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府城,一辆马车出了北门,向着西北方向驶去。马车上车厢门紧闭着,两边小窗也遮了个严严实实。
车上的乘客正是萧剑。胡非则气息奄奄地躺在萧剑身边。
原来萧剑让段胡子三人先行去龙山寺,自己却带着胡非重回湖州城,去找大夫为胡非疗伤。但是胡非伤势太重,湖州城里的大夫大多只会医治风寒,遇上这种受严重内伤的病人,只随便给两三丸跌打药丸,收了钱就不管了,那里能治好呢?更可恨的是元阳观四个道士一齐出的手,胡非身上就带了四种不同的伤。十分的棘手,不是一般江湖郎中所能医治。
后来有一个大夫给萧剑推荐了一个湖州一带最出名的大夫,名叫李必。
听说那个名叫李必的大夫是湖州最出名的大夫,方圆百里之内,要论医术,无人能及。但是那大夫还说,李必医术高明,但医德则平平,随便不帮人看病,一般人要找到他已是难事,见了他之后,他也未必肯为之医治。而且他脾气怪异,有时不管是谁,不管多少钱,他说不治就不治,天皇老子他都不治;但有时他想给你治了,就算是一般老百姓,甚至乞丐,要他倒贴很多银子,他也一定为之医治。而且一经他医治,心定能治好。从来没有听说有他医不好的病。
听他这样推荐,萧剑便决心带胡非去见这怪医。
这怪医住在城北郊一百里之外的桃庄。萧剑便请了马车,马不停蹄地赶去。
到达桃庄时已过了三更。萧剑一跳下马车,可不管三更四更的,只管一个劲的敲门。
敲了好久,看门的家人掌着灯打着哈欠来开门,见了萧剑不耐烦的道:“半夜三更的,什么事呀?”
萧剑道:“在下找李大夫看病。”
“大夫睡了,明天再来。”说着要关门了。
萧剑抢着一脚踏进门里,道:“在下朋友伤的很重,请大哥务必通报一声。”
那家丁不耐烦了:“哪个来看病的不都这样说呀?大夫不在家,我去通报也没用。明天来吧。”说着又作势要关门谢客。
萧剑听他一会说大夫睡了,一会说大夫不在家,心中是又怒又急,但有求于人,不好发作。情急之下将包裹往地下一扔,打开来,拿了一小锭黄金塞在那家丁手中,道:“在下朋友的伤真的等不得。”
那家丁一看是黄金,换了一个笑脸,道:“你们行运了,李大夫今天刚回来,我去试试吧。你在这等着。”说着往内堂走去。
等了好大一会工夫,那人垂头丧气出来了,十分不舍地将那一小锭黄金递给萧剑,递到一半却又缩回,道:“可不可以让我看看令友?”
萧剑不知何意,但还是点点头。
那人就着车厢,用灯笼照着,看了看胡非,似乎很开心自言自语道:“果然伤得很重。有希望。”
萧剑听他这样说,很不高兴,正要出言相诘。
那人却说道:“阁下带令友进去,我去想办法。”
萧剑这才忍住不说话,抱起胡非跟他进了桃庄。
那人将萧剑带到门后左手的一个偏房前,开了门,道:“进去吧,我不来找你,你不要出来。否则我帮不了你。切记切记!”说完似乎记起什么,“哦,里边有几个人,不用怕,他们也是来求医的。”
萧剑抱着胡非走进厢房,房门从身后“吱”的一声关上了。
只见房间之内,中间的木台上点着一盏油灯,灯火便象一颗黄豆一样,只发出微弱昏黄的光线。
萧剑见边角上有一张小床空着,便将胡非放在床上躺着。胡非受了伤,又跑了这么远,已沉沉睡着,一摸额头,正发着高烧。萧剑束手无策,只好干坐着。
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呻吟,随后似乎是牙齿咬着什么发出“桀桀”之声。顺着声响望去,一个大汉正半躺在墙角的一张小床上,那大汉双手用力按着自己的肚子,身旁一个汉子十分紧张地着着他,手上一根不知是木棍还是什么东西,塞在那大汉的口中。那大汉似乎痛得忍不住了,一个翻身,从床上摔了下来。
大汉低沉着道:“好痛呀!让我死了算了。”
身旁那汉子安慰道:“大哥,再忍一忍,大夫就来了。”好说歹说才将大汉重又扶上床上。
萧剑将目光往那大汉对面移去。那墙角也放了一张小床,床上坐着一个青年书生,这书生倒是安静,但乍一看时,令人十分惊讶,因为他似乎长着两个头。仔细看时才发现这人左耳旁生了一个大肉团,和脑袋几乎并列生着,看起来犹如长了两个头。
看来这两人都是得了怪病。
正看着,那看门家丁打着灯笼推门进来了。
走到萧剑面前道:“好了,李大夫答应为令友诊治了。只不过李大夫现在不方便过来。你们休息休息吧,大夫来了,我会告知你的。”说着递给萧剑一颗药丸,又道,“这是大夫给的子午安心丸,给令友服下,不管多重的伤病,一日之内不会恶化。”
一边上扶着腹痛大汉的那汉子见状问道:“大夫可有什么镇痛之药给我大哥。”
那家丁道:“这倒没有。”
那汉子似是要发作,大声道:“你们主人怎么做的大夫?还医不医病人?”
那家丁道:“这是主人的决定,我们做下人的可管不了。这位爷你等不得、不想等大可离去,湖州城里大夫可不在少。”
那汉子不再出声。想必在湖州府不知看遍了多少大夫才来到这里。
那家丁见他无话可说,才又关门离开了。
萧剑扶起胡非,将药丸纳入他的口中。此时全身困倦,睡意来袭,但又不放心,也没地方躺下,便在床侧边盘腿坐下,运起神阳功来。不到一柱香的工夫,内息便走了大小两个周天,困倦尽消,变得神清气爽。听觉顿时敏锐无比,只听见夜风次着树叶,拂过屋顶。更夫从巷子中走来,敲响了四更,又高喊着“小心火灾”,然后慢慢走远了。
这时,房外传来三个人的脚步声,这三个人正是朝这房间走来的。
车上的乘客正是萧剑。胡非则气息奄奄地躺在萧剑身边。
原来萧剑让段胡子三人先行去龙山寺,自己却带着胡非重回湖州城,去找大夫为胡非疗伤。但是胡非伤势太重,湖州城里的大夫大多只会医治风寒,遇上这种受严重内伤的病人,只随便给两三丸跌打药丸,收了钱就不管了,那里能治好呢?更可恨的是元阳观四个道士一齐出的手,胡非身上就带了四种不同的伤。十分的棘手,不是一般江湖郎中所能医治。
后来有一个大夫给萧剑推荐了一个湖州一带最出名的大夫,名叫李必。
听说那个名叫李必的大夫是湖州最出名的大夫,方圆百里之内,要论医术,无人能及。但是那大夫还说,李必医术高明,但医德则平平,随便不帮人看病,一般人要找到他已是难事,见了他之后,他也未必肯为之医治。而且他脾气怪异,有时不管是谁,不管多少钱,他说不治就不治,天皇老子他都不治;但有时他想给你治了,就算是一般老百姓,甚至乞丐,要他倒贴很多银子,他也一定为之医治。而且一经他医治,心定能治好。从来没有听说有他医不好的病。
听他这样推荐,萧剑便决心带胡非去见这怪医。
这怪医住在城北郊一百里之外的桃庄。萧剑便请了马车,马不停蹄地赶去。
到达桃庄时已过了三更。萧剑一跳下马车,可不管三更四更的,只管一个劲的敲门。
敲了好久,看门的家人掌着灯打着哈欠来开门,见了萧剑不耐烦的道:“半夜三更的,什么事呀?”
萧剑道:“在下找李大夫看病。”
“大夫睡了,明天再来。”说着要关门了。
萧剑抢着一脚踏进门里,道:“在下朋友伤的很重,请大哥务必通报一声。”
那家丁不耐烦了:“哪个来看病的不都这样说呀?大夫不在家,我去通报也没用。明天来吧。”说着又作势要关门谢客。
萧剑听他一会说大夫睡了,一会说大夫不在家,心中是又怒又急,但有求于人,不好发作。情急之下将包裹往地下一扔,打开来,拿了一小锭黄金塞在那家丁手中,道:“在下朋友的伤真的等不得。”
那家丁一看是黄金,换了一个笑脸,道:“你们行运了,李大夫今天刚回来,我去试试吧。你在这等着。”说着往内堂走去。
等了好大一会工夫,那人垂头丧气出来了,十分不舍地将那一小锭黄金递给萧剑,递到一半却又缩回,道:“可不可以让我看看令友?”
萧剑不知何意,但还是点点头。
那人就着车厢,用灯笼照着,看了看胡非,似乎很开心自言自语道:“果然伤得很重。有希望。”
萧剑听他这样说,很不高兴,正要出言相诘。
那人却说道:“阁下带令友进去,我去想办法。”
萧剑这才忍住不说话,抱起胡非跟他进了桃庄。
那人将萧剑带到门后左手的一个偏房前,开了门,道:“进去吧,我不来找你,你不要出来。否则我帮不了你。切记切记!”说完似乎记起什么,“哦,里边有几个人,不用怕,他们也是来求医的。”
萧剑抱着胡非走进厢房,房门从身后“吱”的一声关上了。
只见房间之内,中间的木台上点着一盏油灯,灯火便象一颗黄豆一样,只发出微弱昏黄的光线。
萧剑见边角上有一张小床空着,便将胡非放在床上躺着。胡非受了伤,又跑了这么远,已沉沉睡着,一摸额头,正发着高烧。萧剑束手无策,只好干坐着。
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呻吟,随后似乎是牙齿咬着什么发出“桀桀”之声。顺着声响望去,一个大汉正半躺在墙角的一张小床上,那大汉双手用力按着自己的肚子,身旁一个汉子十分紧张地着着他,手上一根不知是木棍还是什么东西,塞在那大汉的口中。那大汉似乎痛得忍不住了,一个翻身,从床上摔了下来。
大汉低沉着道:“好痛呀!让我死了算了。”
身旁那汉子安慰道:“大哥,再忍一忍,大夫就来了。”好说歹说才将大汉重又扶上床上。
萧剑将目光往那大汉对面移去。那墙角也放了一张小床,床上坐着一个青年书生,这书生倒是安静,但乍一看时,令人十分惊讶,因为他似乎长着两个头。仔细看时才发现这人左耳旁生了一个大肉团,和脑袋几乎并列生着,看起来犹如长了两个头。
看来这两人都是得了怪病。
正看着,那看门家丁打着灯笼推门进来了。
走到萧剑面前道:“好了,李大夫答应为令友诊治了。只不过李大夫现在不方便过来。你们休息休息吧,大夫来了,我会告知你的。”说着递给萧剑一颗药丸,又道,“这是大夫给的子午安心丸,给令友服下,不管多重的伤病,一日之内不会恶化。”
一边上扶着腹痛大汉的那汉子见状问道:“大夫可有什么镇痛之药给我大哥。”
那家丁道:“这倒没有。”
那汉子似是要发作,大声道:“你们主人怎么做的大夫?还医不医病人?”
那家丁道:“这是主人的决定,我们做下人的可管不了。这位爷你等不得、不想等大可离去,湖州城里大夫可不在少。”
那汉子不再出声。想必在湖州府不知看遍了多少大夫才来到这里。
那家丁见他无话可说,才又关门离开了。
萧剑扶起胡非,将药丸纳入他的口中。此时全身困倦,睡意来袭,但又不放心,也没地方躺下,便在床侧边盘腿坐下,运起神阳功来。不到一柱香的工夫,内息便走了大小两个周天,困倦尽消,变得神清气爽。听觉顿时敏锐无比,只听见夜风次着树叶,拂过屋顶。更夫从巷子中走来,敲响了四更,又高喊着“小心火灾”,然后慢慢走远了。
这时,房外传来三个人的脚步声,这三个人正是朝这房间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