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密布,大雨磅礴,一连几日的燥热终于一扫而尽。苏暮槿身穿蜀锦编制的红白轻柔正服坐在石椅上,聆听雨水落在竹棚上发出的清脆声响,看雨滴在空中旋飘,相互融合又分离,最后一滴接连一滴落入泥土,溅起微小的泥花。
“暮槿,”苏青伏有些不满地说道,“你又分神了。”
“是……”她扭扭捏捏地承认。
苏青伏把一张地图摆放在她的面前,有些皱纹的食指按在一条大河上,大河名为唯江。食指随即沿唯江一路指去:“看好,这就是我们在的乾州。”他拍了拍地图上的一个城池,随即用手指在上面圈出个地方,“我们就在这里。”
“嗯,我记得。”
“然后是这,”他的手指向北移动,到了河口三角洲处,“这是茶庄。”
“茶庄?”
“路家茶庄。路家乃五姓之首,”苏青伏解释道,“如今国库空虚,经济凋敝,但路家茶庄不同,反倒有蒸蒸日上之势,今后要夺取天下,我们就一定要控制路家的茶庄。说来,那茶庄还是我的救命恩人。”
“救命恩人?”
“这事不说也罢,”苏青伏停顿了片刻,说道,“你记住茶庄便可。”
茶庄,听起来是个淡雅的词语——在苏青伏带走苏暮槿后,她有幸喝了许多种类的茶,也依稀明白“茶”这一字包涵的韵味——可它还是要被卷入战争。苏暮槿不禁担心起路家未来的命运,也隐约对苏青伏的话语感到不满。
苏青伏好似看透了她的想法,无可奈何地说道:“暮槿,你没走过江湖,倘若有机会,我可带你游历几年,去见识如今生于水火之中的百姓。所谓‘吾身披甲胄,家母流炊烟’,你可听过这句话?”
“没有。”她摇头。
“哈哈,当然没有,这是我在路途听闻一士兵所说。他家壮丁都被抓取充军,唯有母亲一人孤守空房。”苏青伏说道,“这几乎是天下所有百姓的现状。四处有匪徒出没,官府将相昏庸无能,这根本是人间地狱。”
“女儿明白了。”
苏青伏笑了笑道:“你还不明白。”
苏暮槿吃瘪,闭口不言,心中倒是一遍遍念叨着:我明白了!
“总之,这是茶庄,”他重复了一遍,“你可要记牢,他们家的人都姓路。”
“记得了。”
“继续,接下来是——”苏青伏指了指南边,地图上画有高低起伏的山峦,看上去是丘陵地带,“这块地方,雅家,家主是雅安定,他父亲是皇帝爱臣,是南方最大的势力。”
“雅安定……”真是个怪姓。
远处有脚步声接近,在雨中若有若无,但苏青伏听力极好,立马回头,透过雨帘看到来者是管营。
“何管营,”苏青伏向那人说道,“事情办得如何?”
“回大人,都已办妥,明日就可去乾州书院。”管营低头行礼。
“好,退下吧。”
“是。”
苏青伏重新面对苏暮槿:“暮槿啊,明天我就把你送到乾州书院,你知道书院是何物吧?”
“知道,书院是老先生传授知识的地方。”
“差不多。我有很多东西没法教你,但那儿的先生可以。”
“那的先生比苏先——苏留风厉害吗?”
“苏留风?”苏青伏差点都忘了这号人物,“那不见得。暮槿,你要知道,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乾州书院的老先生张衡匡可是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即便如此,我确信他在医术方面的修为必然弱于苏留风。我让你去书院,也就两个目的,一是学习合纵之法,培养你的策略;二是让你学会同其他人交流。”
“和其他人?”
“书院可不是我们江淮大牢,里面有形形色色的人,和你同龄的、比你年长的、甚至可能还有年幼的。你要明白,如何和他们说话——这里面可充满着哲理。不要忘了,将来,你要同我一起打天下。你会得越多越好,越精越好。”
苏暮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还从未见过同龄人,有些期待,也有些惶恐。
“把地图带回去好好看,过些日子我来考考你。”
苏暮槿接过地图,小心翼翼地将它合上,塞进宽袖中。
“我待会还有要事处理,你自己回屋,别乱跑。”相处几天,苏青伏已不叫人把她锁在房里了。
“嗯。”她礼貌地鞠了一躬,踏着轻快的步伐离开庭院,重新回到阴冷的监狱走廊里。她回头观望,四周无人,便趁此机会偷偷溜进地牢。
“师父!”她小声地说道。
“这不是暮槿妹妹吗?”一旁牢里的死囚看到女孩,亲切地打了个招呼。
“您是,夏叔。”
“哟,好记性!”死囚开心地转头向牢中其他人夸耀,“我就说暮槿记着我。”
身后的人这时也起了兴趣,趴在牢边问自己的名字是什么。苏暮槿一时尴尬,她能记住这位夏叔完全是因为——
“你们瞎掺和什么?”夏叔嬉皮笑脸地把那些人推进房间里,“我可帮暮槿妹妹偷了那么多次馒头,你们呢?嗯?”他笑着推搡着狱友,“你们呢?”众人欢笑地一哄而散。
“谢谢夏叔!”
“哪里的事,老黄还在睡觉,另外两个,轮到今天耕地了。”
苏暮槿贴到牢房边,里边和她离开时没什么两样,连她的席子都还留着,枕头和被子也整齐的摆放在上边,黄北的身旁叠着一小堆石子,看似摇摇欲坠。她见到此景,心中不免升起一丝心酸。
她小声呼唤着黄北。哪知黄北四肢摊在席子上,睡得死死的,巨大的呼噜声遮盖了她的声音,连身边的石子都被震得一跳一跳。
我此前是怎么在师父的呼噜下睡着的。她笑着看着黄北。
时间流逝,她又等了片刻,直到听见巡视要进来,才遗憾地溜出地牢。
苏暮槿轻车熟路回到房间,刚开门,那只白猫便扑进怀里,她也配合地抱住了那具轻柔地身体。
“白猫,刚才我去了趟地牢,可惜师父熟睡,另外二位也有差事,都没见着。我们到底何时才能像以前一样啊。”
白猫抬头看了看她,然后默默低下脑袋。
“不能吗?”苏暮槿有些失落,“对了,明天我就要去书院了,些许能交到新朋友,你说呢?”
白猫慵懒地应了一声,好像在说话。
“可以?我也觉得,一定很有趣。”
苏暮槿就这样满怀期待地在房间中度过下午,度过晚上,又度过了一场美梦。
翌日,乾州书院。
苏青伏和苏暮槿乘马车到书院门口,苏暮槿被书院气派的门面震惊了。
我还从未见过其他建筑,没想到这书院如此气派。她细细端详着,书院通体被涂成棕红,有一道白色横线穿插在红中。门口左右两侧刻有对联,上联为:“凭山脊以为堂,士品宜从高处立”,下联为:“借湖光而作鉴,文风须向上流争。”门顶挂匾,上刻四个大字:“乾州书院”,笔力深厚,龙飞凤舞。
“这就是乾州书院了。”苏青伏说道,“我领你进去,同那位张先生聊聊。”
两人跨过门槛。
进门,便是挺拔的竹林,里面时而传来鸟鸣,四周则到处是琅琅书声。
再跨过一道槛,到了一处庭院,仿佛同外界隔绝,此前的声音只能隐约听到,除此之外便只有参湖的浪声。庭院中央树立着孔圣人的石像,乃用大理石雕刻。左右两侧都是书屋,透过祥云雕花能看到里面的千万藏书。
正前方是个厅堂,书桌摆放齐整,里头还坐着个老人。
“文语。”文语乃张衡匡的字。
“苏狱长啊!”张衡匡起身迎接二人,“这位就是苏暮槿,苏姑娘吧?”
“叫什么姑娘,还只是个五岁小儿罢了。”苏青伏笑道,“今后每天早晨,我就把她托付与您。这孩子虽然聪慧,但生性好动,要劳您费神了。”
“哪里的事。”张衡匡是个面善慈祥的老者,花白而稀少的头发时常因风而动,他笑道,“在我这,你就尽管放心。”
“当然。”苏青伏摸了摸苏暮槿的脑袋,“暮槿,你就在这好好学习,下午我派人来接你。”
“好。”苏暮槿心不在焉地回答,她更想知道,那些同龄人究竟在哪。
苏青伏又同张衡匡聊了会,便离开了书院。
临走前他又叮嘱苏暮槿一遍,要听从先生的话,每字每句都要牢记于心。
“暮槿,你年纪尚小,就跟着那边的孩子一起读读诗,你父亲虽叫我教你攻城略地之术,但我觉得为时尚早,过半个月,等你识得更多的字,再教你这些,你觉得如何?”
“嗯。”她点了点头。
张衡匡起身,带着她进了一个房间,里面坐满了五、六岁的孩童,他们见老先生进来,便都看了过去。
“你就坐这。”
苏暮槿分得了靠墙一旁的位置,她学着周围人的样子,正坐在席上,捧起一册书。
老先生干巴巴的手伸了过来,颤抖地帮她翻到大家正读的地方:“大家继续读,待会我就同你们讲解李白,李诗仙的诗。”
“是。”学生们应答后,便开始齐声诵读,苏暮槿也连忙跟上,只不过她识字不够,读起来实在磕磕碰碰,让人听得颇为难受。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苏暮槿已经有些厌倦。
为什么这些人能一直读下去呢?她不禁咂舌,还不如同师父练练武功,就算是和苏先生学写字,也比这来得快活——一直正坐在原地,这哪能读得进书?
终于,张老先生推门而入,大家也渐渐停下了朗读。
“咳咳,”他咳嗽几声,“今天,诸位也知道到了,我们谈谈诗仙李白。”
“暮槿,”苏青伏有些不满地说道,“你又分神了。”
“是……”她扭扭捏捏地承认。
苏青伏把一张地图摆放在她的面前,有些皱纹的食指按在一条大河上,大河名为唯江。食指随即沿唯江一路指去:“看好,这就是我们在的乾州。”他拍了拍地图上的一个城池,随即用手指在上面圈出个地方,“我们就在这里。”
“嗯,我记得。”
“然后是这,”他的手指向北移动,到了河口三角洲处,“这是茶庄。”
“茶庄?”
“路家茶庄。路家乃五姓之首,”苏青伏解释道,“如今国库空虚,经济凋敝,但路家茶庄不同,反倒有蒸蒸日上之势,今后要夺取天下,我们就一定要控制路家的茶庄。说来,那茶庄还是我的救命恩人。”
“救命恩人?”
“这事不说也罢,”苏青伏停顿了片刻,说道,“你记住茶庄便可。”
茶庄,听起来是个淡雅的词语——在苏青伏带走苏暮槿后,她有幸喝了许多种类的茶,也依稀明白“茶”这一字包涵的韵味——可它还是要被卷入战争。苏暮槿不禁担心起路家未来的命运,也隐约对苏青伏的话语感到不满。
苏青伏好似看透了她的想法,无可奈何地说道:“暮槿,你没走过江湖,倘若有机会,我可带你游历几年,去见识如今生于水火之中的百姓。所谓‘吾身披甲胄,家母流炊烟’,你可听过这句话?”
“没有。”她摇头。
“哈哈,当然没有,这是我在路途听闻一士兵所说。他家壮丁都被抓取充军,唯有母亲一人孤守空房。”苏青伏说道,“这几乎是天下所有百姓的现状。四处有匪徒出没,官府将相昏庸无能,这根本是人间地狱。”
“女儿明白了。”
苏青伏笑了笑道:“你还不明白。”
苏暮槿吃瘪,闭口不言,心中倒是一遍遍念叨着:我明白了!
“总之,这是茶庄,”他重复了一遍,“你可要记牢,他们家的人都姓路。”
“记得了。”
“继续,接下来是——”苏青伏指了指南边,地图上画有高低起伏的山峦,看上去是丘陵地带,“这块地方,雅家,家主是雅安定,他父亲是皇帝爱臣,是南方最大的势力。”
“雅安定……”真是个怪姓。
远处有脚步声接近,在雨中若有若无,但苏青伏听力极好,立马回头,透过雨帘看到来者是管营。
“何管营,”苏青伏向那人说道,“事情办得如何?”
“回大人,都已办妥,明日就可去乾州书院。”管营低头行礼。
“好,退下吧。”
“是。”
苏青伏重新面对苏暮槿:“暮槿啊,明天我就把你送到乾州书院,你知道书院是何物吧?”
“知道,书院是老先生传授知识的地方。”
“差不多。我有很多东西没法教你,但那儿的先生可以。”
“那的先生比苏先——苏留风厉害吗?”
“苏留风?”苏青伏差点都忘了这号人物,“那不见得。暮槿,你要知道,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乾州书院的老先生张衡匡可是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即便如此,我确信他在医术方面的修为必然弱于苏留风。我让你去书院,也就两个目的,一是学习合纵之法,培养你的策略;二是让你学会同其他人交流。”
“和其他人?”
“书院可不是我们江淮大牢,里面有形形色色的人,和你同龄的、比你年长的、甚至可能还有年幼的。你要明白,如何和他们说话——这里面可充满着哲理。不要忘了,将来,你要同我一起打天下。你会得越多越好,越精越好。”
苏暮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还从未见过同龄人,有些期待,也有些惶恐。
“把地图带回去好好看,过些日子我来考考你。”
苏暮槿接过地图,小心翼翼地将它合上,塞进宽袖中。
“我待会还有要事处理,你自己回屋,别乱跑。”相处几天,苏青伏已不叫人把她锁在房里了。
“嗯。”她礼貌地鞠了一躬,踏着轻快的步伐离开庭院,重新回到阴冷的监狱走廊里。她回头观望,四周无人,便趁此机会偷偷溜进地牢。
“师父!”她小声地说道。
“这不是暮槿妹妹吗?”一旁牢里的死囚看到女孩,亲切地打了个招呼。
“您是,夏叔。”
“哟,好记性!”死囚开心地转头向牢中其他人夸耀,“我就说暮槿记着我。”
身后的人这时也起了兴趣,趴在牢边问自己的名字是什么。苏暮槿一时尴尬,她能记住这位夏叔完全是因为——
“你们瞎掺和什么?”夏叔嬉皮笑脸地把那些人推进房间里,“我可帮暮槿妹妹偷了那么多次馒头,你们呢?嗯?”他笑着推搡着狱友,“你们呢?”众人欢笑地一哄而散。
“谢谢夏叔!”
“哪里的事,老黄还在睡觉,另外两个,轮到今天耕地了。”
苏暮槿贴到牢房边,里边和她离开时没什么两样,连她的席子都还留着,枕头和被子也整齐的摆放在上边,黄北的身旁叠着一小堆石子,看似摇摇欲坠。她见到此景,心中不免升起一丝心酸。
她小声呼唤着黄北。哪知黄北四肢摊在席子上,睡得死死的,巨大的呼噜声遮盖了她的声音,连身边的石子都被震得一跳一跳。
我此前是怎么在师父的呼噜下睡着的。她笑着看着黄北。
时间流逝,她又等了片刻,直到听见巡视要进来,才遗憾地溜出地牢。
苏暮槿轻车熟路回到房间,刚开门,那只白猫便扑进怀里,她也配合地抱住了那具轻柔地身体。
“白猫,刚才我去了趟地牢,可惜师父熟睡,另外二位也有差事,都没见着。我们到底何时才能像以前一样啊。”
白猫抬头看了看她,然后默默低下脑袋。
“不能吗?”苏暮槿有些失落,“对了,明天我就要去书院了,些许能交到新朋友,你说呢?”
白猫慵懒地应了一声,好像在说话。
“可以?我也觉得,一定很有趣。”
苏暮槿就这样满怀期待地在房间中度过下午,度过晚上,又度过了一场美梦。
翌日,乾州书院。
苏青伏和苏暮槿乘马车到书院门口,苏暮槿被书院气派的门面震惊了。
我还从未见过其他建筑,没想到这书院如此气派。她细细端详着,书院通体被涂成棕红,有一道白色横线穿插在红中。门口左右两侧刻有对联,上联为:“凭山脊以为堂,士品宜从高处立”,下联为:“借湖光而作鉴,文风须向上流争。”门顶挂匾,上刻四个大字:“乾州书院”,笔力深厚,龙飞凤舞。
“这就是乾州书院了。”苏青伏说道,“我领你进去,同那位张先生聊聊。”
两人跨过门槛。
进门,便是挺拔的竹林,里面时而传来鸟鸣,四周则到处是琅琅书声。
再跨过一道槛,到了一处庭院,仿佛同外界隔绝,此前的声音只能隐约听到,除此之外便只有参湖的浪声。庭院中央树立着孔圣人的石像,乃用大理石雕刻。左右两侧都是书屋,透过祥云雕花能看到里面的千万藏书。
正前方是个厅堂,书桌摆放齐整,里头还坐着个老人。
“文语。”文语乃张衡匡的字。
“苏狱长啊!”张衡匡起身迎接二人,“这位就是苏暮槿,苏姑娘吧?”
“叫什么姑娘,还只是个五岁小儿罢了。”苏青伏笑道,“今后每天早晨,我就把她托付与您。这孩子虽然聪慧,但生性好动,要劳您费神了。”
“哪里的事。”张衡匡是个面善慈祥的老者,花白而稀少的头发时常因风而动,他笑道,“在我这,你就尽管放心。”
“当然。”苏青伏摸了摸苏暮槿的脑袋,“暮槿,你就在这好好学习,下午我派人来接你。”
“好。”苏暮槿心不在焉地回答,她更想知道,那些同龄人究竟在哪。
苏青伏又同张衡匡聊了会,便离开了书院。
临走前他又叮嘱苏暮槿一遍,要听从先生的话,每字每句都要牢记于心。
“暮槿,你年纪尚小,就跟着那边的孩子一起读读诗,你父亲虽叫我教你攻城略地之术,但我觉得为时尚早,过半个月,等你识得更多的字,再教你这些,你觉得如何?”
“嗯。”她点了点头。
张衡匡起身,带着她进了一个房间,里面坐满了五、六岁的孩童,他们见老先生进来,便都看了过去。
“你就坐这。”
苏暮槿分得了靠墙一旁的位置,她学着周围人的样子,正坐在席上,捧起一册书。
老先生干巴巴的手伸了过来,颤抖地帮她翻到大家正读的地方:“大家继续读,待会我就同你们讲解李白,李诗仙的诗。”
“是。”学生们应答后,便开始齐声诵读,苏暮槿也连忙跟上,只不过她识字不够,读起来实在磕磕碰碰,让人听得颇为难受。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苏暮槿已经有些厌倦。
为什么这些人能一直读下去呢?她不禁咂舌,还不如同师父练练武功,就算是和苏先生学写字,也比这来得快活——一直正坐在原地,这哪能读得进书?
终于,张老先生推门而入,大家也渐渐停下了朗读。
“咳咳,”他咳嗽几声,“今天,诸位也知道到了,我们谈谈诗仙李白。”