冲动。”
段思平顿时笑了起来,说:既然能传出来,或许真有其事呢,若是能让大理成就开元那般盛世,这岂不是值了?并且如果不是真的,倒也可以了解外面的一些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段思良道:“江山是打出来的,待我大理韬光养晦、休养生息,再过些年,我们大理便可试着攻打岭南,若成功的话甚至可以攻打江南,到时也算是解了这些百姓之苦难。”
段思平突然扯住了缰绳,将马匹停下。
段思良却是有些疑惑,但也只得停下马匹,转头看向段思平。
段思平道:“思良,后世子孙如何,我管不了,因为那时我已不在尘世了,他们或许也将我忘了,但如今我还活着,作为你的兄长,作为思英的父亲,我希望你们不要去轻易攻打任何国家,只要是其他国家不会攻打我大理,我大理便与其交好,这样的话,便会少了很多的争端。”
段思良连忙道:“可以前的哪一代明君不会想去开疆拓土、一统天下,兄长你今年也不过四十几岁,这几年我大理虽然初建,一直在休养生息,但是民心却是向着我们大理的,而中原至江南那可是连年战乱,正是其万分虚弱之时,若是我们北上,定可占据江南,到时难道不是为大理开疆拓土,建下不世之功勋吗?”
段思平无奈的笑了笑,又摇了摇头:“做一个明君,就一定要懂得不贪图享乐,要为百姓谋福,开疆拓土,苦的可是百姓啊,到时血流成河,实在不值,你随我征战四方,难道也不清楚此间之道理?”
段思良见他认真,也只得不再争论,而是担忧的叹道:“你不愿开疆拓土,看来这江南的百姓,怕是没有福气能够得到兄长你这般的明君庇佑了。”
说到这里,二人便也不再说了,只得继续赶路…
行了几个时辰,突然听到段思平停下马匹,说:“思良,前面似乎有一家客栈,我们赶路许久,可以去那间客栈休息休息。”
段思良也停下马匹,对段思平说道:“兄长,这荒郊野岭竟然有一间客栈,‘事出反常必有妖’,我觉得我们尽量不要进这家客栈,我怕这客栈里…”
段思平回道:“这里方圆几里都没有人家存在,虽然说这家客栈的存在是有些古怪。不过以我们二人之武功,也不必担心这家客栈对我们如何。”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段思良无奈的说道。
李白之剑法每一招式都和李白的生平经历有关,但却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一路不断避难,使李白的心境出现了变化,此后将剑法进行了改良,但其最终报国不成饮恨离世。临终前,李白将自己的绝笔《临终诗》交给叔叔李阳冰,并在临终诗的背后留下了太白剑法的第一式。
李白虽已离世,但其武功却一直流传于世,他的太白剑法是很多江湖豪杰都想得到的剑法,但却很难寻得,无人见到也无人练成,最后各地江湖豪杰为了争夺太白剑法残章,最后展开了一场厮杀,最终谁也没能得到太白剑法的一招一式,不过这剑谱便消失于世间,就连掌法、内功与步法便也不知所踪,此后也再没有听到江湖中的人寻找甚至提到过李白的武功了…
…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起兵造反,被后唐的兵马围困于太原,遂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援,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代价,甘作“儿皇帝”,尊比自己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称帝,并成功灭亡后唐,定国号为“晋”,年号为天福,定都汴梁史称“后晋”,石敬瑭即后晋高祖。
…
“北风卷地白草折”
自南向北的道路上,远远走来两名骑着滇马的中年人,一个两鬓微霜,大约四十余岁,身穿了件裘服,腰间系着腰带,留着微须,两鬓微霜,眉宇间透露着不一般的身份,真是气度不凡。另一个与他有着五六分相似,只不过没有两鬓微霜,在气质上看着稍逊一筹。不过在如此乱世之中,能够像他们这般穿戴整齐且富贵者,可谓是寥寥无几。
那位年长的中年人望着一片枯草遍地的景象,言道:“上次来到中原,那还是在少年时期,有幸曾去过一回。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没想到这次再来,中原遍地竟是如此之景象…”
另一名稍年轻些的中年人说到:“中原之地遍地战乱,如果不是如此之景象倒还奇怪了。”
“我大理国刚稳定不久,兄长您就不远万里前来中原寻求治国之道,可中原之地遍地战乱,万一兄长你有什么闪失,我可如何向大理子民交代…”稍年轻些的中年人紧接着说到。
那位年长些的中年人笑了笑,便说道:“思良,你还不相信你兄长的实力嘛,我段思平又岂是那么容易死的人。”
段思良只得微微叹息一声,说道:“兄长,我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思英现在还尚且年幼,你若真有一点闪失,我们刚刚稳定住的大理国就会再现战乱了。到那时,我们大理国之百姓也会像中原百姓如此,我等岂不成为大理的罪人了。”
“思良啊,我若没有万全的准备,又怎敢亲自到此。不过这中原在短短三十年间,就经历伪梁、唐、晋三代,这皆是因为拥兵自重的各大节度使的欲望使然,才会导致这中原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而真正的治国之道,他们却从未找到或拥有,所以他们的国祚才会不长久。因此这次来到中原,便是为了寻找这治国之道,我使整个大理国崇尚佛教,更是年年建寺,即是希望这样可以激起大理子民的善念,平息掉他们的邪念,来以此避免战乱。但要真正安邦兴国,则要必须寻找到这治国之道。”段思平语重心长地讲道。
“这治国之道究竟是何物,难道可以像《六韬》、《孙子兵法》等典籍一样安邦兴国?”段思良有些费解地说道。
“不错,就是像这些典籍一样。”段思平点了点头。
段思良忍不住道:“据我所知,这所谓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中原武林人士传说过来的而已,这种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情,希望兄长你不要如此冲动。”
段思平顿时笑了起来,说:既然能传出来,或许真有其事呢,若是能让大理成就开元那般盛世,这岂不是值了?并且如果不是真的,倒也可以了解外面的一些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段思良道:“江山是打出来的,待我大理韬光养晦、休养生息,再过些年,我们大理便可试着攻打岭南,若成功的话甚至可以攻打江南,到时也算是解了这些百姓之苦难。”
段思平突然扯住了缰绳,将马匹停下。
段思良却是有些疑惑,但也只得停下马匹,转头看向段思平。
段思平道:“思良,后世子孙如何,我管不了,因为那时我已不在尘世了,他们或许也将我忘了,但如今我还活着,作为你的兄长,作为思英的父亲,我希望你们不要去轻易攻打任何国家,只要是其他国家不会攻打我大理,我大理便与其交好,这样的话,便会少了很多的争端。”
段思良连忙道:“可以前的哪一代明君不会想去开疆拓土、一统天下,兄长你今年也不过四十几岁,这几年我大理虽然初建,一直在休养生息,但是民心却是向着我们大理的,而中原至江南那可是连年战乱,正是其万分虚弱之时,若是我们北上,定可占据江南,到时难道不是为大理开疆拓土,建下不世之功勋吗?”
段思平无奈的笑了笑,又摇了摇头:“做一个明君,就一定要懂得不贪图享乐,要为百姓谋福,开疆拓土,苦的可是百姓啊,到时血流成河,实在不值,你随我征战四方,难道也不清楚此间之道理?”
段思良见他认真,也只得不再争论,而是担忧的叹道:“你不愿开疆拓土,看来这江南的百姓,怕是没有福气能够得到兄长你这般的明君庇佑了。”
说到这里,二人便也不再说了,只得继续赶路…
行了几个时辰,突然听到段思平停下马匹,说:“思良,前面似乎有一家客栈,我们赶路许久,可以去那间客栈休息休息。”
段思良也停下马匹,对段思平说道:“兄长,这荒郊野岭竟然有一间客栈,‘事出反常必有妖’,我觉得我们尽量不要进这家客栈,我怕这客栈里…”
段思平回道:“这里方圆几里都没有人家存在,虽然说这家客栈的存在是有些古怪。不过以我们二人之武功,也不必担心这家客栈对我们如何。”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段思良无奈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