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箫声悠扬流转,在众人耳边轻轻传过,这些正在认领赈灾物资的百姓,闻声而望,循着曲声看去,张勉也同样转首,只见在那不远处的山顶处,一名穿着一袭白袍的人,正站在那儿,手执着排箫,眼神坚定,发出那一道道悠扬而深远的声音。
山间的微风吹拂,白袍男子在那山顶上显得飘逸而不落俗尘,仿若一位隐世高人,张勉见状,嘴角微微一笑,他当然认得出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名士仲志,他的排箫声意境深远,空灵清澈,动人心扉,引得众人的纷纷侧望。
“那吹雅箫者是为何人?”未明宗也听到了这排箫声,排箫有多种别称,其中便可称为雅箫,颂箫,云箫等等,未明宗则习惯将排箫称为雅箫。
“陛下,那人吹箫之人距离过远,微臣看不出来。”李衡在看了片刻后,还是没能认出来。
“陛下,依在下之见,此人应为名士仲志。”张勉随后说道。
在张勉的提醒下,王汉方才上前数步,目光聚焦过去,片刻后,方才恍然大悟,说:“陛下,此人的确是河源郡的名士仲志,微臣记起来了,他擅长吹箫,且喜穿着一身白袍,微臣已有多日未见,没想到竟在此处现身。”
“原来是仲志名士,朕久闻其名,只是未尝得见,今日正好借此机会,见上一面也好。”未明宗看向张勉和王汉,问道:“你们两人谁要跟他熟络一些?”
王汉一下子低下了头,面露愧色,低声道:“陛下,说来惭愧,在下只是一名粗人,腹无文才,未曾与仲志名士有过交集……”
说来也是,王汉原本就只是一名朴实的渔民而已,既不能吟诗作赋,也不懂音律乐曲,又怎么会与仲志这天下名士有任何的交集。
在古代,圈子也很重要,你不是那圈子的人,想认识别人都很困难。
“张子,你是不是认识那仲志名士?”未明宗转首看向他。
“在下是跟他有过一面之缘。”张勉说。
排箫声的空灵悠扬,仍旧在这上空中不断传开,它仿佛自带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深深吸引住在场的所有人。
雪花飘落,仲志坐在山顶上,任由雪花落在自己身上,他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度外,不惧冷寒,只管吹着自己的排箫。
张勉受未明宗的委托,来到这山顶处,请仲志下山,与其见上一面。
穿过山林,一路走去,离仲志也是越来越近,排箫声也更加听得清晰,那般纯美自然,轻柔细腻,空灵飘逸,宛若轻风拂过的音律,让张勉感觉它如同天上的流云,与仲志本人那样,超凡脱俗。
张勉在旁静静地听着,不去打断他,只等着一曲作罢,仲志方才睁开眼眸,噙动嘴角,化成一抹完美的弧度,微微侧过头:“张子有事吗?”
“仲先生今日可是雅致,张某未曾见到先生奏过排箫。”张勉笑着说。
“今日河源郡的百姓得受陛下隆恩,仲某也只是助兴吹几首箫声,不值一提。”
“如此便是巧了,陛下刚才听先生所作箫声,深感触动,于是让张某请先生前去见上一面。”
仲志微微一怔,手中的排箫慢慢地放了下来,轻吐一口浊气,方才起身,将排箫收好,正色说道:“那就劳烦张子带路吧!”
在这期间,灾民的赈灾物资已经发放过半,该拿到物资的百姓,也都已经拿到了,而有些离乡背井,逃难的在册百姓,则因为无法寻踪,所以也无法将物资交到他们手中。
“陛下,此次领取赈灾物资的灾民共两万三千零四人,登记在册的有两万五千四百五十人,在本次雪灾中死亡一千二百三十四人,逃亡或失踪人数为一千二百一十二人。”王汉在根据统计后,对未明宗上报说。
“死了一千多人啊……”未明宗在听了这个统计后的数字后,心底忽然咯噔一下,面露哀伤,这些都是未国的子民,也是他的子民,在人口还没有那么爆炸的古代,一千多人已经是个很大的数目了,要知道整个河源郡也就区区两万多人,这相当于二十分之一的人口啊,所以说未明宗怎能不感到心痛。
“等把这些赈灾物资发完之后,就厚葬那些死去的灾民吧,他们都是未国的子民。”未明宗声音低沉,交代王汉说道。
“微臣明白。”王汉点头应下。
“陛下,在下把仲先生带来了。”就在这时,张勉和仲志两人下山之后,就直接走了过来,未明宗转首一看,当他目光停留在仲志身上时,神情略显诧异,眉间微皱,就好像似曾相识,在哪里见过一般。
注视片刻后,未明宗方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干笑道:“仲志名士果然气宇轩昂,不落俗尘,实是百闻不如一见,不过,在朕的印象中,似乎在何处见过先生?”
“仲某世居河源,未曾移居别地,世间之大,可能与仲某有相貌相似之人,陛下或许见到的正是此类人。”仲志双手作揖道。
“先生的家父或是祖父可曾在朝廷为官?”未明宗接着问。
“仲某世代经商,家父和祖父皆是如此,家中祖上并未有人入仕为官。”
“可是朕听闻先生大才,三次摘取状元,前所未有,为何不曾入仕为官,为朝廷效力呢?”
仲志笑而不语。
“哎,看来你与张子一样,只想当这逍遥自在人,也罢也罢。”未明宗喟叹一气,摇头苦笑道。
名士之人,本就不属于朝堂,未明宗深知这一点,但还是忍不住发问。
仲志帮着他们一起分发赈灾物资,齐心协力下,赈灾物资很快就发到了这些灾民的手中,各自欢喜地回到家中,而那些暂时无家可归的人,则被统一安排到附近的寺庙中居住,等到房屋修缮完毕后,再将他们接回去。
如今最让未明宗牵挂的还是那些在雪灾中的死者,待得所有士卒将他们全都埋葬,只见这荒野之中坟冢遍地,谁也不知道死者姓名,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亲人,没有身份,化作雪中的孤魂。
“仲名士,如若可以的话,你可否为他们吹上一曲,就当做送上他们最后一程。”未明宗对仲志说,心情显得很是沉重。
仲志点头,拿起手中的排箫,面色肃然,沉吟片刻后,开始吹启,箫声一出,一种苍凉沉重之感从排箫中缓缓传出,众人低着头,面露悲伤之色,雪花飘零,落在每人的肩上,斑白了人们的发丝,空灵的箫声让得众人心情沉重,这里埋葬的可是一千多名曾经鲜活的生命,就因为这次的雪灾,却不复存在。
箫声悠悠,魂牵梦绕,就在这时,一声琴声引得众人心中一震,只见张勉面前不知何时架着古琴,他十指拨动着琴弦,弹出的低沉琴音,与仲志的箫声相得益彰,一琴一箫,和鸣之下,让得众人的心思更是抛到了九霄云外。
未明宗听着这琴声与箫声的和鸣,泪水竟不自觉地夺眶而出,悲伤之情如潮水般急涌而出,他身为一国之君,何时轻易落泪,但却唯独听到这琴音和箫声和鸣时,不知为何,心中竟觉悲痛万分,不自觉地落泪,这一切都变得情不自禁。
“陛下,请节哀。”旁人见未明宗倏然泪下,纷纷出言慰藉。
“不不,是朕被这琴音与箫声感动到了。”未明宗一边拭泪,一边说道。
山间的微风吹拂,白袍男子在那山顶上显得飘逸而不落俗尘,仿若一位隐世高人,张勉见状,嘴角微微一笑,他当然认得出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名士仲志,他的排箫声意境深远,空灵清澈,动人心扉,引得众人的纷纷侧望。
“那吹雅箫者是为何人?”未明宗也听到了这排箫声,排箫有多种别称,其中便可称为雅箫,颂箫,云箫等等,未明宗则习惯将排箫称为雅箫。
“陛下,那人吹箫之人距离过远,微臣看不出来。”李衡在看了片刻后,还是没能认出来。
“陛下,依在下之见,此人应为名士仲志。”张勉随后说道。
在张勉的提醒下,王汉方才上前数步,目光聚焦过去,片刻后,方才恍然大悟,说:“陛下,此人的确是河源郡的名士仲志,微臣记起来了,他擅长吹箫,且喜穿着一身白袍,微臣已有多日未见,没想到竟在此处现身。”
“原来是仲志名士,朕久闻其名,只是未尝得见,今日正好借此机会,见上一面也好。”未明宗看向张勉和王汉,问道:“你们两人谁要跟他熟络一些?”
王汉一下子低下了头,面露愧色,低声道:“陛下,说来惭愧,在下只是一名粗人,腹无文才,未曾与仲志名士有过交集……”
说来也是,王汉原本就只是一名朴实的渔民而已,既不能吟诗作赋,也不懂音律乐曲,又怎么会与仲志这天下名士有任何的交集。
在古代,圈子也很重要,你不是那圈子的人,想认识别人都很困难。
“张子,你是不是认识那仲志名士?”未明宗转首看向他。
“在下是跟他有过一面之缘。”张勉说。
排箫声的空灵悠扬,仍旧在这上空中不断传开,它仿佛自带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深深吸引住在场的所有人。
雪花飘落,仲志坐在山顶上,任由雪花落在自己身上,他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度外,不惧冷寒,只管吹着自己的排箫。
张勉受未明宗的委托,来到这山顶处,请仲志下山,与其见上一面。
穿过山林,一路走去,离仲志也是越来越近,排箫声也更加听得清晰,那般纯美自然,轻柔细腻,空灵飘逸,宛若轻风拂过的音律,让张勉感觉它如同天上的流云,与仲志本人那样,超凡脱俗。
张勉在旁静静地听着,不去打断他,只等着一曲作罢,仲志方才睁开眼眸,噙动嘴角,化成一抹完美的弧度,微微侧过头:“张子有事吗?”
“仲先生今日可是雅致,张某未曾见到先生奏过排箫。”张勉笑着说。
“今日河源郡的百姓得受陛下隆恩,仲某也只是助兴吹几首箫声,不值一提。”
“如此便是巧了,陛下刚才听先生所作箫声,深感触动,于是让张某请先生前去见上一面。”
仲志微微一怔,手中的排箫慢慢地放了下来,轻吐一口浊气,方才起身,将排箫收好,正色说道:“那就劳烦张子带路吧!”
在这期间,灾民的赈灾物资已经发放过半,该拿到物资的百姓,也都已经拿到了,而有些离乡背井,逃难的在册百姓,则因为无法寻踪,所以也无法将物资交到他们手中。
“陛下,此次领取赈灾物资的灾民共两万三千零四人,登记在册的有两万五千四百五十人,在本次雪灾中死亡一千二百三十四人,逃亡或失踪人数为一千二百一十二人。”王汉在根据统计后,对未明宗上报说。
“死了一千多人啊……”未明宗在听了这个统计后的数字后,心底忽然咯噔一下,面露哀伤,这些都是未国的子民,也是他的子民,在人口还没有那么爆炸的古代,一千多人已经是个很大的数目了,要知道整个河源郡也就区区两万多人,这相当于二十分之一的人口啊,所以说未明宗怎能不感到心痛。
“等把这些赈灾物资发完之后,就厚葬那些死去的灾民吧,他们都是未国的子民。”未明宗声音低沉,交代王汉说道。
“微臣明白。”王汉点头应下。
“陛下,在下把仲先生带来了。”就在这时,张勉和仲志两人下山之后,就直接走了过来,未明宗转首一看,当他目光停留在仲志身上时,神情略显诧异,眉间微皱,就好像似曾相识,在哪里见过一般。
注视片刻后,未明宗方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干笑道:“仲志名士果然气宇轩昂,不落俗尘,实是百闻不如一见,不过,在朕的印象中,似乎在何处见过先生?”
“仲某世居河源,未曾移居别地,世间之大,可能与仲某有相貌相似之人,陛下或许见到的正是此类人。”仲志双手作揖道。
“先生的家父或是祖父可曾在朝廷为官?”未明宗接着问。
“仲某世代经商,家父和祖父皆是如此,家中祖上并未有人入仕为官。”
“可是朕听闻先生大才,三次摘取状元,前所未有,为何不曾入仕为官,为朝廷效力呢?”
仲志笑而不语。
“哎,看来你与张子一样,只想当这逍遥自在人,也罢也罢。”未明宗喟叹一气,摇头苦笑道。
名士之人,本就不属于朝堂,未明宗深知这一点,但还是忍不住发问。
仲志帮着他们一起分发赈灾物资,齐心协力下,赈灾物资很快就发到了这些灾民的手中,各自欢喜地回到家中,而那些暂时无家可归的人,则被统一安排到附近的寺庙中居住,等到房屋修缮完毕后,再将他们接回去。
如今最让未明宗牵挂的还是那些在雪灾中的死者,待得所有士卒将他们全都埋葬,只见这荒野之中坟冢遍地,谁也不知道死者姓名,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亲人,没有身份,化作雪中的孤魂。
“仲名士,如若可以的话,你可否为他们吹上一曲,就当做送上他们最后一程。”未明宗对仲志说,心情显得很是沉重。
仲志点头,拿起手中的排箫,面色肃然,沉吟片刻后,开始吹启,箫声一出,一种苍凉沉重之感从排箫中缓缓传出,众人低着头,面露悲伤之色,雪花飘零,落在每人的肩上,斑白了人们的发丝,空灵的箫声让得众人心情沉重,这里埋葬的可是一千多名曾经鲜活的生命,就因为这次的雪灾,却不复存在。
箫声悠悠,魂牵梦绕,就在这时,一声琴声引得众人心中一震,只见张勉面前不知何时架着古琴,他十指拨动着琴弦,弹出的低沉琴音,与仲志的箫声相得益彰,一琴一箫,和鸣之下,让得众人的心思更是抛到了九霄云外。
未明宗听着这琴声与箫声的和鸣,泪水竟不自觉地夺眶而出,悲伤之情如潮水般急涌而出,他身为一国之君,何时轻易落泪,但却唯独听到这琴音和箫声和鸣时,不知为何,心中竟觉悲痛万分,不自觉地落泪,这一切都变得情不自禁。
“陛下,请节哀。”旁人见未明宗倏然泪下,纷纷出言慰藉。
“不不,是朕被这琴音与箫声感动到了。”未明宗一边拭泪,一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